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六经辨证讲课稿
- 格式:ppt
- 大小:1.28 MB
- 文档页数:30
六经辨证入门精彩讲稿(一)蔡长友老师:大家早上好。
今天来到会场的,我想很多都是专家,都是咱们中医界比较资深的有经验的医师。
我能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交流共同学**,非常开心,我觉得一个人的一生中都要不断地学**,人的学**是终身制的,我也把我每次的讲座都当成一次历练,当成一次学**。
所以今天就把我们蔡氏经方对六经辨证一些理解、体会与大家进行分享,进行交流。
蔡氏经方近几年来被一些人关注,原因是什么呢?并不是说我们这个理论有多神奇、有多深奥。
有一些弟子跟我谈心,我收集到了他们心中怎么想的,他有什么信息,反馈到我这里我会做一个综合考虑:我们蔡氏经方学术哪些值得提倡,哪些有待进一步的发展?有些弟子跟我讲,他说蔡氏经方有三点:第一是好学;第二是好用;第三是好复制。
我觉得这个概括得比较好,我们讲中医学,它浩如烟海,源流众多,分支也众多。
那么学**中医,你要是选择不当,确实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有的初学者走了很多的弯路,但是我们讲,走弯路不一定是坏事,他也是一个积累。
就怕什么?就怕你走了弯路回不来,这就麻烦了。
因为我们中医流派异彩纷呈,怕你花了大量精力学不到有用的东西。
蔡氏经方多年来秉承了医圣张仲景的六经辨证始终不改,医圣老祖先他留下的这些好东西,值得我们继承,值得我们发扬,所以我觉得六经辨证,医圣这个《伤寒论》里面有很多值得我们学**和挖掘的东西。
有一些初学者找不到感觉,学中医学了很多年以后没有信心了,结果打算改行了,那他如果有幸接触到我们蔡氏经方,他如果说能学得进去,能用好,就会重新找回自信,觉得原来中医还可以这样来为人看病,觉得这些高深莫测、博大精深的中医理论可以这样简单地学,简单地用,而且又不失正道。
我们说人间正道是沧桑,但是这个中医学里面你学好六经辨证,我们讲是大病小病一样看。
我们蔡氏有一个口号:学好六经辨证,癌症就当感冒看。
其实这个话听起来可能有一些同仁会觉得,看感冒和看癌证的思路能一样吗?实践中它会告诉你,它会给你答案。
六经辨证讲稿六经辨证汉代张仲景著《伤寒论》,将外感疾病演变过程中的各种证候群,进行综合分析,归纳其病变部位,寒热趋向,邪正盛衰,而区分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厥阴、少阴六经。
几千年以来,它有效地指导着中医学的辨证施治。
太阳病证治一、临床表现《伤寒论》说:“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概括:凡出现发热,恶寒,头痛,项强,脉浮等脉证,就叫太阳病。
太阳病分为经证和腑证二类。
经证为邪在肌表的病变;腑证是太阳经邪不解而内传于膀胱所引起的病变。
二、病理机制1、太阳经证:分为三型(1)其人营卫不和,卫失固外开阖之权,肌表疏泄者为中风(即伤风,不是脑溢血)。
(2)其人卫阳被遏,营卫郁滞不通,肌表致密者为伤寒。
(3)其人外受温邪,津伤内热者为温病。
中风: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表虚证)。
伤寒:发热,无汗,恶寒,脉紧,体痛(表实证)。
温病:发热,口渴,不恶寒(里热证)。
中风、伤寒、温病,均屑表证,所以均有“发热,头痛,脉浮”,但其鉴别点是:中风:脉浮缓,有汗,舌苔薄白。
伤寒:脉浮紧,无汗而喘,舌苔薄白。
温病:脉浮数,发热,口微渴,微恶寒,舌尖舌质红绛。
2.太阳腑证:分为二型(1)邪气内入膀胱,影响膀胱气化功能失调,以致气结水停,小便不利,为蓄水证。
(2)热结下焦,瘀血不行,以致鞭满如狂,小便自利为蓄血证。
蓄水证:发热恶风,小便不利,消渴,水人则吐,脉浮数。
蓄血证:小腹急结或鞭满,如狂发狂,小便自利,身体发黄,脉沉结。
鉴别点:蓄水是邪人膀胱气分,故只有小便不利而无神志症状。
蓄血是邪入膀胱血分,故只有神志症状而无小便不利。
三、治则方药1.太阳经证治法(1)中风:为太阳表虚证,是卫强营弱,营卫不和,治疗中风只需调和营卫,汗出病解,可用桂枝汤。
(2)伤寒:为太阳表实证,腠理致密不得汗出,非开表发汗不足以祛邪外出,可用麻黄汤。
蔡长友六经辨证讲稿你们有没有想过,我们的身体就像一个小小的王国,里面有好多好多的秘密等着我们去发现呢?今天呀,蔡长友老师要带着大家一起去探索一个特别有趣的中医知识——六经辨证。
这就好像是我们要去寻找隐藏在身体王国里的宝藏,有了这个神奇的“地图”,我们就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啦!那什么是六经辨证呢?简单来说呀,它就像是给我们身体的各种情况分了不同的类别,就像把水果分成苹果、香蕉、橙子一样。
六经呢,就是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太阴经、少阴经和厥阴经。
每一经都有它自己的特点,就像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一样。
咱们先来说说太阳经吧。
想象一下,你和小伙伴们在外面玩耍,跑啊跳啊,不小心被风吹了一下,或者淋了点小雨,回到家就开始打喷嚏、流鼻涕,这时候呀,可能就是太阳经出了点小状况。
太阳经就像是我们身体王国的第一道防线,当外面的“小坏蛋”,比如风啊、寒啊想来捣乱的时候,它就会先站出来抵抗。
就好像守护城堡的士兵一样,勇敢地保护着我们。
再讲讲阳明经。
你们有没有吃过太多好吃的东西,然后感觉肚子胀胀的,嘴巴里还有点臭臭的呀?这时候,可能就是阳明经在提醒你啦!阳明经呀,和我们吃进去的东西关系可大了。
如果我们吃太多,它就会有点“忙不过来”,就像一个小仓库装了太多的东西,都有点放不下啦。
所以呀,我们可不能太贪吃哦,要听阳明经的话,好好吃饭,别吃太多哟。
少阳经呢,就像是一个很会协调的小管家。
有时候呀,我们会觉得一会儿冷一会儿热的,还感觉胸口有点闷,这可能就是少阳经在努力协调身体里的各种“小麻烦”呢。
比如说,身体里的热气和寒气在打架,少阳经就会想办法让它们和好,让我们的身体变得舒舒服服的。
接下来是太阴经。
要是你有一天感觉肚子不舒服,总是拉肚子,吃什么东西都觉得没什么胃口,那可能就是太阴经在“闹情绪”啦。
太阴经就像我们身体里的小厨师,负责给我们准备营养。
要是它不开心了,我们的胃口就会不好,吃进去的东西也不能好好消化啦。
少阴经呀,和我们的精神状态关系很大呢。
蔡长友六经辨证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教授、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要演讲的主题是蔡长友六经辨证。
蔡长友教授是中国著名的中医学家,他在中医领域有着丰富的研究经验,并且提出了“六经辨证”的重要理论。
这一理论是对中医经络学和辨证论治的系统总结和整合,对中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六经是中医理论中的基本范畴,包括阳明经、太阳经、少阳经、太阴经、少阴经和厥阴经。
蔡长友教授提出的六经辨证理论,强调了六经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辨证治疗的重要性。
蔡长友教授的六经辨证理论主要包括六个方面:一是了解六经的特点和功能;二是通过辨证分析,确定病证所属的六经;三是根据病情选择相应的辨证方法;四是运用辨证论治原则,对病证进行分类与分型;五是根据辨证结果,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六是注重辨证与治疗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通过蔡长友教授的六经辨证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治疗方法,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同时,这一理论也为中医学的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和方法论。
总而言之,蔡长友六经辨证是中医学领域的一项重要理论成果,对中医学科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我们应该深入学习和研究六
经辨证理论,加强对中医学的认识和应用,为中医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谢谢大家!。
精彩继续--蔡长友老师六经辨证入门讲稿(完)应各位蔡迷要求,今天发布剩余的部分,让大家好好过过瘾。
中药大辞典上千味,这个这么多的药,浩如烟海,当然每个药这是我们前人他们花功夫费力气来发现的好东西,但是我们只要能够把中医做到一个境界,让我们用一些常见方、常用药能把很多的病应对掉,这是一件好事情。
我们既节约了中医药资源,同时又治好了一些疾病。
你看现在一些犀牛角啊,羚羊角啊这个都是保护动物。
过去我还用阿胶,后来我也不提倡用阿胶了。
像我们温经汤里面有阿胶,实在要用,用一点。
一般来说这些常见病的三阳的方子可以搞定不需要用些大量滋补的药。
因为他们说这个阿胶在制作的过程中,要拿那个鞭子把那个驴抽打,打得那个驴战战兢兢,皮下出血,然后赶紧扒皮熬胶,据说这个时候扒下的皮熬出的胶才最多。
这个药当然是一个好药,但是我一听这样有点太残忍了,所以很少用。
蔡氏经方用一些常见的柴胡类方,桂枝类方就把很多疾病能够临床运用自如非常好,因为我们强调一个什么呢?强调一个三阳实证,三阳热证,我们强调邪气要有出路,我们蔡氏曾经有一个提法叫做“三阳开泰”,三阳开泰就是把这个三阳的邪气解掉,给邪气一个出路。
我们人的身体,吃饭喝水要新陈代谢,他肯定会产生一些垃圾,一些废物,把这些邪气给它代谢掉,废物减少了宿便减少了,有时候就能解决很多的问题。
我们临床发现很多种老年人啊,你看那个冠心病,心律不齐,血压也高很多问题。
可能大、小承气汤用对证了几付药上去,血压也趋于平稳、慢慢就下来了。
有一次我们查病房的时候,有一个老人家住几天院了,那个血压还是下不来,他几天不解大便,肚子嘭嘭胀,大便用开塞露去扣,后来我给她大承气汤来一副,地地道道的大承气汤加上芒硝来一副,吃过以后你看那老人家拉吧,弄一个盆接着,我说叫他使劲拉,拉过以后,她呼呼的睡了两三天,血压就下来了,想高也高不起来,血压下来了,肚子也轻松了。
所以这个人啊,你要给他邪气找一个出路,一定要找一个出路。
天使老师讲中医第二十五节课、【六经辩证】上第二十五节课、【六经辩证】上回顾上节课,八纲辨证的主要内容是:表症里证、寒证、热证、虚证、实证、阴证和阳证,其核心理念是辨别疾病的性质,疾病在表和疾病在里的区别很大。
里证包括阴证、虚证和寒证,表证包括了实证、热证和阳证。
八纲辨证主要辨别疾病的性质,离用药还是有距离的。
今天讲六经辨证,可以直接辨别疾病的部位,和用药关系紧密。
六经辨证的核心理念是:每一个证都有对应对症的核心方剂。
六经辨证接近于开方和用药,是很关键的。
六经辨证是以阴阳为纲,分为三阳经和三阴经,将疾病分为三阴和三阳二大类。
阳证在表,阴证在里。
六经辨证以手足三阴、手足三阳的经络,及其所属脏腑的生理和病理为基础,基本涵盖了所有疾病。
在《伤寒论》中看到的疾病主要是六经的外感证。
六经辨证对于里证即外感证以外的疾病关系非常密切,是疾病治疗用药的基础所在。
人体的十二条正经主要包括:手三阳经:手太阳小肠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三阳经: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人体的六经分为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太阴经、少阴经和厥阴经,也是六经辩证的六条经络。
太阳经包括足太阳膀胱经和手太阳小肠经;阳明经包括足阳明胃经和手阳明大肠经;少阳经包括足少阳胆经和手少阳三焦经;太阴经包括手太阴肺经和足太阴脾经;少阴经包括足少阴肾经和手少阴心经;厥阴经包括手厥阴心包经和足厥阴肝经。
手上的经络有手三阳和手三阴,足部有足三阳和足三阴,这是人体的十二条正经,六经辨证主要讲解这十二经的辨证。
六经辨证不单指六条经络也包括这六条经络连带的脏腑和身体的组织。
比如:足太阴脾经包含了足太阴脾经本身,也包含了脾脏和胃。
脾主肌肉,所以足太阴脾经还包括人体的肌肉组织。
手太阴肺经还包括肺脏、大肠;肺主皮毛与大肠相表里,还包括人体的皮毛。
皮毛不单指人体皮表,也包括人体肠道内壁及一切器官的管道内外表皮,皮毛涵盖的面积比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