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疾病科诊疗指南和操作规范培训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81.00 KB
- 文档页数:5
第十九章感染性疾病科第一节医院内感染的防治[诊断要点]1.流行病学(1) 感染源:1) 有感染的患者、携带者或医院工作人员。
2) 环境中的病原体。
(2) 传播途经:1) 接触传播。
2) 血液传播。
3) 共同媒介物传播。
4) 呼吸道传播。
5) 消化道传播。
(3) 易感性:患者抵抗力低,免疫能力不健全,对院内条件致病菌易感性高,又由于接受多项诊疗操作,感染机会增大。
2.临床表现(1) 下呼吸道感染:表现为咳嗽,咯痰粘稠,发热,呼吸增快,肺部有湿罗音,可有发绀。
胸片和痰菌培养可确诊。
(2) 胃肠道感染:入院8小时后腹泻,稀便每天超过3次,连续超过2天以上。
(3) 尿路感染:住院后发生尿路感染症状和体征,尿培养>10/ml茵落或尿常规白细胞>10/HP.而入院时尿常规正常。
(4) 败血症:高热,中毒症状,血象高,血培养阳性。
(5) 侵入性诊疗技术的感染:1) 内镜感染。
2) 气管导管感染。
3) 静脉导管感染。
4) 输血感染。
5)透析后感染。
(6) 各种手术感染3.实验室检查:(1) 病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2) 苗群失调的检测。
[治疗原则]1.合理应用抗生素。
(1) 抗生素的选择:最好根据药敏,但在没有药敏的情况下也可凭经验选择使用。
(2) 联合用药:尽量少用,指征:a.急性严重感染病因未明;b.严重混合感染。
2.原发病治疗及对症治疗。
[预防]1.建立和健全医院感染管理机构。
2.采取各种有效预防措施。
包括各种规章制度的建立与监督执行。
3.对医院感染的发生或局部暴发有控制措施。
第二节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抗菌药物系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主要供全身应用的各种抗生素和磺胺药、咪唑类、喹诺酮类等化学合成药物。
抗菌药物广泛用于临床,新品种也不断问世,在防治感染性疾病上起着重要作用。
但是目前临床上滥用现象相当常见,导致不良反应和耐药性的产生。
本节着重讨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和不良反应等问题。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1.应及早确立感染性疾病的病原,确立诊断是合理选用抗菌药物的先决条件,应尽一切努力分离出病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