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经济增长2解读
- 格式:ppt
- 大小:567.50 KB
- 文档页数:7
1、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总产出与前期相比所实现的增长。
对一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度量,通常用经济增长率表示。
2、经济增长的表现形式:用现行价格计算的GDP(现价GDP),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用不变价格计算的GDP(不变价GDP),反映经济增长速度。
3、决定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包括:劳动的投入数量、资本的投入数量、劳动生产率、资本的效率。
4、经济增长率:(1)两因素分解法:=工作小时数的增长率+每小时产出的增长率(2)三因素分解法:=技术进步率+(劳动份额×劳动增长率)+(资本份额×资本增长率)*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
5、经济周期和经济波动的分类(1)按波动的时间长短:①康德拉季耶夫周期(长周期):50-60年(长波循环)。
②朱格拉周期(中周期、大循环):8年左右,对经济运行影响较大且较为明显。
③基钦周期(短周期):3-5年(小循环)。
(2)按经济总量绝对下降或相对下降的不同情况:①古典型周期:在低估时的经济增长为负增长,即GDP绝对减少。
②增长型周期:在低估时的经济增长为正增长,即GDP相对减少。
*我国的经济周期属于增长型周期。
6、经济波动的原因:投资率的变动、消费需求的变动、技术进步的状况、预期的变化、经济体制的变动、国际经济因素的冲击。
7、分析和预测经济波动的指标体系:(1)先行指标:制造业订单、股价指数、M2。
(2)一致指标:工业总产值、固投、社零总额。
(3)滞后指标(对总体经济运行中已经出现的峰顶和谷底的确认):库存、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8、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还包括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即: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城市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广大居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经济发展的核心)、国民收入分配状况的逐步改善。
9、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理念(1)创新: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2)协调: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中级经济师第八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中级经济师、经济师、经济基础、中级职称、经济师课件、经济师真题知识点1:经济增长的含义{单选题}关于经济增长的描述,错误的是()。
A.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总产出与前期相比所实现的增长B.通常用现行价格计算的GDP来表示经济增长速度C.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D.一个国家经济增长速度通常用经济增长率表示{答案·解析]B 经济增长的定义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总产出与前期相比所实现的增长。
对一个国家经济增长速度通常用经济增长率表示。
在计算GDP时可以用现行价格计算反映经济发展规模,用不变价格计算用来表示经济增长速度,所以选项B错误。
经济发展包括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知识点2:经济增长因素分解法{单选题]假设某国在201 5-2016年期间,GDP增长6%,资本存量增长5%,劳动力增长1%。
如果资本在GDP增长中所占的份额为40%,劳动力所占的份额为60%,那么该国这一时期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了()。
A.3.4%B.1 .4 %C.2.6 %D.4 .2 %{答案·解析]A 经济增长的三因素分解法计算经济增长率的公式为:经济增长率=技术进步率+(劳动份额×劳动增加率)+(资本份额×资本增长率)。
通常此考点的计算是已知经济增长率,求全要素生产率,即计算技术进步程度在经济增长率中所占份额或比重。
按照公式G A = C y一αC L一βG k =6% -60%×1% -4%×5%=3.4 %。
知识点3:经济周期类型【单选题]一个国家经济运行处于低谷,经济增长率保持正值但经济总量只是相对减少而非绝对减少的经济周期称为()。
A.增长型周期B.古典型周期C.大循环D.长波循环{答案·解析]A 按照经济总量绝对下降或相对下降的不同情况,经济周期分为古典型周期和增长型周期。
如果经济运行处在低谷时的经济增长为负增长,即经济总量GDP绝对减少,称为古典型周期;如果处在低谷时的经济增长率为正值,即经济总量只是相对减少而非绝对减少称为增长型周期。
第八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一、经济增长(一)经济增长的含义及增加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区别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总产出与前期相比实现的增长。
总产出衡量:常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或人均GDP经济增长率(G):度量经济增长速度G=∆Y t Y t−1∆Y t:本年度经济总量的增量Y t−1:上年度实现的经济总量现价GDP:反映经济发展规模不变价GDP:计算经济增长速度(二)决定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1. 劳动的投入数量2. 资本的投入数量3. 劳动生产率4. 资本的效率(三)经济增长因素分解对劳动、资本的投入以及要素的生产效率在经济增长中所发挥的作用进行分解1. 两因素分解法假设其他因素不变,把经济增长看作某一项生产要素(劳动或资本)与其生产率的作用的结果,把经济增长率按照劳动和劳动生产率两项因素进行分解。
经济增长率(G Q)=工作小时数的增加率(G H)+每小时产出的增加率(G P)2. 三因素分解法运用生产函数,把经济增长按照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分解经济增长率(G Y)=技术进步率(G A)+劳动份额(α)×劳动增长(G L)+资本份额(β)×资本增长率(G K)全要素生产率(索洛余值)公式为G A=G Y−αG L−βG K二、经济周期和经济波动(一)经济周期和经济波动的类型经济周期(又称商业循环):是指总体经济活动随着经济增长的总体趋势而出现的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
经济周期需要通过一组经济总量指标来反映,包括GDP、就业和金融市场指标。
按周期波动的长周期:长循环或康德拉耶夫周期,周期平均长度为50-60年。
时间长短划分:中周期:大循环或朱格拉周期,周期平均长度为8年。
(最关注)短周期:小循环或基钦周期,周期平均长度3-5年。
按经济总量绝对古典型周期:经济运行处在低谷时的经济增长为负增长,经济总量下降或相对下绝对减少。
降的不同情况:增长性周期:处在低谷时的经济增长率为正值,经济总量只是相对减少而非绝对减少(二)经济周期的阶段划分和阶段特征扩张阶段:复苏阶段:是扩张阶段的初期经济周期划分细分繁荣阶段:是扩张阶段的后期最高点顶峰为两个阶段:收缩或衰退阶段(衰退特别严重就称为萧条):最低点为谷底谷底和顶峰也叫转折点或拐点复苏和繁荣阶段特征:经济增长速度的持续提高,投资持续增长,产量不断扩大,市场需求旺盛,就业机会增多,企业利润、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提高,常伴随通货膨胀。
第八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本章重点】1.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含义及区别,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经济增长因素分解和计算公式;2.经济波动的含义和类型,经济周期的阶段划分和阶段特征,导致经济波动的主要因素,我国的经济波动,分析和预测经济波动的指标体系;3.经济发展的基本理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含义和内容;4.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含义和特征;5.树立和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6.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含义和主要任务;7.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要内容。
一、经济增长(一)经济增长的含义即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总产出相比前期所实现的增长。
总产出通常用GDP或人均GDP 来衡量。
经济增长率=本年度经济总量的增量/上年度所实现的经济总量。
公式:G=Y t/Y t-1。
计算GDP是分为按现价计算的现价GDP和按不变价格计算的不变价GDP。
现价GDP可以反映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
不变价GDP可以用来计算经济增长速度。
经济增长率的高低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总量的增加速度,是一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度量,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总体经济实力增长速度的标志。
GDP只是一个衡量总产出的概念,并不包括经济增长对生态与环境变化的影响,因此经济增长率并不能全面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
经济发展:既包括经济增长,也包括伴随经济增长过程而出现的技术进步、结构优化、制度变迁、福利改善,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进一步和谐等方面的内容。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二)决定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包括科技进步、自然资源状况、社会制度、经济制度与经济政策以及人口的增长情况等。
具体来看,基本因素有四个:劳动的投入量、资本的投入量、劳动生产率、资本的效率(投资效益)。
劳动生产率:一般用一定时间(如一年)内每个劳动者所生产的国内生产总值或单位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国内生产总值来计算。
第八章 SOLOW经济增长模型•一、经济增长理论:•在世界各地,生活水平差异之大几乎令人难以理解。
生活水平的这些差异对人的福利有着重要的含义。
实际收入在国家间的差异与营养、教育程度、婴儿死亡率、预期寿命,以及其他福利指标的差异密切相关。
与宏观经济学在传统上着重考虑的短期波动的各种可能后果相比,长期增长的福利后果更为重要。
如在一次一般的衰退中,人均实际收入仅比正常值低几个的百分点。
而在20年间生产率增长每放慢1个百分点,就会使人们的收入水平降低20%以上。
•如果印度的人均实际收入以平均年增长率1.3%增长下去,要花200年才能达到美国目前的水平。
如果以平均年增长率3%增长下去,这一过程所需时间不到100年,而如果以平均年增长率5.5%增长下去,所花时间只需50年左右。
正如罗伯特.卢卡斯(1988)所说“一旦一个人开始思考(经济增长问题),他就不会再考虑其他任何问题。
•二、模型的基本假定:•1、投入与产出的假定:•SOLOW模型包含四个变量:产量(Y),资本(K),劳动(L)和知识或劳动的有效性(A)。
在任一时间,经济中有一定量的资本、劳动和知识,而这些被结合起来生产产品。
生产函数的一般形式为:• Y(t)=F(K(t),A(t)L(t)) (8-1) •其中:t表示时间。
•生产函数有两个特点:•(1)时间并不直接进入生产函数,只是通过是K,L和A的函数而进入。
只有在生产投入变化时,产量才随时间而变化。
•(2)A和L以相乘的形式进入生产函数,AL称为有效劳动,以这种形式引入的技术进步称为劳动增进型或哈罗德中性的。
对A的这种进入生产函数的设定方式,与该模型的其他假定一起,将意味着资本-产量比K/Y最终将稳定下来。
•2、关于生产函数的假定:•生产函数对于其两个自变量资本和有效劳动是规模报酬不变的。
这意味着生产函数中对两个自变量同乘以任意非负常数,将使产量同比例变动:•F(cK,cAL)=cF(K,AL) (8-2)•对所有的c>=0都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