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从业人员行为指引(3) 第三条[拒绝洗钱拒绝黄赌毒抵制内幕交易] 1、遵守反洗钱有关规定,履行反洗钱义务,知悉大额、可疑交易的判断 标准,及时报告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协助国家有关部门调查洗黑钱 行为 不参与赌博、吸毒、贩毒、 卖淫等犯罪活动;在任何时间和场 所,不传播色情、淫秽音像制品或其他菲法出版物 3、遵守国家有关禁止内幕交易的规定,不利用内幕信息牟取个人利益 不将内幕信息以明示或暗示的形式告知法律和所在机构允许知晓以外 的人员 巴塞尔银行法规及监管实践委员会从金融交易角度对洗 钱进行了描述:犯罪分子及其同伙利用金碰 或者利用金随系爱资和受盒所有校失累 统将
金融机构从业人员职 业素养与行为指引
小结 金融从业人员、理财师在社会上可以比医 生和律师享有更崇高的声望和更多的尊敬 ·同客户的关系显然更综合,也更亲近 人们对自己的客户经理、理财师葆有温情 和信赖,知道可以将自己和家人一生的福 祉托付给自己的财富顾问
金融从业人员行为指引(1) 第一条[崇尚法律遵章守纪] 自觉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接受银行业 监管机构和其他监管机构的监督,服从行 业自律组织的自律性管理,遵守所在单位 的规章制度,不得违法违规操作或从事对 金融业形象有不良影响的活动 例:信托“一法两规”、公司规章
金融从业人员行为指引(2) 第二条[抵制欺诈远离贿赂] 在社会交往和商业活动中,坦荡诚实,信用至上,承 诺为重,自觉抵制商业欺诈和商业贿赂 除按照有关规定,允许收受或者赠予客户一定数额的 小额宣传性礼品外,禁止接受客户其他形式的非法利益 从业人员不得向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进行贿赂或 给予类似利益,企图获取所在银行(公司)业务。发现 或知晓欺诈或贿赂行为时,应自觉抵制并及时向有关部 门报告。
一、严格按照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路来开展课堂教学 新课改之前,教学的中心一般是教师,教学目的本质上来说是完成设定好的教学任务,而非为了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赋予他们丰富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在新课改的这几年来,广大教师已经普遍养成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能力为目的的教学观。事实证明,这是一条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路子,能够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习更有持续性、思维更有创新性。比如,在作业和习题的设计上,就不能为了练习而练习,使得题海淹没学生,而是应该从激励和培养思维方面出发,鼓励学生要算得有方法、有技巧,尽可能地用不同方法来解决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从而让一个习题发挥多重作用,不仅要减少学生的学业负担,还要降低计算的繁难程度,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媒体优化课堂教学 目前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迅猛,尤其是多媒体教学手段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一个有益的补充,教师应该注意充分利用这些技术的优势,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励学生学习积极性,配合教师做好教学工作。比如,针对小学生对新鲜事物都有着强烈好奇心的特点,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将数字变成动态的实物演示,让更加生动形象的视频刺激学生,让枯燥和抽象的数学内容变得更加生动活泼。比如,在解答数学问题时,就可以使用动画技术来形象地表达问题:如果小明、小方和小美三个学生每次去公园的日期不一样,小明每3天去一次,小方每4天去一次,而小美每5天去一次,上次三个人在公园遇见是1月1日,则下一次哪天会再在公园见面?这个问题对于一般的学生都有点难度,而经过动画处理就显得形象易懂了,也能让学生在遇到难题时保持解题的兴趣。 三、尽量将数学教学内容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 数学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生活实践史,无论是源于尼罗河测量土地的几何学还是用于复杂运算的代数学都是如此,可以说是人类的生活现实推动了数学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刻意营造实践的氛围,鼓励缺乏生活实践的学生要结合生活来学习数学。比如,在讲解时间方面的知识时,就可以将机械表、电子表、秒表等不同形式表达时间的计时器拿出来,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时间的不同表现形式,以让他们感受到亲切和有趣。再如,在讲解周长这方面的内容时,可以让学生用十个相同长度的塑料棒,围出尽可能多的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并记录每个三角形的周长,分析哪种方法的周长是最长的,为什么,对生活有什么启示等问题,应让学生有更深层次地思考和实践。 总之,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真正地领悟数学知识的内涵。 一、寓言故事的特征 寓言具有假托故事情节寄寓哲理的艺术特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寓言故事必须服务于寓意,因为寓意是寓言的核心与灵魂。从内容层面而言,寓言具有下列两个方面的基本特征:其一,语言幽默犀利,具有寓意于言的讽刺性与教训性。因为作者写作寓言的终极目的是为了阐明哲理,给读者传递某些人生的经验与深刻的教训。其二,故事情节具有明显的虚构性与连类比物的比喻性。从形式层面而言,寓言具有下列基本特征:从语言方面而言,具有简洁精练、高度概括与表现力等艺术特点;从形式方面而言,具有结构严谨、篇幅精悍短小的艺术特征,是叙事类文学艺术作品中结构最严谨、篇幅最简短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 二、寓言的教育意义 1、有助于想象空间的拓展。目前,入选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寓言故事,多采用拟人的修辞格来叙述故事情节。如此,有利于学生想象空间的拓展,有利于学生写作思路的拓展,有利于学生创作出趣味横生的小作文。 教学寓言故事《狐假虎威》《狼和小羊》《狐狸和乌鸦》等时,我曾有意问道:“同学们,小动物们真的会跟人一样说话吗?”如此,一方面引导学生加深理解拟人修辞格,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启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课文教学完毕之后,我又向学生提问:“如果请同学们也写一篇寓言故事,同学们会安排哪些小动物跟人一样说话呢?”有的学生答“小猫”,有的学生答“小狗”或者“小鸡”等。经过上述训练,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寓言的浓厚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拓展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写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有助于探索事物本质。教学寓言故事《狐狸和乌鸦》时,学生大都能够由此了解到乌鸦的愚蠢与狐狸的狡猾,不过这只是课文中的表层意向。于是,我在课堂上有意如此问道:“狐狸为何能够达到卑鄙的目的?”学生通过积极思考后,终于明白了蕴含于寓言故事中的深层含义:狐狸之所以能够达到目的,是因为乌鸦被狐狸赞扬时,真的以为自己非常了不起,从而导致衔在嘴里的肉被狐狸骗去。之后,我对课文进行点拨:当坏人赞美你时,必须思考隐藏在坏人赞美背后的东西,否则就会像乌鸦一样上当受骗,由此引导学生将这则寓言的寓意引申到学生的现实生活中,目的在于告诫学生:不要被事物的表象迷惑,而应该冷静深刻地分析与思考问题,否则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3、有助于思想教育。教学寓言《拔苗助长》时,我引导学生先通读课文,而后我提问道:“秧苗看起来长高了,可是这样做会给秧苗造成怎样的后果?”学生经过思考后回答道:“秧苗会死掉。”我接着又问“为什么会死掉?”如此引导学生逐渐走向深层次的思考,最后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这样做违反了秧苗的生长规律。”由此引导学生明白:《拔苗助长》告诉我们一个这样的道理:我们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否则,不仅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还会给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损失。可见,寓言故事对学生思想教育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学时,我们要善于把握这一作用。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寓言教学策略 1、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入选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寓言故事均结构完整、篇幅短小精悍,每一则寓言都有一个生动有趣富于变化的故事情节,语言也非常简洁通俗,易于学生朗读,深受小学生喜爱。那些寓言故事均是通过一个个趣味盎然的动物小故事形象深刻地反映人们的精神风貌,并在其中蕴涵着深刻而又丰富的哲理。它们就像慈爱睿智的长者一样,用语重心长的语言告诉同学们很多人生的哲理。鉴于小学生虽然具有较强的形象思维,但是感性经验不足,理解能力也不强,无法准确理解与揭示寓言的深刻寓意。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采用创设故事情境的方式引导学生披文入境,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以及准确提取寓言信息的能力。 2、引导学生感悟语言文字,感知寓言中的人物形象。寓言的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有明显的区别,寓言的语言具有独特的魅力,其语言通常具有简洁性和概括性。寓言的表现手法也具有多样性,或是比喻,或是象征,或是拟人,形象地告诉人们深刻的哲理。寓言作家总是借助比喻,运用讽刺、夸张的手法,塑造生动的寓言角色,如狡猾的狐狸、井底的青蛙、掩耳盗铃的人等都是可笑而又发人深思的角色,作家对这些角色不做形象的描绘,主要是通过角色出人意料的语言、行为、思想方法,用可笑而可悲的结局构成一个完整的、耐人寻味的小故事。在寓言教学中要使学生能概括出寓意,理解题意,必须充分地感受寓体形象,在充分感受寓体形象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利用寓言运用的讽刺夸张的表现手法,再现寓体生动的情境,要让学生看到寓言中的角色。教师可以运用图画表现的手段,可以是简笔画或是剪贴画,与绘声绘色的语言描绘相结合来创设寓言情境。寓言的教学应以文本为依托,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和感悟,利用寓言人物鲜明、适合朗读的特点让学生感知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