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危险化学品应急手册(磷化氢)
- 格式:docx
- 大小:15.38 KB
- 文档页数:2
磷化氢安全技术说明书膦化学品英文名称:phosphine 英文名称:技术说明书编码:53 CAS No、:7803-51-2生产企业名称:地址:生效日期: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磷化氢7803-51-2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2、3 有毒气体;2、1 易燃性气体侵入途径:健康危害:磷化氢作用于细胞酶,影响细胞代谢,发生内窒息。
其主要损害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心脏、肾脏及肝脏。
10mg/m3接触6小时,有中毒症状;409~846mg/m3时,半至1时发生死亡。
急性中毒:轻度中毒,病人有头痛、乏力、恶心、失眠、口渴、鼻咽发干、胸闷、咳嗽和低热等;中度中毒,病人出现轻度意识障碍、呼吸困难、心肌损伤;重度中毒则出现昏迷、抽搐、肺水肿及明显的心肌、肝脏及肾脏损害。
环境危害:燃爆危险:本品易燃,高毒。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如果接触液体,脱掉被污染的衣服,用大量的温水冲洗几分钟,并立即进行药物处理。
眼睛接触:翻开眼睑,确保用大量的水全面冲洗15分钟,立即进行药物处理。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极易燃,具有强还原性。
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
暴露在空气中能自燃。
与氧接触会爆炸,与卤素接触激烈反应。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有害燃烧产物:氧化磷。
灭火方法:1、从危险区疏散所有人。
营救人员没有自给式呼吸器和防护服不得接近。
2、立即从最远的距离喷水,冷却钢瓶,不要去灭火。
3、水可能不起作用。
在无危险的情况下移走火源。
如有火焰意外被熄灭,可能会发生爆炸或重燃。
4、因此需使用适当的方法。
如全部疏散以防止人员被钢瓶的碎片及有毒烟雾伤害。
重新进入必须非常注意。
用水减少有害蒸汽。
5、如有可能,切断气源,让火焰自然熄灭。
燃烧产物为磷酸和水。
用水控制磷酸蒸汽的扩散。
磷酸比磷化氢毒性小。
一、预案背景磷化氢是一种无色、剧毒、易燃的气体,对人体健康具有极大危害。
为提高对磷化氢中毒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境内磷化氢中毒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磷化氢中毒事故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负责磷化氢中毒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
2.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现场处置组、医疗救护组、交通管制组、信息宣传组、后勤保障组等专项工作组。
3. 各工作组职责如下:(1)办公室:负责指挥部的日常工作,协调各工作组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2)现场处置组:负责事故现场的安全防护、人员疏散、警戒线设置等工作。
(3)医疗救护组:负责伤员的现场救治、转运、后续治疗等工作。
(4)交通管制组:负责事故现场周边的道路交通管制,确保救援车辆通行。
(5)信息宣传组:负责事故信息的收集、整理、发布等工作。
(6)后勤保障组:负责事故现场的后勤保障工作,包括物资供应、人员调配等。
四、应急处置程序1. 接报:接到磷化氢中毒事故报告后,立即启动本预案,向指挥部报告。
2. 现场处置:(1)现场处置组立即赶赴事故现场,设置警戒线,确保人员安全。
(2)医疗救护组对伤员进行现场救治,并组织转运。
(3)交通管制组对事故现场周边的道路进行交通管制,确保救援车辆通行。
3. 救援工作:(1)医疗救护组对伤员进行救治,确保生命安全。
(2)现场处置组对事故现场进行清理,消除安全隐患。
(3)信息宣传组及时发布事故信息,回应社会关切。
4. 后续处理:(1)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查明责任。
(2)对事故责任人进行追责。
(3)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
五、应急保障1. 人员保障:确保各工作组人员充足,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 物资保障:储备足够的应急救援物资,确保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的顺利开展。
3. 资金保障:设立专项基金,用于事故应急处置和后续处理。
4. 技术保障: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高应急救援技术水平。
磷化氢安全措施和事故应急处置原则性无色,有类似大蒜气味的气体。
不溶于热水,微溶于冷水,溶于乙醇、乙醚。
分子量34.04,熔点-133℃,沸点-87.7℃,相对密度(水=1)0.8,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1.17,饱和蒸气压53.32kPa(-98.3℃),临界温度52℃,临界压力6.58MPa,闪点-88℃,引燃温度100~150℃,爆炸极限 1.8%~98%(体积比)。
主要用途:主要用于缩合催化剂,聚合引发剂及制备磷的有机化合物等。
危害信息【燃烧和爆炸危险性】极易燃,具有强还原性。
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
【活性反应】暴露在空气中能自燃。
与氧接触会爆炸,与卤素接触激烈反应。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健康危害】磷化氢主要损害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心脏、肾脏及肝脏。
急性轻度中毒,病人有头痛、乏力、恶心、失眠、口渴、鼻咽发干、胸闷、咳嗽和低热等;中度中毒,病人出现轻度意识障碍、呼吸困难、心肌损伤;重度中毒则出现昏迷、抽搐、肺水肿及明显的心肌、肝脏及肾脏损害。
列入《剧毒化学品目录》。
职业接触限值:MAC(最高容许浓度)(mg/m3):0.3。
安全措施【一般要求】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备应急处置知识。
严加密闭,避免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工作场所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
安装磷化氢浓度检测报警装置,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配备两套以上重型防护服。
操作人员佩戴导管式防毒面具,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带面罩式胶布防毒衣,戴橡胶手套。
工作场所设置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储罐等压力容器和设备应设置安全阀、压力表、液位计、温度计,并应装有带压力、液位、温度远传记录和报警功能的安全装置,重点储罐需设置紧急切断装置。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避免与氧化剂接触。
生产、储存区域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磷化氢气瓶装卸和搬运时,应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操作人员按照规定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品,装卸时必须轻装轻卸,严禁摔拖、重压和摩擦,不得损毁包装容器,并注意标志,堆放稳妥,现场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稳定性:禁配物:强氧化剂。
避免接触的条件:聚合危害:分解产物: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LD50:无资料急性毒性:LC50:15.3mg/m3,4小时(大鼠吸入)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刺激性:致敏性:致突变性:致畸性:致癌性: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生态毒理毒性:生物降解性:非生物降解性: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其它有害作用:无资料。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废弃物性质:废弃处置方法:根据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的要求处置。
或与厂商或制造商联系,确定处置方法。
废弃注意事项: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危险货物编号:23005UN编号:2199包装标志:有毒气体,可燃气体包装类别:O52包装方法:钢质气瓶。
运输注意事项: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
采用刚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
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
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
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
严禁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
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
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
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禁止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法规信息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2.3 类有毒气体;剧毒物品分级、分类与品名编号(GA 57-93)中,该物质的液化或压缩品被划为第一类A级无机剧毒品。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磷化氢应急急救处置方案磷化氢的危害和常见事故磷化氢是一种无色可燃气体,常温下呈液态,具有非常强烈的毒性和易燃性。
磷化氢的毒性表现为对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抑制作用,长时间暴露会导致骨髓抑制和肝脏损伤等严重后果。
同时,磷化氢还具有很高的爆炸性,被称为“化学地雷”。
磷化氢的事故主要有以下几种:1.磷化氢的泄漏事故。
由于磷化氢非常容易挥发,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极为剧烈,泄漏后会迅速引起火灾和爆炸。
2.磷化氢的容器损坏。
由于磷化氢的容器大多由铝等金属制成,容器损坏后会释放出大量磷化氢气体,可能导致爆炸。
3.磷化氢的人身意外。
磷化氢可能由于操作不当,接触到皮肤或呼吸道等部位,引发中毒和严重的生命危险。
磷化氢应急急救处置方案磷化氢事故的发生可能会给周围的人员和环境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处置措施来进行现场控制和污染处理。
急救措施在磷化氢接触人身体部位后,应立即采取有效的应急救援措施,包括:1.割开衣物将磷化氢从皮肤或衣物中清除,以减少毒素吸收。
2.迅速送往医院进行抢救和治疗,采取适当的医疗措施,纠正中毒症状,防止心跳呼吸停止等急救措施。
3.如已食入大量磷化氢,应及时洗胃,并使用解毒药物(如尼莫地平、乙酰胺酚等)加以防治。
现场处置和污染处理在磷化氢事故现场,应立即采取以下应急处置措施:1.确保现场安全。
应尽可能控制或隔离现场,封锁火源、烟源等危害因素,防止扩散和蔓延。
2.迅速排除磷化氢。
对于泄漏的磷化氢,应尽快切断原料输送或将其转移至安全区域,避免污染土壤和水源。
3.处理污染物。
对于磷化氢泄漏污染的物品和土地,应积极使用吸附材料进行吸附,或采取化学中和、焚烧等措施进行处理,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4.清理现场。
必须进行全面的现场清理工作,保证环境和人员的安全。
结语磷化氢是一种高度危险的物质,必须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和预防措施,防止可能的事故。
在事故发生时,必须迅速采取有效的应急救援措施,控制和扑灭火灾,减少伤害和危害。
?磷化氢中毒的急救措施
磷化氢中毒现象是一种比较严重的工业中毒,这种现象一般是在工业区或者是磷化氢运输途中发生意外而导致的中毒现象,磷化氢也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药物,主要用于杀虫,而磷化氢中毒这种现象对于身体的伤害比较大,会产生较多的中毒症状,那么,磷化氢中毒的急救措施有哪些呢?
磷化氢是最常用的高效熏蒸杀虫剂,主要由磷化铝或磷化锌与水反应而产生。
磷化氢广泛用于粮食、皮毛仓库和船舱的熏蒸杀虫,使用不当、防护不良或意外渗漏等,可致操作工人乃至周围居民发生急性中毒。
1.立即脱离中毒现场,安静卧床休息。
凡有症状者,至少观察24~48h。
2.对意识障碍、呼吸困难的患者,立即给以氧气吸入。
3.对重度中毒患者,尤其是有脑水肿、中毒性肺水肿的患者,早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减轻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害,减少渗出,减轻水肿。
4.凡有昏迷、抽搐等脑水肿表现者,及时给以脱水治疗,常用20%甘露醇200~400 ml(1~2g/kg)快速静脉注射(15min内推注完),每4~6h一次,亦可与50%葡萄糖注射液60~80ml交替注射。
重者加用速尿静脉注射,强化脱水
治疗。
酌情控制液体进量。
5.中毒性肺水肿患者,如常规吸氧而低氧血症不能纠正者,可考虑气管切开或插管,联接呼吸机,作间歇正压呼吸或呼气末正压呼吸治疗。
从以上的介绍来看,磷化氢中毒的急救措施是比较多的,人们在发现有磷化氢中毒的现象时候首先要将患者带离中毒地点,在空气清新的条件下然后进行一系列的抢救措施,同时及时报警拨打120等,等候专业人员的处置。
磷化氢安全培训一、磷化氢基础知识磷化铝片剂为带有白色斑点的灰黑色固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后,分解放出高效剧毒磷化氢气体。
磷化铝片由磷化铝和缓释剂氨基甲酸酯制成,磷化铝吸水后反应生成磷化氢气体,磷化氢气体无色无味,氨基甲酸胺吸水后释放出具有大蒜味的氨气气体,且氨基甲酸胺吸水反应速率要远大于磷化铝吸水反应速率,这样使得磷化铝释放出磷化氢是缓慢释放的,而不是剧烈反应,故而熏蒸时具有大蒜气味的氨气气体具有警示作用。
二、磷化氢安全防护注意事项1、磷化氢接触限值的法律法规我国规定仓(车)间磷化氢最高容许接触限值为0.3 mg/m3,即0.22 ppm;美国政府工业卫生学家会议(ACGIH)规定正常8工作日一小时内磷化氢的最大允许接触限值为0.42 mg/m3,即0.31ppm,同时该机构还规定当仓(车)间空气中磷化氢含量达1.4 mg/m3,即1 ppm 时,工人最长允许接触时间为10 min。
根据以上法律法规,工人在仓间工作时,只要仓间磷化氢浓度没有超过我国规定的0.22 ppm时,工人是相对安全的,没有必要过分的担心磷化氢中毒问题。
但是在熏蒸期间,如果没有进出烟或者在休息时,不要随意进出仓间,当你在室内和室外吸烟之间休息时,不要在熏蒸仓库休息,遵守工作时在安全范围内接触,不工作时不接触的原则。
2、熏蒸期间的注意事项进出烟工作或工人打扫卫生时,小心不要用汽车或清洁工具打碎或弄坏熏蒸膜,避免磷化氢气体泄漏。
工人禁止在熏蒸仓间里休息,进出烟或打扫卫生完毕即刻撤离熏蒸仓间,不要在熏蒸仓间里聊天,确保自身安全。
磷化氢气体不会通过人体皮肤吸收,只会少量附着在皮肤表面,因此下班后,工人尽量勤洗澡,因磷化氢易溶于酒精,注意饮食,下班后不要喝酒和食肉、蛋等。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以任意编辑修改!)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预案编号:版本号:编制单位:实施日期:年月日急性磷化氢、砷化氢中毒应急救援预案1.总则1.1目的及依据砷化氢、磷化氢急性中毒可造成众多人员受到严重的身体损伤甚至死亡,对受害者及其家庭造成极大的伤害,对公司造成相应的经济损失和较大的社会影响。
为及时、有序、有效地实施急性砷化氢、磷化氢事故的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将事故的影响和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1.2工作原则本预案应在预防为主的前提下,贯彻统一指挥、多部门协作配合、自救和救援相结合的原则。
1.3适用范围本公司原料库、配料站、卸料平台、成品库等岗位在环境湿度较大或遇酸环境下,极易产生砷化氢和磷化氢有毒气体。
本预案主要适用于上述岗位范围,其他岗位在特殊情况下出现急性砷化氢、磷化氢中毒亦适用本预案。
2.组织机构与职责2.1应急救援指挥部总指挥:姓名(职务)、联系电话:副总指挥:姓名(职务)、联系电话:成员:姓名(岗位)、联系电话:2.2应急救援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安全环保科,主要职责是: (1)负责信息收集、事故报告、组织进行应急救援。
(2)平时作为应急演练组织机构。
(3)会同相关部门做好应急救援装备、器材、物品、经费筹备,并负责管理工作。
(4)负责中毒事故的预警和预防:做好平时的信息收集和登记,定期对适用范围进行砷化氢、磷化氢浓度的检测和评价,加强检查和管理。
根据两种毒物在潮湿和酸性环境中容易大量产生和逸散的特点,特别加强硅石库和成品库的防水、防潮湿、防酸处置措施,防止在爆发洪水、暴雨、连阴雨、供排水管网爆裂或环境中出现大量酸雾的突发情况下发生急性中毒事故。
3.应急响应3.1中毒报告记录:应急救援办公室在接到中毒事故报告的电话时,应详细询问并记录报告人岗位、报告人姓名、报告时间(精确到分钟)、主要联络人及备用联络人电话;事故发生地点、时间、发病情况、伤(亡)人数、中毒波及范围、目前采取的措施等。
编号:AQ-JS-03433( 安全技术)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磷化氢的特性及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Characteristics, safety measures and emergency disposal principles of phosphine磷化氢的特性及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使用备注:技术安全主要是通过对技术和安全本质性的再认识以提高对技术和安全的理解,进而形成更加科学的技术安全观,并在新技术安全观指引下改进安全技术和安全措施,最终达到提高安全性的目的。
特别警示剧毒气体,暴露在空气中能自燃。
理化特性无色,有类似大蒜气味的气体。
不溶于热水,微溶于冷水,溶于乙醇、乙醚。
分子量34.04,熔点-133℃,沸点-87.7℃,相对密度(水=1)0.8,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1.17,饱和蒸气压53.32kPa(-98.3℃),临界温度52℃,临界压力6.58MPa,闪点-88℃,引燃温度100~150℃,爆炸极限1.8%~98%(体积比)。
主要用途:主要用于缩合催化剂,聚合引发剂及制备磷的有机化合物等。
危害信息【燃烧和爆炸危险性】极易燃,具有强还原性。
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
【活性反应】暴露在空气中能自燃。
与氧接触会爆炸,与卤素接触激烈反应。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健康危害】磷化氢主要损害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心脏、肾脏及肝脏。
急性轻度中毒,病人有头痛、乏力、恶心、失眠、口渴、鼻咽发干、胸闷、咳嗽和低热等;中度中毒,病人出现轻度意识障碍、呼吸困难、心肌损伤;重度中毒则出现昏迷、抽搐、肺水肿及明显的心肌、肝脏及肾脏损害。
列入《剧毒化学品目录》。
职业接触限值:MAC(最高容许浓度)(mg/m3):0.3。
安全措施【一般要求】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备应急处置知识。
磷化氢中毒救治应急预案各临床科室及二门诊:近日xx市连续发生多起磷化氢中毒事件,其中大部分为儿童,并已造成人员死亡。
为加强磷化氢患者救治工作,降低死亡率,特制定本预案,望科室执行。
一、成立以院长组长的领导组,主要职责领导协调组织,布置、督导本预案的具体执行情况,名单如下:组长:xxx副组长:xxx二、成立由主管院长为组长的专家救治组,主要职责负责中毒患者的救治医务人员培训、专业技术督导、病例报告,重症患者的早期识别、转诊等,名单如下。
组长:xxx成员:xxx三、工作要求1、各临床科室要求高度重视,所需抢救药品配备齐全,设备处备用状态,随时用于磷化氢中毒患者的救治工作。
2、救治专家组保持24小时联络畅通,保证随叫随到、磷化铝中毒诊断流程磷化铝是一种固体杀虫剂,遇水或酸后迅速分解成剧毒气体磷化氢,在农村普遍用于粮食仓库的熏蒸杀虫。
急性磷化铝中毒往往病情危重,死亡率高。
括透析室)、药剂科、麻醉科等专业;2、发现病例立即上报救治专家组,救治专家组针对每一例患者讨论诊疗方案,决定是否转院;3、磷化铝中毒无特效解毒药,强调综合救治。
具体治疗措施如下:(1)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相关指标:呼吸、血压、尿量、心率(律)、血气分析、心肌酶学、心电图、心脏彩超等;(2)建立至少两条静脉通路;(3)吸入气体中毒者应立即脱离中毒现场,移至新鲜空气处,并脱去污染衣物,保温。
用温水冲洗皮肤。
经口中毒者应立即进行催吐和洗胃,禁用蛋清、牛奶、油类灌胃,以免促进吸收。
(4)给予补液、利尿、促进毒物排泄,补充能量、极化液以营养心肌、保护肝功能,肾功能,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防止感染。
(5)氧疗:给予高流量吸氧,有条件者行高压氧治疗,必要时可使用机械通气。
(6)血液净化治疗:建议早期使用。
(7)抗休克治疗:给予补液扩容、糖皮质激素、血管活性药物治疗。
应用升压药首选去甲肾上腺素,并根据血压调整用量。
激素可应用常规剂量的地塞米松、甲强龙等。
一、背景磷化氢(PH3)是一种无色、剧毒、易燃的气体,具有强烈的臭鸡蛋味。
它对人体有极强的毒性,吸入后可导致呼吸系统损伤、中毒甚至死亡。
磷化氢广泛应用于化工、农药、医药等行业,但在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如不采取严格的安全措施,极易引发安全事故。
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提高对磷化氢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2. 最大限度地减少磷化氢事故造成的损失;3. 确保事故现场人员的安全。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紧急救援指挥部(1)指挥长:负责全面指挥救援工作;(2)副指挥长:协助指挥长开展工作;(3)成员:包括应急管理部门、公安、消防、环保、卫生、交通等部门负责人。
2. 应急救援小组(1)现场指挥组:负责现场指挥、协调救援工作;(2)医疗救护组:负责伤员的救治和转运;(3)现场处置组:负责事故现场的处理;(4)通讯保障组:负责现场通讯保障;(5)后勤保障组:负责救援物资的调配和供应。
四、救援流程1. 事故报告(1)事故单位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向当地应急管理部门报告事故情况;(2)应急管理部门接到报告后,立即向应急救援指挥部报告。
2. 应急响应(1)应急救援指挥部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开展救援工作;(2)现场指挥组迅速到达现场,了解事故情况,制定救援方案;(3)医疗救护组、现场处置组、通讯保障组、后勤保障组按照救援方案开展工作。
3. 现场处置(1)切断事故源:迅速切断事故源,防止磷化氢泄漏;(2)隔离事故区域:设立警戒线,隔离事故区域,防止人员进入;(3)人员疏散:组织事故区域周边人员迅速疏散;(4)医疗救护:对受伤人员实施现场急救,并及时转运至医院;(5)环境监测:对事故现场及周围环境进行监测,确保空气质量达标。
4. 救援结束(1)现场指挥组确认事故得到有效控制,向应急救援指挥部报告;(2)应急救援指挥部宣布救援结束,组织救援队伍撤离现场;(3)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追究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