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彭湃任海丰县劝学所所长期间的贡献
- 格式:pdf
- 大小:351.19 KB
- 文档页数:4
为农民利益鞠躬尽瘁——彭湃作者:暂无来源:《红广角》 2016年第6期编者按:为贯彻落实省委要求“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积极发挥党史部门的特长和优势”,党史部门要“主动作为,积极参与”的指示精神,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在今年第2 期《粤史资政》中选编了20 位广东党史上的革命先烈和英模人物的典型事迹进行宣传。
本刊将选取部分内容分期刊发。
本期刊发的革命先烈是彭湃。
彭湃,广东海丰人,1896 年10 月生,1924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彭湃1918 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科学习,曾参加中国留学生的爱国运动。
1921 年5月回国后,彭湃在家乡海丰创办社会主义研究社和劳动者同情会,传播马克思主义。
彭湃出身于大地主家庭,但却坚决背叛了自己的家庭,把自家的土地分给农民。
在我党集中力量从事工人运动的时候,彭湃把注意力转向农村,认为农民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力量。
从1922 年6 月开始,他“下决心到农村去做实际运动”,只身深入农村,了解农民疾苦,发动农民组织起来,开展农民运动。
在农民运动中,彭湃以一切为了农民、一切从农民利益出发。
他曾提出四个“图”作为农民运动的总纲,即“图农民生活之改造”、“图农业之发展”、“图农民之自治”、“图农民教育之普及”。
彭湃创立的广东农民运动模式,有力地推动了全国农民运动及国民革命的迅猛发展,毛泽东当年曾称赞他是“农民运动大王”。
1927 年大革命失败后,党中央决定举行南昌起义,回击国民党右派的反革命政变。
彭湃成为以周恩来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委员,参与领导起义,后随军南下广东。
10 月底,彭湃返抵广东,策动广东秋收起义。
11 月,海陆丰爆发武装起义,建立海陆丰苏维埃政权。
12 月,广州起义失败后,部分起义部队撤退到海陆丰,彭湃在欢迎起义军大会上说:“这算什么,我们共产党人,从来不畏困难,失败了再干,跌倒了爬起来,革命总有一天会成功的。
”在敌人重兵围攻下,海陆丰苏维埃政权顽强坚持了四个月。
1928 年11 月,彭湃当选中央政治局委员,奉命赴上海,后任中央农委书记。
彭湃事迹读后感【引言】彭湃,一个伟大的名字,一位杰出的革命家。
近日,我阅读了关于彭湃的事迹,深感震撼。
彭湃精神是我们这个时代不可或缺的力量,他的事迹激励着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彭湃事迹简介】彭湃,原名彭汉育,广东省海丰县澎湃镇人。
他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
1921年,彭湃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共产主义事业的坚定拥护者。
此后,他积极开展农民运动,组织领导海陆丰起义,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师。
1929年,彭湃因叛徒出卖被捕,同年英勇就义。
【彭湃精神解读】彭湃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坚定的信仰:彭湃始终坚信共产主义,为实现这一伟大事业而奋斗终身。
2.英勇的革命精神:彭湃在海陆丰起义中,充分发挥了领导者的作用,英勇无畏,临危不惧。
3.深厚的为民情怀:彭湃积极开展农民运动,关心民众疾苦,为人民的解放事业贡献力量。
4.无私的奉献精神:彭湃放弃舒适的生活,毅然投身革命,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英勇牺牲。
【读后感及启示】阅读彭湃的事迹,我深感敬意。
他的一生,是对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生动诠释。
彭湃精神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背景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首先,我们要学习彭湃坚定的信仰。
信仰是人生的指南针,是精神的支柱。
只有坚定的信仰,才能在面临困境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勇往直前。
其次,我们要发扬彭湃英勇的革命精神。
在新时代,虽然我们面临的是和平环境,但仍然需要具备革命精神,敢于担当,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拼搏。
再次,我们要传承彭湃深厚的为民情怀。
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最后,我们要学习彭湃无私的奉献精神。
只有甘于奉献,才能在国家和民族需要的时候,毫不犹豫地投身伟大事业。
【结语】彭湃事迹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汕尾澎湃的红色故事演讲稿彭湃出生于海丰县城桥东一个富裕的地主家庭,小时候,每当看到前来他家交租的农民愁眉苦脸的样子,他就很难过。
这时,他的心里已经埋下了一颗同情贫苦农民的种子,那就是决心解救农民,推翻黑暗的旧社会。
文化知识,是革命的武器。
彭湃知道,农民们正是因为缺少文化知识才不懂得怎样摆脱被压迫的命运。
心想要带领农民改变命运,就必须要有知识有文化。
于是,他勤奋读书,后来还去了日本留学,并逐步接受了革命思想。
留学回来的彭湃觉得带领农民推翻旧社会的时候到了,便立即投入到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活动中。
他广结农友、肯帮穷人,家里怕他把家产败光,就决定分家。
这下,彭湃可高兴了,他认为家里分给他的那些家财田产,全是剥削农民来的,现在应该还给农民才对。
于是,他就把家里分给他的那些地契和商铺租赁契约,挨家挨户地送还给农民。
彭湃原以为自己的行动会使农民很高兴,可没想到那些被压迫怕了的农民根本就不相信会有这样的好事降临在他们身上,他们害怕日后会有更多的麻烦找上门来,甚至有一个佃户哭着求他“高抬贵手”放过他们。
结果,没有一个农民敢从彭湃手中接过田契。
要革命,就要彻彻底底。
农民不相信,我就做给你们看!彭湃决心让革命的烈火先在自己家里燃烧起来。
可是,要怎样才能使农民们亲眼看见那些剥削人的田契烧了呢?彭湃想到农民最喜欢的活动就是看大戏,而他们一天当中最空闲的也只是夜晚了。
于是,他请戏班在自己家门口龙舌埔上演大戏,并请十里八乡的农民前来观看。
演戏可是一件大喜事。
果然,四邻八乡的农民们都争先恐后地前来观看。
很快,台下便挤满了人。
这时候,彭湃拿着一大捆田契郑重地走上台来,台下马上安静了下来。
只听见彭湃情绪高昂地大声说:“兄弟姐妹们,彭名合的田不是彭名合的,更不是彭湃的,而是大家农民兄弟起五更睡半夜终年辛勤劳动开垦来的。
现在,田是谁开垦的,就归谁。
我本来把田契还给你们,但你们不相信,那我现在就把这些田契当着你们的面全部烧了,你们自己领自己的田地去吧,以后不用再来交租了,要是交来了我也不会收。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彭湃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中国农民运动的先驱者,海陆丰革命根据地和海陆丰苏维埃政权的创始人。
他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面对革命征程中的艰难险阻、挫折和困难,面对敌人的屠刀和威逼利诱,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浩然正气和铮铮铁骨,不怕牺牲,英勇斗争。
他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贡献出了自己年轻宝贵的生命,他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光辉典范。
寻求真理、坚守理想,为中华民族谋复兴1896年,彭湃出生于广东省海丰县桥东镇一个大地主家族。
少年时代的彭湃,虽然生活在地主家庭,但由于他的母亲出身贫苦农民家庭,母亲言传身教让他饱含同情劳动人民的情感,使得他从小就没有阔少爷的架子,更没有成为纨绔子弟,他喜欢和穷人家孩子交朋友。
少年的彭湃对地主阶级剥削农民深表不满,对农民辛勤劳动反而过着悲惨生活表示极大的同情。
1917年秋,彭湃怀着救国救民寻求真理的伟大抱负,东渡日本留学。
学习之余,彭湃还参加了当地的“建设者同盟”组织。
“建设者同盟”的成员大多来自农村,和农民有着密切的关系,来自贫穷海丰农村的彭湃,对农民痛苦生活早就有所同情,该组织的观点很容易为彭湃所接受。
他从一开始就对其中的农民问题和开展农民运动倾注了很大的精力,他多次到当地农村调查,参加农村实际生活,了解他们的疾苦,并支持他们反对地主的斗争。
他曾经参加过对日本农村一个县的佃农与地主纠纷的调查,并支持过佃农实行减租、保证耕种权利,支持佃农在法庭上向地主作斗争。
处在社会最底层的当地农民的贫苦生活和农村社会的凋敝对彭湃产生了很大的触动,他曾多次对身边的同学说:“人类的痛苦,是由于经济制度所造成的……因此,要解放全人类,就必须起来推翻不合理的经济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
澎湃的英雄事迹观后感【原创实用版3篇】目录(篇1)1.英雄事迹的概述2.观后感的体验3.澎湃英雄事迹的启示正文(篇1)一部关于澎湃英雄事迹的电影,让人深感震撼。
影片中描述的是一位为了国家利益,为了民族复兴而付出生命的英雄。
他坚定的信仰,无私的奉献,强烈的爱国情怀,无不让人动容。
观看完这部电影,我心中充满了敬意和感慨。
英雄的形象是如此的高大和坚定,他的每一个选择和决定都深深地影响着我。
我被他的勇敢和坚韧所折服,也被他的无私和奉献所感动。
澎湃英雄的事迹给我带来了许多启示。
首先,他让我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有强烈的爱国情怀,为国家和民族的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其次,他让我明白,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我们如何使用它。
澎湃英雄在短暂的生命中,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他的生命因此而变得有意义。
总的来说,澎湃英雄的事迹是一部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的电影。
目录(篇2)1.澎湃英雄事迹的简介2.观后感的主题和观点3.影片中体现的英雄主义精神4.影片对观众的影响和启示正文(篇2)一部影片,一段历史,一种精神。
《澎湃的英雄事迹》这部电影让我感受到了中国英雄的伟大和崇高,他们用生命诠释了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
影片讲述了一位中国英雄在战争年代里的英勇事迹。
他身负重伤,仍然坚持战斗,最终英勇牺牲。
观后感主题是“英雄主义精神永存”,观点是:英雄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影片中体现的英雄主义精神令人敬佩。
英雄在面对生死关头时,毫不畏惧,英勇顽强,视死如归。
他们用生命和热血,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同时,英雄们坚定的信仰和忠诚使命感,也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品质。
这部影片对观众的影响和启示是深远的。
我们应该学习英雄们的英勇精神,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敢于担当,积极进取。
同时,我们也应该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感恩英雄们的付出,努力为国家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时代楷模“彭士禄”个人事迹心得观后感(5篇)时代楷模“彭士禄”个人事迹心得观后感篇112月17日,水寨中学迎来了科学家精神“传承2023”报告团的彭洁教授,她为高一学生带来了题为《忠于理想的两代人》的报告。
她在报告中讲述了她的祖父彭湃忠于革命理想、英勇就义的事迹;她还讲述了父亲彭士禄忠于科学理想,在危险环境中成长,在核动力道路上奋勇求索,艰苦拼搏,最终成为我国第一代核潜艇第一任总设计师的事迹。
我在报告现场用心聆听着彭洁教授绘声绘色、饱含深情的讲述,并尝试着当时那个时代的所有人共情。
在彭洁教授的讲述中,我的脑海里闪现出一幅幅震撼人心的画面:彭家四少发出“不要交租了”的呐喊,周围人目瞪口呆的画面;彭湃当众烧自家田契,将自己名下所有田产分给农民,农民欢呼雀跃的场面;彭湃被捕后即使被打折双腿,仍视死如归,高唱共产主义《国际歌》英勇就义的场景;年幼的彭士禄被奶妈背着逃难的危急时刻;彭士禄为躲避反动派的捉捕,四处流浪讨饭的场景;彭士禄被捕入狱后倍受折磨,成为小囚犯的被登上报纸的图片;彭士禄历经千难万难终于回到党组织的激动瞬间;彭士禄回答陈赓将军是否愿意改行学原子能核动力专业,他坚定且简单回答:“只要祖国需要,我当然愿意!”的决然;彭士禄在家里反复计数实验数据,与同事们热烈讨论的场景……整个报告过程,我的内心掀起阵阵波澜,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彭家这两代人生于不同时代,但都忠于自己的理想,并将自己的理想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在革命时期,彭湃抛弃自己原来的地主身份所带来的荣华富贵,寻求广大人民当家作主的革命道路,为的是让中国人民站起来;在和平时期,彭士禄根据国家需要,改学原子核动力专业,数十年隐姓埋名,甘于奉献,为的是让中国人强起来。
他们都放弃了私利,将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国家和人民,所以他们注定为国家和人民所铭记,彪炳千古,流芳百世。
可能是彭湃所处的时代与自己相对较远,我对报告对象彭士禄这个核潜艇之父更感兴趣,于是我在报告会后上网查找了彭士禄的相关信息。
《彭湃》读后感前些日子,老师让我们读了《彭湃》这本书,我不禁为彭湃辉煌而坎坷的人生所深深打动。
正如该书序言所说:“彭湃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著名领导人,中国农民运动的著名领袖,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
被毛主席称为“农民运动大王”,彭湃烈士的事迹,令我大受震撼。
我从书中了解到,澎湃烈士出生于海丰的一个地主家庭,1929年8月30日在上海龙华英勇就义,年仅33岁。
他早年曾留学日本,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恰逢当时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正如火如荼的开展。
彭湃深切地感到“生做中国人的唯一责任是救国”,遂忍痛咬破手指,用鲜血在一幅白绢上写下“毋忘国耻”,罢学归国。
彭家本来希望彭湃留学后能光宗耀祖。
殊没料到,彭湃则逆其道而行,开展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
于是,风度翩翩的彭湃变成一位瘦削精干,富有农民气质的青年。
对此,彭家的男女老幼几乎恨他入骨,同村同族的亲人都避之如“瘟神”。
如果彭湃没有豁达开放,担当责任的宽广胸襟,他能够有所作为吗?为了跟剥削阶级的家庭决裂,在海丰县城的龙舌埔上,彭湃亲手烧掉他分家所得的那部分田契,宣告其田地归属耕种的农民所有。
它像号角、战鼓,鼓舞着多少被压迫被奴役的农民们起来向封建社会作出更猛烈的冲击!1922年,在澎湃的宣传发动下,于7月29日与张妈安等五人成立了“六人农会”,随着时间的流逝,短短两个月农会便由最初六个人扩大至500人,并于同年10月成立赤山约农会,逐步为当地农民百姓谋得了许多便利。
1927年11月,彭湃同志领导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海陆丰苏维埃政府。
随着他马上领导海陆丰农民进行了土地革命和镇压反革命运动,在新中国革命史上留下光辉灿烂的历史记忆。
这本书,将澎湃的革命精神真实地呈现了出来,这革命精神指什么呢?对我来说,彭湃的革命精神就是中国红色革命先驱们的精神,是千千万万革命前辈舍生忘死、一心为人民谋幸福的精神,这样的革命精神,一直鼓舞着海陆丰人民艰苦奋斗,这革命精神是也是海丰陆红色革命成功的本钱。
彭湃的故事周恩来与彭湃彭湃1896年10月22日出生于广东省海丰县海城镇桥东社。
我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农民革命运动的先导者和著名的海陆丰苏维埃政权的创始人。
由于叛徒的出卖于1929年8月24日被捕。
在敌人的审讯中,彭湃总是给以严厉的回答:“我们共产党是代表工农人民大众的。
全国的工农大众,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一定要向你们讨回血债!”“只要我还有一口气,我就要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对于革命的前途和命运他坚信“不久的将来,一定能够推翻反动的统治,建立全国的苏维埃政权。
到了那个时候,中国人民就可以过着和苏俄一样幸福的生活。
”“为了我们的子子孙孙争得幸福的生活,就是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也是在所不惜的。
”1929年8月30日行刑的时间到了。
他将身上的衣服脱下来赠送给战友,并慷慨激昂地向狱中的难友和押送的士兵们作了最后的演说,与战友们齐声高唱着雄壮的《国际歌》、呼喊着“打倒帝国主义!”“打倒汉奸卖国贼蒋介石!”“中国苏维埃万岁!”“中国红军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号,以无比的英雄气概走向刑场。
他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年仅33岁的宝贵生命。
彭湃(1896.10.22-1929.8.30),乳名天泉,原名彭汉育,曾用过王子安、孟安等化名,广东省海丰县城郊桥东社人。
出身于一个工商地主家庭。
1921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初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早期农民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海陆丰农民运动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
被毛泽东称之为“中国农民运动大王”。
民主革命时期,早年在海丰第一高等小学、海丰中学、广州广府中学等校读书。
1917年夏去日本求学,期间积极参加留日学生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1921年回到广州,组织社会主义研究社,同时任海丰县教育局局长。
积极从事农民运动,同年10月在海丰县赤山建立中国第一个农会。
1923年元旦,领导成立海丰县总农会并任会长。
从彭湃与中国革命先驱的交往看他领导的农民运动作者:曹阳来源:《红广角》 2016年第10期曹阳【摘要】彭湃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卓越领导人之一,也是我国现代农民运动的先驱。
在他的革命生涯中,曾多次与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行者陈独秀以及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等人多次接触,他们既交流农民运动的思想,又探讨农民斗争的策略,更在实践中互相配合,发展了中国早期的农民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农民运动理论提供了实践经验与思想基础。
【关键词】彭湃;海陆丰;农民运动;革命先驱【中图分类号】D231 ;K2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26-3570(2016)-10-030-06彭湃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也是党内最早从事农民运动的领袖和卓越的革命家,他所领导的海陆丰的农民运动是建党初期范围广、影响大的一次农民运动,他也因此被人们誉为“农运大王”。
在他的革命工作历程中,曾多次与孙中山、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国革命的先驱们有着或多或少的交往,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很器重彭湃,支持彭湃所从事的农民运动;陈独秀常与他有书信往来,就海丰的农民运动形势交流情况;他还同毛泽东等共同主办了农民运动讲习所以培养农运干部;彭湃还与周恩来在工作中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在与周恩来的配合下建立了革命武装。
思想的交流与碰撞,使彭湃的农民运动思想更趋完善,也让他在领导农民运动的实践活动中获得更多的支持与帮助,对于广东农民运动的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一、彭湃与孙中山的交往——在孙中山的支持下积极发展农民运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彭湃曾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任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秘书。
期间,彭湃全力开展农民运动,在全省和全国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很器重彭湃,常常和他商讨农民问题,也对彭湃从事的农民运动给予了大力的支持。
1924 年1 月,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了国民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