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近代工业遗产调查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7
文化产业推动下唐山市工业遗址保护及再利用研究文化产业推动下唐山市工业遗址保护及再利用研究李爱民郑宇涵摘要:文化产业与工业遗产保护结合的源头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中期的纽约。
20世纪后期,很多西方国家的研究员已经认识到了工业建筑遗产留存的价值,并开始有意识地结合其中的创意产业进行文化的推动与再利用。
由此,我国工业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工作也开始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
唐山市作为我国近代工业的摇篮,拥有蕴含丰富文化和文物价值的工业遗产。
本文就近年来由于文化产业的推动,而对唐山的工业遗址进行保护及再利用进行研究,探索并努力完善对工业遗址的文化传承与文物保护的开展方式。
关键词:文化产业唐山工业遗址保护与利用唐山市作为我国第一个科学发展示范地区,正在经历一个从资源型城市向港口型城市发展的重要阶段,其中许多的旧工业遗产需要被改造保护和再利用。
而在当今全世界范围内工业遗址保护的浪潮下,完全重建是不符合可持续发展观和文化保护根本原则的。
与大部分文化传承保护有区别的是,城市的工业遗址需要注入新活力,而对于旧工业遗址的文化创新开发建设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因为该类新兴产业具有资源需求量低、环境污染力度小、发展潜力大、新兴科技含量高等优点,自然也就成为唐山市在该阶段发展的最优选择。
文化产业不仅推动了唐山的钢铁、煤炭、水泥、陶瓷等工业文化的传承,也为当地的废旧建筑注入了新的生命,让其摇身一变成为具有代表意义的城市旅游地标。
在保护旧工业遗址的同时也推动了城市的发展。
一、博物馆暨创意文化产业模式选择唐山市的博物馆暨创新企业就是以近代工业文化博物馆的模式为主方向的。
冀东启新水泥公司始建于清朝末年,是中国水泥工业的发源地,生产了中国的第一桶机制水泥、水泥烘干机和水泥旋窑(1925)。
后来企业整体搬迁,留下具有百年历史的生产车间,在原址上改造成了我国首个水泥博物馆——中国水泥工业博物馆。
同类型的案例还存在于开创了许多个中国或行业第一,为中国煤炭工业和民族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的开滦煤矿路,现改为开滦博物馆;中国铁路的发源地,中国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第一台蒸汽机车,中国自办的第一个铁路公司,第一个铁路工厂,最早的火车站胥各庄站,正在拟建的中国铁路源头博物馆。
工业遗产调研报告《寻迹工业时代遗迹——工业遗产调研报告》摘要工业革命时期留下的工业遗产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见证,更是文化遗产的珍贵财富。
本报告以调研的方式,对各地的工业遗产进行全面了解和分析,旨在挖掘其历史、文化和经济价值,进一步推动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一、调研背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工业遗产作为工业化时代的见证者,承载了无数工人的辛勤汗水和智慧结晶。
然而,随着工业结构的调整和城市发展的进程,许多工业遗产面临被遗忘、废弃甚至拆除的命运。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些珍贵资源,本次调研将深入挖掘工业遗产的历史、文化和经济价值。
二、调研内容1. 遗产分布情况:调研各地工业遗产的分布情况和规模,探讨不同地区的工业遗产特点和特色。
2. 历史价值:分析工业遗产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意义,探讨其在当地和全国范围内的历史地位。
3. 文化价值:探讨工业遗产对当地乃至全国文化的影响和贡献,挖掘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
4. 经济价值:分析工业遗产在旅游业、文化产业和城市发展中的经济效益和潜力,探讨其可持续利用的可能性。
三、调研结论1. 工业遗产分布广泛,类型多样,包括工厂、矿山、运输设施等,不同地区拥有不同的工业遗产特色。
2. 工业遗产蕴含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意义,是城市发展和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工业遗产在旅游业和文化产业中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可以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动能和吸引力。
4. 应注重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充分挖掘其潜在价值,实现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四、建议1. 政府应加大工业遗产保护的力度,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加强相关监管和管理。
2. 社会各界应增强对工业遗产的认知和重视,积极参与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3. 加强工业遗产的宣传和推广,提升其在公众心目中的知名度和价值感。
4. 积极探索工业遗产产业化的模式,推动其可持续发展和利用。
五、展望随着对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理念的不断深入,相信工业遗产将成为城市旅游、文化产业和城市重塑的重要支撑,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全国的文化软实力做出更大的贡献。
唐山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研究唐山是中国重工业基地之一,在20世纪初期至70年代末期,国营工业占据了唐山经济发展的主导地位,成为了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和历史见证。
唐山拥有许多重要的工业遗产,这些工业遗产是唐山发展史的一部分,有着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为了更好的保护和利用唐山工业遗产,我们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一、工业遗产的保护保护工业遗产是保护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其目的是保护和传承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信息。
唐山市从2015年开始,大力推进工业遗产的保护工作。
为了保护唐山工业遗产,我们需要首先认识到工业遗产的价值,并且根据遗产的性质和历史地位,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1. 评估工业遗产价值唐山市的工业遗产包括铁路、机车、厂房、矿山、机器和设备等。
评估工业遗产的价值可以更好地为保护工业遗产提供依据。
评估应考虑历史、艺术、社会文化和科学技术等各个方面的因素。
根据评估情况,对工业遗产进行分类和分级管理,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2. 制定保护措施唐山的工业遗产是唐山市文化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措施涉及到文化、旅游、城市规划等方面。
唐山市当地政府应该制定相应的制度和规章制度,确保工业遗产的保护工作得到妥善的落实。
同时,需要完善市民教育和公众意识,使保护工业遗产成为一个全民行动。
二、工业遗产的利用保护工业遗产不仅仅是保护历史和文化,它还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机会。
通过利用工业遗产,可以促进文化旅游和经济复兴。
为了更好地利用唐山工业遗产,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 利用工业遗产推动旅游业唐山的铁路、机车工业遗产资源丰富,可以通过文化旅游的结合,吸引更多的游客到唐山,推动唐山旅游业的发展。
唐山政府可以利用工业遗产资源,打造具有代表性的旅游景点,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同时也可以为唐山旅游业带来更多的收益。
2. 利用工业遗产开展创意产业在保护工业遗产的同时也可以开展创意产业,使工业遗产重获新生。
通过将工业遗产改造、升级,让其焕发出新的活力。
唐山大地震遗址、开滦矿早期工业遗存  【河北唐山】【河北唐山】" title="唐山大地震遗址、开滦矿早期工业遗存【河北唐山】" style="max-width: 650px;">中国很多近代工业发轫于唐山,机械采煤、蒸汽机、准轨铁路、水泥等等都是唐山最初的标签。
而1976年7月的大地震则是唐山另一个悲怆的记忆。
那年是龙年,是国朝建立后风云振荡的最厉害一年,这场天灾又是这年景中最痛苦的一个节点。
“唐山大地震”是上世纪伤亡最多的一次地震,死24.24万,伤16.58万,7218户家庭全部震亡,数字比较黑暗,远超那几年前的“汶川地震”。
它波及的范围之广,连香港人都一如惊弓之鸟,搭上了抗震棚。
京津地区受损的建筑无数,而唐山几乎夷为平地。
地震不仅对有形的物质进行冲击,对心理也形成一种无形的创伤。
【河北唐山】" title="唐山大地震遗址、开滦矿早期工业遗存【河北唐山】"action-data="http%3A%2F%%2Fmw690%2F001TI9PZgy6UaIr5gHm48%26690"action-type="show-slide"> 【河北唐山】" title="唐山大地震遗址、开滦矿早期工业遗存【河北唐山】"> 【河北唐山】" title="唐山大地震遗址、开滦矿早期工业遗存【河北唐山】遗存【河北唐山】"> 【河北唐山】" title="唐山大地震遗址、开滦矿早期工业遗存【河北唐山】"> 【河北唐山】" title="唐山大地震遗址、开滦矿早期工业遗存【河北唐山】"> 【河北唐山】" title="唐山大地震遗址、开滦矿早期工业遗存【河北唐山】"> 【河北唐山】" title="唐山大地震遗址、开滦矿早期工业遗存【河北唐山】"> 【河北唐山】" title="唐山大地震遗址、开滦矿早期工业遗存【河北唐山】"> 【河北唐山】" title="唐山大地震遗址、开滦矿早期工业遗存【河北唐山】"> 【河北唐山】" title="唐山大地震遗址、开滦矿早期工业遗存【河北唐山】"> 【河北唐山】" title="唐山大地震遗址、开滦矿早期工业遗存【河北唐山】">几十年过去了,唐山的容貌早已翻天覆地。
唐山市文物古迹介绍
唐山市位于中国河北省东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众多文物古迹。
以下是部分值得介绍的文物古迹:
1. 东港古城遗址:位于唐山市北部,是五千年前文化遗存的重要证明。
遗址内有大量出土的古陶器、石器等文物,展示了古代渔猎文明的繁荣。
2. 关帝庙:又称为兴唐庙,位于唐山市中心,是唐山最早建的庙宇之一。
该庙供奉着关公,是唐山民众信仰的重要场所。
3. 开平碉楼群:位于唐山市区南部,是明代为防御倭寇而建造的一组瞭望塔。
碉楼群共有15座,保存完好,是中国南方水
乡地区独特的建筑风格。
4. 旅顺博物馆:位于唐山市区北部的旅顺口,是唐山市最大的博物馆之一。
馆内陈列着大量的历史文物,展示了旅顺口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
5. 丰润古城:位于唐山市丰润区,是明代建造的一座城池遗址。
古城内保存着完整的城墙和城门,是研究明代城市建筑的重要遗址。
除此之外,唐山市还有许多其他的文物古迹,如滦县石鼓寺、迁安八里台等,这些历史古迹见证了唐山的丰厚历史积淀和多样文化遗产。
“唐山:是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工业基础雄厚,素有“北方瓷都”之称。
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座机械化采煤矿井、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第一台蒸汽机车、第一桶机制水泥,孕育了丰厚的工业文明它是一座凤凰涅槃之城,在废墟上重生,载着光荣与梦想,创造着属于自己的奇迹与辉煌。
它就是美丽而朝气蓬勃的唐山。
唐山是一座非凡之城,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座机械化采煤矿井、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第一台蒸汽机车;它的历史,它的发展,所有的故事,都值得我们以及下一代人去探寻。
唐山素有“中国近代工业摇篮”的美誉,工业文明和历史遗存厚重。
近年来,唐山创新发展模式,将“工业遗存+文化产业嵌入+生态环境修复+城市联动开发”等完美结合,使许多来唐山旅游的客人在游玩的同时,也了解了许多唐山辉煌的工业历史。
唐山因唐太宗李世民东征高句丽驻跸而得名,是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工业基础雄厚,素有“北方瓷都”之称。
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座机械化采煤矿井、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第一台蒸汽机车、第一桶机制水泥,孕育了丰厚的工业文明。
唐山是中国评剧的发源地,素有“冀东三支花”之称的皮影、评剧、乐亭大鼓享誉全国,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唐山先后获得联合国人居奖、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等荣誉。
曾于1991年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运动会,并将于2016年举办世界园艺博览会、金鸡百花电影节、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领导人会议、中国-拉美企业家高峰会。
唐山市地处渤海湾中心地带,东隔滦河与秦皇岛市相望,西与天津市毗邻,南临渤海,北依燕山隔长城与承德市相望,东西长约130公里,南北宽约150公里。
总面积17040平方公里。
其中陆地总面积13472平方公里,海域面积达4440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总长229.7公里。
市中心区位于唐山市中部,东、北与滦县交界,南与曹妃甸区接壤,西与丰润区毗邻。
东至秦皇岛125公里,南距渤海40公里,西南至天津108公里,西北至北京154公里。
可别小看了唐山作者:东升来源:《小康》2019年第31期提起唐山,人们印象更多的是那场地震劫难,随着京津的崛起,唐山的往日辉煌似乎已湮没于历史。
然而从工业发展史的角度来观察,这座历经劫难的伟大城市,其实一直散发着它独有的光辉。
在2018年国家颁布的第一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中,华北重镇唐山以6项遗址在城市中排名三甲,其在近代的工业地位不言而喻。
唐山诞生了中国第一座机械化矿井、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第一台蒸汽机车、第一家铁路机车修造厂、第一座铁路大桥、第一桶机制水泥、第一件卫生陶瓷和近代最早的股份制企业——开滦煤矿。
清光绪二年(1876),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召见时任上海轮船招商局总办、候补道台的唐廷枢,指派他籌办中国煤矿。
唐廷枢邀请英国矿师马立师赴北京、天津以东的河北开平、古冶、唐山、凤山一带进行实地考察,采集了大批矿石标本并分送北京同文馆和英国化验,证明这里的煤炭质量与英国最好的煤矿相仿,地下有大片储量高的优质煤田。
唐廷枢将勘察结果和对当地人采煤与西方人采煤的差别、用新法开采煤矿的技艺呈报给李鸿章。
随即,李鸿章便派唐廷枢到唐山开平镇开办煤矿,即开平煤矿。
开平煤矿的生产经营完全按照“买卖规章”管理,实行独立核算和市场化经营,不受官府控制,这是它成功的根本原因。
1878年10月2日,唐廷枢组建成立了开平矿务总局,并在唐山南麓的乔家屯西打下了第一钻,成为中国近代矿业的开端。
开平矿务局开办后发展迅速,唐山矿1881年即开始出煤,1883年产煤7.5万吨,1889年达到23万多吨。
此后,随着林西矿、西北井矿的建立,产煤大幅增长,1898年达到80多万吨,在全国遥遥领先。
从开矿到1899年近20年间,开平煤矿共产煤630多万吨。
开平煤矿的开采标志着我国第一座使用机器采掘的大型煤矿诞生,并拉开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大幕,它打破了中国煤炭采掘原有的落后生产方式,率先采用工业化国家的经营手段,开机器采煤之先河,在提升、排水、通风等环节使用蒸汽驱动,后来又改为电力驱动,标志着中国矿业采掘进入近代工业化。
唐山近代工业遗产调查作者:李子春来源:《文物春秋》2010年第06期【关键词】唐山;近代;工业遗产【摘要】鸦片战争后,洋务派在唐山先后创建了开平矿务局、启新水泥厂及与之配套的唐胥铁路、机车车辆厂等近代民族工业,100多年后,这些见证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历程的工业遗产在新时代的变迁中面临着新的命运挑战。
2006年,国家文物局下发《关于加强工业遗产保护的通知》,唐山市政府积极响应,正在制订长远规划,拟建立近代工业遗产保护园区,以使这些宝贵的工业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并世代相传。
本文对这些工业遗产的历史及现状进行了梳理,以为进一步的保护和利用打下基础。
鸦片战争后,以李鸿章等为代表的洋务倡导者们认识到,“师夷长技”,推行洋务,创建自己的军事工业,才能不“受制于西人”,达到“自强”之目的。
李鸿章认为:“窃惟天地自然之利乃民生日用之资,泰西各国以矿学为本,中国金银煤铁各矿,胜于西洋各国。
只以风气未开,菁华闭而不发。
利源之固,日甚一日,复岁出巨款购用他国煤铁,实为漏危之一大宗。
”[1]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洋务派从19世纪70年代中期就开始筹款开矿。
1874年,筹建直隶磁州煤矿未果;同年又督办湖北兴国煤铁矿,因煤质欠佳而停办。
两次失败后,1876年李鸿章将视线转向拥有得天独厚的煤矿资源的唐山开平,从此唐山近代工业在封建官商的督促、策划下拉开了序幕,并在唐山留下了众多的近代工业遗产。
一、开平煤矿一号井一号井位于唐山市新华东道54号,开滦唐山矿院内。
高程26.9米。
光绪二年(1876年)九月,李鸿章派上海轮船招商局总办、候补道唐廷枢和英国工程师马立师,到唐山滦州、开平一带进行勘察,并了解到,开平煤矿从明代起就已在民间开采,其旧煤井颇多,开平东15公里的古冶,在其西南7.5公里至唐山,北10公里至凤山的区域内,煤的储藏量十分丰富:“矿区约有七十八方英里,……煤层约厚七英尺,依此估计,则全区煤的储藏量即有六千万吨。
”采回的煤铁矿石经化验,“其身骨虽不能与英国最高之煤铁相比,但其成色即属相仿,采办应有把握。
”据此,唐廷枢向李鸿章提出了开采计划,并描绘了开发煤矿的美好前景,认为中西采煤之法虽不尽相同,但好在中国劳动力价格低廉,英国采煤之法先进,“若将土工之廉,引之以西法”,则开采必获大利[2]。
1877年9月,李鸿章下令由唐廷枢筹办开平矿务,创立“开平矿务局”(图一)。
1878年10月2日,一号井开钻,1881年正式出煤。
一号井深约183米,井筒为圆形,料石砌筑井壁,直径4.27米。
最初采用木制井架,架高20余米,天轮直径2米,自重15吨,三层罐笼提升煤炭。
井下巷道完全按照西方近代大煤矿的采煤工艺布置,形成最早的竖井多水平阶段石门开拓方式。
100多年来,经多方面技术改造,一号井现已延伸至井下九水平提升深度-543米。
该井至今已服役130余年,仍是年产400万吨的主力提升井(图二、三)。
与1号井毗邻的2号井、3号井,分别始建于1879年3月和1898年,是与1号井配套的生产系统,也是中国最早用西法开凿的矿井,至今都保存完好,且在正常使用。
二、达道是我国最早的立体交通桥之一,位于开滦唐山矿北侧,始建于1899年,南与一号井相望,一条铁路由一号井向北穿过达道,再通向西北约1.5公里的西北井。
西北井也是继一号井之后建成的又一口煤井,因1920年井下透水而关闭。
达道最初就是为解决西北井所产煤炭及材料的运输而建,它穿过地上市区的新华东道(原唐山广东街),形成较早的铁路、公路交叉桥。
达道整体为拱形,用料石起券,道长65.1米,宽7.65米,高5.7米(图四)。
南侧拱券顶端有刻记方石,刻写“达道,光绪己亥二十五年四月初四日,开平矿务局”(图五)。
该桥整体建筑工艺合理,结构科学,遭遇1976年的强震而未毁,历经百余年,至今保存完好且仍在使用。
三、唐胥铁路与机车车辆厂唐胥铁路的始点位于开滦唐山矿一号井东侧。
开平矿务局成立后,直接关系到开平煤炭的利用、价格、销量和竞争等诸方面的运输问题日益凸显。
当时英国煤炭运至上海每吨价格为8两白银,东洋煤为6两,如果开平煤用牛车运至芦台,再用小船运至天津,加上各种费用,合计每吨为白银6两4钱,即使按西法开采,加上各种水脚利税,运至上海仍合每吨6两有余。
因此,“欲使开平之煤大行,以夺洋煤之利,及体恤职局轮船多得回头载脚十余万两,非由铁路运煤诚恐终难振作也”[3]。
因此,唐廷枢提出由矿务局出资,建一条自唐山至胥各庄的铁路,以便运煤。
禀请得到李鸿章的准许,但在筹办之时因受人谏阻而收回成命。
后又计划由胥各庄至芦台修开运河,但因唐山煤井至胥各庄段地势凹凸不平,且冬季封冻,河运并不理想,只好再次禀奏修建轻便铁路。
最后在李鸿章的支持下先斩后奏,谎称修马路才得以实施(图六)。
1881年6月5日,“由金达定出四英尺八寸半的标准轨距,东起唐山煤厂一号井,西至胥各庄,全长十八华里,由总工程司薄内(R.R.BURETT)氏之妻订第一枚道钉。
十一月工程告竣,每英里用款约英金三千镑。
”[4]铁路建好后,开始用骡马引车,速度缓慢,运输效率很低。
至光绪八年(1883年),“金达氏乃利用开矿机器之废旧锅炉,改造一小机车。
……其引力能引百余吨,行驶于唐胥之间。
……此机车由薄内氏之妻以英国第一机车之名名之,曰中国之洛克提(ROCKEE OF CHINA)”[5]。
在中国命名为“中国火箭”。
又因机车两侧各置一龙纹,故又称“龙号机车”(图七)。
这是在我国铁路上行驶的第一台机车。
在修建唐胥铁路的同时,胥各庄修车厂成立。
1888年8月,唐津铁路完工,开始直通客货列车。
由于运输量逐渐增大,及胥各庄修车厂与开平矿务局分为两地,同年春天,修车厂迁至唐山,改名为唐山修车厂。
随着铁路的延伸,工厂的修造任务也逐渐增加,修车厂场地狭小不敷应用,只得另建新厂。
1899年,津榆铁路总局派伍廷芳为总办,在铁路以南购买土地兴建新厂,至此唐山机车车辆厂诞生(俗称南厂)。
唐山机车车辆厂位于唐山市路南区。
该厂在1976年大地震中损失惨重,后于丰润新区又建新厂,现为中国北车集团唐山轨道客车有限公司。
改革开放以来,新厂发展迅速,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已是我国“和谐号”动车组等高速列车的主要生产企业之一。
原老厂厂址已辟为地震公园,部分车间遗址被定为永久保存的地震遗迹(封二,1),并于200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唐胥铁路和修车厂的创建,大大提高了唐山煤炭、物资的流通,为洋务派军事工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李鸿章由此认识到“火车铁路利益甚大,……将来欲求富强制敌之策,舍此莫由”[6]。
在洋务派的大力支持下,铁路工程快速发展,1898年以唐胥铁路为始点向西通至北京,1907年关外奉天至北京的铁路全线通车。
唐胥铁路的创建为我国铁路运输事业的发展奠定了第一块基石,为早期秦皇岛、天津的码头建设和海上运输提供了先期条件,也是中国现今7万余公里铁路的零起点和最端头。
四、启新水泥厂老生产线(细棉土厂与启新洋灰公司)启新水泥厂位于唐山市路北区新华东道15号,老生产线位于水泥厂东部。
厂房南北长164米,东西宽82米,建筑整体为西方建筑形式,四壁为缸砖水泥砌筑,欧式圆券门窗,整体保存基本完好。
1889年,唐廷枢又向李鸿章奏请设立唐山细棉土厂。
他在禀帖中称:“于唐山拟造细棉土之心,搜求讨论,十载于兹,几经研试,确有把握,直至今秋,始无犹疑。
”[7]李鸿章批复:“前将唐山所产灰石与香山里河坦泥配合炼成,经英国著名化研师并卜伦各厂迭次实验,推为头等细棉土,受拉之力竟有四百磅之多,果如所言,询为最上之品。
此项赛门土(细棉土)系制造工程必须之物,若能自造合用,较之购之外洋,运费大省”,应“迅速妥议章程,克期开办,以资应用”[8]。
在李鸿章的支持下,唐廷枢积极操办,由军械局各局和广东香山县(唐廷枢祖籍)的地主各出两万白银,做建厂资本,由英国鲍登·芬奇为总技师,采用唐山灰石为原料,于1889年成立了细棉土厂。
但是,由于采用的是落后的小立窑生产,窑磨既小,造灰又不得法,故生产成本较高,灰质也低劣,甚至不如本地的石灰,因此销售有限,累赔不进。
加之创办人唐廷枢1892年病逝后,继任者张翼不懂经营,管理不善,因此细棉土厂不得不于1893年宣告关闭。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张翼将开平矿务局总办一职委派给德国人德璀琳,而德璀琳又暗中与英国墨林公司的代表美国人胡佛勾结,于1900年7月30日私签“买约”,将开平矿务局和细棉土厂一并卖给英国人,这标志着唐山近代工业开始走上了殖民化的道路。
1914年8月,在时任总办周学熙的强烈要求下,细棉土厂几经周折才得以收回。
周学熙用他在淮军银钱所的存洋清结旧案,以唐山本地土石为原料,聘用外国技术人员,订购外国机械设备,制定新的创办章程,将细棉土厂改称为启新洋灰股份有限公司。
从此,以“龙马负太极”为商标(图八)的唐山启新洋灰厂在原细棉土厂的基础上开始复兴。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当年由德国进口、刻有1898年生产日期的保险柜仍在该厂使用。
1910至1927年由丹麦订购的史密斯转窑仍在窑磨厂房内陈放,其中4、5、6、7号转窑因能耗较高,于1997年停用(图九),8号转窑经改造后,直到2008年5月才停止使用。
位于窑磨厂房北侧的启新发电厂,采用1906年由德国进口的汽轮发电机组,曾为全厂的水泥生产提供主要的电力能源。
后经多次扩建改造,最终形成25周波和50周波电力的综合电厂。
2008年停止使用,但仍保持原始状态。
启新水泥厂老生产线是中国近代工业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这些水泥生产线所出的产品,早在上世纪初就已两次获得国际同类产品的奖牌。
现在虽已完成了它的使命,但它们见证了唐山近代工业发展的历程,是我国水泥工业的先驱。
1954年4月22日,毛泽东主席视察唐山时,启新水泥厂老生产线是视察重点之一,毛主席视察时走过的一段小路至今仍冠名为“幸福路”,为纪念那一难忘时刻,厂名也曾改为“4.22水泥厂”。
启新水泥厂现隶属“冀东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封二,2)。
五、启新瓷厂(唐山陶瓷厂)位于唐山龙泽南路31号。
唐山陶瓷历史悠久,据《永平府志》、《滦县志》记载,唐山陶瓷始于明永乐年间,明初燕王朱棣“迁江浙鲁闽之民充实边塞”,给唐山带来江淮文明。
永乐二年(1404年),又从山东枣林庄及山西介休等地移民于此,并带来烧制缸盆的技术,至此唐山“乡集繁茂,窑业兴隆”,而所制产品主要为“陶器、罂、瓮、盆、盅之属,其他日用所需皆来自异方”。
到清代,唐山窑业集中于市区东北部,各制陶局纷纷成立,逐步呈现小规模的发展态势,带有资本产业性质的陶瓷手工业作坊已发展到20余家。
其中以范氏家族为代表的“东裕成”陶局为西缸窑,以秦氏家族为代表的“陶成局”为东缸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