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 课程设计说明书111
- 格式:doc
- 大小:880.50 KB
- 文档页数:33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流程。
2.掌握机械设计中常用的数学计算和力学分析方法。
3.熟悉机械设计中常用的材料和工艺。
4.能够运用CAD软件进行简单的机械设计。
5.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机械设计的目标、原则和方法等。
2.机械设计的数学计算和力学分析:包括尺寸计算、强度计算、运动学分析等。
3.机械设计中的材料和工艺:包括材料的选用、加工方法等。
4.CAD软件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学习如何运用CAD软件进行机械设计。
5.创新设计和团队协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通过讲解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的机械设计案例,使学生了解机械设计的实际应用。
3.实验法: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机械设计中的材料和工艺。
4.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准备齐全的实验设备,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进行实验操作。
5.CAD软件:为学生提供CAD软件,方便学生进行机械设计实践。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我们将采取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
2.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通过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
机械课程设计说明书一、课程介绍:本课程名为“机械设计基础”,旨在通过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课程背景是响应国家对于高级技术人才的需求,以及学校对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视,课程在整个教育计划中占据重要位置,是机械工程专业学生的核心课程之一。
二、学习者分析:目标受众为大学本科机械工程专业的学生,他们的年龄一般在20岁左右,已经完成了高中阶段的物理和数学学习,对机械有一定的好奇心,但可能对复杂理论的接受程度有限。
先备知识主要是对物理学和数学有一定的理解,但缺乏实际的机械设计经验。
三、学习目标:1.认知目标:学生应该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常见的机械设计软件的使用。
2.技能目标:学生应该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简单的机械设计,能够使用机械设计软件进行设计工作。
3.情感目标:学生应该对机械设计产生兴趣,能够主动探索新的设计理念和方法。
四、课程内容:1.模块/单元划分:课程内容分为四个模块,分别为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机械设计的常用方法、机械设计软件的使用和机械设计的实践。
2.内容描述:每个模块下有多个单元,详细列出每个单元的具体内容、主题和子主题。
如模块一中的单元一为“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单元二为“机械设计的数学基础”等。
3.核心概念:每个模块中都有关键的概念或理论,如模块一的核心概念为“力学原理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模块二的核心概念为“机械设计的优化方法”等。
五、教学策略:为了实现学习目标,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活动设计和技术的整合。
1.教学方法:将主要采用讲授法向学生传授知识,辅以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多元化教学方法。
在讲授理论知识后,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理解并应用所学知识。
小组讨论将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实验操作则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活动设计:将一系列实践活动,如设计比赛、小组项目等,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应用知识。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范例
一、项目简介
本项目是一门机械设计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与仿真、轴承应用、机械结构设计、焊接技术与结构分析、机械应用与传动机构综
合设计等,目的在于通过实验课程,为学生培养良好的机械设计能力,使
学生具备从设计、制造到利用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学生将学习到机械设
计的方法和流程,对机械设计和制造有深入了解。
二、课程目标
1、教会学生如何实现机械设计过程中的软件应用,并熟悉软件工具
的使用;
2、使学生掌握机械设计流程,包括机械结构设计,机械元件及材料
等的选择和应用;
3、学习机械设计制造中的焊接技术及结构分析,理解机械传动机构
的工作原理及其各种组件;
4、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能够独立或小组设计
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大纲
1、计算机辅助设计与仿真:教会学生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
行机械结构参数化定义、机械结构能力仿真与验证;
2、轴承应用:了解轴承的类型及应用,学习轴承选型、轴承安装、
润滑、清洁与检测等;。
机械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设计说明书:一、设计的背景和目的:本设计的背景是机械课程的一项综合性实践任务,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设计,巩固机械课程所学的理论知识,提升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设计的目的是通过设计机械作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加深学生对机械原理的理解。
二、设计内容:1.设计名称:(自行设计一个可以展示机械原理和技术的名称)2.设计目标和要求:-展示机械运动原理和技术;-体现机械设计的创新和实用性;-需要根据实验要求进行设计,能满足特定的参数和功能;-设计过程要有合理的设计思路和创新元素;-需要提供设计图纸、制作过程记录等相关文档。
三、设计过程和方法:1.确定设计项目:根据教师要求或个人兴趣选择一个机械设计项目,例如制作一个简单的机械臂、自动化装置等。
2.分析机械原理和技术:针对设计项目,深入研究相关的机械原理和技术,了解相关文献和资料。
3.制定设计方案:根据分析的结果,制定设计方案,包括结构、原材料、参数等。
4.进行设计和绘制图纸:使用设计软件或手工方式,绘制设计图纸,包括零件图、装配图、工艺图等。
5.制作和装配:根据设计图纸制作零件,并进行装配、调试。
6.完善设计方案: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改进和完善设计方案,解决遇到的问题。
7.编写设计说明书:根据设计过程和实际结果,编写设计说明书,详细说明设计思路、步骤、图纸和材料等。
四、设计结果和评价:根据设计目标和要求,评价设计结果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
五、设计总结和心得:总结设计的经验和收获,指出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意见,对未来的设计工作提出展望。
六、设计附件:1.设计图纸:包括零件图、装配图、工艺图等;2.制作过程记录:记录设计和制作的过程,包括设计思路、材料选择、制作方法等;最后,希望本设计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机械设计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对机械原理和技术有更深入的理解。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设计课题:卷扬机减速器自动化工程系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09级机电一班设计者:杨鑫学号:200920301424指导教师:XXX2011年11月目录一、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1-1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目的1-2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要求1-3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内容二、传动方案的分析三、电动机的选择,传动系统运动和动力参数计算3-1 电动机的选择3-2 传动装置总传动比的确定及各级传动比的分配3-3 运动参数和动力参数计算四、传动零件的设计计算4-1高速级齿轮传动的计算4-2低速级齿轮传动的计算五、轴的结构设计六、轴的强度校核七、滚动轴承的选择及校核八、键联接的选择及校核九、联轴器和离合器的选择十、减速器附件的选择十一、减速器润滑方式、密封形式十二、设计小结十三、参考文献一、机械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1-1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目的机械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早就机械制造工艺师和设计师,两者目标统一,即制造出合格的机械产品。
机械设计基础即机械原理和机械零件,则是该专业一门主要专业课。
它是一门综合运用金属工艺学,工程材料,机械制图,互换性及技术测量,理论力学,材料力学,金属切削机床,机制工艺学,现代设计理论等学科去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课程。
为此,只有通过课程设计这一实践教学环节,实施对学生进行实际设计训练,才能达到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目标。
课程设计的具体教学目标是:a.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设计思想,训练综合应用相关学科理论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巩固、加深和扩展机械设计方面的知识。
b. 掌握机械设计方面的要求及设计步骤,熟练掌握设计方案的制定,合理选择相应机构,绘制机构简图和零件类型;正确选择设计公式以计算零件工作能力;正确选择材料,确定尺寸参数;较全面的考虑零件制造的工艺性,使用和维护方便;编写技术条件;合理地进行结构设计;准确表达设计图面内容;了解设计计算说明书的要求和格式。
c. 进行基本技能训练。
机械课程设计技术说明书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机械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
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流程,掌握常用的机械设计方法和技巧。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机械设计,具备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机械设计的定义、目的和意义,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流程。
2.机械设计的方法:包括传统设计方法和现代设计方法,如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等。
3.机械设计的技巧:包括机械零件的选择、计算和设计,机械结构的优化和设计。
4.机械设计实例分析:分析一些典型的机械设计案例,让学生了解机械设计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的机械设计案例,让学生了解机械设计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3.实验法:安排一些机械设计实验,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其设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小组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四、教学资源为了保证本课程的顺利进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择合适的机械设计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一些与机械设计相关的参考书,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3.多媒体资料:制作一些与课程相关的多媒体课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准备一些机械设计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将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占总评的30%。
2.作业:包括课后作业和小论文,占总评的20%。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范文)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一、课程设计目的和意义。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机械工程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的机械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
通过本课程设计,学生将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实际设计能力,为将来从事机械设计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内容。
1. 课程设计主题,设计一个具体的机械产品或零部件,要求包括结构设计、材料选择、工艺制造等方面。
2. 设计要求,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机械设计理论和知识,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设计,考虑产品的功能性、可靠性、经济性等因素。
3. 设计步骤,包括需求分析、方案设计、详细设计、制图和工艺分析等环节。
4. 设计报告,学生需要撰写完整的设计报告,包括设计依据、设计过程、设计结果和分析等内容。
三、课程设计流程。
1. 课程设计立项,确定课程设计题目、要求和流程,指导学生进行课程设计。
2. 学生选题,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专业方向选择设计题目,并向指导老师提交选题申请。
3. 中期检查,指导老师对学生的设计方案进行中期检查,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
4. 设计完成,学生完成设计并撰写设计报告。
5. 最终评定,老师对学生的设计成果进行评定,并给予成绩和评价。
四、课程设计评价标准。
1. 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创新性。
2. 设计报告的完整性和规范性。
3. 设计成果的实用性和可行性。
4. 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的表现和态度。
五、课程设计要求。
1. 学生要熟练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 学生要具备一定的工程制图和计算能力。
3. 学生要注重团队合作和创新意识。
4. 学生要按时完成设计任务,并保质保量地完成设计报告。
六、课程设计的意义和影响。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机械工程专业的一项重要实践环节,通过本课程设计,学生将提高自身的设计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本课程设计也是对学生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的一次考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1]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一、设计目的和背景设计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机械设计能力,并同时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本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熟悉机械设计的整个过程,从概念构思到详细设计和制造,全方位地锻炼他们的能力。
二、设计内容1.需求分析详细分析机械设计任务的需求和限制,例如功能、性能、体积、重量等要求。
2.概念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进行创意的概念设计,包括原理选型、结构组成、关键技术等。
3.3D建模使用专业的建模软件进行机械设计的三维模型构建,保证设计的准确性和可视化效果。
4.详细设计在概念设计的基础上,细化设计,包括材料选择、尺寸确定、装配方式等。
5.零部件制造根据详细设计的结果,进行零部件的制造,包括加工、焊接、组装等。
6.性能测试对设计的机械进行性能测试,检验设计的合理性和满足需求的程度。
7.报告撰写根据前期的设计和测试结果,撰写设计报告,包括设计思路、具体实施、经验总结等。
三、设计过程1.需求分析1.1 功能需求根据设计任务的要求,确定机械所需的功能性能和操作目标。
1.2 尺寸需求确定机械的体积、重量和其他尺寸方面的要求,包括空间限制和负载限制等。
1.3 可靠性需求确定机械需要具备的可靠性指标,包括寿命、安全性等。
1.4 经济性需求考虑机械的制造成本和维护成本,确保设计的经济合理性。
2.概念设计2.1 原理选型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选择适用的机械原理和机构类型。
2.2 结构组成设计机械的整体结构,包括各个零部件的位置和连接方式。
2.3 关键技术针对机械所需的关键功能和技术,进行细化设计和技术选型。
3.3D建模使用专业的建模软件,进行机械设计的三维模型构建,确保模型的准确性和可视化效果。
4.详细设计4.1 材料选择根据机械的需求和尺寸,选择合适的材料,并考虑材料的性能和成本。
4.2 尺寸确定根据机械的需求和原理,确定零部件的尺寸,并进行细化设计。
4.3 装配方式确定机械零部件的组装顺序和方式,以保证装配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机械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理解并能够解释机械结构的工作原理和功能;2. 了解并能够描述不同机械传动方式的特点和应用;3. 掌握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正确阅读和绘制简单的机械图纸。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机械设计原理,进行简单的机械结构设计和改良;2. 能够运用机械制图软件,准确地绘制出所设计机械的图纸;3. 能够运用问题解决策略,分析并解决机械设计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工程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创新意识和设计潜能;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学会在团队中协同工作;3. 培养学生具备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关注机械设计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结合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中学阶段,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对机械设计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机械设计过程中,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鼓励提问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机械设计基本原理:包括力学基础、材料力学性质、机械结构稳定性分析等内容。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
- 教材章节:第一章 机械设计概述、第二章 力学基础、第三章 材料力学性质2. 机械传动方式:介绍不同类型的机械传动方式,如齿轮传动、皮带传动、链传动等,分析各自特点和应用场景。
- 教材章节:第四章 机械传动3. 机械制图:教授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制图规范、视图表示方法、尺寸标注等,使学生能够阅读和绘制简单的机械图纸。
- 教材章节:第五章 机械制图4. 机械结构设计与改良:结合实际案例,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机械结构设计与改良,培养其创新设计能力。
实用标准文档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原始资料一、设计题目热处理车间零件输送设备的传动装备二、运动简图图11—电动机 2—V带 3—齿轮减速器 4—联轴器 5—滚筒 6—输送带三、工作条件该装置单向传送,载荷平稳,空载起动,两班制工作,使用期限5年(每年按300天计算),输送带的速度容许误差为±5%.四、原始数据滚筒直径D(mm):320运输带速度V(m/s):0.75滚筒轴转矩T(N·m):900五、设计工作量1减速器总装配图一张2齿轮、轴零件图各一张3设计说明书一份六、设计说明书内容1. 运动简图和原始数据2. 电动机选择3. 主要参数计算4. V带传动的设计计算5. 减速器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设计计算6. 机座结构尺寸计算7. 轴的设计计算8. 键、联轴器等的选择和校核9. 滚动轴承及密封的选择和校核10. 润滑材料及齿轮、轴承的润滑方法11. 齿轮、轴承配合的选择12. 参考文献七、设计要求1. 各设计阶段完成后,需经指导老师审阅同意后方能进行下阶段的设计;2. 在指定的教室内进行设计.一. 电动机的选择一、电动机输入功率w P60600.75244.785/min 22 3.140.32w v n r Rn π⨯⨯===⨯⨯90044.785 4.21995509550w w Tn P kw ⨯===二、电动机输出功率d P其中总效率为32320.960.990.970.990.960.833v ηηηηηη=⨯⨯⨯⨯=⨯⨯⨯⨯=带轴承齿轮联轴滚筒4.2195.0830.833wd P P kw η=== 查表可得Y132S-4符合要求,故选用它。
Y132S-4(同步转速1440min r ,4极)的相关参数 表1二. 主要参数的计算一、确定总传动比和分配各级传动比传动装置的总传动比144032.1544.785m w n i n ===总 查表可得V 带传动单级传动比常用值2~4,圆柱齿轮传动单级传动比常用值为3~5,展开式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121.3~1.5i i ≈。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两级圆柱齿轮减速器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机日082班学号:08431155设计人:郭勇指导教师:王淑芬完成日期: 2011 年7月18 日目录一、设计任务书 (2)二、传动方案的拟定及说明 (3)三、电动机的选择 (3)四、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的计算 (5)五、传动件的设计计算 (6)六、轴的设计计算 (16)七、滚动轴承的选择及计算 (22)八、键联接的选择及校核计算 (25)九、联轴器的选择 (28)十、箱体、端盖及减速器附件的选择 (28)十一、润滑与密封 (29)十二、设计小结 (30)十三、参考书目 (30)一设计任务书题目:两级圆柱齿轮减速器设计一个铸工车间用碾砂机上的齿轮减速器,起传动简图如图1a)所示。
单班工作,每班8小时,其载荷变化如图1b)所示,工作寿命为10年,(每年工作300天),立轴所需的扭矩为1000N/m,转速为30r/min。
立轴的速度允许误差为±5%。
开式锥齿轮的传动比4,小批生产。
i锥图1.a 运动机构简图图1.b 载荷变化图结题项目1、装配工作图1张(A0图纸)2、减速箱装配草图一张(A1坐标纸)3、零件工作图1~3张(如传动零件、轴承、箱体等)4、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二、传动方案的拟定及说明方案一:采用两级展开式传动,其一般采用斜齿轮,低速级也可采用直齿轮。
总传动比较大,结构简单,应用最广。
由于齿轮相对于轴承为不对称布置,因而沿齿宽载荷分布不均匀,要求轴有较大刚度。
方案二:采用两级同轴式传动,其减速器横向尺寸较小,两大齿轮浸油深度可以大致相同。
结构较复杂,轴向尺寸大,中间轴较长、刚度差,中间轴承润滑较困难。
方案三:采用两级分流式传动,其一般为高速及分流,且常采用斜齿轮;低速级可用直齿或人字齿轮。
齿轮相对于轴承为对称布置,沿齿宽载荷分布较均匀。
减速器结构较复杂。
常用于大功率、变载荷场所。
根据题目设计要求,由载荷变化图可知,载荷变化不大,无需选择分流式。
而同轴式的结构复杂,轴向尺寸大,中间轴较长,刚度差,中间轴承润滑轴困难,缺点颇多,故暂不考虑。
最后,拟定两级展开式传动方案,其传动比范围 8~60由于转速较高,故考虑高速级采用斜齿轮传递,出于经济等方面考虑,低速级采用直齿轮传递,完全可以达到设计要求。
另外,出于载荷变化,电动机输出端采用弹性联轴器,进行缓冲吸振,减速器输出端采用齿式联轴器。
工作场合多粉尘,所以采用封闭式齿轮传动。
三、电动机的选择1、电动机结构类型和结构型式这里没有特殊要求,故选常用之Y 系列笼型三相异步交流电动机,采用卧式及封闭式。
2、电动机容量1)由输出转矩T(N ∙m)和转速W n (r/min ) 工作机主动轴所需功率为w p =kw kw kw n T W 14.395503010009550*=⨯= 从电动机到工作机的传动效率为4654321ηηηηηηη= 查表, 1η为弹性联轴器,取0.994η为齿式联轴器,取0.9923ηη 为闭式圆柱齿轮,取0.97 5η为开式圆锥齿轮,取0.95 6η为滚动轴承,取0.99最后,计算得η=0.842 3)电动机额定功率kw kw P P Wd 73.3842.014.3'===η由'd d p p >选择电动机的功率为4千瓦 3、电动机转速展开式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的传动比为60~8i = 电动机转速可选的范围为min 7200~960min 304)60~8(r r n i i n a d =⨯⨯=⋅⋅'='锥查阅参考文献②表2-5Y 系列三相异步电动机技术数据可知:在这一范围的同步转速有1500min r 和3000min r ,如下表:两种方案均可行,而方案2传动比较小,装置结构尺寸较小,综合考虑选择方案2,选定电动机型号为Y112M-4。
既所选电动机型号:Y 112M-4 转速:1440r/min 功率:4kw 质量:68kg 四、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的计算 1、传动装置总传动比48301440===n n i m a 2、分配各级传动比两级减速器齿轮分得传动比为48/4=12两级减速器齿轮传动比选择原则课程设计指导书(1) 各级传动的传动比不应超过其传动比的最大值,以利发挥其性能,并使结构紧凑。
(2) 应使各级传动的结构尺寸协调、匀称。
(3) 应使传动装置外廓尺寸紧凑,重量轻。
(4) 在齿轮减速器中,各级大齿轮的浸油深度大致相等,以利实现浸油润滑。
(5) 应避免传动零件之间发生干涉碰撞。
按照高速级和低速级的大齿轮浸入油中深度大致相等原则,传动比分配可按经验公式经验数据进行。
1) 对于展开式减速器,由于中心距21a a >,常使12(1.1~1.5)i i = 2) 这里,高速级与低速级齿轮材料和热处理条件选择基本相同, 选取41=i ,则32=i 。
3、各轴转速轴0为电动机轴,轴Ⅰ为高速轴,轴Ⅱ为中速轴,轴Ⅲ为低速轴 (1)各轴转速min 144011440r i n n o m I ===min /3604144010r i i n n m ===Ⅱ min 12033602r i n n III ==∏=(2)各轴输入功率kwP P kw P P ed 76.399.097.092.392.399.099.04=⨯⨯===⨯⨯==I ∏I 轴承闭式柱齿轮轴承联ηηηηkw P P 62.399.097.076.3=⨯⨯==∏轴承联闭式柱齿轮Ⅲηηη(3)各轴输入转距m N n P T m ed ed .53.261440495509550=⨯=⨯= m N n P T II.00.269550=⨯=I m N n P T IIII.74.999550=⨯=∏ m N n P T IIIIII.09.2889550=⨯=Ⅲ 将计算结果汇总列表备用,如下:五、传动件的设计计算(一)高速级齿轮设计 1.选精度等级材料及齿数 1. 选精度等级材料及齿数查参考文献①表10-1常用齿轮材料及其力学特性,选用斜齿圆柱齿轮传动;小齿轮材料选择40Cr ,调质淬火处理,硬度为280HBS ,大齿轮材料为45钢,调质淬火处理,硬度为240HBS ;小齿轮齿数201=z , 80204112=⨯==z i z ,取整为80;减速器为通用型,选7级精度;初螺旋角︒=14β按接触强度设计由参考文献①设计计算公式(10-21)进行计算: 齿数比4=μ1t d ≥ (1)确定参数1)试选取载荷系数6.1=t K2)由参考文献①图10-30选取区域系数 2.433H Z =3)由参考文献①图10-26查得端面重合度10.765αε=,87.02=αε,则64.121=+=αααεεε4)查参考文献①表10-7 取齿宽系数1d =φ5)查参考文献①表10-6选弹性影响系数21E 8MPa .189Z = 6)查图10-21d 得小齿轮的接触疲劳强度极限MPa 006Hlim1=σ ,大齿轮的接触疲劳强度极限 0MPa 55Hlim2=σ7)由参考文献①式10-13计算应力循环次数:h njL N 60=9110074.21030081144060N ⨯=⨯⨯⨯⨯⨯=891121019.5410074.2⨯=⨯==i N N 8)由参考文献①图10-19选取接触疲劳系数为:HN10.92K =HN2 1.03K =9)计算许用接触应力:取失效概率为1%,安全系数S=1,则:1lim1H 1[]=0.92600MPa 552MPa HN K S σσ=⨯= 2lim2H 2[]=1.03550MPa 566.5MPa HN K S σσ=⨯=[][][]12559.25MPa 2H H H σσσ+==(2)计算1)计算小齿轮分度圆直径1t d m m d t 10.3525.5598.189433.241464.11106.26.123241=⎪⎭⎫⎝⎛⨯⨯+⨯⨯⨯⨯⨯≥2)计算圆周速度Vs m s mn d V t 65.2100060144010.3514.310006001=⨯⨯⨯=⨯=π 3)计算齿宽b 和模数nt mmm mm d b t d 1.351.3511=⨯==φmm z d m nt 703.12014cos 1.35cos 11=︒⨯==β mm mm m h nt 831.3703.125.225.2=⨯== 162.9831.31.35==mmmmhb4)计算纵向重合度586.114tan 201318.0tan 318.01=︒⨯⨯⨯==βφεβz d5)计算载荷系数K由参考文献①表10-2,选取使用系数1K A =,由=V 2.65s m ,7级精度齿轮查图10-8得动载系数11.1K v =;由表10-4查得H K 1.309β= ;由图10-13查得K 1.32F β=;由表10-3得2.1K K F H ==αα故载荷系数1 1.11 1.2 1.309 1.74A V H H K K K K K αβ==⨯⨯⨯=6)按实际载荷系数校正所算得的分度圆直径,得:mm mm K K d d t t 10.366.174.11.353311=⨯== 7)计算模数mm z d m n 751.12014cos 1.36cos 011=⨯==θ3.按弯曲强度设计3F Sa Fa 21d 21n ][Y Y z cos T 2KY m ⎪⎪⎭⎫⎝⎛≥σεφβαβ 1) 确定计算参数 1)计算载荷系数1 1.11 1.2 1.32 1.76A V F F K K K K K αβ==⨯⨯⨯=2)根据纵向重合度586.1=βε,从图10-28查得螺旋角影响系数 0.88Y β= 3)计算当量齿数89.2114cos 20cos 3311=︒==βz z v 57.8714cos 80cos 3322=︒==βz z v4)查取齿形系数由表10-5查得 2.801=Fa Y ; 2.222=Fa Y 5)查取应力校正系数由表10-5查得 1.551=Sa Y ; 1.772=Sa Y6)查得小齿轮的弯曲疲劳强度极限1500FE MPa σ=;大齿轮的弯曲强度极限2380FE MPa σ=。
弯曲疲劳寿命系数: 10.90FN K =,20.92FN K =。
7)计算弯曲疲劳许用应力取弯曲疲劳安全系数4.1=S ,可得:[]1110.90500321.421.4FN FE F K MPa S σσ⨯=== []2220.92380249.711.4FN FE F K MPa S σσ⨯===8) 计算大小齿轮Fa SaF Y Y []σ并进行比较 []0135.042.32155.180.2111=⨯=F Sa Fa Y Y σ[]01574.071.24977.122.2222=⨯=F Sa Fa Y Y σ大齿轮的数值大 (2)计算mm m n 56.164.120114cos 88.01000.2676.120135.03223=⨯⨯︒⨯⨯⨯⨯⨯⨯≥结果对比,由于按接触疲劳强度计算的模数比按弯曲疲劳强度计算的大,取齿轮的模数2=m ,已可满足弯曲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