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音乐、舞蹈的表现特征有机 结合:
舞蹈: • 动作性:“舞蹈语汇”——空间、时间力度、 元素、程式化、雕塑化、韵律感; • 情感性:表达情绪、表现情节两类; • 审美性:美是第一要素,形式美、对称美、 均衡美。 音乐与戏剧表演: • 表现特征:故事性、表演性、综合性 • 教学内容:戏剧鉴赏和戏剧常识、戏剧表 演、戏剧创编。
·歌唱、演奏:
学生通过对音乐表演活动 的亲身参与和直接体验,享受 音乐表现的乐趣,陶冶情操, 提高音乐表现能力。
·创作:
是培养学生艺术想象力和 创造力的园地,也是学生进一 步获得音乐基础知识和学习音 乐基本理论的模块。
·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 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 和发展需求,认识音乐与姊妹 艺术的密切关系,拓展艺术视 野,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表现 能力。
四.教学建议
1、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 2、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过程 。 3、正确处理统一与差异 。 4、倡导学习方式的多元化。 5、注重现代技术手段的应用。
五、学生学习评价建议
1、评价内容 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第二 部分“课程目标”中,明确指出有三 个层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 方法;知识与技能。显然,这也就是 我们对学生的音乐学习评价的三个方 面的内容。
二、课程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过程与方法 3、知识与技能
三、课程设置
• 根据高中的课程计划和《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
的要求,结合我省的音乐教育实际,对普通高中音乐课 程安排提出如下建议: 1、必修必学模块为“音乐鉴赏”,可在高中任一学年开 设,为2学分。 2、必修选学模块为“歌唱”、“音乐与舞蹈”、“音乐 与戏剧表演”、“创作”、“演奏”,可在高中任一学 期开设,每一模块为1学分。 3、学分和课时安排,艺术课程(音乐、美术)在高一至 高三开设,音乐与美术各为3学分(54课时),具体授 课计划由学校根据师资、教学条件等实际情况开设。对 于具有较强音乐能力并愿意在音乐方面继续发展的学生, 在完成3个必修学分后,鼓励选修其他未选模块,或继续 深化已选模块的学习。每修满18课时,通过考试或考查 评价,可获得1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