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儿推拿理论基础篇
- 格式:ppt
- 大小:1.31 MB
- 文档页数:18
小儿推拿科普知识中医科小儿推拿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按摩和推拿手法来刺激儿童的经络穴位和肌肉组织,以调节身体内部的气血流通,增强免疫力,促进生长发育,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下面将详细介绍中医科小儿推拿的八个方面。
一、小儿推拿的基本理论小儿推拿的基本理论:脏腑娇嫩是指小儿身体各器官组织尚未发育完全,功能尚不健全,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抗病能力较弱。
形气未充是指小儿身体形态和气息未达到成人水平,脏腑功能不完善。
生长迅速是指小儿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对营养物质的需求量大,适应能力逐渐增强。
小儿的病理特点:小儿的病理特点主要是易受外邪侵袭、易传变、易虚易实、寒热夹杂等。
由于小儿脏腑娇嫩,抵抗力较弱,容易受到外邪的侵袭。
同时,小儿的病情容易发生变化,常常寒热夹杂,虚实互见。
小儿推拿的基本原则:小儿推拿的基本原则是调和阴阳平衡,通过刺激穴位和经络,调节气血和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具体操作中,要根据小儿的年龄、体质、病情等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二、小儿推拿的基本手法推法:用拇指或食指、中指的指腹沿着一定的方向推动皮肤,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和经气循环。
揉法:用手指或手掌在一定部位按揉,可以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
捏法:用手指捏拿肌肉或穴位,可以刺激穴位和经脉,调节气血和脏腑功能。
摩法:用手指或手掌在一定部位摩挲,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和经气循环。
拨法:用手指在肌肉或经络上轻轻拨动,可以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
搓法:用手指或手掌在一定部位搓揉,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和经气循环。
按法:用手指或手掌在一定部位按压,可以刺激穴位和经脉,调节气血和脏腑功能。
拿法:用手指捏拿肌肉或穴位,可以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促进气血流通。
三、小儿推拿的常用穴位头面部穴位:如太阳穴、印堂穴、鱼腰穴、睛明穴等,可以调节头面部的气血流通,缓解头痛、眼睛疲劳等症状。
颈胸背部穴位:如风门穴、肺俞穴、心俞穴、肝俞穴等,可以调节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缓解咳嗽、哮喘、胸闷等症状。
小儿推拿的基本原理
小儿推拿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主要用于小儿的疾病防治和调理身体。
它的基本原理是依据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和穴位分布,通过手法推拿特定穴位,调节身体内的气血、脏腑功能,以达到防治疾病、增强免疫力的效果。
首先,小儿推拿的基础是穴位理论。
小儿身体较小,穴位较为集中,这使得小儿推拿能够更快速地找到关键穴位。
通过对特定穴位的刺激,可以激发身体的自愈能力,调节身体内的气血运行。
例如,推拿肺经可以缓解咳嗽、气喘等症状,推拿脾经可以增强食欲、促进消化。
其次,小儿推拿强调整体观念。
小儿的身体尚未完全发育,五脏六腑的功能还不够健全,因此小儿推拿注重从整体上调理身体。
通过对多个穴位的联合推拿,可以调节身体内的阴阳平衡、五行生克,从而达到整体调理的效果。
此外,小儿推拿还注重个体差异。
每个孩子的情况不同,推拿的方法和力度也会有所差异。
根据孩子的年龄、体质、病情等因素,推拿师会制定个性化的推拿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总的来说,小儿推拿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身体内的气血、脏腑功能,以达到防治疾病、增强免疫力的效果。
它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中医疗法,受到了广泛欢迎。
对于家长们来说,了解小儿推拿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可以更好地保护孩子的身体健康。
小儿推拿知识点总结一、小儿推拿的基本原理1. 按摩整体理论小儿推拿的基本原理是按摩整体理论,即通过手法按摩刺激人体特定穴位和经络,促进气血运行,调整脏腑功能,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2. 促进血液循环小儿推拿可以促进小儿的脏腑功能,加速气血运行,促进全身的新陈代谢,增强体内的免疫力,保持身体的健康状态。
3. 改善免疫系统通过小儿推拿可以调整小儿的免疫系统功能,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降低感染和发病的风险。
4. 调理脏腑功能小儿推拿可以通过按摩特定穴位和经络来调理脏腑功能,帮助小儿顺利消化吸收食物,排毒养生,维持身体的平衡状态。
5. 促进身心健康小儿推拿可以通过按摩刺激神经系统,平复情绪,促进睡眠,改善小儿的情绪和心理健康。
二、小儿推拿的操作技巧1. 推拿手法小儿推拿的手法主要包括推、拉、摇、按、揉、点等基本手法,可根据小儿的体型、年龄、病情等因素进行适当调整,手法柔和、轻柔、得当。
2. 按摩部位小儿推拿的按摩部位主要包括头部、颈部、背部、胸腹部、四肢等部位,需要根据小儿的具体病情和年龄进行选择。
3. 预防常见疾病小儿推拿能够预防和调理包括感冒、发热、咳嗽、消化不良、便秘等常见小儿疾病,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操作。
三、小儿推拿的适应症和禁忌症1. 适应症小儿推拿适用于小儿生长发育迟缓、抵抗力差、容易感冒、消化不良等症状,对改善小儿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有促进作用。
2. 禁忌症小儿推拿并非所有小儿都适用,特别是对于有急性感染、皮肤疾病、骨折、出血倾向等情况的小儿需要禁忌推拿,避免病情加重。
四、小儿推拿的注意事项1. 专业医师指导小儿推拿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医师会根据小儿的具体病情、年龄等情况进行适当的推拿操作。
2. 父母配合在小儿推拿的过程中,父母需要积极配合医师的操作,保持小儿的舒适和安全。
3. 注意环境进行小儿推拿时,需要选择一个温暖、安静的环境,保持小儿的舒适和安稳。
4. 适当选择时间适当选择小儿的状态良好的时间进行推拿,避免在小儿身体虚弱、情绪不佳的情况下进行推拿。
小儿推拿之中医基础理论
1.适应症
小儿泄泻、发烧、便秘、脱肛、呕吐、腹痛、感冒、咳嗽、遗尿、惊风等小儿预防保健。
传统小儿推拿主要适用于6岁以下儿童,年龄越小疗效越好。
7岁以上的儿童配合脏腑点穴进行治疗。
2、禁忌症
溃疡性皮炎、脓肿、骨伤疾患、传染病、先天性心脏病等。
小儿推拿取穴少,用独穴,只推左上肢肘以下穴位,推拿时间长,手法简单,疗效高,操作方便,患儿易于接受,是小儿推拿的基本特点。
李德修先生说:“取穴不宜多,多则杂而乱。
”他认为:“穴位是脏腑气血的聚集点。
通过推拿的刺激,产生通经络、活气血、消瘀滞、扶正气、驱病邪的治疗作用。
暖穴能催动人身生热的能力;凉穴能催动人体散热的能力;补穴能加强脏腑功能,扶助正气;泻穴能加强人体的排泄功能。
因此,取穴必须少而精,若通身杂推则气血乱动,只能造成混乱。
”李德修先生拟订出治疗部分小儿常见病的基础方。
如治疗外感病、肺系疾病基础方:清肺平肝、天河水;脾胃病基础方:八卦、清胃、天河水;脑病、惊风基础方:阳池、二马、小天心等。
小儿推拿入门知识小儿推拿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它是通过手法按摩、拍打、揉捏等手段,刺激小儿体表的穴位和经络,调整小儿的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保健养生的目的。
小儿推拿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学科,需要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小儿推拿的入门知识。
一、小儿推拿的基本理论小儿推拿的基本理论是中医经络学和脏腑学。
中医经络学认为,人体内部有经络相连,气血运行于经络之中,经络是人体内部的交通运输系统。
小儿推拿通过刺激经络,调整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保健养生的目的。
脏腑学是中医学的重要分支,它研究人体内部的脏器和功能,认为脏腑是人体内部的重要器官,对人体的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
小儿推拿通过刺激穴位,调整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保健养生的目的。
二、小儿推拿的基本手法小儿推拿的基本手法包括按摩、拍打、揉捏、推拿等。
按摩是指用手指、掌心等部位轻柔地按压小儿体表的穴位和经络,以调和气血、舒缓经络为主要目的。
拍打是指用手掌或拳头等部位轻轻拍打小儿体表的穴位和经络,以刺激经络、活血化瘀为主要目的。
揉捏是指用手指、掌心等部位揉捏小儿体表的穴位和经络,以调和气血、舒缓经络为主要目的。
推拿是指用手掌、指尖等部位推动小儿体表的穴位和经络,以调和气血、舒缓经络为主要目的。
三、小儿推拿的适应症小儿推拿适用于各种小儿疾病,如感冒、咳嗽、发热、腹泻、便秘、哮喘、湿疹、夜啼、惊风、遗尿等。
小儿推拿还可以用于小儿保健养生,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四、小儿推拿的注意事项小儿推拿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推拿前要检查小儿的身体状况,了解小儿的病情和体质,选择适当的推拿手法和穴位。
2. 推拿时要注意手法轻柔、缓慢,避免过度刺激,以免引起小儿不适。
3. 推拿时要注意手法的方向和力度,遵循经络走向和穴位特点,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4. 推拿时要注意小儿的情绪变化,避免过度刺激,以免引起小儿情绪波动。
5. 推拿后要观察小儿的反应,如有不适应及时处理。
小儿推拿中医基础小儿推拿是一种古老而神奇的中医治疗方法,它基于中医理论,通过特定的手法作用于小儿体表的穴位,以调节脏腑、经络、气血的功能,从而达到防治疾病、促进健康的目的。
对于家长来说,了解小儿推拿的中医基础,不仅能更好地理解这种治疗方式,还能在孩子的日常保健中发挥积极作用。
中医认为,小儿的生理特点与成人有很大的不同。
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这意味着小儿的身体器官和生理功能尚未完全成熟,但他们的生长发育速度非常快,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修复能力。
因此,在小儿推拿中,手法要轻柔、平稳,避免过度刺激。
小儿推拿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经络学说和脏腑学说。
经络是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通道,通过经络系统,将人体的脏腑、组织、器官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小儿推拿正是通过刺激经络上的穴位,来调整经络气血的运行,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例如,推揉肺经可以调理肺气,增强呼吸系统的功能;按摩脾经可以健脾和胃,促进消化吸收。
脏腑学说则认为,人体的脏腑各有其生理功能,相互之间又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在小儿推拿中,根据小儿脏腑的特点和疾病的表现,选择相应的穴位和手法进行调理。
比如,小儿容易出现积食的问题,这与脾胃的功能失调有关。
通过按摩腹部、揉按足三里等穴位,可以促进脾胃的运化,改善积食症状。
小儿推拿的常用手法有推、揉、按、摩、掐、捏等。
每种手法都有其特定的操作方法和作用。
比如,推法是用拇指或食、中二指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具有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的作用;揉法是用手指的螺纹面、大鱼际或掌根在穴位上做轻柔的回旋揉动,能够缓解肌肉紧张,调和气血。
在进行小儿推拿时,要注意穴位的选择和手法的应用。
穴位的选择要根据小儿的病情和体质来确定,一般以小儿的五经穴(脾经、肝经、心经、肺经、肾经)和常用的特定穴位为主。
手法的应用要轻柔、均匀、持久,力度要适中,以小儿能够耐受为度。
同时,还要注意推拿的时间和频率,一般每次推拿 15 20 分钟,每天 1 2 次。
小儿推拿基础知识理论一、关于小儿推拿的基本理论1. 概念:小儿推拿是一种理疗技术,以按摩,指压,手法拉伸等方式帮助儿童调节身体的经络气血,改善儿童的身体和心理发育状况。
2. 理论:小儿推拿的理论体系主要有中国医学、儒家文化、气血阳明学说和按摩经络理论四大支撑体系。
3. 作用:小儿推拿主要通过调摩神经系统,调节和影响改变内分泌器官,以达到改善及协调脏腑功能,调整激素水平,从而有助于促进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及改善的目的。
二、小儿推拿对儿童的益处1. 调节荷尔蒙:可以促进生长发育及身体机能的正常发挥,帮助儿童调节内分泌系统,改善小孩体质和机体自身免疫力。
2. 缓解疼痛:小儿推拿有效缓解肩颈痠痛、背部脊椎疼痛、腿脚痛等关节疼痛,以及神经痛等疼痛,对于儿童腰椎间盘突出、脊椎偏曲等常见病也有治疗作用。
3. 调节心理:小儿推拿还可以有效调节情绪,缓解易激动、猝发性情绪、敏感气质、嗜睡倦怠等心理综合症状。
三、小儿推拿应注意事项1. 遵守年龄:小儿推拿只能适用年满3岁以上的儿童。
2. 选择保健师:按摩师必须拥有有效的从业证书,这样才能保证推拿的质量。
3. 动作要轻:小儿的皮肤较薄,以轻推轻按的形式进行推拿,以免造成疼痛感。
4. 建立积极的心理:父母应在推拿过程中做好心理调适,给孩子的身心注入平和的空气。
四、小儿推拿的安全防护1. 衣物应宽松舒适:衣物不要太紧,以免影响推拿效果。
2. 使用推拿油:推拿时要注意推拿油的使用,选用有效成分且不含有毒性物质的推拿油,千万不能使用洗涤剂等其他油。
3. 避免强拉强按:推拿师应秉持“轻推轻按”的原则,勿使用力度过大对儿童施推,以免影响治疗效果,给儿童带来损伤。
儿科小儿推拿科普知识小儿推拿是一种基于中医理论的治疗方法,适用于2岁至12岁儿童。
它通过按摩和推拿特定的穴位和经络,以调节儿童的生理功能,增强免疫力,缓解病症,从而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本文便从此方面向广大人民群众加以介绍科普,希望能够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
一、小儿推拿基本原理与作用中医小儿推拿是一种绿色、自然的疗法,通过按摩小儿的经络、穴位,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增强小儿的免疫力,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医小儿推拿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营卫气血、经络学说、辩证施法、天人合一等基本原理为基础。
其中的阴阳五行是中医小儿推拿的基本哲学思想,它认为人体内存在五种基本要素,即木、火、土、金、水,以及阴阳两种属性。
这些要素和属性在人体内互相作用、制约和调节,维持着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小儿推拿作用:1. 调整脏腑功能脏腑功能失调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小儿推拿通过按摩特定穴位和经络,可以调节小儿脏腑功能,维持脏腑正常的生理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小儿推拿过程中,根据患儿的年龄、性别、体质等情况,选择适当的按摩手法和穴位,调节气血、平衡阴阳,使脏腑功能恢复正常。
2. 增强体质体质虚弱是很多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小儿推拿可以促进小儿身体的血液循环,增强小儿的免疫力,提高小儿的抗病能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同时,小儿推拿还可以缓解小儿的紧张情绪,帮助小儿入睡,改善小儿的睡眠质量,有利于小儿的生长发育。
3. 缓解症状当小儿出现各种症状时,如发热、咳嗽、呕吐、腹泻等,可以通过小儿推拿缓解症状,减轻小儿的痛苦。
通过按摩特定穴位和经络,可以舒缓小儿的身体不适,改善症状,促进身体恢复。
4. 未病先防未病先防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方式之一。
小儿推拿可以帮助小儿增强身体免疫力,提高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在小儿推拿过程中,根据小儿的年龄、性别、体质等情况,选择适当的按摩手法和穴位,调节气血、平衡阴阳,达到未病先防的目的。
二、小儿推拿手法及注意事项(一)推法推法是一种用手指或手掌在皮肤表面进行单方向直线推动的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