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损伤患者院前急救的应急预案与流程
- 格式:docx
- 大小:25.70 KB
- 文档页数:2
院前急救流程(一)现场急救时间就是生命,一定要变化所谓现场急救是迅速把病人送到医院去进行治疗的陈旧观念。
实践证明,某些原有但愿救活的病人失去急救机会,其关键是忽视现场急救日勺重要性,采用先“送”后“救”,而不是坚持先“救”后“送”的重要原则。
例如外伤大出血病人必须先进行止血处理后再运送,可减少失血性休克发生口勺也许性及其休克程度;又如对骨折病人必须先进行初步固定并对的地搬运和护送,才能减轻病人痛苦,并防止骨折加重和其他并发症时发生;又如对心跳呼吸骤停的病人必须进行心肺复苏才能使病人有得救的但愿。
因此,对院前急救的新概念应扩展到对急诊病人(尤其是危重病人),规定能在其发病和呼救时,及时将医疗措施送到他的身边,立即开始有效处理,然后安全护送到就近合适的医院作深入诊断和处理。
院前现场急救包括在家庭、工厂、农村、街道以及交通事故现场等所有出事地点对病人的初步救护,这是我国目前医疗救护中最为微弱的环节,其关键问题是要大力进行急救知识普及训练以及提高广大群众初步急救技能,提高自救互救的能力和效果;对医务人员也同样有普及急救知识的问题,专业分科越来越细,过于专门化带来日勺问题是对急诊伤病人缺乏有效的急救技能,一位心内科医师也许对外伤止血、骨折固定的急救技能缺乏足够的掌握,外科医师也许不懂得常见内科急诊的初步急救,因此规定医务人员都能掌握全面的急救知识,才能满足各类急救病人的需要。
尤其是急救五项技术:进行有效的通气、止血、包扎、固定和搬运。
这些现场急救技术的特点是:基本上徒手进行,很少依赖器械设备;操作简朴易行,轻易掌握;效果强调确实可靠,规定程序和操作措施的精确性;不仅医务人员,并且一般群众都能掌握;对医务人员来说,现场急救的规定提高,即一般强调的ABCD复苏程序:急救A(airway)是保持呼吸道畅通,必要时要坚决采用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措施;急救B(breathing)是采用口对口人工呼吸;急救C(cardiacmassage)是扣击胸部和胸外心脏挤压法,必要时行开胸心脏按摩;急救D(drug)是心内或静脉内注射药物。
院前急救应急预案
一、目的,为了在院前急救过程中有效地处理突发情况,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医疗机构的院前急救工作,包括急救车队、急救人员等。
三、应急流程:
1. 接到急救呼叫后,急救车队立即启动,前往现场。
2. 急救人员在前往现场的途中,根据接到的急救呼叫信息,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包括携带必要的急救设备和药品。
3. 到达现场后,急救人员首先进行现场评估,确认患者病情,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4. 如果现场情况复杂或需要进一步处理,急救人员应及时与医院协调,寻求医疗支援。
5. 在急救过程中,急救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
及时调整急救措施。
6. 将患者转运至医院后,急救人员应及时向医院报告患者病情
和急救过程,以便医院做好接诊准备。
四、应急准备:
1. 急救车队应保持车辆设备的完好,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
保在急救过程中不出现故障。
2. 急救人员应定期接受急救培训和技能考核,保持急救技能的
熟练程度。
3. 急救人员应随时保持应急装备的完备,包括急救箱、氧气瓶、除颤器等设备。
五、应急演练,定期组织院前急救应急演练,检验预案的可行
性和有效性,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六、其他事项,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和更新院前急救应急
预案,确保在突发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急救工作,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院前急救应急预案一、背景。
院前急救是指在发生意外伤害或突发疾病时,急救人员在患者到达医院之前对其进行的紧急救治。
院前急救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对患者的生存和康复至关重要。
因此,制定一份完善的院前急救应急预案显得尤为重要。
二、目的。
本预案的目的是为了在院前急救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急救处理,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的伤害和病情恶化,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三、应急预案内容。
1. 应急救援人员的配备,医院应当配备经过专业培训的院前急救救援人员,他们应当熟悉院前急救的操作流程和技能,能够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
2. 应急救援设备的准备,医院应当配备充足的院前急救设备,包括急救箱、氧气瓶、自动体外除颤器等设备,保证在急救时能够立即使用。
3. 应急救援流程的制定,医院应当制定院前急救的操作流程,包括接到急救呼叫后的应急响应、急救人员的出发和到达现场后的急救流程等,确保每一个环节都能够迅速、有序地进行。
4. 应急救援协作机制的建立,医院应当与当地急救中心、交通管理部门等建立紧密的协作机制,确保在院前急救过程中能够得到及时的支持和配合。
5. 应急救援演练的开展,医院应当定期组织院前急救演练,让急救人员能够熟悉应急预案,掌握急救技能,提高应对急救情况的能力。
四、应急预案执行。
当接到院前急救呼叫后,医院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按照预案内容进行急救救援工作,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五、应急预案的评估和完善。
医院应当定期对院前急救应急预案进行评估和总结,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完善,以确保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六、结语。
院前急救是医院的重要工作之一,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对提高院前急救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至关重要。
希望通过本预案的制定和执行,能够在院前急救过程中更好地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外伤患者的院前急救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出现意外伤害,如车祸、砸伤、挤压伤、切割伤、溺水、烧伤等等,多年的急诊急救工作中深刻的体会到做好院前急诊、急救,可以有效地控制伤情的扩大,阻止继续伤害,挽救患者的生命,这对伤病员的预后非常重要。
1 外伤患者的急救原则1.1 抢救生命以抢救生命为第一任务,没有生命做保障,其他的工作都没有意义。
1.2 恢复功能在保证生命的基础上,注意患者的各种功能的恢复,以利于日后生活质量的提高及工作能了的存在。
1.3 顾全解剖的完整性在急救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持伤患者的各种解剖的完整性,利于以后的功能恢复。
2 现场急救2.1 脱离危险环境首先,将患者迅速搬离受伤现场,避免继续伤害。
如烧伤患者应立即搬离热源,除去身上残留的衣物,在搬离伤员的时候,要注意动作稳,力度适宜,不要过快过猛,如有障碍物时,首先去除阻碍搬运的障碍物,不要从重物下硬拽或硬拉肢体,以免造成继发性损伤。
2.2 观察伤情做出初步诊断在短时间内对伤者的伤情做出正确的判断,边抢救边检查,注意与生命紧密相关的重要生命体征,如呼吸、脉搏、心率、神智等情况,有无休克发生。
注意头部、颈部、胸部、腹部、骨盆、四肢等部位的损伤情况,有无重要脏器的联合损伤,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如运用止血、固定、包扎等技术进行施救。
2.3 保持生命支持对呼吸、心跳骤停者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摩。
保持呼吸道通畅,迅速去除呼吸道中的异物、血块、痰液、呕吐物等阻碍呼吸通常的异物,托起伤者的下颌使头部后仰,如有舌后坠者应将舌拉出,使呼吸道通畅,并将伤员的头偏向一侧,以免呕吐物呛入气道。
有心脏骤停者要立即胸外心脏按摩,胸外按压100次/min,建立有效的循环。
对于胸部有开放性伤口时要立即用厚辅料封闭,变开放性气胸为闭合性气胸;对于有多根多处肋骨骨折的伤员应立即用衣物、沙袋等固定包扎伤侧,制止反常呼吸;对于张力性气胸的伤员应在患者胸壁第二肋间插入粗针头,排除胸膜腔内的气体,使肺部膨胀,恢复有效呼吸。
院前急救各种急救应急预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无法避免遭遇各种意外情况,如突发疾病、交通事故等,这时候我们需要进行院前急救。
院前急救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正确地进行院前急救可以有效地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减轻病情的严重程度,甚至挽救患者的生命。
因此,掌握常见的急救应急预案是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的技能。
心肺复苏(CPR)心肺复苏是一种急救技能,应用于突然停止呼吸或心跳的患者。
CPR包括两个基本步骤: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
具体步骤如下:1.心肺复苏:将手掌平放于患者胸骨上方,用力按压。
按压过程中需要注意力度控制,以避免伤及患者肋骨。
按压速度为每分钟100次。
2.人工呼吸:将患者扶正,并清除口腔、鼻腔内的异物。
然后用手掌捂住患者鼻子,用另一只手捏住患者嘴角,将空气输送至患者肺部,每次注入空气的量不要过大。
CPR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急救技能,掌握正确的CPR技能可以在突发状况下挽救患者的生命,建议有关人员定期参加心肺复苏的培训课程。
颈椎创伤的应急处理颈椎创伤是一种严重的创伤,常见于意外事故中。
在应对颈椎创伤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确认颈椎是否受伤。
如果患者出现瘫痪症状,或者有可能受到颈椎损伤的场合,需要注意颈椎不要受到二次损伤。
2.现场救援。
在现场救援时,需要有专业人员陪同。
首先需要先施行急救措施,如CPR等。
之后,使用专业设备将患者固定并移动至医院。
3.真实反馈。
患者和伤者之间的交流非常重要。
需要随时获取患者的反馈意见,以便及时对症处理。
烧伤的应急处理在日常生活中,烧伤是一种常见的意外伤害。
在应对烧伤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切勿涂抹擦拭。
如果遭受烧伤,一定要避免用任何涂抹或擦拭剂。
否则,可能会使伤口恶化。
2.冷却。
立即将热水或高温物资切断与患处的接触,用流动之冷水降温冷却,受伤区域的温度降到35度以下。
3.防感染。
伤口抗菌和消炎保持伤口干燥,防止感染。
中暑的应急处理在高温天气中,中暑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急救情况。
在应对中暑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将患者移到阴凉处,保持下肢高于腹部。
外科常见急诊的院前急救详解-V1外科常见急诊的院前急救详解外科急诊是指各种意外事故、暴力伤害、自然灾害、疾病突发等因素导致的急性危重病患,需要及时采取处理措施的情况。
当这些情况发生时,如何进行院前急救是关键,下面详细介绍外科常见急诊的院前急救。
1. 外伤外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急诊情况之一,可以分为损伤和创伤两种类型。
在院前急救中,需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1)损伤损伤分为软组织损伤和骨折。
处理方法如下:- 软组织损伤:应用止血带、清创、缝合等,防止感染并进行包扎处理;- 骨折:应保持患肢的位置不变,注意锁骨骨折和盆骨骨折等情况的应急处理。
(2)创伤创伤一般包括皮肤外伤、脑外伤、胸腹部损伤、骨骼关节损伤等。
处理方法如下:- 皮肤外伤:清创、止血、断头、缝合等处理;- 脑外伤:将患者的头部稳定,保持呼吸道通畅,减缓颅内压力的增加;- 胸腹部损伤:主要是防止内出血、内伤机化等情况;- 骨骼关节损伤:应让患肢位于正常状态,避免过度活动。
2. 心血管急症心血管急症常常表现为急性心梗和心律失常等情况,这些情况在院前急救中的处理方法如下:- 急性心梗:应给予氧气吸入,及时进行抗心绞痛和溶栓治疗;- 心律失常:应进行心电图监测,给予电击或药物治疗。
3. 腹部急症腹部急症可能是急性胰腺炎、胆囊炎、肠梗阻等,处理方法如下:- 急性胰腺炎:应减轻腹痛,保持患者清醒,给予营养支持以及可接受的疼痛控制治疗;- 胆囊炎:则需要注意对脱水的预防和治疗;- 肠梗阻:启用肠减压、行体循环、铺盖等处理方法。
总之,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有效的院前急救,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
同时,需要加强对急诊处理知识的学习和储备,提高自己的急诊处置水平。
腹部损伤患者院前急救的应急预案与流程
(-)应急预案
l.急救原则存在多发伤时以保护生命为原则,合理安排处理创伤所
带来的各种问题的顺序,优先心脑肺功能复苏,迅速解除气道堵塞;迅
速控制外出血,处理气胸、抗休克等;及时处理腹部创伤。
2. 严重腹部损伤应用胃肠减压, 防止呕吐、胃扩张和吸入性肺炎。
3.放置尿管,观察尿量及有无出血情况。
4. 伤口处理如有伤口可行包扎, 腹腔脏器外漏给予无菌盐水纱布
覆義外露组织,并用换药碗扣住(严禁将膨出组织回纳),局部包扎固定,取半坐卧位, 减轻腹肌紧张。
急诊科
2016年1月修订
(二)护理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