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证 卫分证 上焦
肺
呼吸方面 鼻
皮毛 脊柱 水液代谢 脾胃
太阳病
风寒 风热 燥火
恶寒、无汗、身痛、 指尖-外劳宫-阳池-外尺 肤发凉。脉浮紧/浮数/ 浮缓
恶暖风、自汗、 尺肤热、脉浮数/ 浮缓
“诸涩枯涸,干 劲皴揭”
风湿
“湿气在外,因风相搏, 流于经络,骨节烦痛,卧 不预食,脉浮浮缓,按之 涩,桂枝汤微发其汗,令 风湿俱去。”《湿病》
治法:滋阴潜阳,佐以辛凉散风、活血化瘀,奔豚汤加减
25
26
处方:葛根20g 白芍10g 当归10g 川芎6g 黄芩
10g 半夏10g 石膏30g +玄参10g 鳖甲(另包,先煎 )10g女贞子30g 旱莲草30g+磁石(另包,先煎) 30g +桑叶10g+甘草10g。5剂,水煎服。
二诊(2013年1月15日):5剂之后,诸症减轻
羌活6g 防风6g 黄芩6g 白芍6g 玄参10g 苍耳子6g 生姜6g 甘草 3g。3剂,水煎服。嘱当日中午、晚6点、晚10点各服一次。 三诊(2012年11月22日):服药当晚烧退,酣畅汗出,三日平 稳,但咳嗽增多、咳声加深、痰黏不利,指尖手背仍凉,舌瘦 红少苔、脉浮细,两肺可及少许粗湿罗音。
13
辨证:发热九天,但是两个过程,前一阶段是乳蛾所致,热退 一天后进入第二个阶段。现症发热而无汗,指尖、腕背外劳宫 至阳池、外关、三阳络处发凉乃风寒外袭;流涕黄浊、咽腔红 赤为肺胃积热;舌瘦红少苔阴虚之象,脉之浮细当以浮紧而论, 风寒阴虚之证。
合之,风寒外袭、阴虚内热。 治以辛温解表,清热养阴,疏柴葛大青龙。停输液、停西药。 处方:葛根30g 柴胡30g 麻黄6g 桂枝6g 石膏30g 荆芥(后下)6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