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音史八音 2
- 格式:doc
- 大小:11.00 KB
- 文档页数:1
八音自义遍览
摘要:
1.八音的定义与来源
2.八音的分类与特点
3.八音的应用与价值
4.八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正文:
八音,即我国古代对音律的称谓,是一种音乐理论。
它来源于我国古代对自然界声音的观察与总结,有着悠久的历史。
八音理论对于我国古代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他东亚国家的音乐文化。
八音分为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闰八音。
这八种音律各有特点,如宫音雄厚、商音激越、角音高亢等。
这些音律不仅可以单独演奏,还可以相互组合,形成美妙的音乐。
在古代,八音被广泛应用于宫廷音乐、民间音乐以及戏曲音乐等领域。
它为音乐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音阶和音调,使得音乐作品更加丰富多彩。
同时,八音理论还对我国的传统乐器制作产生了一定的指导作用,使得各种乐器能够更好地发出和谐的音调。
八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作为一种音乐理论,与诗词、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丰富多彩的文化体系。
此外,八音还与古代的五行、八卦等理论相互联系,体现了古人对自然规律的认知和探索。
总之,八音是我国古代音乐文化的瑰宝,对于音乐理论的发展以及音乐实践的丰富都有着重要的价值。
中国古代音乐史
名词解释
1、昆山腔:也叫“昆腔”“昆曲”“昆剧”等,是明代产生的四
大声腔之一。
最初是昆山一带民间流行的南戏“清唱”腔调,后经魏良辅吸收诸多腔调音乐和“北曲”唱法,并同云适等人研究,改创成了婉转细腻,擅长抒情,有“水磨调”之称的“昆腔”
2、三分损益法:是在管仲的著作《管子·地员篇》中对乐律学
所提出的理论,这也是最早的律学理论。
“三分损益”是指把一个音管分为三份,“损减益加”,以此延续产生十二律。
3、八音:由于乐器种类增多。
八音即是一个对乐器分类的方法,
它按照乐器制作的材料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也叫“八音分类法”。
后来“八音”成为中国古代各朝代对各类乐器的总称。
4、十二律吕:十二律吕是指在十二律中,六个单数的伴音“律”
和六个双数的伴音“吕”的总称。
5、南戏:是我国戏曲正式形成的标志。
它源于北宋永嘉一带以民歌、曲子为基础的“永嘉杂剧”。
后又吸收唱赚、诸宫调和杂剧中的各种戏曲形式,最终形成了南戏。
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八音之乐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八音2.掌握八音的基本概念和特点3.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4.培养学生的参与合作意识和表现能力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八音和其基本概念、特点;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八音的审美特点,提高音乐欣赏水平。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1.了解八音1.1 通过播放乐曲或演示乐器使学生了解八音。
1.2 定义和解释八音。
八音是指古代乐律中分为八类的乐器。
它们分别是钟、磬、竽、琴、瑟、筝、管、笙。
这八种乐器代表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界声响和音乐的认识和把握。
1.3 向学生介绍八音的传统位置钟、磬、竹(竽)在前,瑟(古琴)、箫在左,筝、琴在右。
2.了解八音乐曲2.1 让学生听取古代八音乐曲,例如:•《广陵散》古琴曲(瑟乐)•《清平乐》笙、竹曲•《大明乐》钟、鼓、簧等弦乐器合奏曲•《古调单弦吟》弹弦乐曲•《清明上河图》筝曲2.2 制作八音乐曲的音乐理论材料制作八音乐曲的音乐理论材料,介绍各类乐器的演奏方法和特点,包括演奏技巧、调式和音乐表现形式。
3.学习八音乐曲3.1 点评八音乐曲,让学生认识到各类乐器的特点。
针对每首八音乐曲进行分析,以便使学生能够理解每种乐器的特点,了解每首乐曲的风格和特色。
3.2 用心体验、欣赏各种八音乐曲。
让学生听、看八音表演或自己演奏,感受古代八音乐曲所表现的生活情感和人文情趣。
3.3 组织学生进行八音表演。
•学生可以分组演奏八音乐曲,展示不同的乐器演奏特色。
•学生可以编排八音合奏乐曲,让学生自己通过不同乐器的演奏相得益彰。
•学生可以在课外创作八音乐曲,拓展并深化其音乐造诣。
四、教学手段•讲解、演示;•音乐播放和欣赏;•试奏和练习;•演唱和表演;•互动合作。
五、教学评价1.通过观察学生在演奏、表演中的表现,评价他们对八音的认知和掌握能力。
2.通过口头问答,了解学生掌握音乐构成和音乐表现等基本概念的情况,评价其音乐理论方面的学习。
八音和鸣二教案
教案标题:八音和鸣二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八音和鸣二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八音和鸣二的演奏技巧
3.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
1. 八音和鸣二的起源和发展
2. 八音和鸣二的乐器组成和演奏方式
3. 八音和鸣二的音乐特点和风格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播放八音和鸣二的音乐片段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八音和鸣二的基本音乐特点和演奏形式。
2. 理论学习:介绍八音和鸣二的起源、乐器组成、演奏方式等基本知识,让学生对八音和鸣二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 演奏技巧训练:分组进行八音和鸣二的演奏练习,教授基本的演奏技巧和配合方法,培养学生的演奏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 听音训练:通过听音训练,让学生能够辨别和理解八音和鸣二的音乐特点和风格。
5. 创作表演:鼓励学生进行八音和鸣二的创作表演,培养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评价:
1. 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
2. 学生的演奏技巧和配合能力
3. 学生的创作表演水平和表现力
教学反思: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八音之乐第二课时(第2课时)教学内容:音乐欣赏:《行街》《小放驴》。
1、介绍中国打击乐器。
2、音乐欣赏:《十番锣鼓》。
教学过程:1、欣赏《行街》《小放驴》。
(1)问:能否听出这两首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杨奏的?它们的演奏形式分别是什么?它们在音乐风格和曲调上有什么不同?(2)播放录音。
(3)请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归纳总结。
(4)分别介绍江南丝竹、吹打乐的流行区域、乐器组合、音乐风格以及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2、介绍中国打击乐。
(1)讲解中国打击乐器的种类以及几种打击乐器,如大锣、堂鼓、小锣、大镲、梆子、小镲等,并由教师演示这些乐器的演奏方式。
(2)请学生来演奏,并用语言来描绘这些打击乐器的不同音色。
(3)再学生掌握这些打击乐器的演奏方式后,可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节奏、强弱变化来演奏。
可由强到弱来演奏。
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3、欣赏《十番锣鼓》。
(1)讲解《十番锣鼓》的名字来由、流行区域、音乐风格、音响效果。
(2)播放录音。
小结:通过今天的讲解,同学们初步了解了我国打击乐器的流行区域、音乐风格、音响效果。
课后记:如果有实物让学生亲自演奏会更好。
(第3课时)教学内容:1、了解并学打锣鼓经。
2、音乐表演:合着戏曲打击乐的节奏来表演。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打击乐以及打击乐在民间音乐中的重要地位,感受戏曲表演中的“手、眼、身、法、步”的一致性。
教学过程:1、复习大锣、堂鼓、小锣、大镲、梆子、小镲的演奏方式。
2、解释锣鼓经,并举例说明。
3、学打锣鼓经《冲头》《急急风》。
(1)可先让学生唱出这两首锣鼓经的节奏直至熟练。
(2)让学生分别练习鼓、梆、大锣、小锣、小镲的节奏制止熟练。
(3)让学生合练。
(4)也可让学生互换乐器,以使学生熟悉各种乐器的演奏方法。
4、音乐表演:(1)问:戏曲的角色有哪几种?它们分别具有哪几种特征?戏曲的表演应注意哪些方面?(2)让学生观看戏曲节目,请学生留意演员的造型、角色以及表演。
(3)请学生回答问题。
八音的典故故事摘要:一、八音的起源与发展1.八音的定义与分类2.我国古代音乐的发展历程3.八音与古代社会生活的关系二、八音的典故故事1.伏羲造八音2.黄帝四面鼓的传说3.伶伦制律的故事4.孔子与八音的关系三、八音在古代文化中的地位与影响1.八音在礼仪制度中的作用2.八音对后世音乐的影响3.八音与古代乐器的传承与发展四、八音的现代传承与创新1.传统八音的保存与传承2.八音与现代音乐的结合3.八音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正文:八音是我国古代音乐文化的代表,起源于远古时期,至今仍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
八音的分类包括了金、石、土、木、丝、竹、匏、革等八类乐器,每类乐器都有其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方式。
八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伏羲时期。
据传说,伏羲为了教化人民,观察大自然的声音,创造了八音。
自此,八音成为我国古代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古代,八音不仅是一种音乐形式,更是文化、礼仪的象征。
在各类祭祀、宴请等活动中,八音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黄帝四面鼓是八音中的一个典故。
传说黄帝为了振奋士气,增强民族凝聚力,命令伶伦制作了一面巨大的鼓。
这面鼓声音洪亮,传遍千里,成为了八音中鼓类的代表。
伶伦制律的故事也是八音的一个典故。
伶伦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乐师,他精确地计算出音律的长度,为后世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伶伦的贡献被誉为中国音乐的“律吕之源”。
孔子对八音也非常重视,他认为八音是礼乐教化的关键。
在孔子的教育理念中,音乐占据了重要地位。
他提倡用八音来培养人们的道德情操,和谐社会关系。
八音在古代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它与礼仪制度紧密相连,对后世音乐产生了深远影响。
随着历史的演变,八音得以传承和发展。
现代八音不仅保留了传统的演奏形式,还不断创新,与当代音乐元素相结合,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总的来说,八音是我国古代音乐文化的瑰宝,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八音
八音中国传统乐器分类法。
西周出现的按八种制作乐器的材质归并众多乐器的分类方法,称之为八音,分别为金-钟、铙,石-磬,土-埙、缶,革-鼓、鼗,丝-琴、瑟,木-柷、敔,匏-笙、竽,竹-箫、篪。
(1)我国古代对乐器的统称,通常为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种不同质材所制。
《书·舜典》:“三载,四海遏密八音。
”孔传:“八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
”《周礼·春官·大师》:“皆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郑玄注:“金,钟鎛也;石,磬也;土,埙也;革,鼓鼗也;丝,琴瑟也;木,柷敔也;匏,笙也;竹,管箫也。
”《宋书·谢灵运传论》:“夫五色相宣,八音协畅,由乎玄黄律吕,各适物宜。
”宋苏轼《贺韩丞相启》:“付八音於师旷,孰敢争能。
”
(2).泛指音乐。
晋葛洪《抱朴子·博喻》:“故离朱剖秋毫於百步,而不能辩八音之雅俗。
”明宋应星《天工开物·冶铸》:“虚其腹以振荡空灵,而八音起。
”
(3).八风之音。
《吕氏春秋·孝行》:“杂八音,养耳之道也。
”高诱注:“八音,八卦之音。
”陈奇猷校释:“八音,八风之音……阴阳家以八风分属八卦,故高谓八卦之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