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产妇的心理特征和心理护理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2
分娩前后产妇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研究现状在分娩过程中,产程进展顺利与否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对保障母婴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不正常的心理状态常引起宫缩乏力、产程延长、难产、产后出血等。
现将产妇的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分娩前后产妇的心理状态分析恐惧和焦虑心理:孕妇担心陌生的分娩环境、宫缩痛,害怕周围产妇痛苦地呻吟或喊叫、担心阴道分娩不成功再行手术,产程中表现为紧张不安、拒绝饮食和休息。
产前各种检查如肛门指诊、人工破膜、阴道检查、导尿、胎心监护等都会引起产妇的不适而使其产生焦虑和恐惧心理。
产妇担心疼痛、出血、发生难产、胎儿性别不理想、胎儿畸形等,致使情绪紧张,处于焦虑状态。
依赖心理:产妇人院待产后期望技术精湛的医护人员为她们接生和手术,期望得到一流的护理、更好的待产、分娩及休养环境;从怀孕就受到亲人和社会的重点保护,在分娩过程中,依赖有经验的医生、助产士为其助产[1]。
从各种渠道了解到剖宫产及术后镇痛技术的发展使剖宫产痛苦减轻,致使有些产妇依赖剖宫产。
矛盾心理:产妇对即将出生的新生命抱着期待、喜悦的心情,另一方面对分娩心怀恐惧,担心分娩不顺利、胎儿是否畸形、胎儿安危、胎儿性别、难产、自己能否做好母亲等,随着分娩的临近,烦恼、恐惧加重,为能否分娩一个理想的孩子而感到忧虑和紧张。
自尊心降低:自尊心低会导致抑郁、孤独、疏离社会,严重影响他们生理、心理及社会生活的全面健康。
在进行心理干预的过程中,让他们改变以前对事态的瞻望,重新看待人和事,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增进人和社会、人和人的和谐关系,从而增强自信,提高自尊心。
攻击行为:由于无病状态下生活环境的突然改变,妇女在分娩前后经常无法适应,产生抑郁、忧虑、不安、害怕等不良情绪,进而可能发展为烦躁、易怒、具有攻击性等行为。
心理护理措施分娩是否顺利与孕产妇的心理状态、个性特征、周围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
临产前护理:①产前健康教育:在健康教育时应避免使用书本化的语言向产妇灌输知识。
浅析孕产妇的心理特征及心理护理详细分析孕产妇妊娠期、分娩期以及产褥期的心理特征,根据特征分析与临床实践论述在孕产妇的不同时期心理护理的方法。
做好产前、产后的心理护理工作,对缓解孕、产妇的心理障碍并保证生产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标签:心理特征;心理护理随着妇产科学的发展以及心理护理在妇产科临床实践中的运用,我们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分娩过程中合理运用心理护理,可使产妇达到最佳的心理状态,能充分调动产妇的主动性,使她们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妊娠期间精神愉快,分娩时信心十足,产褥期舒心调养。
1孕产妇的特殊心理特征1.1 妊娠期心理特征妊娠是胚胎和胎儿在母体的发育过程。
多数孕妇在妊娠期情绪不太稳定,对周围事物感知敏锐,情绪较为复杂,既有想做母亲的喜悦感,又担心宝宝是否发育正常,是否聪明健康,还担心自己的体态变化,一些职业女性和家庭主妇还放心不下自己的工作和家务,造成精神过度紧张,烦躁,少数孕妇还有重男轻女的偏见,甚至还有担心生产过程中的疼痛恐惧等。
如此复杂的心情对孕妇的身心健康是极为不利,甚至会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导致先天畸形。
1.2 分娩期心理特征进入分娩期的妇女,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心情:产妇害怕疼痛,尤其是初产妇看到其他产妇宫缩时阵痛,担心自己不能忍受,而害怕紧张,加上住院环境的陌生,医护人员的不熟悉,更加重了产妇孤独、恐惧、紧张的心理;忧虑情绪也是大多产妇普遍的心理状况:担心胎儿发育异常,担心难产,母婴不安全,不少家庭受封建思想的影响,重男轻女,从而给产妇带来心理压力,对生男生女忧虑重重,严重影响产程的进展;过度的期待心理在分娩阶段也很常见:过分期待导致心情难以平静,失眠,烦躁,注意力减退,直到顺利分娩后才能消失。
临床观察证明,分娩疼痛与产妇的精神状态有密切关系,恐惧、焦虑、疲惫、缺乏信心及周围环境的不良刺激都能影响产妇的痛阈,以致在轻微疼痛时产生强烈的反应。
〔1〕1.3 产褥期心理特征产褥期妇女,经历了艰难与痛苦终于产下胎儿,幸福、欣慰、喜悦、失望、沮丧、疲劳等等一系列的复杂情绪在不同的产妇身上各有体现,然而,过度复杂的心情活动都会给产妇带来心理上的负担。
孕产妇心理特点分析与产科心理护理策略摘要:本文分析影响产孕产妇心理的重要因素以及心理护理在产科护理中的必要性。
基于产妇在妊娠期、分娩期、产褥期不同的心理健康状况特点,并提出了相应的心理护理策略。
关键词:心理护理;心理健康;护患关系[Abstract]analysis of maternal characteristics in different mental health status during pregnancy,childbirth,postpartum,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obstetrical psycho nursing,necessity in obstetrical nursingbased on psychological nursing,and proposed the correspondingpsychological nursing strategy.[key word]psychological nursing;mental health;nurse patient relationship孕产妇对应激的心理反应主要表现为恐惧和焦虑的状态,情绪改变影响产力可以导致难产,甚至出现严重的分娩期并发症。
因此护理人员应对产妇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情绪,消除紧张与恐惧感,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是保证母婴安全的重要措施。
1孕产妇各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1.1妊娠期的产妇心理健康状况妊娠期孕妇在心理上既有一种体现女性价值的自豪与兴奋感,也有一种伴随着身体机能变化带来的心理恐慌。
情感体验更自觉更强烈,更加渴望获得他人的认同、关心与尊重,不希望被忽视,依赖性强,自尊心上升,有些孕妇会表现出自我中心特征。
疼痛使孕产妇产生负面情绪,加剧对分娩的恐惧感,越是迫近分娩期,心理焦急与忧虑越严重,情绪波动越明显。
1.2分娩期的产妇心理健康状况产妇在分娩时身体反应达到最高潮,身体维持着持续的阵痛感。
心理护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重要性心理护理是指护理人员在护理操作过程中用自身的语言和行为来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与行为,是运用心理学方法改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使其主动调节自身情绪和意志,以达到缓解症状、早日实现康复的方法与手段的总称。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学知识的普及,人们的健康意识日益增强,在就医的过程中伴随的心理问题日益复杂,妇产科患者尤其如此。
心理护理不仅能满足妇产科患者的治疗需求,还能为患者创造舒适放松的就医环境,有效缓解患者的精神压力,使患者能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疾病治疗。
因此,心理护理对妇产科患者十分重要。
一、妇产科患者临床心理特征1.1妇科患者的心理特征1.1.1恐惧:恐惧心理在妇科患者的身上表现为多虑、紧张、恐惧、爱挑剔、易激怒、不听从医护人员忠告等,这些往往造成患者食欲不振、注意力不集中、失眠、尿频、心慌或头晕等。
1.1.2自卑:妇科患者的自卑心理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对疾病治疗没有信心,这种心理在妇产科肿瘤和性病患者中最为常见。
肿瘤患者常常担心自己身上的肿瘤是恶性肿瘤,这样不仅会给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困难,高昂的医药费用还会给家庭带来负担,有的甚至拒绝接受治疗。
性病患者常因为担心自己会受到医护人员的歧视,从而出现自卑心理。
1.2产科患者的心理特征1.2.1害羞、敏感:由于涉及性与生殖等隐私问题,许多患者离开了平时熟悉的生活环境而住进陌生的医院,对这方面的问题显得十分谨慎,不愿意与别人交流。
未婚先孕和生育知识欠缺的女生普遍存在害羞心理。
前者多害怕被熟人发现而产生悔恨、自责、羞愧、负罪的心理,而后者则因为对医院分娩的流程不够了解而存在担心自己隐私受侵犯等心理障碍。
1.2.2忧虑:随着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普遍出现晚婚晚育,高龄孕产妇逐渐增多,各个年龄段的孕产妇都存在一定的心理压力、焦虑。
高龄产妇担心自己在分娩过程中会出现大出血等危急生命的现象或者出生的宝宝会有先天性疾病等,初产妇不了解生产过程,害怕生产带来的疼痛,担心分娩引起的身体损伤及死亡、小孩是否健康等;有些产妇及家庭的传统观念比较落后,重男轻女的观念根深蒂固,由于禁止非医学胎儿性别鉴定的检查,会让这类产妇出现严重的产前焦虑。
孕产妇心理护理孕产妇是社会中最为脆弱的群体之一,其心理健康问题尤为重要。
在生物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多方面变化的作用下,孕妇在孕期、分娩和产后期间面临着不同的心理压力和挑战,需要得到专业的心理护理。
孕期是孕妇心理和生理变化最为明显的阶段之一。
这段时间孕妇会因为荷尔蒙分泌不稳定、身体的变化以及对胎儿的思考而情绪波动较大。
进行系统的心理干预有助于减轻负面情绪,促进孕妇的健康发展。
以下是孕期心理护理的几个方面:(1)让孕妇感受到被关心和支持孕妇在孕期最需要的是关爱和支持,家人和医疗人员应该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她们更多的关注和鼓励,让她们感觉到自己是被关注和支持的。
医生也需要在医学方面给予帮助和解答,同时也要积极引导孕妇去了解关于孕期和分娩的相关知识,以便让她们更好地掌握孕产妇护理的技巧。
(2)关注孕妇的情感波动由于孕期荷尔蒙水平的变化,孕妇常常会出现情感波动,特别是在孕晚期,那些可能将面临产房就诊的孕妇情感特别容易波动。
家庭或朋友可以给孕妇提供情感支持和安全感。
医护人员应该尽量让孕妇了解分娩的过程和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让孕妇对分娩有充分的准备和信心。
(3)到医院接受检查的心理护理这个时期的孕妇一般会有很多次的产前检查,医生要尽可能让孕妇感觉到自己得到重视并为其提供合理的检查。
也应该积极解答孕妇产生的各种疑问,规范孕妇的行为,让孕妇更好地了解胎儿的运动状况。
2. 分娩期心理护理分娩是孕妇和家庭最期待的日子之一,也是孕妇和家庭心理上最为重要的时刻。
在这个过程中,医疗人员和家庭应该尽可能地为孕妇提供全方位的心理支持,并尽力减轻孕妇的痛苦。
以下是分娩期心理护理的几个关键性建议:(1)提供良好的分娩环境分娩环境会影响孕妇的心理状态和意愿程度。
医院可以将房间安排得舒适、宽敞,带来更良好的分娩体验,且有关的一些心理静音常常产生正面效应。
(2)给予专业的医护护理医生和护士应该是产妇和家庭的支持者和伙伴,全天候为其提供专业的诊疗和护理。
孕产妇的心理特点和心理护理孕产妇是指怀孕或分娩期间的女性,她们在这个阶段经历了身体和心理上的巨大变化,因此具有一些特点和需求。
对于孕产妇的心理护理,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和技巧,以帮助她们应对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并提供支持和关怀。
一、孕产妇的心理特点:1.情绪波动:孕产妇由于激素水平的改变,常常会出现情绪上的波动,如焦虑、抑郁、易怒等。
这些情绪的波动可能是由于身体的不适、对待婴儿未知的担心和压力等因素引起的。
2.对自我形象的改变:怀孕和分娩过程中,孕产妇的身体外貌和体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可能会对她们的自我形象和自尊心造成影响。
3.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孕产妇可能会对将来作为母亲的角色和责任感到不安和担忧。
对于初为人母的女性来说,她们可能会面对育儿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的缺乏,这也会增加她们的不确定性和焦虑感。
4.更多的依赖和支持需求:孕产妇常常需要更多的支持和关爱,特别是来自家人、朋友和医护人员的支持。
她们需要理解和尊重,以及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帮助。
二、孕产妇的心理护理:1.提供信息和教育:医护人员可以向孕产妇提供关于怀孕、分娩和育儿等方面的信息和教育,帮助她们理解和应对身体和心理上的变化。
这包括提供有关生活方式、饮食、运动等方面的建议,以及育儿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2.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关系:医护人员应与孕产妇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关系,倾听她们的需求和担忧,理解她们的心理状态。
这可以通过亲切的交流、关心和理解来实现,让孕产妇感到被关注和支持。
3.提供情感支持:对于情绪波动的孕产妇,医护人员可以通过倾听、表达理解和关心的话语来提供情感支持。
他们可以鼓励孕产妇与亲人和朋友进行沟通,寻求支持和分享感受。
4.建立自尊和自信:医护人员可以帮助孕产妇建立自尊和自信心,鼓励她们关注自身的成长和进步,提醒她们重视自己的价值和优点,帮助她们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5.促进社交互动:孕产妇可以通过参加孕产教育班、产前瑜伽等活动,与其他孕妇和新妈妈进行交流和互动。
妇产科护理 :妊娠期心理护理妊娠是妇女的一个自然且正常的生理过程,但是由于部分孕产妇缺乏对妊娠期以及分娩的正确认知,导致很容易出现例如焦虑、恐惧的心理,这对孕产妇还有新生儿都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了解妊娠期孕产妇的心理特征,并展开具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可以有效地较少由于心理因素造成的对孕产妇还有新生儿的危险,对保障母婴的健康意义重大。
一、妊娠期病人的心理特征1.流露喜悦之情处于备孕期的女性,在得知妊娠之后,会自然流露出喜悦之情,其中包含着对新生命的期待,也有对未来更加美好以及圆满生活的憧憬。
因此在妊娠初期,孕产妇的心情是较为愉悦的,常常会沉浸于初为人母的喜悦之中。
2.精神较为紧张由于近年来我国提倡优生优育,所以大多数的产妇大都是初产妇,对生育知识缺乏足够的认知。
部分孕产妇在做产检之前,对自己的情况没有把握,检查之前血压较高;在做好各项检查之后,血压很快就会恢复到正常,这就是由于孕产妇获得了心理上的安全感。
3.心情恐惧不安由于妊娠期与分娩期与医院的联系较为密切,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孕产妇认为自己是病人的心理,进而对自己与孩子的身体健康产生忧虑。
表现为心情惶恐不安,食欲不振以及失眠,出现抑郁以及厌世的症状。
4.容易受环境影响孕产妇的心理也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对于一些色彩以及气味的敏感度也会增强。
例如处于妊娠期的孕产妇,往往对蒜、葱、油烟等气味异常敏感,一旦闻到,就会产生恶心、呕吐等症状,对孕产妇的情绪产生较大影响。
5.容易产生孤独感在妊娠之后。
孕产妇的的社交活动会随之相应减少,活动空间也相应的缩小,特别是对于一些工作不够稳定,生活条件较差的孕妇,在妊娠期间,丈夫为了给予孩子更好的物质条件,工作也会相应的辛苦,这就导致孕产妇缺乏爱人的陪伴,容易产生孤独感。
1.依赖性与矛盾心理从怀孕初始,孕妇专注于胎儿和自己的健康,对家人的依赖性增强。
对于意外妊娠者,可能由于工作、家庭、经济不稳定或其他原因暂时不想生育,没有做好充分的孕前准备,还有的孕妇纠结分娩方式、胎儿的性别等,这类孕妇心理矛盾重重。
孕产妇的心理及护理孕产妇的心理及护理孕产妇的心理及护理摘要:心理因素与人的健康息息相关,处于分娩前后的初产妇更是心情复杂,不良的情绪可导致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使分娩不能按正常的机理进行,从而导致难产、手术产等。
作为一名专业的助产人员,我们有责任使产妇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顺利渡过分娩的全过程。
心理护理是通过护士的语言、态度、行为来完成的,护士良好的语言信息可以改善孕产妇内脏的调节功能,提高孕产妇疼痛阈值,消除紧张、恐惧、不安的心理,稳定情绪减轻痛苦。
在产科临床整个分娩过程中,做好产妇的心理护理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临产前孕妇心理分析心理护理1. 临产前孕妇的心理分析及护理1.1心理分析分娩属于正常生理现象,但对于产妇的确是一种持久而强烈的应激原,特别是对于初产妇来说,分娩应激既可以产生生理上的,也可以产生精神上的,产妇的一系列精神心理因素,能够影响机体内部的平衡适应力和健康。
鉴于待产室的孤独环境,产房产妇频繁的叫嚷声,加之宫缩逐渐变频变强,均能加剧产妇自身的紧张恐惧,相当数量的初产妇是从各个渠道了解有关分娩时的负面诉说,害怕和恐惧分娩时的一切过程,怕环境的陌生,怕自己不能坚持,怕疼痛出血,怕发生难产等,致使临产前情绪紧张,常常处于焦虑不安和恐惧的精神心理状态,表现出听不进医护人员的解释,不配合相关的分娩动作等。
1.2心理护理临产孕妇进入产程的特点是阵发性腹痛伴子宫颈口的扩张。
分娩前恐惧和焦虑常常困扰她们,恐惧和焦虑等心理问题又会影响生产产程的进展和母婴安全,并加重分娩时的疼痛和不适。
孕妇对疼痛的恐惧、自我控制能力的丧失以及各种所没有预料到的反应及治疗,是妇女分娩压力的主要来源,直接影响了分娩的进程,并对产妇心理产生影响。
正确指导临产妇对疼痛做好充分思想准备并做出适宜的应激,关键在于护士做好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
疼痛是一个跨越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概念。
它既是一种生理反应,也是一种心理反应。
分娩时的疼痛是机体对刺激的一种心理反应,引起反应的刺激是子宫收缩。
孕产妇的心理分析及其护理孕产妇女一般经历三个时期:妊娠期,分娩期和产褥期。
每个时期孕妇的心理特点及其影响因素都不大相同。
下面我们简单地分析一下孕妇的每个时期的心理特点,影响因素和护理措施。
(一)对妊娠期妇女的分析及护理妊娠期的妇女对周围的事物感觉敏锐,反应比较强烈,情绪往往不太稳定,对自己怀孕这件事又惊又喜,往往对自己即将要成为一名母亲有着莫名的欣喜之情,但同时又对自己怀孕身材的走样,胎儿的发育情况,宝宝的性别等原因有着一定的担忧,甚至更严重的会产生对怀孕的恐惧之感。
妊娠期妇女的情绪和心理都会对胎儿的生长发育造成严重的干扰,甚至导致新生儿天生畸形。
因此,对于妊娠期的妇女我们应该对其提供心理支持,通过主动安慰,积极倾听,分散其注意力等方法引导其保持平和恬静的心态。
同时我们也应该积极地与患者的家属沟通,做到对孕妇的多重呵护,为孕妇和胎儿创造温馨的孕育环境。
(二)对分娩期妇女的分析及护理进入分娩期的妇女,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和喜悦的心情。
一方面对即将出生的小生命抱有期待,喜悦的心情;另一方面又因为对分娩过程痛苦的恐惧,担心分娩不顺利等各种原因而感到忧虑和紧张。
并且许多初产妇在分娩前心情紧张,提心吊胆。
一方面是因为自己来到十分陌生的待产室,对环境十分不熟悉,医护人员又都是陌生的面孔。
在看到待产室的其他孕妇宫缩时阵痛的样子后,担心自己撑不下去,不能忍受生产的剧痛,担心自己难产,影响胎儿的健康和成长。
临产前孕妇对安全感的这种缺乏的增加,会导致孕妇请求医务人员帮助自己尽快解除痛苦,甚至要求医务人员进行剖腹产等行为的产生。
为了减轻分娩期孕妇的心理压力,医务工作人员务必要加强对产妇的心理护理。
因此,医务人员在与产妇的接触中,应该额外注意自己的言行,用友善,亲切,温和的语言,向产妇传递信心与关怀。
在分娩的过程当中,护士应该认真观察产妇的情绪变化,及时了解产妇的心理动态,帮助产妇保持情绪稳定,精神放松。
(三)对产褥期妇女的分析及护理经历了艰难与痛苦分娩后的产褥期妇女,产生了生完孩子后的欣慰感,做妈妈的幸福感。
心理护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心理护理的实施一定要有具备专业心理学知识的护理人员进行,产妇的心理情况十分复杂,不同时时期会有不同的心理状态,针对不同的心理情绪需要应用不同的心理护理方式,结合产妇的实际状态,合理的运用护理方式有利于促进产妇的心理健康。
1.孕产妇的心理特征产妇在进入医院待产过程中不仅会担心自己的生命健康,还会忧虑腹中胎儿的身心健康,产妇的特殊情况使得其心理具有如下心理特征:其一,害羞。
怀孕涉及到性生活和生殖等较为隐私的问题,因此一部分产妇在离开自己日常熟悉的生活环境,进入到陌生医院,就会保持高度的谨慎,不愿意和医护人员沟通。
尤其是未婚先孕以及受教育程度不高的女性大多数都会有或多或少的害羞心理。
其二,忧虑。
第一次生产的产妇由于看到亲朋好友或者是网络视频中分娩过程中痛苦的经历而出现忧虑心理。
而第二、三次生产的产妇则会受到上一次生产的影响而出现忧虑心理。
其三,恐惧。
一部分产妇在妊娠以及生产期间会出现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胎盘早剥、子宫破裂或者产后出血等一系列疾病,在这种情况下产妇由于突然从健康状态变为重症患者,进而使得其在短时间内无法适应,再加上疾病具有突发性、变化快等特点,就会导致产妇出现恐惧心理。
1.分娩前心理护理孕产妇在刚开始进入医院时一般情况下均会出现紧张、忧虑等负面情绪,此时护理人员就需要积极、热情的为患者介绍医院的环境,包括洗手间的位置、主治医生的办公室、缴费处、热水房等,使产妇对医院环境有一定的了解,消除其陌生感。
同时还需要对产妇的既往病史进行深入的调查,明确产妇对分娩过程的了解程度,以便为后期治疗提供依据。
通常情况下,产妇在分娩前最担心的莫过于是否可以顺利完成生产?作为医院产科的护理人员,需要有足够丰富的临床经验,明确产妇在正常分娩时所需要具备的生理条件,再结合产妇的心理情况以及自身的身体机能,引导其进行心理调整,缓解其紧张、忧虑的心理,是产妇能够更好的适应陌生环境,可以对自身不良情绪进行有效的调节,提升产妇治疗依从性。
孕产妇的心理特征和心理护理
孕产妇在分娩前后和分娩时十分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严重的可导致新生儿窒息和产后大出血等不良后果,本文对孕产妇在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心理特征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办法。
标签:孕产妇;心理特征;心理护理
现实生活中的人总是有各种各样的心理活动,孕产妇的心情更是十分复杂,因急躁,紧张,惊恐常可引起宫缩乏力,致产程延长,造成滞产,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产后大出血及产后泌乳减少,因此应该注意孕产妇的心理护理,使其在最佳状态下分娩。
1产前孕妇的心理特征及护理
鉴于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大部分产妇为初产妇,无经验。
加之社会家庭对分娩的重视程度提高,更增加了对分娩的精神紧张程度,大部分孕妇临产前的共同心理活动是紧张,焦虑,恐惧,希望得到医护人员的指导,帮助,关心,怕分娩时疼痛。
怕出血,怕难产,担心胎儿不正常,一旦出现产兆常表现出心慌,意乱,吃睡不宁,高度紧张的心理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以致造成原发性宫缩乏力,使分娩不能按正常进行,因此,需要医护人员具备高尚的医德医风和熟练的专业技术,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善于掌握孕产妇的不同心理,以保证分娩的顺利进行。
护理人员首先应做好宣传工作。
解除紧张心理,要以热情、亲切的态度向孕妇介绍病房、特产室、产房的环境及有关妊娠与分娩的知识,宣传母婴同室,母乳喂养的好处,耐心解答孕妇提出的问题,以取得她们的信任,同时要使孕妇注意饮食和休息,使其了解分娩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宫缩好可促进产程顺利进行,消除临产孕妇对分娩的忧虑和产痛的恐惧,增强自信心。
其次,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对I临产孕妇要同情,态度诚恳热情,关心体贴照顾她们,给予其更多的温暖和关怀,让孕妇感到医护人员和蔼可亲,使其得到安慰,增强安全感,做到相互信任、相互理解。
最后,护理技能是不可忽视的,精湛娴熟的护理技能,能使临产孕妇产生信赖感和安全感。
在进行操作时,态度要认真,动作要轻柔,手法准确熟练,观察细致,(如临测胎儿情况及孕妇生命体征)记录及时。
并将产程进展情况主动告知临产孕妇,让她们感到自己已被重视,增强她的信心和安全感。
以减轻心理压力,消除产妇的顾虑。
与此同时,还应保证临产孕妇的正常进食和睡眠,使她们从精力、体力和心理上为顺利分娩打下良好的基础。
2分娩时产妇的心理特征及护理
随着产程的进展、频繁的子宫收缩引起疼痛发生。
形成产妇紧张和恐惧的心理,希望减轻疼痛和尽快结束分娩。
此时,护理人员的主要心理护理任务就是对疼痛的护理,产妇疼痛的程度和表现有很大的个体差异。
有的产妇对疼痛敏感,
阵痛感觉强烈,有的虽疼痛但能控制,有的痛得难以忍受,大声喊叫,不能自我控制,使体力和精力消耗很大,导致宫缩乏力,极易造成难产。
护理人员对自控能力强的产妇要多鼓励,并告知产妇及时反映自己的不适,对自控能力差的应多接近,给予安慰,陪伴,不要对他们批评、训斥和表示厌烦。
宫口即将开全时,产妇会产生各种恐惧心理,部分产妇大声呻吟或喊叫,这时护理人员应守在床边,尽量多跟产妇交谈,因分娩是剧烈的体力活动过程,出汗多,应及时用湿毛巾擦汗解除不适,宫缩间歇时,给予适当饮食,来分散产妇对疼痛的注意力,告诉她们分娩是自然生理现象,指导她们正确的屏气方法,用力方法,只要鼓足勇气,思想放松与接生人员配合就可以尽快顺利结束分娩。
与此同时,护理人员另一心理护理任务是让家属。
特别是丈夫陪伴整个分娩过程,可起到精神支柱作用。
分娩是女性完成人生最艰难的生命延续程序,在这艰难的时刻,得到丈夫的温暖、安慰和支持,对临产孕妇来说是一种精神享受和满足,这是一种特殊的心理护理。
3产后产妇的心理特征及护理
胎儿胎盘娩出后,分娩结束。
产妇有一种轻松感。
此时产妇的心情主要表现在新生儿性别及一般状况的关注,如胎儿娩出后发现异常情况或婴儿性别不符产妇心愿时,暂不告之产妇,待胎盘娩出,按摩子宫至子宫缩复良好,再告知产妇实情,这样可避免产妇过度紧张造成大出血。
如胎儿无异常情况,可及时告知产妇胎儿一切正常及性别,待婴儿断脐后抱至母亲胸前,进行胸贴胸,腹贴腹,母婴皮肤接触,并帮助婴儿吸吮母亲双侧乳头,以促使子宫收缩,减少子宫出血,增进母子感情,并刺激乳汁分泌,为产后成功的母乳喂养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