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省级优质课一等奖
- 格式:ppt
- 大小:34.05 MB
- 文档页数:8
1《蜀道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蜀道难》教学设计一、课题名称:《蜀道难》二、课时数:一课时三、教材分析《蜀道难》所在单元的主题是“深邃的人生感悟"。
依据单元学习目标,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提高对诗歌的感悟能力,领悟诗人渗透于诗歌中的深深的时代感慨。
高中语文新课标对诗歌阅读的要求是:加强诵读,在诵读中获得情感体验和心灵共鸣。
本文是李白在长安时为了送友人入蜀而作,属于一篇古体诗。
因此应当结合文本特点,展开有序诵读及体悟。
四、学情分析经过高一学年的学习,学生语言鉴赏、表达能力已经有了较大提高,对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也有了一定了解。
《蜀道难》作为一篇古体诗,篇幅较长,出现的意象、牵涉的历史典故较多,因此对学生来讲,诗歌理解难度较大。
而学生平时阅读古典诗词较少,即使接触一点,也是格律诗;因此对于这样的长篇古体诗,学生产生畏难情绪、难以抓住重点、不好把握诗歌意蕴也是可以理解的。
五、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把握诗歌内容;2.品味鉴赏,分析艺术特色;3.深入体悟,理解诗人情感。
六、重点难点重点:掌握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提高学生古诗鉴赏能力。
难点:结合写作背景和诗人身世,体会诗人复杂的情感。
七、教学方法1.诵读法。
本诗音乐性很强,可以说是真正的一咏三叹,所以,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诗人的感情。
2.品读法。
本诗艺术特色突出,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内容,提炼手法,体会感情的方式,鉴赏本诗,对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有很大帮助。
3.讨论法。
本诗的诗歌主题多元,引导学生见仁见智的发表自己的看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思辨能力。
八、预习任务1.熟读全诗。
2.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搜索有关李白和蜀道相关资料,以便课上交流。
九、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五代王定保《唐摭言》中曾有这样的记载:李太白始自西蜀至京,名未甚振,因以所业贽谒贺知章。
知章览《蜀道难》一篇,扬眉谓之曰:“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唐代诗人杜甫也称赞李白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李白,学习他的“惊风雨,泣鬼神”之作《蜀道难》。
《蜀道难》的一等奖说课稿《《蜀道难》的一等奖说课稿》这是优秀的说课稿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蜀道难》的一等奖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蜀道难》。
对于教材的深入解读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那么,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蜀道难》选自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第四课,本篇课文是一首古风体裁的诗歌,诗人李白通过夸张、渲染的表现手法,以及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
从高险、惊险、凶险几个方面,将蜀道的抽象之“难”,以具体的物象形式表现出来,表达了诗人大胆、奇特瑰伟的联想力,正体现了李白诗歌豪迈飘逸的艺术特点。
二、说学情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次课所面对的学生群体具有以下特点: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概括和归纳的能力,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本文是一首古风诗歌,因而重心在诵读上。
我将在本文的教学过程中着重采用诵读,感悟的方法进行文本分析。
三、说教学目标从课程标准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夸张、渲染的表现手法。
2、通过听录音的方式,学生能够把握文章情感基调。
通过朗诵,小组讨论的方式,理解“蜀道之难”难在何处?3、感受李白诗风的豪迈特点,体会祖国大好河山的奇险雄壮之美。
四、说教学重难点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是:教学重点:体会文章的感情基调,学习李白诗歌夸张、渲染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蜀道“难”在何处,文章如何表现蜀道之难的。
五、说教学方法新课程教学中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基于此,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的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法;朗诵法;讨论法。
下面我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好的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蜀道难》教案一等奖《《蜀道难》教案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蜀道难》教案一等奖教学目标:1、理清思路,熟读成诵,了解诗歌的主旨、寓意。
2、学习作品描写蜀道雄奇险峻的手法,用心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
3、品味其飘逸豪放、流转自然的语言,体会其诗作的艺术风格;教学重、难点1、理清思路,熟读成诵,了解诗歌的主旨、寓意。
2、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本诗进行赏析,学习作品描写蜀道雄奇险峻的手法。
(难点)教学方法:朗读法、串讲法、探讨法。
教学时数: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在我国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人们尊称为“诗仙”。
他就是李白。
李白初到长安,贺知章往访,看到了李白写的《蜀道难》,他看完了之后,大叹一声:“李白不是人,你是仙人被贬谪到人世上了啊”,所以李白被我们尊称为“诗仙”,那么这首给李白带“诗仙”美誉的《蜀道难》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下。
知识链接:1、作者及背景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
少年时代在四川度过,25岁,出三峡,泛洞庭,东游吴越,北上太原,有“大济苍生”之志。
唐玄宗天宝九年(742年),李白奉召进京,他本想此行能够施展才华,有所作为,但理想很快破灭了,皇帝的不重用,权臣的排挤,加之个人的傲岸不羁,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因而思想上便由入世转为出世,于是放浪形骸,寄情山水,诗酒逍遥,最后客死安徽当涂。
他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最能代表其艺术特色。
他兼善各体诗歌,尤以古诗为精,是唐代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家。
2、课题简析。
《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
《乐府解题》云:“《蜀道难》备言铜梁、玉垒(均为蜀山名)之阻。
”本篇根据这一诗题传统的内容,以雄健奔放的笔调,运用夸张形容的手法,描绘了由秦入蜀道路上惊险而奇丽的山川,既写了蜀道的艰难,又写了人生旅程的艰难。
1《蜀道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愿我们的教育,善待手持戒尺眼中有光的老师;愿我们的孩子,拥有心怀敬畏不丢信仰的人生。
奇语倾吐一腔豪放之情,狂态难掩一颗赤子之心《蜀道难》品读【教材分析】《蜀道难》是杂言古体诗,格律不拘,形式灵活。
这首诗想象奇特,笔意纵横,境界阔大,集中体现了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创作特点。
诵读时,一方面要感受杂言古体诗的参差错落之美,另一方面要想象作者笔下蜀道的雄奇险峻,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学习目标】赏言:诵读、整体感知诗歌,欣赏参差错落的语言之美。
析象:梳理诗歌中的意象,体会豪放飘逸的浪漫之美。
探意:结合背景,知人论世,多角度探究诗歌主题之美。
【教学重难点】1.梳理诗歌中的意象,体会豪放飘逸的浪漫之美;2.结合背景,知人论世,多角度探究诗歌主题之美。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性学习、对比阅读【课时设置】2【教学过程】课堂导入(观看蜀道介绍视频)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杜甫“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是杜甫对李白的评价,李白的诗句的确气势宏大、豪放飘逸,下面就让我们走入神奇的蜀道,欣赏这惊风雨、泣鬼神的绝妙诗篇。
任务一:了解相关文学常识1.走近作者14岁立志“济苍生,安社稷”24岁离家“仗剑去国,辞亲远游"42岁入长安,供奉翰林,“凤凰初下紫泥诏,褐帝称觞登御筵”44岁被排挤“赐金放还“54岁“安史之乱"爆发,入永王幕府56岁兵败,被“流放夜郎”,途中遇赦61岁因战事再次请缨,因病而半道还62岁卒(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李白自青年时,漫游全国各地。
有“济苍生”、“安社稷"的大志。
天宝九年,42岁的他在友人贺知章的推荐下,被玄宗皇帝招到朝廷为官。
李白喜不自禁,道:“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他以为自己可以大展宏图,实现政治抱负了,然而玄宗只是把他当做一个点缀升平的御用文人,再加上诗人一向傲岸不羁,被权贵排挤,为官一年多即被赶出长安。
《蜀道难》的教案一等奖《《蜀道难》的教案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蜀道难》的教案一等奖教学重点1.了解诗人李白的生平和创作2.了解唐代诗歌发展历史3.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4.把握结构上回旋往复的特色教学难点分析李白诗歌中的浪漫主义风格教学过程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最高峰,唐诗是中华艺术园地的瑰宝,历经朝朝代代,至今仍以她丰富而又深刻的内涵,绚丽多彩的艺术风格闪耀着不灭的光芒,语文教案-蜀道难。
一、关于唐诗唐代是我国诗歌最光辉的时期。
评述唐代的诗歌,一般都按它发展的情况分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个时期。
初唐的代表人物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被评为“初唐四杰”,诗风健康,活泼。
盛唐的代表人物就是我们这一单元涉及到的两位著名诗人李白和杜甫。
除此以外,盛唐还出了了以高适,岑参,王昌龄为代表的边塞诗作。
中唐的代表人物是白居易,他的叙事诗《琵琶行》和《长恨歌》广为传诵。
晚唐时被称为“小李杜”的李商隐和杜牧,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
二、关于李白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
三、关于《蜀道难》在预习的基础上,课堂上给学生2—3分钟速读一遍课文,之后找一名同学范读,订正字音,断句。
提问:读过这首诗后,你会发现有一句话重复出现了三次,你知道是哪一句吗?明确:“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提问:这句话在三段中分别出现了三次,是不是简单的重复呢?明确:不是,意义上是有区别的。
第一段中说“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写蜀道的高峻及开辟历史,可以分为两层:第一层(“蚕丛及鱼凫……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讲了蜀道的来历。
第二层(“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以手抚膺坐长叹”)写蜀道的高峻。
蜀山太高,连太阳的车子遇到它也只好回去,水波也被冲拧倒流,高中三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蜀道难》。
善飞的黄鹤和善攀的猿猱都不能越过。
山路纤曲,蜀道极高处,登者可以上扪星辰。
蜀道难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在诵读涵泳中感受诗歌艺术魅力的能力。
2、让学生走近激情,感受诗人的浪漫气质,涵养自己的心灵。
【教学重点】:
鉴赏和品味本诗的语言和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
品味诗歌中蕴含的情感。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殷璠称此诗为“奇之又奇”,“奇”在何处?
二、初读入境,感知风格之奇。
1、师范读。
2、生读。
3、抓线索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让学生试读品味。
三、再读涵泳,品味手法之奇。
结合具体诗句,说说诗人是如何表现蜀道难的?(提示:内容、手法)
四、悟读体味,感受意蕴之奇。
知人论世,说一说除了劝友人不要入蜀之外,还有没有言外之意呢?
五、小结:奇景奇语发奇调,太白奇文冲云霄,齐读全诗,再道一声“蜀道难”!
六、作业:
1、背诵诗歌。
2、结合你学过的诗歌,说说你心中的李白。
【板书设计】:
蜀道难
意蕴
风格手法
奇。
《蜀道难》教学设计篇16教学目标:1、品味诗歌精彩的语言。
2、学习想象、夸张等艺术手法。
重点难点:品味鉴赏诗歌语言。
教学过程:一、导语:时间穿越千年,而今唐诗依然被我们吟唱。
这灿烂的诗园中,有一个人曾为唐诗树起一面猎猎大旗,引领唐诗走上了浪漫主义的高峰。
他就是诗仙——李白。
因为李白有颗狂放之心,所以他只须把胸中那口气喷出便成就华美的篇章。
于是有“黄河之水天上来”壮阔;于是有“仰天大笑出门去”得意;于是有“天生我材必有用”自信。
他的诗中更有如席的雪花,三千之飞瀑;以及他的危楼摘星,他的梦飞吴越无不让我们感受到想象之奇妙。
所以也只有狂放的李白,能举起诗歌的火炬,来照亮辉煌壮丽的唐代文明。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被人称为“奇之又奇,然自骚人以还,鲜有此调也”的诗篇《蜀道难》,体会李白浪漫主义的诗风。
展示教学目标。
(课件展示目标)1、品味诗歌精彩的语言。
2、学习想象、夸张等艺术手法。
二、向大家介绍三种读诗方法:(1)响读——放声朗读,初感文意。
(2)品读——领悟语言、学习写法。
(3)吟诵——入情入境,审美体验。
(课件展示方法)三、响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感知诗歌大意。
标出自己读不准的字词。
明确字词的准确读音。
(课件展示字词学生读)2、请大家简单说说诗歌写了什么内容,谈谈对印象最深的诗句的理解。
(学生交流展示)——大家初读此诗,感受到了蜀道的雄奇险峻,体会到作者对朋友入蜀艰难和蜀地不可久居劝诫。
诗中想象、夸张的大气,让人读之难忘。
四、下面老师范读课文,初步体会诗歌的情感。
3、找出诗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走向的诗句,并解说。
(学生交流)(在文中三次出现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句子。
)(课件展示)——大家对这几句诗歌感情的把握还是比较到位的。
这一唱三叹的句子,让我们有一种独特的体验。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开篇感叹词连用,直抒胸臆,极力夸张。
蜀道之高尽现眼前,让人惊叹不已;“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蜀道之险,让人又惊又怕,畏惧不敢前行;“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剑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地,面对地势凶险,战祸惨烈,人只有叹息之情,作者也只能为朋友担忧了。
1、《蜀道难》教学设计一等奖一、导入余光中先生曾经写过一首诗,其中有这么几句,请大家一起朗读一下。
多媒体课件展示:(余光中《寻李白》片段)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秀口一吐就半个盛唐[提问]写的是哪位诗人?[明确]李白。
这首诗就叫《寻李白》。
[提问]我们学过很多李白的诗歌,你对李白诗歌印象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几位同学来谈。
[参考]①李白属于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中夸张成分非常多。
给人感觉非常豪放,他说的东西看了以后让人过目不忘。
②李白的诗中洋溢着飘逸豪放的感情,他的诗向来直抒胸臆,狂放不羁,非常奔放,倾斜着浪漫主义的激情。
李白的有些诗歌在我们读来虽然不能理解它的真正含义,但李白诗歌的字里行间都充满了自己的浪漫主义激情。
我们欣赏李白诗歌也要带着这种感情去欣赏。
③李白主要是豪放,利用大量奇特的想象写他的诗,我们读起来会很生动、具体,印象特别深刻。
[小结]豪放、夸张、丰富的想象,这些都是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最具体的表现。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李白的一首《蜀道难》。
再次感受一下李白浪漫主义诗歌风格的艺术魅力。
二、整体感知多媒体课件展示:《蜀道难》封面。
1.[活动]下面先请大家听一遍课文录音,听的时候注意字词的读音。
另外,把你预习过程当中遇到的不能理解的字词划下来。
[提问]朗读非常的精彩,听完以后,你们有什么感觉,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感到非常的恐惧、害怕,甚至毛骨悚然。
[活动]我们先看字词,你们在预习的过程当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提问。
[参考]“扪身历井仰胁息”。
解释为“屏住呼吸”,为什么解释为“屏住呼吸”?[明确]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要向友人说明蜀道是很艰险的、路途是险峻的。
人们在这种状况下会产生恐惧的心理,所以作者说要屏住呼吸。
屏住呼吸和路途的险峻有关系,是害怕。
“乒崖转石万壑雷”的“乒”字:发出很响的声音。
2.下面我问大家几个字词。
多媒体课件展示:危乎高哉危:和后面的高是反复,同义复用。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三《蜀道难》《蜀道难》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新课标”要求:阅读优秀作品,要“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在“阅读与鉴赏”中还要求:“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情操、涵养心灵。
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蜀道难》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语文必修3的课文。
这一单元的内容主要是唐代诗歌。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灿烂的中华文化某种程度上就是一部诗歌史。
唐诗是中国诗歌的巅峰,李白和杜甫又是唐诗的“双子星座”。
《蜀道难》是李白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最具有代表性的诗作之一,作为这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蜀道难》具有一种示范的作用。
它不仅是培养鉴赏评价能力的范例,更在于通过引导学生诵读、鉴赏《蜀道难》,进而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学会阅读其他唐诗作品。
【学情分析】高中学生已接触过不少李白的诗歌,但还停留在记忆的层面上,还比较零散、肤浅,有必要以《蜀道难》的教学为契机,让学生加深对李白诗歌的理解,提高鉴赏、评价、探究的能力,养成亲近李白的人文情怀。
《蜀道难》是一个乐府旧题。
在行文上有别于学生经常诵读的格律诗,它不像格律诗一样以对偶句为主,它常常是散句居多,这就增加了诵读时情感把握的难度。
高中的学生在思想上逐渐走向成熟,在诗歌的理解上有自己独到的看法,但在表达上却正相反由开放转向了封闭。
而诗歌阅读鉴赏恰恰需要的就是学生敢于开口去诵读,勇于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在这一点上,诗歌教学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存在矛盾。
本次是借班上课,对学生的具体情况不了解,教学过程中的距离感、教学内容的预设性不太好把握。
【设计思想】针对学生诵读古诗的畏缩情绪,我决定首先做示范性诵读,让学生去模仿,把握情感、掌握停顿,读出抑扬;再通过学生自由诵读后,点名朗读方式,指导诵读,进一步感受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浪漫主义诗风。
因为是借班上课,授课过程中,采取多样的诵读方式来把握诗歌,让学生从多方面接受朗诵这一艺术表现手法,进而能够主动的去诵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