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聚会艺术到新理想主
- 格式:docx
- 大小:24.58 KB
- 文档页数:17
生活·园林Life·职场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在他1879年的讲座“做到最好”中,阐述了他对花园的看法,他告诉观众如何在“满目疮痍的地面”布置花园。
他认为,树篱应该是整齐有序的,花坛里应该种满了自由而有趣的东西,留给自然“去完成花园所需的复杂性”。
他特别喜欢中国的有着黄色花心的菊花品种紫苑,还喜欢雪花莲,认为它是“美丽的奇迹”。
然而,对他来说,猩红色天竺葵和黄色蒲包花几乎是不能容忍的,热带植物“意味着怪诞”,最好留在植物园中去欣赏。
莫里斯对鹿舌草也不看好,“你的花园里不能有这类蕨类植物,”他写道。
作为工艺美术运动(The Arts & Crafts Movement)的创始人之一,莫里斯对待花园如此认真,一点也不奇怪。
自然世界影响了几乎所有莫里斯的设计,尤其是他设计的那50多张的壁纸,一眼就能看到英国野外世界的典型植物,比如橡子,黑刺李和郁金香。
莫里斯的花园观念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他同时代的艺术家,比如但丁·加百利·罗塞蒂(Dante Gabriel Rossetti)和 爱德华·伯恩·琼斯(Edward Burne-Jones)的作品,他对园艺的非传统观念还影响了一代园艺家,比如说威廉·罗宾逊(William Robinson)和格特鲁德·杰基尔(Gertrude Jekyll)。
与此相关的两个主题展正在伦敦举行,一个是在威廉·莫里斯画廊举行的“魔法花园”,另一个是在不列颠泰特美术馆举行的“爱德华·伯恩·琼斯展”。
哥特风的红房子莫里斯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开始得很早。
他在伦敦郊区的沃尔瑟姆斯托(Walthamstow)长大,童年的时候花了很多时间在埃平森林(Epping Forest)和莱亚河(Lea)周围漫游。
威廉·莫里斯画廊的高级策展人罗恩·贝恩说:“我们知道他非常喜欢乡村和大自然,并且这种情况在他的诗歌中很早就以不同的方式显现,然后通过他的设计展示。
乔治?修拉(Georges Seurat,1859-1891),1859年12月2日生于巴黎,受过完整的美术学院教育,曾师从安格尔的学生亨利?莱曼(Henri Lehmann)学习古典主义绘画,后来又研究过卢浮宫中的大师作品,对光学和色彩理论特别关注并为之做了大量的实验,也许正因为他太过致力于方法和理论研究,他一生所创作的作品不多。
有人认为1891年5月修拉的逝世标志了“新印象主义”的结束。
但他的理论和技法对后世艺术家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
他的一生可以用几个日期来概括,它们不是巨大事件的日期,而是其作品的创作日期,因为他短促一生中的大事就是他投以日夜和全部发明的伟大作品,这几个日子也标志着他向只有极少天才人物达到的高峰挺进时的几个阶段。
他和凡高,劳特累克一样,在上世纪末,不到四十岁便过世了。
他拼命地飞越了这几个阶段,似乎早已知道让他自由表达的时间是不多的。
他先是进了巴黎的一所素描学校,然后又在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学习了两年,在勃莱斯特志愿服役了一年。
随后,他继续在卢浮宫研究安格尔,德拉克洛瓦和委罗奈斯等大师的作品,并埋头攻读夏尔?勃朗,谢弗勒尔,舒特,鲁德和其它一些理论家论述色彩的科学资料。
夏尔?勃朗的论断:“服从于一些肯定规则的色彩,是可以象音乐一样地教授的”使他信服,他也长久地思索着谢弗勒尔提出的规律:“当人们的跟睛同时看到带有不同颜色的物品时,它们在物理构成上和色调的亮度上表现出来的变化现象都统统包含在颜色的同时对比之中”。
1882和1883两年,修拉主要致力于素描,以黑、白二色熔炼出极具个性的绘画语言。
它不讲线,而讲形,讲熟练地给予平衡的对比,讲经常吞没了一切细节的明暗。
他发明了一种新的轮廊,用它抓住为人所熟悉的形,把它从一切偶然与意外之中提取出来,从而获得可以给人以诗歌般享受的表现方法。
他不以线作为达到准确的手段,而是大块整体地作素描。
在颗粒粗糙的安格尔牌素描纸上,修拉的笔把一些黑色块集中起来,而让一些空白的部位现出明显的形状。
新艺术运动的影响及其成就新艺术运动的影响及其成就“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和美国产生并发展的一次影响面相当大的“装饰艺术”,一次内容很广泛的设计运动。
一、新艺术运动的源流及主要表现1、新艺术运动的源流。
新艺术名称源于萨姆尔?宾(Samuel Bing,1838—1905)于1895年12月26日在巴黎将他的“巴黎东方艺术店”改名为经营现代装饰艺术品的“新艺术画廊”。
“新艺术”之名便不胫而走,成为一场声势浩大的国际设计运动的名称。
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首先在法国展开,之后传播到其他国家,至1900年的巴黎博览会而登峰造极,延续至1910年前后,逐步为现代主义运动和“装饰艺术”运动(Art Deco)取而代之。
新艺术运动直接起源于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哥特式、罗可可式和日本艺术是新艺术运动的三大源泉。
2、“新艺术”运动与“工艺美术”运动之间的不同:“工艺美术”运动比较重视中世纪的哥特风格,把哥特风格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与借鉴来源,而“新艺术”运动则完全放弃任何一种传统装饰风格,完全走向自然风格,强调自然中不存在直线,强调自然中没有完全的平面,在装饰上突出表现曲线、有机形态,而装饰的动机基本来源于自然形态,充分运用了植物、昆虫、女人体和象征主义;把感觉因素引入了设计,并经常尔大胆采用金属构造设计的方案一举中标。
塔高328米,由4根与地面成75度角的巨大支撑足支持着高耸入云的塔体,成抛物线形跃上蓝天。
全塔共用巨型梁架1500多根、铆钉250万颗,总重量达8000吨,这一建筑象征现代科学文明和机械威力,预示着纲铁时代和新设计时代的来临。
法国“新艺术”运动时期,在巴黎和南斯,不仅出现了三个设计组织——新艺术之家、现代之家和六人集团;而且涌现了一批著名的设计家。
新艺术之家由萨穆尔宾于1895年在巴黎普罗旺斯路22号开设称为新艺术之家的工作室与设计事务所而得名:“现代之家”由朱利斯迈耶一格拉斐(Julius Meier-Graefe)于1898年在巴黎开设称为“现代之家”的设计事务所和展览中心而得名。
1、由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你想到了什么。
2、王国维的人生三境界分别是什么。
3、刘再复先生对贵族精神的归纳有几个方面。
4、精神的高贵在艺术创作上的表现有哪些。
5、艺术学生应该具备的艺术素养有哪些。
6、艺术工作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7、西方古代“七艺”指的是什么。
8、艺术起源有哪些说法,代表人物是谁,主要思想是什么。
9、艺术的本质是什么。
10、艺术可以分为哪几种。
11、综合艺术有哪些。
12、艺术的首要价值是什么。
13、观念艺术是什么。
14、古典主义美学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15、俄国的现实主义学派的主要思想是什么,代表人物是谁,他们对美学的思想认识完全相同吗。
16、叔本华认为美是什么。
17、儒家和道家的思想各是什么。
18、佛教是谁创立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19、在儒家思想中,诗,礼,乐分别有什么样的作用和地位。
20、孔子和孟子的儒家思想有什么区别。
21、道家的主要思想精髓是什么。
22、与西方文化相比,中国艺术特征有哪些。
23、古希腊最早的文明是哪个文明。
24、克里特和迈锡尼时期美学与巫术之间有什么关系。
25、何为希腊精神。
26、希腊精神中日神和酒神分别扮演的作用是什么。
27、造型艺术希腊化思潮的五个时期分别是哪些。
28、古罗马和古希腊美学有什么异同。
29、何谓“中世纪”。
30、基督教文化都强调的内容有哪些。
31、中世纪的宗教任务是什么。
32、中世纪的美学风格有哪些。
33、罗马式建筑风格有哪些特点。
34、文艺复兴产生的背景有哪些。
35、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提倡的思想包含哪几方面的内容。
36、美是在什么时期开始与道德宗教相分离的。
37、为什么启蒙运动在法国得到了发展?38、英国光荣革命的目的是什么。
39、法国启蒙思想运动发展脉络的三个阶段分别是什么。
40、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各自的特点有哪些。
41、什么是野兽派,野兽派的特点是什么。
42、要做到叔本华的“否定意志灭绝欲望”的步骤有哪些。
43、尼采认为的日神艺术包含哪些。
例举一组声形合一音画共情的歌曲作品第一首作品敦煌双人古典舞《迁想飞天》,孙香怡编舞,安冬妮作曲。
在这首作品中作曲者用鲜明的动机素材塑造了敦煌壁画中飞神的形象,描绘借助云朵、飘逸的衣裙和飞舞的彩带而凌空翱翔的飞天图景。
同时在混合室内乐中加入了中国乐器琵琶,更清晰地勾勒出作品所展现的良好气质。
作曲安冬妮说:“在数次与编舞的沟通中,我更加明确了长绸在甩动中的飘逸感觉从而使我在乐曲中运用流动的音型和数次升调的手法来象征灵魂的羽化升天,也更加明确了用比较传统的写作方式将乐曲划分为慢板和快板,既凸显飞天的迎风飞翔,又兼顾飞天身轻如燕的一面。
”第二首作品古典舞《一生一戏》,吕心怡编舞,于子桐作曲。
作品凄美动人的旋律与恰到好处的音乐气质描述了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程蝶衣一生为戏痴狂的画面。
作曲于子桐说:“感谢编导对我的信任,感谢舞蹈赋予作品生命力。
在此次作品的编排过程中我们彼此交流、相互包容。
《一生一戏》凝聚了大家共同的思想火花。
最让我感动的是在每一次的排练中,编导和舞蹈演员的精益求精和对舞台的虔诚。
整个编排过程虽辛苦,呈现出来的效果非常满意。
尽管有不足之处,但都会成为我们今后努力的动力,再次感谢为这场演出努力付出的所有台前幕后的工作人员!”第三首作品现代舞《江姐》,谷敬一编舞,李尧作曲。
作品创作时恰逢我党建党100周年,在这样伟大而又光荣的时刻,编创团队以江姐的故事为背景来回顾那段红岩往事。
“敌人可以使我们的皮肉烧焦,筋骨折断,但却撬不开革命战士紧咬的嘴唇!”江姐用一生来诠释“英雄”二字如何书写。
在音乐的设计中,作曲者将鲜明的主题动机在各调中不断延展,旋律气质与江姐的人物形象十分吻合,音乐与舞蹈共同致敬了伟大的革命先烈。
作曲李尧说:“作为作曲,我与编导和演员共同了查阅了江姐的故事背景,对那一段刻苦铭心的历史,达到了思想上的共鸣。
当作品在演出时,音乐的完美处理与舞蹈的精彩表现都让我们极为振奋与感动。
在作曲,编导与舞者三者的同心协力下,我们让音乐与舞蹈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感官上达到极致统一,铭记党的历史,歌颂党的英雄。
论文题目:艺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学生:李迦迦2013 年8月29日内容提要: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相应的带动了艺术在社会中的发展,从而使艺术在社会发展中获得了主体性的地位,这种主体性的地位正在不断加强。
艺术主体性地位的加强无论对促进人类文明历史进程、社会和谐、提升国家形象、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还是人们最关注的环保问题都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本文认为深刻的探究艺术在社会中的作用,有利于社会各界采取相关措施,让更多人了解艺术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促使艺术在将来的社会发展中取得良性前景。
关键词:艺术、社会发展目录前言 (4)第一章艺术与社会发展 (5)一、艺术的内涵 (5)二、艺术与社会经济的关系 (10)三、艺术在各个历史阶段所扮演的角色 (11)第二章艺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5)一、艺术引导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 (15)二、艺术是社会和谐的协调 (16)三、艺术是一个国家、民族、地区的“代言人” (17)四、艺术促进社会经济的繁荣 (19)五、艺术为环保保驾护航 (19)第三章艺术促进社会更快发展 (22)一、艺术促进社会发展的背景 (22)二、艺术促进社会更快发展应当采取的措施 (25)第四章展望艺术在社会发展中的良性前景 (31)结语 (33)注释 (35)参考文献 (36)前言没有一个民族不重视艺术的发展,即便是发展落后的民族与国家也会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在艺术上。
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这种看似对社会发展毫无用处的事业上,在很多人看来,这是一种愚蠢的表现。
如果人们用于艺术的创造和享受艺术的精力不关乎生活,如果艺术只是一味的耗费人们精力和金钱,那么历史必然会淘汰那些在艺术上耗费时间和精力的民族,而恩惠于那些有实际才能的民族。
同样恐怕艺术也不可能以生机勃勃之势得以发展,更不可能呈现出如今百花齐放的画面。
因此,认为艺术对社会发展毫无用处的观点是愚昧不堪的。
艺术从原始社会开始就追随着我们,它的存在无疑是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并符合人类的某种需求。
从理想走向现实2000年,民间剧场上海真汉咖啡剧场开业时,艺术总监张献写了这么一段话:“真汉咖啡剧场,只不过是三十几年后几百家这类新剧场中的第一家。
到那时,经常看戏的新一代会遇到这样的父母:‘从前上海有一家咖啡剧场,我们年轻时也经常看戏……’”而今上海的民间剧场现实却并没有如张献所言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仍旧为数寥寥。
回望十五年的上海民间剧场之路,一条变化轨迹渐渐清晰起来:从戏剧从业者的理想主义回归到符合市场规律的商业逻辑上来,从艺术理想的追寻走向了大众的生活日用。
理想的陨落十五年来,上海的民间剧场起起伏伏,开了关,关了开。
拥有一个剧场,对很多戏剧人来讲,是一个梦想。
然而,办剧场比办剧团要复杂得多,投入也要大得多。
能够真正付诸实践者,多少都抱持一种理想主义情怀,无论是王景国、荣蓉还是周可,无不如此。
旅美艺术家王景国于2000年创办了真汉咖啡剧场,借鉴纽约外百老汇剧场的经营模式,打造“咖啡戏剧”品牌,但在现实面前遭遇种种困难,于两年后关门歇业。
汲取真汉咖啡剧场的经验教训后,2004年王景国创办旨在推动民间原创的非主流、非营利、非商业的剧场空间“下河迷仓”,以非商业运营的方式推出当代表演艺术原创作品实验支持机制,扶持民间戏剧创作和演出,搭建了一个民间戏剧的孵化平台和当代艺术的交流平台,涵盖戏剧、电影、视觉艺术等领域。
王景国凭一己之力支撑了九年后,“下河迷仓”于2013年冬天关门。
如果说,真汉咖啡剧场是一群具有理想主义情怀的戏剧人照搬国外剧场模式的一次文化经营实践,那么“下河迷仓”则是基于本土社会环境的文化自觉行为。
从真汉咖啡剧场到“下河迷仓”,王景国开创了商业经营和非商业经营两种民间剧场模式。
同样有剧场梦想的演员荣蓉,2005年在上海同乐坊创意园区创办了自己的剧场――芷江梦工场。
虽然在创办之初就办下了剧场演出证,并且拥有新宇剧社可以自行制作剧目,成立之初也引入了戏剧专业人员进行经营管理,然而由于剧场条件的天生缺陷与经营压力,最终于2008年关门歇业。
从聚会艺术到新理想主 对于艺术家们来说,衡判他们的标准有很多种。
一种是从审美与价值观上,看他所创造的艺术究竟给人类提供了多大 的美感和联想张力,第二种是从思想上,真正优秀而且伟大的艺术家,他 们必然都是一些思想深遽,对世间事物具有一种非凡且深刻的洞察力的观 察者。
他们还会站在时代的前沿,充当一定的预言家的角色。
而在我个人的眼里,王能涛则无疑是这样的一位。
人们衡量艺术家的优劣,除了其创作本身,还要看他是否在举手投足 之间具备有一种大气和超越古今艺术同仁的风范。
和王能涛的接触使我想起了自己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在心中把雕塑家 罗丹与贾克梅蒂所作的对比。
我一直以为,罗丹这样的智者和艺术家才真正地可以担当大师的角色, 而贾科梅尼,充其量也只是一个优秀的艺术家而已。
为什么会这样说?罗丹正属于我所说的那种具有某种预言力量和永 恒力量的人物。
他的作品洞察人类的心灵,达到人们精神世界所可能达到的最高度, 而贾克梅蒂不过只是反映了人类生活受挤压、近乎于窒息的过程,换一句 话说,他仅仅只是指出和反映了人类所面临的精神困境,却并没有给人类找出一种方法或者一条道路,只是由着人类在各种各样所谓焦虑、烦恼、 苦痛的生活中苦苦挣扎。
而罗丹,他却因为他的作品的力量及对人类前瞻性的指引而获得永恒。
王能涛的作品正在越来越具有一种跨越时代的力量。
虽然他现在还没有能力和罗丹这样的世界级的艺术家作比,但是他已 经开始慢慢地向罗丹的这种精神境界和思想的深度靠近。
在这个正处于艰难转型期并且已经露出了一丝丝光明曙光的中国社 会,他的作品无疑越来越具有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
青年时期澄积的诗意王能涛是一个很随和的人,具有佛相。
凡是参加过他在 2000 年秋天举办的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展览 的人都知道,他的笑脸绝对地令人难忘。
他绝对不是那种因承受中国近百年以来的历史而多多少少变得有一 点压抑或者焦虑的那种类型。
反之,他没有任何精神上的负累。
他的心中充满阳光。
他个人把这种因为心态的健康而在脸上也表现得很健康的精神状态 叫做禅。
其实和王能涛已经认识很久了。
一年以前,第一次见到他,就被他所带来的一本小画册所震撼——那 是一本不按照普通的出版规则来定制开本的小册子,宽宽的,以至于你竟 然说不清它究竟是多大的开本。
一翻开画册,一股热情与理想主义的东西就扑面而来。
首先迎入眼帘的就是他的一幅叫王府井的摄影作品。
这幅作品取景普通,把焦点放在中国首都最知名其实也很普通的一个 商业区,然后通过他的观照,使它具有了一定的人文意义。
他说他在这幅作品里要表现的是一种世界精神。
何谓世界精神?就是指这个世界上的人类在他眼里都不分任何种族、 任何肤色、任何国界地聚集在一起。
当然也包括聚集在王府井这条中国最知名的商业性街道。
他所想表现的就是一种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聚合起来的精神。
后来,他把这种精神的表达就叫做聚会艺术。
事实上,这种聚会艺术在上个世纪 90 年代在他的家中表现得非常厉 害。
只不过,他当时还没有把这种日常生活中所谓的聚会上升到艺术理论 的层次上来。
一直到 2000 年秋天,艺术家冷林到他的家中来玩,才一语惊醒梦中 人,把他的那种开放式的生活方式称之为观念艺术里的一种聚会艺术。
而在上个世纪 70 年代末,王能涛绝对地不知道自己将来会成为什么 艺术家。
那个时代,他还不过只是一个比较调皮而又同时比较听话的孩子而已。
他对记者曾经谈到过他的经历。
其实很平凡,像一杯白开水一样。
他甚至于有时候认为简直没有什么好说的。
那是一个很容易积聚梦想与诗意的时代。
其实人越贫困越容易积累起诗意。
他笑着说,我是指那段生活而言。
他出生于 1962 年,那对于中国而言是一个相对比较热闹的时期。
政治上的各种角色都纷纷粉墨登场,各种运动搞个不停。
等到他十几岁的时候,那个时候已经是文革的尾声了。
上小学,好玩。
有一个姓吴的老师教他们绘画。
那是一个只有二十来岁的漂亮女孩,艺术功底并不是很深厚,但是却 给了很小的他们无限的想象。
他们喜欢和这位老师在一起,喜欢听她讲所有与艺术相关的话。
当然也包括照着那位女老师涂鸦画一些小人鸡鸭鹅什么的。
一直到上中学,他的父亲正好是这所学校的校长,就给他们开了一个 绘画班。
绘画班的老师召振中,是一个受过专业的训练的人,一边给他们讲你 们一定要以后当艺术家,一边言传身教,在上课的时候躲进自己的工作室 去冲胶卷,画油画。
那真是一个培养一种自由主义精神的时代。
王能涛笑着说,当时经常有漂亮的女教师来找他,我们就很羡慕,心 里想这种工作既吸引人又自由,如果我们以后也能做这样的工作那该多好。
1984 年,他在已经在齐齐哈尔某个军工厂工作了五六年之后,突然又 考上了中央民族学院美术系,向他青年时代的梦想迈进。
艺术上的探求王能涛后来把他的艺术创作分为三个时期。
哪三个时期?他是这样划分的——第一个时期,五彩缤纷的表现主义 时期。
那个时候他相对而言还是比较幸运的。
虽然也曾经很苦恼地在那个大型军工厂画了几年的广告牌和写了几 年的标语宣传口号。
但是考上中央民族学院美术系的只有他一个,应该说他很高兴了。
但他不然,他很不知足。
因为视野的被拓宽。
80 年代,是一个很热闹的时代。
劳森伯第一次访问中国,这个大胆的西方艺术家一来就把中央美术馆 的墙壁打了个大窖窿,他的艺术表现方式完全不按中国传统的方式来进行。
这一下子把王能涛他们吓呆了。
因为他们没有想到居然还有这样的艺术——想一想在他来之前,哪一 个画家的作品不是被规规矩矩地在墙上挂着?有谁敢没事了把中央美术 馆的大墙上捅一个大窖窿?同一时期,波普艺术进入中国,对他们又是一 次冲击;再接着,85 新潮艺术运动也在社会上开展起来。
这一切都给了接受传统的美术教育与艺院教育的他们莫大的刺激。
青春期的骚动与不安还有对艺术半知半解的认识搅得他们发起痒来。
他们开始举办自己的艺术展。
同时把一些锅碗瓢盆挂在墙上,美其名曰艺术。
1987 年他在读期间, 自已伙同同学及比较要好的朋友举办过一个无题 艺术展。
既为无题自然也就没有套路。
他们把展厅里接进了一根塑料管,专门让人往里面灌水以制造流水声。
同时, 还规定每一个来看艺术展的人都必须要在烛光下看……年轻时期 的幻想和激情在支配着他们,也同时给他们无限广阔的艺术联想空间。
那个时候大学流行看佛 、释、道等宗教方面的书,还有人看弗洛伊德和萨特。
我们也不管三七二十一抓过来猛看一把,总觉得生活与我们过意不去。
就这样,自寻烦恼。
一方面在学校好好地学着画油画,一方面狂喊乱叫,好像世界都要给 我们颠覆了似的。
1988 年,他毕业,被分配到北京国际世纪艺苑工作。
那也是一个艺术机构,可他觉得,这怎么也看来不像是一个搞艺术的 人要从事的工作。
正好他很早就已经开始早恋,女友是空军歌舞团的一个演员,待遇也 不错,他们很早就住在了一起。
等到他把户口一留在北京,她一分房,他就离开了那个单位,从事自 由艺术创作。
最早也做生意,从事一些商业艺术活动。
其间还从事过与房地产相关的活动。
不过主要仍然是以艺术创作为主。
他运气够好,认识了一个在加拿大使馆工作的人员,那个人经常地给 他介绍一些国外的买主,就这样,他就在一种使馆文化的滋养下面滋润起来,一直到 1995 年在宋庄买下自己的房子。
也就是这个时候,他开始画他的第二批作品,也就是红色系列。
一开始我比较注重表现主义的东西,着重表现青年时期的变异以及由 社会动荡所带来的不安。
后来这种情况好转。
到宋庄之后,我冷静地想了一想,觉得不能再像从前那样总是执着于 给一些使馆区的外国人画画那样创作下去了,就冷下心来创作了一批表现 了一定理想主义精神的东西。
当然,那个时候这种精神状态自己也还不是十分地明晰,只是觉得是 受一些过往生活和童年经验的影响。
因为毕竟是在一个理想主义与乌托邦精神泛滥的时代成长起来的。
就这样,他边画油画,边注意国际上艺术动态的发展。
开放时代的文化浸泡 1999 年,他因为一次意外的机遇到了法国,受 到法国一位普通公民的赞助。
那个法国人家里很有钱,酷爱艺术,在巴黎离雨果纪念馆不远的地方 有自己的一套房子,他经常利用这套房子来举办一些艺术展览,由此来资 助一些世界各地在物质上比较贫困但是却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艺术家。
王能涛因为一位朋友的邀请他到了法国,参加了这一次的展览。
这一次的法国之行对于他个人而言收获是巨大的。
一是自己的一些艺术创作得到了艺术观众们的承认,二是拓宽了视界, 开始明白什么是真正的艺术。
以前我的思想虽然现代但其实还是很传统,一直到这一次去法国,才开始考虑到绘画并不仅仅是艺术的最好的表现形式。
它应该还包括其它的许多门类,一个艺术家应该在多个领域予以探索。
变化是在无形之中开始产生的。
因为早期给一些使馆人员绘画的影响,他认识了许多的外国朋友。
而这些外国朋友都知道他在宋庄有自己的一个很大的画室,就三五结 伴地到他这里来玩。
结果来的人越来越多,最后达到了上百人。
而且这里面什么国家什么肤色什么职业的人都有。
德国人、美国人、法国人、荷兰人,都来了。
白种人、黄种人,还有黑皮肤的人,也来了。
记者、外交官、学者,也有流浪的一文不名的青年,都跑到他这里来 玩。
他的心越来越开放,在不同的思想文化的浸泡下面,他渐渐地形成了 自己的艺术观念和思想体系。
中国并不缺少批评性的力量。
他说,多年来我们有许多的艺术家满足于个人情绪的渲泄,包括表现 一些与社会磨合得不好就由此产生的苦闷情绪与抵触意识。
我不太喜欢这一点。
我觉得一个大的艺术家应该能够对眼前的一些烦恼或者痛苦有所超 越,把目光放得更长远一些,甚至于放到几百年以后,把目前的一切都只 是当作一个过程, 这样, 自己的思维才可能具有历史的纵深度和超越性质, 才有可能创造出对人类心灵有所指引的作品。
也因为此,他在 2000 年后开始画了一批新的作品,此被他称为灰色 系列即新理想主义系列。
据他自称,这是他第三个时期的作品,在这个时期的作品中,他的理 想主义精神表现得更甚。
如果说以往的红色系列还只是对自己的童年时期及早期生活的一种 经验和印象的追求的话,那么他这个时期已经开始对自己的创作有了异常 清醒的认识。
他知道自己在画一种属于中国人的独特的能够反映他们的本质精神 的作品。
中国人一直很理想化,他们的身上有一种别人没有的东西。
事实上,现在西方国家也同时在承受着某种因为物质的充裕而带来的 心灵危机,他们也在我们的精神里找出路,这正如我们也在学他们一样。
其实学去学来,我们还得回到自己。
2000 年秋天,他在太庙举行大型艺术展览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 表现一种属于乌托邦的世界主义精神,其目光之宏远高阔令人惊讶,以致 于有艺术评论家说,是结束我们的百年阴影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