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与生物循环20180512
- 格式:pptx
- 大小:5.37 MB
- 文档页数:41
高考生物生态系统与物质循环解析在高考生物中,生态系统与物质循环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理解这部分内容对于我们全面把握生物学的知识体系,以及应对相关的考题至关重要。
生态系统,简单来说,就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一个整体。
它就像一个复杂而精巧的机器,各个部件协同工作,维持着生命的运转。
在这个系统中,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依存。
物质循环则是生态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个过程。
物质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包括水循环、碳循环、氮循环等。
先来说说水循环。
水是生命之源,地球上的水处于不断的循环之中。
从海洋蒸发的水汽,形成云,通过降水回到陆地和海洋。
在陆地上,水又通过地表径流、地下渗流等方式回到海洋。
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也参与了水循环,这一过程对于调节气候、维持生态平衡有着重要意义。
碳循环对于生态系统的稳定也极为关键。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被固定为有机物,这些有机物在生物体内传递。
当生物进行呼吸作用或者死亡分解时,有机物中的碳又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回到大气中。
此外,化石燃料的燃烧也会将大量储存的碳快速释放到大气中,这是导致当前气候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氮循环相对复杂一些。
氮气在大气中含量丰富,但大多数生物不能直接利用氮气。
一些微生物通过固氮作用将氮气转化为含氮化合物,植物吸收这些含氮化合物,用于合成自身的蛋白质等物质。
动物通过食用植物获取氮,生物体内的含氮有机物在分解后,氮又通过微生物的作用转化为氮气回到大气中。
物质循环的特点是全球性和反复循环利用。
这意味着物质在整个地球的生态系统中不断流动和转化,没有真正的“起点”和“终点”。
在高考中,关于生态系统与物质循环的考题形式多样。
可能会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物质循环过程的理解,比如某个环节中物质的转化方式;也可能会通过简答题,要求分析某个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要应对这类考题,首先要对各个物质循环的过程有清晰的理解,记住关键的生物化学反应和参与的生物类群。
其次,要能够将物质循环与生态系统的其他组成部分,如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联系起来,综合分析生态系统的功能。
杨持生态学思考题答案【篇一:生态学期中考】因子的概念及分类生态因子(ecological factors):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作用的环境要素。
生态因子的分类1)按其性质分为:气候因子如温度、水分、光等。
土壤因子如土壤结构、土壤成分的理化性质等。
地形因子如陆地、海洋、海拔高度、山脉走向与坡度等。
生物因子包括动、植物和微生物之间的各种相互作用。
人为因子由于人类的活动对自然的破坏及对环境的污染作用。
2) 按有无生命的特征分为: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两大类3) 按生态因子对生物种群数量变动的作用,将其分为:密度制约因子:如食物、天敌等,其对动物种群数量影响的强度随其种群密度而变化,从而调节了种群数量;非密度制约因子:指温度、降水等气候因子,它们的影响强度不随其种群密度而变化。
4) 按生态因子的稳定性及作用特点分为:稳定因子:指地心引力、地磁、太阳常数等恒定因子,它们决定了生物的分布。
变动因子:又可分为两类:周期性变动因子,如一年四季变化和潮汐涨落等,主要影响生物分布;非周期性变动因子,如风、降雨、捕食等,主要影响生物的数量。
2、生物因子的作用特征(5点)(课本12~13)1)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如光照强度的变化会引起温度的改变;光照不仅直接影响空气的温度和湿度,同时也会导致土壤的温度、湿度、蒸发量等的变化。
2)生态因子的非等价性: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不等于各种因子同等重要,而是有主次之分,即有主导因子、生存因子和一般生态因子之分。
如光周期中的日照长度和植物春化阶段的低温就属于主导因子。
3)生态因子的不可替代性和互补性:各种生态因子对生物都是不可缺少的,且生态因子具有互补性,如增加co2的浓度,可以补偿由于光照减弱所引起的植物光合强度降低的效应;锶元素大量存在是可减少钙元素不足对动物造成的有害影响。
4)生态因子的阶段性:如水域条件对蟾蜍幼体必不可少,但变态为成蟾后可生活于潮湿的陆地。
湖北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考试科目名称:生态学考试科目代码:836一、考试目的本大纲为生态学专业专门编写,作为考试命题的依据。
通过学习与考试,了解考生对生态学的基本知识、概念、原理和方法的掌握程度,及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察考生的从事本专业技术研究工作的基本素质。
参考书目:《生态学》,杨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二、考试知识点(一)生物与环境1.环境2.生态因子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二)种群生态学1.种群空间分布2.种群密度3.种群动态4.种间关系5.生活史6.种群的调节(三)群落生态学1.群落的组成与结构2.生物多样性3.群落的形成与演替4.群落的分类与排序(四)生态系统生态学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五)大尺度生态学1.景观生态学、岛屿生态学、区域生态学、全球生态学的基本理论2.基本应用(六)生态学热点1.可持续发展2.生物多样性保护3.全球变化4.恢复生态与环境保护5.物种入侵三、考试基本要求1.理解上述知识点的主要定义、基本概念。
2.熟练掌握上述知识点涉及到的基本定律与现象(如贝格曼规律、自疏现象等)、数学模型(如种群增长模型、生物学参数及r、k对策者特征)、调查估测方法(如生物多样性、生产力测定等)、以及重要假说与理论(如竞争排斥原理、中度干扰等)。
3.在考试大纲内容的基础上,能融会贯通、综合运用各类知识点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如灵活运用生态系统生态学原理分析全球变化、生态系统管理与服务功能中的生态问题。
[考纲要求] 1.生态系统的结构(Ⅰ)。
2。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Ⅱ).考点一生态系统的结构1.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类型(1)概念: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生态系统的类型:(将a~j按类型入座)a.海洋生态系统b.草原生态系统c.城市生态系统d.森林生态系统e.农田生态系统f.果园生态系统g.冻原生态系统h.淡水生态系统i.荒漠生态系统j.人工林生态系统类型错误!2.生态系统的结构(1)组成成分成分范畴作用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阳光、热能、水、空气、无机盐等生物群落中物质和能量的根本来源生产者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把光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从而可以被生物所利用消费者主要指动物等异养型生物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对植物的传粉、种子传播等具有重要作用分解者主要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返回到无机环境中,供生产者重新利用易错提醒对生态系统生物成分认识的四个误区误区1:生产者都是绿色植物:蓝藻、硝化细菌等自养原核生物也是生产者,应该说生产者包含绿色植物。
误区2:植物都是生产者:菟丝子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
误区3:动物都是消费者:秃鹫、蚯蚓、蜣螂等以动、植物残体或排泄物为食的腐食性动物属于分解者.误区4:细菌都是分解者: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属于消费者.(2)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3.食物链和食物网(1)食物链①食物链的起点一定是生产者,后面的都是消费者,不含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②营养级一般不超过5个,这是因为能量沿食物链是逐级递减的.③食物链中体现的种间关系只有捕食。
④某一营养级生物的含义是该营养级的所有生物,不代表单个生物个体,也不一定是一个生物种群。
(2)食物网①概念: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
②形成原因:在生态系统中,一种绿色植物可能是多种植食性动物的食物,而一种植食性动物既可能吃多种植物,也可能被多种肉食性动物所食。
最新整理生态系统与生态循环(1) 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是生态学的一个概念。
生态学是一门研究生物和其生活环境的相互关系的科学,是生物学的主要分支。
一个物种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所有个体的总和在生态学里称为种群(population),所有不同种的生物的总和为群落(community),生物群落连同其所在的物理环境共同构成生态系统(ecosystem)。
生态系统就是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在特定空间的组合,其特征是系统内部以及系统与系统外部之间存在着能量的流动和此推动的物质的循环。
例如,森林、草原、河流、湖泊、山脉或其一部分都是生态系统;农田、水库、城市则是人工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具有等级结构,即较小的生态系统组成较大的生态系统,简单的生态系统组成复杂的生态系统,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2) 生态系统的结构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生物群落和物理环境两大部分组成。
阳光、氧气、二氧化碳、水、植物营养素(无机盐)是物理环境的最主要要素,生物残体(如落叶、秸杆、动物和微生物尸体)及其分解产生的有机质也物理环境的重要要素。
物理环境除了给活的生物提供能量和养分之外,还为生物提供其生命活动需要的媒质,如水、空气和土壤。
而活的生物群落是构成生态系统精密有序结构和使其充满活力的关键因素,各种生物在生态系统的生命舞台上各有角色。
生态系统的生命角色有三种,即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分别不同种类的生物充当。
生产者吸收太阳能并利用无机营养元素(C、H、O、N等)合成有机物,将吸收的一部分太阳能以化学能的形式储存在有机物中。
生产者的主体是绿色植物,以及一些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菌类。
于这些生物能够直接吸收太阳能和利用无机营养成分合成构成自身有机体的各种有机物,我们称它们是自养生物。
消费者是直接或间接地利用生产者所制造的有机物作为食物和能源,而不能直接利用太阳能和无机态的营养元素的生物,并最终还原为植物可以利用的营养物。
消费者和分解者都不能够直接利用太阳能和物理环境中的无机营养元素,我们称它们为异养生物。
1、如何理解生物与地球环境的协同进化?生物依赖于环境,只有适应了环境生物才能生存并进化;同时,环境又靠生物来维持与调控;生物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的。
2.试述生态学的定义、研究对象与范围。
生态学的定义: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研究对象与范围:从分子到生物圈都是生态学研究的对象。
3.现代生态学的民展趋势及特点是什么?研究对象的层次性更加明显,向宏观与微观两极发展;研究手段的更新;研究范围的扩展;国际性是其民展趋势。
4.简述经典生态学的几个学派及其特点法瑞学派:重视群落研究的方法,用特征种和区别种划分群落的类型,建立了严密的植被等级分类系统。
北欧学派:重视群落分析、森林群落与土壤pH 值关系。
英美学派:重视群落的动态,从植物群落演替观点提出演替系列、演替阶段群落分类方法,并提出了演替顶极的概念。
苏联学派:注重建群种与优势种,建立了一个植被等级分类系统,并重视植被生态、植被地理与植被制图工作。
5.简述生态因子的概念及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
生态因子: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综合作用;直接和间接作用;主导因子作用(非等价性);不可替代作用和补偿作用;阶段性作用。
6.关于生态因子的限制性作用有哪些定律?限制因子: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性因子就是限制因子。
主要有以下两个定律:A .Leibig 最小因子定律:生物的生长取决于处在最小量食物的量;不少学者对此作了两补充:这一定律只适用于稳定状态;要考虑各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B .Shelford 耐性定律:生物的生存与繁殖要依赖于某种综合环境因子的存在,只要其中一项因子的量(或质)不足或过多,超出了某种生物的耐性限度,则使该物种不能生存,甚至灭绝。
应作几点补充:生物能够对一个因子耐受范围很广,而对另一个因子耐受范围很窄;对所有因子耐受范围很宽的生物一般分布较广;在一个因子处于不适状态时,对另一个因子耐受性会受影响;生物不同生长阶段对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不同,繁殖往往是敏感期;生物实际并不是在某一特定环境因子最适范围内生活,可能有其它更重要的因子在起作用。
目录一、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大纲2016版(实践教学、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研讨课(1)教学大纲 (6)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研讨课(2)教学大纲 (7)《认识实习》教学大纲 (8)《给水排水施工实习》教学大纲 (11)《生产实习》教学大纲 (13)《水泵与水泵站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16)《取水工程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18)《给水管网系统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20)《排水管网系统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22)《净水厂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24)《污水处理厂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26)《建筑给水排水工程A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28)《毕业实习》教学大纲 (30)《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33)《水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36)《水处理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40)《水泵与水泵站》课程教学大纲 (44)《给水排水工程施工》课程教学大纲 (47)《水工艺设备与仪表控制》课程教学大纲 (50)《水工程经济》课程教学大纲 (54)《给水排水工程建设监理》课程教学大纲 (57)《城市水工程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59)《给水排水管网系统(1)》课程教学大纲 (61)《给水排水管网系统(2)》课程教学大纲 (64)《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课程教学大纲 (66)《水质工程学(1)》课程教学大纲 (69)《水处理实验技术》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74)《工业水处理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77)《建筑给水排水工程A》课程教学大纲 (80)二、环境工程专业教学大纲2016版(实践教学、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环境工程专业研讨(1)课教学大纲 (84)环境工程专业研讨(2)课教学大纲 (86)《认识实习》教学大纲 (88)《水污染控制工程A(1)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91)《水污染控制工程A(2)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93)《管网工程课程设计(1)》教学大纲 (95)《管网工程课程设计(2)》教学大纲 (97)《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99)《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A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101)《生产实习》教学大纲 (103)《毕业实习》教学大纲 (105)《环境评价与规划课程实习》教学大纲 (108)《水污染控制工程B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110)《环境监测课程实习》教学大纲 (113)《现代仪器分析课程实习》教学大纲 (115)《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B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117)《土壤污染与修复A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119)《环境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121)《环境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125)《环境工程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129)《泵与泵站》课程教学大纲 (134)《环保设备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136)《环境工程实验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139)《环境工程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142)《水污染控制工程A(1)》课程教学大纲 (147)《水污染控制工程A(2)》课程教学大纲 (150)《工业水处理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154)《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157)《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A》课程教学大纲 (162)《物理性污染控制》课程教学大纲 (166)《环境评价与规划B》课程教学大纲 (169)《土壤污染与修复B》课程教学大纲 (171)《管网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174)《环境监测B》课程教学大纲 (178)《环境监测A》课程教学大纲 (182)《现代仪器分析A》课程教学大纲 (186)《土壤污染与修复A》课程教学大纲 (189)《水污染控制工程B》课程教学大纲 (192)《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B》课程教学大纲 (196)《环境评价与规划A》课程教学大纲 (200)三、学院专业选修课程教学大纲2016版《城市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203)《城市污水回用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206)《给水工艺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209)《环境毒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212)《环境法规与标准》课程教学大纲 (215)《环境工程仿真》课程教学大纲 (217)《环境工程技术经济》课程教学大纲 (219)《环境工程监理》课程教学大纲 (222)《环境工程施工》课程教学大纲 (225)《环境工程仪表与自动化》课程教学大纲 (228)《环境工程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大纲 (230)《环境经济学(双语)》课程教学大纲 (236)《环境评价案例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238)《建筑给水排水工程B》课程教学大纲 (241)《科技论文阅读与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244)《能源与环境》课程教学大纲 (246)《排水工艺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248)《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课程教学大纲 (251)《现代仪器分析B》课程教学大纲 (254)《环境监测C》课程教学大纲 (256)《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课程教学大纲 (259)《水工艺与工程新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261)《水质工程学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大纲 (264)《消防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267)《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C》课程教学大纲 (270)《环境评价与规划C》课程教学大纲 (273)《虚拟现实与管网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276)四、跨学院开设课程教学大纲2016版《城市生态与环境规划》课程教学大纲 (279)《建筑设备(水)》课程教学大纲 (282)《环境化学A》课程教学大纲 (285)《建筑给水排水工程B》课程教学大纲 (288)《环境污染与人类健康》课程教学大纲 (291)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教学大纲2016版(实践教学、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研讨课(1)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中文名称: 研讨课(1)英文名称:Seminar(1)编号:16067001性质:专业研讨课学时和学分:总周数:0.5周学分:0.3适用学院及专业: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先修课程:入学教育开课学院、部、中心: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二、研讨课的性质、目的和任务研讨课性质:实践教学研讨课目的和任务:使新生能对我国水危机的严重形势有所了解,以增强危机感和使命感;使新生对本科所需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概括的了解,以增强学习的目的性;是新生对专业要求的基本理论、相关学科、现代科学技术有一个宏观了解,以提高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的信心。
2017年厦门大学专业课考研真题869生态学(回忆版) 2017年厦大考研初试已经结束了,聚英厦大考研网为大家搜寻整理了2017年厦门大学专业课考研真题869生态学(回忆版),由于都是网友们的回忆版,或与原试卷有所出入,欢迎广大考生们纠正补充,希望小编整理的厦大专业课历年真题对你有所帮助。
名词解释:(每道5分)
环境容纳量
生态幅
适应辐射
生活对策
斑块
计算题:(15分)
群落物种丰富度与多样性的计算
简答题:(每道10分)
1、什么是反馈,比较正反馈与负反馈的区别
2、什么是生物多样性,简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
3、分析影响群落分布的因素
4、什么是沉积型循环,举例说明
5、什么是种群的年龄结构,我国生育新政策的生态学意义
判断题:(每道5分)只记得这道纠结的
1、prion是一种致命真菌
论述题:(15分)
分析“围海造陆”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以上就是聚英厦大考研网的资料汇总,想必同学们还想了解更多的关于考研资料、真题、报录比、招生简章、考试大纲等考研资讯和信息,大家可以登录聚英厦大考研官网免费查看和下载。
第4讲__生态工程1.简述生态工程的原理(Ⅱ)2.生态工程的实例(Ⅰ)知识梳理| 夯实高考双基回扣教材一、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1.生态工程定义:人类应用生态学和系统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系统设计、调控和技术组装,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从而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2.建设目的: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3.特点: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
4.基本原理(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
(2)物种多样性原理:物种繁多而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3)协调与平衡原理:处理好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需要考虑环境承载力.(4)整体性原理: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但要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还要考虑到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
(5)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①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生态工程通过改变和优化结构,达到改善系统功能的目的。
②系统整体性原理:系统各组分之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才能完成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
5.生态经济(1)原则:“循环经济”。
(2)结果:使一个系统产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
(3)目的: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
(4)实现循环经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生态工程。
二、生态工程具体实例(连线)【答案】①—b ②—c ③—a ④—e ⑤—f ⑥—d网络记忆重点突破|领悟高考方向重点1 生态工程的原理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原理和实例中,错误的是( )选项有关实例相关的生态工程原理A无废弃物农业遵循物质循环再生原理B 在人工林中增加植被的层次遵循物种多样性原理C太湖水体富营养化引起违反协调与平衡益、经济效益,这明显是整体性原理.【答案】D生态工程五个基本原理的比较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珊瑚虫的关系视角生态工程基本原理的分析1.下图表示我国南方一种比较常见的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
233期第六部分:应用题1.水电项目第一问:洄游醒鱼类的三场:答案是产卵场、越冬场、索饵场。
第二问:生态系统类型生态老师讲的是出现什么植物就答什么生态系统所以有农田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等,具体记不清了。
第三问:生态影响评价我比较杯具,这个当时没啥影像,现在也没有,好像还要具体阐述的,不知道怎么答,所以开天窗了。
2.危险废物焚烧厂第一问:项目选址是不是合理根据选址要求去对危险废物焚烧厂的选址要求:1、不允许建设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202中规定的地表水环境质量Ⅰ类、Ⅱ类功能区(Ⅰ类: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Ⅱ类: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索饵场)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规定的环境空气质量一类功能区,即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其他需要特殊保持的区域。
集中式危险废物焚烧厂不允许建设在人口密集的居住区、商业区、文化区。
2、各类焚烧厂不允许建设在居民区主导风向的上风向地区。
焚烧厂内危险废物处理设施距离主要居民区以及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的距离应不小于800米。
(试行导则中规定为1000m,且有厂界计)(工厂企业等不考虑,单独的在工厂企业外的住宿楼作为敏感保护目标考虑)3、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
不应建在受洪水、潮水或内涝威胁的地区;受条件限制,必须建在上述地区时,应具备抵御100年一遇洪水的防洪、排涝措施。
4、厂址选择时,应充分考虑焚烧产生的炉渣及飞灰的处理与处置,并宜靠近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场。
5、应有可靠的电力供应6、应有可靠的供水水源和污水处理及排放系统。
第二问:生活垃圾焚烧飞灰能不能进垃圾填埋场,如果可以,要满足什么条件。
考点是生活垃圾入场条件的预处理后入场。
注意下二恶英的浓度单位,我就搞错了,当时没背仔细的结果。
垃圾填埋场填埋废物的入场要求1、可以直接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处置的废物:(1)有环境卫生机构收集或者自行收集的混合生活垃圾,以及企事业单位产生的办公废物。
2023年全国中学生物生物经济学竞赛真题2023年全国中学生生物经济学竞赛真题(正文)一、选择题1. 生物经济学是研究生物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以及生物产业的理论和实践的学科,其综合了生态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以下哪项不是生物经济学的研究内容?A. 生物资源的获取与利用B. 生态系统的经济评估C.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管理D. 生物学理论的研究2. 在生物经济学中,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可持续利用的定义是什么?A. 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保护和维持资源的可再生性和再生能力B. 尽可能快速地利用生物资源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C. 将生物资源全部用于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忽视其可再生性和再生能力D. 研究生物资源的获取与利用的经济效益3. 生物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地调查、实验研究、模型计算等多种途径。
以下哪种研究方法更适用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管理?A. 实地调查B. 实验研究C. 模型计算D. 统计分析4. 生态系统服务是指生态系统向人类提供的各种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以下哪种不属于生态系统服务?A. 人类的食物供应B. 自然景观的美观性C. 空气和水的净化D. 国家的军事防卫5. 生物经济学的发展与应用可以推动生物产业的创新和发展。
下列哪一项是典型的生物产业?A. 汽车制造业B. 电子产品制造业C. 农业种植业D. 石油开采业二、简答题1. 生态系统服务是生物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请简要解释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2. 生物经济学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请列举三个生物经济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实例,并加以说明。
3.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管理是生物经济学的重点研究领域,请说明目前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主要威胁,并提出相应的保护与管理措施。
三、论述题请以《生物经济学的意义与挑战》为题,撰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短文,论述生物经济学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意义以及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个人观点。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人教版基础知识测试卷学校:_______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A.电扇B.电视C.电脑D.电鳗2.生态农业是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高效农业、下列属于生态农业的是( )①多施化肥的种子田②稻鸭共生的水稻田③林下养鸡的果林场④蚕沙养鱼的桑基鱼塘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3.下列各项中都属于生物的是( )A.机器人、酵母菌、小鸟B.小猫、钟乳石、小麦C.病毒、生石花、海豚D.含羞草、桃花、珊瑚4.如图为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其中①、②、③分别代表三类不同的生物。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为分解者,所有细菌和真菌都是分解者B.①②③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C.③能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没有③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就无法进行D.①能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这一生理过程属于呼吸作用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B.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C.细菌和真菌被称为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D.生态系统具有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6.生命神奇而美丽,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A.种子萌发B.人体出汗C.珊瑚礁长高D.猎豹追捕羚羊7.下列哪组选项全部属于生物()A.煤、鸟、病毒、珊瑚B.树木、草、土壤、贝壳C.人、蘑菇、细菌D.珊瑚虫、钟乳石、花瓣8.小鸡由小长大,长到一定时间就会产卵,这体现生物具有的特征是()A.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B.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C.能生长和繁殖D.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9.贺岁大片《流浪地球II》的故事发生在未来,太阳迅速膨胀,人类集结全球之力,建造了一万台行星发动机,将地球推离轨道,在宇宙中“流浪”,寻找新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