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省级优质课一等奖
- 格式:ppt
- 大小:34.05 MB
- 文档页数:8
1《蜀道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蜀道难》教学设计一、课题名称:《蜀道难》二、课时数:一课时三、教材分析《蜀道难》所在单元的主题是“深邃的人生感悟"。
依据单元学习目标,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提高对诗歌的感悟能力,领悟诗人渗透于诗歌中的深深的时代感慨。
高中语文新课标对诗歌阅读的要求是:加强诵读,在诵读中获得情感体验和心灵共鸣。
本文是李白在长安时为了送友人入蜀而作,属于一篇古体诗。
因此应当结合文本特点,展开有序诵读及体悟。
四、学情分析经过高一学年的学习,学生语言鉴赏、表达能力已经有了较大提高,对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也有了一定了解。
《蜀道难》作为一篇古体诗,篇幅较长,出现的意象、牵涉的历史典故较多,因此对学生来讲,诗歌理解难度较大。
而学生平时阅读古典诗词较少,即使接触一点,也是格律诗;因此对于这样的长篇古体诗,学生产生畏难情绪、难以抓住重点、不好把握诗歌意蕴也是可以理解的。
五、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把握诗歌内容;2.品味鉴赏,分析艺术特色;3.深入体悟,理解诗人情感。
六、重点难点重点:掌握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提高学生古诗鉴赏能力。
难点:结合写作背景和诗人身世,体会诗人复杂的情感。
七、教学方法1.诵读法。
本诗音乐性很强,可以说是真正的一咏三叹,所以,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诗人的感情。
2.品读法。
本诗艺术特色突出,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内容,提炼手法,体会感情的方式,鉴赏本诗,对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有很大帮助。
3.讨论法。
本诗的诗歌主题多元,引导学生见仁见智的发表自己的看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思辨能力。
八、预习任务1.熟读全诗。
2.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搜索有关李白和蜀道相关资料,以便课上交流。
九、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五代王定保《唐摭言》中曾有这样的记载:李太白始自西蜀至京,名未甚振,因以所业贽谒贺知章。
知章览《蜀道难》一篇,扬眉谓之曰:“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唐代诗人杜甫也称赞李白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李白,学习他的“惊风雨,泣鬼神”之作《蜀道难》。
《蜀道难》的一等奖说课稿《《蜀道难》的一等奖说课稿》这是优秀的说课稿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蜀道难》的一等奖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蜀道难》。
对于教材的深入解读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那么,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蜀道难》选自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第四课,本篇课文是一首古风体裁的诗歌,诗人李白通过夸张、渲染的表现手法,以及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
从高险、惊险、凶险几个方面,将蜀道的抽象之“难”,以具体的物象形式表现出来,表达了诗人大胆、奇特瑰伟的联想力,正体现了李白诗歌豪迈飘逸的艺术特点。
二、说学情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次课所面对的学生群体具有以下特点: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概括和归纳的能力,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本文是一首古风诗歌,因而重心在诵读上。
我将在本文的教学过程中着重采用诵读,感悟的方法进行文本分析。
三、说教学目标从课程标准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夸张、渲染的表现手法。
2、通过听录音的方式,学生能够把握文章情感基调。
通过朗诵,小组讨论的方式,理解“蜀道之难”难在何处?3、感受李白诗风的豪迈特点,体会祖国大好河山的奇险雄壮之美。
四、说教学重难点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是:教学重点:体会文章的感情基调,学习李白诗歌夸张、渲染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蜀道“难”在何处,文章如何表现蜀道之难的。
五、说教学方法新课程教学中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基于此,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的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法;朗诵法;讨论法。
下面我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好的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蜀道难》教案一等奖《《蜀道难》教案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蜀道难》教案一等奖教学目标:1、理清思路,熟读成诵,了解诗歌的主旨、寓意。
2、学习作品描写蜀道雄奇险峻的手法,用心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
3、品味其飘逸豪放、流转自然的语言,体会其诗作的艺术风格;教学重、难点1、理清思路,熟读成诵,了解诗歌的主旨、寓意。
2、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本诗进行赏析,学习作品描写蜀道雄奇险峻的手法。
(难点)教学方法:朗读法、串讲法、探讨法。
教学时数: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在我国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人们尊称为“诗仙”。
他就是李白。
李白初到长安,贺知章往访,看到了李白写的《蜀道难》,他看完了之后,大叹一声:“李白不是人,你是仙人被贬谪到人世上了啊”,所以李白被我们尊称为“诗仙”,那么这首给李白带“诗仙”美誉的《蜀道难》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下。
知识链接:1、作者及背景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
少年时代在四川度过,25岁,出三峡,泛洞庭,东游吴越,北上太原,有“大济苍生”之志。
唐玄宗天宝九年(742年),李白奉召进京,他本想此行能够施展才华,有所作为,但理想很快破灭了,皇帝的不重用,权臣的排挤,加之个人的傲岸不羁,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因而思想上便由入世转为出世,于是放浪形骸,寄情山水,诗酒逍遥,最后客死安徽当涂。
他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最能代表其艺术特色。
他兼善各体诗歌,尤以古诗为精,是唐代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家。
2、课题简析。
《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
《乐府解题》云:“《蜀道难》备言铜梁、玉垒(均为蜀山名)之阻。
”本篇根据这一诗题传统的内容,以雄健奔放的笔调,运用夸张形容的手法,描绘了由秦入蜀道路上惊险而奇丽的山川,既写了蜀道的艰难,又写了人生旅程的艰难。
1《蜀道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愿我们的教育,善待手持戒尺眼中有光的老师;愿我们的孩子,拥有心怀敬畏不丢信仰的人生。
奇语倾吐一腔豪放之情,狂态难掩一颗赤子之心《蜀道难》品读【教材分析】《蜀道难》是杂言古体诗,格律不拘,形式灵活。
这首诗想象奇特,笔意纵横,境界阔大,集中体现了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创作特点。
诵读时,一方面要感受杂言古体诗的参差错落之美,另一方面要想象作者笔下蜀道的雄奇险峻,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学习目标】赏言:诵读、整体感知诗歌,欣赏参差错落的语言之美。
析象:梳理诗歌中的意象,体会豪放飘逸的浪漫之美。
探意:结合背景,知人论世,多角度探究诗歌主题之美。
【教学重难点】1.梳理诗歌中的意象,体会豪放飘逸的浪漫之美;2.结合背景,知人论世,多角度探究诗歌主题之美。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性学习、对比阅读【课时设置】2【教学过程】课堂导入(观看蜀道介绍视频)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杜甫“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是杜甫对李白的评价,李白的诗句的确气势宏大、豪放飘逸,下面就让我们走入神奇的蜀道,欣赏这惊风雨、泣鬼神的绝妙诗篇。
任务一:了解相关文学常识1.走近作者14岁立志“济苍生,安社稷”24岁离家“仗剑去国,辞亲远游"42岁入长安,供奉翰林,“凤凰初下紫泥诏,褐帝称觞登御筵”44岁被排挤“赐金放还“54岁“安史之乱"爆发,入永王幕府56岁兵败,被“流放夜郎”,途中遇赦61岁因战事再次请缨,因病而半道还62岁卒(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李白自青年时,漫游全国各地。
有“济苍生”、“安社稷"的大志。
天宝九年,42岁的他在友人贺知章的推荐下,被玄宗皇帝招到朝廷为官。
李白喜不自禁,道:“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他以为自己可以大展宏图,实现政治抱负了,然而玄宗只是把他当做一个点缀升平的御用文人,再加上诗人一向傲岸不羁,被权贵排挤,为官一年多即被赶出长安。
《蜀道难》的教案一等奖《《蜀道难》的教案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蜀道难》的教案一等奖教学重点1.了解诗人李白的生平和创作2.了解唐代诗歌发展历史3.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4.把握结构上回旋往复的特色教学难点分析李白诗歌中的浪漫主义风格教学过程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最高峰,唐诗是中华艺术园地的瑰宝,历经朝朝代代,至今仍以她丰富而又深刻的内涵,绚丽多彩的艺术风格闪耀着不灭的光芒,语文教案-蜀道难。
一、关于唐诗唐代是我国诗歌最光辉的时期。
评述唐代的诗歌,一般都按它发展的情况分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个时期。
初唐的代表人物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被评为“初唐四杰”,诗风健康,活泼。
盛唐的代表人物就是我们这一单元涉及到的两位著名诗人李白和杜甫。
除此以外,盛唐还出了了以高适,岑参,王昌龄为代表的边塞诗作。
中唐的代表人物是白居易,他的叙事诗《琵琶行》和《长恨歌》广为传诵。
晚唐时被称为“小李杜”的李商隐和杜牧,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
二、关于李白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
三、关于《蜀道难》在预习的基础上,课堂上给学生2—3分钟速读一遍课文,之后找一名同学范读,订正字音,断句。
提问:读过这首诗后,你会发现有一句话重复出现了三次,你知道是哪一句吗?明确:“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提问:这句话在三段中分别出现了三次,是不是简单的重复呢?明确:不是,意义上是有区别的。
第一段中说“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写蜀道的高峻及开辟历史,可以分为两层:第一层(“蚕丛及鱼凫……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讲了蜀道的来历。
第二层(“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以手抚膺坐长叹”)写蜀道的高峻。
蜀山太高,连太阳的车子遇到它也只好回去,水波也被冲拧倒流,高中三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蜀道难》。
善飞的黄鹤和善攀的猿猱都不能越过。
山路纤曲,蜀道极高处,登者可以上扪星辰。
蜀道难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在诵读涵泳中感受诗歌艺术魅力的能力。
2、让学生走近激情,感受诗人的浪漫气质,涵养自己的心灵。
【教学重点】:
鉴赏和品味本诗的语言和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
品味诗歌中蕴含的情感。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殷璠称此诗为“奇之又奇”,“奇”在何处?
二、初读入境,感知风格之奇。
1、师范读。
2、生读。
3、抓线索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让学生试读品味。
三、再读涵泳,品味手法之奇。
结合具体诗句,说说诗人是如何表现蜀道难的?(提示:内容、手法)
四、悟读体味,感受意蕴之奇。
知人论世,说一说除了劝友人不要入蜀之外,还有没有言外之意呢?
五、小结:奇景奇语发奇调,太白奇文冲云霄,齐读全诗,再道一声“蜀道难”!
六、作业:
1、背诵诗歌。
2、结合你学过的诗歌,说说你心中的李白。
【板书设计】:
蜀道难
意蕴
风格手法
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