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和控制技术基础
- 格式:ppt
- 大小:2.32 MB
- 文档页数:192
全面质量管理基础知识一、概论1、质量管理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操作者质量管理、工长质量管理、检验员质量管理、统计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
2、质量管理随着生产的发展已成为一门具有完整理论体系的边缘学科。
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和深化将成为人类生产活动的永恒主题。
3、全面质量管理的深化和发展的主要标志是建立一个包含ISO9000和ISO14000标准的全面质量一体化管理体系(TQIMS),把全面质量管理推向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新阶段。
4、ISO8402术语标准对全面质量管理的定义: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5、全面质量管理的原理:是基于对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即质量环的控制,并通过有效的质量体系或系统工程为基础来实施和体现。
质量环和系统工程可以用过程来体现,过程的不稳定性,正是全面质量管理的控制目标。
6、不同的行业和产品都有各自的特点,因此质量环的划分应该随行业和产品不同而有一定的差异,但是,无论质量环如何不同,其产品质量形成的全过程都应包括在内并进行有效控制。
7、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全员、全过程、全范围及多方法的质量管理。
8、全面质量管理与传统质量管理的差异:强调系统管理、强调预防为主、强调不断改进、强调满足顾客需要。
二、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1、全面质量管理的构成要素包括: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体系、质量策划、质量成本、质量改进和质量文化及质量审核。
2、质量方针: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该组织总的质量宗旨和质量方向。
3、质量体系:为实施质量管理所需的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
三、过程控制和质量控制点1、过程控制是质量管理的核心和基础,质量控制点是过程控制的重要措施和方法。
2、过程是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组相关联的资源和活动。
资源可包括人员、资金、装置、设备,以及技术和方法等。
3、工序是制造控制的主要环节。
检验质量控制技术基础检验质量控制技术是保证产品安全与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采用科学合理的技术和方法对产品进行检验与控制,可以确保产品符合标准要求,达到消费者预期。
本文将从质量管理的重要性、检验质量控制技术的基础原理和应用实践等方面探讨,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些启发和帮助。
1. 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产品的质量已成为企业立足市场甚至生存发展的基础。
质量管理贯穿于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其中检验质量控制技术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
通过检验,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提高产品的合格率与合格品率,降低不合格品率,有效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 检验质量控制技术的基础原理(1) 样本抽检原理:检验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对从一定数量的样本中抽取的代表性样本进行检测,评估样本的质量特性,从而推断整个批次产品的质量情况。
样本抽检的技术指标包括样本大小、抽取方法、检验标准等。
(2) 检验方法选择原理:根据产品的特点和生产过程要求,选择适当的检验方法是保证质量控制有效性的关键。
常用的检验方法包括外观检查、尺寸测量、化学分析、物理性能测试等。
(3) 质量控制技术原理:质量控制是在产品生产全过程中对质量的管理与控制。
通过建立适当的质量控制体系和流程,实施质量管理活动,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3. 检验质量控制技术的应用实践(1) 制定检验计划:根据产品的特性和质量要求,制定详细的检验计划,明确检验的内容、方法、标准和流程等,确保检验过程科学规范。
(2) 实施检验操作:按照检验计划,对产品进行检验操作,包括样品的取样、检测、评价和判定等环节,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3) 处理异常情况:在检验过程中,如果遇到异常情况或不合格品,应及时处理,并找出原因,制定改进措施,避免不合格品流入市场。
(4) 完善质量记录:检验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和信息应及时记录保存,形成检验报告和档案,为产品质量跟踪提供依据。
通过以上实践,不断提升检验质量控制技术,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品牌形象打下坚实的基础。
质量管理与控制技术基础(第2版)课程标准第一章课程目标1.1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深入了解质量管理理论和控制技术基础,掌握相关实践技能,为将来从事相关行业的人才培养提供基础知识和能力。
1.2 学生在学习本课程后将具备深入理解质量管理与控制技术基础的能力,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运用相关知识,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第二章课程内容2.1 质量管理概论2.1.1 质量管理的历史与理论基础2.1.2 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与运作机制2.2 控制技术基础2.2.1 控制技术的定义和分类2.2.2 控制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2.3 质量管理与控制技术的应用2.3.1 质量管理与控制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2.3.2 质量管理与控制技术在服务业中的应用第三章教学要求3.1 学生要求掌握质量管理和控制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相关的国家政策法规和行业标准。
3.2 学生要求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能够熟练运用各类质量管理工具和控制技术手段。
3.3 学生要求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能够在现实工作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章教学方法4.1 本课程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
4.2 课堂教学以讲解为主,教师亦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综合性实验。
4.3 实验教学以实际工具和设备的操作为主,教师应指导学生深入理解相关理论知识并进行实际操作。
第五章考核及评价5.1 经常性考核5.1.1 课堂测验5.1.2 实验报告5.2 终期考核5.2.1 期末考试5.2.2 课程论文第六章实践教学6.1 学生需在相关企业或实验室进行出差实习,了解质量管理与控制技术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6.2 学生需完成实践报告,对实习中所获得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总结和分析。
6.3 实习期间,学生需要积极参与实践项目,锻炼专业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第七章相关管理7.1 教师需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外学习和科研活动,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
7.2 学院管理部门需配合教师对本课程进行教学质量评估,不断改进和提高课程质量。
《质量管理与控制技术基础》课程标准(44学时)一、概述(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教育三年制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使学生了解质量管理与控制技术的基本常识,了解企业质量管理的常用工具及方法,初步具备现代企业质量管理理念,初步具备工序质量分析与控制的基本能力,树立质量和效益辩证关系的观念。
(二)课程基本理念本课程从专业培养目标及企业的实际出发,结合当今国内外先进的质理管理理论,全面阐述了质量管理与控制的方法和技术,把产品质量从事后检查,转向事前控制,达到“以预防为主”的目的。
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改变学科本位,体现学生能力培养,从生活走向质量,从质量走向社会。
联系社会,联系企业,联系生活,让知识与能力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案例展示质量管理中存在问题,通过探究与分析生活中的质量现象,揭示隐藏在其中的质量特点。
引导学生将质量管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中,培养学生终身探索的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质量管理实践能力。
结合国内外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和实践,拓宽学生视野,注意质量管理与控制学科知识与其他专业学科知识点联系与渗透,使学生关心质量管理的的新方法和新思路,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课程教学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结合,注重对学生的行为规范、岗位技能和学习过程的考核,构建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体系,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把质量管理知识引入到机械加工中,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实际教学案例,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加强学生质量意识的培养,解决专业学生与生产实际质量意识观脱节的问题。
本课程内容的选择上降低了理论重心,删除繁冗计算;本课程在内容组织形式上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学习,以案例讲解为主,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改革以书本为主、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学习与企业接轨。
质量控制基础知识质量控制基础知识1. 引言质量控制是一种综合性的管理活动,旨在确保产品或服务达到预期的质量标准。
在各个行业中,质量控制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质量控制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以及质量控制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2. 质量控制的概念质量控制是指通过监测和测量,以及采取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确保产品或服务符合特定的质量要求的过程。
它是质量管理体系的一部分,目标是实现不断改进和提高组织的产品或服务质量。
3. 质量控制的原则质量控制的实施应遵循以下原则:3.1 持续性质量控制应该是持续的,从产品或服务的设计阶段开始,直至产品或服务交付给客户,并持续进行监测和评估。
3.2 可比性和标准化质量控制需要建立可比性和标准化的评估体系,以便对不同产品或服务进行比较,并制定统一的质量要求和指标。
3.3 预防性质量控制应注重预防,即在产品或服务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中采取预防措施,避免质量问题的发生。
3.4 反馈性质量控制需要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及时获取客户和其他相关方的反馈信息,并加以分析和处理。
3.5 持续改进质量控制的目标是持续改进,通过分析数据和反馈信息,及时调整和改进产品或服务的质量。
4. 质量控制方法质量控制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实施:4.1 检查检查是一种最常用的质量控制方法,通过对产品或服务进行抽样检验,判断是否符合质量要求和指标。
4.2 培训和教育培训和教育是提高员工质量意识和技能的有效方法,通过提供相关知识和技术培训,提高员工对质量控制的理解和能力。
4.3 测量和统计分析测量和统计分析是评估产品或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采集和分析数据,发现质量问题的根本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4.4 过程管理过程管理是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通过对产品或服务生产过程的管理和优化,确保产品或服务符合质量要求。
5. 质量控制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在项目管理中,质量控制是确保项目交付的关键因素之一。
以下是质量控制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5.1 设定质量目标和指标项目开始阶段,应明确项目的质量目标和指标,以便后续的质量控制工作有明确的目标和标准。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及质量控制措施1.施工方案的制定:在开始施工之前,应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
方案应包括工程的总体规划、施工方法、工期计划、材料选用、质量控制措施等内容。
施工方案应经过技术评审和现场实地勘察,并得到业主的认可和批准。
2.施工队伍的培训与管理:施工队伍是工程施工的主体,其技术水平和素质直接影响工程质量。
因此,应对施工队伍进行培训和管理,确保其能够熟练掌握施工工艺和操作技能。
同时,要进行实时的技术交流和问题讨论,及时解决施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3.严格的施工工艺控制:根据工程设计要求和施工方案,对施工工艺进行严格的控制。
这包括对混凝土浇筑、砌筑、钢筋绑扎、防水施工等各个施工工艺环节进行监控和记录,确保施工过程符合规范要求。
4.材料选用和质量控制:在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工程要求和设计规范,选择符合标准和质量要求的材料。
同时,要对材料进行严格的检查和验收,确保其质量合格。
材料的存放和保护也是重要的,要避免受潮、受污染和损坏。
5.定期勘测和检测:在施工过程中,要对关键部位进行定期的勘测和检测。
这包括对地基沉降、墙体垂直度、地面平整度等进行监控,及时发现和处理施工质量问题。
同时,要对施工产生的噪音、振动等进行监测,保证施工过程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在可接受范围内。
6.施工现场的整洁和安全:施工现场的整洁和安全对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至关重要。
应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包括清理垃圾、维护机械设备、防止污染等。
同时,要做好安全管理,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7.施工过程的记录和交底:在施工过程中,应做好施工记录和交底工作。
记录施工过程中的重要事项和问题,并及时给出解决方案。
同时,要进行交底工作,确保所有参与施工的人员对工程要求和施工要点有清晰的认识。
总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及质量控制措施是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的重要保障。
通过制定施工方案、加强施工队伍管理、严格控制施工工艺和材料质量、定期勘测和检测、保持施工现场整洁和安全、做好施工记录和交底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施工质量,保证工程质量和实施顺利。
医院感染质量管理标准与控制技术一、医院感染质控标准(一)医院感染发病率100张床位以下的医院<7%:100-500张床位的医院<8%;500张床位以上的医院<10%。
(二)一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100张床位以下的医院<1%;100—500张床位的医院<0.5%;500张床位以上的医院<0.5%。
(三)常规物品消毒灭菌合格率常规物品消毒灭菌合格率为100%(四)医院感染漏报率应<20%(五)使用中的消毒剂细菌菌落总数应≤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六)无菌器械保存液不得检出任何病原菌。
(七)血液透析系统监测进水口细菌菌落总数<2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出水口细菌菌落总数<2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八)抗菌药物使用率力争控制在50%以下。
(九)医院感染病例标本送检率力争达到70%。
(十)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使用中灯管应≥70μw/cm2,新购进灯管不得低于90μw/cm2。
(十一)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接触破损皮肤、黏膜的医疗用品必须无菌。
(十二)接触黏膜的医疗用品细菌菌落总数应≤20cfu/g或100cm2: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十三)接触皮肢的医疗用品细菌菌落总数应≤20cfu/g或100cm2;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十四)使用中的消毒物品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十五)各类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及医护人员手的细菌菌落总数卫生标准以上不得检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他致病性微生物。
在可疑污染情况下进行相应指标的检测。
母婴同室、早产儿室、婴儿室、新生儿室及儿科病房的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上不得检出沙门氏菌。
二、医院消毒灭菌原则1、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注射器、针炙针、针头采用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灭菌,接触皮肤黏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消毒。
2、根据物品性能可使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消毒或灭菌,灭菌选用压力蒸汽、环氧乙烷、干热灭菌法:消毒可选煮沸、流通蒸汽:化学消毒根据不同情况选用高效、中效、低效消毒剂。
《质量管理与控制技术基础》复习卷一、填空题:1.质量是指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2.产品质量特性包括:性能、寿命、可信性、安全性和经济性。
3.产品的自然寿命是指产品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总时间。
4.产品的可靠性是指产品在规定的时间内和规定的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5.产品的经济性是指产品在整个寿命周期内的费用,是制造费用和使用费用的总和。
6.质量环是指对产品质量的产生、形成和实现过程进行的抽象描述和理论概括。
7.魅力特性是指如果充分的话会使人产生满足,但不充分也不会使人产生不满的那些特性。
8.ISO 8402:1994将全面质量管理定义为“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9.全过程质量管理强调必须体现两个思想,一是预防为主、不断改进的思想,二是为顾客服务的思想。
10.质量策划致力于制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运行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质量目标。
11.全面质量管理要求把管理工作的重点从“事后把关转移到事前预防”上来;从管结果转变为管因素。
12.现场管理分析技巧有删除;合并;改变;简化4种方法。
13.工序能力是指工序在一定时间里,处于控制状态(稳定状态)下的实际加工能力。
14.工序质量指产品在该工序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特性,如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形状误差、位置误差、重量、强度、硬度等。
15.朱兰三部曲是指质量计划过程、质量控制过程、质量改进过程。
16.领导的两个涵义:一是动词,指领导的行为:二是名词,指担任领导的人。
17.工序能力指数是技术要求和工序能力的比值。
18.整顿是指把留下来的必要用的物品依规定位置摆放,并放置整齐加以标示。
19.管理可分为维持性质的管理和改善性质的管理。
20.质量手册一般由概述、正文和补充三部分构成。
21.企业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其目的是确保产品质量,使顾客满意。
22.常见的不合格品的处置方式有返工、返修、让步、降级、报废。
质量管理与控制技术基础嘿,咱今儿就来说说质量管理与控制技术基础这档子事儿!你说这质量啊,就好比是咱家里盖房子,那根基得打牢了,房子才能稳稳当当的不是?咱先讲讲质量管理。
这就像是给一件事儿或者一个东西把好关。
你想想,要是做出来的东西质量不行,那不就跟那破了洞的口袋似的,啥都装不住呀!比如说咱买个手机,要是质量不过关,那不是三天两头出毛病,闹心不闹心?所以啊,质量管理就是要让这东西或者事儿从一开始就杠杠的。
那控制技术呢,就好比是个细心的大管家。
它得时刻盯着,不能让任何一个小细节出岔子。
就像做饭,火候、调料啥的都得控制好,不然这菜不是咸了就是淡了,不好吃呀!在生产线上也是一样,每一个环节都得严格控制,不能有一点儿马虎。
你说这质量管理和控制技术重要不?那肯定重要啊!就跟咱每天得吃饭睡觉一样重要。
没有好的质量管理和控制技术,那生产出来的东西能让人放心吗?咱能安心用吗?再打个比方,质量管理和控制技术就像是一辆汽车的刹车和方向盘。
刹车是保证安全的,要是刹车不灵,那得多危险啊!方向盘呢,是控制方向的,要是方向盘出问题了,那还不得开到沟里去啊!咱平常生活中也到处都是质量管理和控制技术的影子呢。
你看那超市里卖的东西,不都得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测吗?不然咱吃坏了肚子找谁去?还有那建筑工程,要是质量不行,万一哪天塌了咋办?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事儿啊!咱可得重视质量管理和控制技术啊,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要是都不重视,那这世界还不得乱套了呀!咱得像爱护自己的宝贝一样爱护质量,把控制技术当成自己的看家本领。
只有这样,咱才能做出好东西,让大家都满意,咱自己也能挺起腰板不是?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啊?所以啊,大家都得好好琢磨琢磨质量管理与控制技术基础,别不当回事儿,这可关系到咱生活的方方面面呢!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