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评价》试题练习题
- 格式:doc
- 大小:55.50 KB
- 文档页数:6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题库含答案一、填空题、选择题1、数学是研究( 数量关系 )和( 空间形式 )的科学。
2、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3、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 发展)性。
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实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4、《课程标准》中的“三维”课程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6、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7、《课程标准》中要求,数学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
8、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9、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10、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11、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12、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一、填空(每空1分,共26分)1、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是指(),()、()。
2、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 )的、( )的、( )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3.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 )与( )。
4、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5、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地发展。
6、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与()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7、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从()、()、()和()等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
8、《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等四个学习领域。
二、选择(1-10题为单选题,每小题分,11-15题为多选题,每小题2分,共25分)1、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A. 联系生活学数学B. 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C.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2、新课程强调在教学中要达到和谐发展的三维目标是( )A. 知识与技能B. 过程与方法C. 教师成长D. 情感、态度、价值观3、下列对“教学”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教学即传道、授业、解惑B. 教学就是引导学生“试误”C.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独立的过程D. 教学的本质是交往互动4、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过程。
A. 交往互动B. 共同发展C. 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5、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
A. 教教材B. 用教材教6、《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的动词。
A. 过程性目标B. 知识技能目标7、各科新教材中最一致、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 )A. 强调探究性学习B. 强调合作学习C. 内容密切联系生活D. 强调STS课程设计思想8、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不包括( )A. 学生是发展的人B. 学生是自主的人C. 学生是独特的人D. 学生是独立的人9、在学习活动中最稳定、最可靠、最持久的推动力是( )A. 认知内驱力B. 学习动机C. 自我提高内驱力D. 附属内驱力10、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所以学习后应该( )A. 及时复习B. 及时休息C. 过度复习D. 分数复习11、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的过程。
数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一、填空:1、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模仿和()转变为()、()与实践创新;2、从“标准”的角度分析内容标准,可发现以下特点:()()()()。
3、内容标准是数学课程目标的进一步()。
4、内容标准应指关于()的指标5、与现行教材中主要采取的“()——定理——()——习题”的形式不同,《标准》提倡以“()——()——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6、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是指(),()、()。
7、改变课程内容难、()、()的现状,建设浅、()、()的内容体系,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
8、“数据统计活动初步对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9、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包括()、()、()()10、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领域()、()信息技术教育和劳动与技术教育。
二选择:1、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A、联系生活学数学B、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C、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2、新课程强调在教学中要达到和谐发展的三维目标是( )A、知识与技能B、过程与方法C、教师成长D、情感、态度、价值观3、下列对“教学”的描述正确的是( )A、教学即传道、授业、解惑B、教学就是引导学生“试误”C、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独立的过程D、教学的本质是交往互动4、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 )过A、交往互动B、共同发展C、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5、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 )。
A、教教材B、用教材6、《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 )的动词。
A、过程性目标B、知识技能目标7、各科新教材中最一致、最突出的合个特点就是( )A、强调探究性学习B、强调合作学习C、内容密切联系生活D、强调STS课程设计思想8、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不包括( )A、学生是发展的人B、学生是自主的人C、学生是独特的人D、学生是独立的人9、在学习活动中最稳定、最可靠、最持久的推动力是( )A、认知内驱力B、学习动机C、自我提高内驱力、D、附属内驱力10、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所议学习后应该( )A、及时复习B、及时休息C、过度复习D、分数复习三、判断:1、新课标三个学段:第一学段(1~6 年级)、第二学段(7~9 年级)、第三学段(10~ 12 年级)()2. 新课程目标取向及精神内核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小学数学教师新课程标准考试测试(一)一、填空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2、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是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3、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5、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6、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7、评价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法)的有力手段。
8、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以(过程评价)为主。
9、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10、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
11、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
二、选择题1.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③)的过程。
①交往互动②共同发展③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②)。
①教教材②用教材教3.算法多样化属于学生群体,(②)每名学生把各种算法都学会。
①要求②不要求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③)①联系生活学数学②培养学习数学的爱好③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5.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解决问题的教学要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容中,不再单独出现(①)的教学。
①概念②计算③应用题6.“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数学思考②过程与方法③解决问题7.《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①)的动词。
①过程性目标②知识技能目标8.建立成长记录是学生开展(③)的一个重要方式,它能够反映出学生发展与进步的历程①自我评价②相互评价③多样评价9.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②)的过程。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试题一、选择题。
1. 下列哪个数是6的倍数?A. 15B. 24C. 33D. 42。
2. 一个数的十位是4,个位是7,这个数是多少?A. 47B. 74C. 57D. 67。
3. 下列哪个数是质数?A. 27B. 31C. 42D. 49。
4. 36 ÷ 6 =?A. 4B. 6C. 8D. 10。
5. 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二十亿零三十万的数是多少?A. 2000030B. 2003000C. 20000300D. 20003000。
二、填空题。
6. 56÷8=____。
7. 48×5=____。
8. 27的因数有____个。
9. 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一千六百四十二。
10. 123的个位是____,十位是____。
三、计算题。
11. 有一个三位数,个位是3,十位比个位大1,百位比十位大2,这个数是多少?12. 甲买了一本书,花了25元,比乙多花了8元,乙花了多少钱?13. 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2厘米,宽是8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14. 有一张纸,先折一半,再折一半,然后再展开,一共折了几次?15. 一个数的百位是4,十位是3,个位是2,这个数比百位大18,比个位小11,这个数是多少?四、解答题。
16. 小明家有48个苹果,小明把它们平均分成6份,每份有多少个苹果?17. 有一堆书,甲拿走了其中的1/4,乙拿走了其中的1/3,还剩下多少?18. 一个三位数,它的百位和个位的数字之和是12,十位的数字是5,这个数是多少?19. 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5厘米,宽是7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20. 一个数的十位是3,个位是7,这个数比37大8,这个数是多少?以上是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试题,希望同学们认真完成,加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祝大家取得好成绩!。
2020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考试试卷(一)一、填空1、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3.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4、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5、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6、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7、学生是数学学习的评价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8、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路)、(解决问题)和(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
9、《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等四个学习领域。
10、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教师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注重(C),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
A、探究式B、自主式C、启发式D、合作式2、《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B)(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等四个方面的内容。
A、空间图形B、图形与几何C、几何与直观D、图形与直观3、推理一般包括(C)。
A、逻辑推理和类比推理B、逻辑推理和演绎推理C、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D、合情推理和逻辑推理4、“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A)次。
The shortest way to do many things is to only one thin小学数学新课标试题一、填空: 1、学生是数学学习的 主体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2、《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将数学教学内容分为 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 四大领域;将数学教学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 、数学思考 、问题解决 、情感态度 四大方面。
3、教学中应当注意正确处理:预设与 生成 的关系、面向全体学生与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的关系、合情推理与 演绎推理 的关系、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 教学手段多样化 的关系。
4、课标实验教材中“时间单位”与“质量单位”属于 数与代数 学习领域的内容;“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属于 统计与概率 学习领域的内容;“正比例反比例”属于 数与代数 学习领域的内容;“比例尺”属于 图形与几何 学习领域的内容。
5、新《课程标准标准》非常重视让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寻求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
6、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
7、综合与实践是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载体。
8、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9、 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10、《数学课程标准》中,在第一学段结束时,对“20以内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口算” 的速度要求是:每分8~10题;对“百以内加减法和一位数乘除两位数口算” 的速度要求是:每分3~4 题。
评价时应注意把握尺度,对计算速度不作过高要求。
11、数学知识的教学,要注重知识的 生长点 与 延伸点 。
二、选择题:(一)单选1、算法多样化属于学生群体,( 2 )每名学生把各种算法都学会。
①要求 ②不要求2、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3 )①联系生活学数学②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③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3、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解决问题的教学要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容中,不再单独出现( 1 )的教学。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姓名:成绩:一、填空题。
(32分) 1.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与()。
2.《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等四个学习领域。
3.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和()基础之上。
4.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 )、( )、( )、 ( )、( )、( ) ( )、( )。
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 ( )、( )。
5.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从()、()、()、()等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
6.数学课程目标包括 ( )和( ) 。
结果目标使用了( )、( )、( ) ( )等行为动词,过程目标使用( )、( )、( ) 等行为动词表述。
二、单选题。
(40分)1.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过程。
A 交往互动B 共同发展C 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2.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该以()评价为主。
A、过程B、结果C、分数3.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不包括( )A. 学生是发展的人B. 学生是自主的人C. 学生是独特的人D. 学生是独立的人4.在学习活动中最稳定、最可靠、最持久的推动力是( )A.认知内驱力B. 学习动机C. 自我提高内驱力D. 附属内驱力5.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所以学习后应该( )A. 及时复习B. 及时休息C. 过度复习D. 分数复习6.情感与态度的发展主要强调两个方面。
()①学生对数学的认识②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感体验③学生对数学应用能力A ①②B ②③C ①③7.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的过程。
A. 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于个性B.主动和被动的生动活泼的C. 生动活泼的被动的富于个性8.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A 联系生活学数学B 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C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9.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是( )①有明确的教学目的②恰当地组织教材③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④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和程序A. ①④B. ②③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10.“用数学”的含义是()A.用数学学习B.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C.了解生活数学三、简答。
《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最新答案一、名词解释1. 教学评价根据一定教学目的和教学原理运用切实可行的评价方法和手段对整体或局部的教学系统进行全面考查和价值判断的过程。
2. 课堂教学要素评价法所谓要素评价法就是以课堂教学评价的几个要素为支撑点对整节课进行整体衡量的评价方式。
3. 数学学习评价指有计划、有目的地收集学生在数学知识、使用数学的能力和对数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证据并根据这些证据对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或某个课程、教学计划做出结论的过程。
4. 课程评价是指对课程内容及进程进行的价值判断。
课程可以在三种意义上加以理解1、学校为实现预定的教育目标而组织的全部教育活动的总和2、指某一教学科目如语文、数学或英语对某一具体学科课程的评价是我国中小学最常使用的3、对课程教育活动的评价。
5. 网络评课法网络评课法所谓网络评课法就是教师将自己的教学设计或教学过程用文字、图片或录象的形式呈现在网络上由其他教师或相关人员在网上对其进行评价的方法。
6. 分项作业评价所谓分项作业评价是为了全面评价学生的作业从双基、书写、创新意识等方面采取分项评价的一种批改策略。
这种评价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也有利于学生各种素质的全面发展。
7. 口头型考试评价是一种以口头形式进行评价的考试方法一般用于小学一、二年级受学生年龄特征的限制用口头回答的形式评价学生数学学习水平。
8. 教学诊断在自己或他人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发现问题从教学问题入手经常进行自我反思深入剖析找出“病因”分析“病理”进而“对症下药”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对策。
9.数学基本能力基于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应用能力以及数学学习中的表达、交流、与人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
10.课堂观察表评价是指根据评价目标多元、评价主体多样、重视学生自我反思等原则设计具体指标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予以评价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评价方式。
11. 自我反思是教师对教育教学过程的再认识、再思考、再探索、再创造。
小学数学最新新课标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一)、单项选择1、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3)的过程。
①交往互动②共同发展③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2)。
①教教材②用教材教3、算法多样化属于学生群体,(2)每名学生把各种算法都学会。
①要求②不要求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3)①联系生活学数学②培养学习数学的爱好③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5、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解决问题的教学要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容中,不再单独出现(3)的教学。
①概念②计算③应用题6、“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数学思考②过程与方法③解决问题7、《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1)的动词。
①过程性目标②知识技能目标8、建立成长记录是学生开展(3)的一个重要方式,它能够反映出学生发展与进步的历程。
①自我评价②相互评价③多样评价9、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2)的过程。
①单一②富有个性③被动10、“用数学”的含义是(2)①用数学学习②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③了解生活数学11、下列现象中,(D)是确定的。
A、后天下雪B、明天有人走路C、天天都有人出生D、地球天天都在转动12、《标准》安排了(B)个学习领域。
A)三个B)四个C)五个D)不确定13、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D)A、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B、认真备课,认真上课C、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D、以研究者的眼光审阅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14、新课程标准通盘考虑了九年的课程内容,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分为(B)个阶段。
A)两个B)三个C)四个D)五个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A)《标准》并不规定内容的呈现顺序和形式B)《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C)《标准》努力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D)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后,制订了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大纲”,以逐步取代原来的“课程标(二)、多项选择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ACD),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浙江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评价》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 教学评价2. 自我反思3. 形成性评价4. 成长记录袋评价5. 分项作业评价6. 口头型考试评价7. 数学基础知识8.“行为跟进式”评课法9. 反思日记10. 数学基本能力11. 课堂观察表评价12. 庭辩式评课法13. 教学案例14. 体态语言评价15. 发展性教师评价二、简答题1.小学数学学习评价的目的是什么?2. 新课程小学数学考试评价命题应遵循哪些基本要求?3. 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有哪些具体的要求?4. 在新课程下,要营造出大气的课堂,教师必须做到三个“不要”,三个“不要”指的是什么?5. 简述新课程下小学数学作业评价的策略?6. 简述什么是教师的自我反思?7. 在学生数学学习评价中,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应体现哪些原则?8. 课堂教学要素评价法中确定的评价要素有哪些?9. 新课程下小学数学作业评价的策略有哪些?10. 小学数学考试命题如何体现“基础性”?11. 简述发展性学生评价的主要特征?12. 传统小学数学考试评价存在哪些不足?三、辨别题1.为什么说书面考试到目前为止仍是教育评价中使用比较普遍、比较重要、比较“公平”、比较可信的评价形式?2.有人认为:时下的课堂应该“只要过程、不要结果”。
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3.有人说:“教材是专家编的,我们老师在实际教学中只能老老实实地去执行教材,而绝对不能擅自作主去改编甚至创编教材。
”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4.在课堂教学中,有一个不被大家留意却又不可小视的规矩,那就是上课发言的“举手”和“起立”。
你认为需要改变吗?为什么?5.有人认为命题时只要能体现本册教材的知识点和基本技能就是一份好卷子,你认为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四、观点论述1.你认为新课程倡导的数学学习评价理念与以前的、旧的评价体系相比有哪些不同?2.在教师成长理论中,美国学者波斯纳(Posner,1989)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
他还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
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
”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3.结合教学实际谈谈新课程小学数学教材使用的策略。
4.你认为一堂好的数学课有哪些主要的指标?5.阅读下面案例,结合对算法多样化的理解谈谈你的看法。
课堂上,经过老师的精心“引导”,出现了多样化的算法,老师花了将近半节课的时间进行了展示(还分别用动画课件进行演示):(1)23-1-1-1-1-1-1-1-1=15;(2)23-3=20,20-5=15;(3)23-10=13,13+2=15;(4)13-8=5,10+5=15;(5)10-8=2,13+2=15;(6)23-13=10,10+5=15(7)23-5=18,18-3=15 ……五、案例分析1.分析下述教学片段,从数学课堂即兴评价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问题情境:在学生认识了射线的特征后,教师要求学生举生活中的例子。
师:我们可以把手电筒和太阳等射出来的光线都看作射线,你还能举出一些射线的例子吗?生:我认为手电筒和太阳射出来的光线不是射线,而是线段,因为它在发射的过程中被东西挡住了。
我认为头发是射线。
(全班同学发出轰然的笑声)师:同学们怎么看的?(大多数同学表示疑惑)师:如果我们大胆地假定一下,假如你的每一根头发都是朝着一端笔直地长,再假如你长生不老,而且永远不剪头发,那么你的头发就是射线。
(发言同学的脸上露出了微笑,听课同学若有所思地点头)2.阅读下面这个作业评价方法,你能发现教师在作业评价时考虑到了哪些方面?有一位教师在班上开展了这样一种作业评价方法:实行“流动作业本”制度。
“流动作业本”不是一人做的,每次由不同的人来做,只要这节课认真听讲,或者是上次作业认真清楚、全对的学生或者学困生有明显进步的都有资格做“流动作业本”上的作业,学生积极性很高,都希望自己做“流动作业本”上的作业,因为只要做一次“流动作业本”就能得到一朵纸花的奖励,而凑齐五朵纸花又有小奖品。
3.阅读下面一位学生的数学学习小结及教师的评语,从期末质性评价方面谈谈你的看法。
我的数学学习我的数学学习就像小船从港湾驶出,经过大海的波涛,时起彼伏。
从考试来说,像股票一样时涨时跌,期中考试以前到期中考试时是涨的,期中考试以后是跌的。
不过现已好转,从跌到涨了,就看期末是跌是涨。
比起考试来说,发言就像船在河里行驶,稳中有健,比较平静,无风无浪。
每次上课,我都积极举手发言,认真听讲,不做小动作。
再说说做作业,正确率还算高,★★★和A是常有的事。
但美中不足的是字写得不太好,需要改正。
我的数学成绩还不差,还因为我有一个比较聪明的脑袋。
这一学期就要结束了,我希望以优异的成绩走完这一学期。
四(1)班舒阳圣师评:写得真幽默!的确,你是一个有趣的男孩,老师很喜欢和你交朋友,老师也欣赏你的智慧和才华,你那独到的见解也常让同学们折服,只要你坚持不懈地努力,你肯定会成为这个季节中最灿烂的男孩。
4.请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你对以下两位教师小结课堂教学的看法。
在一节数学课末的小结中,两位执教老师的设计分别如下:王教师:“今天,我们学的是什么内容?”“你们学会了吗?”“你们学的开心吗?”施老师:“你有哪些新的收获?”“还有哪些问题?”“你是用哪些方法学会这些知识的?”5.阅读下面案例,请你从自我反思的角度谈谈课堂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一节《可能性》教研课中,有一个老师让学生体验“哪种物体的数量多、摸到的可能性大,数量少摸到的可能性小”的实践活动中,出现了如下四种情况:2次。
6.目前考试评价中出现一类开放式试题,例如:调查“长方体商品的包装方式”,研究“怎样包装更节省材料”;调查“酱油等的价钱与灌装容积”,研究“买哪种比较合算”;调查“墙地砖的形状”,研究“为什么一般只做成这几种形状”;调查研究“看电视时间与患近视眼的关系”;调查研究“‘的’、‘地’、‘得’的使用率……”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开放性考试评价有哪些优点?《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评价》复习资料参考答案一、基本概念题(共47题)1.教学评价:根据一定教学目的和教学原理,运用切实可行的评价方法和手段,对整体或局部的教学系统进行全面考查和价值判断的过程。
2.自我反思:是教师对教育教学过程的再认识、再思考、再探索、再创造。
是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以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教学行为、教学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教学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能力发展的一种批判性思维活动。
3.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学前或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业状况等进行评价,其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或学生在教学中取得的进步及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促进学生发展。
4.成长记录袋评价:又称为档案袋评价、成长档案评价,是一种用代表性事实来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质的评价方法。
成长记录袋评价不仅体现过程评价思想,同时体现学生自主评价,强调自我纵向比较,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5.分项作业评价是为了全面评价学生的作业,从双基、书写、创新意识等方面采取分项评价的一种批改策略。
这种评价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也有利于学生各种素质的全面发展。
6.口头型考试评价:是一种以口头形式进行评价的考试方法,一般用于小学一、二年级,受学生年龄特征的限制,用口头回答的形式评价学生数学学习水平。
7.数学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一些基本数学事实性知识,如定义、定理、公式,特定的证明,历史性的资料等。
8.“行为跟进式”评课法:所谓“行为跟进式”的评课法是指教师在上完一节课后,评课者与授课者共同讨论教学中的优点、缺点,提出修改意见后,授课者在修改的基础上再进行教学,再进行评价和修改,如此反复几次,使教师的教学行为不断改变、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9.反思日记:是对教学心得体会、经验教训的一种非常随意的书写形式,通常表现为教学随笔。
它可以记录下当日教学中所遇到或看到的成功或不成功的教学事件或原因剖析;可以探究或反思理论学习心得体会或其在教学中的运用策略;也可对一节课的目标设计的准确性,教与学的行为表现合理性、教学手段选用的必要性、教材内容处理的可接受性、教学时间安排的节奏性、课堂活动组织的周密性等方面进行评价、反思,以便以后教学借鉴。
10. 数学基本能力:基于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应用能力以及数学学习中的表达、交流、与人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
11.课堂观察表评价:是指根据评价目标多元、评价主体多样、重视学生自我反思等原则设计具体指标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予以评价,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评价方式。
12. 庭辩式评课法:是指改变以往评课中听课者评、授课者听的模式,让授课者在课后解说自己的教学思路,并针对听课者提出的各种问题进行辩论,从而促进听课者和授课者之间交流的一种评课方式。
13.教学案例:是指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典型教学事件。
14.体态语言评价:是指教师用体态来评价学生,诸如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轻轻的抚摸等等,这些发自内心的无声评价在课堂中起着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15.发展性教师评价:是面向教师未来发展的期望性评价,它具有鲜明的教育价值取向,具有发展的自主性和超前性,具有评价结果的多元认同性,具有可持续进取的开放性,是促进教师不断完善的引导性评价。
二、简答题(共32题)1.小学数学学习评价的目的是:1、提供反馈信息,促进学生的发展;2、收集有关资料改善教师的教学;3、对学生数学学习的成就和进步进行评价;4、改善学生对数学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2.新课程小学数学考试评价命题应遵循的基本要求:基础性、综合性、现实性、探究性和开放性。
3.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具体要求: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恰当评价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重视评价结果的处理和呈现。
4.三个“不要”指的是情节不要太多,环节不要太细,问题不要太碎。
5.新课程下小学数学作业评价的策略:分项评价,激励评价,跟踪评价,延迟评价,协商评价。
6.新时期下老师可在下面几个方面进行自我反思:(1)在教学实践中反思:①总结成功经验;②查找失败原因;③记录疑难困惑。
(2)在他人评价中反思。
(3)在学生评价中反思。
7.在学生数学学习评价中,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应体现的原则:互动性原则、多样性原则、激励性原则。
8.课堂教学要素评价法中确定的评价要素有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师生行为、教学艺术、教学效果。
9.新课程下小学数学作业评价的策略:分项评价,激励评价,跟踪评价,延迟评价,协商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