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明挖及结构施工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145.50 KB
- 文档页数:6
明挖段深基坑开挖及支护安全专项施工方案一、项目背景与目的该项目为一座较大规模的建筑工程,施工需要进行明挖段深基坑的开挖与支护。
本方案旨在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并提供具体的施工措施和方法,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二、施工条件与环境1.地质条件:明挖段深基坑周围地层主要由黏土层和砂层组成,存在一定程度的地下水。
2.基坑周围现状:基坑周围存在部分临近建筑物和交通干道。
3.施工条件:施工期间需要确保基坑周边的交通和环境的正常运行,同时应尽量减少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
三、施工方案1.开挖方案:采用逐层开挖的方法,逐步控制开挖深度,避免土体失稳和坍塌。
2.地下水的处理:根据地下水的情况,采取合适的抽水处理措施,降低地下水位,确保基坑工地的干燥。
3.支护方案:结合基坑周围环境和地质条件,采用合理的支护措施,确保基坑的稳定和安全。
4.开挖过程中的监测和报警:设置合适的监测点位,对开挖过程中的变形、位移等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并设置合适的报警机制。
5.周边环境保护:在施工过程中,采取合适的措施,控制噪音、震动等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保持周边交通和环境的正常运行。
四、施工措施与方法1.开挖措施:(1)采用机械开挖,根据地质情况选择合适的开挖工具和设备。
(2)根据开挖深度和土壤条件,合理控制开挖速度,避免土方坍塌。
(3)对于黏土层和砂层,采用作业层的方式进行开挖,避免整层土壤同时失稳。
(4)合理的石方堆放和土方运输方式,减少对交通和周边环境的影响。
2.地下水抽水措施:(1)根据工程需要,合理规划抽水井的位置和深度,确保有效地控制地下水位。
(2)根据地下水的含水量和抽水量计算,选用合适的抽水机组。
(3)设置地下水位监测点,对抽水过程中的地下水位进行实时监测,并与抽水量进行对比分析。
3.支护措施:(1)依据地质勘探资料和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支护方法,如钢支撑、土工格栅等。
(2)根据设计要求和实际情况,布置合适的支护点位和封闭墙体。
(3)合理安排支护的施工顺序,确保每一步的支护工作都得到有效的实施和监测。
一、编制说明1。
1编制依据1、长沙市轨道交通二号线一期工程土建施工第2#合同段施工西湖公园站~溁湾镇站区间明挖段围护桩结构设计和区间明挖段主体结构设计图纸。
2、现场踏勘所掌握的情况资料。
3、适用于本工程的标准、规范、规程:《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96);《喷射混凝土施工技术规程》(YBJ226—91);《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96);《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50210-2001);《锚钉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程》(GB/T 50476-2008);《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及国家、部委和长沙市有关安全、质量、工程验收等方面的标准及法规文件。
4、我单位现有的施工管理水平、技术水平、科研水平、机械设备配备能力和资金投入能力。
5、我单位多年从事地铁工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及市政工程的施工经验。
1.2编制原则1、在充分理解招标文件、设计图纸及认真踏勘现场的基础上采用先进、合理、经济、可行的施工方案.2、施工区段合理划分,施工进度安排均衡、高效.3、保护环境、保护文物,文明施工。
施工全过程对环境破坏最小、占用场地最少,并有较周密的环境保护措施。
4、严格贯彻“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原则,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5、坚持优化技术方案和推广应用“四新"成果,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确保工程全面创优。
6、加强施工管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工程造价。
7、采用监控系统和信息反馈系统作为指导施工的依据,施工时地表沉降、建筑物倾斜、围岩地质超前预报等各种技术难题与设计、监理、科研院校联合进行研究。
二、工程概况2。
1、工程概述西湖公园站~溁湾镇站区间为2号线一期工程的第三个区间,该明挖区间设计起点里程YDK3+181.500(ZDK3+181.500),终点里程YDK3+499。
明挖基坑施工方案基坑施工是建筑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用于建造地下结构或给排水设施等。
在进行明挖基坑施工前,需要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以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以下是一个关于明挖基坑施工方案的示例。
一、项目概述该项目是在一些地区的土建工程,需要施工一个明挖基坑,用于建设地下停车库。
基坑的规模约为40米宽、50米长和10米深。
施工时间为6个月。
二、施工准备1.土壤调查和分析:进行地下土体的详细调查和分析,以确定地下水位、土壤类型和力学性质。
2.地质调查:研究地下岩土层的特征和地下水运动情况,以便选择正确的施工方法和作出适当的措施。
3.预备工作:清理施工区域的表层土壤和植被,并打开进场道路。
清理以上地表上的各类障碍物,确保施工区域内的物体不会对工作造成阻碍。
4.设计施工方案:根据地质调查和土壤分析结果,制定施工方案,并确定所需的设备、材料和人力资源。
三、挖掘基坑1.基坑边坡保护:在挖掘开始前,需要进行基坑边坡的保护工作。
采用合适的支护结构或土方开挖边坡支护方式,确保边坡的稳定性,防止发生坍塌和滑坡事故。
2.挖掘方法:采用机械挖掘的方式进行基坑的挖掘。
根据基坑的规模和深度,选择合适的挖掘机械,并进行适当的挖掘技术操作。
3.挖掘过程中的水槽处理:根据地下水位情况,采取适当的排水措施,以确保基坑施工时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可以采用井下泵或临时井口等方式降低地下水位。
4.基坑底部处理:在挖掘到设计深度后,进行基坑底部的松土和平整工作。
确保基坑底部符合设计要求,并做好防水处理。
四、基坑支护1.支护类型选择:根据土壤力学参数和工程要求,选择合适的基坑支护结构类型。
可选用钢板桩、悬臂墙或桩墙等支护方式,并进行相应的设计和计算。
2.支护施工: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方案,进行基坑的支护施工。
确保支护结构的牢固性和稳定性,防止土体滑移和坍塌。
3.支护监测:通过安装监测设备,对支护结构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管线基坑(槽)明挖施工工艺标准1、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城市新建和改建的给水、排水管道机械、人工、人机混合土方开挖施工,其它管线基坑明挖土方施工可参照执行。
2、施工准备2.1机械设备2.1.1机械:推土机、挖土机、装载机、自卸汽车、机动翻斗车等。
2.1.2机具:手推车、铁锹(尖、平头)、手锤、铁镐、撬棍、钢卷尺、梯子、坡度尺、小线或20号铁丝等。
2.2作业条件2.2.1土方开挖前,已完成建筑物或构筑物的位置或场地的定位控制线(桩),必须经过检验合格,并办理预检手续。
根据设计图纸和施工方案的要求,将施工区域内的地下、地上障碍物清除完毕,做好排水坡度,在施工区域内,要挖临时排水沟。
2.2.2各种现状管线已改移或加固,对暂未处理的地下管线及危险地段,做好明显标志。
在夜间施工时应合理安排工序,防止错挖、超挖。
施工现场应根据需要安装照明设施,在危险地段应设置警示标志。
2.2.3基坑(槽)、管沟有地下水时,已根据当地工程地质资料采取降低地下水位措施,水位降至坑(槽)底50cm以下,然后在开挖。
3.2操作方法(5)开挖基坑(槽)、管沟土方,在场地有条件堆放时,一定留足回填需要的好土;多余土方应一次运走,避免二次挖运。
(6)基坑(槽)、管沟设有明排边沟时,开挖土方应由低处向高处开挖,并设集水井。
(7)检查井应同基坑(槽)、管沟同时开挖。
3.2.1.4人工开挖:人工开挖基坑(槽)、管沟时,可自上而下分层开挖,每层挖深以60cm为宜。
从开挖端逆向倒退按踏步型挖掘。
开挖总深度不宜超过2m,开挖时必须严格按放坡规定开挖。
注:在开挖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槽壁与边坡的状态。
深度大于 1.5m时,应做好基坑或管沟的支撑准备,以防塌陷。
在天然湿度的土中,开挖基坑或管沟时,当挖土深度不超过下列数值的规定,可不放坡,不加支撑:a、密实、中密的砂土和碎石类土(充填物为砂土)-1.0m;b、硬塑、可塑的黏质粉土及粉质粘土-1.25m;c、硬塑、可塑的黏土和碎石类土(充填物为黏性土)-1.5m;d、坚硬的黏土-2.0m3.2.1.5堆土(1)在农田中开挖时,根据需要,应将表面耕植土与下层土分开堆放,填土时耕植土仍填于表面。
基坑明挖施工方案基坑明挖施工方案基坑明挖施工是指在地面上进行开挖,使地下空间整体暴露在地表上的一种开挖方式。
下面是一个基坑明挖施工的方案。
1. 工程准备首先,进行现场勘察和地下设施调查,确定地下管线和其他地下设施的位置和布局。
同时,根据设计要求,制定开挖方案和施工计划。
在施工开始前,需要准备开挖所需的设备和人力资源。
2. 开挖过程首先,确定基坑的尺寸和形状,并进行标线。
施工人员按照标线,使用挖掘机进行开挖。
在开挖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开挖的深度和坑壁的垂直度,以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3. 土方处理在开挖过程中,土方需要进行处理。
对于可再利用的土方,可以进行堆放和保护,以备后续使用。
对于无法再利用的土方,可以采取运输、填埋或回填等处理方式。
在处理土方时,要注意环境保护和施工安全。
4.坑底处理开挖到设计要求的标高后,需要进行坑底处理。
首先,清理坑底的杂物和污泥,并清理出坑底的可见石块。
然后,对坑底进行加固处理,以增加其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加固处理可以采取填料、灌浆、夯实等方式。
5. 支护结构在开挖过程中,需要根据地质条件和设计要求,对基坑进行支护。
支护结构可以采用土工织物、钢支撑、钢筋混凝土墙等方式。
支护结构的施工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以确保施工安全和支护效果。
6. 检查验收在基坑明挖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检查和验收。
检查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确保施工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规范。
同时,进行基坑的周边环境调整和修复,保护施工现场周边环境。
基坑明挖施工方案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需要统筹考虑设计要求、地质条件和施工安全等因素。
只有合理制定和严格执行施工方案,才能确保基坑明挖施工的顺利进行和工程质量的达到。
明挖基坑施工方案明挖基坑是建筑施工中的常见工程,一般用于建设地下建筑或地下综合管线。
下面是一个700字的明挖基坑施工方案,供参考。
一、工程概况明挖基坑位于某市某区某街道,用于建设某地下商场,基坑长度为30米,宽度为20米,深度为10米,土方取土总量为6000立方米。
本工程的主要施工内容包括勘察、挖土、支护、排水、土方运输等。
二、施工方案1. 勘察:在施工前,需要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和土壤力学试验,以确定地下情况和土壤的承载能力,为后续的施工提供基础数据。
2. 挖土:在勘察完成后,根据设计要求和深度,采用机械设备进行挖土作业。
挖土时应遵循逐层挖掘和逐节下垂的原则,及时清理挖掘杂物。
3. 支护:挖土后,需要对基坑进行支护,以保证周围建筑的稳定和施工人员的安全。
常用的支护方法包括桩墙支护、钢板支护等。
本工程选择桩墙支护,桩间距为1米,桩深为10米。
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设置水平和垂直支撑来增强支护效果。
4. 排水:为了保持基坑内干燥,防止积水和松软土层引起的坍塌,需要进行排水处理。
本工程采用个别水泵和管道排水的方法,将基坑内的水泵出。
5. 土方运输:在挖土过程中,采取合理的土方运输措施,将挖出的土方运输出基坑,同时保证施工现场的整洁和安全。
三、施工流程1. 确定施工队伍和施工机械,并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
2. 在施工现场设置围挡和标志牌,确保施工区域的安全。
3. 开始进行地质勘察和土壤力学试验,确定基坑的支护和排水方案。
4. 根据设计要求,采用机械设备进行挖土作业,逐层挖掘和逐节下垂。
5. 挖土完毕后,及时清理挖掘杂物,准备进行支护工作。
6. 根据支护方案,进行桩墙支护的施工,同时设置水平和垂直支撑。
7. 完成支护后,进行基坑内的排水工作,确保基坑内干燥。
8. 充分考虑土方运输路线和土方堆放区域,进行土方运输工作。
9. 完成挖土、支护、排水和土方运输等各项工作后,进行施工现场整理和清理。
四、安全措施1. 施工人员必须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安全防护,佩戴好安全帽、手套和防滑鞋。
明挖基础施工方案一、适用范围明挖基础适用于武广客运专线地层浅水或无水、基坑深度较浅的桥梁基础工程。
二、施工方法明挖基础施工时土质地基采挖掘机开挖,人工修整,自卸车运输的方法施工;对于岩土地基采用松动爆破法开挖,控制装药量,以保证基岩的完整性不被破坏,挖掘机清碴,自卸车运输。
对于墩位地表水充足的基础开挖时配置排水设备,并及时浇筑基础混凝土;山坡上的墩台基础按照先下后上的顺序明挖施工,不可随意弃碴,以免对下坡方向的桥墩造成偏压;浅水区地表水墩位明挖基础采用排水后筑岛围堰再进行明挖施工,施工中注意制定基坑的防排水措施。
基坑开挖至基底设计标高后,核对基底地质情况、地基承载力及基坑几何尺寸标高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并报请监理工程师检查,基底检验时,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和勘察设计单位共同对地质情况进行现场确认,并形成检验记录。
符合要求及时浇筑基础混凝土,如不符合设计则及时办理变更设计。
混凝土浇筑采用集中拌制,混凝土运输车运送,泵送入模,插入式振岛器振岛的方法施工。
三、施工工艺流程明挖扩大基础的施工工艺流程图:扩大基础施工工艺流程图四、施工工艺1.基础的施工定位放样:基坑开挖施工前,先进行基础的定位放样工作,将设计图纸上的基础位置准确的设置到桥址上。
根据桥梁中心线与墩台的横纵轴线,推算出基础边线定位点,再放线画出基坑开挖轮廓线。
2.基坑开挖及加固根据设计文件及地质水文资料,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决定开挖坡度和支护方案、开挖范围和防排水措施。
基坑大小要满足基础施工要求,基坑根据地质条件、基坑深度、施工期限与经验,以及有无地表水或地下水等因素确定基坑开挖方法。
(1)无支护加固坑壁的基坑对于在干涸无水的河滩、河沟中,或虽有水但经改河或筑堤能排除地表水的河沟中;地下水位低于基底,或渗透量小,不影响坑壁的稳定;基础埋置不深,施工期较短,挖基坑时不影响邻近建筑物的安全的施工地段,采用无支护加固坑壁的基坑。
基坑底平面尺寸:雨季施工,有基坑排水设计或基础模板设计的,依据设计所需基坑大小而定;基础地基需要进行加固的,按设计加固范围和作业需要确定;一般情况按基础平面尺寸四周各边增宽0.5~1.0m,以便在基础底面外安置基础模板,设置排水沟、集水坑。
第八章基坑明挖围护结构施工第一节工程概况第二节钻孔桩施工第三节冠梁施工第四节钢支撑施工第五节土钉墙施工第一节工程概况1.1 工程概况【南康村站】是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二号线的一个中间站,车站设计范围:YCK6+759.270~YCK6+969.800,长208米,宽18.5米,基坑底板深16.21米。
包括车站主体、2个风亭及4个人行通道出入口。
本车站有效站台中心里程YCK+902.800,位于未央路与凤城二路十字路口地面下。
1号风亭即北端风亭与待建的千禧国际广场地下室合建,风亭形式为高风亭,冷却塔布臵在北端风亭旁的绿化带内。
2号风亭即南端风亭设臵在车站东南侧第五国际地块内,风道进入第五国际地下室后,出地面做低风亭。
主体围护结构采用Φ800mm@1200 mm的间隔钻孔桩+Φ600mm的钢管支撑。
主体基坑围护结构见下图2-8-1。
图2-8-1车站主体围护结构剖面图本站附属结构共4个出入口通道、1个消防通道、2组风道,通道及风道底板埋深给9.65米左右,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附属结构基坑工程安全等级为二级。
根据实地情况,附属工程均采用明挖顺序法施工,其通道围护结构可采用间隔钻孔灌注桩的支护形式,风道由于跨度较大并有施工场地,采用土钉墙+挂网喷混凝土的支护形式施工。
位于车站东侧的3个出入口通道靠近在建的建筑第五国际及规划的千禧国际广场,及位于车站西侧的2个出入口通道位于以发大厦及凯鑫国际前的人行道上,其围护结构采用Φ800mm@1500 mm的间隔钻孔桩+支撑,均采用Φ600,壁厚12/14mm的钢管支撑。
桩间采用100 mm厚的网喷混凝土支护,同时在竖向采用两道水平间距为4.0m的钢支撑。
其工程量见表2-8-1 主体及附属围护结构主要工程量表2-8-11.2地质、地形概况南康村车站场地内地层为:地表一般均分布有厚薄不均的全新统人工填土(Q4ml);其下第四纪晚更新世风积黄土、(Q3eol)及残积(Q3el)古土壤;晚更新世及更新世冲积粉质粘土及砂类土等。
地下结构施工工法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地下空间的利用变得愈发重要。
地下结构施工工法即是在地面下进行建筑施工的方法和技术。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地下结构施工工法,包括明挖法、盖挖法、围护结构施工等,并分析其特点和适用场景。
一、明挖法明挖法是地下结构施工中最常见的一种方法。
它通过将地面上的土方开挖,从而露出需要施工的区域,然后再进行地下结构的施工。
明挖法的优点是施工过程可视化,施工人员可以直接观察和控制工程进展。
同时,该方法适用于大部分土质情况,包括砂土、黏土、碎石等。
明挖法的施工步骤如下:1. 地面准备:清理地表杂物,确保施工区域安全。
2. 土方开挖:使用挖掘机或其他土方机械将地面土方逐层开挖,直至到达所需深度。
3. 地下结构施工:进行地下结构的软基处理、基坑支护等工作。
4. 结构回填:施工完成后,将未被地下结构占用的土方回填至原状。
二、盖挖法盖挖法是另一种常用的地下结构施工方法。
盖挖法的特点是在地面上先修建起一层盖板,然后在盖板上进行地下结构的施工。
该方法适用于地下空间较大的工程,如地下停车场、地下商场等。
盖挖法的施工步骤如下:1. 盖板建设:在地面上修建起一层坚固的盖板,以承载地下结构的重量。
2. 地下结构施工:在盖板上进行地下结构的施工,包括基坑支护、地下管道敷设等。
3. 盖板拆除:地下结构施工完成后,拆除盖板,使地下空间与地面相连。
三、围护结构施工围护结构施工工法适用于地下结构较大、施工环境复杂的工程。
该方法将地下结构施工区域用钢板桩、混凝土墙等围护起来,防止土方塌方和水的渗入。
围护结构施工的优点是可以在复杂地质环境下进行,确保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围护结构施工的步骤如下:1. 地上作业:确定施工范围,清理地表杂物。
2. 围护结构设置:根据地下结构的形状和深度,选择合适的围护结构形式,如钢板桩、混凝土墙等。
将围护结构安装固定至地下。
3. 地下结构施工:在围护结构内进行地下结构的施工,如基坑支护、地下管道敷设等。
基坑明挖及结构施工方法1、工艺流程图
地下行包库施工程序图及说明
为保证结构尺寸,在考虑了桩的变形、钻孔倾斜、测量误差及结构外放要求,综合考虑桩每侧外放10cm。
车站围护桩为φ800@1000钻孔灌注桩和φ600旋喷桩,地层主要为第四纪全新统人工堆积层(Q4ml),下伏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4al+pl),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局部为上层滞水,地下水埋深约3.7~12.6m,桩长深入细中砂层和粉质粘土、卵石土层。
根据一些单位在北京市区类似工程中桩基施工经验,桩长20m以内时采用长螺旋钻机成孔,对进度、质量、造价均较为有利,考虑到北京市区及北京站的生活、生产污水影响等特殊情况,本工程采用长螺旋钻机与旋挖钻机相结合的成孔方案,施工顺序采用跳打法,间隔2根桩间距。
钢筋笼采用现场加工,分两节汽车起重机吊装。
混凝土灌注采用商品混凝土,串桶法或导管法灌注。
旋喷桩采用无锡30型钻机钻孔成孔,采用SNC-H300型压浆车旋喷注浆,通过旋喷管注浆成孔,水泥浆现场拌制。
3、井点降水
为保证土方开挖时无水施工,应在施工钻孔灌注桩的同时施工降水井。
降水井设在支护桩结构之内,基坑每隔10m设一口φ700降水井,如果土方开挖时仍有残余渗水,可以在基坑的四周设集水井排水。
4、土方开挖
土方开挖采用机械挖土,自卸汽车进行运输。
开挖遵循“竖向分层,纵向分块,中间拉槽,横向对称扩边,随挖随撑,积水集中抽排”的原则进行。
在竖向上开挖按照钢支撑设计位置,由上而下分层开挖,并在每一层分别挖至横撑底部标高下50cm时及时进行架设支,并施加预应力。
纵向分块,即沿基坑纵轴线方向将土方划分为若干单元,同时施工,以便于组织土方工程及结构工程的流水施工;
中间拉槽,即在大跨度基坑下部的土方施工中,在横断面上靠中间拉槽,开槽的大小首
先要满足土方机械作业空间及挖掘机回转弃土的要求,同时要尽可能多的保留一侧土体,以支撑围护结构,减小对周边环境的扰动。
横向对称扩边,即中槽纵向拉通后,由中槽向两边跨横向对称挖土,以免产生偏压现象。
5、钢结构支撑
因基坑横向跨度大,基坑开挖后,为确保施工安全,采用钢结构进行支撑。
钢结构分:中间格构柱、支撑纵梁;四周腰梁;横向钢支撑。
中间格构柱纵向间距为6.0m,规格400×400,由L100×L100×12角钢、300×300×12钢板制成缀板(间距600)焊接制成,坑底以下部分采用Φ800钻孔灌注桩,以上部分与桩内钢筋笼提前焊接,通过吊车下放到钻孔桩中,再浇灌商品混凝土;支撑纵梁采用[40C型钢制作,并与格构柱及横向支撑焊接成整体,以保证围护结构及支撑结构的稳定;腰梁采用2[40C及钢板组合断面;横撑沿基坑竖向设3~4道,竖向间距1.8~3.54m,横撑采用Φ600,δ=12钢管,在基坑纵向按间距3m布设。
基坑平面内采用对撑,在端部与角部采用斜撑。
钻孔桩桩顶设冠梁,第一道支撑设在冠梁上,向下其它钢支撑通过腰梁设在围护结构上。
钢管支撑加工制作成标准节、非标准节、固定接头、活络头,在现场拼装。
待开挖至预定高度后,用吊车吊至设计位置进行安装,并做到先撑后挖。
安装时,在钢支撑与腰梁之间采用千斤顶施加预应力达到设计要求,顶紧后用钢楔顶紧,活络头再与腰梁焊接固定。
混凝土结构施工时,钢支撑自下而上逐层进行拆除。
6、桩间喷射混凝土
桩间土支护采用挂钢筋网喷射混凝土支护,钢筋网与桩体采用土钉连接,钢筋网采用φ6钢筋加工成网片,与土钉焊接,网片之间搭接长度20cm,表面喷射混凝土至设计厚度10cm。
7 、框架结构
明挖框架施工顺序由下向上“顺做法”施工,随着拆除基坑横撑,直至完成框架结构。
行包库施工做好行包通道、旅客通道的预留施工,并与旅客通道配合协调进行。
地下直径线预埋段做好预埋段留口,并作好防水板预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