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同步测控优化设计课堂精练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福建专版答案
- 格式:pdf
- 大小:2.37 MB
- 文档页数:14
七年级(上册)历史质量监测参考答案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一、选择1.A 2. B 3. B 4. B 5. D 6. B 7. A8. C 9. D 10. B 11. D 12. A二、图表北京人:北京周口店龙骨山,70——20万年,打制石器,天然火,群居。
山顶洞人: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穴,1万8千年,磨制石器,人工取火,氏族。
三、双语卡片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
四、填写图示左边:北京人,山顶洞人——旧石器时代右边: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新石器时代五、材料解析1.这些传说与尧舜禹的传说有关。
2.禅让制一、历史推理:从骨针我们能推断出山顶洞人已经掌握了钻孔技术,这就为钻木取火提供了可能。
从图二我们可以看出这些饰品主要来自海边,而山顶洞人主要生活在山区,距离海边很远,如果要取回这些东西,应该有一定的抵御自然的能力,火是必不可少的,由此我们推断出山顶洞人已懂得人工取火。
二、史海探秘:学生只要推断合理即可。
三、历史传说:1.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
2.住、吃、畜牧业、医药等方面3.应该有一定关系。
尽管传说不是现实,但它从侧面反映了现实情况,材料中的这些传说至少说明远古居民在漫长的生活实践中逐渐获得生存的知识与技能,但他不是某个人的功劳,而是人民共同劳动经验的结晶。
四、感悟历史: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南方气候湿润,干栏式房屋既能通风防潮,又能防蛇虫猛兽。
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北方气候寒冷,半地穴式房屋可以利用土炕取暖。
五、历史遗迹:1.黄帝是“人文初祖”,是中华民族的祖先,自然会受到人们的尊敬。
2.在黄帝生活的时代出现了众多发明创造,奠定了中华民族文明的基础。
正是由于前辈的不断付出,才有了我们幸福的今天,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建设好我们的国家。
(可以有其它看法)六、追根溯源:学习他们的高贵品质,节俭、爱民、勤劳、努力学习、为社会做贡献。
(意思相近即可)七、趣味阅读:我认为锥洞数列有奥秘。
第2课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课后知能演练基础巩固知识点一农业的起源与定居生活1.“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
下图所示文物共同印证了()。
湖南玉蟾岩遗址出土的稻谷北京门头沟东胡林遗址出土的炭化粟粒和黍粒A.中国是最早栽培五谷的国家B.我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C.北方地区的先民开始栽培水稻D.我国早期国家农业的发展情况2.甘霖在《变局:前11世纪以来至21世纪中国区域发展与社会变迁》中写道:“人类不仅靠采集食物,而且通过栽培植物也可养活自己,从而对大自然的依附性大大减弱,人类自身得以更快地再生产,为创造性的历史活动增添了前所未有的原动力。
”这说明为人类的历史活动增添了“前所未有的原动力”的是()。
A.原始农业的兴起B.人类的食物采集活动C.大量农业生产工具的使用D.人类高超的粮食保存能力知识点二河姆渡人与稻作农业的繁荣3.某中学历史学习小组以“发达的中国原始农业”为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搜集到以下材料,其中最可靠的是()。
A.关于神农尝百草的传说B.《诗经》的相关描述C.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D.《齐民要术》的记载4.榫卯是利用凹凸结构相互咬合实现连接的木构件工艺(见下图)。
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榫卯木构件出土于浙江河姆渡遗址。
河姆渡人可能利用这项技术()。
A.制作精美玉器B.制作青铜农具C.建造干栏式房屋D.建造半地穴式房屋知识点三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5.考古工作者在河姆渡遗址发现了木结构水井,在半坡遗址发现了居住区外的公共墓地。
这些考古发现说明当时的居民们()。
A.过着定居生活B.使用磨制石器C.学会制作陶器D.饲养家禽家畜6.半坡遗址出土的骨针、骨锥、陶制和石制的纺轮,可以说明半坡人()。
A.会制作玉器B.会纺织和制衣C.主要种植粟D.会建造半地穴式房屋能力提升7.考古工作者在河姆渡遗址发现了大量炭化的稻谷、谷壳、稻秆和稻叶堆积,最厚处达1米。
稻谷外形完整,颗粒大小已经接近现代栽培稻。
稻谷、稻叶堆积层的发现可用于印证河姆渡居民()。
第19课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后知能演练基础巩固知识点一淝水之战1.在讨论淝水之战前秦失败的原因时,有同学出示了如下史料,他的观点可能是()。
(苻)坚曰:“今以吾之众,投鞭于江,足断其流……”“吾强兵百万,资仗如山……”“以吾击晋,校(较)其强弱之势,犹疾风之扫秋叶”。
——《资治通鉴·晋纪二十六》A.前秦实力弱小 B.前秦兵力分散C.苻坚骄傲轻敌D.民族矛盾尖锐知识点二北魏孝文帝改革2.北魏孝文帝下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
《魏书·高祖纪》记载:“于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
”北魏孝文帝“迁洛”的意图是()。
A.学习中原文化,巩固统治B.避免思乡之苦C.消灭鲜卑贵族D.减少洛阳人口3.魏主下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这项措施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
A.改汉姓B.穿汉服C.迁都洛阳D.用汉语4.下表是北魏孝文帝改革时鲜卑姓改用汉姓的情况,北魏孝文帝改鲜卑姓为汉姓的意义是()。
A.实现了南北统一B.促进了民族交融C.增强了军事力量D.削弱了北魏实力知识点三北朝政权更替5.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两部分的直接原因是()。
A.六镇军人的兵变B.北方柔然的进攻C.民族交融的加强D.豪强地主的打击6.北朝政权中,统一过北方的是()。
A.北魏和东魏B.北齐和北周C.北魏和北周D.北魏和北齐知识点四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7.魏晋以来,内迁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过着定居的生活。
他们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
十六国北朝政权的统治者大多采取与汉族士人合作的政策,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
孝文帝改革后,汉语更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
北方民族的乐器、歌舞等也受到汉族人民的喜爱。
这表明()。
A.孝文帝改革使民族隔阂消解B.当时出现了民族交融的高潮C.各民族之间的偏见完全消除D.“胡”“汉”观念已经彻底淡薄能力提升8.十六国时期,氐族贵族建立的前秦政权深受汉文化的影响。
2019-2020年七年级上同步练习参考答案基础检测: 1.;106,34,5.2 521,76,14.3,732.1,1----- 2.-3, 0. 3.相反4.解:2010年我国全年平均降水量比上年的增长量记作-24㎜2009年我国全年平均降水量比上年的增长量记作+8㎜2008年我国全年平均降水量比上年的增长量记作-20㎜拓展提高:5.B6.C7.-32m ,808.18 22℃9. +5m 表示向左移动5米,这时物体离它两次前的位置有0米,即它回到原处。
1.2.1有理数测试基础检测1、 正整数、零、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正整数、零、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正有理数、零;负有理数、零;负整数、零;正整数、零;有理数;无理数。
2、A .3、D .拓展提高4、B .5、D6、C7、0,10;-7,0,10,24-;03.0,1713,5.3;24,213,1415.3,7----; 24,32.0,10,213,03.0,1713,0,1415.3,5.3,7----- 。
8、(1)有,如-0.25;(2)有。
-2;-1,0,1;(3)没有,没有;(4)-104,-103,-103.5.1.2.2数轴 基础检测1、 画数轴时,数轴的三要素要包括完整。
图略。
2、 左,43、>>><<拓展提高4. 两个,±55. -2,-1,0,1,2,36. 77.-3,-18.11.2.3相反数基础检测1、5,-5,-5,5;2、2,75-,0;3、68,-0.75,53,-3.8,-3,6;4、C 拓展提高5、-36、-3,37、-68、≥9、1或510、A 。
11、a=-a 表示有理数a 的相反数是它本身,那么这样的有理数只有0,所以a=0,表示a 的点在原点处。
1.2.4 绝对值基础检测1. 8, ︱-8︱2. ±53. a ≥ 04. ±20045.数轴上,原点6.>7.4或-28. 19.<,> 10. 0, ±1, ±2, ±3 11. ±612.±1, ±5 13.3 14.0, x=-1 15.C 16.A 17. B拓展提高18.1或-3 2.3.3L,正西方向上, 2千米 3.A 球C 球1.3.1有理数的加法基础检测1、-7,-21,0.61,2、-10,-3.3、-1,433-。
期中综合训练(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杜维运在《史学方法论》中说:“所谓原始史料,为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事实自身的遗存,数者皆与事件同时。
”按照该标准,下列各项中属于原始史料的是()。
A.历史学者的推断B.元谋人的牙齿化石C.女娲造人的传说D.纪录片《人类起源》2.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炭化稻谷、稻秆堆积物,半坡遗址出土的粟、菜籽遗存,可实证我国六七千年前()。
A.远古人类的产生B.原始农业的兴起C.盘古传说的真实D.早期国家的建立3.某班同学对史前时期的历史开展研究性学习,拟定了以下题目,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A.《北京人的发现:新石器时代的典型代表》B.《河姆渡遗址:杂交水稻的源远流长》C.《半坡遗址:领略半地穴式建筑的智慧》D.《神话与传说:历史研究的可靠依据》4.距今约5000年至4000年前的黄河流域新石器文化在考古学上称为龙山文化,考古学家证明,龙山文化时代中华大地进入了万邦林立的“邦国时代”。
龙山时代的都城遗址中,山西襄汾的陶寺遗址被学术界认为很有可能是尧的都城。
下列可能发生在该时代的是()。
A.国人暴动B.西周王朝被灭C.商汤灭夏D.尧传位给舜5.制作历史知识示意图有助于我们掌握历史知识。
下列示意图中能表示“阪泉之战”对战双方的是()。
6.相传神农氏“只知其母,不知其父”,这体现了中华民族曾经经历母系社会;燧人氏钻木取火的传说记载了人类学会利用火的重大进步。
材料表明()。
A.关于上古的传说都是真实可信的B.神话传说是研究远古社会的第一手史料C.神话传说蕴含着一定的历史信息D.神话传说的创作源于人民群众的艺术想象7.观察下图可知,这一时期我国政治制度发生的变化是()。
A.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B.分封制代替了世袭制C.郡县制代替了分封制D.禅让制代替了世袭制8.关于西周分封制,下列解释最确切的一项是()。
第13课东汉的兴衰课后知能演练基础巩固知识点一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1.“始建国元年正月朔,莽帅公侯卿士奉皇太后玺韨,上太皇太后,顺符命,去汉号焉。
”材料描述的事件发生在()。
A.秦朝末年B.西汉末年C.东汉末年D.战国时期2.东汉初期,“益、凉二州奴婢,自……以来自讼在所官,一切免为庶人(成为平民)”。
这一情形的出现最有利于东汉()。
A.减轻农民负担B.恢复社会生产C.完善地方法规D.发展商业贸易3.面对断壁残垣、江山破碎的社会状况,刘秀勤于国政,使东汉王朝在一片焦土和废墟中恢复和发展,呈现出较为安定繁荣的景象。
史称()。
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休养生息D.百家争鸣知识点二东汉中后期的政局动荡4.梁冀,其妹为汉顺帝皇后。
顺帝死后,梁冀先后立冲帝、质帝、桓帝,自己把持朝政,一手遮天,皇帝反而成了无权的傀儡。
这反映了东汉时期()。
A.中央和地方矛盾加剧B.外戚专权、政治黑暗C.皇帝昏庸、不理朝政D.地方势力过于强大知识点三黄巾起义5.创立太平道的张角传教10多年,信徒已有数十万人。
184年,经过精心策划,张角等领导的一场有组织的大规模农民起义终于爆发。
虽然历时9个月,最后被镇压,但这次农民起义()。
A.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B.使西汉政权名存实亡C.彻底解决了阶级矛盾D.彻底解决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6.陈胜、吴广起义和黄巾起义都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农民起义。
这两次起义的共同点是()。
A.都建立了严密的组织B.都是因为统治者不得民心C.都推翻了统治者D.都建立了农民阶级领导的新政权能力提升7.汉光武帝刘秀恢复西汉的三十税一制,实施度田(丈量土地),并六次下诏释放奴婢。
汉光武帝采取这些措施的目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B.巩固王朝统治C.缓和民族矛盾D.遏制地方势力8.张角及弟子在各地传播太平道,并将几十万信徒按军事组织编成36方,大方有一万多人,小方有六七千人。
184年是农历甲子年,张角决定举行起义,提出了“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各地纷纷响应。
第1课我们的远古祖先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A.元谋人 B.北京人 C.蓝田人 D.山顶洞人2.“距今约七十至二十万年,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根据这一材料,请你判断他属于()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原始人3.在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A.食物B.四肢的进化C.大脑的进化D.劳动4.下面对北京人一天生活的描述,正确的是()A.几十人围在一起喝小米粥B.某人在一片原始森林中设下陷井捕捉野兽C.人工取火烧烤捕到的野兽D.群居在洞穴中,洞口燃着一堆大火以驱赶野兽和照明5.有关山顶洞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其面貌还保留着一些猿的特征B 已使用磨制石器,并能制作骨针C 集体居住在山洞里D 已经懂得人工取火6.山顶洞人是比北京人更进步的远古人类,是因为:()A 手脚有明显分工B 距今年代比北京人近C 懂得人工取火D 过着群居生活7.北京人与元谋人的相同之处不包括:()A 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B 人工取火御寒C 过着群居生活 D使用打制石器8.山顶洞人抵御野兽的攻击,最可能使用的武器不包括()A石器B木棒C火把D弓箭9. 在同一地点发现的远古人类是()A.元谋人北京人B.北京人山顶洞人C.山顶洞人半坡原始人类D.河姆渡原始人类半坡原始人类综合思维导航10.①右图是什么人?距今约多少年,位于哪条河的流域?②图中人物使用的工具是什么?③图中人物的体质特征有何特点?④图中人物取火方式是什么?“火”的使用对人类有何意义?合作探究学习11.考古学家对北京人遗址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北京人的生活情况。
现在我们知道的北京人化石材料有:完整和比较完整的头盖骨6个,头骨碎片、下颌骨、牙齿、肢骨碎片、胫骨等,分属40多个不同年龄的个体。
同时还有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的灰烬,其中兽骨化石除犀牛、羚羊、斑鹿、牛、虎、豹、狼外,还有已经灭绝了的剑齿虎、肿骨鹿等……(1)请根据有关资料,想象一下北京人一天的生活。
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每题4分,共60分)1.云南风景优美,气候宜人。
在这里的云谋县曾发掘出两颗远古人类牙齿化石。
元谋人()A.已经会种植水稻B.已经会使用磨制石器C.已经会建造房屋D.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2.生活在周口店,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的原始人是()A.元谋人B.北京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3.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20世纪20年代开始,人们发现了距今约70万—20万年的直立人遗址。
它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
“它”指的是()A.云南元谋人遗址B.陕西西安半坡遗址C.周口店北京人遗址D.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4.1930年发现的山顶洞人遗址出土了一批石器、骨器、角器,还出土了一批穿孔的兽牙、海蚶壳、石珠和小砾石等装饰品。
材料表明山顶洞人()A.是已知中国最早的原始人类B.已经有了审美的意识C.手工制造业已达到发达水平D.进入了“新石器时代”5.北京人、山顶洞人都居住在山洞里,即“穴居”,而河姆渡人和半坡人却能过着定居的生活。
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人类学会制造房屋B.人类能够掘井引水C.原始农耕经济得到发展D.自然环境的变化6.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民以食为天”“农业稳,天下稳”。
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标志着()A.原始手工业兴起与发展B.原始畜牧业兴起和发展C.原始部落兴起和发展D.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7.某校举办“百件文物讲述浙江故事”图片展,如图为“河姆渡文化猪纹陶钵”文物介绍。
据此推测()①该文物出土于黄河中游地区②河姆渡居民已开始了家畜饲养③该文物是旧石器时代的器物④河姆渡居民已经能够烧制陶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8.根据下列描述,请你判断一下,描述的是哪个典型的文化遗址()A.龙山文化遗址B.半坡文化遗址C.河姆渡文化遗址D.大汶口文化遗址9.考古工作者在半坡遗址除发掘出大量房屋、圈栏、窖穴外,还发现了大量磨制石器以及石制研磨器。
历史七年级上册课后习题答案第一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看图说一说】原始人类遗址分布的特点是什么?原始人类遗址主要分布在大江、大河流域,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的地区。
【想一想】火的使用对原始人类的生存和进化有什么作用?火的作用有:①照明,从而扩大生活领域。
②御寒。
③熟食。
熟食缩短了消化过程,有利于摄取食物营养,促进人类体质,尤其是大脑的发展和健康。
④火可以帮助人们驱逐野兽,增强人类自卫和狩猎能力。
【自我测评】根据北京人和山顶洞人头部复原像,比较两者之间的区别。
第二课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比一比】磨制石器和打制石器有哪些不同?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归纳:⑴使用的时间不同。
打制石器广泛应用于旧石器时代,磨制石器则是新石器时代的重要特征。
⑵制作方法不同。
打制石器仅仅是将石块打制成形,而磨制石器是将打制成形的石器磨去不必要的棱角而制成的,因而刃部锋利,器形规整。
⑶劳动效用不同。
打制石器比较粗糙难用,而磨制石器精致耐用。
【议一议】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的异同。
相同点: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都是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典型代表,两者都开始了农业生产和定居生活,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
不同点:两者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半坡聚落位于黄河流域,而河姆渡聚落位于长江流域;房屋的结构不同,前者为半地穴式房屋,后者为干栏式房屋。
半坡聚落主要种植粟,而河姆渡聚落主要种植水稻。
【材料阅读】想一想,人类走出洞穴盖房定居有什么重大意义?走出洞穴盖房定居,使人们进一步人类摆脱了对自然的依赖,改善了生存环境,扩大了活动空间,提高了生活质量。
【自我测评】 D第三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想一想】以黄帝的发明创造为例,说一说古史传说与史实有什么区别?黄帝被看成是华夏族的始祖,后人把许多发明创造都传做是黄帝的功绩,说他用玉作兵器,造舟车弓箭,染五色衣服。
他让妻子嫘祖教民养蚕。
他命史官仓颉观鸟兽之迹而造字,令大挠作干支甲子,以为纪念的准绳,让令伦制作乐器等。
这些传说,其中包含着后人附会的成分,不能全部信以为真。
第8课百家争鸣巩固·限时达标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指的是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
提出该观点的思想学派是()。
A.儒家B.道家C.法家D.兵家2.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主张“仁者爱人”“有教无类”的是()。
A.孔子B.墨子C.孟子D.庄子3.400多年前,意大利传教士翻译了记录孔子言行的著作并将其带到欧洲,孔子学说开始西传。
截至目前,全球已建成的孔子学院有500多所。
当年传教士翻译的这部著作应是()。
A.《离骚》B.《论语》C.《道德经》D.《孙子兵法》4.我们的先人很早就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孔子说:“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意思是“不用大网打鱼,不射夜宿之鸟”。
这一观点出自()。
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5.“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材料中的核心主张是()。
A.“无为而治”B.“法不阿贵”C.“重农抑商”D.“施仁政于民”6.伴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全球兴起了一股中国文化热。
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其核心思想是()。
A.“仁”B.“兼爱”C.“非攻”D.“无为”7.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百家争鸣”学术繁荣局面的最重要原因是()。
A.每个人本来就有自己的思想B.每个人生活的地区不一样C.每个人所受的教育不同D.社会制度的变革8.反对战争、珍爱和平是人类的共同追求。
战国时期,提出“兼爱”“非攻”思想,反对侵略战争的思想家是()。
A.墨子B.孟子C.庄子D.韩非9.在诸子百家中,强调用“刑罚”治理国家的思想家是()。
A.韩非B.孟子C.荀子D.庄子提升·理解应用10.阅读材料,辨析作答。
材料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创立的学派的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