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电离平衡3
- 格式:pdf
- 大小:956.43 KB
- 文档页数:8
高三化学教案电离平衡(精选3篇)1. 教案名称:电离平衡的基本概念和影响因素教学目标:1. 了解电离平衡的基本概念,并能够解释电离平衡的原理;2. 掌握电离平衡与浓度、温度、压强等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3. 能够应用电离平衡的原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内容:1. 电离平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电离平衡与浓度、温度、压强的关系;3. 应用电离平衡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你知道什么是电离平衡吗?电离平衡有什么特点?”,引发学生对电离平衡的思考,进而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 讲解(15分钟)结合实例,讲解电离平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解释电离平衡与浓度、温度、压强等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3. 案例分析(20分钟)选取一些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应用电离平衡的原理解决问题,同时让学生思考不同浓度、温度或压强条件下电离平衡的变化情况。
4. 课堂练习(15分钟)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在课堂上进行讲评。
5. 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电离平衡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2. 教案名称:电离平衡常数与酸碱性质教学目标:1. 了解电离平衡常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掌握酸碱的定义和酸碱常数的计算方法;3. 理解电离平衡常数与酸碱性质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1. 电离平衡常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酸碱的定义和酸碱常数的计算方法;3. 电离平衡常数与酸碱性质的关系。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提问“你知道什么是电离平衡常数吗?电离平衡常数与酸碱性质之间有什么关系?”。
2. 讲解(15分钟)讲解电离平衡常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解释电离平衡常数与酸碱性质之间的关系。
3. 实例分析(20分钟)选取一些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计算电离平衡常数和酸碱常数,并讨论电离平衡常数与酸碱性质之间的关系。
4. 课堂练习(15分钟)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在课堂上进行讲评。
第三章电离平衡重要知识点(学生用)一、电解质与非电解质: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2.二者都是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什么都不是。
即化合物不是电就是非。
3电解质强调因本身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若是生成物的电离,就不是电解质,如SO2、NH3等。
4.电解质可以是离子化合物也可以是共价化合物,前者在两种情况下都能导电,后者只是在水溶液里导电。
------要证明一种化合物是离还是共就看它在熔融状态下是否导电。
例:证明HCl是共价化合物,则只需证明液态HCl不导电则可。
5.离子化合物本身含有离子,但因无自由移动的离子,因此不能导电。
但熔融的离子化合物却能导电。
6.强酸的酸式盐如NaHSO4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的导电是不同的。
前者共价、离子键均断键,后者只有离子键断键。
7.掌握常见的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类别:电解质包括酸、碱、盐、活泼金属氧化物;非电解质一般包括非金属元素的氧化物、非金属元素的氢化物(除H2S、HX外),绝大多数的有机物。
思考:一种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原物质一定是电解质吗?二、强电解质、弱电解质------根据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完全电离来区分。
1.强电解质溶液中只有离子无分子,弱电解质溶液中两种都有。
因此,只有弱电解质溶液才有电离平衡。
且电离过程是吸热的,故弱电解质的导电性随T的升高而增强,而金属反之。
2、电解质的强弱与导电的强弱无关,与溶解性的大小无关。
3.电解质的强弱与化学键的关系:强电解质可以含离子键或极性键;弱电解质只能含极性键(这里的极性键也可以是强极性键。
如:HF),即含离子键的电解质必为强电解质。
4.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类别:-强电解质包括强酸、强碱、绝大多数盐、活泼金属氧化物;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
三、|电离方程式的书写:——首先关注电解质的强弱。
1.强电解质用等号,弱电解质用可逆号。
高三化学教案电离平衡9篇电离平衡 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
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以及浓度等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能力目标通过演示电解质导电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探索能力。
通过区分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能力。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情感目标在分析强弱电解质的同时,体会结构和性质的辩证关系。
由电解质在水分子作用下,能电离出阴阳离子,体会大千世界阴阳共存,相互对立统一,彼此依赖的和谐美。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共分为三部分: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以及电离平衡常数。
其中电离平衡常数在最新的教学大纲中已不再要求。
教材从初中溶液的导电性实验以及高一电离等知识入手,重点说明强电解质在水中全部电离,而弱电解质在水中部分电离,溶液中既有离子,又有分子。
同时,教材中配合图画,进一步说明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转入到对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讨论。
这部分内容是本章知识的核心和后面几节教学的基础,也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关于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是本节的难点,教材并没有具体介绍,而是采用讨论的方式,要求学生自己应用平衡移动原理来分析,这样安排是因学生已具备讨论该问题的基础,而且通过讨论,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必,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及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法建议关于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建议以复习相关内容为主,进而说明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
1.课前复习组织学生复习高一有关强、弱电解质以及化学键的知识。
着重复习:(l)强、弱电解质概念,以及哪类物质是电解质,哪类物质是强电解质,哪类物质是弱电解质;(2)离子键、极性键。
2.课堂教学建议采用回忆、讨论、归纳总结的方法组织教学。
首先,引导学生回忆电解质的概念并结合实例依据电解质电离程度的大小将其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然后再组织学生结合实例讨论各强、弱电解质中的主要化学键,从而得出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
高三化学教课设计电离均衡高三化学教课设计电离均衡教课目的知识目标:1.掌握弱电解质的电离均衡。
2.认识电离均衡常数的观点。
3.认识影响电离均衡的要素能力目标:1.培育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2.培育学生剖析推理能力。
感情目标:由电解质在水分子作用下,能电离出阴阳离子,领会大千世界阴阳共存,互相对峙一致,相互依靠的和睦美。
教课过程今日学习的内容是:电离均衡知识。
1.弱电解质电离过程(用图像剖析成立)2.当则弱电解质电离处于均衡状态,叫电离均衡,此时溶液中的电解质分子数、离子数保持恒定,各自浓度保持恒定。
3.与化学均衡比较(1)电离均衡是动向均衡:即弱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过程和离子联合成弱电解质分子过程仍在进行,不过其速率相等。
(2)此均衡也是有条件的均衡:当条件改变,均衡被损坏,在新的条件下成立新的均衡,即均衡发生挪动。
(3)影响电离均衡的要素A.内因的主导要素。
B.外国有:①温度:电离过程是一个吸热过程,所以,高升温度,均衡向电离方向挪动。
②浓度:问题议论:在的均衡系统中:①加入:②加入:③加入:各离子分子浓度怎样变化:、、、溶液怎样变化 ?(变高,变低,不变)(4)电离均衡常数(ⅱ )一元弱酸:(3)一元弱碱①电离均衡常数化是温度函数,温度不变K 不变。
②值越大,该弱电解质较易电离,其对应的弱酸弱碱较强;值越小,该弱电解质越难电离,其对应的弱酸弱碱越弱;即值大小可判断弱电解质相对强弱。
③多元弱酸是分步电离的,一级电离程度较大,产生,对二级、三级电离产生克制作用。
如:1.足量镁和必定量的盐酸反响,为减慢反响速率,但又不影响的总量,可向盐酸中加入以下物质中的( )A. B. C. D.2.是比碳酸还要弱的酸,为了提升氯水中的浓度,可加入 ( ) A.B. C. D.3.浓度和体积都同样的盐酸和醋酸,在同样条件下分别与足量固体 (颗粒大小均同样)反响,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 )A.盐酸的反响速率大于醋酸的反响速率B.盐酸的反响速率等于醋酸的反响速率C.盐酸产生的二氧化碳比醋酸更多D.盐酸和醋酸产生的二氧化碳同样多4.以下表达中可说明酸甲比酸乙的酸性强的是( )A.溶液导电性酸甲大于酸乙B.钠盐溶液的碱性在同样物质的量浓度时,酸甲的钠盐比酸乙的钠盐弱C.酸甲中非金属元素比酸乙中非金属元素化合价高D.酸甲能与酸乙的铵盐反响有酸乙生成5.有两种一元弱酸的钠盐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现将这两种盐的溶液中分别通入适当的,发生以下反响:和的酸性强弱比较,正确的选项是( )A. 较弱B. 较弱C.二者同样D.没法比较1.化学均衡知识与电离均衡知识比较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