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霍奇金淋巴瘤NCCN解读
- 格式:ppt
- 大小:4.63 MB
- 文档页数:20
非霍奇金淋巴瘤病理分类与临床治疗的新观点更新时间:2004-10-15 06:45:23 来源:zz作者:WEB可选字体【大中小】非霍奇金淋巴瘤病理分类与临床治疗的新观点石远凯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北京,100021)恶性淋巴瘤(Malignant Lymphoma, ML)是一类独立疾病的总称,包括不同的病理类型,每一种病理类型有各自的形态学和免疫学表现、遗传学特征、特殊的临床特点和预后。
大致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 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 NHL)两大类,二者在发病率、生物学特性及临床经过等诸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一、ML的发病情况ML占全部恶性肿瘤的3%左右,其中80%为NHL,HL仅占1/5。
近20年来,全世界NHL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而HL则显著下降,1973-1994年间美国NHL年龄调整发病率升高了80%,平均每年升高近3%,已经升至恶性肿瘤的第五位,而HL的发病率则下降了16%,每年下降0.6%。
我国的情况也基本类似,以上海为例,1972-1974与1993-1994年间的标化发病率男性升高了33.3%,(由3.3/10万升至14.4/10万),每年上升1.5%,女性升高了66.2%(由1.8/10万升至6.0/10万),每年上升2.3%;而HL发病率则明显下降,男性由1.0/10万降至0.3/10万,下降了67.9%,每年下降4.4%,女性从0.6/10万降至0.3/10万,下降了52.2%,每年下降3.5%。
二、NHL病理分类的演进NHL的病理分类经历了漫长而比较曲折的历程。
70年代以前分类的基础是HE染色下的细胞形态学和组织病理学,以1966年提出的Rappaort分类为典型代表,它将NHL分为结节性、弥漫性、不能分类和复合型,这一分类比较简明,容易掌握,重复性高,病理类型和预后之间反映了一定的关系。
中国肿瘤临床2015 年第42 卷第21 期 Chin J Clin Oncol 2015. Vol. 42. No. 21 1051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on- Hodgkin'slymphoma,NHL)中最常见的亚型,约占所有成人NHL 的30%~40%,为一种高度异质性肿瘤[1-2]。
20多年来,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一直是判断DLBCL 患者行CHOP 类化疗(环磷酰胺、蒽环类、长春新碱、泼尼松)预后的基础工具[3]。
近些年来,免疫化疗(R-CHOP 类)显著提高了所有高危患者的生存,已成为DLBCL 一线治疗方案[4]。
研究发现在利妥昔单抗时代,IPI 区分危险组,特别是高危组患者的能力下降,预后价值显著降低[5]。
2014年,Zhou 等[6]利用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的数据,构建了一个关于利妥昔单抗治疗的预后模型NCCN-IPI,其甄别不同危险度能力较IPI 更强。
但NCCN-IPI 是否适合国内患者的危险度分层和预后评估,目前尚无相关报道。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本院收治的168 例初治DLBCL 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利妥昔单抗时代NCCN-IPI对国内DLBCL患者的预后价值。
1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收集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08 年1 月至2013年1 月收治的DLBCL 患者共168 例。
纳入标准:初治患者且年龄≥18 岁;活检或手术病理组织均根据恶性淋巴瘤WHO 分型确诊;未继发第二肿瘤;无严重的心、肺、肝、肾功能异常;均采用R-CHOP 类方案治疗,且化疗周期数≥4个;临床资料完整且均获得随访。
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年龄、性别、Ann Arbor 分期、病理分型(参照Hans 标准[7])、ECOG PS 评分、结外受累情况、IPI 评分、B 症状、乳酸脱氢酶(LDH)、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等。
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分类和化疗方案一、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分类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是一种较常见的恶性淋巴瘤,与霍奇金淋巴瘤相比,具有更多的亚型和分化程度。
根据细胞来源和形态学特点,非霍奇金淋巴瘤可以被分为多个亚型。
1. 弥漫大细胞B细胞淋巴瘤(DLBCL)弥漫大细胞B细胞淋巴瘤是最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类型,约占所有非霍奇金淋巴瘤的30%。
该亚型通常表现为快速生长、侵袭性较强,并且具有异质性。
2. 滨红珊瑚样脾大细胞B细胞淋巴瘤(MCL)滨红珊瑚样脾大细胞B细胞淋巴瘤占所有非霍奇金淋巴瘤的5-8%。
它通常以多中心或弥漫性腹腔内组织和骨髓浸润为特点,并具有不良预后。
3.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凋亡抵抗(ABC)型和非GCB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也可以根据基因表达谱分为两个子型:ABC型和非GCB型。
这两个亚型在治疗反应和生存率方面存在差异。
4. 浆细胞淋巴瘤/浆细胞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浆细胞淋巴瘤是一种罕见的较恶性的B细胞性内皮系统和组织系统中的CD20阳性肿瘤,占所有非霍奇金淋巴瘤的1-2%。
5. 水蛭性流经Lymphoma(IVLBCL)水蛭性流经Lymphoma是一种少见但极具侵袭性的非霍奇金淋巴瘤,通常累及小血管内皮系统,在器官内形成微血管滲出及组织灶坏死。
二、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化疗方案1. ACVBP方案(玛法司琼+环孢霉素+硼替佐米+长春新碱+补救治疗)ACVBP方案是一种针对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常用化疗方案,主要使用了玛法司琼、环孢霉素、硼替佐米、长春新碱等药物。
这个方案可以提供较高的完全缓解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并且能够为患者提供良好的预后。
2. R-CHOP方案(利妥昔单抗+环孢霉素+奥沙利铂+长春新碱+强的松)R-CHOP方案是目前推荐用于弥漫大细胞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一线化疗方案。
该方案包含了免疫调节剂利妥昔单抗和多种细胞毒性药物,如环孢霉素、奥沙利铂、长春新碱和强的松。
R-CHOP方案已广泛应用,并在改善预后和生存率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
非霍奇金淋巴瘤治疗现状杜建伟;魏旭东【摘要】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系统的恶性肿瘤,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占整个淋巴瘤的90%.NHIL种类繁多,不同的淋巴瘤有不同的治疗原则.目前常用的治疗指南有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uropean Society for Medical Oncology)指南、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诊治指南和我国的淋巴瘤诊治规范.我们将结合这3个指南对NHL的治疗现状进行介绍.【期刊名称】《临床荟萃》【年(卷),期】2015(030)010【总页数】10页(P1110-1119)【关键词】淋巴瘤,非霍奇金;诊断;治疗【作者】杜建伟;魏旭东【作者单位】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血液科,河南郑州450008;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血液科,河南郑州4500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3.4魏旭东,河南省肿瘤医院血液科主任,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现任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免疫学会血液免疫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免疫学会血液免疫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南省医学会血液病专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血液学杂志》及多种血液杂志的编委。
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是一组淋巴系统恶性增殖性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将NHL分为不同的类型,每种类型都具有独特的临床特点、组织形态、免疫组织化学及遗传学特点。
同时NHL具有很强的异质性,具体表现为不同的淋巴瘤类型甚至同一种类型的淋巴瘤呈现出不同的预后。
因此,准确的病理诊断、细致的疾病分层和规范化治疗是提高我国的淋巴瘤诊疗水平的关键。
目前广泛使用的淋巴瘤治疗指南包括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指南、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uropean Society for Medical Oncology,ESMO)指南和中国的治疗指南。
2012NCCN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实践指南更新解析发表者:鲁一(访问人次:36)2012年,新指南增加了对幼T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指南(TPLL-1 )及毛细胞性白血病(HCL-1) 两种疾病从诊断、治疗方面的详细描述。
其他诊疗指南也更加详细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性白血病1.删除了淋巴细胞倍增时间(LDT)大于等于6个月这项治疗适应症评估标准。
2.在治疗后缓解方面,删除了原先的大于三年为长期缓解,小于两年未短期缓解的这项期限,并且提出:长期和短期缓解不能根据现有数据严格区分。
主要原因是之前的治疗可能会影响区分。
临床医生需要使用临床上的评价标准。
例如,FCR方案治疗后,根据MDACC的数据来说三年是个合理的时间点,但在瘤可宁治疗后,18-24个月可能就到了临界点。
3.提出“以淋巴结或脏器肿大缩小或血红蛋白、血小板改善为基础的孤立性恶性淋巴滤泡增多不考虑为恶性疾病”这一观点。
4.11q缺失的CLL:对于年龄大于等于70岁或有合并症的年轻患者的一线治疗,推荐“瘤可宁+-强的松”改为“瘤可宁+-美罗华”(对短期缓解小于两年,年龄大于等于70岁的复发难治性治疗同样适用)。
对于未缓解、未移植或疾病进展后的复发难治性治疗,可以考虑“异基因干细胞”这一选择。
5. 17p缺失的CLL:一线治疗,不再推荐“苯达莫司丁+美罗华”,并强调除非病人对美罗华无效,否则都应该加用美罗华。
复发难治性治疗,推荐把大剂量地塞米松改为大剂量强的松,提出17p缺失性疾病用阿伦单抗或大剂量激素治疗可能缓解6. 无11q、17p缺失的CLL:对于虚弱、有严重合并症的患者,推荐“瘤可宁+-强的松”改为“瘤可宁+-美罗华”。
(同样适用于一线治疗,年龄大于等于70岁或有合并症的年轻患者和大于等于70岁短期缓解小于两年的患者复发难治性治疗)。
并且说明“大于等于70岁,作为一线治疗,氟达拉滨没有比其他治疗(如瘤可宁)更有效”加上。
滤泡型淋巴瘤1.提出对于I-IV期患者的随诊:应该5年内每3-6个月进行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之后每年检查根据临床情况决定。
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非霍奇金淋巴瘤诊疗指南Castleman病解读(全文)Castleman病(Castleman disease, CD)是一组临床和病理与淋巴瘤相似的少见的淋巴增殖性疾病,病因和发病机制未明,可能与病毒感染、血管增生和细胞因子调节异常等相关。
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局灶型(UCD)和多中心型(MCD);按照组织学特征分为透明血管型、浆细胞型和兼有二者特征的混合型。
UCD预后呈良性过程,MCD常表现为多脏器受损,预后差,少数患者在患病数年后可转变为淋巴瘤。
由于CD相对少见,多为小宗病例或个案报道,关于CD的诊断及治疗一直未达成共识。
近年相关研究取得了较多进展,2015年3月3日发布的第2版美国国立癌症综合网络(NCCN)非霍奇金淋巴瘤治疗指南中首次包括CD,为该病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参考依据,现对其进行解读。
1 诊断CD病变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也复杂多变,确诊主要靠组织病理学。
有时与淋巴结结核、淋巴瘤、风湿性疾病等难以鉴别,故当临床上遇到淋巴结肿大伴多系统损害时,应想到本病可能,并行淋巴结活组织检查证实。
同时指南中建议治疗后若出现难治或复发,需再次进行活组织检查,以排除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其他恶性肿瘤转化或机会感染的可能。
1.1 诊断标准CD的诊断标准需满足下面的三个方面:(1)对所有切片进行血液病理学检查(至少1个为含淋巴增殖性疾病组织的石蜡块;如果认为所获标本不足以确诊,则需重新活组织检查)。
(2)单独细针穿刺(FNA)或空芯针活组织检查不宜作为CD初次诊断的依据。
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当淋巴结难以切除或切取活组织检查时,联合FNA和空芯针活组织检查并结合辅助检查[免疫组织化学(IHC)、流式细胞学(FCM)、聚合酶链反应(PCR)、原位杂交(ISH)等技术]可以为诊断提供充分的信息。
(3)确诊必须依赖于充分的免疫分型。
IHC抗原谱有kappa/lambda、CD20、CD3、CD5、CD138、人类疱疹病毒8(HHV-8)潜伏期相关核抗原1(HHV-8 LANA-1)及EB病毒(EBV)(EBER-ISH)等。
非霍奇金淋巴瘤病理学分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听起来好像是一种复杂的病症,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会被提起。
它可不是个小角色,而是一种在淋巴系统中捣蛋的家伙。
我们都知道,淋巴系统在我们体内就像一条环环相扣的河流,负责输送免疫细胞,抵御外来的“侵略者”。
但当淋巴细胞不按套路出牌,形成肿瘤的时候,这就变成了非霍奇金淋巴瘤。
今天就跟大家聊聊这位“叛徒”的不同分型,让大家在轻松的氛围中也能懂得一些医学知识。
1. 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基本概念1.1 什么是非霍奇金淋巴瘤?首先,非霍奇金淋巴瘤就像是一道混合拼盘,里面包含了许多不同种类的“美食”。
大约有70多种类型,各自都有自己的特点。
这可不是说你想吃什么就能点什么,而是这些类型根据细胞的形态、增殖速度和生物学特性来分类。
简单来说,有的类型像慢慢爬的乌龟,有的则像飞奔的兔子,各自的“个性”都不一样。
1.2 分型的重要性那你可能会问,分型有什么重要性呢?别小看这个小小的分类,它可是决定治疗方案的关键。
就好比你去餐厅点菜,如果你知道自己喜欢的是什么,服务员才能更快把你想吃的端上来。
而对医生来说,分清楚淋巴瘤的类型,才能对症下药,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2. 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主要分型2.1 B细胞淋巴瘤首先来说说B细胞淋巴瘤,嗯,想象一下这个家族就像是一群热情洋溢的聚会狂欢者。
B细胞负责产生抗体,跟入侵者打个不可开交。
在这些家族里,最常见的要属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它的特点就是发展迅速,像是要在聚会上抢风头。
虽然它来得快,但治疗得当,效果也能不错。
再说说滤泡性淋巴瘤,感觉就像聚会中的调皮鬼,虽然不那么激烈,但也会时不时地让人捉摸不透。
它的生长较慢,但也并非无害,需要定期观察,防止情况恶化。
2.2 T细胞淋巴瘤接下来是T细胞淋巴瘤,这就像是一个相对冷静的派对,气氛不那么热烈,但也有其特殊的风格。
T细胞在免疫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当它们变得不听话时,就会出现各种不同类型的淋巴瘤。
2024肺癌NCCN指南解读背景指南解读诊断根据NCCN指南,肺癌的诊断需要通过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和组织学检查来确定。
常见的影像学检查包括X光、CT扫描和PET-CT扫描。
组织学检查可以通过活检或手术切除来获取肺癌组织样本,进一步确定病理类型和分期。
分期分期是确定肺癌的严重程度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NCCN指南建议使用TNM分期系统来评估肺癌的分期。
TNM分期系统根据肿瘤的大小(T)、淋巴结转移(N)和远处转移(M)来确定肺癌的分期。
分期结果可以帮助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治疗NCCN指南提供了针对不同分期和病理类型的肺癌的治疗建议。
对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
对于晚期NSCLC,放化疗常常是主要治疗手段。
对于小细胞肺癌(SCLC),化疗通常是首选治疗方法。
此外,NCCN指南还强调了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
根据肿瘤的分子特征,选择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可能会取得更好的疗效。
对于EGFR突变阳性的NSCLC患者,靶向治疗药物可以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
随访和支持NCCN指南还提供了肺癌患者的随访和支持建议。
随访包括定期的影像学检查和临床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复发或转移。
此外,NCCN指南强调了患者心理支持的重要性,建议为患者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服务。
结论2024年版的NCCN肺癌指南提供了最新的诊断和治疗建议,旨在帮助医生和患者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根据指南的建议,医生应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法,并密切随访和支持患者的康复过程。
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诊疗进展山西省肿瘤医院张巧花侯淑玲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T-NHL)是一种来源于T淋巴细胞的恶性克隆性增殖性疾病。
异质性强,病理诊断类型复杂,2008年WHO病理分20种类型,临床表现与治疗因不同发病部位、不同病理类型以及基因型而差异较大。
T-NHL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近年来随着对T淋巴细胞作用机制以及T-NHL的生物学、细胞遗传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T-NHL的治疗取得了瞩目的进展。
目前T-NHL尚无统一的最佳治疗方案。
(一) NCCN指南一线治疗1.非皮肤型PTCL的原则:首选临床试验,其次为CHOP方案,再次为EPOCH方案,除低危患者外,应考虑行大剂量化疗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
2.ALK+的ALCL由于预后较好,对于处于CR期者无需行干细胞移植。
(二) NCCN指南二线治疗1.对于耐受大剂量化疗的患者首选临床实验,其次为ESHAP方案、GDP方案、GemOx方案、ICE方案、mini-BEAM方案、MINE方案。
2.不能耐受大剂量化疗的患者首先考虑参加临床实验,其次使用新药。
(三)PTCL不同亚型需不同治疗方案1.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ATL)病因:HTLV-1感染。
患病年龄:中位55岁。
临床表现:淋巴结肿大(72%),皮肤病变(53%),肝肿大(47%),脾肿大(25%),高钙血症(28%)。
急性型:表现为高钙血症、白血病表现和淋巴结肿大。
预后最差,MST 6 月淋巴瘤型:表现为淋巴结、肝、脾、CNS、骨和胃肠道病变,循环中异常的淋巴细胞少(<1%) ,MST 10 月。
慢性型:循环中异常的淋巴细胞> 5%,MST 24月。
冒烟型:MST 尚未取得。
联合化疗:MST 8月。
CHOP减瘤后使用抗核苷、IFN-α和口服VP16 IFN-α联合As2O3治疗。
全反式维甲酸ATRA 。
IFN-α+叠氮胸苷:RR 70%-90%,MST 11-18月。
2020NCCN指南解读--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导语: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分为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和继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SCNSL)。
PCNSL是一种罕见的原发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亚型,具有独特的临床表现和生物学特性。
该病原发于脑实质、颅神经、软脑膜、眼或脊髓,无其他部位受累。
PCNSL发病率低,活检肿瘤组织少,研究困难,预后差。
尽管如此,近年来PCNSL无论是在诊断还是治疗方面均有较大的进步。
《NCCN临床实践指南:中枢神经系统肿瘤(2020.V1)》中PCNSL 和SCNSL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预防等内容进行了全方位的深入解读。
PCNSL患者初始治疗选择对于PCNSL患者初始治疗选择,推荐诱导化疗+巩固治疗的综合治疗模式。
诱导治疗首先推荐临床试验,其次推荐以HD-MTX为基础的化疗方案,不能进行全身治疗的患者,考虑进行WBRT;治疗有效的患者,建议进行巩固治疗。
值得一提的是,KPS评分低不是不能化疗的原因,应该尽可能给患者予以全身治疗的机会,部分患者化疗后KPS评分可显著改善;对于PCNSL患者,诊断一旦确立,应该尽快治疗,延迟治疗可能影响预后;对眼(玻璃体、视网膜)受累的患者,恶性葡萄膜炎建议眼球RI或眼内化疗;无症状眼受累者,如接受全身治疗者,可先观察疗效;对全身治疗无反应者,可眼球RT或眼内化疗;CSF+或脊髓MRI阳性:如接受≥3g/m²MTX化疗者,可观察疗效;不能接受者,可鞘注化疗,intra-CSF利妥昔单抗,脊髓局部RT。
诱导治疗具体方案最有效的单药HD-MTX(≥3.5g/m²),3.5g/m²3h快速输注是平衡疗效与副作用的最佳选择。
NCCN指南推荐方案R-M( HD-MTX 8g/m²),或R-MTR-MPV( HD-MTX 3.5g/m²),R-MT及放疗后TMZR-MT CALGB50202:ORR72%;RTOG0227: ORR 86%R-MPV( ANOCEF-GOELAMS试验)其它联合静脉化疗方案MA方案(IELSG20):提高ORR和3yOS(46% vs 32%),半数不能完成化疗,TRM 8%;MATRiX (IELSG32:MATrix vs R-MA vs MA);CR%:49% vs 30% vs 23%;ORR%:87% vs 74% vs 53%(无统计学差异);三组毒性相似,3~4级NEUT减低约60%,贫血50%,PLT减低80%,TRM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