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课件 电离及水解平衡(1)
- 格式:ppt
- 大小:1.62 MB
- 文档页数:47
高三化学-水解和电离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电离与水解电解质溶液中有关离子浓度的判断是近年高考的重要题型之一。
解此类型题的关键是掌握“两平衡、两原理”,即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的水解平衡和电解质溶液中的电荷守恒、物料守恒原理。
首先,我们先来研究一下解决这类问题的理论基础。
一、电离平衡理论和水解平衡理论1.电离理论:⑴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微弱的,电离消耗的电解质及产生的微粒都是少量的,同时注意考虑水的电离的存在;⑵多元弱酸的电离是分步的,主要以第一步电离为主;2.水解理论:从盐类的水解的特征分析:水解程度是微弱的(一般不超过2‰)。
例如:NaHCO3溶液中,c(HCO3―)>>c(H2CO3)或c(OH― )理清溶液中的平衡关系并分清主次:⑴弱酸的阴离子和弱碱的阳离子因水解而损耗;如NaHCO3溶液中有:c(Na+)>c(HCO3-)。
⑵弱酸的阴离子和弱碱的阳离子的水解是微量的(双水解除外),因此水解生成的弱电解质及产生H+的(或OH-)也是微量,但由于水的电离平衡和盐类水解平衡的存在,所以水解后的酸性溶液中c(H+)(或碱性溶液中的c(OH-))总是大于水解产生的弱电解质的浓度;⑶一般来说“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如水解呈酸性的溶液中c(H+)>c(OH-),水解呈碱性的溶液中c(OH-)>c(H+);⑷多元弱酸的酸根离子的水解是分步进行的,主要以第一步水解为主。
二、电解质溶液中的守恒关系1、电荷守恒:电解质溶液中的阴离子的负电荷总数等于阳离子的正电荷总数,电荷守恒的重要应用是依据电荷守恒列出等式,比较或计算离子的物质的量或物质的量浓度。
如(1)在只含有A+、M-、H+、OH―四种离子的溶液中c(A+)+c(H+)==c(M-)+c(OH―),若c(H+)>c(OH―),则必然有c(A+)<c(M-)。
书写电荷守恒式必须①准确的判断溶液中离子的种类;②弄清离子浓度和电荷浓度的关系。
高三化学电离与水解知识点电离与水解是高中化学中重要的知识点,涉及到溶液的离子化程度、酸碱中和反应等概念。
本文将围绕电离与水解的定义、化学平衡中的应用以及相关实例进行详细阐述。
一、电离与水解的定义电离是指化学物质在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通过释放离子而转变为离子的过程。
以强酸HCl为例,当它溶解在水中时,会释放出H+离子和Cl-离子:HCl(气体)→ H+(溶液)+ Cl-(溶液)水解是指化学物质在水溶液中与水发生反应,产生离子和水的过程。
以强碱NaOH为例,当它溶解在水中时,会发生水解反应:NaOH(固体)+ H2O(液体)→ Na+(溶液)+ OH-(溶液)二、化学平衡中的电离与水解在酸碱中和反应中,离子的电离与水解是化学平衡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对于弱电解质溶液,它的电离与水解可以相互制约,形成动态平衡。
以弱酸HAc(醋酸)的电离与水解为例,该过程可以表达为如下平衡反应:HAc(溶液)⇄ H+(溶液)+ Ac-(溶液)在水中,HAc分子发生电离,部分转化为离子H+和Ac-,同时也会出现Ac-与水分子的水解反应:Ac-(溶液)+ H2O(溶液)⇄ HAc(溶液)+ OH-(溶液)这两个反应相互制约,不断进行,直到达到化学平衡。
三、电离与水解的相关实例1. 酸碱指示剂的应用酸碱指示剂是根据溶液的酸碱性质发生颜色变化的物质。
这种颜色变化与指示剂分子的电离与水解有关。
如甲基橙指示剂,在酸性溶液中会接受H+离子而发生电离,呈现红色;在碱性溶液中,指示剂分子与OH-离子发生水解,呈现黄色。
通过观察指示剂的颜色变化,可以判断溶液的酸碱性质。
2. 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溶液与碱溶液按化学计量比发生完全反应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酸与碱溶液中的离子发生重新组合,形成中和盐和水。
例如,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的化学方程式为:HCl(溶液)+ NaOH(溶液)→ NaCl(溶液)+ H2O(溶液)该反应中,HCl中的H+离子与NaOH中的OH-离子结合,生成中和盐NaCl和水。
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的水解知识精讲一. 学习内容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的水解二. 学习目的1. 掌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的建立过程2. 了解电离平衡常数和电离度3. 理解盐类水解的本质,掌握盐类水解的方程式的书写4. 了解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以及水解平衡的移动,了解盐类水解的利用三.学习教学重点、难点盐类水解的过程四.知识分析(一)、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1. 电离平衡(1)研究对象:弱电解质(2)电离平衡的建立:CH3COOH CH3COO— + H+(3)定义:在一定条件(如温度、浓度)下,当电解质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重新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时,电离就达到了平衡状态,这叫做电离平衡。
(4)电离平衡的特点:动:v电离=v结合、定:条件一定时,各组分浓度一定;变:条件改变时,平衡移动2. 电离平衡常数(1)定义:电离常数受温度影响,与溶液浓度无关,温度一定,电离常数一定。
根据同一温度下电离常数的大小可判断弱电解质电离能力的相对强弱。
(2)表达式:CH3COOH CH3COO— + H+Ka = [CH3COO—][H+]/ [CH3COOH]注:弱酸的电离常数越大,[H+]越大,酸性越强;反之,酸性越弱。
H3PO4H2PO4— + H+ Ka1 = 7.1 × 10—3mol·L—1H2PO4—HPO42— + H+ Ka2 = 6.2 × 10—8mol·L—1HPO42—PO43— + H+ Ka3 = 4.5× 10—13mol·L—1注:多元弱酸各级电离常数逐级减少,且一般相差很大,故氢离子主要由第一步电离产生弱碱与弱酸具类似规律:NH3·H2O NH4+ + OH—K b=[NH4+][OH—]/[NH3·H2O]室温:K b(NH3·H2O)= 1.7 × 10—5mol·L—13. 电离度α=已电离的溶质分子数/原始溶质分子总数× 100%注:①同温同浓度,不同的电解质的电离度不同②同一弱电解质,在不同浓度的水溶液中,电离度不同;溶液越稀,电离度越大。
2025届高三化学一轮专题复习讲义(13)专题三 基本理论3-6 电离和水解平衡(一)(1课时,共2课时)【复习目标】1.了解电离度,学会简单计算,能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理解电离平衡常数。
2.能从图像视角判断强弱电解质在稀释、反应条件下溶液中离子浓度、导电性、电离度、pH变化等方面的异同。
3.了解水的离子积、溶液的酸碱性、pH 等概念。
4.理解盐类水解的概念、条件、本质、特点和规律,认识影响盐类水解的根本因素是内因,理解外因对盐类水解影响的结果。
【重点突破】1.了解中和滴定的原理及实验操作、中和滴定曲线的绘制。
能用数据、图表、符号等描述实验证据并据此进行分析推理形成结论;能对实验方案、实验过程和实验结论进行评价,提出进一步探究的设想。
2.认识盐类的水解平衡在实际生产、生活以及实验中的应用。
【真题再现】例1.(2023·湖南卷)常温下用浓度为0.0200mol·L -1的NaOH 标准溶液滴定浓度均为0.0200mol·L -1的HCl 和CH 3COOH 的混合溶液,滴定过程中溶液的pH 随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K a(CH 3COOH)约为10-4.76B .点a :c (Na +)=c (Cl -) =c (CH 3COO -)+ c (CH 3COOH)C .点b :c (CH 3COOH)<c (CH 3COO -)D .水的电离程度:a <b <c <d 解析:根据CH 3COOHCH 3COO -+H +,可近似认为a 点c (H +)=c (CH 3COO -),又a 点pH=3.38,c(H +)=10-3.38 mol·L -1,故K a(CH 3COOH)≈10-3.38×10-3.380.0100=10-4.76,A 项正确;a 点HCl 恰好被完全中和,由物料守恒可得溶液中c (Na +)=c (Cl -) =c (CH 3COO -)+ c (CH 3COOH),B 项正确;b 点溶液pH <7,即以CH 3COOH 的电离为主,即溶液中c(CH 3COOH)<c(CH 3COO -),C 项正确;a 、b 两点溶液呈酸性,水的电离均受到抑制,溶液pH 越小,水的电离受抑制程度越大,c 点酸碱恰好完全中和,CH 3COO -水解促进水的电离,d 点NaOH 过量,又抑制水的电离,故D 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