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专题训练(18)(电离平衡)
- 格式:pdf
- 大小:106.72 KB
- 文档页数:6
高三化学教案电离平衡(精选3篇)1. 教案名称:电离平衡的基本概念和影响因素教学目标:1. 了解电离平衡的基本概念,并能够解释电离平衡的原理;2. 掌握电离平衡与浓度、温度、压强等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3. 能够应用电离平衡的原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内容:1. 电离平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电离平衡与浓度、温度、压强的关系;3. 应用电离平衡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你知道什么是电离平衡吗?电离平衡有什么特点?”,引发学生对电离平衡的思考,进而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 讲解(15分钟)结合实例,讲解电离平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解释电离平衡与浓度、温度、压强等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3. 案例分析(20分钟)选取一些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应用电离平衡的原理解决问题,同时让学生思考不同浓度、温度或压强条件下电离平衡的变化情况。
4. 课堂练习(15分钟)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在课堂上进行讲评。
5. 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电离平衡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2. 教案名称:电离平衡常数与酸碱性质教学目标:1. 了解电离平衡常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掌握酸碱的定义和酸碱常数的计算方法;3. 理解电离平衡常数与酸碱性质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1. 电离平衡常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酸碱的定义和酸碱常数的计算方法;3. 电离平衡常数与酸碱性质的关系。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提问“你知道什么是电离平衡常数吗?电离平衡常数与酸碱性质之间有什么关系?”。
2. 讲解(15分钟)讲解电离平衡常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解释电离平衡常数与酸碱性质之间的关系。
3. 实例分析(20分钟)选取一些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计算电离平衡常数和酸碱常数,并讨论电离平衡常数与酸碱性质之间的关系。
4. 课堂练习(15分钟)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在课堂上进行讲评。
电离平衡【原卷】一、选择题(共10题)1.某温度下,相同pH值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加水稀释,平衡pH值随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据图判断正确的是A.Ⅱ为盐酸稀释时的pH值变化曲线B.b点酸的总浓度大于a点酸的总浓度C.a点K w的数值比c点K w的数值大D.b点溶液的导电性比c点溶液的导电性强2.HClO4、H2SO4、HNO3和HCl都是强酸,它们的酸性在水溶液中差别不大。
以下是某温度下这四种酸在冰醋酸中的电离常数:酸HClO4H2SO4HCl HNO3K a 1.6×10-56.3×10-91.6×10-9 4.2×10-1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在冰醋酸中这四种酸都没有完全电离B.在冰醋酸中HClO4是这四种酸中最强的酸C.在冰醋酸中H2SO4的电离方程式为H2SO4===2H++SO24-D.水不能区分这四种酸的强弱,但冰醋酸可以区分这四种酸的强弱3.相同温度下,关于盐酸和醋酸两种溶液的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等体积等pH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加水稀释10倍后,c(Clˉ)<c(CH3COOˉ)B.分别中和pH相等、体积相等的两溶液,所需NaOH的物质的量相同C.常温下,pH<7的溶液一定是酸溶液D.相同浓度的盐酸和醋酸两溶液,中和等体积等浓度的NaOH溶液,醋酸消耗的体积多4.醋酸的电离方程式为CH3COOH(aq )H+(aq)+CH3COO-(aq)ΔΗ>0。
25 ℃时,0.1 mol·L-1醋酸溶液的K a==1.75×10-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向该溶液中滴加几滴浓盐酸,平衡逆向移动,平衡时溶液中c(H+)减小B.向该溶液中加少量CH3COONa固体,平衡逆向移动C.该温度下,0.01 mol·L-1醋酸溶液的K a<1.75×10-5D.升高温度,c(H+)增大,K a增大5.25℃,加水稀释10 mL pH=11的氨水,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原氨水的浓度=10-3 mol·L-1B.NH3·H2O的电离程度增大C.溶液中+432c(NH)c(NH H O)⋅的增大D.再加入10 mL pH=3的盐酸,混合液pH=76.25℃时,下列有关0.1 mol·L−1醋酸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pH =1B.c(H+)= c(CH3COO-)C.加入少量CH3COONa 固体后,醋酸的电离程度减小D.加入少量0.1 mol·L−1稀盐酸后,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溶液pH 减小7.用水稀释0.1mol/L氨水时,溶液中随着水量的增加而减小的是A.()()-32OHNH?H OccB.()()32-NH?H OOHccC.()()+432NHNH?H OccD.OH-的物质的量8.常温下,在pH=5的HA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HA A-+H+,对于该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加入水时,平衡向右移动,HA电离常数增大.B.加入少量NaA固体,平衡向右移动C.稍微升高溶液温度,溶液中的c(OH-)增大D.加入少量NaOH固体,平衡向右移动,c(H+)减少9.已知:H2R=H++HR-,HR -H++R2-,N 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高三化学第一轮专题复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弱电解质的电离练习题1.下列物质中,其水溶液能导电,溶于水时化学键被破坏,且该物质属于非电解质的是A.SO2 B.BaSO4 C.Cl2 D.C2H5OH2.(双选)下列电离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A.Ba(OH)2=Ba2++2 OH-B.H3PO4 3 H++PO43-C.HF= H++F-D.NH 3·H2O NH4++OH-3.现有H+浓度相同的醋酸溶液和盐酸,分别用蒸馏水稀释至原体积的m倍和n倍,稀释后两溶液的H+浓度仍相等,则m和n的关系是()A.m>n B.m=n C.m<n D.无法确定4.HClO是比H 2CO3更弱的酸,反应Cl2+H2O HCl+HClO达到平衡后,要使HClO浓度增加,可以加入()A.NaOH固体 B.浓盐酸 C.CaCO3固体 D.H2O5.室温下,c(H+)相同体积相同的醋酸和盐酸两种稀溶液分别采取下列措施,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加水稀释2倍后,两溶液的c(H+)均增大B. 使温度都升高20℃后,两溶液的c(H+)均不变C. 加适量的醋酸钠晶体后,两溶液的c(H+)均减小D. 加足量的锌充分反应后,盐酸产生的氢气比醋酸多+OH-。
下列叙述正确6.在0.1mol/L NH 3·H2O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平衡:NH3·H2O NH4的是()A.加入少量浓盐酸,平衡逆向移动 B.加入少量MgSO4固体,溶液c(OH-)增大C.加入少量NaOH固体,平衡正向移动D.加入少量0.1mol/L NH4Cl溶液,溶液中c(OH-)减小7.下列关于电离平衡常数(K)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电离平衡常数(K)只与弱电解质本身和温度有关 B电离平衡常数(K)随浓度的变化而变化C电离平衡常数(K)越大标志着该电解质电离程度越小D电离平衡常数(K)只与弱电解质本身有关,与其它外部因素无关8.(双选)同物质的量浓度,同体积的HCl和醋酸,分别与过量同情况的NaHCO3 固体反应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反应速率HCl> CH3COOH B.气泡逸出速率 CH3COOH > HClC.在相同条件下两酸产生的CO2的体积相同D.如果两酸的C(H+)相同时,两酸物质的量浓度HCl > CH3COOH9.已知醋酸达到电离平衡后,改变某条件电离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醋酸的电离程度一定变大 B.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变强C.溶液的pH一定减小 D.发生电离的分子总数增多10. (双选)已知0.1 mol/L的醋酸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CH3COOH CH3COO-+H+,要使溶液中c(H+)/c(CH3COOH)值增大,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加少量烧碱溶液B.升高温度 C.加少量冰醋酸 D.加水11.把1 L 0.1 mol·L-1醋酸溶液用蒸馏水稀释到10 L,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c(CH3COOH)变为原来的110 B.c(H+)变为原来的110C.c(CH3COO-)/c(CH3COOH)的比值增大 D.溶液的导电性增强12.在醋酸溶液中,CH3COOH电离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溶液显电中性 B.溶液中检测不出CH3COOH分子存在C.氢离子浓度恒定不变 D.c(H+)=c(CH3COO-)13.高氯酸、硫酸、盐酸和硝酸都是强酸,其酸性在水溶液中差别不大.以下是某温度下这四种酸在冰醋酸中的电离常数.A.在冰醋酸中这四种酸都没有完全电离 B.在冰醋酸中高氯酸是这四种酸中最强的酸C.在冰醋酸中硫酸的电离方程式为H2SO4===2H++SO2-4D.水对于这四种酸的强弱没有区分能力,但醋酸可以区别这四种酸的强弱14.为证明某可溶性一元酸(HX)是弱酸,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得出的结论:HX是弱酸.其中不.合理的是( )A.室温下,测得0.1 mol·L-1HX溶液的pH>1B.室温下,将等浓度等体积的盐酸和NaX溶液混合,混合溶液pH<7C.室温下,测得1 mol·L-1NaX溶液的pH>7D.在相同条件下,对0.1 mol·L-1的盐酸和0.1 mol·L-1的HX溶液进行导电性实验,HX溶液灯泡较暗15.要证明某酸是弱酸,下列方法正确的是()A.将串联一小灯泡的该酸溶液与串联一相同小灯泡的硫酸并联,接通电源后,若该溶液上的灯泡较暗,则说明该酸是弱酸B.测定该酸的钠盐溶液常温下的pH,若pH>7,则说明该酸是弱酸C.用该酸与金属锌反应,产生气泡较慢,则说明该酸是弱酸D.中和等体积等浓度的NaOH溶液消耗该酸的量大于硫酸,则说明该酸是弱酸16.醋酸是电解质,下列事实能说明醋酸是弱电解质的组合是 ( ) ①醋酸与水能以任意比互溶 ②醋酸溶液能导电③醋酸溶液中存在醋酸分子 ④0.1 mol ·L -1醋酸的pH 比0.1 mol ·L -1盐酸pH 大 ⑤醋酸能和碳酸钙反应放出CO 2 ⑥0.1 mol ·L -1醋酸钠溶液pH=8.9⑦表面积、纯度相同的锌粒与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和醋酸反应,醋酸产生H 2速率慢 A .②⑥⑦ B .③④⑤⑥ C .③④⑥⑦ D .①②实验方案:在两试管中分别加入过量镁条,同时将两注射器中的溶液注入相应试管中,观察产生氢气的速率和体积.(1)盐酸与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______.(2)在上述实验方案中有一明显欠缺,该欠缺是__ _. (3)在欠缺已经得到改正的方案下,反应起始时,产生氢气的速率关系应是________________;最终产生氢气体积的关系应是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比较起始反应的速率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 ___. (5)除上述方法外,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向比较盐酸和醋酸的酸性,请写出其中的一种方法 。
【高中化学】高三化学教案电离平衡【高中化学】高三化学教案电离平衡教案电离平衡教学目标目标:1.掌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2.理解电离平衡常数的概念。
3.了解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目标:1.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在水分子的作用下,电解质可以电离阴阳离子,体验世界阴阳共存、相互对立、团结互依的和谐之美。
教学过程今天的内容是“电离平衡”知识。
1.弱电解质电离过程(用图像分析建立)2.什么时候则弱电解质电离处于平衡状态,叫“电离平衡”,此时溶液中的电解质分子数、离子数保持恒定,各自浓度保持恒定。
3.与化学平衡的比较(1)电离平衡是动态平衡:即弱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过程和离子结合成弱电解质分子过程仍在进行,只是其速率相等。
(2)这种平衡也是有条件的平衡:当条件改变时,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建立一个新的平衡,也就是说,平衡在移动。
(3)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a、内因的主导因素。
b.外国有:① 温度:电离过程是一个吸热过程。
因此,当温度升高时,天平向电离方向移动。
②浓度:问题讨论:在平衡系统中:①加入:② 加上:③加入:各离子分子浓度如何变化:、、、溶液如何变化?(“变高”,“变低”,“不变”)(4)电离平衡常数(?)一元弱酸:(3)一元弱碱①电离平衡常数化是温度函数,温度不变k不变。
② 该值越大,电解液越容易电离,相应的弱酸弱碱越强;数值越小,弱电解质越难电离,相应的弱酸弱碱越弱;也就是说,该值可以判断弱电解质的相对强度。
③多元弱酸是分步电离的,一级电离程度较大,产生,对二级、三级电离产生抑制作用。
如:课堂练习1.足量镁和一定量的盐酸反应,为减慢反应速率,但又不影响的总量,可向盐酸中加入下列物质中的()a、不列颠哥伦比亚省。
2.是比碳酸还要弱的酸,为了提高氯水中的浓度,可加入()a、不列颠哥伦比亚省。
3.浓度和体积都相同的盐酸和醋酸,在相同条件下分别与足量固体(颗粒大小均相同)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盐酸的反应速率高于醋酸b.盐酸的反应速率等于醋酸的反应速率c、盐酸产生的二氧化碳比醋酸多d.盐酸和醋酸产生的二氧化碳一样多4.在下面的描述中,可以解释酸A的酸性比酸B的酸性强()a.溶液导电性酸甲大于酸乙b、在相同浓度的钠盐溶液中,A酸的钠盐比b酸的钠盐弱c.酸甲中非金属元素比酸乙中非金属元素化合价高d、酸a能与酸B的铵盐反应生成酸B5.有两种一元弱酸的钠盐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现将这两种盐的溶液中分别通入适量的,发生如下反应:与酸度相比,正确的是()a.较弱b.较弱c.两者相同d.无法比较总结与扩展1.化学平衡知识与电离平衡知识对照比较。
2021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有答案和详细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组是()①不溶于水的盐都是弱电解质②可溶于水的盐都是强电解质③0.5 mol·L-1的一元酸溶液中H+浓度为0.5 mol·L-1④强酸溶液中的H+浓度一定大于弱酸溶液中的H+浓度⑤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原因是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⑥熔融的电解质都能导电A.①③⑤⑥B.②④⑤⑥C.只有⑤D.只有⑥答案C解析电解质的强弱与溶解性无关,不溶于水的盐可能是强电解质,如硫酸钡,故①错误;电解质的强弱与溶解性无关,可溶于水的盐可能是弱电解质,如醋酸铅,故②错误;0.5 mol·L-1一元酸溶液H +浓度不一定为0.5 mol·L-1,如醋酸,故③错误;强酸溶液中的H+浓度不一定大于弱酸溶液中的H+浓度,H+浓度与酸的浓度、分子中氢离子的个数以及电离程度有关,与电解质的强弱无关,故④错误;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原因是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故⑤正确;酸在熔融态时均不导电,只有溶于水时才导电,故⑥错误;故选C。
2.已知醋酸达到电离平衡后,改变某条件电离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醋酸的电离程度一定变大B.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变强C.溶液的pH一定减小D.发生电离的分子总数增多答案D解析当增大醋酸的浓度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电离程度减小,c(H+)变大,溶液导电能力增强,A项错误;若稀释醋酸,平衡右移,但c(H+)、c(CH3COO-)均变小,导电能力减弱,B项错误;当向溶液中加碱时,c(H+)变小,pH增大,平衡右移,C项错误;无论什么条件使平衡向右移动,一定会使发生电离的分子总数增多,D项正确。
3.(2019·宁波高考一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l2溶于水得到的氯水能导电,但Cl2不是电解质,而是非电解质B.只有在电流作用下KHSO4才能电离成K+、H+和SO2-4C.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不一定都强;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不一定都弱D.BaSO4难溶于水,故BaSO4是弱电解质;醋酸铅易溶于水,故醋酸铅是强电解质答案C解析氯气为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A项错误;只有溶于水,在水分子作用下KHSO4才能电离成K+、H+和SO2-4,B项错误;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与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离子带电荷数有关,而与电解质强弱无关,C项正确;电解质强弱与溶解性无关,与电离程度有关,硫酸钡难溶于水,但溶于水的部分完全电离,为强电解质,D项错误。
高三化学教案电离平衡9篇电离平衡 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
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以及浓度等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能力目标通过演示电解质导电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探索能力。
通过区分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能力。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情感目标在分析强弱电解质的同时,体会结构和性质的辩证关系。
由电解质在水分子作用下,能电离出阴阳离子,体会大千世界阴阳共存,相互对立统一,彼此依赖的和谐美。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共分为三部分: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以及电离平衡常数。
其中电离平衡常数在最新的教学大纲中已不再要求。
教材从初中溶液的导电性实验以及高一电离等知识入手,重点说明强电解质在水中全部电离,而弱电解质在水中部分电离,溶液中既有离子,又有分子。
同时,教材中配合图画,进一步说明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转入到对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讨论。
这部分内容是本章知识的核心和后面几节教学的基础,也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关于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是本节的难点,教材并没有具体介绍,而是采用讨论的方式,要求学生自己应用平衡移动原理来分析,这样安排是因学生已具备讨论该问题的基础,而且通过讨论,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必,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及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法建议关于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建议以复习相关内容为主,进而说明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
1.课前复习组织学生复习高一有关强、弱电解质以及化学键的知识。
着重复习:(l)强、弱电解质概念,以及哪类物质是电解质,哪类物质是强电解质,哪类物质是弱电解质;(2)离子键、极性键。
2.课堂教学建议采用回忆、讨论、归纳总结的方法组织教学。
首先,引导学生回忆电解质的概念并结合实例依据电解质电离程度的大小将其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然后再组织学生结合实例讨论各强、弱电解质中的主要化学键,从而得出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
2021届高三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易错题汇总电离平衡【易错分析】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够全部电离,而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有部分电离。
和化学平衡一样,在弱电解质溶液里,也存在着电离平衡,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内容实际上是应用化学平衡理论,探讨水溶液中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内容比较丰富。
一定条件(温度、浓度)下,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溶液中各分子和离子的浓度都保持不变的状态叫电离平衡状态,简称电离平衡。
强弱电解质理论,特别是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是学习电解质溶液的重要基础。
【错题纠正】例题1、在氨水中存在下列电离平衡:NH3·H2O N H4++OH-,下列情况能引起电离平衡向右移动的有()①加入NH4Cl固体②加入NaOH溶液③通入HCl气体④加入CH3COOH溶液⑤加水⑥加压A.①③⑤B.①④⑥C.③④⑤D.①②④【解析】①加入NH4Cl固体相当于加入N H4+,平衡左移;②加入OH-,平衡左移;③通入HCl气体,相当于加入H+,中和OH-,平衡右移;④加入CH3COOH溶液,相当于加入H+,中和OH-,平衡右移;⑤加水稀释,溶液越稀越电离,平衡右移;⑥对无气体参与和生成的反应,加压对平衡移动无影响。
【答案】C例题2、已知25 ℃时,H2A(酸):K1=4.3×10-7,K2=2.1×10-12;H2B(酸):K1=1.0×10-7,K2=6.3×10-13。
试比较浓度相同的两种溶液中各种微粒的大小:(1)H+的浓度:H2A(填“>”“<”或“=”,下同)H2B。
(2)酸根离子的浓度:c(A2-)c(B2-)。
(3)酸分子的浓度:c(H2A)c(H2B)。
(4)溶液的导电能力:H2A H2B。
【解析】H2A和H2B都是二元弱酸,二元弱酸的电离分两步,第一步比第二步电离程度大得多,溶液的酸性(即H+浓度)、酸式酸根的浓度、酸分子的浓度、溶液的导电能力均由第一步电离决定。
2021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电离度 电离平衡常数(知识梳理及训练)核心知识梳理1.电离度(1)电离度概念与表达式一定条件下,当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达到电离平衡时,溶液中已经电离的弱电解质分子数占弱电解质分子总数的百分数。
(常用符号α表示) 可用数学式表示为α=已电离弱电解质分子数弱电解质分子初始总数×100%或α=已电离弱电解质物质的量(mol )弱电解质初始总物质的量(mol )×100%或α=已电离弱电解质浓度(mol·L -1)弱电解质初始浓度(mol·L -1)×100% 即α=Δcc×100%(c :弱电解质初始浓度,Δc :已电离弱电解质浓度)(2)意义:衡量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在相同条件下(浓度、温度相同),不同弱电解质的电离度越大,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越大。
(3)影响因素问题思考20 ℃时,在0.5 L 0.2 mol·L-1的HA 溶液中,有0.01 mol·L-1的HA 电离成离子,求该温度下的电离度。
答案 α=0.01 mol·L -10.2 mol·L -1×100%=5%。
2.电离平衡常数 (1)①填写下表(25 ℃)弱电解质 电离方程式 电离常数 NH 3·H 2O NH 3·H 2O NH +4+OH -K b =1.8×10-5 CH 3COOH CH 3COOHCH 3COO -+H +K a =1.8×10-5 HClOHClOH ++ClO -K a =3.0×10-8②CH 3COOH 酸性大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HClO 酸性,判断的依据:相同条件下,电离常数越大,电离程度越大,c (H +)越大,酸性越强。
③电离平衡常数的意义:弱酸、弱碱的电离平衡常数能够反映酸碱性的相对强弱。
电离平衡常数越大,电离程度越大。
高三化学教案电离平衡[第二课时](精选3篇)第二课时:电离平衡计算方法一、教学目标1.了解电离平衡的概念2.掌握计算电离平衡常数的方法3.能够根据已知条件计算电离平衡常数二、教学重点计算电离平衡常数的方法三、教学难点根据已知条件计算电离平衡常数四、教学过程1.复习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电离平衡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新知讲解(1)电离平衡常数(K)的概念:电离平衡常数是一个用来描述化学反应中物质电离的程度的常数,用K表示。
(2)计算电离平衡常数的方法:a.对于一般的电离反应:A ⇌ B + CK = [B] * [C] / [A]b.对于酸碱反应:HA + H2O ⇌ H3O+ + A-K = [H3O+] * [A-] / [HA]c.对于弱酸酸解离反应:HA ⇌ H+ + A-K = [H+] * [A-] / [HA]3.例题讲解(1)已知一反应物(A)浓度为0.2mol/L,生成物(B)浓度为0.1mol/L,生成物(C)浓度为0.3mol/L,请计算电离平衡常数(K)。
解:根据公式,K = [B] * [C] / [A]代入数值,K = (0.1)(0.3) / (0.2) = 0.15(2)对于反应式:2HCl ⇌ H2 + Cl2,已知该反应平衡时,氯气(Cl2)的浓度是0.2mol/L,氢气(H2)的浓度是0.3mol/L,请计算电离平衡常数(K)。
解:根据公式,K = [B] * [C] / [A]代入数值,K = (0.2)(0.3) / (0.2) = 0.34.练习根据已知条件计算电离平衡常数。
五、板书设计电离平衡常数计算方法对于一般的电离反应:A ⇌ B + CK = [B] * [C] / [A]对于酸碱反应:HA + H2O ⇌ H3O+ + A-K = [H3O+] * [A-] / [HA]对于弱酸酸解离反应:HA ⇌ H+ + A-K = [H+] * [A-] / [HA]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讲解了电离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通过例题的讲解,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公式进行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