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病的实验室检查
- 格式:ppt
- 大小:116.00 KB
- 文档页数:15
县域慢性肾脏病分级诊疗技术方案慢性肾脏病(chronickidneydisease,以下简称CKD)是我国常见的重大慢性疾病,患病率高达10.8%。
CKD起病隐匿,具有知晓率低、治疗率低和医疗费用高等特点,如未得到及时合理的诊治易发展为尿毒症。
同时,CKD并发症可累及心、脑、肺等多个重要器官,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严重危害和沉重负担。
本方案的制定,对各县域医疗机构落实自身功能定位,为CKD患者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长期规范管理提供一体化、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有着积极作用。
一、县域不同医疗机构功能定位(一)村卫生室。
村卫生室负责定期随访工作,通过问诊、查体和简单检查,特别是通过测量血压、尿常规试纸等手段进行初步筛查;向上转诊疑似CKD患者,接收上级医院向下转诊的CKD患者;开展患者的随访和基本治疗,监督患者治疗依从性;早期识别和初步评估CKD 急性加重;开展健康教育,指导和督促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有条件的村卫生室开展中医药健康教育和中医药早期干预工作。
(二)乡镇卫生院。
乡镇卫生院负责CKD的早期筛查,开展尿常规和肾功能检测,有条件的完善泌尿系统B超检查,初步确定CKD诊断;熟悉转诊医院的基本情况、专家特长、常用检查项目及价格;按照上级医院已制定的疾病诊疗方案进行规范诊治和随访;识别、诊断和评估CKD急性加重;向上转诊危重症、急性加重患者;实施患者年度常规体检,有条件的可以开怎怛如吏削筲埋栈走期送理 图1县域慢性肾脏病分级诊疗临床路径注:①一的具体内容对应文中相应编号的内容展并发症筛查。
负责中医诊断治疗、随访评估和村级医疗机构中医药健康教育培训。
(三)县级医院。
县级医院负责常见CKD 的临床和病理诊断,按照疾病诊疗指南与规范,制定个体化、规范化的治疗方案,有中医药服务能力的医院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规范化的中西医治疗方案;对尿毒症患者进行规范的透析治疗和长期随诊;救治CKD 急性发作和重症患者,向上级医院转诊疑难、罕见和危重CKD 患者;实施患者定期专科体检,并发症筛查;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指导、实施双向转诊;定期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质量和医疗效果进行评估。
读懂肾功能检查化验单肾功能检查是临床评估患者肾脏功能的重要手段,也是医学实验室工作的重要内容,主要以血液和尿液样本检查为主,依据不同的应用可以分为常规检查和特殊功能检查。
如何正确开具肾功能检验申请单?如何读懂各类肾功能检验报告单结果?常规检查一般指临床不可忽视的初步检查,也可以作为健康人群筛查。
1.尿液检查(1)尿常规干化学检查是三大常规检查之一,检测项目一般有 10-12 项不等,根据不同的仪器可以用「+」、「-」或数字表示,其中酸碱度(pH)、比重(SG)、隐血或红细胞(BLD、ERY)和蛋白质(PRO)的改变可能提示有肾功能损害,也可反映其他泌尿系统疾病,对糖尿病、黄疸肝炎、胆道梗阻等也有筛查意义。
当有明显血尿时,须检查尿红细胞的形态及计数,当出现显性蛋白尿时,应及时检查 24 小时尿蛋白定量。
(2)尿液形态学检查主要包括传统的尿液显微镜检查和尿液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查。
显微镜检查可以观察并计数尿沉渣中的红细胞、白细胞、管型及结晶的类型和数量,尤其是相差显微镜能比普通显微镜下观察到更加精细的尿沉渣成分结构的改变。
尿液流式细胞分析仪采用流式分析技术,配合快速荧光染色和电阻探测技术,达到直接检测和计数尿中有形成的目的,可定量检测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形和细菌,并报告红细胞形态。
(3)24 小时尿蛋白定量是指收集 24 小时内排出的所有尿液,对尿液中蛋白质进行定量检测的一种可反映肾功能情况的尿液检测方法。
正常人范围小于150 mg/24 小时。
2. 血液检查(1)肾功能检查通常是生化分析中的一部分,常用的项目有尿素(Urea)、肌酐(Cr)、尿酸(UA)等,各种严重的肾脏疾病引起肾功能不全时全增高。
上消化道出血、严重感染和饮食中蛋白质过多时,均可使血尿素暂时升高。
血肌酐浓度受饮食等因素影响比较少,明显升高时,提示预后差。
关于「尿素氮(BUN)」和「尿素(Urea)」:由于检测方法的进步,目前医学实验室都是直接测定样本中的尿素含量,1997 年《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明确要求「不论在临床检验报告中,还是在质量控制工作中,一律使用尿素(Urea),不再使用尿素氮(BUN)一词」。
肾脏功能实验室检测肾脏是人体中非常重要的器官之一,它的主要功能是排除体内代谢产物和维持体内的水电解质平衡。
当肾脏功能出现异常时,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为了准确评估和监测肾脏功能,医生常常会要求患者进行肾脏功能实验室检测。
一、尿液检测尿液检测是评价肾脏功能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分析尿液中的成分和性质,可以判断肾小球滤过功能、肾小管重吸收功能以及肾小管分泌功能等。
常见的尿液检测项目包括尿常规、尿蛋白定性和定量、尿钙、尿肌酐、尿酸等。
1. 尿常规尿常规是最常见的尿液检测项目之一,它包括尿液的颜色、透明度、比重、酸碱度、尿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细菌和管型等的检测。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尿液的肾小球滤过功能、肾小管的重吸收和分泌功能以及尿路感染等情况。
2. 尿蛋白定性和定量尿蛋白定性和定量是评估肾脏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尿蛋白的定性检测,可以初步判断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是否损害,而尿蛋白定量则可以进一步评估肾小球滤过功能的程度。
3. 尿钙、尿肌酐、尿酸尿钙、尿肌酐和尿酸是反映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和分泌功能的指标。
肾小管对这些物质的重吸收和分泌功能异常会导致尿液中它们的浓度发生变化,从而揭示肾脏功能的异常。
二、血液检测除了尿液检测外,血液检测也是评估肾脏功能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分析血液中的相关指标,可以综合评估肾小球滤过功能和肾小管重吸收功能。
常见的血液检测项目包括血肌酐、血尿素氮、血尿酸等。
1. 血肌酐和血尿素氮血肌酐和血尿素氮是衡量肾小球滤过功能的两个主要指标。
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时,血液中的肌酐和尿素氮浓度会升高。
通过测定它们的浓度,可以初步判断肾小球滤过功能的程度。
2. 血尿酸血尿酸是反映肾小管功能的指标。
肾小管对尿酸的排泄功能异常会导致血尿酸的浓度升高,从而诱发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等疾病。
三、肾小球滤过率测定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GFR)是最准确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指标之一。
论肾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引言肾脏是人体重要的排泄器官之一,其主要功能是过滤血液中代谢产物和调节电解质平衡。
肾脏病是一类常见疾病,严重程度从轻度蛋白尿到肾功能衰竭不等。
为了准确诊断和评估肾脏病的严重程度,临床上经常进行一系列实验室检查。
本文将介绍常用的肾脏疾病实验室检查项目及其意义。
血常规血常规是一项最基本的实验室检查,通过检测血液中的各种参数来评估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在肾脏疾病中,血常规通常用于评估贫血的程度。
肾脏病患者常常伴随着贫血,主要是由于肾脏对红细胞生成素的分泌不足引起的。
在血常规中,可以通过检测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压积来评估贫血的程度。
此外,白细胞计数也可作为肾脏炎症的指标之一,用于评估患者的炎症情况。
尿常规尿常规检查是评估肾脏疾病的常用方法之一,通过检测尿液中的各种成分来了解肾脏的功能。
尿常规包括对尿液的外观、比重、PH值、蛋白质、葡萄糖、酮体、潜血、白细胞和细菌等指标的检测。
其中,蛋白质和潜血是尿常规中最为重要的指标,用于筛查肾小球疾病和肾小管疾病。
正常情况下,尿液中应该没有蛋白质和潜血的存在。
如果检测到尿液中有蛋白质和潜血的异常存在,可能表明肾脏功能异常或存在其他肾脏疾病。
尿微量白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定量是一项用于评估肾脏疾病的重要指标。
肾小球是肾脏的滤过单位,其主要功能是过滤血液中的物质,并保留蛋白质。
在肾小球疾病中,肾小球滤过屏障受损,导致尿液中蛋白质的泄漏。
尿微量白蛋白定量可以精确测量尿液中微量白蛋白的含量,从而评估肾小球滤过屏障的功能。
正常情况下,尿微量白蛋白定量应该低于正常范围,如果超出正常范围,则可能表明存在肾小球疾病。
肾功能检查肾功能检查是评估肾脏疾病的重要指标之一,常用的肾功能指标包括血肌酐、血尿素氮和肌酸激酶。
其中,血肌酐是最常用的指标,用于评估肾小球滤过功能。
肾小球滤过率的降低会导致血肌酐水平的升高。
另外,血尿素氮也是评估肾功能的重要指标,主要反映肾脏的排泄功能。
肾病综合征确诊标准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是一种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和高脂血症为特征的疾病。
NS是一种非特异性的肾小球疾病,常见于小儿和成人。
NS确诊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肾组织学检查三个方面。
目前,常用的NS诊断标准是欧洲肾脏病学会(European Society for Pediatric Nephrology,ESPN)2012年修订的诊断标准。
一、临床表现1.主要表现:大量蛋白尿(尿蛋白≥3.5g/d)。
通常为非选择性蛋白尿,即尿中所有类型的蛋白都显著增加。
尿中白细胞和红细胞可有增多。
2.辅助表现:(1)低蛋白血症。
血清白蛋白<30g/L。
(2)水肿。
常见于肌肉、面部、腹壁和阴囊。
轻者可无水肿,重者可出现肺水肿。
(3)高脂血症。
血清胆固醇和三酰甘油增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下降。
(4)腹泻和感染。
NS易合并腹泻和感染,应引起重视。
二、实验室检查1.尿常规和尿蛋白定量。
尿常规可发现尿中白细胞和红细胞增多,尿蛋白定量可确定是否存在大量蛋白尿。
2.血常规。
NS患者可伴有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异常。
3.肾功能和电解质。
肾小球滤过率正常或轻度降低,血肌酐和尿素氮正常或轻度升高。
电解质常规正常或出现低钾、低钠。
4.肝功能和血脂。
NS患者常伴有血清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升高,高脂血症检查可发现血清胆固醇、三酰甘油和 LDL-C 升高, HDL-C 降低。
5.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
NS患者血清IgG、IgA和IgM可升高,补体C3和C4正常或轻度降低。
6.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NS患者常伴有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三、肾组织学检查1.肾活检是确诊NS最可靠的方法,可确定病变类型、病变程度、严重程度和预后。
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编写说明肾脏病是常见病和多发病,如果早期诊断、有效治疗,可以逆转或延缓其进展;如果恶化可以发展为尿毒症,严重危害人们健康。
制定肾脏病的临床诊治指南,实施肾脏病的规范化诊治,对提高肾脏病诊疗水平、延缓肾脏病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华医学会领导下,第七届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组织学会常委、委员和青年委员,以及部分临床一线工作的专家亲自执笔,编写了《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
本书编写强调以循证医学为基础,参考了国内外肾脏病临床指南、教科书、专著以及最新研究进展,力求与国际接轨,体现国内外肾脏病诊治的先进水平,保证《指南》的科学性;另一方面,本书编写中也同时强调实用性,顾及到我国各级医院肾脏病临床诊治的实际情况,尽可能达到指导临床医生肾脏病诊治的作用。
希望能够通过本《指南》的普及和落实,提高我国肾脏病临床诊疗的规范化程度和诊治水平。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多方面征求了肾脏病领域专家、学者的意见,多次召开编委和编者会议,对书稿进行充分讨论;在此基础上由责任编者亲自修稿,共同定稿。
但由于肾脏病专业涉及病种较多,一些疾病目前在国际上缺少多中心、大样本、前瞻和随机对照研究结果,因此,本书编写更多地是汇集了专家们的诊疗经验和共识,难免存在不足,仅供同道参考。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凝集了全体编委和编者的心血和智慧,体现了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和谐、协作和奉献的精神。
中华医学会主任委员肾脏病学分会2009 年8 月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编著者名单主编陈香美院士解放军总医院常务编委(以姓氏笔画排序)丁小强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王力宁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健教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伏友教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刘志红院士南京军区总医院李英教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李学旺教授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余学清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楠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陈江华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郑法雷教授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侯凡凡教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顾勇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黄颂敏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梅长林教授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章友康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编委(以姓氏笔画排序)丁国华教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王莉主任医师四川省人民医院王汉民副教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王俭勤教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史伟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白光辉教授青海医学院附属医院邢昌赢教授江苏省人民医院刘加林主任医师贵州省人民医院刘章锁教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文歌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李荣山教授山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李晓玫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李海英主任医师西藏自治区第一人民医院吴华教授北京医院张玲教授重庆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张金黎主任医师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张爱平教授济南军区总医院陈建主任医师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陈孟华教授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苗里宁教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林珊教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赵久阳教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郝丽教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胡昭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钟良宝教授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袁伟杰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倪兆慧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涂卫平教授江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梦雅平教授内蒙古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龚智峰主任医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解汝娟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编者(以姓氏笔画排序)丁洁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丁小强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王梅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力宁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伟铭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毛海萍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史伟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付平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刘必成教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刘伏友教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刘志红院士南京军区总医院孙雪峰教授解放军总医院李英教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李文歌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李学旺教授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李荣山教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李雪梅副教授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吴镝副教授解放军总医院何娅妮教授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张宏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陈楠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陈靖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陈江华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陈香美院士解放军总医院陈晓农副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陈惠萍教授南京军区总医院林洪丽教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季大玺教授南京军区总医院郑法雷教授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赵明辉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胡伟新教授南京军区总医院顾勇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倪兆慧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黄颂敏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黄锋先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梅长林教授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章友康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谢院生教授解放军总医院蔡广研教授解放军总医院责任编者(以姓氏笔画排序)丁小强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王力宁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健教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志红院士南京军区总医院李英教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张景红教授解放军第八十五医院余学清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楠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陈香美院士解放军总医院林珊教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郑法雷教授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袁伟杰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顾勇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倪兆慧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黄颂敏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章友康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蔡广研教授解放军总医院学术秘书蔡广研教授解放军总医院谢院生教授解放军总医院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目录第一章急性肾炎综合征第二章急进性肾炎综合征第三章慢性肾炎综合征第四章肾病综合征第五章无症状血尿第六章无症状蛋白尿第七章微小病变肾病第八章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第九章膜性肾病第十章IgA 肾病第十一章系膜增生性肾炎第十二章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第十三章膜增生性肾炎(附致密物沉积病)第十四章新月体性肾炎(附Goodpasture 综合征)第十五章狼疮性肾炎第十六章紫癜性肾炎第十七章系统性血管炎肾损害第十八章流行性出血热肾损害第十九章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附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第二十章HIV 相关性肾病第二十一章肝肾综合征(附肝硬变相关性肾损害)第二十二章血栓性微血管病第二十三章高血压肾损害第二十四章缺血性肾病第二十五章糖尿病肾病第二十六章肥胖相关性肾病第二十七章脂蛋白肾病第二十八章肾淀粉样变第二十九章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第三十章冷球蛋白血症肾损害第三十一章 Alport 综合征第三十二章薄基底膜肾病第三十三章Fabry 病第三十四章纤维样肾小球病第三十五章妊娠高血压肾损害第三十六章急性间质性肾炎第三十七章慢性间质性肾炎第三十八章马兜铃酸肾病第三十九章尿酸性肾病第四十章返流性肾病第四十一章梗阻性肾病第四十二章多囊肾病第四十三章肾小管性酸中毒第四十四章尿路感染第四十五章肾结核第四十六章尿路结石第四十七章急性肾衰竭第四十八章慢性肾衰竭(附慢性肾脏病)第四十九章肾移植的内科问题第五十章血液净化方式的选择及疗效评价第五十一章肾性贫血第五十二章矿物质和骨代谢异常第五十三章慢性肾衰竭心血管并发症第五十四章水电解质紊乱第五十五章酸碱平衡失调第五十六章慢性肾衰竭的用药原则和给药方法第一章急性肾炎综合征【概述】急性肾炎综合征(acute nephritic syndrome)是由多种疾病引起的一组临床症候群,其共同的临床特点表现为:急性发作的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可以伴有一过性肾功能不全。
病例病史:女,48岁,口渴及夜尿6月,有几次发现脚踝有轻度肿胀。
高血压5年,服用硝苯吡啶使高血压得到较好控制。
体检:踝部轻度水肿,血压160/120mmHg。
实验室检查:尿液分析:血尿及蛋白尿。
生化检查:血浆Cr261μmol/L,SU18.4mmol/L,k+升高、Na+降低。
诊断:肾小球功能障碍,代谢性酸中毒(因k+升高、Na+降低),肾静脉造影、B超发现为多囊肾(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其母也患有慢性肾衰,其父也死于慢性肾衰)。
肾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Laboratory Investigations of Renal Diseases (Renal Function Tests p342)肾脏病的实验室检查包括:•尿液检查•肾活检、造影•Applications:了解肾脏受损程度,制定治疗方案,估计预后。
肾功能检查¾滤过¾重吸收和排泌肾功能:¾浓缩稀释¾调节酸碱平衡肾功能检查:肾小球功能检查肾小管功能检查近曲小管功能检查远曲小管功能检查Specimen CollectionÙ血清或血浆。
Ù尿液:3h,12h, 24h一、肾小球功能检查•血清肌酐及内生肌酐清除率•血清尿素•胱抑素C•尿酸(一) 血清肌酐(creatinine,Cr)P342 Principle :肌酸(肌肉)肌酐Reference Value :肌酐绝大部分被肾小球滤过,且不被重吸收;少部分由肾小管排泌。
全血88.4~176.8μmol/L血清53~106μmol/L(男)44~97 μmol/L (女)Clinical Significance :1、不敏感,GFR<50%才升高。
2、Renal Failure :急性肾衰,Cr进行性升高慢性肾衰慢性肾衰:Cr<178μmol/L肾衰代偿期>178μmol /L肾衰失代偿期>445μmol /L肾衰期3、肾外因素: 心衰、脱水,Cr<200 μmol /L (二) 内生肌酐清除率(endogenous creatinine clearance rate, Ccr)P343 Principle:DefinitionDefinition :肾脏在单位时间内能把多少ml血浆中的内生肌酐全部清除出去。
什么是ect肾功能检查肾功能检查都会有ECT检查的仪器,一般情况下,肾病专科医院或大点的综合性医院,医生都具有做肾脏ECT检查这项检查的实际操作能力。
那么,ect肾功能检查是什么?ect肾功能检查是什么肾脏ECT是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的简称,中文翻译为发射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仪,是一种利用放射性核素的检查方法。
肾脏ECT是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以动态检查双肾功能的高端诊断仪器,它的出现为临床对肾功能的诊断提供了客观的数据,同时作为肾脏病的损害定位性诊断依据。
它客观地反映了双肾和单侧肾脏的滤过率,双肾血管的灌注,双肾小球的有效血液供给,提供肾小管重吸收,浓缩稀释以及尿路是否通畅一些反映肾功能的可靠依据。
同时还以肾图形式反映双肾功能变化及其左右差异。
ECT,可早期发现、确诊肾脏病,精确计算肾小球滤过率,对治疗前后提供精准的数据参考,对肾病患者治疗起着绝对的作用。
ECT成像的基本原理:放射性药物引入人体,经代谢后在脏器内外或病变部位和正常组织之间形成放射性浓度差异,将探测到这些差异,通过计算机处理再成像。
ECT成像是一种具有较高特异性的功能显像和分子显像,除显示结构外,着重提供脏器与端正变组织的功能信息。
ECT的显像方式十分灵活,能进行平面显像和断层显像、静态显像和动态显像、局部显像和全身显像。
除此之外,它还能提供脏器的多种功能参数,如时间-放射性曲线等。
双肾ECT检查在测知肾血流、肾小球滤过情况方面非常灵敏,因此肾脏ECT相比于内生肌酐清除率检查更为准确。
不管是做了什么样的肾功能检查项目,检查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准确的判定病人现有的肾脏功能。
对肾功能损害有无、以及对肾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客观数据,可以对肾病病人的临床治疗做出正确的指导,利于维护肾病患者的远期肾功能。
ECT检查注意事项1. 请按预约时间准时到ECT室检查,因ECT检查是较特殊的一个检查项目,敬请准时,否则会给您的检查带来不便。
终末期肾脏病临床路径(总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终末期肾脏病临床路径一、终末期肾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终末期肾脏病(ICD-10:)行自体动脉-静脉内瘘成型术(ICD-9-CM-3:(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进行诊断。
1.有或无慢性肾脏病史。
2.实验室检查:肾小球滤过率或eGFR小于15ml/min/,残余肾功能每周Kt/V小于。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进行治疗。
1.血液透析:有腹膜透析绝对禁忌症,需要建立血液透析通路。
对于糖尿病肾病、伴严重心血管并发症等患者,可酌情提早建立血管通路。
2.征得患者或其代理人的同意,自愿选择。
(四)标准住院日为10-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2-7天(工作日)完善检查。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血型、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型、丙型、HIV、梅毒等)、铁代谢、iPTH;(3)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4)双上肢动脉、深静脉彩超(血液透析)。
2.根据患者病情,必要时行浅静脉DSA、MRA或CTA。
(七)选择用药。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8天(视病情决定)。
1.麻醉方式:局部麻醉。
2.术中用药:常规局部麻醉用药,肝素,生理盐水。
3.输血:视术中出血情况。
(九)术后住院恢复2-6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