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优秀论文让习作与生活真正牵手
- 格式:docx
- 大小:54.83 KB
- 文档页数:4
辛勤园丁让作文与生活牵手程晓美(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杉洋镇岭里小学,福建 宁德352266)传统的作文课往往以这样的一种状态出现:一上课教师就一本正经地告诉学生这节课是作文课,要写作文,紧跟着,大多数学生便唉声叹气,愁眉苦脸,然后大部分学生便生搬硬套,东拼西凑写一篇应付了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泉,如何唤醒学生生活记忆的痕迹,让学生写出:“有具体内容”、“不说空话”、“不说假话”、“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来呢?一、以聊天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有文想作比如,教学《设立新节日》这一作文题时,很多学生看到作文题目时一脸茫然,不知所措。
于是我就与学生聊起他们最感兴趣的节日——春节。
我跟他们聊了这样几个问题:你们是怎么过春节的?古人为什么要设春节这个节日?除了春节你们还喜欢哪些节日?每个节日都有特定的习俗与庆祝方式,每一个节日都表达人们一定的心愿,大家心中有哪些很想实现的愿望?想不想设立新节日,让自己梦想成真呢?这样我以聊天的方式开始教学,营造了轻松的学习氛围,勾起了学生对以往生活经历的回忆,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状态,在师生的畅谈中,学生表达了渴望设立新节日的愿望,习作的兴趣被大大激发了,写起来自然得心应手。
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生活经历,可是作文时常常不知从何入手。
因此作文教学如果通过聊天的方式就能打开学生记忆的闸门,激活学生对已知生活区的体验,就能为习作提供丰富的素材。
如,要求学生写一件自己做过的事,一学生写的是老掉牙的《老鹰捉小鸡的游戏》。
老师就和他聊起来。
师:“最近玩什么呢?”生:“前几天,我帮邻居卖桔子。
”师:“你是怎么卖的,说来听听!”于是他津津乐道的把卖桔子的过程,邻居怎么夸他,他怎么有生意头脑,会看称,会讲价会吆喝等说得头头是道。
师:“你说的不是挺有趣吗?把它写下来就是一篇好作文呀!”生:“真的?”师:“对,不过你得把怎么吆喝,怎么讲价写清楚哦,这样才能说明你很能干呀!”正是聊天唤醒了学生沉睡的记忆,盘活了学生的习作库存,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写出具有个人生活体验的习作来。
中小学作文牵手说明文5篇牵手,是生活中多么平常的一个动作。
我们每天和同学牵手,和父母牵手,但是谁又曾感受过牵手的真正的意义呢?“牵手”一个多么美好的词语,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动作却表达了一份美丽无价的情感。
下面一起来看看作文牵手说明文吧,希望对你有帮助。
作文牵手说明文1牵起你的手,过小桥流水,听,潺潺水声,流淌希冀;牵着你的手,游世外桃源,感,束束阳光,挥洒温暖;牵着你的手,逛桃林梅海,赏,朵朵鲜花,姹紫嫣红;牵着你的手,心连着心,慢慢咀嚼那美好的憧憬……“哇……”一声啼哭紧张沉闷的寂,似火的太阳收敛了灼热的光芒,散发出迷人的金色,波光粼粼的水波漾起了一丝丝微笑……一个呱呱哭叫的小天使降临了,旁边的年轻妈妈疲倦地微笑着,幸福地注视,大手牵着小手,在浓浓的温馨中向往着……月,已经一岁了。
在这春光明媚、小桥流水的季节,牵着妈妈的手在林荫道上蹒跚学步。
突然,妈妈放开了手,站在路边的花丛中,微笑着、鼓励着热泪盈眶的女儿,迎着母亲的微笑,经不住花朵的诱惑,胆怯的小女孩颤微微的跨出了追求美好人生的第一步……今天的月好神气,她终于可以跨进向往已久的学校大门。
在妈妈的帮助下,打扮好自己,背上书包,习惯地牵着妈妈的手穿过这条熟悉的林荫道。
妈妈的手带给她坚定、自信,在妈妈的牵引下,月一头扎进知识的海洋。
小树已经长大,在明媚的阳光里迎接着又一个春天。
月,已经是一个十三岁爱幻想、文静的少女了。
望着那熟悉的郁郁葱葱的林荫道,花儿正在怒放,而妈妈的头发已染上了白霜。
月热泪盈盈,再次牵着妈妈不再润滑的手,轻轻说道“妈,我陪您散步去……”妈妈笑了,月也笑了,就这样,手牵着手,在这条林荫道上不停地走着。
牵手是最平凡的感动;传递着人世间最伟大的母爱和孝顺。
作文牵手说明文2我与你成为朋友,一起牵手,一起在学校的甬道走过,细数秋天的枫叶红了一片又一片,我们一起将那落叶珍藏,珍藏在心底,那年秋天因为有了你的双手才感到时间如水,生命如梭……如今,我们都面临了再一次分别,在中考的面前我们不得不选择属于我们自己的路,我们陷入迷茫……或许你会在某一天突然想起初中时的生活,可是你还会记得我吗?时间就像毒药一般,让我们互相忘记,任由我们擦肩而过却毫无察觉,青春不过是一场梦。
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与生活实际的结合实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与生活实际的结合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将作文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相结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以下是一些实践建议:鼓励学生观察和体验生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的事物、人物和事件,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实际生活中的各种活动。
通过体验和观察,学生可以积累素材并将其运用于作文书写中。
结合实际情境设置作文题目:老师可以设计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作文题目,如描述旅游经历、描写校园里的一天等。
这样一来,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借鉴自己的经验和感受,写出更真实、贴近生活的作文。
3.利用实践活动促进写作: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实践活动,如野外考察、社区服务等,鼓励学生亲身参与并记录所见所闻。
这样学生在实践中除了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也有更多的素材可供写作。
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这些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相关主题的作文写作。
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实践:定期组织作文写作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乐于表达的习惯。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写作技巧和指导,帮助学生完善自己的作品。
此外,教师还可以邀请学生互相交流、互相评阅作文,从中学习借鉴。
鼓励学生实地考察和采访: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实地考察或采访,了解不同的地方、人物和文化。
这样的实地体验能够扩展学生的见闻,为他们的作文提供更多元化的素材和灵感。
总之,作文教学与生活实际的结合是让学生深入学习和理解语文知识的有效途径。
通过将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境与作文教学相结合,可以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热爱。
让作文融入生活 让生活走进作文三年级的作文是个起步阶段,需要有人牵着他们的手,扶着他们慢慢地一步一步地往前走。
可我发现每每让学生进行习作时,稚气的脸上总是愁眉不展,要么在作文本上留下的是几句生搬硬套的空话,要么就是东一句,西一句,废话连篇,读了半天也不知道他们要表达什么?显然,很多学生对写作文不感兴趣,不喜欢作文。
教了十几年的书,我很清楚这一点,怎样帮助孩子渡过难关,在短时间内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我思考了很久很久-----我知道仅用说教的方式告诉他写什么,怎样写是无济于事的,整天盯着他,逼着他结果会更不理想。
其实作文教学的成功与否关键,让我们把作文的架子放下来。
让我们的作文教学从美声唱法进入流行歌曲、通俗唱法。
让我们的孩子知道,作文就是“我口抒我心,我手书我心”,就是我怎么想就怎么写,我怎么说的就怎么写。
一次小练笔的内容是“介绍印象深刻的一处景物”,我费了大半节课的时间进行了练笔前的辅导,等学生拿起笔写的时候我便在教室里巡视起来。
小A正拿着笔在思索,我见他一副认真的样子就没有打搅他。
可是等我一周巡视回来的时候发现他还愣在那里,一副双眉紧锁的样子。
于是我上前关切地问道:“怎么了?”“徐老师,我没觉得哪个地方给我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我不知道该写什么!”他一见我问他,就把憋了好久的话说了出来。
看着他一脸的纯真,我一时语塞。
原来课堂上空洞的说教是那么苍白、无效。
于是,我让学生放下笔,我带着他们走出教室,到校园的各个角落转了一圈,体育馆、田径场,读书林,篮球场、绿色长廊、小花园……每到一个地方,我都让学生无拘无束地玩一会,他们在草坪上打滚,早操场上跑步,在读书林读书,孩子们顿时发现,原来我们的学校就有很多值得写一写的地方,回到课堂,不用我多讲,他们就觉得有话可写了。
那一次作文,大多都写的比较真实,具体。
下面是摘录的一位同学的习作片段:在学校西面有一片红、绿、白相间的的大操场,非常壮观。
中间是碧绿的人工足球场,让我们尽情驰骋,为中国足球早日冲出亚洲打下基础。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教学与生活实际结合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教学越来越受到关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写作教学的效果,实现与生活实际的有机结合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写作教学与生活实际结合进行探讨。
一、写作教学与生活实际的结合意义1.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写作教学与生活实际的结合,能够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从而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通过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学生能够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从而产生写作的欲望。
同时,将生活中的事物融入到写作中,能够让文章更加生动有趣,提高文章的可读性。
2.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写作教学与生活实际的结合,能够让学生在写作中运用生活中的经验和感受,从而丰富文章的内容和情感。
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学生能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并将其融入到文章中,使文章更加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此外,通过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学生还能够积累更多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二、写作教学与生活实际结合的策略1.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从而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让学生观察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山川河流等自然景观;或者让学生观察街头巷尾、学校校园等地方的人文景观,从中挖掘出丰富的写作素材。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家庭生活中的各种细节,如父母的言行举止、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等,从中感受家庭温暖和亲情。
2.培养学生思考生活思考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当培养学生思考生活的能力,让学生从生活中提炼出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思考和分析,如环保问题、教育问题等;或者让学生针对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鼓励学生表达生活表达是写作的重要环节之一。
小学作文教学优秀论文让习作与生活真正牵手语文教学中,一提到习作,很多学生就头痛。
习作敷衍了事,胡编乱造,篇幅短小,抄写工具书的现象也十分严重。
一旦写好人好事,不是写搀扶盲人过街,就是拾金不昧;一写喜欢的一个人,就写我的爸爸妈妈,我的老师,缺少创意和个性,毫无新颖。
长此以往,学生的习作就得不到提高。
致使小学生习作“失真”现象一直无法杜绝。
究其原因,是由于学生无事可写,无话可说。
作为老师,我们就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从生活中积累素材。
所以说生活是习作之源。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引导学生在习作中说真话、实话、心里话”、“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的要求。
要达到这种水平,要引导学生习作从生活入手,结合《写亲身经历的一件事》的习作教学,提出几点引导学生“写真话,吐真情”的建议。
一、观察生活,练说练写。
这些,,”的结尾,《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习作提出“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要让学生写出精彩,教师必须大胆放手,让学生自由表达,题目可自拟,内容源于生活,体裁可以自定,让学生的描绘再现生活。
在描绘中,让学生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做到语言朴实,感情真挚。
在习作中,学生真正做到了自由表达,就一定有散发着泥土芬芳的好文章。
在《写一件亲身经历的事》的习作教学中,有一个学生在《第一次炒菜》中写道:“我先打开煤气,再拧开煤气灶,这时,只见一束火苗窜了出来。
接着我放油入锅,等油热后,我便把搅拌好了的蛋黄液倒入锅中,然后拿起勺子,炒了起来......”有一个同学在《吃苦瓜的趣事》里写道:“我看见妈妈今天买了一些黄瓜的新品种-—苦瓜,就想苦瓜一定很好吃,要不妈妈怎么会买这么多?于是我拿了一根连忙吃起来。
‘啊!苦死了!’我大叫起来!”有一个同学在《捉螃蟹》中这样写道:“我以为捉螃蟹很容易,便伸手去捉,谁知螃蟹用厉害的钳子夹住了我那细皮嫩肉的小手,连血都夹出来了。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论文:引领学生享受生活激发学生享受习作引领学生享受生活激发学生享受习作天津市南开区中营小学王振刚翻开《现代汉语词典》,我们阅读到了题目中的“生活”一词的意义是:为生存发展而进行各种活动。
由此看来,“生活,”已经含盖了每天经历的有意义的一切活动。
我们感受到了到生活的丰富多采,包罗万象。
难怪生活是习作的泉源。
要想让学生拥有一溪源源不断的泉源,就要引领学生热爱生活,享受生活。
一、引领学生享受生活翻开2011 版《语文课程标准》,“生活”一词出现了31 次。
可见,语文的学习要与生活紧紧地契合在一起。
新版《课标》两次提到“引导学生热爱生活” ,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才会主动地拿起笔来书写自己的缤纷的生活。
1. 体验生活引领学生体验生活,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有观察,有对话,有凝思,有感悟。
这样的完整的体验过程,学生正可以遵照这样的过程去记叙,去表达。
鼓励学生品尝美食;种植花草;饲养动物;参与学校、社会组织的各种活动.........................学生经历了体验过程,定能激发出内心表达的欲望。
因为学生的心中有发现。
颜浩辰同学参与了家庭“捕鼠”写了一篇习作《捕鼠记》。
“……一株我心爱的小花被老鼠咬伤了。
我非常生气,把家里的半袋鼠药洒在了阳台的各个角落,并充分发挥了我的聪明才智,在老鼠药中“天才”地滴入了一些香油。
那个香啊,连我自己都不由自主地嗅了嗅,自言自语道:“香!香!真香!死老鼠,你岂能不上当?”我心里美美地想着,仿佛看到了一只肥大的老鼠被毒死的惨相,不禁笑出声来。
又过了一天,早晨起床后,我迫不及待地冲到阳台,又让我失望了,依然没有见到那只死老鼠。
谁知,姥姥的大箱子被它咬了。
我怒不可遏地拿起铁棍,把家里所有有洞的地方打了一遍。
可这样能捉住它吗?我心里也没底。
不管了!不能轰出这只大老鼠,至少也吓唬吓唬它。
接下来,我们只有耐心等待。
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终于在第四天早晨,我惊喜地发现,那香喷喷的老鼠药被吃了一大半。
让作文教学植根于生活实践摘要:目前,中小学作文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着枯燥无味、缺乏生机等问题。
其实,生活就是最大的作文素材宝库,教师要创造性地利用好生活与课堂的关系,以生活课堂的作文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探究生活,独立地观察分析生活,赋予作文教学以生活的气息、生命的灵性,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和作文创新能力,提高小学作文教学的活力。
关键词:再现;创造;作文教学;生活实践“生活作文”包括再现生活、表演生活、实践生活、创造生活、思考生活等几种形式。
教师应在不同的形式中指导学生写作,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一、再现生活所谓再现生活,就是运用现代教学媒体,把生活中的片断在课堂逼真再现,引导学生反复观察,深入思考,全面把握。
如,录下拔河大赛的“加油声”,拍下百米比赛的冲刺镜头,摄下秋游的全过程等。
教师根据习作的需要,在课堂上适时呈现,引导学生有意识地集中注意力,进行重点观察,帮助学生完成头脑表象的多次积累,为学生的再次情感体验创设条件,突破教学难点,最终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写作能力。
二、表演生活叶圣陶指出:“作文这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写成什么文字。
”21世纪的儿童,其生活应该是现代化的、丰富多彩的,但由于父母的专宠,因而失去了应有的童年乐趣。
没有生活哪有作文?在作文教学中,我经常准备一些生活道具,引导学生把当天的见闻中最有意义的一幕演出来,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发挥想象,创作了一个又一个生活剧目,戏演完了,作文也成功了大半。
把生活搬到讲台上来表演,与“再现生活”相比,增加了想象的空间,展现的是概括性的真实,更集中,更形象,是学生对已有生活经验的提炼与升华。
“表演生活”要求做到“形真”、“意切”。
“形真”,指表演既要表现真实的生活,又应该是生活的概括,追求的是形式的“真”。
就像戏剧中的一面战旗代表千军万马,同样,一顶帽子随意反戴,就可勾画出一个调皮的小孩子形象。
“意切”就是表演的内容必须反映生活的本质,切中生活的要点,能促进学生深入思考,提高认识水平。
让习作与生活接轨优秀获奖科研论文叶圣陶曾说过: “我们最当自戒的就是沦没在虚空之中, 内心与外界很少发生关系。
一个干涸的源头, 哪里会倾注出真正的活水来?”由此可见,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 丰富学生的生活, 激发学生的情感, 提高学生的智能。
如何让习作与生活接轨呢?下面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几点尝试。
一、充分利用身边资源, 解决学生的材料问题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曾经说过:“教语文要有积累的意识, 学语文好比攒钱, 这个‘钱要天天攒, 天天花, 一直到老。
”我理解于老师说的“攒钱”的意思, 实际上就是帮助学生积累素材, 解决学生没事可说、没事可写的问题。
1.鼓勵阅读, 在阅读中去做好积累古人云:“博观而约取, 厚积而薄发。
”“多读”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基础, 是学生汲取人类思想精华, 提高思想认识的有效途径。
虽说农村小学的图书室不够健全, 但是它也能为学生提供一些阅读的材料。
于是, 我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所推荐的一些书目找来让学生读。
这样, 我定期把学校图书室里的一些图书借到班级里让学生阅读。
为了解决图书不足的问题, 我发动学生把家里的图书带到班级里来让学生阅读, 让家里条件好的学生买一些图书, 让大家共同分享。
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为解决这个问题, 我发动学生每人准备一个摘抄本, 把在阅读当中认为好的词语和句子摘抄下来。
一学期下来, 学生手里就记了满满的一本子了, 为以后的习作打下了基础。
“谁也说不准哪块云彩会下雨。
”2.培养观察能力, 教给习作的方法作文本应顺其自然,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悉心体味, “我手写我口, 我手写我心”。
但是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 本来最富有个性的作文变成了虚假的、机械的应试训练, 学生作文千人一面, 缺乏童真童趣, 真话、真情、真感受难以寻觅。
鲁迅先生说:“如要创作, 第一须观察。
”在实际教学中, 我就教学生留意身边的事物, 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
因此, 我尝试在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 观察事物要全面、细致。
让习作牵手生活作者:王玲玲来源:《新课程·上旬》 2015年第19期王玲玲(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城南实验小学)叶圣陶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学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
”他明确地告诉我们,广阔的生活蕴含着丰富的习作素材。
只要我们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的“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的要求,引导学生在习作过程中过上“四种生活”,广开取材渠道,受到具体指导,具备丰富想象,就能走出习作“假、大、空”的怪圈,写出真情实感、富有个性的好文章来。
一、为习作拥抱“情境生活”受时间、地域、条件的限制,很多看图作文或半命题、命题的习作内容看似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其实许多学生未必亲身经历或尝试过,或早已时过境迁,难以追忆。
没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揭示的个性化作文的核心要素:个人独特的体验和感受,这时课堂要写,已“无从下手”“词不达意”了。
这就需要情境再现,让学生进入习作内容的“情境生活”中去参与、去感受、去描述、去表达。
1.真实的“情境生活”如《母亲节______》,就让课堂上的时间翻到5月第二个星期日吧。
上课伊始,老师告诉学生:“今天是母亲节,你想为起早贪黑做饭、辛勤工作的妈妈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学生的思绪一下子就被打开了:有的说想为妈妈点一首歌,祝她身体健康、永远年轻;有的说想送给妈妈一张自制贺卡;有的说想为妈妈买一副手套,让她的手在冬天洗衣服时不再冻得通红;有的说想给妈妈写一首小诗;有的想给妈妈烧菜、捶背;有的说想拥抱妈妈,并给妈妈一个吻……别看孩子年龄小,但在表达对妈妈的爱时是款款入情、动人心弦。
2.虚拟的“情境生活”如《春游》,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春天里的美景,采用导游讲解或游戏的方式,给多数学生表达每到一处的所见、所闻、所感。
学生兴趣盎然,瞪大眼睛看,竖起耳朵认真听,敞开心扉大胆说。
这样配合多媒体的展示,让学生达到“如临其境”“如闻花香”的效果,再让学生把这一过程写下来。
小学作文教学优秀论文让习作与生活真
正牵手
语文教学中,一提到习作,很多学生就头痛。
习作敷衍了事,胡编乱造,篇幅短小,抄写工具书的现象也十分严重。
一旦写好人好事,不是写搀扶盲人过街,就是拾金不昧;一写喜欢的一个人,就写我的爸爸妈妈,我的老师, 缺少创意和个性,毫无新颖。
长此以往,学生的习作就得不到提高。
致使小学生习作"失真”现象一直无法杜绝。
究其原因,是由于学生无事可写,无话可说。
作为老师,我们就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从生活中积累素材。
所以说生活是习作之源。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引导学生在习作中说真话、实话、心里话”、“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的要求。
要达到这种水平,要引导学生习作从生活入手,结合《写亲身经历的一件事》的习作教学,提出几点引导学生“写真话,吐真情”的建议。
—、观察生活,练说练写。
'‘生活是习作的源泉”。
习作教学必须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入手。
我们身边每天都发生着不计其数的新鲜事,学生的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本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但他们大多充而不闻、视而不见,作文时往往勾不起回忆。
可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是习作的重要一环。
如在《写一件亲身经历的事》习作教学中,我选择了最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
首先我谈话激趣,进入情境,告诉孩子们什么是表情,人的表情背后都会有一个动人的故事,请同学们展开丰富的想象,想一想,在你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有没有一件令你高兴的、气愤的、后悔的、伤心的……事,把它说给你的同位听一听。
孩子们顿时激情高昂、口若悬河,纷纷述说着自己的故事。
其实每个人讲起自己的事来都会没完没了,都会给他人讲自己觉得最开心、最痛苦、最有意义,甚至一件别人看起来似乎很无聊的事, 这些都逃不过一个“真”字,更离不开生活。
在说过之后, 自己选择最喜欢的一件事,写一写,自拟题目,毫无拘束地吐露自己的心
声。
二、体验生活,吐露真情
习作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这样的情况:学生明明做了同一件事,有的写得很有真情实感,有的却写得干巴巴的不感人。
主要原因就是没有把事情写具体,草草几笔概括了事,这样的文章岂能感人?如在习作教学中,我就请孩子们一定要把事情说具体,即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及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说清楚并做到详略得当。
但如果没有了这些,文章就显得苍白,显得呆滞。
所以在引导学生选材时就得从自己熟悉的、印象深刻的事情入手,写出自己真实独特的感受。
如在《写一件亲身经历的事》习作教学中,看过这样一篇学生的习作《我帮爸爸做的一件事》,它走出了大部分学生写的“我真高兴能帮爸爸做事了。
”或“爸爸夸我长大了,我很高兴。
”的结尾,写出了自己与众不同的真实感受。
他先写爸爸让他去买啤酒,他正在看故事书不愿意去。
后来爸爸答应把剩下的钱给他买书,他才去了。
买完啤酒剩下好多钱,他心里乐了,有好多钱买书。
在结尾写道:“这次买啤酒,爸爸可亏了本,我却捡到个大便宜,下次有这样的好事我还去。
” 一个孩子真实的心理跃然纸上。
在习作中说真话写自己的想法最可贵,教师一直鼓励学生以真感人,那么学生习作也不会再是千人一面了。
三.描绘生活,述说真事。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习作提出“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要让学生写出精彩,教师必须大胆放手,让学生自由表达,题目可自拟,内容源于生活,体裁可以自定,让学生的描绘再现生活。
在描绘中,让学生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做到语言朴实,感情真挚。
在习作中,学生真正做到了自由表达,就一定有散发着泥土芬芳的好文章。
在《写一件亲身经历的事》的习作教学中,有一个学
生在《第一次炒菜》中写道:“我先打开煤气,再拧开煤气灶,这时,只见一束火苗窜了出来。
接着我放油入锅,等油热后,我便把搅拌好了的蛋黄液倒入锅中,然后拿起勺子,炒了起来”
有一个同学在《吃苦瓜的趣事》
里写道:“我看见妈妈今天买了一些黄瓜的新品种-一苦瓜, 就想苦瓜一定很好吃,要不妈妈怎么会买这么多?于是我拿了一根连忙吃起来。
“啊!苦死了!,我大叫起来!”有一个同学在《捉螃蟹》中这样写道:“我以为捉螃蟹很容易, 便伸手去捉,谁知螃蟹用厉害的钳子夹住了我那细皮嫩肉的小手,连血都夹出来了。
这时,螃蟹把两只大钳子挥来挥去,显示它的威风,也好像在夸赞它的钳子用处真大。
我被夹得哇哇直叫:'哎哟,真是疼死我了!…读学生的习作,一个个精彩的清晰的画面可以浮现在脑海,真实的生
活,带给了同学们真情的文章。
习作教学只有与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去贴近生活、
感悟生活,他们才会想写、乐写,才会说真话,吐真情。
鸟儿离
不开天空,庄稼离不开泥土,鱼儿离不开河水,我们的习作教学
同样离不开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