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损伤
- 格式:doc
- 大小:74.50 KB
- 文档页数:7
腹部损伤的分类腹部损伤是指人体腹部遭受外力或其他因素导致的损伤,包括腹腔内脏器官、肌肉、骨骼和神经等的损伤。
腹部损伤的分类主要是根据损伤的部位和严重程度来进行的。
一、按损伤部位分类1. 上腹部损伤:上腹部包括胃、十二指肠、胰腺、肝脏、胆囊、脾脏等器官。
上腹部损伤常常是由于高速车祸、跌落、重物压迫等原因引起的。
2. 中腹部损伤:中腹部包括小肠、结肠、横结肠、脐带、腹壁等器官。
中腹部损伤常常是由于刀伤、枪伤、腹部手术等原因引起的。
3. 下腹部损伤:下腹部包括膀胱、阴道、子宫、前列腺、尿道、直肠等器官。
下腹部损伤常常是由于跌落、车祸、性侵犯、腹部手术等原因引起的。
二、按严重程度分类1. 轻度损伤:轻度损伤一般指腹部皮肤、肌肉、骨骼等轻微损伤,通常不会对人体造成严重影响。
2. 中度损伤:中度损伤一般指腹腔内器官受到轻微损伤,如脾脏、肝脏、胃等。
中度损伤可能会导致内出血、腹膜炎等严重后果。
3. 重度损伤:重度损伤一般指腹腔内器官受到严重损伤,如肝脏破裂、脾脏破裂、肠道破裂等。
重度损伤可能会导致大量内出血、腹膜炎等危及生命的后果。
三、按损伤原因分类1. 外伤性损伤:外伤性损伤是指由外部力量引起的损伤,如车祸、跌落、打击、切割等。
2. 内部损伤:内部损伤是指由人体内部因素引起的损伤,如肿瘤、胆石、胆囊炎等。
3. 化学性损伤:化学性损伤是指由化学物质引起的损伤,如酒精、毒品等。
四、按治疗方法分类1. 保守治疗:保守治疗是指通过休息、饮食、药物等手段来治疗腹部损伤,适用于轻度和中度损伤。
2.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指通过手术来修复或切除受损器官,适用于重度损伤。
3. 综合治疗:综合治疗是指采用多种治疗手段来治疗腹部损伤,包括保守治疗、手术治疗、物理治疗等。
总之,腹部损伤的分类主要是根据损伤的部位、严重程度、损伤原因和治疗方法来进行的。
在面对腹部损伤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腹部损伤观察内容
腹部损伤是指腹部区域的创伤或损伤,可能涉及内脏器官、
肌肉、骨骼和血管等结构。
在观察腹部损伤时,应注意以下内容:
1.外观观察:观察腹部有无皮肤破损、出血、淤血、肿胀等
情况。
注意是否有明显的外伤痕迹、血肿或蓝紫色瘀斑。
2.疼痛观察:询问患者是否感到腹部疼痛,观察患者的疼痛
反应,如是否有拒绝触碰、压痛、呻吟等症状。
需要记录疼痛
的程度、性质和部位,以便了解伤情的严重程度。
3.腹部外形:观察腹部的外形是否异常,注意是否出现腹部
隆起或下陷。
观察腹部轮廓是否对称,有无凹陷或膨胀的异常。
4.腹肌紧张:触诊时,需要观察腹部肌肉紧张程度。
正常情
况下,腹部肌肉应该是柔软松弛的,但如果有腹肌紧张的表现,可能提示腹腔内有压力增加的情况,如腹腔出血或脏器损伤。
5.张力性腹部观察:触诊时检查张力性腹部,即腹壁肌肉紧张、板硬,表明可能存在腹腔内积液、气体或脏器破裂。
6.脏器移位:观察是否有器官的位置改变,如肝脏、脾脏的
位置移位。
如果有明显的器官移位,可能表示发生了脏器损伤
或脱位。
7.肠鸣音观察:听诊时需要注意腹部肠鸣音的存在与否。
如
果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可能提示肠道功能受损。
8.体征观察:观察患者的一般情况,如有无疲倦、出汗、面色苍白或血压、心率异常等情况。
这些体征可以帮助评估伤情的严重程度。
需要指出的是,腹部损伤需要专业医生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评估,以上仅为一般观察内容,不能替代医生的诊断和治疗。
如果出现腹部损伤症状或不适,应及时就医。
腹部损伤的分类腹部是人体重要的器官所在地之一,其内部分布有肝脏、胃、肠道等重要器官。
然而,腹部也是日常生活中最容易受到损伤的部位之一。
腹部损伤包括多种不同类型,根据受损的器官和损伤严重程度的不同,其分类也不同。
一、创伤性腹部损伤创伤性腹部损伤是指由外部物体撞击、穿透及猛烈冲击等原因造成腹部组织损伤及内脏器官损伤。
创伤性腹部损伤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腹膜后损伤:腹膜后受到外力打击、砸击、刺穿等创伤,常常会导致腹膜出现出血、积液、气体等,严重还可能出现肠穿孔、脾破裂等危及生命的情况。
2.腹膜内损伤:当腹膜内的器官受到冲击、扭转或者撕裂的力量时,会发生受伤。
包括脾脏撕裂、肝肿瘤破裂、小肠扭结等。
此类损伤需要及时就诊治疗,否则后果可能十分严重。
3.脾中心区损伤:脾脏是腹部内贮存大量血液的器官,在摔车、高空坠落等意外情况下,脾脏常常会受到撞击而受损。
像脾中心区的损伤可能会引起大量的内出血,最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生命危险。
二、非创伤性腹部损伤非创伤性腹部损伤是因为内部疾病所致,通常是由于腹部内部器官的疾病或异常造成的。
例如:1.消化道损伤: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不同部位的消化道器官受到溃疡或其他疾病的影响时,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
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等。
2.腹部肿瘤:腹部内的器官中,会出现肝癌、胃癌、肠癌等几种常见的肿瘤。
这些肿瘤的生长和转移,通常会对腹部内的器官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
3.胆囊疾病:胆囊病是指胆囊内产生的问题,如胆囊结石、胆囊炎等,一旦出现疾病会导致胃口、消化不良等问题。
如果不及时治疗,还会导致胆道感染、黄疸等并发症。
总而言之,腹部损伤种类繁多,每一类都有其自身的危害和治疗方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时刻注意防范腹部损伤的发生,避免意外,同时留意身体状况,及早就医是保证身体健康的必要措施。
腹部损伤的护理措施引言腹部损伤是指腹部遭受外力直接或间接的力量导致的组织受到破坏或功能障碍的情况。
常见的腹部损伤包括腹壁挫伤、脏器损伤、腹腔积血等。
腹部损伤的护理措施十分重要,它能在急救阶段提供最基本的生命支持和维持,预防继发性损伤或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腹部损伤的护理措施,以帮助护理人员全面了解如何有效地应对腹部损伤。
I. 初步评估与急救1.确定患者意识与生命体征:首先应快速评估患者的神志清醒程度、呼吸情况、心率、血压和体温等基本生命体征。
这些信息将有助于判断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为后续的急救措施提供参考。
2.尽快拨打急救电话:在初步评估的基础上,若发现患者情况危重,应立即拨打当地急救电话,请求专业救援。
3.控制出血:对于明显的腹部出血,可采取简单的措施进行止血,如用手直接压迫出血点,或者使用干净的衣物进行包扎。
但需注意,如果患者可能存在骨折或脊椎损伤,应避免过度移动患者。
II. 院内护理1.监测生命体征:患者进入医院后,应持续监测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压以及体温等生命体征。
这些生命体征的变化可能预示着患者病情的进展,及时监测可以及早发现和处理并发症。
2.注意观察疼痛:腹部损伤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需密切观察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症状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减轻疼痛。
可给予镇痛药物,但应遵循医嘱并注意监测药物的副作用。
3.禁食禁饮:对于急性腹部损伤的患者,常常需要禁食禁饮,以减少腹部脏器的刺激,避免腹腔感染或进一步损伤。
4.防止并发症:在护理过程中,需注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比如,定期翻身以避免压疮、应用深静脉血栓预防措施以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等。
III. 合理用药1.抗生素治疗:腹部损伤易导致腹腔感染,因此在护理过程中,根据医嘱合理应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抗生素的选择应符合患者感染的性质和病原学特点,并注意监测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
2.镇痛药物:对于腹部损伤的患者,应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需要,合理应用镇痛药物。
腹部损伤的急救措施腹部是人体重要的器官集中区域,包括胃、肝、胰腺、肾脏、肠道等,而腹部损伤则是一种常见的外伤,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了解腹部损伤的急救措施,对于保护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一、腹部损伤的类型腹部损伤包括封闭性和开放性两种类型,封闭性腹部损伤是指伤害发生于腹腔内,但没有外部伤口,如腹部脏器的挫伤、裂伤、破裂等;开放性腹部损伤是指伤害发生于腹腔外,有外部伤口,如刀、枪、割、撞击等。
二、腹部损伤的症状腹部损伤的症状表现多种多样,具体表现如下:1.腹痛:腹部损伤后出现剧烈持续性腹痛,常伴有腹部肿胀。
2.呕吐:腹部损伤后常出现反复呕吐,严重者可呕出血液。
3.腹部肿胀:腹部损伤后出现腹部肿胀,感觉胀满。
4.腹部紧张:腹部损伤后腹部肌肉紧张,疼痛加重。
5.休克:严重腹部损伤可导致休克,表现为面色苍白、出汗、心跳加速、血压降低等。
三、腹部损伤的急救措施1.保持安静:腹部损伤后,应让患者保持安静,避免剧烈运动或活动,以免加重损伤。
2.紧急送医:腹部损伤后,应立即紧急送往医院进行治疗。
在送医途中,应保持患者平卧位,不要让其进食或喝水。
3.止血:如果腹部损伤伴有大量出血,应立即采取止血措施。
对于开放性腹部损伤,应用干净的纱布或绷带进行包扎,尽量避免直接触碰伤口。
4.观察呼吸:腹部损伤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如出现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处理。
5.缓解疼痛:腹部损伤后,患者常常会出现严重的疼痛,应及时缓解疼痛。
可采用止痛药、冷敷等方法缓解疼痛。
6.注意保暖:腹部损伤后,应注意保暖,避免患者受凉,以免引起其他并发症。
四、腹部损伤的预防腹部损伤的预防措施如下:1.注意安全:避免从高处跳下、乱踢乱蹬、打闹等行为,避免意外伤害。
2.戴安全带:驾车时应系好安全带,以免发生车祸造成腹部损伤。
3.注意饮食:饮食要注意卫生,尽量避免吃生冷食品,以免引起胃肠疾病。
4.避免过度运动:要避免过度运动,尤其是在饱食后不宜剧烈运动,以免引起腹部损伤。
模块三伤、中毒病人的护理任务五腹部损伤病人的护理【复习提问】1. 苯二氮卓类长效代表药?答:地西泮2. 二氮卓类镇静催眠药中毒表现。
答:嗜睡、头晕、言语不清、意识模糊、共济失调【新课导入】【案例】患者,女性,42岁。
自6米高处跌下1小时,腹痛,腹肌紧张,伴压痛和反跳痛,肠鸣音弱,血压100/60mmHg,脉率132次/分,X线摄片显示,右第9、10肋骨骨折,右膈肌升高。
临床诊断为:肝破裂思考:1. 请给出诊断依据。
2. 请说出护理腹腔内脏损伤病人“四禁”。
【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目标】1.专业职业能力:具备对腹部损伤患者进行急救为其正确处理腹部伤口的能力;具备为腹部损伤患者做好术后体位安置,禁食、胃肠减压及切口护理的能力。
2.专业理论知识:掌握腹部损伤的主要病因、典型临床表现、相关辅助检查并掌握相应护理诊断及主要护理措施。
3.职业核心能力:具备对腹部损伤患者进行病情观察的能力;具备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能力;培养学生有效沟通及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竞争和合作意识。
【新课讲解】腹部损伤无论在战时还是平时都较为常见,多数腹部损伤因伴有内脏损伤而危及生命。
一、定义腹部损伤是指腹壁和(或)腹腔内脏器损伤。
是常见的创伤性疾病。
二、病因与分类腹部损伤根据腹壁有无伤口分为开放性和闭合性两大类。
开放性损伤常由利器或火器所致,腹壁伤口有腹膜破损者为穿透伤;无腹膜破损者为非穿透伤。
闭合性损伤多由挤压、冲击、碰撞和爆震等钝性暴力引起。
无论是开放性还是闭合性腹部损伤,都可能仅有腹壁损伤或同时兼有腹腔内脏器损伤,单纯腹壁伤一般病情较轻,也无特殊处理。
评估腹部损伤的关键是确定有无腹内脏器的损伤。
合并腹腔内脏器损伤时有腹腔内出血、急性腹膜炎和休克的表现,病情严重需紧急手术治疗。
常见受损内脏在闭合性腹部损伤中依次是脾、肾、小肠、肝、肠系膜等。
(小先生)三、临床表现1.单纯腹壁损伤在暴力打击部位的腹壁有局限性肿胀、疼痛和压痛,有时可见皮下瘀斑。
上述症状不随时间的推移而加重或扩大。
开放性腹壁伤有伤口流血。
单纯性腹壁损伤通常不会出现恶心、呕吐、腹膜炎和休克的表现。
2.腹腔内脏器损伤(1)实质性脏器破裂和血管损伤:肝、脾、肾等实质性脏器和大血管破裂时,主要表现为腹腔内出血,病人精神紧张、面色苍白、出冷汗、脉搏快而细弱、血压下降和尿少等失血性休克表现;腹痛呈持续性,多不严重;出血多者有腹胀和移动性浊音;腹部压痛、反跳痛和腹肌紧张不剧烈,但肝、肾、胰腺破裂时,因有胆汁、尿液或胰液进入腹腔。
可出现明显的腹膜刺激征。
(2)空腔脏器破裂:胃肠道、胆囊、膀胱等空腔脏器破裂后,腹膜受化学性胃肠液、胆汁、尿液的强烈刺激发生化学性腹膜炎,随后发生细菌性腹膜炎。
临床上以腹膜炎的表现为主。
主要表现为持续性剧烈腹痛和全身中毒症状;重要的体征是明显的腹膜刺激征,腹腔内游离气体致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随之出现肠麻痹而有腹胀,严重者可发生感染性休克。
某些闭合性腹部损伤病人早期症状不明显,如肝、脾包膜下破裂者暂时不发生大出血,间隔一定时间后,当病人腹内压增高时致紧张的肝、脾包膜破裂,突然出现失血性休克;又如肠道小穿孔被外翻的黏膜所堵塞,而不发生弥漫性腹膜炎,随着时间推移消化液外溢增多,才逐渐出现弥漫性腹膜炎症状。
此类病人经过严密观察,才能明确诊断。
四、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实质性脏器破裂出血可有红细胞、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下降,白细胞计数则略见升高;空腔脏器破裂时,白细胞计数可明显上升。
血尿是泌尿器官损伤的重要标志。
胰腺损伤时多有血/尿淀粉酶值升高。
2.影像学检查 B超对内脏的外形、大小、腹腔内积液、肝脾包膜下出血的检查有一定帮助。
立位腹部平片可观察到膈下游离气体,及某些脏器的大小、形态和位置的改变,但处于休克状态病人,不宜此项检查。
有条件的还可以进行CT检查、选择性动脉造影、腹腔镜检查等。
3.诊断性腹腔穿刺及灌洗诊断性腹腔穿刺对判断腹腔内脏器有无损伤和哪一类脏器损伤有很大帮助,凡怀疑有腹腔内脏损伤者,一般检查方法尚难明确诊断的情况下,均可进行此项检查。
若诊断性腹腔穿刺阴性而又高度怀疑腹腔内脏有严重损伤,可采取诊断性腹腔灌洗术进一步检查。
五、治疗原则腹壁损伤的治疗与一般软组织损伤相同。
对疑有内脏损伤者,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以免延误抢救时机。
对确认肝脾破裂致腹腔内进行性大出血者,在抗休克的同时紧急剖腹止血。
空腔脏器穿破者,休克发生较晚,一般应在纠正休克的前提下进行手术。
高度怀疑有内脏损伤者,应做好紧急手术前准备,进行剖腹探查术,待查明损伤部位或器官后再作针对性处理。
六、护理诊断(小组讨论)1.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与腹腔内出血、渗出及呕吐有关2.疼痛与腹膜炎症刺激或手术创伤有关3.焦虑/恐惧与意外创伤所致的疼痛、出血,及担心疾病的预后有关4.潜在并发症:腹腔脓肿、失血性休克七、护理措施(一)急救应先抢救威胁生命的伤情,如呼吸、心跳骤停、窒息、开放性气胸、明显的外出血等应迅速予以处理。
维持呼吸道通畅,应积极预防休克如保暖、保持病人安静,止痛(未明确诊断前,禁用吗啡等止痛剂)和补充液体,以尽快恢复血容量。
伤员应禁食、胃肠减压,及早应用抗生素、破伤风抗毒素。
当发现腹部有伤口时,应立即予以包扎,对有内脏脱出者,一般不可回纳腹腔以免污染,可用消毒或清洁碗盖住脱出的内脏,防止受压,外面再加以包扎。
如果脱出的肠管有绞窄的可能,则可将内脏送回腹腔。
经急救处理后,在严密的观察下,尽快护送到医院。
(二)对疑有腹腔内脏损伤病人的护理病人应绝对卧床,不随意搬动,尽量取半卧位,如需作离床检查,应有专人护送;做好常规腹部手术前准备,并做到“四禁”,即禁食禁饮、禁忌灌肠、禁用泻药、禁用吗啡等止痛药物;尽早输液和使用抗生素。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腹痛范围、程度及腹膜刺激症状,动态观察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和血红蛋白值。
在观察期间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及时进行手术探查:①腹痛和腹膜刺激征有进行性加重或范围扩大者;②肠鸣音逐渐减弱、消失或出现腹胀明显者;③全身情况有恶化趋势,出现口渴、烦躁、脉率增快或体温及白细胞计数上升者;④红细胞计数进行性下降者;⑤血压由稳定转为不稳定甚至下降者;⑥胃肠道出血者;⑦经积极抗休克治疗情况不见好转反而继续恶化者。
(三)手术治疗病人的护理1.手术前护理为抢救病人生命,应争取时间尽快地进行必要的术前准备,主要措施有:严密的病情观察,通知病人禁食禁饮,胃肠减压,建立静脉输液通道,遵医嘱输液输血,及早使用有效的抗生素,协助做好各项检查,备皮备血,药物过敏试验,心理护理,术前用药,必要时导尿等。
2.手术后护理(1)体位:先按麻醉要求安置体位,待全麻清醒或硬膜外麻醉平卧6小时后,血压平稳者改为半卧位,以利于腹腔引流,减轻腹痛,改善呼吸循环功能。
(2)禁食、胃肠减压:术后禁食2~3天,并做好胃肠减压的护理。
待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后停胃肠减压,若无腹胀不适可拔除胃管,从进少量流质饮食开始,根据病情逐渐恢复半流质饮食。
(3)静脉输液与用药:禁食期间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必要时给予完全胃肠外营养,以满足机体高代谢和修复的需要,并提高机体抵抗力。
术后继续使用有效的抗生素,控制腹腔内感染。
(4)观察病情变化: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危重病人加强呼吸、循环和肾功能的监测和维护。
注意腹部体征的变化,及早发现腹腔脓肿等并发症。
(5)手术切口护理:保持切口敷料干燥、不脱落,如有渗血、渗液时及时更换,观察切口愈合情况,及早发现切口感染的征象。
缝合伤口拆线时间:头面颈部手术后4~5日,下腹部及会阴部6~7日,胸部、上腹部和背臀部7~9日,四肢10~12日,减张伤口14日。
对于年老体弱、营养不良病人应适当延迟拆线时间。
(6)鼓励早期活动:手术后病人多翻身,及早下床活动,促进肠蠕动恢复,预防肠粘连。
(7)腹腔引流护理:腹腔引流是腹腔内放置乳胶引流管或烟卷引流条,将腹腔内的渗血、渗液或消化液引流到体外的一种外引流方法,达到排出腹腔内的渗血渗液、坏死组织和脓液,防止感染扩散,促进炎症早日消退的目的。
术后应正确连接引流装置,如有多根引流管时应贴上标签,并妥善固定。
保持引流通畅,每日更换引流袋,遵守严格的无菌操作,引流管不能高于腹腔引流出口,以免引起逆行感染。
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性质和量,如发现引流液突然减少,病人有腹胀伴发热,应及时检查管腔有无堵塞或引流管滑脱。
(四)腹腔脓肿的防治急性腹膜炎局限后,残留的脓液未完全吸收,被大网膜、肠袢及肠系膜等粘连分隔,而形成腹腔脓肿,临床上以盆腔、膈下和肠间脓肿较多见。
1.盆腔脓肿最为常见。
站立或半卧位时盆腔位于腹腔最低位,脓液常积聚于子宫直肠凹、膀胱直肠凹而形成盆腔脓肿,由于盆腔腹膜面积小,吸收毒素能力较低,全身中毒症状较轻,而局部症状明显。
主要表现为直肠或膀胱刺激症状,如下腹坠胀不适、里急后重、大便频而量少、黏液便、尿急、尿频、排尿困难等。
直肠指检触及直肠前窝饱满且有触痛的包块,可有波动感。
盆腔脓肿较小或未形成时,全身应用抗生素并配合热水坐浴、温盐水保留灌肠或物理透热等疗法,脓肿可自行吸收;脓肿较大时,应协助医生经直肠前壁(已婚女性也可经阴道后穹隆)行切开引流术。
2.膈下脓肿脓液积存于膈肌下、横结肠及其肠系膜上方的间隙内,称为膈下脓肿,以右膈下脓肿多见。
一般多在原发病后又出现明显的全身中毒症状,患侧季肋部持续性钝痛,深呼吸时加重,并向肩背部放射,可伴有呃逆。
体检患侧下胸壁肋间隙饱满,有深压痛和水肿,肝浊音界扩大,患侧下胸部呼吸音减弱或有胸膜摩擦音,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膈下脓肿较小时,病人取半卧位,应用有效抗生素和支持疗法,必要时经皮穿刺抽脓并置管引流,可使脓肿吸收。
术后保持引流通畅,应用有效抗生素,加强支持疗法护理。
3.肠间脓肿是指脓液被包围在肠管、肠系膜与网膜之间的脓肿,可形成单发或多个大小不等的脓肿。
病人表现为发热、腹胀、腹痛、腹部压痛或扪及有压痛包块,B超、CT检查可显示脓肿的范围和大小。
肠间脓肿多数经全身应用抗生素、物理透热及支持疗法,脓肿能吸收消散。
若非手术治疗无效或发生肠梗阻时应剖腹探查并进行引流术,也可采用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术后要做好引流管护理。
八、健康教育1.宣传劳动保护、安全生产、遵守交通规则等知识,避免意外损伤。
2.普及各种急救知识,在发生意外损伤时,能进行简单的自救或急救。
3.无论腹部损伤的轻重,都应经专业医务人员检查,以免贻误诊治。
4.出院后要适当休息,加强锻炼,增加营养,促进康复。
若有腹痛、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伤口红肿热痛等症状,应及时就诊。
【课堂小结】(学生抢答)腹部损伤是临床常见病,按照其皮肤完整性可分为开放与闭合性损伤两大类,其中闭合性腹部损伤中最常见的为脾损伤;腹部损伤常合并脏器损伤,实质脏器损伤常表现为腹腔内出血,空腔脏器常表现出明显的腹膜刺激征;实验室检查结果有血尿提示泌尿系损伤,胰腺损伤时多有血/尿淀粉酶值升高;诊断性腹腔穿刺用于判断腹腔内脏器有无损伤和哪一类脏器损伤;腹部损伤急救时应先抢救威胁生命的伤情,如呼吸、心跳骤停、窒息、开放性气胸等,腹部有伤口时,应立即予以包扎,对有内脏脱出者,一般不可回纳腹腔以免污染,可用消毒或清洁碗盖住脱出的内脏;护理腹部损伤病人应做到“四禁”即禁食禁饮、禁忌灌肠、禁用泻药、禁用吗啡等止痛药物,术后病人血压平稳者改为半卧位,术后禁食2~3天,从进少量流质饮食开始;腹部损伤易并发盆腔、膈下和肠间脓肿,其中盆腔脓肿主要表现为直肠或膀胱刺激症状,里急后重;膈下脓肿以右膈下脓肿多见,表现为患侧季肋部持续性钝痛,深呼吸时加重,并向肩背部放射,可伴有呃逆;肠间脓肿治疗需全身应用抗生素、物理透热及支持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