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孔雀东南飞1
- 格式:pdf
- 大小:1.63 MB
- 文档页数:13
高二语文孔雀东南飞人教版【同步教育信息】一本周教学内容:第三册第一单元《孔雀东南飞》二学习目标:1 认识汉乐府民歌主要继承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两汉及魏晋南北朝是古代诗歌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认识本诗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2 学习本诗通过人物对话及在尖锐的矛盾冲突和曲折的情节发展中塑造人物的特点。
3 识记“见、令、适、举、慎、渠、白、意、要、逆、谢、故、相、会、信、赍”等单音词和“伶俜、葳蕤、丁宁、否泰、作息、交通”等复音词,去理解“再拜、六合、黄昏、人定、五更、适”等古代文化常识。
三学习方法:1 联系上下文理解语句的含义。
2 对上下文内容要形成整体认识。
3 结合与作品相关的时代背景作深入理解。
4 偏义复词: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词,连起来当做一个单词使用,实际上只取其中一个词的意义,另一个词只作陪衬。
四作者及书籍介绍:“乐府”本是汉武帝时设立的音乐机构。
它的职责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配乐演唱外,还担负采集民歌的任务,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之用。
这些乐章、歌辞后来统称为“乐府诗”或“乐府”。
今存两汉乐府中的民歌仅四十多首,它们多出自于下层人民群众之口,反映了当时某些社会矛盾,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同时,其风格直朴率真,不事雕琢,颇具独特的审美意趣。
《玉台新咏》由南朝陈朝徐陵编选,是《诗经》、《楚辞》之后最早的一部古诗总集。
五叙事诗的特点:1 本诗是以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来表现现实生活本质的,主要用了现实主义创作手法,为什么在尾声中又写了“化鸟”一节呢这岂不破坏了全诗的统一风格提示:最后一节“化鸟”表现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封建制度的抗议和嘲弄,与全诗的主旨,歌颂忠贞不渝的爱情及对压迫的反抗精神是一致的。
这一节充满浪漫主义的色彩。
在诗歌创作中,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两大传统有时是兼而存之的。
2 如果说《诗经》中的民歌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传统中的源头,屈原的《离骚》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那么,《孔雀东南飞》属于哪一种分析:本诗以孔雀失偶起兴,以鸳鸯双飞作结,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高中语文《孔雀东南飞》教案一、教材分析《孔雀东南飞》是中国现代作家石康的中篇小说,取材自1942年以前华北民主联合政府统治的晋南地区,描写了小说主人公孙建东的磨难历程和奋斗经历,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腐败、人民的苦难与反抗,以及主人公在困境中坚守信念、顽强奋斗的精神。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小说《孔雀东南飞》的情节、主题和深层含义;(2)解析小说《孔雀东南飞》中的重要人物形象和语言表达;(3)熟练运用文学理论和批评方法分析文本。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2)培养学生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和批判思维;(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阅读小说,培养学生的理想追求、价值观念和人生态度;(2)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3)引导学生思考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多元性。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内容:(2)小说《孔雀东南飞》的情节及主要人物;(3)小说《孔雀东南飞》的主题和意义。
2.教学方法:(2)讨论法:分析小说的情节、人物和主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3)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阅读,共同解决问题;(4)写作训练法:要求学生运用文学理论和批评方法撰写读后感或文学评论。
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2.讲授环节(1)讲解小说的情节:引导学生理解小说的情节,分析主要事件的发展与转折,把握故事的主线和支线。
(2)解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包括孙建东、林粲、刘明富等,从外貌、语言、行为等多个方面分析人物形象的描写手法和功能。
(3)分析小说的主题和意义:通过分析小说的情节、人物和语言表达,总结小说的主题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小说对人性、社会和人生的反思。
3.合作学习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阅读,共同解决一些问题和疑惑,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能力。
4.讨论环节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小说的主题和意义,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促进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造思维。
《孔雀东南飞》全文及译文《孔雀东南飞》全文较长,包含 1785字。
它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也是乐府诗发展史上的高峰之作,与北朝的《木兰诗》为“乐府双璧”。
此诗主要讲述了焦仲卿、刘兰芝夫妇被迫分离并双双自杀的故事,控诉了封建礼教的残酷无情,歌颂了焦刘夫妇的真挚感情和反抗精神。
汉末建安中¹,庐江²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qiǎn)³,自誓不嫁。
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
仲卿闻之,亦自缢(yì)于庭树。
时人伤之,为诗云尔⁴。
东汉末年建安年间,庐江府小吏焦仲卿的妻子刘氏,被仲卿的母亲驱赶回娘家,她发誓不再改嫁。
但她娘家的人一直逼着她再嫁,她只好投水自尽。
焦仲卿听到妻子的死讯后,也吊死在自己家里庭院的树上。
当时的人哀悼他们,便写了这样一首诗。
¹建安中:建安年间。
建安,东汉献帝刘协的年号。
²庐江:汉代郡名,郡城在今安徽潜山一带。
³遣:女子出嫁后被夫家休弃回娘家。
⁴云尔:句末语气词。
如此而已。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pái)徊(huái)¹。
孔雀朝着东南方向飞去,每飞五里便是一阵徘徊。
¹徘徊:来回走动。
汉代乐府诗常以飞鸟徘徊起兴,以写夫妇离别。
“十三能织素¹,十四学裁衣。
十五弹箜(kōng)篌(hóu)²,十六诵诗书³。
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君既为府吏,守节⁴情不移。
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三日断⁵五匹,大人故嫌迟⁶。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⁷驱使,徒⁸留无所施⁹。
便可白公姥(mǔ)¹⁰,及时相遣归。
”“我十三岁就能织出白色的丝绢,十四岁就学会了裁衣。
十五岁学会弹箜篌,十六岁就能诵读诗书。
十七岁做了你的妻子,但心中常常感到痛苦伤悲。
你既然已经做了府吏,当然会坚守臣节专心不移。
只留下我孤身一人待在空房,我们见面的日子常常是日渐疏稀。
高二语文孔雀东南飞人教高二语文孔雀东南飞人教男权统治下的女性悲剧杨朴有一种文学作品特别是在民间创作的作品中更明显,它所叙述的故事是一个深沉的悲剧,这个悲剧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它的强烈的悲剧性撕肝裂胆,催人泪下。
在这样一种悲剧面前,故事的叙述者和读者〔听者〕都被悲剧的力量所打动所震撼所感染,但是,是什么东西造成了这可怕的悲剧,叙述者并没有意识到悲剧的真正原因,因而也就没有把悲剧的原因真正地揭示出来。
叙述者是感觉到了有一种可怕的力量在左右着这个悲剧,但这可怕的力量究竟是什么,叙述者是不明确的。
因而,叙述者就只叙述了悲剧故事,而不能完全清清楚楚地解释悲剧的主题;然而,叙述者的叙述又是被他朦朦胧胧地感觉到的东西推动着的,这样,就造成了故事的明确性和主题的不明确性。
也就是说,悲剧故事是明明白白的,而导致悲剧故事的原因却是模糊暧昧潜隐着的.读者在读和听这样的故事的时候,被这个悲剧打动着,也感觉到了悲剧后面有一种更大的力量推动着悲剧的发生,但是这种更大的力量究竟是什么,读者也不甚了然。
读者只是模模糊糊地感觉到了一种东西的存在,但是读者就是说不清楚这种东西究竟是什么。
原因就在于读者和作品中的人物一样,都受制于这种东西,思想意识都被这种东西笼罩着而不能认识这种东西。
文学批评的意义在于,要把作者没有解释的东西和读者没有认识到的东西给揭示出来。
然而,问题的复杂性在于,有些文学作品批评家是可以解释的,批评家可以站在作品这座“庐山〞之外,以犀利深邃的眼光去看清楚“庐山〞的真面目;但有些文学作品是同时代的批评家不能够解释的,其原因就在于,批评家和作者及读者都处在了“庐山〞迷迷茫茫无边无际的烟雾之中而不可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对于这样的较为复杂的作品,只有到了另一个时代拉开了时间的距离,才有被真正解释的可能。
这是因为,另一个时代新的思想文化观念给认识前一个时代文学作品的“庐山〞真面目提供了另一个角度观照的可能。
但问题并不是像我们想象的这样简单,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常常被一种传统的惯性力量把持着,虽然到了一个新的时代给解读过去的作品提供了可能,但是,并不是对所有的作品特别是对那些比较复杂的作品并没有给予应有的解释。
高二语文孔雀东南飞剧本两篇人教版《孔雀东南飞》剧本一演员:太守公子、X兰芝、焦仲卿、焦母、X兄、媒人、旁白一、婚嫁旁白:汉末建安中,庐江青年焦仲卿与X兰芝两情相悦,经双方家长同意结为连理。
双方正紧锣密鼓的筹备婚事,不想世事难料,风云突变,一日,兰芝上街采购,适逢纨绔子弟,太守大公子府君。
府君一见之下,惊为天人,发誓娶之为妻,就在一个明月高悬的晚上,他来到了兰芝的窗前:府君亮相君:哼!哼!不知道我是谁啊,哼(开扇,指着扇子上的“帅哥”二字),(行至窗下,唱):“今夜我来到你的窗前”(一位大伯(饰)伸出头来),小子,都半夜三点了,你唱什么唱(说完扔出一物体)(君用扇子一挡)幸好我拼命护住了脸,我英俊的相貌才得以保全。
(大伯又扔出一物体,打在君身上)君:老人家,注意素质,(君望着天上的月人作深情状)唱:“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望兰芝的窗)兰芝家的灯还亮着,难道她也在赏月(上前)啊,刚好趁现在(唱),今夜我来到你的窗外,窗帘上你的影子多么可爱,默默地爱了你这么多年,今夜我向你表白。
兰芝:仲卿,是你吗?(推开窗)府君:(痛苦状),不!我是府君兰芝:(变色,冷冷的说)是你啊!你来做什么?府君:兰芝,有一句话很早就想对你说,今夜终于鼓起勇气,其实,……其实……我……很……喜欢你。
(背景:“勇气”)兰芝:你还是走吧,我的心,今生今世,只属于一个人,(深情),噢,仲卿,我的爱人,你在哪里(关上窗)。
府君:(唱)你早就该拒绝我,不该放任我的追求,给我渴望的故事,留下去不掉的名字。
第二幕:逼归旁白:虽有府君的从旁介入,但却并未动摇两人坚贞的爱情。
真情是需要经过考验的,经历了一番风雨,两人终于走到了一起,他们恩恩爱爱、相敬如宾,过着幸福的生活。
兰芝(唱)你问我爱你有多深,我爱你有几分,仲卿(唱)我的情也真,我的爱也真。
合唱:月亮代表我的心(作动作)旁白:然而好景不长,原来美满的生活被婆婆打破了……(X兰芝和焦仲卿的一段生活场景——深夜苦读,纺织动作)焦母:兰芝,你死哪儿去了?你织的布呢?兰芝:婆婆,我已织好!焦母:怎么现在才织好!兰芝:婆婆,别人都是五天织五尺,我是三天织五尺,可你怎么还……,焦母(大声)唉哟!你还敢顶嘴了!天啊,还有没有天理啊!媳妇骂婆婆了!这叫我怎么活了!唉哟,我的命好苦啊!……旁白:仲卿将母亲的蛮横和兰芝的委屈看在眼里,暗暗的一声叹息(唉……)(兰芝下,仲卿上,向母亲作揖,焦母点头,仲卿就座)仲卿:看来我注定要碌碌过一生,但我仍惑激上苍,因为她给了我兰芝,我们夫妻数载,发誓要白头偕老,兰芝聪颖、勤劳、孝顺、体贴,街坊邻里都对她赞赏有加,为何却不讨您老喜欢呢?焦母:她举止散漫,不知礼节,自作主X,我早就看不惯了,儿啊,再说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单恋一支花呢?(X宇:单恋一支花)我给你物色了个叫秦罗敷的姑娘,她体态娉婷,美丽动人,可比那个X兰芝强多了,你,去休了X兰芝,娘明儿为你提亲去。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因此它也被称为我国古代史上最长的一部叙事诗,是我国古代民间文学中的光辉诗篇之一,《孔雀东南飞》与南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及“叙事诗双璧〞。
后又把《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与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取材于东汉献帝年间发生在庐江郡〔治舒县,汉末迁皖县,均在今某某境内〕的一桩婚姻悲剧。
以下是原文和翻译的对照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X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
[东汉末建安〔公元196-219〕年间,庐江太守衙门里的小官吏焦仲卿的妻子X兰芝被焦仲卿的母亲赶回娘家,她〔回娘家后〕发誓不再嫁人。
]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
[她的娘家逼迫她改嫁,她便投水死了。
]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
[焦仲卿听到〔X兰芝投水而死〕这件事,也在〔自家〕庭院的树上吊死了。
]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当时的人哀悼他们。
写下这首诗记述这件事。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孔雀鸟向东南方向飞去,飞上五里便徘徊一阵。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我〕十三岁能够织精美的白绢,十四岁学会了裁剪衣裳,十五岁会弹箜篌,十六岁能诵读诗书。
]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十七岁做了您的妻子,心中常常感到痛苦的悲伤。
您既然做了太守府的小官吏,遵守官府的规那么,专心不移。
我一个人留在空房里,我们见面的日子实在少得很。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 丑时〔1时-3时〕我就上机织绸子,天天晚上都不得休息。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三天就织成五匹绸子,婆婆仍然嫌我织得慢。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并不是因为我织得慢,〔而是〕您家的媳妇难做啊!]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我既然担当不了〔您家的〕使唤,白白留着也没有什么用。
〔您〕现在就可以去禀告婆婆,趁早把我遣送回娘家。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必修1孔雀东南飞(并序)【背景材料】一、《孔雀东南飞》的现实主义(唐弢)因为是叙事诗,不但有人物,作者还以白描的手法极其生动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
从现在的内容看来,这首长诗在它出世以后似乎经过一个时期的传唱,人物的性格正是在传唱过程中逐渐地丰富起来的,因而每一个人物身上都渗透着劳动人民的感情。
这种感情不仅表现为爱憎分明,而且显示了铢俩式称。
作者否定了一切应该否定的东西,也肯定了一切应该肯定的东西,然而无论是否定或者肯定,都不是遵循一个简单的公式,而是通过复杂的和具体的描写,暗示人物的社会地位和个性特点,给予他们以恰如其分的评价。
从作者所把握的生活深度而论,不能不说,这是现实主义艺术创造在我国古典文学中一个杰出的范例。
试以焦仲卿、刘兰芝两人为例。
仲卿出身于官宦人家,自己又在太守府里作吏,虽然职阶卑微,但在严格的门阀社会里已经具有被“品”的资格,所以他母亲说:“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将来还要凭借靠山飞黄腾达。
很显然,他是笼子里长大的金丝鸟,养成了拘谨懦弱的个性,一个比较善良的白面书生。
作者基本上肯定他的斗争,但描写时却又紧紧地扣住了他的特点——人物经历和性格上的特点。
仲卿是深爱妻子的,当他知道母亲要驱逐兰芝的时候,先是婉“启”,继是“跪告”,等到母亲“槌床便大怒”,他就“默无声”的退了出来,回到自己房里,对着兰芝“哽咽不能语”,说什么“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
一面劝兰芝低声下气,暂回娘家,约定将来再去接她,但他其实只有一点幻想的期待,并无什么实际办法。
兰芝被逼将嫁,他声言要独个儿自杀,甚至还把这个计划去告诉自己的母亲;兰芝死后,以他爱兰芝之深,终于以身殉情,作者写他在“庭树下”“徘徊”了一阵,然后上吊,活活地画出了这个怯弱的书生的性格和面貌。
兰芝便和他不同。
尽管诗篇以古典作品特别是民间文学里惯用的夸张的笔法,描写了她的知书达理,描写了她的妆奁和打扮,但在门阀社会里,“生小出野里”就说明她的家世还不入“九品中正”之眼。
孔雀东南飞课文一、原文。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虞?”阿母谓府吏:“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
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
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
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
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
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
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
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
“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
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
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
”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
“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
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
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
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
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孔雀东南飞》原文及翻译(全文)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篇一:高中文言文全部课文原文与翻译高中文言文翻译~~~~~~~~~~~~~~~~~~~~~~~~~~ 目录第二册第三册第四册第一册烛之武退秦师勾践灭吴(节选) 邹忌讽齐王纳谏触龙说赵太后季氏将伐颛臾寡人之于国也劝学秋水过秦论鸿门宴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第二册谏太宗十思疏腾王阁序师说阿房宫赋六国论游褒禅山记伶官传序石钟山记项脊轩志五人墓碑记登泰山记病梅馆记第三册卫风〃氓秦风〃无衣邶风〃静女离骚(节选)孔雀东南飞(并序) 迢迢牵牛星归园田居梦游天姥吟留别琵琶行(并序) 山居秋暝登高蜀相书愤虞美人雨霖铃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扬州慢声声慢陈情表祭十二郎文赤壁赋第四册逍遥游(节选) 促织柳毅传(节选) 第五册蜀道难将进酒兵车行客至旅夜书怀咏怀古迹(其三) 阁夜登岳阳楼齐桓晋文之事庄暴见孟子孟子见梁襄王齐人有一妻一妾奕秋第六册报任安书(节选)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屈原列传(节选) 信陵君窃符救赵(节选)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与译文《左传》原文: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
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余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