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县地区长6
- 格式:pdf
- 大小:584.75 KB
- 文档页数:5
157富县M区自2005年勘探开发以来,一直是我区长2主力开发区,但下组合领域并未深入推进。
随着石油勘探开发进入非常规时代和精细勘探开发阶段,人们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下组合致密油藏的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下组合非常规油气成为勘探开发的重点领域。
2019年,我区加大长8老井复查力度,对M区LP8长82试油获0.85t/d工业油流,从而拉开了M区下组合再认识再勘探的序幕。
2020年新钻探井在长8发现了连片性较好的油层,试油成效十分显著,表明了M区长8巨大的勘探潜力。
1 研究区概况鄂尔多斯盆地经历5个构造演化阶段:中-新元古代拗拉槽阶段、寒武-志留纪浅海台地阶段、泥盆-二叠纪近海平原阶段、中生代内陆湖盆阶段和新生代断陷阶段。
上三叠统延长组沉积期,鄂尔多斯盆地为大型的内陆湖盆,湖盆东南部与大华北盆地相连[1]。
延长组为一套河流-湖相陆源碎屑岩,厚度约为1300m,自下而上可划分为5个岩性段、10个油层组,并发育多套生储组合。
研究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的东南部,地理位置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富县西北部,研究区面积约234km 2,区域构造为一平缓的西倾单斜,地层倾角小于1°,千米坡降为8~10m,内部构造简单,与鄂尔多斯盆地区域构造吻合。
在单斜主体构造格架上,从深层到浅层均发育了一些低缓的鼻状隆起。
主力油层三叠系延长组长2、长8共计2个层位。
2 沉积微相及砂体展布特征根据对研究区域井的岩心、录井、测井等资料的详细分析,结合构造环境背景,以近代沉积学理论为基础,成因标志为线索,本区延长组长8沉积相类型主要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
三角洲前缘介于湖水面至波基面之间,不仅是三角洲沉积的主体部分,而且也是三角洲沉积相中砂质沉积物集中发育地区,主要为灰色长石细砂岩,水体以浅水环境为主,三角洲前缘亚相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侧翼和分流间湾等沉积微相[2]。
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是油气的主要储集场所,其电测曲线呈中-高幅钟形或箱形,物性好,是油气的主要运输通道,沉积构造以水平层理为主,次为波状层理。
盆地沉积岩地层的岩性组合规律盆地沉积岩地层规律岩屑和岩心是系统了解井下地层、岩性、油气显示的直观资料。
岩屑和岩心的岩性清楚,描述定名准确,及时判断、划分地层,是随钻地质录井人员保证录井质量、提高剖面和油气层解释符合率的关键环节,是录井队队长和大班的一项基本功。
我们随钻地质录井人员一定要执行行业的标准、执行规范和操作规程,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做好岩心(屑)描述这一工作,确保第一性资料齐全准确。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石油系统产业结构的调整,录井作业的服务方式、技术水平、经济地位将发生质的变化。
为了适应今后现场录井工作的需要,保证录井质量,稳步提高录井水平,我们必须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不断探索录井技术,不断改进岩心(屑)描述的内容,总结盆地沉积岩的岩性特征,做好扎实的基础工作。
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走标准化、规范化、定量化、系列化的轨道。
鄂尔多斯盆地沉积岩地层的岩性组合规律:鄂尔多斯盆地经历了吕梁、加里东、海西、印支、燕山等主要地壳运动,沉积岩地层的地质时代虽然大体相同,但因盆地横跨陕、甘、宁、蒙、晋五省区,面积37万平方公里,各套地层分区块在沉积物源,沉积环境,沉积厚度、剥蚀程度,成岩后生变化等方面差异较大,因而各地层在横向上岩性必然有所不同,甚至标志层也有变异。
这里所叙述到的地层岩性,只是近年钻井勘探中带有共性的岩性组合规律,重点是剖析含油、气层,从沉积学理论上进行探讨。
而在实际录井中应根据区块不同,具体地层具体分析、切忌生搬硬套,以免贻误认识地层的真实面目。
安定组(J2a)安定组在盆地内所钻探井一般没有取心,该组地层岩石也没有做过镜下微观鉴定,但在随钻录井中,以安定组顶界泥灰岩作为划分下部地层的标志层。
该泥灰岩层位于安定组顶界,录井为一套厚约2~15米的青灰色、灰黄色泥灰岩,夹少量膏质团块,岩屑滴冷盐酸(5%)反应冒泡强烈,电测曲线上以高伽玛、高声速、高电阻为特征,该层分布广且稳定,是盆地中生界地层对比及油层卡层主要的标志层,一般用它来卡取延9、延10油层及正确划分安定、直罗、延安组地层,并初步确定长6油组顶界。
文章编号:1001-6112(2010)03-0242-05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延长组长6储层特征张 惠1,2,孟祥振3,郭艳琴2,张晓泉3,杨 华3,刘 艳3,冯 辉3(1.西北大学地质学系,西安 710069;2.西安石油大学油气资源学院,西安 710065;3.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陕西延安 717111)摘要: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长6油层组主要发育三角洲沉积,其中分流河道和水下分流河道是主要的油气储集层。
长6油层组储集层岩石类型以岩屑长石细砂岩和长石细砂岩为主,颗粒间多为线、点—线接触,孔隙和薄膜式胶结,总体具有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高的特征。
粒间孔和长石溶孔是主要的储集空间,其中以小孔和微孔为主,渗透率小于3×10-3μm 2,为特低渗储层和接近致密储层。
研究区较强的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是形成低孔低渗的主要因素,而溶蚀作用是储层物性改善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成岩作用;储层特征;延长组;富县地区;鄂尔多斯盆地中图分类号:TE122.23 文献标识码:ACHARACTERISTICS OF THE CHANG 6RESERVOIROF THE FUXIAN AREA IN THE OR DOS BASINZhang Hui 1,2,Meng X iangzhen 3,G uo Y anqin 2,Zhang X iaoquan 3,Y ang Hua 3,Liu Y an 3,Feng Hui 3(1.De partment of Geolog y ,N orthwest Universit y ,X i ’an ,S haanx i 710069,China;2.College of Oil and Gas Resources ,X i ’an S hi you Universit y ,X i ’an ,S haanx i 710065,China;3.Yanchang Oil f iel d Co.L t d.,Yan ’an ,S haanx i 717111,China )Abstract :Delta sediments are the main deposits in t he Chang 6oil beds of Yanchang Formation in Fuxian area of t he Ordo s Basin and t he sand bodies of dist ributary channel and subaquatic distributary channels are main reservoirs for t he hydrocarbon.Fine lit hic arkose sandstone and fine arkose sandstone are main sandstones of t he Chang 6reservoir.They have line and point -line contact forms wit h pore and t hin film cementation between rock grains.The Chang 6reservoir is characterized by t he low component mat urity and high text ural mat urity.The main pore types are granular pore and secondary feldspar -dis 2solution pore which are mainly compo sed of small hole and micropore.The Chang 6reservoir has super low permeability and is accessed densify reservoir of which t he permeability is less t han 3×10-3μm 2.The stro ng compaction and cementation are t he main factors which cause t he low porosity and low per 2meability of t he reservoir ,while dissolution is t he main factor for improving t he p hysical property of t he reservoir.K ey w ords :diagenesis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 ;Yanchang Formation ;Fuxian area ;Ordo s Basin 富县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构造上属于二级单元陕北斜坡,该斜坡为由东向西倾斜的大型单斜,近南北向展布,地层平缓,地层倾角一般小于1°,区内构造简单,无大的变形与褶皱,因差异压实作用在局部地区形成幅度较小的鼻隆构造,对油气富集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1]。
研究区位于延安市富县境内,南北约25~37km ,东西长约105km ,面积3834.51km 2(图1)。
区内勘探工作始于1995年,至2006年年底累计完钻探井76口,其中获工业油流井16口。
该区具有多套含油层系,纵向上有下气上油的分布规律,其中长6油层组是主要含油层位之一。
1 沉积特征研究区长6为三角洲沉积[2],其中主要为三角洲前缘和三角洲平原,主要发育分流河道、河漫滩、水下分流河道和分流间湾等沉积微相。
其岩石学特征和沉积构造特征见表1。
收稿日期:2010-03-10;修订日期:2010-05-10。
作者简介:张惠(1976—),女,博士,讲师,主要从事石油地质研究。
E 2mail :zhanghui 0911@ 。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专题(2008ZX05005-004-08HZ )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902042)联合资助。
第32卷第3期2010年6月 石 油 实 验 地 质PETR OLEUM GE OLOG Y &EXPERIMENT Vol.32,No.3J un.,2010图1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地理位置及长6顶构造Fig.1 G eographical location and structureof the top Chang6in Fuxian area of the Ordos Basin 表1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长6油层组三角洲平原、前缘主要微相及其特征T able1 The m ain microfacies and their ch aracteristics of the delta plain and delta frontsof Chang6oil beds in Fuxian area of the Ordos B asin 沉积相相亚相微相岩石类型颜色沉积构造化石及结构特征三角洲三角洲平原、前缘 河漫滩、分流间湾 泥岩、粉砂质泥岩为主,可见泥质粉砂岩 深灰色、灰黑色 块状层理 发育虫孔、植物茎杆化石 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 细砂岩、细—中砂岩,底部可见泥砾 灰色、浅灰色、灰白色 板状交错层理、槽状交错层理、平行层理、底部见冲刷面 见少量植物碎片、分选中等—好、磨圆次棱—次圆 通过对众多钻井测井相岩性—电性特征转换模型的分析,证实自然电位、自然伽马和电阻率曲线能较好地反映地层泥质含量和碎屑颗粒粒度变化特征。
以自然电位曲线为代表的测井相类型有如下几种:1)箱形:顶、底部呈略显正韵律变化或突变特征,内部结构较均匀,反映沉积过程中能量一致、物源充足的供应条件,是河道砂坝、分流河道的曲线特征。
2)钟形:反映水流能量向上减弱,它代表河道的侧向迁移或逐渐废弃,是由粗变细的分流河道和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特征。
在纵向上由多个冲刷叠置的河道砂体与薄泥岩夹层组合在一起,每个叠置砂体的粒度及含泥量呈韵律性变化,因此钟形曲线多次叠加最终呈宏观的圣诞树形。
3)漏斗形:幅值向下减小,顶部呈突变而底部呈渐变的关系,主要为薄层砂岩、粉砂岩、泥岩互层,呈反韵律。
反映砂体向上部建造时水流能量加强,颗粒变粗分选较好,代表砂体上部受波浪改造影响,此外也代表砂体前积的结果。
在决口扇和决口河道中常见,连续发育多个决口扇可形成叠置漏斗状曲线。
砂岩主要发育在上部,反映突发性的洪水溢岸沉积。
4)菱形(对称齿形):常见的一种曲线形态,它多以充刷、充填作用为主,具有正粒序。
研究区长6油层组测井曲线主要为齿状箱型、齿状钟形以及二者的组合(图2),反映了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和河漫滩、分流间湾粉砂质、泥质沉积在纵向上互相叠置以及河道在侧向上迁移的特征。
分流河道及水下分流河道是研究区主要的油气储集层。
2 岩石学特征2.1 碎屑组成富县地区长6储集层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其次含少量长石砂岩(图3)。
碎屑总量65%~93.4%,平均85.6%,碎屑组成以长石为主(39.69%~58.11%,平均47.58%),次为石英(19.52%~36.2%,平均为26.51%),岩屑(20%~33.71%,平均25.91%),主要图2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中富13井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岩电特征Fig.2 The lithology-electrical property characteristicof subaquatic distributary channels and interdistributaryof the Well Zhongfu13in Fuxian area of the Ordos Basin・342・ 第3期 张惠,等.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延长组长6储层特征 图3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长6储层砂岩组分Fig.3 The sandstone component of the Chang6reservoir in Fuxian area of the Ordos Basin为碎屑云母(6.43%~19.20%,平均为11.13%)和变质岩岩屑(6.11%~14.83%,平均为10.80%),其次是岩浆岩岩屑(0.44%~5.18%,平均为2.23%)和沉积岩岩屑(0~6.56%,平均为1.07%),此外还含有少量的碎屑绿泥石(0~1.57%,平均为0.56%)和燧石(0~0.62%,平均为0.13%)。
2.2 填隙物组分及其特征富县探区长6油层组填隙物含量变化大,最高为35%,最低为6.6%,平均1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