儿童心理辅导第三章第四节
- 格式:ppt
- 大小:103.50 KB
- 文档页数:22
心理学第三章知识点梳理4、情绪和情感的作用第一节,这种体验分为1、人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体验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大类。
、情绪和情感的关系2例题:⑴比起早上来园时跟老师说“早上好”,许多孩子先学会离园时说“再见”,这表现了情绪情感的()A.动机作用B.对认知发展的作用)例题:⑴关于情绪和情感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C.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A.情感要受情绪的制约和调节D.对儿童个性形成的左右B.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同时又通过情绪表现出来⑵情绪的外部表现叫()情感是情绪的外部表现,情绪是情感的本质内容C.A.表征 B.表象同一种情感在不同条件下,情绪表现一样D.C.情感 D.发生时间较早3、情绪和情感的区别⑶人在得意时“摇头晃脑”,紧张时“坐立不安”,悔恨时“捶胸顿足”这表现了人的()A.面部表情B.体势表情C.言语表情D.都不是例题:⑴下列特点属于情感的是()第二节情境性A. B.暂时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始情绪包括1 发生时间较早D. 稳定性 B.2、新生儿与外界沟通的第一种方式是_________。
A.分类焦虑的出现,与孩子的不安全感有关 B.分离焦虑的出现,具有特殊的适应意义价值。
3、出生后的第一声啼哭具有重要的_________C.长时间的分离焦虑,对婴幼儿会产生深刻的心理影响 D.儿童的分离焦虑通常经、4________是婴儿与成人交往和沟通的基本手段。
历两个阶段__________的新生儿出现清醒时间的诱发笑5、第三节的婴儿开始出现“社会性微笑”、__________61、幼儿情绪和情感发展的趋势和特点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7、四个月左右,婴儿出现。
2、在_3_岁前儿童的情绪反应的动因中,_____________是否得到满足是主要动因。
第三章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1.情绪与情感就是人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体验,这种体验分为积极体验与消极体验。
2.情绪与情感与认知一样,都就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不同的就是,认知过程就是对客观事物本身的反映,而情绪情感反应的就是客观事物与个人时间关系的体验。
3.情绪与情感的关系密切:一方面,情绪要受情感的制约与调节,另一方面,情感就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同时又通过情绪表现出来。
情绪就是情感的外部表现,情感就是情绪的本质内容。
4.情绪与情感的区别:(1)情绪发生的比较早,情感发生的比较晚。
(2)情绪具有情境性与暂时性的特点,随着情景的改变而改变;情感具有稳定性与深刻性,就是人对事物稳定态度的反映。
(3)情绪具有外显性,情感剧有内隐性。
5.情绪情感的作用:(1)情绪情感的动机作用;(2)情绪与情感对认知发展的作用;(3)情绪情感就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表情:面部表情、体势表情、言语表情)(4)情绪对儿童个性形成的作用。
6.许多心理学家研究了幼儿的情绪,提出了各自不尽相同的理论。
有一派心理学家认为新生儿有三种原始情绪,即怒、怕、爱;另一派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出生后的情绪与情感就是一个不断分化的过程;我国心理学家孟昭兰提出了人类婴儿从种族进化过程中通过遗传获得大约8—10种基本情绪。
(P108)7.人的情绪多种多样,其中笑就是最基本的积极情绪的表现,而哭与恐惧则就是最基本的消极情绪表现。
8.啼哭就是新生儿与外界沟通的第一种方式。
啼哭的模式:饥饿啼哭、发怒的啼哭、疼痛性啼哭、恐惧与惊吓的啼哭、不称心的啼哭、吸引别人注意的啼哭。
9.笑就是婴儿与成人沟通与交往的基本手段。
两周以内的新生儿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微笑。
两三个月的婴儿开始出现“社会性微笑”;四个月左右,婴儿出现有分辨的微笑。
10、恐惧就是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
2岁左右的婴儿开始出现与想象相联系的恐惧。
11、焦虑就是一种朦胧的、游移的、飘忽不定的心神不定。
儿童的焦虑主要体现在陌生人焦虑与分离焦虑(鲍尔毕分离焦虑三阶段:反抗阶段、失望阶段、超脱阶段)。
第三章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1.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体验,这种体验分为积极体验和消极体验。
2.情绪和情感与认知一样,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不同的是,认知过程是对客观事物本身的反映,而情绪情感反应的是客观事物与个人时间关系的体验。
3.情绪与情感的关系密切:一方面,情绪要受情感的制约和调节,另一方面,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同时又通过情绪表现出来。
情绪是情感的外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
4.情绪与情感的区别:(1)情绪发生的比较早,情感发生的比较晚。
(2)情绪具有情境性和暂时性的特点,随着情景的改变而改变;情感具有稳定性和深刻性,是人对事物稳定态度的反映。
(3)情绪具有外显性,情感剧有内隐性。
5.情绪情感的作用:(1)情绪情感的动机作用;(2)情绪和情感对认知发展的作用;(3)情绪情感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表情:面部表情、体势表情、言语表情)(4)情绪对儿童个性形成的作用。
6.许多心理学家研究了幼儿的情绪,提出了各自不尽相同的理论。
有一派心理学家认为新生儿有三种原始情绪,即怒、怕、爱;另一派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出生后的情绪和情感是一个不断分化的过程;我国心理学家孟昭兰提出了人类婴儿从种族进化过程中通过遗传获得大约8—10种基本情绪。
(P108)7.人的情绪多种多样,其中笑是最基本的积极情绪的表现,而哭和恐惧则是最基本的消极情绪表现。
8.啼哭是新生儿与外界沟通的第一种方式。
啼哭的模式:饥饿啼哭、发怒的啼哭、疼痛性啼哭、恐惧和惊吓的啼哭、不称心的啼哭、吸引别人注意的啼哭。
9.笑是婴儿与成人沟通和交往的基本手段。
两周以内的新生儿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微笑。
两三个月的婴儿开始出现“社会性微笑”;四个月左右,婴儿出现有分辨的微笑。
10.恐惧是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
2岁左右的婴儿开始出现与想象相联系的恐惧。
11.焦虑是一种朦胧的、游移的、飘忽不定的心神不定。
儿童的焦虑主要体现在陌生人焦虑和分离焦虑(鲍尔毕分离焦虑三阶段:反抗阶段、失望阶段、超脱阶段)。
精心整理第三章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1.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体验,这种体验分为积极体验和消极体验。
2.情绪和情感与认知一样,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不同的成的作用。
6.许多心理学家研究了幼儿的情绪,提出了各自不尽相同的理论。
有一派心理学家认为新生儿有三种原始情绪,即怒、怕、爱;另一派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出生后的情绪和情感是一个不断分化的过程;我国心理学家孟昭兰提出了人类婴儿从种族进化过程中通过遗传获得大约8—10种基本情绪。
(P108)7.人的情绪多种多样,其中笑是最基本的积极情绪的表现,而哭和恐惧则是最基本的消极情绪表现。
8.啼哭是新生儿与外界沟通的第一种方式。
啼哭的模式:饥饿啼哭、发怒的啼哭、疼痛性啼哭、恐惧和惊吓的啼哭、不称心的原因,称为情绪动因。
1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是主要动因,3—4岁的幼儿的情绪动因从主要为满足生理需要向主要为满足社会性需要转变。
在幼儿园中大班的儿童中,社会性需要越来越大。
14.表情是情绪的外部表现。
儿童表情社会化的发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理解面部表情的能力;而是运用面部表情的能力。
15.儿童情绪情感的丰富化表现为幼儿的情绪和情感与各种心理过程都发生紧密联系,及心理体验全面生效。
16.儿童情绪情感的丰富化与其认知发展水平有关。
根据与认知过程的联系,情绪和情感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水平:(1)的目的,有利于自身的存在和发展)、特征性调控(为了调控一种情绪,激发和调动另一个活动)。
总的来说,幼儿的情绪任然是不稳定的、易变化的。
20.幼儿情绪调控的发展趋势:(1)情绪的冲动性逐渐减少;(2)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3)情绪情感从外显到内隐。
21.随着言语和表征能力的发展,2岁的儿童开始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绪。
幼儿情绪调控的手段:(1)建构性策略(利用建设性的建议);(2)回避策略(回避冲突,寻找新的活动);(3)破坏策略(情绪调控失败)。
22.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受到条件的限制以及利益的冲突,人们活的心理发展过程。
第三章小学生心理辅导的有关理论第一节精神分析疗法精神分析疗法又名心理分析疗法,产生于34世纪末传播于20世纪初,创始人是著名的奥地利精神科医生西格蒙德.弗洛伊德(5.678+9:1089)。
在众多心理治疗的理论流派中,精神分析理论不仅是历史最悠久的,而且也是影响最深刻的一个理论流派。
甚至有人断言,没有精神分析理论的创立,心理治疗和辅导的发展就不会有今天的辉煌,也不会有今天各具特色的心理治疗和辅导理论流派的涌现。
一、精神分析疗法的人性观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在本质上是消极的,是受力比多所控制的。
人类同时具有生存和死亡之本能。
人生的目标其实就是死亡,生活不过只是朝向死亡过程中的迂回曲折而已。
人类所有的行为,都是由享乐和避免痛苦两个原则决定的。
人的行为受潜意识而非意识决定。
意识相对于潜意识而言,不过是冰山的一角。
人的行为基本上是由6岁前的早期经验所决定的。
可见,该理论对人性持负面取向,认为人是机械性的个体。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是一个能量系统,能量系统本身是有限的,因此在对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分配中,当其中之一操纵控制权的时候,就会阻抑其他两个系统的作用,打破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之间的平衡,从而导致各种心理问题的出现。
二、精神分析理论的基本概念(一)心理活动的动力:心理能量(二)意识与潜意识(三)人格的结构人格的结构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组成的。
(四)人格的发展(五)神经症与焦虑焦虑是一种紧张状态,会激励我们去做某些事情。
焦虑来自本我、自我、超我三者之间争夺可用的精神能量而起的冲突。
焦虑有三种:(1)现实性焦虑:害怕外部世界中存在的危险,此时焦虑的强度和威胁的程度成正比。
(2)神经质焦虑:害怕控制不住本能,而导致一个人去做某些他会遭到惩罚的事情。
(3)道德性焦虑:害怕自己的良心受谴责,高良知的人,在做了违反自己道德规范或父母训诫的事情后,往往会有罪恶感。
神经质焦虑和道德性焦虑都是因为内心的“力量平衡”受到干扰引起的,它们会告知自我:除非采取适当的措施,否则危险会持续升高,直到自我崩溃为止。
第三章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1.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体验,这种体验分为积极体验和消极体验。
2.情绪和情感与认知一样,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不同的是,认知过程是对客观事物本身的反映,而情绪情感反应的是客观事物与个人时间关系的体验。
3.情绪与情感的关系密切:一方面,情绪要受情感的制约和调节,另一方面,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同时又通过情绪表现出来。
情绪是情感的外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
4.情绪与情感的区别:(1)情绪发生的比较早,情感发生的比较晚。
(2)情绪具有情境性和暂时性的特点,随着情景的改变而改变;情感具有稳定性和深刻性,是人对事物稳定态度的反映。
(3)情绪具有外显性,情感剧有内隐性。
5.情绪情感的作用:(1)情绪情感的动机作用;(2)情绪和情感对认知发展的作用;(3)情绪情感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表情:面部表情、体势表情、言语表情)(4)情绪对儿童个性形成的作用。
6.许多心理学家研究了幼儿的情绪,提出了各自不尽相同的理论。
有一派心理学家认为新生儿有三种原始情绪,即怒、怕、爱;另一派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出生后的情绪和情感是一个不断分化的过程;我国心理学家孟昭兰提出了人类婴儿从种族进化过程中通过遗传获得大约8—10种基本情绪。
(P108)7.人的情绪多种多样,其中笑是最基本的积极情绪的表现,而哭和恐惧则是最基本的消极情绪表现。
8.啼哭是新生儿与外界沟通的第一种方式。
啼哭的模式:饥饿啼哭、发怒的啼哭、疼痛性啼哭、恐惧和惊吓的啼哭、不称心的啼哭、吸引别人注意的啼哭。
9.笑是婴儿与成人沟通和交往的基本手段。
两周以内的新生儿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微笑。
两三个月的婴儿开始出现“社会性微笑”;四个月左右,婴儿出现有分辨的微笑。
10.恐惧是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
2岁左右的婴儿开始出现与想象相联系的恐惧。
11.焦虑是一种朦胧的、游移的、飘忽不定的心神不定。
儿童的焦虑主要体现在陌生人焦虑和分离焦虑(鲍尔毕分离焦虑三阶段:反抗阶段、失望阶段、超脱阶段)。
小学生心理辅导资料第一节: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1. 发展阶段问题2. 注意力集中和分散注意力问题3. 自我意识问题4. 学习压力和焦虑问题第二节:心理辅导方法与技巧1. 倾听和尊重2. 积极参与游戏与活动3. 激发兴趣并提供支持4. 管理情绪和应对压力的方法第三节:解决常见的心理问题1. 分离焦虑症状及其应对策略2. 集体欺凌及个别欺凌处理方法3. 考试焦虑及提高自信心的措施4. 家庭变故对小学生的影响及相关干预方案第四节:家长参与心理辅导的重要性和建议1. 加强家校合作关系2. 提供积极的榜样引领3. 给予鼓励和支持4. 学会倾听,并帮助孩子找到适当的答案在小学阶段,儿童人格、社交技能、智力发展等形成基础。
因此,针对小学生的心理辅导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小学生心理辅导的资料与方法。
第一节: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1. 发展阶段问题小学是儿童发展过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阶段。
在这个时期,儿童开始逐渐具备抽象思维能力,但他们仍然需要实物来辅助学习和理解概念。
此外,小学生常常表现出天马行空和好奇心旺盛等特点。
2. 注意力集中和分散注意力问题在课堂上保持注意力对于小学生来说常常是一个挑战。
他们容易分心、疲劳或者无法专注于课堂活动。
因此,在心理辅导中需要教会他们如何有效地集中注意力。
3. 自我意识问题小学生开始发展自我意识并对自己进行评估。
因此,他们可能会担心他人的评价和自身形象等问题,这可能影响到他们的情绪和自尊心。
4. 学习压力和焦虑问题班级测验、考试成绩等压力源不断增加,这给小学生带来了更多的焦虑。
在面对失败或者困难时,他们可能会感到挫败或失望。
第二节:心理辅导方法与技巧1. 倾听和尊重在心理辅导中,教师或心理咨询师需要倾听并给予小学生充分的尊重。
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树立自信,提高自尊心,并且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2. 积极参与游戏与活动通过积极参与各种适龄游戏和活动,小学生可以锻炼社交技能、发展品德、管理失误和竞争等方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