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专题练习(解析版)
- 格式:doc
- 大小:946.50 KB
- 文档页数:15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 单元测试题(解析版)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48分)1.物体沿南北走向的道路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是24x t t =-,规定向北为正方向,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加速度方向先向北后向南 B .第3秒末速度大小为2m/s ,方向向北 C .前4秒内物体平均速率为2m/s D .前4秒内物体平均速度大小为4m/s2.下列位移—时间图像能正确反映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 .B .C .D .3.钢球A 自塔顶自由落下2 m 时,钢球B 自离塔顶竖直距离为6 m 的距离处自由落下,两钢球同时到达地面,不计空气阻力,g 取10 m/s 2,则塔高为( ) A .24 mB .15 mC .12 mD .8 m4.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前2s 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4m/s 2B .4s 末物体回到出发点C .6s 末物体距出发点最远D .8s 末物体距出发点最远5.A 、B 两物体均做匀变速直线运动,A 的加速度21 1.0m/s a =,B 的加速度22 2.0m/s a =- ,根据这些条件做出的以下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 ) A .B 的加速度大于A 的加速度B .A 做的是匀加速运动,B 做的是匀减速运动C .两个物体的初速度都不可能为零D .两个物体的运动方向一定相反6.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两车位移x 和时间t 的比值xt与时间t 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车的加速度大小为25m/sB .乙车速度减小到零需要6sC .甲车追上乙车前,两车间最远距离为7.5mD .乙车速度减小到零时,甲车速度为20m/s7.一可视为质点的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 t -图像如图所示,以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图中213t t =,1223v v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受到的合力逐渐变大B .0〜1t 时间内的运动方向和12t t 时间内的运动方向相同C .0〜1t 时间内的加速度方向和12t t 时间内的加速度方向相反D .0〜2t 时间内的位移为负8.甲、乙两车在一平直路面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
一、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易错题培优(难)1.某人驾驶一辆汽车甲正在平直的公路上以某一速度匀速运动,突然发现前方50m 处停着一辆乙车,立即刹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已知刹车后第1个2s 内的位移是24m ,第4个2s 内的位移是1m 。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汽车甲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2m/s 2 B .汽车甲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2312m/s 2 C .汽车甲刹车后停止前,可能撞上乙车 D .汽车甲刹车前的速度为13.9m/s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BD .假设汽车甲8s 内一直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根据241-=3x x aT 得2241212423m/s m/s 33412x x a T --===-⨯ 根据2101112x v t at =+得初速度为 20123242212m/s 13.9m/s2v +⨯⨯=≈ 速度减为零的时间为00013.9s 7.3s2312v t a --===- 可知汽车甲在8s 前速度减为零。
设汽车甲的加速度为a ,根据2101112x v t at =+得 02422v a =+汽车甲速度减为零的时间为0000--v vt a a== 采用逆向思维,最后2s 内的位移为20161m 2v x a a'=--=-()()联立解得a =-2m/s 2 v 0=14m/s选项A 正确,BD 错误。
C .汽车甲刹车到停止的距离22000014 m 49m 50m 22(2)v x a --===⨯-<可知甲不能撞上乙车,选项C 错误。
故选A 。
2.“低头族”在社会安全中面临越来越多的潜在风险,若司机也属于低头一族,出事概率则会剧增。
若高速公路(可视为平直公路)同一车道上两小车的车速均为108km/h ,车距为105m ,前车由于车辆问题而紧急刹车,而后方车辆的司机由于低头看手机,4s 后抬头才看到前车刹车,经过0.4s 的应时间后也紧急刹车,假设两车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均为6m/s 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车不会相撞,两车间的最小距离为12mB .两车会相撞,相撞时前车车速为6m/sC .两车会相撞,相撞时后车车速为18m/sD .条件不足,不能判断两车是否相撞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两车的初速度0108km/h 30m/s v ==,结合运动学公式知两车从刹车到速度为0的位移220130m 75m 226v x a ==⨯= 则后车从开始到刹车到速度为0的位移2130(40.4)m 75m=207m>105m+=180m x x ⨯++=所以两车会相撞,相撞时前车已经停止,距后车减速到速度为0的位置相距207m 180m 27m x ∆=-=根据减速到速度为零的运动可以视为初速度为零的加速运动处理,则相撞时后车的速度22v a x ∆解得18m/s v =故C 正确,ABD 错误。
一、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易错题培优(难)1.若每节车厢长度近似相等,一观察者站在第一节车厢前端,当列车从静止开始作匀加速运动时( )A .每节车厢末端经过观察者的速度之比是1:2:3:…:nB .每节车厢经过观察者所经历时间之比是:nC .经过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时,车厢经过观察者的速度之比是21:4:9::nD .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里经过观察者的车厢数之比是1:3:5:21n (-)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设每节车厢长度为L ,列车加速度为a 。
A .一节车厢通过212v aL =n 节车厢通过2n 2v anl =得到n 1v =每节车厢末端经过观察者的速度之比是1::n故A 错误;B .第一节车厢通过观察者时1212L at =前(n )1-节车厢通过观察者时2n 11(1)2n L at --= 前n 节车厢通过2n 12nL at =由数学知识得到得到n t =,n 1t -=则第n 节车厢通过时间n 1T t =所以每节车厢经过观察者所经历时间之比是1:1):::⋯故B 错误;CD .根据初速度为零的位移公式212x at =在相等时间里物体位移之比1:3:5:21n (-)根据速度公式v at =经过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时,车厢经过观察者的速度之比是1:2:3::n故C 错误,D 正确。
故选D 。
2.频闪摄影是研究变速运动常用的实验手段。
在暗室中,照相机的快门处于常开状态,频闪仪每隔一定时间发出一次短暂的强烈闪光,照亮运动的物体,于是胶片上记录了物体在几个闪光时刻的位置。
如图是小球自由下落时的频闪照片示意图,某同学以下落过程中的某一点为原点,竖直向下为正方向建立坐标轴,并测量各时刻的位置坐标x 1、x 2、x 3、x 4。
为了利用频闪照片证明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以下几种方案合理的是( )A .看各位置坐标x 1、x 2、x 3、x 4是否成等差数列B .看各相邻位置坐标差(x 1-0)、(x 2-x 1)、(x 3-x 2)、(x 4-x 3)是否成等差数列C .作x -t 图,看图线是否为一条直线D .作x -t 2图,看图线是否为一条直线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由自由落体运动可知212x gt =因此各位置坐标x 1、x 2、x 3、x 4不成等差数列,故选项A 错误; B.根据逐差法公式2x aT ∆=可知,邻位置坐标差(x 1-0)、(x 2-x 1)、(x 3-x 2)、(x 4-x 3)成等差数列,故选项B 正确;C.在x -t 图中,匀变速运动的图像为二次函数图像,因此选项C 错误;D.在x -t 2图中,存在水平直线,这表示静止,而不表示匀变速运动,故选项D 错误。
一、选择题1.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3s 内通过的位移是3m ,则( ) A .物体的加速度是0.4m/s 2B .前3s 内的位移是6mC .第3s 内的平均速度是3m/sD .3s 末的速度是4m/s2.一辆汽车以20m/s 的速度沿平直公路行驶,突然发现前方有障碍物,立即刹车,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4m/s 2。
从刹车开始计时,6秒内的位移x 的大小与第6秒末的速度v 的大小分别为( )A .48m x =,4m/s v =B .50m x =,0v =C .48m x =,0v =D .50m x =,4m/s v =3.某观景台离地高度为320m ,现有一位游客乘坐高速电梯由地面直达观景台,电梯先匀加速之后匀速最后匀减速到达观景台时速度恰好为零,他利用手机自带的计时器测得该过程总共用时82s ,其中电梯匀加速上升和匀减速上升阶段的时间各是2s ,据此计算电梯匀速运行过程中的速度为( )A .3m/sB .4 m/sC .5 m/sD .6 m/s4.如图所示,甲同学手拿50cm 长的竖直直尺顶端,乙同学把手放在直尺0刻度线位置做抓尺的准备。
某时刻甲同学松开直尺,直尺保持竖直下落,乙同学看到后立即用手抓直尺,手抓住直尺位置的刻度值为30cm ;重复以上实验,丙同学手抓住直尺位置的刻度值为20cm 。
从乙、丙同学看到甲同学松开直尺,到抓住直尺所用时间叫“反应时间”,取重力加速度g =10m/s 2。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乙同学的“反应时间”比丙小B .乙同学抓住直尺之前的瞬间,直尺的速度为4m/sC .若将尺子上原来的长度值改为对应的“反应时间”值,则“反应时间”刻度是均匀的D .若某同学的“反应时间”大于0.4s ,则用该直尺和上述方法将不能测量他的“反应时间” 5.两个质点甲和乙,同时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点乙静止,质点甲的初速度为零B.质点甲前2s内的位移为20mC.第2s末质点甲、乙速度相同D.第2s末质点甲、乙相遇6.如图所示,木块A、B并排且固定在水平桌面上,A的长度是L,B的长度是2L,一颗子弹沿水平方向以v1射入A,以速度v2穿出B,子弹可视为质点,其运动可视为匀变速直线运动,则子弹穿出A时的速度为()A.221223+v vB.22123v v+C.1223v v+D.123v7.一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置坐标x与时间t的关系为x=5+6t-t2(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0时刻的位置坐标为6mB.初速度大小为5m/sC.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4m/sD.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3m/s28.甲乙两物体从同一点开始沿一直线运动,甲的x-t和乙的v-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为匀速直线运动,乙为匀加速直线运动B.甲、乙均在3s末回到出发点,距出发点的最大距离均为4mC.0~2s内与4s~6s内,甲的速度等大反向,乙的加速度等大反向D.6s内甲的路程为16m,乙的路程为12m9.在地质、地震、勘探、气象和地球物理等领域的研究中,常用“对称自由下落法”测重力加速度g的值。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章末练习(解析版)江苏省特级教师学科网特约金牌名师戴儒京解析科学认知1.下列四个图像中,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是()【答案】A【解析】速度随时间增大。
2.某同学在汽车中观察速度表指针位置的变化,开始时指针位置如图(a)所示,经过6s后指针位置如图(b)所示。
若汽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则A.汽车的加速度大小约为10 m/s2B.汽车的加速度大小约为2.8 m/s2C.汽车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约为50 mD.汽车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约为83 m【答案】BD【解析】读图得v1=20km/h=6.320m/s,v2=80 km/h=6.380m/s,则加速度=-=tvva1222/8.2/66.320-6.380smsm=mmavvx8378.226.320-6.3802222122=⨯=-=)()(.所以本题选BD.3.当能见度(观察者与能看见的最远目标间的距离)较低时,驾驶员应低速驾驶汽车。
如果某人在能见度为30m 的大雾天开车,其反应时间为1s,该汽车在湿滑路面刹车时能产生的最大加速度大小为1 m/s 2, 为安全驶离高速公路,汽车行驶的最大速度是多少?请查看相关文件,确认这个结果是否超过相关交通法规的规定值。
【答案】24.5km/h【解析】根据已知条件列公式s av vt =+220其中反应时间为t 0=1s ,加速度大小a=1 m/s 2,得方程030212=-+v v ,解得h km s m v /5.24/81.6==,大雾天气汽车要开慢些。
易错点:h km s m ax v /28/75.730122==⨯⨯==,没有考虑反应时间内所通过的位移。
4.极限跳伞已经成为最受年轻人喜爱的极限运动之一。
打开降落伞之前,运动员的运动可近似视为自由落体运动,运动员下落44.1 m 时所用的时间和达到的速度分别是多少?在运动员下落的第3s 内,下落的高度是多少? 【答案】3s ,29.4m/s 【解析】根据221gt h =,得s s g h t 38.91.4422=⨯==。
人教版新教材物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单元测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1.某高铁列车在某段距离中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由0增加到5m/s时位移为25m,则当速度由5m/s增加到10m/s时,它的位移是()A.25m B.75m C.125m D.175m2.a、b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两车的位移x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车运动方向始终不变B.a、b两车相遇两次C.t1到t2时间内,a车的路程小于b车的路程D.t1到t2时间内,a车和b车的位移都在均匀增大3.(2022·上海浦东新·高一期末)无人驾驶汽车车头装有一个激光雷达,就像车辆的“鼻子”,随时“嗅”着前方80m范围内车辆和行人的气息。
无人驾驶汽车以v≤15m/s的速度前进,若雷达发现前方有静止障碍物,就会启动“全力自动刹车”安全系统自动刹车,使汽车避免与障碍物相撞。
已知5m s8m s之间的某一值,则此系统自动刹车的最此安全系统在不同路况下刹车加速度大小为22长时间约为 ( )A .1.87sB .3sC .10sD .16s4.我国海军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时,有六艘海盗快艇试图靠近中国海军护航编队保护的商船,中国特战队员发射爆震弹成功将其驱离。
假如其中一艘海盗快艇在海面上运动的v -t 图像如图所示,设运动过程中海盗快艇所受阻力不变,且始终沿直线运动。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海盗快艇在0~66 s 内从静止出发做加速度增大的加速直线运动B .海盗快艇在66 s 末开始掉头逃离C .海盗快艇在66 s 末离商船最近D .海盗快艇在96~116 s 内的加速度为a =-0.75 m/s 25.甲、乙、丙三个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通过A 点时,物体甲的速度是6m/s ,加速度是1m/s 2;物体乙的速度是2m/s ,加速度是6m/s 2;物体丙的速度是4m/s -,加速度是2m/s 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通过A 点,物体甲最快,丙最慢B .通过A 点前1s 时,物体甲最快,乙最慢C .通过A 点后1s 时,物体乙最快,丙最慢D .2s 后,甲乙丙的运动方向均相同6.(2021·甘肃白银·高一阶段练习)雨后,某人用高速相机拍下一幅水滴下落的照片,如图所示,其中第4滴水刚要离开屋檐,若滴水的时间间隔相同,第1滴与第2滴水的实际间距为1m ,取重力加速度大小210m/s =g ,不计空气阻力,则拍下照片的瞬间,图中第2滴水的速度大小为( )A.2m/s B.3m/s C.4m/s D.5m/s7.(2021·广东·深圳实验学校高中部高一阶段练习)如图所示,在地面上一盘子C的正上方A处有一金属小球a距C为20 m,在B处有另一个金属小球b距C为15 m,小球a比小球b提前1 s由静止释放(g取10 m/s2)。
一、选择题1.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相继经过两段距离均为20m 的位移,第一段用时4s ,第二段用时2s ,则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 ) A .24m/s 9B .216m/s 9 C .24m/s 3D .25m/s 3D解析:D 由平均速度公式得2020324a =+⨯ 解得25m/s 3a =,D 正确,ABC 错误。
故选D 。
2.如图是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 t 图像,由图可知,该物体( )A .第1s 内和第3s 内的运动方向相反B .第3s 内和第4s 内的加速度不相同C .前 4s 内的平均速率为0.625m/sD .0~2s 和0~4s 内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C 解析:C 【分析】v —t 图象中v 的正负表示物体的运动方向,图象的斜率等于加速度,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
A .由题图可知,第1s 内和第3s 内物体的速度均为正值,说明运动方向相同,故A 错误;B .v —t 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由图可知,第3内和第4s 内图线的斜率相同,加速度相同,故B 错误;C .在03s ~内物体的路程大小等于图线与横轴围成的面积大小,为()11311m 2m 2s =+⨯⨯=在3s 4s ~内物体的路程大小等于图线与横轴围成的面积大小,为2111m 0.5m 2s =⨯⨯=前 4s 内的平均速率为1220.5m/s 0.625m/s 4s s v t ++===故C 正确;D .由于—v t 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物体在2~4s 内通过的位移为0,则物体在0~2s 内和0~4s 内通过的位移相等,但所用时间不同,则平均速度大小不等,故D 错误。
故选C 。
【点睛】本题考察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v —t 图线的物理意义,知道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的位移。
3.滑雪场游玩中,小明从雪坡的顶端由静止开始匀加速直线下滑,途中依次经过a 、b 、c 三个标志点,已知ab =4m ,bc =8m ,通过ab 和bc 所用时间均为2s ,则他通过b 、c 两个标志点的瞬时速度大小分别为( ) A .2m/s ; 3m/s B .3m/s ; 4m/s C .3m/s ; 5m/s D .4m/s ; 6m/s C 解析:C小明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有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可得,通过b 标志点的瞬时速度大小为48m/s=3m/s 222b ab bc v T ++==⨯ 由逐差公式2x aT ∆=可得,小明运动的加速度为222284m/s 1m/s 2bc ab a T --=== 则由速度公式可得,通过c 标志点的瞬时速度大小为312m/s=5m/s c b v v aT =+=+⨯故选C 。
一、选择题1.以10m/s 的速度沿平直公路行驶的汽车,遇障碍物刹车后获得大小为4 m/s 2的加速度,刹车后第3 s 内汽车的位移大小为( ) A .12.5 mB .2mC .10 mD .0.5 m2.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3s 内通过的位移是3m ,则( ) A .物体的加速度是0.4m/s 2 B .前3s 内的位移是6m C .第3s 内的平均速度是3m/s D .3s 末的速度是4m/s3.如图所示是物体在某段运动过程中的v -t 图像,在t 1和t 2时刻的瞬时速度分别为v 1和v 2,则从t 1到t 2的过程中( )A .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方向相同B .加速度逐渐减小C .平均速度v =122v v + D .平均速度v >122v v + 4.如图所示,木块A 、B 并排且固定在水平桌面上,A 的长度是L ,B 的长度是2L ,一颗子弹沿水平方向以v 1射入A ,以速度v 2穿出B ,子弹可视为质点,其运动可视为匀变速直线运动,则子弹穿出A 时的速度为( )A 221223+v v B 22123v v +C .1223v v + D .123v 5.如图所示,将可视为质点的小球置于空心管的正上方h 处,空心管长度为H ,小球与管的轴线重合。
当释放小球,小球可能会穿过空心管,假设空间足够大,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两者同时静止释放,小球有可能穿过管B .将管先由静止释放,间隔一小段时间t ∆后再将小球由静止释放,则之后小球有可能穿过管C .将小球先由静止释放,间隔一小段时间t ∆后再将管由静止释放,则若t ∆较小,小球可能不会穿过管D .若释放小球时给它一竖直向下的初速度0v ,同时管由静止释放,则之后小球一定能穿过管,且小球从出发到运动至管底所用时间0h Ht v +=6.一辆汽车以速度v 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司机忽然发现正前方距车x 处,有另一辆汽车以速度2v匀速运动,于是他立即刹车(不考虑反应时间),为使两车不相撞,则刹车的加速度应该满足的条件是( )A .24v a x >B .24v a x <C .28v a x>D .28v a x<7.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已知在时间t 内通过的位移为x ,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不可求出物体在时间t 内的平均速度B .可求出物体的加速度C .可求出物体经过2t时的瞬时速度 D .可求出物体通过2x时的速度8.小张和小王分别驾车沿平直公路同向行驶,在某段时间内两车的v-t 图像如图所示,初始时,小张在小王前方x 0处,则( )A.若x0=l8m,两车相遇0次B.若x0=36m,两车相遇I次C.若x0<18m,两车相遇2次D.若x0=54m,两车相遇1次9.如图所示,A、B两物体从地面上某点正上方不同高度处,同时做自由落体运动(不考虑物体落地后的反弹),已知A的质量是B的质量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一、选择题1.如图是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 t 图像,由图可知,该物体( )A .第1s 内和第3s 内的运动方向相反B .第3s 内和第4s 内的加速度不相同C .前 4s 内的平均速率为0.625m/sD .0~2s 和0~4s 内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2.一辆摩托车平直公路上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途中用了5s 时间经过甲、乙两个标记位置,已知甲、乙间的距离为60m ,车经过乙时的速度为16m/s ,则( ) A .车从出发到乙位置所用时间为10sB .车的加速度为25m/s 3C .经过甲位置时速度为5m/sD .从出发点到甲位置的距离是40m 3.如图所示,左图为甲、乙两质点的v - t 图像,右图是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物体丙、丁的位移图像。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质点甲、乙的速度相同B .不管质点甲、乙是否从同一地点开始运动,它们之间的距离一定越来越大C .丙的出发点在丁前面的x 0处D .丙的运动比丁的运动快4.如图所示,20块相同的木块并排在一起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子弹以初速度0v 正对木块射入,当子弹穿过第20块木块后速度恰好变为0,子弹从进入第一块到速度为零所用时间为t ,若将子弹视为质点,已知子弹在各木块中运动的加速度都相同。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子弹穿过前10块木块所用的时间是2t B .子弹穿过前15块木块所用的时间大于2tC.子弹穿过前10块木块时速度变为02vD.子弹穿过前15块木块时速度变为02v5.在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阅兵式上,20架直升机停编队后排成“70”字样飞过阅兵区,其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该编队做的是往复运动B.0~t1时间内编队做加速度增大的加速运动C.0~t1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有可能大于t2~t3时间内的平均速度D.t2~t3时间内的位移有可能大于0~t1时间内的位移6.2017年4月16日,国产大飞机C919在上海浦东机场进行首次高速滑行实验,在某次试验正常刹车时(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v,经时间t停下来,则在最后t0(0t t )时间内位移为()A.22ttvB.22vttC.22vttD.22vtt7.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大小为4m/s,1s后速度的大小变为10m/s,在这1s内该物体的()A.位移的大小可能小于4m B.位移的大小一定等于7mC.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4m/s2D.加速度的大小一定小于10m/s28.如图所示是一火箭竖直上升的v-t图象,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在40s末火箭达到上升的最大速度和高度B.火箭上升的最大高度为48kmC.在120s时,火箭加速度的方向发生改变D.在40s时,火箭运动的速度方向发生改变9.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已知在时间t内通过的位移为x,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不可求出物体在时间t 内的平均速度B .可求出物体的加速度C .可求出物体经过2t 时的瞬时速度D .可求出物体通过2x 时的速度 10.小明从某砖墙前的高处由静止释放一个石子,让其自由落下,拍摄到石子下落过程中的一张照片如图所示。
高一物理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测试题(带参考答案)高一物理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综合训练一、单选题(每题4分,共8题,共32分)1.下列情况的物体,哪些情况可将物体看做质点来处理?A。
研究环绕太阳做公转运动的地球C。
研究在轨道飞行中调整运动姿态的宇宙飞船D。
研究汽车的过桥时间2.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质点运动的位移大小可能大于路程B。
位移和路程都是矢量量C。
质点通过一段路程,位移不可能是零D。
质点运动一段时间,路程不能为零但位移可能为零3.物体的加速度为2m/s²,表示这物体:C。
每经过1秒,其速度改变2m/s4.如图1所示,一同学沿直线行走,现用频闪照相记录了他行走中9个连续的位置的图片。
观察图片,在图2中能够比较正确地反映该同学运动情况的是:图略5.汽车以2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后的加速度为5 m/s²,那么开始刹车后经多长时间停下来?C。
3s6.在某场足球比赛中,足球以6m/s的速度朝球门飞来,守门员以1m/s的速度反向踢出,已知球与脚接触的时间为0.2s,设接触过程球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球朝守门员飞来的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足球获得的加速度为:B。
-20m/s²7.一个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1s末的速度达到4m/s,物体在前2s内的位移是:B。
6m8.两个小车在水平面上做加速度相同的匀减速直线运动,若它们的初速度之比为1∶2,它们运动的最大位移之比:D。
2∶1二、双选题(每题6分,共4题,共24分,漏选得3分,错选不给分)9.下列关于自由落体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B。
物体下落时的加速度称为自由落体加速度C。
不同地区的自由落体加速度不一定相同10.关于速度与加速度的说法,错误的是:B。
速度减小时,加速度一定减小C。
速度改变量越大,加速度越大。
D。
加速度与速度改变量的方向相同。
11、汽车由静止开始匀加速前进,经过10秒速度达到5米/秒,则在这10秒内汽车的位移是50米。
一、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易错题培优(难)1.“低头族”在社会安全中面临越来越多的潜在风险,若司机也属于低头一族,出事概率则会剧增。
若高速公路(可视为平直公路)同一车道上两小车的车速均为108km/h ,车距为105m ,前车由于车辆问题而紧急刹车,而后方车辆的司机由于低头看手机,4s 后抬头才看到前车刹车,经过0.4s 的应时间后也紧急刹车,假设两车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均为6m/s 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车不会相撞,两车间的最小距离为12mB .两车会相撞,相撞时前车车速为6m/sC .两车会相撞,相撞时后车车速为18m/sD .条件不足,不能判断两车是否相撞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两车的初速度0108km/h 30m/s v ==,结合运动学公式知两车从刹车到速度为0的位移220130m 75m 226v x a ==⨯= 则后车从开始到刹车到速度为0的位移2130(40.4)m 75m=207m>105m+=180m x x ⨯++=所以两车会相撞,相撞时前车已经停止,距后车减速到速度为0的位置相距207m 180m 27m x ∆=-=根据减速到速度为零的运动可以视为初速度为零的加速运动处理,则相撞时后车的速度22v a x ∆解得18m/s v =故C 正确,ABD 错误。
故选C 。
2.如图所示,水平线OO '在某竖直平面内,距地面高度为h ,一条长为L (L h <)的轻绳两端分别系小球A 和B ,小球A 在水平线OO '上,竖直向上的外力作用在A 上,A 和B 都处于静止状态。
现从OO '上另一点静止释放小球1,当小球1下落至与小球B 等高位置时,从OO '上静止释放小球A 和小球2,小球2在小球1的正上方。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球B 将与小球1同时落地B .h 越大,小球A 与小球B 的落地时间差越大C .从小球2释放到小球1落地前,小球1与2之间的距离随时间的增加而均匀增大D .若1落地后原速率弹回,从此时开始计时,1与2相遇的时间随L 的增大而减小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 .设小球1下落到与B 等高的位置时的速度为v ,设小球1还需要经过时间t 1落地,则:21112h L vt gt -=+① 设B 运动的时间为t 2,则2212h L gt -=② 比较①②可知12t t <故A 错误;B .设A 运动时间为t 3,则2312h gt =可得3222()h h L t t g g--=可知L 是一个定值时,h 越大,则小球A 与小球B 的落地时间差越小。
故B 错误; C .1与2两球的距离221122L t gt gt t νν'=+-= 可见,两球间的距离随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大;故C 正确; D .作出小球1和小球2运动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t 1时刻,小球2开始运动;t 2刻,小球1落地;t 3刻,小球1和小球2相遇。
图中左边的阴影部分面积表示的就是轻绳的长度L ,可见,若1落地后原速率弹回,从此时开始计时,1与2相遇的时间随L 的增大而增大,所以D 错误。
故选C 。
3.两质点A 、B 同时、同地、同向出发,做直线运动。
v t -图像如图所示。
直线A 与四分之一椭圆B 分别表示A 、B 的运动情况,图中横、纵截距分别为椭圆的半长轴与半短轴(椭圆面积公式为S ab π=,a 为半长轴,b 为半短轴)。
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当2s t =时,a b 1.5m/s v v ==B .当a 3m/s v =,两者间距最小C .A 23D .当B 的速度减小为零之后,A 才追上B【答案】C 【解析】 【详解】AB .两质点A 、B 从同一地点出发,椭圆轨迹方程为22221x y a b+= 由题图可知4a =、2b =,当2s t x ==带入方程解得3m/s v y ==在本题的追及、相遇问题中,初始时刻B 的速度大于A 的速度,二者距离越来越大,速度相等的瞬间,两者间距最大,AB 错误;C .A 做的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2s 后速度为3m/s ,即23m/s v a t ∆==∆ C 正确;D .v t -图线和时间轴围成的面积为位移,经过4s ,B 速度减小为零,B 的位移为所围成图形的面积B 124m 2m 4s ππ=⨯⨯=A 的位移为22A 1134m 43m 22s at ==⨯⨯= A 的位移大于B 的位移,说明在B 停下来之前,A 已经追上了B ,D 错误。
故选C 。
4.某斜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一小球沿斜面向上做匀减速运动,运动过程中小球依次经过A 、B 、C 三点,最后恰好能到达最高点D ,其中AB =12m ,BC =8m ,从A 点运动到B 点,从B 点运动到C 点两个过程速度变化量都是-2m/s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2m/s²B .小球到达B 点速度大小为10m/sC .A 、D 两点间的距离为24.5m D .小球从C 点运动到D 点的时间为2s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 .由题目中的从A 点运动到B 点,从B 点运动到C 点两个过程速度变化量都是2m/s -可知,AB 和BC 段的时间相同,由2x aT ∆=和va T可得:2s T =,21m/s a =,A 错误;B .由公式2012x v t at =+可得07m/s v =,B 错误; C .由公式202axv 得,AD 之间的距离为24.5m ,C 正确;D .在AD 之间运动的时间为7s v a,所以CD 之间所用的时间为3s ,D 错误.5.一个物体以初速度v 0沿光滑斜面向上运动,其速度v 随时间t 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在连续两段时间m 和n 内对应面积均为S ,则b 时刻速度v b 的大小为( )A .22()()m n S m n mn ++B .22()()mn m n S m n ++C .()m n Smn- D .22()m n S mn+【答案】A 【解析】设物体在a 时刻速度为 a v ,b 时刻速度为b v ,物体加速度为a ,则:212a S v m am =-;212b S v n an =-;b a v v am =-,联立解得:()22()bm n Svm n mn+=+,故选A6.一物块在水平面上由静止开始运动.物体运动的速度v 随时间t 变化的关系如图8所示.由图象可知:A.在0~2s内与4s~6s内,物体的加速度方向相同B.在0~2s内与4s~6s内,物体的速度方向相同C.在0~2s内与4s~6s内,物体的平均速度相同D.在4s~6s内,物体距离出发点越来越近【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速度与时间的图像中,0~2s内加速运动,而在4s~6s内,物体做减速运动,故二者的加速度方向相反,选项A错误;由图像可知,在0~2s内与4s~6s内,物体的速度都是正值,方向相同,选项B正确;在0~2s内的面积与4s~6s内的面积不相等,故位移不相等,而时间相等,故物体的平均速度不相同,选项C错误;在4s~6s内,位移是正值,故物体距离出发点越来越远,选项D错误.考点:速度与时间图像.7.汽车已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代步工具,而车辆平稳加速(即加速度基本不变)使人感到舒服,否则感到不舒服,关于“加速度的变化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速度的变化率为0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B.加速度的变化率越大则速度变化越快C.在如图所示的a–t图象中,表示的是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在均匀减小D.在如图所示的a–t图象中,若物体在t=0时速度为5 m/s,则2 s末的速度大小可能为8 m/s【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加速度变化率为0是指加速度保持不变,如果加速度为0,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加速度不为0,则物体做匀变速运动,故A错误;B.加速度的变化率越大则加速度变化越快,选项B错误;C.若加速度与速度同向,则物体作加速运动,如图示加速度减小,则物体速度增加得变慢了,但仍是加速运动,故C错误;D.根据v-t图象可知,图象与时间轴所围图形面积表示物体的位移,同理在a-t图象中可知图象与时间轴所围图形的面积表示物体速度的变化量即△v ,则得:△v =12×2×3m/s=3m/s 由于加速度与速度同向,故物体做变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初速度为5m/s ,则小球在2s 末的速度为8m/s ,故D 正确. 【点睛】本题要加速度的物理意义,掌握其定义方法和单位,知道在a-t 图象中图象与时间轴所围图形的面积表示物体速度的变化量,能理解加速运动与减速运动由加速度与速度方向决定而不是由加速度的大小变化决定.8.甲、乙两车沿直线在同一条平直公路上同向运动,其v t -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乙车在前且两车恰好没有相撞,则0t =时刻甲、乙两车间的距离为128mB .若乙车在前且两车恰好没有相撞,则0t =时刻甲、乙两车间的距离为176mC .若0t =时刻甲、乙两车在同一位置,乙车追上甲车的时间为36sD .若0t =时刻甲、乙两车在同一位置,乙车追上甲车的时间为24s 【答案】AD 【解析】 【分析】 【详解】AB .由图象可知,两车速度相等时距离最近,而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等于物体的位移,因此在前12s 内,甲车的位移1176m s =乙车的位移248m s =根据题意恰好不相撞,因此0t =时刻甲、乙两车间的距离为12128m s s s ∆=-=A 正确,B 错误;C .若初始时刻,两车在同一位置,在前16s 内甲车的位移1192m s '= 乙车做匀加速运动,且加速度2m/s 3v a t ==因此前16s ,乙车的位移221256m 23s at '== 乙没有追上甲,接下来甲车停止运动,乙车继续加速运动,当乙追上甲时221192m 2s at ==整理得24s t =C 错误,D 正确。
故选AD 。
9.一小球自5m 高处自由下落,当它与水平地面每碰撞一次后,速度大小减小为碰撞前的45,不计空气阻力,g 取210m/s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第一次下落的时间与第二次下落的时间之比为54B .第二次弹起的高度为第一次弹起时高度的54C .小球运动的总时间约为9sD .小球运动的总位移为5m 【答案】ACD 【解析】 【分析】 【详解】A .设小球第一次落地时速度为0υ,则有010m/s υ==则第二,第三,第1n +次落地速度分别为1045υυ=,22045υυ⎛⎫= ⎪⎝⎭,…,2045n υυ⎛⎫= ⎪⎝⎭根据gt υ=则小球第一次下落的时间与第二次下落的时间之比为012154t t υυ== A 正确;B .小球开始下落到第一次与地相碰经过的路程为2005m 2h gυ==小球第一次与地相碰后弹起的高度是221145m 25h g υ⎛⎫==⨯ ⎪⎝⎭小球第二次与地相碰后弹起的高度是2h ,则422245m 25h g υ⎛⎫==⨯ ⎪⎝⎭所以第二次弹起的高度为第一次弹起时高度的245⎛⎫ ⎪⎝⎭,B 错误;C .小球第1次下落时间为01s t == 小球从第1次与地面相撞到第2次与地面相撞经过的时间为11422452s 5t g g υυ⨯===⨯ 小球从第2 次与地面相撞到第3次与地面相撞经过的时间为222242s 5t g υ⎛⎫==⨯ ⎪⎝⎭小球从第3次与地面相撞到第4次与地面相撞经过的时间为333242s 5t g υ⎛⎫==⨯ ⎪⎝⎭…由数学归纳推理得:小球从第n 次与地面相撞到第()1n +次与地面相撞经过的时间为425nn t ⎛⎫=⨯ ⎪⎝⎭,所以小球运动的总时间为123n t t t t t =++++=2344441s 2s 5555n⎡⎤⎛⎫⎛⎫⎛⎫⎛⎫+⨯++++⎢⎥ ⎪ ⎪ ⎪ ⎪⎝⎭⎝⎭⎝⎭⎝⎭⎢⎥⎣⎦451s 2s 9s 415=+⨯=-C 正确;D .小球最终停在地面上,总位移为5m ,D 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