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第九单元溶液单元试卷
- 格式:docx
- 大小:220.37 KB
- 文档页数:7
第九单元《溶液》单元测试题班级:姓名:学号:(有关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Cl-35.5, Ca-40 Cu-64,Zn-65,)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溶液一定是()A.单质B.化合物C.纯净物D.混合物2.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A.糖水B.蒸馏水C.碘酒D.汽水3.一瓶100mL20%的NaCl溶液倒出10 mL后余下的溶液与最初的溶液相比()A.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了B.溶质和溶剂的比例变小了C.溶质的质量变少了D.B和C都正确4.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都是无色的B.溶液中可能含有多物质C.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D.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5.在一瓶NaCl饱和溶液中,当温度不变时,加入少量NaCl晶体,则()A.溶液的质量增大B.晶体的质量不变C.晶体的质量增大D.晶体溶解一部分6.对于多数固体溶质的不饱和溶液,要使之成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有()①降低温度;②升高温度;③加同种溶质;④加溶剂;⑤恒温蒸发溶剂A.①③⑤B.②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⑤7.实验室有足量的20%的NaOH溶液和蒸馏水,欲配制10%的NaOH溶液100 g,需要20%的NaOH 溶液()A.95 gB.10 gC.50 gD.100 g8.日晒海水可以得到食盐固体,其原因是()A.受热时食盐的溶解度降低B.受热时食盐的溶解度显著增大C.受热时海水中的水分蒸发D.受热时海水发生分解9.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一些操作步骤见下图,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①②③④⑤A.④⑤①②③B.①②③④⑤C.③④①②⑤D.②①④③⑤10.一杯10 ℃的硝酸钾溶液,能证明它是饱和溶液的方法是()A.蒸发5 g水有固体溶质析出B.加入少许硝酸钾晶体不溶C.把溶液降温至 0 ℃有固体溶质析出D.上述三种方法都行11.把100 mL 10%的氯化钠溶液稀释50倍,稀释后溶液中的溶质质量()A.减少50倍B.增加50倍C.不变D.减少5倍12.20 ℃时,向100 g质量分数为 26.5%的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 3.5 g氯化钠,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26.5%B.30%C.25%D.13.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若过滤后滤液仍浑浊,不可能是()A.滤纸破了B.漏斗下端没有紧靠烧杯内壁C.液面高于滤纸边缘D.承接滤液的烧杯没洗干净14.将m g硫酸钾的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至有晶体析出,在此变化过程中溶液里溶质质量分数p%与时间t的关系正确的是()A B C D15.可以作为溶质的()A.只有固体 B.只有液体 C.只有气体 D.气、液、固体都可以16.在一定温度下,为使溶质是固体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办法是()A 增大压强 B 升高温度 C 加入溶质 D 增加溶剂17.现有6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若将其温度降到20℃,此时有关该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仍为饱和溶液 B 硝酸钾的溶解度发生了变化C.降温前后溶液的质量不变 D 降温前后溶剂的质量不变18.不能影响物质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是()A 温度高低B 溶质、溶剂的量C 溶剂种类D 溶质种类19.现有一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水,关于该食盐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m质:m剂=1:10 B.m质:m液=1:10 C.m质:m液=1:11 D.m剂:m液=10:11 20.将少量的下列物质加入到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味精 B.硫酸铜 C.金龙鱼牌食用调和油 D.食用加碘盐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1分)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这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有关。
第九单元溶液单元试卷一、选择题1.把少量下列物质加入足量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A.氯化钠B.花生油C.葡萄糖D.硝酸铵2、室温时,有两瓶硝酸钾溶液,一瓶为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另一瓶为10%的溶液。
下列实验操作中,无法区分这两种溶液的()A.加一定量的水 B.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C.略降低温度D室温时,蒸发少量水3、长期放置在敞口容器内的饱和食盐水,在保持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发现容器底部有少量晶体出现,这说明()A.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B.溶剂质量减少,溶液仍为饱和溶液C.溶液中溶剂、溶质的质量均未改变D.溶液比原来要浓一些4.市场上有一种俗称“摇摇冰”的罐装饮料,在饮料罐的夹层中分别装入一种固体物质和水,饮用前摇动使它们混合,罐内饮料温度就会降低。
这种固体物质可能是()A、生石灰B、烧碱C、食盐D、硝酸铵5.各种洗涤剂广泛进入人们的生活中,下列洗涤中所用洗涤剂不具有乳化功能的是()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B.用餐具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C.用肥皂液洗衣D.用沐浴露洗澡6.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要使注射器中的活塞向右移动,使用的液体M和固体N可能是()①稀盐酸和石灰石②稀硫酸和锌③水和氢氧化钠④水和硝酸铵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7、t ℃时,向一支盛有0.15 g熟石灰的烧杯中加入50 g水,充分振荡后静置,烧杯底部仍有未溶解的白色固体。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升高温度上层清液变为不饱和溶液B.t ℃时,熟石灰的溶解度为0.3 gC.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小于50.15 g D.上层清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于0.3%8、向一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中,逐渐加入KNO3晶体,下列图像中符合溶液中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9、天热的时候把半杯糖水(蔗糖已全部溶解)放进冰箱的冷藏室,过一段时间后发现杯底出现了部分蔗糖晶体。
对于这一现象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未放入冰箱前的糖水一定是饱和溶液B.降低温度可从糖水中获得蔗糖晶体C.放入冰箱前糖水中蔗糖的质量分数比放入冰箱后大D.温度降低后蔗糖的溶解度随之变小10. 医院里常用溶质分数为5%的双氧水(H2O2)溶液清洗受伤病人的伤口,若要配制5%的双氧水溶液600g,需要30%的高浓度双氧水的质量为()A.30g B.100gC.200g D.400g、11.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0 ℃时,甲易溶于水B.60 ℃时,甲的溶解度约为0.6C.将80 ℃时甲的溶液降温至40 ℃,一定析出甲晶体D.90 ℃时,在50 g水中加入0.7 g甲,充分搅拌后得到饱和溶液12、20 ℃时,取甲、乙、丙、丁四种纯净物各20 g,分别加入到四个各盛有50 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其溶解情况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所得四杯溶液都是饱和溶液B.丁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C.20 ℃时四种物质溶解度的关系为:丙>乙>甲>丁D.四杯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大小为:丙溶液>乙溶液>甲溶液>丁溶液13.用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 g/mL)的浓硫酸配制500 mL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密度为1.14 g/mL),稀释时需用水的体积约为()A.436.8 mL B.453.7 mL C.456.0 mL D.458.3 mL14、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均为30B.t2℃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t2℃时,在100g水中放入60g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5﹪D.t2℃时,分别在100g水中各溶解20g甲、乙,同时降低温度,甲先达到饱和15、下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第九单元《溶液》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各组物质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硝酸钾和水B.食盐和水C.碘和酒精D.植物油和水2.使一定温度下、一定压强下二氧化碳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A.减小压强,降低温度 B.压强不变,升高温度C.增大压强,降低温度 D.温度不变,减小压强3.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水中,充分搅拌,能得到溶液的是A.泥沙 B.面粉 C.食盐 D.花生油4.下列关于水和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电解水实验证明,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B.电解水实验中,负极产生的气体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C.向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水,可使其变为不饱和溶液D.硝酸钾溶液的溶质是水5.进行“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置”实验活动常出现以下错误操作,其中不影响所配溶液浓度的是A.称量固体时,氯化钠放在右盘B.固体转移到烧杯时,氯化钠洒出C.量取液体时,俯视读数D.配好的溶液装瓶是,将溶液溅出6.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下列应用中,错误的是()A.将硝酸铵溶于水制作热敷袋B.用汽油或加了洗涤剂的水都能除去衣服上的油污C.把水喷向空中,可以增加养鱼池水中氧气的溶解量D.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要先做灯火实验7.溶液在工农业以及医疗上有着广泛应用。
下表和下图是不同温度时硫酸镁的溶解度,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髙而增大B.硫酸镁属于易溶物质C.10℃时,27.7g硫酸镁和72.3g水可配制成质量分数为27.7%的硫酸镁溶液D.将70℃时的硫酸镁饱和溶液升温至90℃,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8.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溶液加水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B.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C.在一定条件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可相互转化D.配制100g 10%的NaCl溶液的主要步骤是:计算、溶解、装瓶、贴标签9.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形成的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 B.溶液中只能有一种溶质C.溶液中各部分密度不同 D.溶液中各部分性质相同10.在一个大萝卜上挖个孔,向其中注入饱和食盐水,一段时间后将食盐水倒出,在相同温度下,发现倒出的溶液还能溶解少量的食盐,这说明倒出的溶液( )A.还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B.是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C.食盐的溶解度变大了D.食盐的溶解度变小了11.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是无色透明的 B.均一稳定的液体就是溶液C.澄清石灰水的溶质是氧化钙 D.碘酒中的溶剂是酒精12.现有60 ℃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若将其温度降到20 ℃,此时有关该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仍为饱和溶液B.硝酸钾的溶解度发生了变化C.降温前后溶液的质量不变D.降温前后溶剂的质量不变13.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第九单元 溶液 单元测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O 16- S 32- Cu 64-一、选择题(36分)1.下列物质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 .食盐B .碳酸钠C .蔗糖D .食用油2.)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面粉与水混合可形成溶液 B .溶液中的溶质都是固体 C .溶液中可以含有多种溶质D .无色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3.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 .衣服上的油污用汽油或用加了洗涤剂的水可除去 C .一瓶合格的生理盐水密封一段时间,不会出现浑浊D .实验室常将固体药品配制成溶液进行化学反应,以提高反应速率4.某“天气瓶”通过樟脑在酒精溶液中的结晶情况反映气温变化。
如图为该“天气瓶”在三种不同气温下的状况,则瓶内溶液一定为相应气温下樟脑饱和溶液的是( )A .甲、乙B .甲、丙C .乙、丙D .甲、乙、丙5.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下列配制20 g10%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不规范的是( )A .称氯化钠B .量水C .溶解D .装瓶6.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不能说明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 ) A .烧开水时,沸腾前有气泡逸出B .喝下汽水时,感到有气体冲击鼻腔C .打开啤酒瓶盖时,有大量气泡逸出D .天气闷热时,池塘里的鱼浮出水面7.小军同学需要快速配制一杯可口的白糖溶液,下列措施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 .用冰水溶解B .用热水溶解C .把白糖碾成粉末后溶解D .溶解时用筷子搅拌8.将100 g98%的浓硫酸注入900 g 水中,所得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A .9.8%B .10.0%C . 10.9%10.9%D .11.1%9.如图所示,向小试管中加入一些固体NaOH ,完全溶解后,玻璃管中液面变化情况是( ) A .左高右低B .左低右高C .几乎无变化D .无法判断10.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图是有关硝酸钾溶液的实验操作及变化情况。
初中化学第九单元《溶液》测试题(一)说明:1.本试卷包含选择题(第1题~第20题,共40分)、非选择题(第21题~第27题,共60分)两局部。
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 35.5 : 65第Ⅰ卷(选择题 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到第Ⅱ卷的表格中。
)1、下列各组物质中前一种是溶液,后一种是化合物的是()A、酒精、二氧化碳B、稀硫酸、液氧C、汽水、干冰D、冰水混合物、氧化铜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厨房洗涤剂清洗油污后形成溶液B、用硬水洗衣服不如用软水洗得干净C、硝酸铵溶于水制得的冰袋可用于给高烧病人降温D、冬季向马路上的积雪撒盐,可使冰雪快速溶化3、在试验室,有一瓶失去标签的蒸馏水和一瓶失去标签的氯化钾溶液,鉴别它们的正确方法是()A.尝液体的味道 B.蒸发液体看是否结晶C.参加白色硫酸铜粉末 D.看颜色4、燥热的夏天,小林翻开冰箱,从4℃的贮存室中拿出一杯内有少量蔗糖晶体的溶液m.在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后,发觉晶体消逝了。
得到溶液n。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4℃时m溶液肯定是饱和溶被B.室温下,n溶液肯定是饱和溶液C.蔗糖晶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上升而降低D.m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n 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5、下列变更属于化学变更的是()A.蔗糖溶解于水 B.食盐水蒸干后出现白色粉末C.饱和石灰水升温后变浑浊 D.澄清石灰水在空气中外表形成一层白膜6、据文字记载,我们的祖先在神农氏时代就开场利用海水晒盐。
海水晒盐的原理是()A. 日晒风吹使海水中的氯化钠蒸发B. 日晒风吹使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C. 日晒风吹使氯化钠的溶解度变小D. 日晒风吹使水分蒸发晶体析出7、长期放置在敞口容器内的饱和食盐水,在保持温度不变的状况下,发觉容器底部有少量晶体出现,这说明()A.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B.溶剂质量削减,溶液仍为饱和溶液C.溶液中溶剂、溶质的质量均未变更D.溶液比原来要浓一些8.配制溶质质量分数肯定的食盐溶液,正确的操作依次是()A.计算、称量、溶解、倒入试剂瓶、贴上标签B.溶解、计算、称量、倒入试剂瓶、贴上标签C.称量、溶解、计算、倒入试剂瓶、贴上标签D.称量、计算、溶解、倒入试剂瓶、贴上标签9、用50g 98%的浓H 24 配制成20%的稀H 24 ,需加水的质量为( )A . 145gB .195gC .196gD .245g10、向一接近饱和的3溶液中,渐渐参加3晶体,下列图像中符合溶液中溶质质量变更规律的是( )11、木糖醇是目前市场上一种志向的蔗糖替代品,在某些温度下其溶解度分别为:30℃时70g 、50℃时84g ,、60℃时90g 。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单元检测卷(附答案) 一、单选题1.通过对溶液知识的学习,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将10%的硝酸钾溶液倒出一半,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仍为10%B.热糖水降低温度后有固体析出,则原热糖水一定是饱和溶液C.可以用冷却海水的方式得到氯化钠固体D.20℃时,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2.溶液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澄清石灰水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B.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C.将100mL的生理盐水倒掉一半,剩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一半D.升高温度可以将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3.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t1℃时,50g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解了10g的甲B.将t2℃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溶剂的量不变),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t2℃时,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可采用降温的方法D.分别将t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降温至t1℃,可能都有晶体析出4.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有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B.元素周期表中第二周期共有8种元素C.用涂油的方法防止自行车链条锈蚀D.用洗涤剂乳化油脂除去餐具上的油污5.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液体B.溶液一定是无色的,且溶剂一定是水C.外界条件不改变,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D.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6.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A.生理盐水B.冰水混合物C.医用酒精D.白醋7.75%的医用酒精(是指每100体积的医用酒精中含75体积的乙醇)可以杀死新型冠状病毒,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医用酒精中的溶剂是水B.该医用酒精是均一的,稳定的C.100g该医用酒精中含乙醇75gD.乙醇和水混合后的体积小于二者体积之和8.与“饱和溶液”互推,下列有关叙述一定正确的是A.有晶体析出的溶液B.是浓溶液C.不能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D.混合物9.如图为M、N两种固体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C%)随温度(t)变化的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t1℃时,40gM放入60g水中形成饱和溶液B.M、N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M=NC.80gN放入120g水中全部溶解,此时溶液的温度一定高于t1℃D.100gN的溶液,蒸发15g水、冷却至t1℃后得到10gN的晶体(不含结晶水),原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10.有一瓶饱和溶液,在温度不改变的条件下,当溶液部分蒸发而有溶质析出时,则溶液A.变成不饱和溶液B.仍是饱和溶液C.溶质的溶解度变小D.溶质的溶解度增大11.下列有关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将5g食盐和5g水混合制成10g食盐水,遵循质量守恒定律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一定不会发生变化C.5g硫和5g氧气充分反应后,生成物质量一定为10gD.镁条燃烧后固体质量增加,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12.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溶液都是无色的B.将NaCl放入植物油中搅拌,能形成溶液C.将40%的NaOH溶液均分成两份,每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为20%D.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二、填空题13.(1)目前属于最清洁的气体燃料是____________;(2)金刚石和石墨性质存在明显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3)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根据如图给的信息回答问题:℃在t2℃时,A、B、C三种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仍然是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____;℃把C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有:加入溶质、蒸发溶剂、________________;℃在t2℃时,A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__(精确到0.1%).14.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测试试题(含答案)第九单元《溶液》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分别取厨房中以下调味品各少量放入水中,不可能得到溶液的是()A.食盐 B.蔗糖 C.醋 D.芝麻油2.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A.蔗糖水B.果酱C.蒸馏水D.牛奶3.如果把家庭中的①食盐、②纯碱、③面粉、④芝麻油、⑤蔗糖、⑥白酒,分别加入适量水充分搅拌,能够得到溶液的是()A.①④⑥B.①②⑤⑥C.②③⑥D.①②③⑥4.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不正确的是()A.t1℃时,将25g丙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70gB.将100g10%的甲溶液稀释到4%需加入250g水C.t2℃时,甲的溶解度等于乙的溶解度D.甲中含有少量的乙,欲提纯甲,应采用的方法是降温结晶5.下列常见医用溶液中,溶剂不是水的是( )A.葡萄糖注射液B.生理盐水C.消毒酒精D.碘酒6.下列有关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溶液析出晶体后,在当时条件下应该成为不饱和溶液B.质量百分比浓度大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C.升温或蒸发溶剂都能使不饱和氯化钠溶液达到饱和D.在一定条件下,不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即为该溶质的饱和溶液7.粗盐中所含的杂质主要是氯化镁。
工业上常把粗盐晶体粉碎后,用饱和食盐水浸泡,再滤出食盐。
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浸洗前后被浸洗的食盐中氯化镁的含量不变B.浸洗前后食盐水的组成不变C.浸洗后的饱和食盐水可以无限次地使用下去1/ 9D.粗盐粉碎后的颗粒大小,直接影响浸洗后的食盐中氯化镁的含量8.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t1℃时,甲、乙各30g分别加入70g水中均恰好饱和B.t1℃时,甲、乙两物质形成的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t2℃时,在l00g水中放入100g甲,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0%D.t2℃时,分别在100g水中各溶解20g甲、乙,同时降低温度,甲先达到饱和9.下图是A、B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t3℃时,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B.将t1℃时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两溶液仍然是饱和溶液C.将A物质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一定会有溶质析出D.将t2℃时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3℃,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减小10.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B.溶液具有均一、稳定的特性,所以均一、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C.某物质完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D.甲烷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会爆炸,在点燃甲烷前要检验气体的纯度11.下表列出了20 ℃时NaCl溶解实验的一组数据。
第9单元《溶液》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冰块B.纯碱C.蔗糖D.酒精2.如图所示,瓶中X为固体,当把滴管内的液体Y滴入瓶中,导管口一定没有气泡产生的是A.A B.B C.C D.D3.下列物质不能导电的是()A.铜B.石墨C.氯化钠溶液D.酒精溶液4.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①溶液一定是溶质和水组成的②冰放到水中,冰是溶质,水是溶剂③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是液体或气体④溶液可以有颜色,也可以是无色的液体.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5.下列物质在水中能形成无色透明溶液的是()A.硫酸铜固体B.食盐C.食用油D.豆浆6.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A.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做溶质B.NH4NO3溶解过程中吸热,溶液温度降低C.洗涤剂能够洗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能够溶解油污D.25℃时,将某KNO3溶液蒸发10克水析出a克晶体,再蒸发10克水析出b克晶体,a与b的质量不一定相等7.从100g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水中取出10g,对所取出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A.所含溶质为原溶液中的1/10B.所含溶剂为原溶液中的1/10C.溶液质量为原溶液的1/10D.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原溶液的1/108.如图甲可表示M与N的并列关系,图乙可表示M属于N的从属关系。
下列概念间的关系符合图丙所示关系的是()A.A B.B C.C D.D9.把30 克质量分数为20% 的氢氧化钠溶液,加水稀释到100 克,取出稀释后溶液20 克,剩余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A.5%B.6%C.3%D.7.5%10.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A.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做溶质B.NH4NO3溶解过程中吸热,溶液温度降低C.洗涤剂能够洗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能够溶解油污D.25℃时,将某KNO3溶液蒸发10克水析出a克晶体,再蒸发10克水析出b克晶体,a与b的质量不一定相等11.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甲>乙B.t2℃时,等质量的甲、乙溶液中,溶剂的质量一定相等C.t3℃时,若将N点的甲溶液转变为M点的甲溶液,可采取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D.将t1℃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所得甲、乙的溶液仍都是饱和溶液12.如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A、B、C析出晶体时均不含结晶水),根据曲线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2℃时,溶解度最大的物质是AB.若将M点处C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选择的方法是降低温度C.t2℃时,将等质量的A、B、C的饱和溶液都升温到t3℃,溶液中溶剂质量的大小关系是(忽略水的挥发)B>A=CD.t1℃时,将A、B、C三种固体物质分别溶于水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C>A=B 13.下列关于溶液(溶质为固体、溶剂为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同一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其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B.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会改变C.任何物质的饱和溶液,当温度降低时,一定会析出溶质D.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小14.某学生俯视量取25mL的水,把水倒掉部分以后,再仰视读数是8mL,倒掉的水是()A.大于17mL B.等于17mL C.小于17mL D.无法确定15.KCl的部分溶解度数值如下表。
2012-2013学年九年级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九单元溶液单元测试题班别学号姓名成绩说明:1.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a: 40 Cl:35。
5 C: 12 O:16 H:1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符合题意)(2分×15=30分)1.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A.石灰水B.液氧C.牛奶D.冰水2.市场上有一种罐装饮料,在饮料罐的夹层中分别装入一种固体物质和水,饮用前摇动饮料罐使它们混合,罐内饮料温度就会降低,这种固体物质可能是()A.硝酸铵B.烧碱C.食盐D.熟石灰3.有一瓶密封保存长期放置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瓶口附近的溶液较稀B.瓶底附近的溶液较浓C.瓶底会有固体析出D.瓶内各部分溶液的浓度都相同4.在一定温度下,向盛有氯化钠饱和溶液的烧杯中加入氯化钠晶体后,则() A.晶体质量不变B.晶体质量减少C.氯化钠溶解度增大D.溶质质量分数增大5.打开汽水瓶盖会有大量气泡冒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二氧化碳的溶解度随( )A.压强增大而减小B.压强减小而减小C.温度升高而升高D.温度降低而减小6.将2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升温至80℃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减少B.溶液质量减少C.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变D.溶液仍为饱和溶液7. 生活中的洗涤问题大都与化学知识有关。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洗涤剂能够除去油污的原因是因为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B.汽油能够除去油污的原因是汽油能够溶解油污从而挥发除去C.食醋能够除去热水瓶中水垢的原因是二者发生了化学反应D.盐酸能够除去铁制品表面上的铁锈的原因是二者发生了物理变化8.(2012。
孝感市)实验室要配制50g 10%的氯化钠溶液,其中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A.计算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5g,水的体积为45mLB.在托盘天平左盘加5g砝码,然后在右盘添加氯化钠至天平平衡,再将氯化钠倒入烧杯中C.用50mL量筒量取45mL水,倒入上述烧杯中D.用玻璃棒搅拌,使氯化钠完全溶解9.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化学第九单元溶液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Cl-35.5Ca-40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A. 纯碱
B. 蔗糖
C. 酒精
D. 面粉
2、将下列物质放入水中,其中一种物质的能量变化与其他三种物质不同的是()
A. CaO
B. NaOH
C.浓H2SO4
D. NH4NO3
3、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食盐水倒出一半后浓度降低
B.果粒橙属于溶液
C.升温会降低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
D.蔗糖可以无限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
4、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思维方法。
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
B.铝表面的氧化铝薄膜起到保护作用,则铁的表面的铁锈也起保护作用
C.蔗糖的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蔗糖,也一定不能再溶解其他物
D.点燃氢气和氧气的混合物可能发生爆炸,则点燃可燃性气体和氧气的混合物都可能发生爆炸
5、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与乳化作用相比,溶解能使物质混合的更均匀
B.20℃时,50g水中溶解了15g硝酸钾,则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0g
C.一定温度下,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不随水的质量改变而改变
D. 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部分水后,剩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6.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要使注射器中的活塞向右移动,使用的液体M和固体N可能是
()
①稀盐酸和石灰石②稀硫酸和锌
③水和氢氧化钠④水和硝酸铵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7.一杯7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后有晶体析出(晶体不含结晶水),若不考虑溶剂的蒸发,则剩余溶液与原溶液相比()
A.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B.溶质质量不变
C.溶液质量不变
D.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8.下表是不同温度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20℃时,100g水中溶解的硝酸钾越多,其溶解度就越大
B.40℃时,100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有硝酸钾63.9g
C.100℃的水能溶解的硝酸钾一定比80℃的水能溶解的硝酸钾多
D.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一定比6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
9.为比较温度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查得101kPa时,M、N两种气体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值:S M20℃=0.023L/L H2O,S N40℃=0.023L/L H2O。
则在101kPa、30℃时,M、N两种气体溶解度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S M<S N
B.S M=S N
C.S M>S N
D.无法比较
10.将某温度下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逐渐冷却至室温,下列有关量随时间变化趋势的图像不正确的是()
11.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固体配制溶液时,搅拌可以增大固体的溶解度
B.析出晶体后的溶液,其原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C.10g某物质完全溶于水中形成100g溶液,则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是10%
D.一定温度下,将氯化钠饱和溶液蒸发部分水后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12.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大于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一定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把t1℃时乙、丙的100g饱和溶液各升温至t4℃,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t2℃时不可能配制相同质量分数的甲、乙、丙三种溶液
D.甲、乙两溶液各100g,当温度由t4℃降至t1℃时,乙析出的晶体可能比甲多
13.进行“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实验活动常出现以下错误操作,其中不影响所配溶液浓度的()
14.将100g5%的氢氧化钠溶液,分别进行下列操作,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A.蒸发掉20g水,无晶体析出
B.加入20g5%的氢氧化钠溶液
C.加入20g固体氢氧化钠,使之完全溶解
D.加入20g水
15.t1℃时,分别将20g甲、乙两种晶体(不含结晶水)加入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恰好完全溶解,图为升温到t2℃时甲、乙烧杯中出现的现象。
根据上述实验,结合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烧杯中甲、乙两物质形成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B.t1℃时烧杯中甲、乙两物质形成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约为16.7%
C.t2℃时烧杯中甲物质溶液的质量是110g
D.t2℃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130g
二、填空题(共22分)
16.(4分)小意和小明两同学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1)小意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A试管和B试管的对比实验,发现B中固体可溶,A中几乎不溶。
该对比实验说明了影响
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
(2)小明同学补充了如图所示的C试管的实验,他想探究的影响因素是。
17.(18分)请根据如图所示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在℃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若a物质中混有少量b物质,最好采用的方法提纯a。
(3)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所含溶剂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4)t1℃时将等质量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所得溶液的质量关系是。
(5)在t2℃时向盛有50ga物质的烧杯中加入50g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g。
(6)t2℃时将100g物质a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20g水后,可析出a物质的质量为g。
(7)下表是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回答问题。
①30℃时,K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最大值是(只列出表达式)。
②90℃时,将一定质量的KNO3溶液按图所示进行操作:
90℃时的KNO3溶液是(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图中n的数值为。
三、实验探究题(共31分)
18.(15分)溶液在日常生产生活及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现在实验室需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
(1)配制的操作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填字母)。
(2)计算: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g,所需蒸馏水的体积是mL。
(3)称量:分别在托盘天平左右两盘放上纸片,调节平衡后,(填字母)。
A.先移动游码到所需位置,再添加氯化钠至天平平衡
B.先添加所需的氯化钠,再移动游码至天平平衡
(4)量取:配制时应选用(填“10”或“50”)mL的量筒量取水。
(5)溶解:将称量好的氯化钠和蒸馏水混合溶解,此处玻璃棒的作用是。
(6)误差分析:以下情况可能会导致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发生变化,请在“”上填写(“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①氯化钠固体不纯②称量时,砝码端忘垫质量相同的纸片
③天平的砝码生锈④称好后的氯化钠放入烧杯时,有少量撒在烧杯外
⑤量取水时,仰视读数⑥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⑦烧杯内原来有少量的水⑧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⑨用托盘天平称取氯化钠时,药品、砝码放反,且使用了游码。
19.(16分)(1)若配制98g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需要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密度1.84g/cm3)和水的体积分别为
mL和mL(计算结果精确到0.1mL),在实验室用浓硫酸配制上述稀硫酸时,量取浓硫酸和水使用的量筒应分别选择和(填字母)。
A.10mL
B.50mL
C.100mL
D.200mL
(2)在实验室用浓硫酸配制稀硫酸的主要步骤有:计算、、、冷却至室温装瓶并贴上标签,在实验室用浓硫酸配制稀硫酸的过程中,除用到量筒、烧杯、玻璃棒外,还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3)该同学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请帮助他在如图所示的标签内写好标签的内容。
四、计算题(17分)
20.(8分)电解水时,常常要加入少量氢氧化钠使反应容易进行。
现将加有氢氧化钠的水通电一段时间后,产生1g氢气,其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由4.8%变为5%。
计算:
(1)生成氧气的质量。
(2)电解后剩余水的质量。
21.(9分)取12.5gCaCl2和CaCO3的混合物于烧杯中,向其中滴加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所加稀盐酸的质量与产生气体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计算:
(1)混合物中CaCO3的质量为。
(2)所加入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化学第九单元溶液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5、DDCDB 6-10、BDDAD 11-15、DDDCB
二、填空题(共22分)
16、(1)溶剂种类 (2)溶质种类
17、(1)t 1 (2)降温结晶 (3)c >b >a (4)a=b >c (5)75 (6)10
(7)g
45100g 45)( 不饱和 93.5 三、实验探究题(共31分)
18、(1)CBDEA (2)3 47 (3)A (4)50 (5)搅拌,加快溶解
(6)偏小:①②④⑤⑦⑨ 偏大:③⑥ 无影响:⑧
19、(1)5.4 88.2 A C (2)量取 溶解 胶头滴管 (3)稀硫酸 10%
四、计算题(17分)
20、(1)8g (2)205.2g
21、(1)10g (2)7.3% (3)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