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公文概述
- 格式:pptx
- 大小:2.23 MB
- 文档页数:5
事业单位考试公文类知识事业单位考试中公文知识是必考考点之一,本人对相关知识点进行了整理。
希望各位尊重劳动成果!目录一、公文概述 (1)(一)党政机关公文 (1)(二)公文要素构成 (1)(三)公文的五大特点 (2)(四)公文的六大作用 (3)(五)公文处理工作 (3)二、公文种类 (4)(一)公文的分类 (4)(二)公文种类 (5)(三)正确使用文种 (6)三、公文行文规则 (7)(一)行文总规则 (7)(二)向上级机关行文的规则 (7)(三)向下级机关行文的规则 (8)(四)其他行文规则 (9)四、公文处理工作 (10)(一)公文拟制 (10)1. 公文起草 (10)2. 公文审核 (11)3. 公文签发 (12)(二)公文办理 (12)1. 收文办理 (12)2.发文办理 (13)(三)公文管理 (14)五、公文格式 (16)(一)版面格式 (16)(二)各要素通用格式 (16)1. 版头部分 (16)2. 主体部分 (18)3. 版记部分 (21)(三)特殊格式 (23)1. 信函格式 (23)2. 命令(令)格式 (24)3. 纪要格式 (24)一、公文概述(一)党政机关公文党政机关实施领导、履行职能、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公布法规和规章,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通报和交流情况等的重要工具。
(二)公文要素构成公文一般由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志、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说明、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印章、附注、附件、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页码等组成。
公文格式各要素划分为版头、主体、版记三部分。
公文首页红色分隔线以上的部分称为版头;公文首页红色分隔线(不含)以下、公文末页首条分隔线(不含)以上的部分称为主体;公文末页首条分隔线以下、末条分隔线以上的部分称为版记。
版头由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志、发文字号、签发人组成。
公文格式规范与常见公文写作一、公文概述与公文格式规范党政机关公文种类的区分、用途的确定及格式规范等,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12年4月16日印发,2012年7月1日施行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规定。
之前相关条例、办法停止执行。
(一)公文的含义公文,即公务文书的简称,属应用文。
广义的公文,指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为处理公务按照一定程序而形成的体式完整的文字材料。
狭义的公文,是指在机关、单位之间,以规范体式运行的文字材料,俗称“红头文件”。
•(二)公文的行文方向和原则•、上行文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行文。
有“请示”、“报告”、和“意见”。
•、平行文同级机关或不相隶属机关之间行文。
主要有“函”、“议案”和“意见”。
•、下行文上级机关向下级机关行文。
主要有“决议”、“决定”、“命令”、“公报”、“公告”、“通告”、“意见”、“通知”、“通报”、“批复”和“会议纪要”等。
•其中,“意见”、“会议纪要”可上行文、平行文、下行文。
•“通报”可下行文和平行文。
•原则:•、根据本机关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确定行文关系•、一般不得越级行文•、同级机关可以联合行文•、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应分清主送机关和抄送机关•、党政机关的部门一般不得向下级党政机关行文•(三) 公文的种类及用途•、决议。
适用于会议讨论通过的重大决策事项。
•、决定。
适用于对重要事项作出决策和部署、奖惩有关单位和人员、变更或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
•、命令(令)。
适用于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措施、批准授予和晋升衔级、嘉奖有关单位和人员。
•、公报。
适用于公布重要决定或者重大事项。
•、公告。
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通告。
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意见。
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通知。
适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级机关执行和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批转、转发公文。
•、通报。
第一章公文基础知识第一节公文概述一、公文的概念:公文:公务文书的简称,只在公务活动中安一定程序和格式形成和使用的、表达社会集团意志的文字材料。
二、公文的特点:1、主要特点:法定作者、法定效力、特定体式2、公文的语言特点:准确、庄重、朴实、精炼、严谨、规范。
三、公文的种类:常用的分类方法有六种:决议。
2、按公文来源分类:按公文的来源,可分为收文和发文两种。
3、按行文方向分类:按行文方向区分,公文可分为下行文、平行文、上行文三种。
4、按性质作用分类:按公文的性质作用,可分为法规性公文、指挥性公文、报请性公文、公布性公文、通联性公文和记录性公文六种。
5、按保密程度分类:按涉及机密程度,保密公文分为绝密公文、机密公文、秘密公文三种。
6、按办文时限要求分类:按办文时限要求,分为特急件、加急件和平件。
四、公文的作用:公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1、法规行政约束作用;2、领导指导作用;3、联系公务作用;4、宣传教育作用;5、沟通信息作用;6、依据凭证作用。
第二节公文的行文规则行文规则:控制公文行文对象、行文方向和行文方式等方面的制度规定。
行文规则规范着各种这回组织之间的行文行为,旨在确保公文有序、有效地运行,顺利实现公文的效用。
行文主体:依照法律法规成立、能够独立行使职权、具有独立法律行为能力的组织及其负责人,包括各级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以及其他各类机构及其负责人。
一、行文依据:1、行文方式:依据公文需求发文、依据职责权限发文、依据工作关系发文。
2、工作关系:领导与被领导、指导与被指导、平级关系、不相隶属关系。
二、行文对象:公文的行文对象可分为:主送机关、抄送机关。
主送机关:受理并负责办理公文内容的主要机关。
1、选择主送机关应遵循下列规则:①公文应主送主办机关;②、一般不主送单位负责人个人;③、上行文应避免“多头主送”;④、党政组织互不主送公文。
抄送机关:只需要了解公文内容或需要协助办理公文的机关。
事业单位考试公文类知识事业单位考试中公文知识是必考考点之一,本人对相关知识点进行了整理。
希望各位尊重劳动成果!目录一、公文概述(一)党政机关公文党政机关实施领导、履行职能、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公布法规和规章,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通报和交流情况等的重要工具。
(二)公文要素构成公文一般由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志、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说明、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印章、附注、附件、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页码等组成。
公文格式各要素划分为版头、主体、版记三部分。
公文首页红色分隔线以上的部分称为版头;公文首页红色分隔线(不含)以下、公文末页首条分隔线(不含)以上的部分称为主体;公文末页首条分隔线以下、末条分隔线以上的部分称为版记。
版头由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志、发文字号、签发人组成。
主体由、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说明、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印章、附注、附件组成。
版记由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页码等组成(三)公文的五大特点1.权威性和政策性。
公文的权威性主要体现在制定者和内容上,党政机关公文是各级党政机关根据法律赋予的权限和职责制作和发布的,表达的内容是党政机关对特定问题的权威意见、看法和要求。
同时,党政机关通过制发公文来传达政策,解决问题,推动工作。
2.针对性和指导性。
党政机关公文,总是根据现实需要,为解决某个特定问题和指导某项工作而制发的,不仅要体现上级机关的精神,而且要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针对全局或局部工作,对布置的任务、安排的工作、规定的事项、提出的要求,都要交代得比较具体、明确,有鲜明的、现实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3.规范性和约束性。
从内容看,党政机关制发公文,语言运用极其规范,其传达的意志不以受文者是否同意为前提。
公文一旦发布实施,其法定效力将对受文者及其他有关方面的行为产生不同程度的强制性影响和约束,必须严格遵守或执行,具有极强的约束力。
公文写作(格式)基本知识一、党政公文的文种党政公文是指中国共产党各级领导机关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各级行政机关正式使用的公文。
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共中央办公厅1996年5月3日印发的《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规定,党的机关公文种类为14类(种):决议、决定、指示、意见、通知、通报、公报、请求、报告、批复、条例、规定、会议纪要、函。
2000年8月24日,国务院正式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行政机关公文种类为13类(种):命令(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
两者比较,文种相同的有9类(种):决定、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函、会议纪要;不同的有9类(种):党的机关公文中的决议、指示、公报、条例、规定,行政机关公文中的命令(令)、公告、通告、议案。
所以,我国党政机关现行法定公文种类应为18类(种)。
二、党政公文的格式要求应该说,党政机关公文的有关规定很多内容是相同或基本一对敌的。
但是,党政机关公文毕竟是各自独立的两个不同的公文系统,因此,除以上所述文种规定上有所不同之外,其格式要求也不尽相同。
明显区别主要有:1、版头(发文机关标识)。
除党政机关公文统一由发文机构名称加“文件”二字组成外,党的机关公文还有由发文机关名称加括号标明文种的版头;行政机关一些特写公文的版头只标识发文机关名称,名称后没有加括号标明文种。
此外,党的机关公文版头的红色反线中间用“★”断开;行政机关公文只有一条红色反线,中间没有“★”,不断开。
2、秘密等级和紧急程度。
党的机关公文要求标识在公文首页左上角,份号之下;行政机关公文却要求标识在公文首页右上角,秘密等级标识在第一行,紧急程度位于其下一行,两字之间空一字。
党的机关公文规定机密类公文才标识秘密等级,且一般不标识保密期限;而行政机关秘密类公文就要求标识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之间用“★”隔开。
3、落款和成文日期。
党政公文的异同范本:正文:一、党政公文的异同党政公文是党和政府机关在履行职责过程中所使用的正式文件,用于传达决策和指示、组织工作和沟通方案。
党政公文在形式和内容上存在一定的异同。
1. 形式上的异同(1)党政公文的标题形式不同:党的公文通常以“关于”、“通知”等词开头,突出党对事务的领导作用;政府的公文则根据具体类别命名,如“文件”、“通告”等。
(2)签发单位的名称不同:党的公文由党组织或党委签发;政府的公文则由行政机关署名。
(3)字体和标志的差异:党的公文中常用红色字体,并加有党的标志;政府公文一般使用黑色字体。
(4)篇幅排版:党的公文一般较简短,并突出重点;政府公文通常较长,涉及内容复杂。
2. 内容上的异同(1)目标与任务侧重点不同:党的公文主要强调党的政治任务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政府公文则重点关注政府的具体政策和工作任务。
(2)语言风格的差异:党的公文语言正式、严谨,尊重党的形象;政府公文力求简练、通俗易懂,方便民众理解。
(3)内容涉及范围不同:党的公文主要涉及党的组织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党的决策部署等;政府公文则涉及行政管理、经济发展、民生保障等各个领域。
二、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请查阅附件以获取详细信息。
三、法律名词及注释1. 党的组织建设:指党内各级组织的构建、党员的选拔任用等活动。
2. 党风廉政建设:指加强党风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活动,旨在保证党内政治生态的健康发展。
3. 党的决策部署:指党的中央和地方组织对重大事项的决策和安排。
4. 行政管理:指政府机关对社会事务进行管理、监督、调控等活动。
5. 经济发展:指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产业升级、就业促进等活动。
6. 民生保障:指政府保障人民基本生活需求的各项政策和措施。
四、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