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从社会管理走向社会治理_陈家刚

1从社会管理走向社会治理_陈家刚

1从社会管理走向社会治理_陈家刚
1从社会管理走向社会治理_陈家刚

学习时报/2012年/10月/22日/第006版

战略管理

从社会管理走向社会治理

陈家刚

所谓社会治理,就是政府、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社区以及个人等诸行为者,通过平等的合作型伙伴关系,依法对社会事务、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进行规范和管理,最终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与社会管理相比,社会治理具有以下比较突出的特点。

第一,虽然社会管理包括政府作为主体的管理行为和公民社会组织作为主体的管理行为两个主要方面内容,但社会管理仍然侧重于政府对社会进行管理,政府是社会管理合法权力的主要来源;而社会治理则强调合法权力来源的多样性,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社区组织等也同样是合法权力的来源。社会治理的主体是多元的,任何一个单一主体都不能垄断规范和管理的实践过程。

第二,社会管理很容易表现为政府凌驾于社会之上,习惯于包揽一切社会事务,习惯于对社会进行命令和控制,习惯于扮演“全能型选手”;而社会治理更多的是在多元行为主体之间形成密切的、平等的网络关系,它把有效的管理看作是各主体之间的合作过程,它表明在现代社会,原先由国家和政府承担的责任正在越来越多地由各种社会组织、私人部门和公民自愿团体来承担。

第三,社会管理更多地是表现为从自身主观意愿出发管控社会,想当然地自上而下为民做主;而社会治理是当代民主的一种新的实现形式,它更多地强调发挥多主体的作用,更多地鼓励参与者自主表达、协商对话,并达成共识,从而形成符合整体利益的公共政策。

第四,社会管理的实践主要依靠政府的权力,依靠发号施令;而社会治理则在运用权力之外,形成了市场的、法律的、文化的、习俗的等多种管理方法和技术。社会治理行为者有责任使用这些新的方法和技术来更好地对公共事务进行控制和引导。例如,政府应更多地引导和更少的管制,民间组织及公民社会更多地承担社会治理的责任,市场力量在社会治理创新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社会创新和社会企业成为改善社会治理的重要因素,等等。

在我国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同时也带来各种矛盾和挑战。例如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民主法制还不健全,体制机制尚不完善;社会成员诚信缺失、道德失范,一些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和作风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一些领域的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要化解这些矛盾、解决这些问题、应对这些挑战,必须深入推进社会治理变革。

深入推进社会治理变革,首先应该进一步解放思想,促进观念的转变。解放思想,就是不墨守成规,不瞻前顾后,要有胸怀容差异、有勇气干事业、有智慧闯新路,要敢于摆脱僵化的、教条的思想,路线和政策要根据实际的需要来决定,而不仅仅依靠前人的言论、已有的经验和固有的模式。社会治理变革,要求执政党必须充分认识到,国家和社会治理,是由多元主体共同构成的治理结构来完成的,应重新树立“社会本位”的理念和原则。在政府与社会的力量对比中,重心必将向社会倾斜,原来政府控制和管理社会的观念必须让位于调控、引导、服务和整合社会的观念,政府对社会的统治观念必须让位于政府与社会的合作治理。

深入推进社会治理变革,必然要求在政府、社会、市场、公民个人之间的合作与良性互动,形成新型的伙伴关系。政府必须放下身段,学会尊重,懂得平等对待合作伙伴、管理对象;善于放权,学会“弹钢琴”,学会为自己减负;同时,政府必须增强自信,信任社会,理解社会,为社会组织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鼓励社会组织的发展,努力为其能力提升创造条件。

深入推进社会治理变革,需要最广泛的公民参与,以及最主动的、最自觉的参与精神。改革开放,社会进步,靠的是公众的参与;今后的发展、全方位的发展,同样需要公众广泛地参与到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进一步改革发展的动力,就存在于民众之中。有序的和有效的公民参与,需要相应的制度保障,需要有足够的合法渠道。与公民政治参与的需求相比,我们的制度建设明显滞后,参与渠道远远不够。应当尽快建立和完善公共参与的制度框架,让更多的公民通过合法的方式、制度化的渠道有序地参与公共生活的管理。

深入推进社会治理变革,必须坚持民主、法治的原则。民主和法治是人类社会治理的基本路径,是推进社会治理发展的制度性保障。缺乏民主的法治,容易走向集权与专制,而没有法治的民主,则容易走向混乱和无序。不坚持民主和法治,社会治理变革就无法有效地规范社会秩序,无法积极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深入推进社会治理变革,必须将学习借鉴现代文明的优秀成果与尊重自身实际结合起来。在社会管理、社会治理、公民社会发展等方面,人类已经创造了诸多好的经验,我们应该有勇气和智慧从中学习和借鉴其适合我国国情的要素,同时,结合本土的经验,在实践中创造社会治理变革的中国路径。“摸着石头过河”,就是要从“此岸”到“彼岸”,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

大力推进社会治理变革,对于进一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对于丰富人类社会现代文明成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是,我们依然要清醒地认识到,社会治理变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挑战,尤其需要努力避免一些错误的观念和做法。一是故意将“社会治理”扭曲为“治理社会”,将“社会”作为管理和实践对象。社会治理,完全不同于我们已经习惯的“治理腐败”、“治理污染”,不能用“治理社会”来理解“社会治理”。二是将社会治理的目标仅仅理解为维护稳定。稳定是社会治理变革的一个条件,稳定的形成,不是靠堵,而是要疏;不是靠强力、压制和打击,而是靠协商、对话与合作。社会治理变革,更多地是要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三是社会建设只是为了促进民生。社会建设,社会治理变革,既是服务于民生,同时也是为了促进民主。只有用民主的办法,才能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只有解决好了民生问题,才能更稳定、更有序地推进民主发展。

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中心规划建设方案

第一街道办事处社会管理综合治理 工作中心规划建设方案 为认真落实中央、自治区及XX市关于加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建设的要求,深入开展基层基础建设年攻坚战,特制定本规划建设方案。 一、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中心体制 (一)中心的组织机构 中心依托街道办事处,实行主任负责制,主任由街道处办事处党工委书记担任,副主任由街道办事处分管综治工作的领导担任,成员主要由综治专职人员及办事处各部门工作人员构成。中心下设办公室、党建宣传服务管理平台、劳动和社会事务服务管理平台、治安防控管理平台、人口和计生服务管理平台、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平台、民生实事服务管理平台、公共安全监管服务平台、社会舆情收集平台。 (二)中心各部门职能 1、中心办公室:主要负责中心各项管理工作及中心内外联系,信息收集,上传下达。 2、党建宣传服务管理平台: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和监督,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加强辖区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促进社区稳定,为居民创造舒适、优美、积极向上的生活环境。反映社区居民的意见和要求,维护社区居民的合

法权益。 3、劳动和社会事务服务管理平台:对辖区内下岗失业人员、登记失业人员进行调查摸底和登记管理,了解掌握这些人员的基本状况和就业愿望,办理辖区内的外出务工人员就业卡和外来人员就业证。指导社区公益性劳动服务队和社区就业服务站工作,开发社区就业岗位,吸纳安排下岗失业人员就业。组织和引导辖区内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和非正规就业人员创业,为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提供信息、咨询、财务代理等各种中介服务。 4、治安防控管理平台:掌握、分析辖区内的治安形势和工作动态及时向上级反馈信息,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共同解决辖区内突出的治安问题。认真落实群专结合,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不断提高社会治安整体防控水平。加大宣传力度、积极营造、人人关心、人人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舆论氛围。强化法制环境建设,有效的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管好四个重点人群(即青少年、刑释解教人员、外来人员和无业人员),开展好三个联动(办事处间联动、地企联动、军警民联动) 5、人口和计生服务管理平台:实行人口和计划生育负责制,层层抓管理,逐级抓落实,充分发挥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组织网络的作用。经常深入基层了解情况,完善育龄妇女优质服务制度,要充分发挥人口学校的作用,提高

社会管理创新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社会管理创新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摘要:目前,我国正处于“黄金发展期”与“矛盾凸显期”,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发展过程中积累的各类社会矛盾和问题,势必会严重阻碍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因此,我们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加快政府对社会的管理由统治型行政向服务型行政转变。本文阐明并厘清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内涵及其二者的关系,分析了我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管理与创新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公共服务供给 中图分类号:c91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07(2012)03-0048-04收稿日期:2012-01-08 作者简介:李巍(1982—),女,山东蓬莱人,中共烟台市委党校行政管理教研室助教,研究方向为行政管理。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东省软科学计划项目“‘十二五’时期山东社会管理创新研究”的子课题,项目编号:2011krgb3056。 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都需要有充分的社会活力和稳定、和谐的发展环境做支撑,而这些条件的产生又都依赖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我国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的关键是解

决好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问题。在我国,社会管理不论采取何种形式,政府都要起到主导作用,政府只有通过构建完善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才能“纲举目张”地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的各个方面。公共服务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要素,也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前提和条件。只有以完善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为基础,才能进一步提高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一、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的基本内涵 所谓社会管理,就是政府通过制定专门的、系统的、规范的社会政策和法规,依法管理和规范社会组织和社会事务,培育合理的现代社会结构,调整社会利益关系,回应社会诉求,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正、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孕育理性、宽容、和谐、文明的社会氛围,创造经济、社会和自然协调发展的社会环境。在任何国家,一个稳定、和谐与发展的社会都离不开有效的社会管理。通常情况下,社会管理包括两类:一类是政府对有关社会事务进行规范和制约,即政府社会管理。政府社会管理是政府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动员社会力量,为增进公共利益,依法对社会事务实施的组织化活动;另一类是社会(即自治组织、非营利组织和公民)依据一定的规章制度和道德约束,规范和制约自身的行为,即社会自我管理和社会自治管理。现代社会管理是政府干预与协调为主导、非营利组织为中介、基层自治为基础、公众广泛参与的互动过程。所谓公共服务,就是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包括加强城乡公共设

【优质】社会治理试题及答案word版本 (26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社会治理试题及答案 篇一:转型期的社会建设与社会治理考试题答案 《转型期的社会建设与社会治理》 单选题: (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在最佳答案前点击选择。) 1.健全群众权益的保障机制不包括()。正确答案是:(C) A 就业权保障机制 B 受教育权保障机制 C 婚姻权保障机制 D 受救助权保障机制 2.基于共同体内部不同生活和行动领域划分的一个生活和行动领域,这是() 的概念。正确答案是:(A) A 小社会 B 中社会 C 大社会 D 集体 3.公益性、民间性、()、志愿性、自治性是社会组织的基本组织属性和特点。正确答案是: (D) A 多样性

B 灵活性 C 生动性 D 非盈利性 4.“三务”公开工作不包括()。正确答案是:(B) A 党务公开 B 干部信息公开 C 政务公开 D 财务公开 多选题: (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在答案前点击选择。少选、多选、错选,该题均为不通过。) 1.中国社会转型的动力有()。正确答案是:(A,B,C,D) 篇二:社会管理》试题与答案-目前最全版 《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试题答案集锦 一、判断题部分 1:社会管理的民主性,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我们实现社会管理目标的必然选择。(√) 2: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到201X年是现代社会管理体制趋于解体、传统社会管 理体制奠定基础的阶段。(×) 3: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关键要妥善处理和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尤其是经济利益关系,维护收入分配领域的公平正义,因为这是其他一切关系的 基础。(√ ) 4:在社会管理实践中必须加强社会管理应急体系建设,促使我们从思想上提高警惕,在行动上采取一些可控性的措施,把不利于和谐稳定的 因素遏制在苗头出露之时,从而规避社会风险,化解社会矛盾。(×) 5:技术手段的创新是政府职能转变的根本保障。(√) 6: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等同于公共福利、财政拨款或对非营利组织的资助。(×)

走向积极的社会管理_孙立平

走向积极的社会管理 孙立平 提要:当前对社会管理问题的着力强调,源于社会问题、社会矛盾以及社会冲突的不断增加和由此所形成的对社会生活的冲击。与传统社会相比,我们身处其中的是一个更为复杂、更具风险、充满了不确定性的世界。在面临诸多压力和挑战的情况下,很容易形成对社会管理的误解,即将社会管理片面地理解为一种消极的、防范性的手段,误解为加强权力对社会的全面控制。 社会管理的真正目的是改善人类的生存状况;而积极的社会管理则以主动的建设和变革为手段,以改善社会的状况、建设一个充满幸福感的、更好的社会为目标。公平正义是积极社会管理的实现途径。健全社会机制是积极社会管理的关键。 关键词:消极社会管理积极社会管理幸福感公平正义社会机制 一、消极社会管理与积极社会管理 人类的社会生活是一种群体生活,群体生活必须以基本的秩序作为保障。从这种意义上说,社会管理对于任何社会都是必需的。但近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对社会管理问题的着力强调,则源于一个特殊的背景,这就是社会问题、社会矛盾以及社会冲突的不断增加和由此所形成的对社会生活的冲击。但如果进一步分析,就可以看到,现在对社会管理的刻意强调,还有一层更为深刻的背景,这就是当代经济社会生活复杂化以及伴随而来的社会风险的挑战。事实上,与传统社会相比,我们现在身处其中的是一个更为复杂、更具风险的世界,是一个充满了不确定性的世界(参见贝克,2004)。 就中国目前的情况而言,经济社会生活的复杂化趋势主要源自于这样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再分配体制相比,市场经济带来的不仅是资源配置的多元化,以及由此带来的调控机制的间接化和复杂化;而且,市场经济的体制必然导致社会结构的多元化和利益群体的分化。二是世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伴随着全球化的过程,民族国家由一个相对封闭的体系变成一个开放的体系,外部因素

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先进个人事迹

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先进个人事迹 篇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维护稳定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本人自20XX年工作以来,认真学习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积极投身综治工作,格守“抓综治、保稳定、促发展”的理念,以综合治理创安工作为载体,开拓创新工作举措,切实履行岗位职责。 在工作中,服从领导听指挥,认真贯彻执行社会治安综合目标责任制,切实在工作实践中认真落实各项目标任务:一是参与制定各年度综治工作计划和责任书。配合有关部门积极深入到基层进行目标任务落实,按照“横到边、纵到底”的原则,做到任务明确,照责落实;二是积极参加综治暨平安建设工作宣传活动。利用“综治宣传月”、“安全生产宣传月”法制宣传日等活动的平台,协调有关单位以会议、专栏、标语、横幅、咨询台等形式开展专题宣传活动。自己拟定平安宣传口号20余种,使基层单位参照制作宣传标牌,三是积极参与协调各基层单位配合全县“严打”工作。参与单位的值班站岗和巡逻巡哨,不定期对各基层单位进行查岗,督促有关单位做好群防群治工作;四是积极参与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协调有关单位组建调委会,聘任维稳信息员,对排查出来的问题,及时进行汇总、分类、上报到相关部门,以便依法调处各类纠纷;五是积极参与“五五”普法宣传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及时制定普法工作要点,明确学法任务,

每年度定期拟定《普法知识考试试题》,在各成员单位中进行普法知识测试。积极协调有关单位开展“法律六进”活动,为基层提供发法律服务。六是积极参与帮教工作。配合各单位深入开展刑释解教人员摸底排查活动,成立帮教组织,对排查出的人员全部进行帮教衔接,建立帮教卷宗,定期开展帮教活动,落实帮教措施。 本人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以更新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自律、求实、严谨、扎实的工作,切实为综治暨平安建设工作尽心尽责,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篇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个人材料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个人材料 齐长梅,女,194年1月15日出生,大专文化程度,现任金川镇六里村支部书记、六里村中心户长,自任职以来,能够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高度重视镇内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全镇社会和谐稳定。 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针,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镇党委、政府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会议的要求,大力推进我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确保了我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有序开展,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作出了一份贡献。 我作为中心户长,我深知自己肩上重担的分量,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我要求自己尽职尽责参与到具体实际工作中,将稳定工作放在各项工作之首。无论是召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业务工作会议还

(完整版)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评估计分表.docx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评估计分表(试行)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评分标准得分 明确了标准化试点领导机构及职责,得 1 分; C1领导职责 (2 分 ) B1 组织管 试点单位或区域主要负责人承担标准化试点建设领导职务的,得 1 分。 理( 4 分)组建标准化试点工作机构,并为其提供必要的工作场所、物资等工作条件, C2工作机构( 2 分)得 1 分; 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工作人员掌握标准化知识与工作方法,至少接受过 10 学时标准化专业培训并取得相应证明,得 1 分。 A1 基本要将标准化工作及试点建设纳入试点单位或区域发展规划、年度计划,促进标 准化与业务工作相结合,得 1 分; 求( 10 分) C3管理机制( 2 分) 制定较为完善的标准化管理办法,建立标准制修订、培训、监督检查,以及 标准化考核奖惩、持续改进等工作机制,并能长期有效运行,得 1 分。 B2 机制建 设( 6 分) C4经费保障( 2 分)为试点工作提供了保障经费,通过文件等形式建立了标准化工作经费长期保障机制,得 2 分; C5激励政策( 2 分)发布了标准化工作激励和奖励机制、政策性文件或主要领导批示的,得 2 分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 C6 体系规范性( 2 分) C7 体系完整性( 4 分) B3 标准体 系要求 (12 分) C8 体系协调性( 2 分) A2标准体 系( 30 分) C9 体系有效性( 4 分) C10 标准规范性( 6 分) B4 标准要 求( 18 分)C11 标准科学性( 6 分) C12 标准适用性( 6 分) 评分标准得分 标准体系框架、标准明细表、标准汇总表及编制说明满足GB/T24421 等相关 国家标准的要求,或者与本单位、本区域社会管理和服务事项、流程相适应, 得2 分 标准体系构成合理、结构完整,覆盖试点建设所涉及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全部事项 ; 标准体系从试点单位或区域实际出发,覆盖了主要管理和服务活动的各环 节,得 2 分。 标准体系内各项标准与相关法律法规协调统一,得 1 分; 标准体系内各项标准之间协调统一,得 1 分; 标准体系能够体现该试点所涉及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事项的特点,体现该单 位或区域特点,得 2 分; 标准体系与该单位或区域发展战略以及该试点建设目标任务相协调,能支撑 业务发展,得 2 分。 标准文本格式规范,满足GB/T1.1 要求,标准文本结构合理,标准语言表达 准确、严谨、简明、易懂,术语、符号统一,标准制修订程序规范,得 6 分; 标准技术要求合理,指标科学、具有可操作性,得 6 分; 标准内容与组织管理特点相适宜,与管理服务活动、流程相匹配,能反映服 务对象的需求,得 6 分

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

创新体制机制,共筑中国梦 ——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孟子曰:”民贵君轻“。可见人民在一个国家中的地位是多么的重要。不论是科学发展观,还是习近平总书记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核心都是一个”人“字。只有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幸福指数上升了,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主才能繁荣富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政府为主的传统社会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方式虽然对中国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此种管理方式已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甚至阻碍中国的发展。所以,必须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实行多元化主体共同治理,强调政府、市场与社会平等协作。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及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的政府报告中都对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做了详细的阐述。不仅是因为它能体现政府自我变革的决心,更在于它能使中国更好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人与人更加和谐,社会更加安定有序。 社会管理犹如以蒸汽机为动力的火车,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时代不断进步、社会不断发展,每一个时代都应有属于自身的发展模式。不可否认,传统的社会管理模式在历史的长河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为中国的发展进步贡献了巨大的力量,但那只局限于改革开放之前的时代,更确切地说应该是满足人民温饱水平的时代。当今时代,我们的国家正大踏步走在时代的前列,国内生产总值已跃居世界第二位,2014年达到69.6万亿元,人民正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着。所以,以体现政府对社会全方位管理,强调政府权威性、管理责任唯一性的传统社会管理已不得人心,必须改革创新。 社会治理仿佛中国制造的高速动车,正大踏步走出国门,引领世界。现代社会治理强调行动主体的多元化与平等性,各主体在协调基础上形成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最终实行共生共赢。近年来在全国各地都在推进社会治理的创新,出现了很多好的创新模式,并取得了很好地效果。北京市海淀区的相关部门与慈爱嘉公司成立的”社区养老助残服务体制创新试点“合作项目,建立了一套更为完善的政府购买居家养老体制,使广大老年人受益匪浅,还有信阳市村级人民调解委员会及佛上市罗村的”社区参理事会“,都是很好地探索。因此,当代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社会治理的创新,也只有现代社会治理方式才符合当今时代的需要。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社区建设是社会建设的基础工程,是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加强社区建设和管理是我市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一项重要举措,与省委省政府近日召开的创新社会管理加强群众工作会议精神一脉相承。这既是我市今后推进社区建设和管理的纲领性文件,也是我市创新社会管理的主要抓手。 □本报记者王庭君 6月13日,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社区建设和管理的意见》,《泰州市城市社区用房建设管理暂行办法》、《泰州市社区工作者职业化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开展社区建设和管理挂钩共建活动的通知》、《关于在全市社区开展达标示范争先创优活动的通知》和《关于成立泰州市城市社区建设和管理指导委员会的通知》,就加强城市社区建设和管理作出全面部署。 市民政局局长叶海波在解读“一意见两办法三通知”时说,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社区建设是社会建设的基础工程,是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加强社区建设和管理是我市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一项重要举措,与省委省政府近日召开的创新社会管理加强群众工作会议精神一脉相承。这既是我市今后推进社区建设和管理的纲领性文件,也是我市创新社会管理的主要抓手。 剥离行政事务,回归公共服务 【关键词】“一委一居一站一会” 【文件索引】积极构建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居委会为基础、社区管理服务站和综治办为平台、其他各类社会组织和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的新型社区管理服务体制,理顺基层政府及其派出机构与社区居委会以及社区内部各类组织之间的关系。社区“一委一居一站一会”覆盖率达到90%以上。 【解读】不少地方没有真正把社区作为独立的管理层级,有的一味地将之视为群众性自治组织,有的一味地将之作为行政机关的下手,以完成市(区)、街道下派的任务为主业,社区工作疲于应付。据统计,目前下派到社区的工作任务共有33大类149项。为了应付检查,兴化市某社区只好把各类牌子做成墙内移动式,哪个部门来检查就翻哪块牌子。 为完善社区管理服务体制,我市将积极推广建立“一委一居一站一会”新型社区管理服务体制,突出社区党组织(也就是“一委”)的核心作用,强化社区居委会自治功能,提高社区管理服务站和综治办管理服务水平。社区管理服务站是在社区层面设立的综合服务平台,在社区党组织、居委会统一领导和管理下,按照专干不单干、分工不分家的原则,整合服务资源和力量,积极承接公共服务和公益服务等事项。原则上每个社区都要成立自治促进会,主要是整合社会力量,发挥驻区单位作用,强化共驻共建,形成社区建设的合力。 同时,实行社区公共服务事项准入制,对确需进入社区的行政事务由社区建设和管理指导协调机构统一审核后予以准入,并制定准入目录。凡属于基层人民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街道办事处职责范围内的事项,一律不得转嫁给社区;凡依法应当由社区协助的事项,要为其提供必要的经费和工作条件;凡委托社区办理的有关服务事项,实行“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对于未纳入准入目录的行政事务,社区有权拒绝办理。 社区事务,居民自主决定 【关键词】民主自治 【文件索引】扎实推进社区民主自治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社区居民利益诉求表达机制,扩大社区居民参与度,不断提高社区民主自治水平。社区依法自治率达到95%以上。 【解读】按照“便于自治、便于管理、便于服务”的原则,我市将全市原有的387个居委会调整合并为现在的337个居委会,有效解决了跨区域管辖、村居交叉管理的问题。同时,建立了以市(区)为主导、街道为主体、社区为基础的三级管理体系,社区党组织全面覆盖,领导核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细则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细则(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促进我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科学化、规范化,发挥标准化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作用,推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工作的有序开展,培育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品牌,根据有关规定,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所称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是指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同组织,采用综合标准化方法,开展以制定标准、组织实施标准、对标准实施进行监督为主要内容,以实现管理规范、服务质量良好、公众满意度高为目标,促进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探索性活动。 第三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工作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国务院有关部门统一部署,制定试点工作相关方针政策、编制规划和计划、组织和协调相关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有关部门具体实施。 第四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联席会议负责审核、确定试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联席会议办公室(下称部级联席办公室)具体承担发布试点征集、下达试点任务、开展试点监督、确认试点评估结果等相关事宜。

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有关部门建立省级联席会议制度,并设立省级联席会议办公室(下称省级联席办公室),具体承担辖区内标准化试点的征集、初核、上报、评估等相关管理事宜。 第五条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应当联合有关部门共同争取省级人民政府对试点工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推动试点建设。试点所在区域的地方人民政府可以作为试点的保证单位或者承担单位,根据实际需要成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 第二章基本原则 第六条试点工作应当按照政府推动、部门联合、自愿申报、有序实施的总体要求开展。 第七条试点工作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与创新社会管理,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建设服务型政府需求相结合; (二)与规范服务行为,提升服务质量,维护服务提供者和公众的合法权益相结合; (三)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相结合。

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个人述职报告

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个人述职报告 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个人述职报告2012年,按照市综治办有关文件和安监局党委会议精神,我认真学习贯彻党和国家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和依法治国的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积极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精神,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充分发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大平台作用,使我们单位综合治理工作取得良好成绩,现自我小结如下:努力提高,不断学习深化综治工作认识作为指挥中心业务工作负责人,我深感责任重大,在思想上时刻保持高度重视综合治理工作,不断加强自身学习,不断增强理论素养;通过学习,我有扎实推进单位综合治理工作的坚定信心,自觉抵制和纠正各种不正之风,遵纪守法,廉洁奉公,培养良好的思想作风和职业道德,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始终保持奋发向上和努力拼搏的精神风貌。长久以来,我在政治理论水平、党性修养、思想观念、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发扬民主,以身作则为表率为了使综合治理工作有序开展,按照局综治工作领导小组的指示,我们单位成立了综治工作监督小组,由单位负责人任组长,我为副组长,全面管理综治工作,并结合去年的综治工作经验,对单位综合治理管理制度进行了完善。为了加强综治工作力度,我们将综合治理工作纳入任期目标和工作计划,在单位上召开专题会议对综治工作进行周密部署和全面安排,明确了每个工作人员各自的工作职责和任务,确保综治工作管理和实施工作的到位。我在综治工作中,

认真履行职责,模范执行政策,发挥带头作用,认真管好自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处理做事和做人的关系,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廉洁自律作表率。充分履行职责,扎实开展综治工作在今年的综治工作开展中,我尽职尽责,充分履行自己的职责,认真贯彻上级主管部门对综治工作的指示和要求,结合实际,拟定综合治理工作计划、阶段性工作方案和措施,并负责组织实施;同时建立和不断完善综治工作制度,组织监督对综合治理专项工作及措施的实施。严格单位作风建设,做好内务管理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干部作风,实行严格的上下班制度,坚决纠正干部队伍中的不良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增强服务意识,强化工作质量,完善内部管理制度。维护社会稳定,建立安全生产防范措施为了防范企业安全事故的发生,维护社会稳定,建立安全生产防范措施必不可少。为此,我们加大了应急管理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强高危行业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管理,规范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和备案工作,切实提高企业应急预案的质量,发挥应急预案在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置中的作用。到目前为止,我们正对全市9家高危行业企业进行预案备案工作,其中6家危险化学品储存和生产企业,3家非煤矿山企业,针对这些高危企业的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进行评审和备案,争取能有效防范企业重大事故的发生,最大限度减少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的损失。3、准确工作定位,创新工作机制准确工作定位,讲究方式方法,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关系

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的关系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是政府的两项重要职能,也可统称为政府的社会职能。温家宝总理在论述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时指出,公共服务“就是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包括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发展社会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发布公共信息等,为社会公众生活和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提供保障和创造条件,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从功能方面可以分为三大类:维护性公共服务,如国家安全、行政管理和国防外交等;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公共服务,如政府为促进经济发展进行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等;社会性公共服务,如教育、社会保障、公共医疗卫生、科技、环保等。公共服务也可以从性质方面分成三大类:监督管理型公共服务,如国家行政管理;纯公共服务,如义务教育、公共医疗、环境保护;准公共服务,如发展非义务教育、新闻出版等。 从上述定义来看,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其一,从核心内容看,社会管理主要表现为依法对社会组织、社会事务和社会生活进行管理、规范、组织和协调,如培育社会组织、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等;公共服务主要表现为根据公众的公共需求和经济发展实际,为公众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如公共基础设施、公共事业、公共信息等。其二,从价值取向看,社会管理追求社会的安定有序,突出政府责任:公共服务追求公平公正,

强调公共服务产品分配的均等,突出公民权利。其三,阶段性任务不同。例如当前我国社会管理的主要任务是管理和规范社会组织、维护公共安全等,而公共服务的主要任务是加强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公共服务。两者的联系主要在于:其一,基本理念和最终目标相同。其二,相互促进。公共服务量的增加、面的扩展、质的提高,尤其是公共产品的均衡分配,有助于平衡不同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公正,从而提高社会管理的效率;政府是理所当然的提供公共服务的主体,但是提供不等于亲自生产。社会管理体制的完善,有助于扩大公共服务的供给主体,提高服务水平,改善服务质量。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构成了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内容。其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管理就是服务,高质量的服务供给和享有正是在高效的管理中实现的。 总之,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相互区别又内在统一,实际上,在实践中很难找出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的确切边界。所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努力实现管理与服务有机结合,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

社会治理创新的三个转变

实现“三个转变” ——论社会治理创新的起点 “社会治理”的理论与实践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处理新的社会矛盾的过程中应运而生的,是以问题为导向的。实现社会治理创新,起点要选好,首先是研究者、实践者立场的转变,进而是着眼点的转变,最后是着力点的转变。 一、立场转变——社会治理创新的逻辑起点 现代科学的一个重要成果——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Heisenberg Uncertainty Principle,又称测不准原理)表明观察者与观察对象处于一个系统之中,观察者的活动直接影响着观察对象的状态。研究者的价值判断会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着这项研究的意义和结论。所以要实现社会治理创新,无论是研究者还是执行者,都应当站在广大劳动人民的立场上,这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逻辑起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更是当下的现实的主体。 治理(Governance)从字面意思来看:治,就是变害为利,除旧立新——创新,达到有秩序、安定的状态;理,就是遵从规律,理顺关系——意味着诸多主体之间的博弈,形成制度。治理是以对象——全体社会成员为主体的,以问题为导向的协商、合作、决策过程。在传统的社会管理模式中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着主体与客体的不一致性。但随着社会整体的演进(Evolution),公民和社会组织由管理的客体逐渐能动地向自我实现的主体转变,成为具有认知和实践能力的非公共主体,从被动状态转变为主动自觉状态,进入社会治理过程。原先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矛盾就有了新的解决的契机,原先的主客体之间的关系转化为主体间关系。创新的出发点是现实的具体的个人——公民,不是抽象的人,也不是笼统的群体。公民是与公共利益直接发生关系的,是公共政策的落脚点和公共事务的最小单元,这样才具有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引导和培育公民成为现代社会的主体,是社会治理创新的首要任务。 二、着眼点的转变——社会治理创新的理论视野 社会治理创新是在继承人类管理思想和技术的基础上脱颖而出的。管理经历了“政治人”时代、“经济人”时代和“人的全面发展”——社会治理时代。人们的视野逐步下移,由“庙堂”——政治领域,转向“江湖”——经济领域,进

1从社会管理走向社会治理_陈家刚

学习时报/2012年/10月/22日/第006版 战略管理 从社会管理走向社会治理 陈家刚 所谓社会治理,就是政府、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社区以及个人等诸行为者,通过平等的合作型伙伴关系,依法对社会事务、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进行规范和管理,最终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与社会管理相比,社会治理具有以下比较突出的特点。 第一,虽然社会管理包括政府作为主体的管理行为和公民社会组织作为主体的管理行为两个主要方面内容,但社会管理仍然侧重于政府对社会进行管理,政府是社会管理合法权力的主要来源;而社会治理则强调合法权力来源的多样性,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社区组织等也同样是合法权力的来源。社会治理的主体是多元的,任何一个单一主体都不能垄断规范和管理的实践过程。 第二,社会管理很容易表现为政府凌驾于社会之上,习惯于包揽一切社会事务,习惯于对社会进行命令和控制,习惯于扮演“全能型选手”;而社会治理更多的是在多元行为主体之间形成密切的、平等的网络关系,它把有效的管理看作是各主体之间的合作过程,它表明在现代社会,原先由国家和政府承担的责任正在越来越多地由各种社会组织、私人部门和公民自愿团体来承担。 第三,社会管理更多地是表现为从自身主观意愿出发管控社会,想当然地自上而下为民做主;而社会治理是当代民主的一种新的实现形式,它更多地强调发挥多主体的作用,更多地鼓励参与者自主表达、协商对话,并达成共识,从而形成符合整体利益的公共政策。 第四,社会管理的实践主要依靠政府的权力,依靠发号施令;而社会治理则在运用权力之外,形成了市场的、法律的、文化的、习俗的等多种管理方法和技术。社会治理行为者有责任使用这些新的方法和技术来更好地对公共事务进行控制和引导。例如,政府应更多地引导和更少的管制,民间组织及公民社会更多地承担社会治理的责任,市场力量在社会治理创新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社会创新和社会企业成为改善社会治理的重要因素,等等。 在我国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同时也带来各种矛盾和挑战。例如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民主法制还不健全,体制机制尚不完善;社会成员诚信缺失、道德失范,一些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和作风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一些领域的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要化解这些矛盾、解决这些问题、应对这些挑战,必须深入推进社会治理变革。 深入推进社会治理变革,首先应该进一步解放思想,促进观念的转变。解放思想,就是不墨守成规,不瞻前顾后,要有胸怀容差异、有勇气干事业、有智慧闯新路,要敢于摆脱僵化的、教条的思想,路线和政策要根据实际的需要来决定,而不仅仅依靠前人的言论、已有的经验和固有的模式。社会治理变革,要求执政党必须充分认识到,国家和社会治理,是由多元主体共同构成的治理结构来完成的,应重新树立“社会本位”的理念和原则。在政府与社会的力量对比中,重心必将向社会倾斜,原来政府控制和管理社会的观念必须让位于调控、引导、服务和整合社会的观念,政府对社会的统治观念必须让位于政府与社会的合作治理。 深入推进社会治理变革,必然要求在政府、社会、市场、公民个人之间的合作与良性互动,形成新型的伙伴关系。政府必须放下身段,学会尊重,懂得平等对待合作伙伴、管理对象;善于放权,学会“弹钢琴”,学会为自己减负;同时,政府必须增强自信,信任社会,理解社会,为社会组织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鼓励社会组织的发展,努力为其能力提升创造条件。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管理制度.doc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管理制度 第一条为了加强治安管理,维护正常工作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条例》等有关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及各部门负责人。 第三条公司及公司成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小组,由公司及公司总经理任组长,全面负责本项工作。 第四条公司办公室具体负责江西酒厂有限责任公司、办公、生产、生活区域范围内片的治安管理工作,有权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进行处罚。 第五条有下列行为之一,一律按以下规定处罚: (一)在办公室、车间内吵架、闹事,致使工作(生产)不能正常开展,每人罚款50元; (二)在公司及公司大型活动及其他公共场所扰乱秩序、影响集体活动,对责任人罚款100元,并予以通报批评。 (三)挑拨是非、影响工作,责任人罚款100元,并予以通报批评。 (四)出入办公楼、生产区不按规定接受检查,每次罚款50元; (五)纵容、包庇他人违反治安管理规定,责任人罚款100元,情节严重的送司法机关处理;

(六)非法携带匕首、三棱刀、弹簧刀或其它管制刀具,罚款100元,情节严重的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六条有下列行为,除赔偿相应损失外,一律罚款200-5000元,情节严重的解除其劳动合同,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一)打架斗殴、寻衅滋事致人伤残; (二)盗窃公司、他人财物; (三)故意损坏公私财物; (四)在禁止燃放爆竹的时间、地点燃放烟花爆竹; (五)敲诈、勒索他人财物,恐吓他人; (六)聚众赌博。 第七条一人有两种以上违反本制度行为的,分别处罚,合并执行;两人以上共同违反本制度的,根据情节轻重分别处罚;违反公司其它管理规定,又违反本制度的,分别处罚合并执行。 第八条对执行、协助和维护本制度的人员进行威胁、打击、报复的,罚款1000元,解除其劳动合同,造成后果的送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九条公司职工(包括离退休职工)汇报工作、反映问题,可以通过打电话、写信、发短信和电子邮件,或到公司及公司办公室面谈等方式进行,不得聚众上访,攻击公司及公司领导。否则,对相关责任人罚款2000元,情节严重的,依法送公安机关处理。 第十条严重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条例》其它规定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十一条对违反本制度的,由公司、公司出具《治安处罚

社会服务项目管理期末复习

根本性问题为什么要学习社会服务项目管理 在社会服务领域运用项目的方法开展工作与服务 1利用项目管理方法开展工作,能够很好的进行社会服务项目评估 2对于提高服务质量有重要作用 3可以使服务项目申请者重申自己的宗旨,明确自己的服务目标 1可以是服务活动更加科学化和指向既定目标,使活动理性化 2有利于服务机构合理的利用福利资源,节约资源,实现更大的社会福利效果 总之,项目制度比较强调社会服务的效率和可交代性,有力的促进社会服务的发展,也可 以提高社会服务机构的接受程度。 项目 项目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调集到一起的资源组合,是为了取得特定成果而开展的一系列相关活动 项目的特征 1明确而具体的目标 2较明显的时间特征 3社会性的集体活动 4各种资源的动员和组合 5非重复性 6项目需要具体实施 项目管理的含义 通过一些技术/方法对项目过程的管理,包括计划、控制、评估等工作,确保按时、按预算、依据规范达成理想的目标。 非盈利组织的项目 同样关注: 目标的实现效率、成效范围、资金、时间、质量 更加关注 需求/问题的分析“因需求而在,因使命而生” 强调利益相关群体的参与和利益体现 社会效益 四个确保: 1 确保按时 2 确保按预算 3 确保有效(目标达成) 4 确保高效(工作效率、资源最大化) 计划通过设计项目实施计划进行管理是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 项目管理计划的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项目的意义和目标 项目的范围 项目的具体内容 实施项目的基础与方法 项目组的人员构成 项目实施的预期成果 项目实施的时间安排与资金预算 计划的重要性在于 1 他确定了执行 监控和结束项目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等全局性内容 2 是其他各子计划制定的公式依据和基础 从整体上制定有序进行项目工作 组织 分工和协作 分工的合适 优劣 一 组织的形式 1 直线式组织形式 项目经理 项目管理组织中的各种职能均按直线排列,任何一个下级只接受唯一上级的指令。直线式 组织形式的组织机构简单、隶属关系明确,权力集中、命令统一、职责分明、决策迅速; 但对于项目经理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比较适合于中小型项目。 2 职能式组织形式 职能式组织形式加强了项目管理目标控制的职能分工,充分发挥了职能机构的专业管理作 用。但容易产生矛盾的指令。因此,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较少。 3 直线职能式组织形式 项目管理组织呈直线状,既保持了直线式的统一指挥、职责明确等优点,又体现了职能式 的目标管理专业化等优点。但职能部门可能与指挥部门产生矛盾、信息传递线路较长。主 要适用于中小型项目。

企业社会责任和管理理论

企业社会责任和管理理论 摘要: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对外部加诸其道德期望的内部认知与自觉。企业的社会责任伦理主要包括经济责任伦理、法律责任伦理和环境责任伦理三个方面。要认真研究强化企业社会责任伦理的相关措施。 关键字:社会责任,企业管理,环境保护,政府 在21世纪这个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时代,经济教育科学技术都得到了全面发展。众多新兴企业的出现对传统企业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产品,更多的是在于管理方法的创新,良好的企业文化,正确的管理伦理。如何人性化的建设企业文化创建和谐稳步的企业关系成为了重点。众所周知,企业管理伦理的建设中,重视企业社会责任的培养,有利于企业处理好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也有助于我们从企业的本质核心方面深入探讨社会环境人文精神。由此可见,正视我国的企业伦理问题,增强企业的责任意识,并强化相关措施,对企业管理伦理观念改革势在必行。 一、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概述 责任是现代社会道德感受的一个至关重要概念,“它似乎非常适合于通过实践和理论观念都包括在内的途径来表述人类行为的道德方面”。责任主要涉及到三个组成部分:主体,即谁承担着不能完全由规则和法律所决定的责任,主体应负什么样的责任,以及主体对其与责任的主要利益有关者是什么。企业作为一个组织单位,在经营决策的过程中,虽然有众多的因素影响,经历复杂的过程,但是作为责任的主体是无法回避的现实,也就是说企业是自己的行为者。既然作为行为者且具有选择行为的自由,就要承担一定的责任,身处在社会的这个大环境中就要尽到自己相应的义务。 二、社会责任是企业管理伦理的核心内容 一般来说,管理伦理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个方面是指组织管理者的伦理道德,另一个方面是指管理组织的伦理道德。管理者的伦理道德与管理组织的伦理道德,两者之间有一定的区别,但是两者之间也有内在的联系。应该说,管理者的伦理道德是管理组织的伦理道德的核心和基础,前者对后者起着重要的主导影响作用。 企业的社会责任是多方面的,从企业生存的外部环境来看,企业总是运作在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大环境中。企业终归是由企业的员工所组成的一个经济实体。企业员工综合素质的增强不但影响着企业管理的实际效益,也同时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了调动员工的责任心、公德心必须要有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因此企业必须要树立正面形象,在教育宣传、人际关系活动、文体娱乐等活动产生的文化现象中增强员工的归属感,推动企业自身的文化建设的持续发展。

2015年社会管理综合治理责任书(A4版)

赵家巷社区2015年度 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目标管理 责 任 书 二○一五年三月

赵家巷社区2015年度 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书 根据中央、省、市关于加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决策部署,结合社区实际,制定本责任书。 一、责任目标 1、不发生危害国家安全案件,不发生暴力恐怖案件,不发生邪教活动重大案件,不发生较大集体进京非正常上访案(事)件,不发生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群体性事件,不发生较大以上安全事故,不发生重大公共卫生和食品安全案(事)件,不发生重大网络舆情事件,无进京非正常上访,社会政治保持稳定。 2、不发生重特大恶性刑事案件,不发生重特大治安事件,不发生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重大治安问题,社会治安得到有效控制,人民群众安全感、对社会治安满意率达到92%以上。 3、深入开展平安分类创建活动,平安单位、平安行业(场所)、平安家庭等创建达标率达到90%以上,群众对平安建设的知晓率和参与率达到85%以上。 4、矛盾纠纷调解率达到98%以上,调解成功率达到95%以上。 5、重要警卫任务、重要外事活动、重大节庆活动和群众自发活动确保安全。 二、工作任务 1、深化和完善综治领导责任体系。坚持以法治思维推进平安建设,完善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其

他领导“一岗双责”的综治工作领导体系。坚持党委常委会定期研究部署综治维稳信访工作制度,每季度分析研判,每半年召开专题会议,加强督导检查,统筹解决平安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和困难。进一步调整完善综治相关配套责任制度。着力打造一批在市、区有影响的平安示范品牌。 2、深化和完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大力实施《关于创新和完善全市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实施意见》(襄办发[2014]45号),加强社会面巡逻防控工作,健全完善城市社会面网格化巡防机制,提升街面移动警务平台实战水平,健全社区义务治安巡逻队和单位内保队伍,完善社区“1+N”巡防机制。深化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大力推进城市社区视频监控系统全覆盖和“车卫士”防盗系统等技防建设。 3、深化和完善社会矛盾大调解体系。健全维稳情报信息收集研判、预警处置机制,完善矛盾纠纷定期排查上报制度。进一步规范社区综治维稳信访联动中心(室)和行业性专业人民调解委员会建设,提升社会矛盾化解效率。坚持和完善处置进京“非访”工作机制,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进京“非访”。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加大信访案件和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化解力度。 4、深化和提升社区网格化管理体系。进一步加强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站)规范化建设,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重点抓规范、抓提升、抓考核。 5、深化和完善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服务管理体系建设。健全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全覆盖管理常态化机制。落实流动人口基本公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