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损伤的分类
- 格式:docx
- 大小:16.32 KB
- 文档页数:4
运动损伤和运动性疾病在体育锻炼或日常的生活、工作中,难免会遇到运动损伤或运动性疾痛,那它们为什么会产生呢?如何进行处理?怎样预防?本章将介绍有关的保健知识和处理方法。
第一节运动损伤一、运动损伤概述体育运动过程中发生的损伤,称为运动损伤。
运动损伤的分类较多,常用的有:(1)按损伤组织的种类分,如肌肉肌腱损伤、滑囊损伤、关节损伤和韧带损伤、骨折、关节脱位、内脏损伤、脑震荡、神经损伤等。
(2)按损伤组织创口界面分为开放性损伤和闭合性损伤。
开放性损伤指损伤组织有裂口与外界空气相通,如擦伤、刺伤、切伤与开放性骨折等;闭合性损伤指损伤的组织无裂口与外界空气相通,如挫伤、肌肉韧带损伤与闭合性骨折等。
(3)按运动能力丧失的程度分,伤后仍然能够按时教学训练计划进行体育锻炼的为轻伤;伤后不能按时教学训练计划进行体育锻炼,需要减少或停止患部活动的为中等伤。
伤后完全不能运动的为重伤。
(4)按损伤病程分为急性损伤和慢性损失。
急性损伤指人体在一瞬间遭受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的损伤;慢性损伤又分为劳损和陈旧性损伤。
劳损是因局部负荷过度或多次微细损伤积累而成,陈旧性损伤常因急性损伤处理不当转变而成。
二、运动损伤的原因了解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是预防运动损伤的前提,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思想上不够重视运动损伤的发生,常与体育教师和体育锻炼者对预防运动损伤的意义认识不足有关,缺乏预防意义,在体育教学、运动训练、体育锻炼中没有积极地采取各种预防措施。
特别是青少年,由于缺乏经验,思想上麻痹大意,盲目或冒失地进行体育锻炼;有时情绪急躁,急于求成,忽视了循序渐进和量力而行的原则;或在练习中因畏难、恐惧、害羞等因素引起的犹豫不决和过分紧张;器械练习中注意力不集中等思想心理状态,常是造成运动损伤的重要原因。
2.准备活动缺乏或不合理据国内有关调查资料分析,在体育锻炼中因缺乏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合理,是造成运动损伤首位或第二位的原因。
常见运动损伤的一般处理方法预防方法了解常见运动损伤的理论,掌握预防运动损伤的措施。
常见运动损伤的一般处理方法有哪些呢?本文是店铺整理的常见运动损伤的一般处理方法资料,仅供参考。
常见运动损伤的一般处理方法一、擦伤--- 即皮肤的表皮擦伤。
如擦伤部位较浅,只需涂红药水即可;如擦伤创面较脏或有渗血时,应用生理盐水清创后再涂上红药水或紫药水。
二、肌肉拉伤--- 指肌纤维撕裂而致的损伤。
主要由于运动过度或热身不足造成,可根据疼痛程度知道受伤的轻重,一旦出现痛感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在痛点敷上冰块或冷毛巾,保持30分钟,以使小血管收缩,减少局部充血、水肿。
切忌搓揉及热敷。
三、挫伤--- 由于身体局部受到钝器打击而引起的组织损伤。
轻度损伤不需特殊处理,经冷敷处理24小时后可用活血化瘀叮剂,局部可用伤湿止痛膏贴上,在伤后第一天予以冷敷,第二天热敷。
约一周后可吸收消失。
较重的挫伤可用云南白药加白酒调敷伤处并包扎,隔日换药一次,每日2-3次,加理疗。
四、扭伤--- 由于关节部位突然过猛扭转,拧扭了附在关节外面的韧带及肌腱所致。
多发生在踝节、膝关节、腕关节及腰部,不同部位的扭伤,其治疗方法也不同。
1、急性腰扭伤可让患者仰卧在垫得较厚的木床上,腰下垫一个枕头,先冷敷,后热敷。
2、关节扭伤踝关节、膝关节、腕关节扭伤时,将扭伤部位垫高,先冷敷2-3天后再热敷。
如扭伤部位肿胀、皮肤青紫和疼痛,可用陈醋半斤炖热后用毛巾蘸敷伤处,每天2-3次,每次10分钟。
五、脱臼--- 即关节脱位。
一旦发生脱臼,应嘱病人保持安静、不要活动,更不可揉搓脱臼部位。
如脱臼部位在肩部,可把患者肘部弯成直角,再用三角巾把前臂和肘部托起,挂在颈上,再用一条宽带缠过脑部,在对侧脑作结。
如脱臼部位在髋部,则应立即让病人躺在软卧上送往医院。
六、骨折--- 常见骨折分为两种,一种是皮肤不破,没有伤口,断骨不与外界相通,称为闭合性骨折;另一种是骨头的尖端穿过皮肤,有伤口与外界相通,称为开放性骨折。
体育运动中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其处理不论运动技术水平如何,只要进行体育锻炼时进行必要的防护,避免损伤不是不可能的。
因此,对运动损伤来说,防重于治。
只要我们思想上防伤观念常备不懈,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做好预防工作,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
一、运动损伤的分类:1.按受伤的组织结构分类:皮肤损伤、肌肉、肌腱损伤,关节软骨损伤,骨及骨骺损伤,滑囊损伤,神经损伤,血管损伤,内脏损伤等。
2.运动损伤按时间分类:新伤和旧伤。
3.按损伤的病程分类:急性损伤:直接或间接外力一次作用而致伤者,伤后症状迅速出现,病程一般较短。
慢性损伤:陈旧伤,急性损伤后因处理不当而致反复发作者;劳损伤,由于局部运动负荷量安排不当,长期负担过重超出了组织所能承受的能力,局部过劳致伤。
症状出现缓慢,病程迁延较长。
4.按性质分类:开放性损伤:伤后皮肤和黏膜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受伤组织有裂口与体表相通。
如擦伤、刺伤、切伤、撕裂伤及开放性骨折等。
闭合性损伤;伤后皮肤或黏膜仍保持完整,无裂口与体表相通。
例如:挫伤、关节韧带扭伤、肌肉拉伤、闭合性骨折等。
5.按程度分类:轻度损伤:伤后锻炼者仍能按计划参加体育锻炼。
中度损伤:伤后不能按计划进行训练,需停止患部活动。
重伤:受伤后不能训练。
6.按运动技术与训练的关系分类:运动技术伤:与运动项目、技战术动作密切相关的损伤,例如:网球肘、投掷肘等,多为局部组织过劳。
非运动技术伤:多为运动中的意外伤。
二、运动损伤发生的直接原因:造成运动损伤的两个潜在因素是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是对立统一,也是客观存在的,它们的存在仅能说明运动中具有发生损伤的可能,并不一定直接导致损伤的发生,在进行体育运动及身体锻炼中没有适当的保护措施则使受伤的危险性增高。
但是身体的不协调性也非常容易引起损伤。
下面介绍促使运动损伤发生的直接原因:(一)认识不足,措施不当(二)准备运动不足(三)运动量安排不合理(四)教学、训练和比赛活动组织安排不当(五)缺乏医务监督及安全保护措施(六)身体功能和心理状态不良(七)场地设备,气候条件不良三、运动损伤的预防(一)加强思想教育加强思想教育:首先要加强体育运动的目的性教育。
体育运动中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其处理现在的孩子绝绝大部分为独苗苗,是家长的掌上明珠,娇生惯养、宠爱有加,而作为学校,不能不开设体育课,不展开体育活动,不管学校、教师考虑再周到、措施再落实,学生上体育课,参加体育活动,仍难免磕磕碰碰,发生意外的伤害事故。
一旦发生,对学校、家庭、教师、伤者来说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不可能会有一种十全十美的解决方案和补偿办法。
对此,部分学校因噎废食,取消展开危险系数较大的项目,例如铁饼、标枪、足球、游泳、跳马、跳箱等项目被束之高阁,这样,校园体育气氛日益淡薄,体育教学变得单调、苦燥无味,学生对体育厌恶之情与日俱增,严重地影响了学校体育教育的正常有序的展开,也不利于全面推动素质教育。
但是,实际上,不管运动技术水平如何,只要实行体育锻炼时实行必要的防护,避免损伤不是不可能的。
所以,对运动损伤来说,防重于治。
只要我们思想上防伤观点常备不懈,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做好预防工作,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
一、运动损伤的分类:1、按受伤的组织结构分类:皮肤损伤、肌肉、肌腱损伤,关节软骨损伤,骨及骨骺损伤,滑囊损伤,神经损伤,血管损伤,内脏损伤等2、运动损伤按时间分类:新伤和旧伤;3、按损伤的病程分类:急性损伤:直接或间接外力一次作用而致伤者,伤后症状迅速出现,病程一般较短慢性损伤:陈旧伤,急性损伤后因处理不当而致反复发作者;劳损伤,因为部分运动负荷量安排不当,长期负担过重超出了组织所能承受的水平,部分过劳致伤。
症状出现缓慢,病程迁延较长。
4、按性质分类:开放性损伤:伤后皮肤和黏膜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受伤组织有裂口与体表相通。
如擦伤、刺伤、切伤、撕裂伤及开放性骨折等。
闭合性损伤;伤后皮肤或黏膜仍保持完整,无裂口与体表相通。
例如:挫伤、关节韧带扭伤、肌肉拉伤、闭合性骨折等。
5、按水准分类:轻度损伤:伤后锻炼者仍能按计划参加体育锻炼中度损伤:伤后不能按计划实行训练,需停止患部活动。
运动损伤的分类
运动损伤的分类:
1、按受伤的组织结构分类:
皮肤损伤、肌肉、肌腱损伤,关节软骨损伤,骨及骨骺损伤,滑囊损伤,神经损伤,血管损伤,内脏损伤等
2、运动损伤按时间分类:
新伤和旧伤;
3、按损伤的病程分类:
急性损伤:直接或间接外力一次作用而致伤者,伤后症状迅速出现,病程一般较短
慢性损伤:陈旧伤,急性损伤后因处理不当而致反复发作者;劳损伤,由于局部运动负荷量安排不当,长期负担过重超出了组织所能承受的能力,局部过劳致伤。
症状出现缓慢,病程迁延较长。
4、按性质分类:
开放性损伤:伤后皮肤和黏膜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受伤组织有裂口与体表相通。
如擦伤、刺伤、切伤、撕裂伤及开放性骨折等。
闭合性损伤;伤后皮肤或黏膜仍保持完整,无裂口与体表相通。
例如:挫伤、关节韧带扭伤、肌肉拉伤、闭合性骨折等。
5、按程度分类:
轻度损伤:伤后锻炼者仍能按计划参加体育锻炼
中度损伤:伤后不能按计划进行训练,需停止患部活动。
重伤:受伤后不能训练。
这种方法适合运动队或体育院校。
6、按运动技术与训练的关系分类:
运动技术伤:与运动项目、技战术动作密切相关的损伤,例如:网球肘、投掷肘等,多为局部组织过劳。
非运动技术伤:多为运动中的意外伤。
常见运动损伤分类
常见运动损伤分类
体育运动损伤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一、外伤性损伤
1. 碰伤:碰伤是指运动过程中受到外力的突然冲击和挤压等造成的损伤。
2. 挫伤:挫伤是指运动者摔倒或受外力作用造成的损伤。
3. 扭伤:扭伤是指运动过程中运动者某一关节(如肩关节、膝关节等)受外力作用产生的拉扯、拉伸或拉断而造成的损伤。
二、内伤性损伤
1. 肌肉拉伤:肌肉拉伤是指运动者在练习或运动过程中,肌肉受外力拉伤而引起的损伤。
2. 韧带撕裂:韧带撕裂是指运动者在运动或练习过程中,由于韧带组织因外力太大而发生拉断而引起的损伤。
3. 骨折:骨折是指由于外力作用使骨头断裂或压碎而引起的损伤。
4. 关节损伤:关节损伤是指在运动及练习过程中,由于受外力作用而使关节容易发生损伤的病症。
- 1 -。
常见运动损伤类型
常见的运动损伤类型包括韧带拉伤、软组织损伤、骨折等。
1. 韧带拉伤:因暴力外伤导致连接两骨之间的韧带超过其耐受能力而出现的损伤,主要的临床表现有剧烈疼痛、关节及周围肿胀、关节积液、活动受限等。
如果韧带拉伤很严重,则可能需要进行手术以重建韧带,如韧带重建术等。
2. 软组织损伤:人体骨骼之外的皮肤、皮下组织、肌肉、韧带、筋膜、肌腱、滑膜、关节囊、周围神经及血管等的损伤,主要症状有皮肤破损、局部肿胀、出血、疼痛等。
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来治疗,如果软组织损伤较为严重,医生通常会根据伤口情况切除坏死组织和不整齐的皮肤外缘,并且进行缝合,从而缓解症状。
3. 骨折:外力作用导致的骨的完整性中断或连续性丧失,临床表现为患处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
请注意,以上只是常见的运动损伤类型,具体的损伤类型可能因运动项目和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如果你遭受了运动损伤,请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
之南宫帮珍创作运动损伤的分类①按受伤的组织分类可分为皮肤损伤、肌肉损伤、肌腱和韧带损伤、关节损伤、滑囊损伤、软骨损伤、骨损伤、神经损伤、血管损伤和内脏损伤。
②按损伤组织是否与外界相同分类可分为开放性损伤和闭合性损伤。
③按损伤病程分类可分为急性损伤(指一瞬间遭受暴力打击)和慢性损伤(急性损伤迁延成的慢性损伤和劳损)。
④按伤情轻重分类a. 受伤后仍能按原计划进行训练或不丧失工作能力为轻伤。
b. 伤后不克不及按原计划进行训练,患部要停止运动或丧失工作能力24小时以上,需治疗的损伤为中等损伤。
c. 伤后完全不克不及训练或需住院治疗的损伤为重伤。
2. 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①运动专项技术因素各运动项目都有其自己的技术特点,人体各部位所承担的负荷是分歧的,受力也是不均衡的,所以分歧的专项运动可能会对其相应负荷重的部位造成各种损伤。
例如:篮球运动员膝关节容易受伤;标枪运动员肩部以受伤等。
②人体解剖生理因素人体的结构从解剖和生物力学的角度看,还存在着一些不适宜运动的单薄环节。
这些单薄环节在有些运动中容易发生损伤,如:肩关节的关节盂小而浅,而肱骨头大,周围韧带力量较单薄,在做肩部的大幅度运动中或突然摔倒史上臂撑地,极易造成间关节脱臼。
③思想认识因素体育运动中发生损伤虽然不克不及防止,但我们应该认识到他不是一个大概率的事件。
运动损伤是可以防止的,作为体育教师,应该将防伤防病意识贯穿到教学的各个环节,而作为学生则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不盲目蛮干、麻痹大意。
②准备活动方面的因素a. 不做准备活动b. 准备活动不充分c. 准备活动的内容与体育课的内容不相符d. 准备活动的量过大e. 准备活动距正式运动的时间过长③技术上的缺点和错误④运动负担量过大⑤身体机能不良在睡眠或休息欠好,患并带伤或伤病的初愈阶段,生理机能和运动能力下降,在这种情况下若介入剧烈的运动,将会因肌肉力量较弱,反应迟钝,身体协调性下降导致损伤的发生。
]⑥动作粗野或违反规则⑦场地、服装方面的缺点⑧不良天气方面的因素气温过高,易发生中暑和疲劳;气温过低,易发生冻伤或出现肌肉僵硬,身体协调性下降而引起肌肉拉伤;光线不良影响视力,使锻炼者在运动中反应迟钝。
运动损伤的分类
①按受伤的组织分类
可分为皮肤损伤、肌肉损伤、肌腱和韧带损伤、关节损伤、滑囊损伤、软骨损伤、骨损伤、神经损伤、血管损伤和内脏损伤。
②按损伤组织是否与外界相同分类
可分为开放性损伤和闭合性损伤。
③按损伤病程分类
可分为急性损伤(指一瞬间遭受暴力打击)和慢性损伤(急性损伤迁延成的慢性损伤和劳损)。
④按伤情轻重分类
a. 受伤后仍能按原计划进行训练或不丧失工作能力为轻伤。
b. 伤后不能按原计划进行训练,患部要停止运动或丧失工作能力24小时以上,需治疗的损伤为中等损伤。
c. 伤后完全不能训练或需住院治疗的损伤为重伤。
2. 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
①运动专项技术因素
各运动项目都有其自己的技术特点,人体各部位所承担的负荷是不同的,受力也是不均衡的,所以不同的专项运动可能会对其相应负荷重的部位造成各种损伤。
例如:篮球运动员
膝关节容易受伤;标枪运动员肩部以受伤等。
②人体解剖生理因素
人体的结构从解剖和生物力学的角度看,还存在着一些不适宜运动的薄弱环节。
这些薄弱
环节在有些运动中容易发生损伤,如:肩关节的关节盂小而浅,而肱骨头大,周围韧带力
量较薄弱,在做肩部的大幅度运动中或突然摔倒史上臂撑地,极易造成间关节脱臼。
③思想认识因素
体育运动中发生损伤虽然不能避免,但我们应该认识到他不是一个大概率的事件。
运动损
伤是可以避免的,作为体育教师,应该将防伤防病意识贯穿到教学的各个环节,而作为学
生则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不盲目蛮干、麻痹大意。
②准备活动方面的因素
a. 不做准备活动
b. 准备活动不充分
c. 准备活动的内容与体育课的内容不相符
d. 准备活动的量过大
e. 准备活动距正式运动的时间过长
③技术上的缺点和错误
④运动负担量过大
⑤身体机能不良
在睡眠或休息不好,患并带伤或伤病的初愈阶段,生理机能和运动能力下降,在这种情况
下若参加剧烈的运动,将会因肌肉力量较弱,反应迟钝,身体协调性下降导致损伤的发
生。
]
⑥动作粗野或违反规则
⑦场地、服装方面的缺点
⑧不良天气方面的因素
气温过高,易发生中暑和疲劳;气温过低,易发生冻伤或出现肌肉僵硬,身体协调性下降
而引起肌肉拉伤;光线不良影响视力,使锻炼者在运动中反应迟钝。
3. 常见的运动损伤
(1)肌肉挫伤
挫伤是钝性暴力直接打击到身体某部位而引起的闭合性损伤。
①征象
一般性挫伤可使伤部出现疼痛、肿胀、皮下淤血、功能障碍等。
肌肉挫伤一般分为外表层
挫伤和深层部挫伤两种,或两者都兼有之。
临床挫伤分为三个等级:
轻度:据布压痛,如膝关节活动幅度在90度以上,无步态改变。
中度:压痛较重并有肿块,如膝关节活动小于90度,受伤者有跛行,不能深度弯曲膝关节。
重度:有严重肿胀与压痛,如膝关节活动小于45度,在没有帮助下受伤者不能行走。
②预防
肌肉挫伤往往在接触性的运动(篮球、足球、橄榄球等)中发生,因此,可以通过穿戴保
护设备来预防肌肉挫伤,如从事足球运动时可戴护腿板等。
另外,锻炼前应做好充分的准
备活动;练习时不要用力过猛,以防超过肌肉、关节、韧带的负荷限度。
③治疗
发生肌肉挫伤后要马上停止锻炼,如果皮肤出血,先用酒精将伤口消毒,并撒些消毒粉,
并用干静布包起来。
如果受伤部位红肿疼痛,可先用冷水毛巾冷敷局部,一天一夜后改用
热水毛巾敷在局部。
经过治疗上是减轻后,要及时活动受伤的关节或肌肉,以便尽早恢复
功能。
(2)肌肉拉伤
①征象
肌肉拉伤可分为主动拉伤和被动拉伤两种。
前者是由于肌肉做主动的猛烈收缩时,其力量
超过了肌肉本身所能承担的能力;后者主要是肌肉用力牵伸时超过了肌肉本身特有的伸展
程度,从而引起拉伤。
临床上一般分为三级:
一度:只有少数的肌纤维被拉长和撕裂,而周围的筋膜只在显微镜下能见到。
运动使用疼
痛感,但仍可以运动。
二度:有较多的数量的肌纤维断裂,筋膜可能亦有撕裂,锻炼者可能感到啪的一声拉短的
感觉。
常可摸到肌肉与肌腱连接处略有缺失和下陷。
在斯列出周围由于出血,水肿可能发生。
三度:肌肉完全撕裂。
撕裂出多见于肌腹、肌腱或者在肌腱与骨的联结点上。
锻炼者基本
上不能活动。
受伤后首先产生剧烈的疼痛,但疼痛很快消退,因为此时神经纤维也被损伤了,这时一般需要外科手术的治疗。
②预防
大强度运动前要做好准备活动,尤其是易拉伤部委的准备活动;体质较弱者练习时要量力
而行,防止过度疲劳和负荷太重;要提高动作的协调性,不要用力过猛。
肌肉拉伤后重新
参加锻炼时要循序渐进,却无操之过急,并要加强局部保护,防止再度拉伤。
③治疗
肌肉抗阻力实验是检查肌肉拉伤的一种简便方法。
其做法是,患者做受伤肌肉的主动收缩
活动,检查者对该活动施加一定阻力,在对抗过程中出现疼痛的部位即为损伤处。
其治疗
要根据情况而定,少量肌纤维断裂者,应立即给予冷敷,局部加压包扎,并抬高患处。
肌
肉大部分或完全断裂者,在加压包扎后应立即去医院进行治疗。
(3)胫腓骨疲劳性骨膜炎
疲劳性骨膜炎多发于初参加运动的人,本病发病率极高,许多人可在训练过程中不断适应
负荷,而自行愈合。
在较硬地面上跑跳过多,没有遵循循序渐进的训练原则,一时运动量
过大是引起胫腓骨疲劳性骨膜炎的主要原因。
①征象
疼痛,压痛,支撑痛,局部灼热,骨膜下水肿。
②预防
除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特别是在练习跑跳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要突然大量运动,
更要防止过度疲劳;脚尖着地跑和脚掌着地跑交替进行;剧烈跑跳之前要做好准备活动,
使肌肉和肌腱充分活动开,脚着地使要注意缓冲力,更不要再坚硬的场地上长时间的跑跳。
③治疗
首先,要停止大运动量的练习。
避免剧烈的跑跳,或每天用40度的文水浸泡患处半小时,并用绷带将小腿包扎起来,休息几天就会好转。
其次,要用热水袋局部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渗出物的吸收。
病情严重的要完全休息,代彻底治愈后再进行锻炼。
(4)骨折
①征象
骨折后的症状一般都比较严重,主要表现为疼痛,肿胀,皮下淤血,功能丧失,出现畸形
和假关节,又压痛和阵痛感。
②预防
在剧烈运动中,尽量减少冲撞性的动作,尤其是作用时间短,强度大的动作是骨折发生的
最危险的因素,应避免剧烈运动总的碰撞。
③治疗
骨折发生后应立即停止伤肢的活动,并进行急救。
如病人优休克的症状,要立即平躺休息,喝些热茶水,然后进行包扎。
固定包扎时,动作要轻巧、缓慢,不要乱拉乱拖,以免造成
严重的错位,影响整复。
包扎好后,立即送医院治疗。
运动损伤的康复训练
(1)康复训练的目的
①保持锻炼者已经获得的良好身体状态,使其一旦伤愈便立即投入到正常的体育锻炼中去。
②防止因停止锻炼而引起的各种疾病。
这是因为个体在长期的体育锻炼中建立起来的各种
条件反射性联系,一旦突然停止锻炼便可能遭到破坏,而产生机能紊乱,如:神经紊乱,
胃扩张,胃肠道机能紊乱(功能性腹泻),等。
③可使机体能量代谢趋于平衡,防止体重的增加,缩短伤后恢复锻炼所需的时间。
(2)康复训练的原则
①应以不加重损伤,不影响损伤愈合为前提。
②合理安排训练的内容和训练的量。
③必须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
④应注意局部专门性练习和全面身体锻炼相结合。
(3)训练的内容和方法
①主动运动:是由患者自己主动完成的一种训练,包括静立性练习、动力性练习和等动练习。
②被动运动:适用于伤后的各类功能障碍。
③渐进抗阻运动:该练习可以增进肌力和耐久力,抗阻练习可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与柔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