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概论
- 格式:pdf
- 大小:2.11 MB
- 文档页数:8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课程教案学院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汽车维修工程教育教师王忠良河北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机械系第三节燃油喷射电子控制系统的结构原理一、空气流量传感器作用:检测进入汽缸的空气流量。
空气流量传感器将空气流量变为电信号输入ECU,ECU根据空气流量传感信号决定基本喷油量和点火时间。
(一)空气流量传感器分类根据检测进气量的方式不同,空气流量传感器分为D型(即压力型)和L型(即空气流量型)两种类型。
“D”型来源于德文“Druck(压力)”的第一个字母,是利用压力传感器检测进气歧管内的绝对压力,测量方法属于间接测量法。
装备“D”型传感器的系统称为“D”型燃油喷射系统,控制系统利用该绝对压力和发动机转速来计算吸入汽缸的空气量。
“L”型来源于德文“Luftmengen(空气流量)”的第一个字母,是利用流量传感器直接测量吸入进气管的空气流量。
汽车采用的“L”型传感器分为体积流量型(如翼片式、涡流式)传感器和质量流量型(如热丝式和热膜式)传感器。
(二)翼片式空气流量传感器1.翼片式空气流量传感器的结构安装在空气滤清器与节气门之间的进气管路上翼片式空气流量传感器主要由翼片组件和电位计组件两部分组成。
翼片组件和电位计组件是同轴结构,轴端有盘形回位弹簧。
1)翼片组件由计量翼片和缓冲翼片构成。
计量翼片转过的角度取决于空气流速和回位弹簧的预紧力矩,当进气的作用力与弹簧的回转力平衡时,计量翼片便稳定在某一角度。
空气流量传感器进气通道的旁边还有一个旁通气道。
旁通气道的流通截面积可由一个CO调整螺钉进行调整。
汽油泵开关设置在空气流量传感器内,由滑臂控制。
2)电位计组件当翼片带动电位计转动时,电位计上的滑臂便在电阻片上滑动,使输出电阻变化。
3)工作电路与接线插座图2-194)进气温度传感器图2-192.翼片式空气流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电阻转变成ECU接收的电压信号的方法有两种(即空气流量信号的选择方法有两种):方法一:如图所示。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课程教案学院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汽车维修工程教育教师王忠良河北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机械系第三节燃油喷射电子控制系统的结构原理一、空气流量传感器作用:检测进入汽缸的空气流量。
空气流量传感器将空气流量变为电信号输入ECU,ECU根据空气流量传感信号决定基本喷油量和点火时间。
(一)空气流量传感器分类根据检测进气量的方式不同,空气流量传感器分为D型(即压力型)和L型(即空气流量型)两种类型。
“D”型来源于德文“Druck(压力)”的第一个字母,是利用压力传感器检测进气歧管内的绝对压力,测量方法属于间接测量法。
装备“D”型传感器的系统称为“D”型燃油喷射系统,控制系统利用该绝对压力和发动机转速来计算吸入汽缸的空气量。
“L”型来源于德文“Luftmengen(空气流量)”的第一个字母,是利用流量传感器直接测量吸入进气管的空气流量。
汽车采用的“L”型传感器分为体积流量型(如翼片式、涡流式)传感器和质量流量型(如热丝式和热膜式)传感器。
(二)翼片式空气流量传感器1.翼片式空气流量传感器的结构安装在空气滤清器与节气门之间的进气管路上翼片式空气流量传感器主要由翼片组件和电位计组件两部分组成。
翼片组件和电位计组件是同轴结构,轴端有盘形回位弹簧。
1)翼片组件由计量翼片和缓冲翼片构成。
计量翼片转过的角度取决于空气流速和回位弹簧的预紧力矩,当进气的作用力与弹簧的回转力平衡时,计量翼片便稳定在某一角度。
空气流量传感器进气通道的旁边还有一个旁通气道。
旁通气道的流通截面积可由一个CO调整螺钉进行调整。
汽油泵开关设置在空气流量传感器内,由滑臂控制。
2)电位计组件当翼片带动电位计转动时,电位计上的滑臂便在电阻片上滑动,使输出电阻变化。
3)工作电路与接线插座图2-194)进气温度传感器图2-192.翼片式空气流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电阻转变成ECU接收的电压信号的方法有两种(即空气流量信号的选择方法有两种):方法一:如图所示。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研究第一章:引言随着社会发展,汽车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
然而,如今的汽车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机械结构,而是集电子、计算机、通讯、传感等技术为一体的智能化产品。
汽车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让汽车更加安全、环保、智能和舒适,使人们的出行更加便捷和愉悦。
因此,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成为汽车工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第二章: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概述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是指应用电子、计算机、通讯和传感技术来管理和控制汽车的各种系统和设备。
现代汽车中,各种传感器通过采集各种数据,并将数据传递给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再根据数据进行计算,并控制相应的设备来实现功能。
现代汽车的电子控制系统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发动机控制系统:使用各种传感器来收集发动机运行状态的数据,控制发动机的各种运行参数,例如燃油喷射量、点火、气门开关、增压等,保证发动机高效、稳定、低排放的运行。
2. 制动控制系统:利用各种传感器来检测车轮的速度、加速度等数据,通过控制制动器来实现制动和防抱死。
3. 悬挂控制系统:根据车辆悬挂系统的运行参数,控制悬挂系统的工作状态,使车辆具有更好的行驶和悬挂舒适性。
4. 空气供给系统:根据车辆的行驶条件、发动机负荷和驾驶员的需求,控制进气和排气系统的工作状态,保证发动机高效、稳定、低排放的运行。
第三章: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优点1. 提高了汽车的安全性:现代汽车中,包括ABS、ESP、TCS、EBD、VDC等控制系统,这些系统可通过各种传感器实时检测车辆的状态,发现并控制各种不良状态,如刹车不足、车身滑移、侧翻等,从而提高车辆的安全性。
2. 提高了汽车的环保性: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可以有效减少碳排放、NOx排放和颗粒物排放,从而减少污染物对环境的危害,保护环境。
3. 提高了汽车的舒适性:现代汽车中的各种电子控制装置可以自动调节温度、风速、座椅角度等,也可以自动开启或关闭各种设施,例如天窗、车窗、音响等,从而提高行驶舒适度。
第四章汽车电子控制系统概述第四章汽车电子控制系统概述第一节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背景汽车既可作为生产运输的生产用品,又可作为代步、休闲、旅游等消费用品,汽车技术的发展是人类文明史的见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汽车成为人类密不可分的伙伴。
当然,汽车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如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交通条件、安全、环境污染也成了日益严重的问题。
汽车的安全、环保和节能是当今汽车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
一、安全、环保和节能推动了汽车技术的发展汽车的安全性是人类社会的一大祸害,车辆的制动安全性、驱动安全性与行驶安全性是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的三大主要根源。
全世界每年由于交通事故死亡约50万人,排在人类死亡原因的第10位;我国目前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占全国总死亡人数的1.5%,约每年10万人。
为此,科技人员从汽车的主动安全性和被动安全性两个方面着手,设计了防滑控制系统、车辆姿态控制系统、智能防撞预警与应急保护系统、碰撞后的保护系统等一系列电子控制装置。
HC和NOx 混合在一起,在强烈的阳光照射下,会发生一系列光化学反应,产生臭氧和各种化合物。
臭氧(O3)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和毒性。
1963年美国洛杉矶地区发生了光化学烟雾事件,促使各国对大气污染的重视研究。
据统计,城市大气污染物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和氮氧化物(NOx)的主要污染源是汽车排气。
因此,世界各国都相继制订了日益严格的汽车排放物限制法规。
此外,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汽车噪声也是环境保护的重点治理对象。
于是,现代轿车普遍装有喷油与点火控制、废气再循环及三元催化等发动机尾气控制装置。
人们还在降低机械噪声、隔振、隔音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实验与改进工作。
进入二十世纪70年代,全球的石油危机,使汽车节能问题受到世界各国高度重视,汽车耗油量被相应的法规限制,并成为汽车报废的一个主要标志。
到二十世纪末,美国政府提出了耗油为3L/100km的“3升车”计划。
传统的化油器等发动机部件虽然有了很大的改进,仍然满足不了排放和油耗两大法规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