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沥青含量计算
- 格式:pdf
- 大小:403.79 KB
- 文档页数:10
新建路面结构设计指标与要求一、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指标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应满足结构整体刚度、沥青层或半刚性基层抗疲劳开裂和沥青层抗变形的要求。
应根据道路等级选择路表弯沉值、沥青层层底拉应变、半刚性材料基层层底拉应力和沥青层剪应力作为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指标,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快速路、主干路和次干路采用路表弯沉值、沥青层层底拉应变、半刚性材料基层层底拉应力、沥青层剪应力为设计指标。
2支路可仅采用路表弯沉值为设计指标。
3可靠度系数可根据当地相关研究成果选择;当无资料时可按下表取用可靠度系数二、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的各项设计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1轮隙中心处路表计算的弯沉值应小于或等于道路表面的设计弯沉值,应满足下式要求:Y als W Id式中:Ya——沥青路面可靠度系数;Is 轮隙中心处路表计算的弯沉值(0.01mm);Id——路表的设计弯沉值(0.01mm);2柔性基层沥青层层底计算的最大拉应变应小于或等于材料的容许拉应变,应满足下式要求:式中:t 沥青层层底计算的最大拉应变;[・]——沥青层材料的容许拉应变。
3半刚性材料基层层底计算的最大拉应力应小于或等于材料的容许抗拉强度,应 满足下式要求:Y a O W O [R ]半刚性材料基层层底计算的最大拉应力(MPa ); O R ]——路面结构层半刚性材料的容许抗拉强度(MPa ) o沥青面层计算的最大剪应力应小于或等于材料的容许抗剪强度,求:丫 a T T [R ]式中:T m —— 沥青面层计算的最大剪应力(MPa );[TR ]—— 沥青面层的容许抗剪强度(MPa ) o三、沥青路面表面设计弯沉值应根据道路等级、设计基准期内累计当量轴次、面层 和基层类型按下式计算确定:-0.2ld=600 防认 As Ab式中:Ac ——道路等级系数,快速路、主干路为1.0,次干路为1.1,支路为1.2;As ——面层类型系数,沥青混合料为1.0,热拌和温拌或冷拌沥青碎石、沥青表面处治为1.1;Ab ——基层类型系数,无机结合料类(半刚性)基层1.0,沥青类基层和粒料基层1.6O[・R _ =0. 15 E m 31 0M Ne 。
沥青含量计算公式
沥青含量是指沥青在混凝土或沥青混合料中的质量占比,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计算沥青含量的公式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而有所不同。
下面将介绍两种常用的计算公式。
一种常见的计算沥青含量的公式是通过质量法计算。
其公式为:
沥青含量(%)=(沥青质量 / 混合料总质量)× 100
其中,沥青质量是指混合料中的沥青质量,混合料总质量是指混合料中沥青、骨料、水泥等各组成部分的质量之和。
另一种常用的计算沥青含量的公式是通过体积法计算。
其公式为:
沥青含量(%)=(沥青体积 / 混合料总体积)× 100
在使用体积法计算沥青含量时,需要先将沥青质量转换为体积。
这可以通过沥青的密度来实现,即沥青质量除以沥青的密度。
然后再将沥青体积与混合料总体积进行比较,得到沥青含量的百分比。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混合料可能有不同的计算公式,且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混合料的工作性能要求、沥青的胶结性能
等。
因此,在具体计算沥青含量时,最好参考相应的国家或地区的标准或规范,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新建路面结构设计指标与要求一、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指标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应满足结构整体刚度、沥青层或半刚性基层抗疲劳开裂和沥青层抗变形的要求。
应根据道路等级选择路表弯沉值、沥青层层底拉应变、半刚性材料基层层底拉应力和沥青层剪应力作为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指标,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快速路、主干路和次干路采用路表弯沉值、沥青层层底拉应变、半刚性材料基层层底拉应力、沥青层剪应力为设计指标。
2 支路可仅采用路表弯沉值为设计指标。
3 可靠度系数可根据当地相关研究成果选择;当无资料时可按下表取用可靠度系数二、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的各项设计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1 轮隙中心处路表计算的弯沉值应小于或等于道路表面的设计弯沉值,应满足下式要求:γa l s≤l d式中:γa——沥青路面可靠度系数;l s ——轮隙中心处路表计算的弯沉值(0.01mm);l d——路表的设计弯沉值(0.01mm);2 柔性基层沥青层层底计算的最大拉应变应小于或等于材料的容许拉应变,应满足下式要求:γaεt≤[εR ]式中:εt——沥青层层底计算的最大拉应变;[εR ] ——沥青层材料的容许拉应变。
3 半刚性材料基层层底计算的最大拉应力应小于或等于材料的容许抗拉强度,应满足下式要求:γaσm≤[σR]式中:σm——半刚性材料基层层底计算的最大拉应力(MPa);[σR]——路面结构层半刚性材料的容许抗拉强度(MPa)。
4 沥青面层计算的最大剪应力应小于或等于材料的容许抗剪强度,应满足下式要求:γaτm≤[τR]式中:τm——沥青面层计算的最大剪应力(MPa);[τR]——沥青面层的容许抗剪强度(MPa)。
三、沥青路面表面设计弯沉值应根据道路等级、设计基准期内累计当量轴次、面层和基层类型按下式计算确定:l d=600 N e-0.2A c A s A b式中:A c ——道路等级系数,快速路、主干路为1.0,次干路为1.1,支路为1.2;A s ——面层类型系数,沥青混合料为1.0,热拌和温拌或冷拌沥青碎石、沥青表面处治为1.1;A b ——基层类型系数,无机结合料类(半刚性)基层1.0,沥青类基层和粒料基层1.6。
沥青三大指标试验沥青针入度试验一、适用范围本试验标准试验条件为温度25℃,荷重100g,灌入时间5s,以0.1mm计。
用本方法评定聚合物改性沥青的改性效果时,仅适用于融混均匀的样品。
非经注明,标准针、针连杆与附加砝码的总质量为100±0.01g,试验温度问25℃,针入度贯入时间为5s。
根据需要入采用其他核试验条件是,应在试验结果中注明。
本方法适用于侧道路石油沥青、液体石油沥青蒸馏或乳化沥青蒸发后残留物的针入度。
二、主要试验步骤1、把盛有试样的平底玻璃皿置于针入度仪的平台上。
慢慢放下针连杆,使针尖恰好与试样表面接触,刻度调零。
2、开动秒表5s后读取刻度盘指针读数,准确至0.1mm。
3、平行试验至少进行3次,各点之间及与试样皿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10mm。
4、测定针入度指数PI时,按同样发在其他温度下分别测定沥青的针入度。
三、计算用画诺模图法测出针入度。
四、应报告标准(25℃)时的针入度T以及其他试验温度T25所对应的针入度P,及由此求取针入度指数PI、当量软化点T800、当量脆点T1.2的方法和结果,当采用计算法时,应报告按公式回归的直线相关系数R。
沥青延度试验一、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测定道路石油沥青、液体沥青蒸馏残留物和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等材料的延度。
试验通常采用的温度为25℃、15℃、10℃或5℃,拉伸速度为5cm/min±0.255cm/min.二、主要试验步骤1、准备好试模,灌模后保温在恒温水槽。
2、将试模固定在延度仪上,开动延度仪,试件拉断时,读取指针所指标尺上的度数,以厘米表示。
三、报告同一试样,每次平行试样不少于3个,如每个都大于100cm,试验结果记作">100cm";若其中有一个小于100cm时,且最大值或最小值与平均值之差满足重复性试验精密度要求,则取3个测定结果的平均值的整数作为延度试验结果,若平均值大于100cm,记作">100cm";若最大值或最小值与平均值之差不符合重复性试验精密度要求时,试验应重新进行。
水中重法一、目的与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进行沥青马歇尔试验和浸水马歇尔试验,通过两个试验的比较,以确定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沥青用量。
浸水马歇尔试验与标准马歇尔试验不同之处在于,试件在已达规定温度恒温水槽中的保温时间为48h,其余均相同。
二、主要试验步骤1、用水中重法测出沥青混合料的密度、空隙率、沥青体积百分率、沥青饱和度、矿料间隙率等物理指标。
(1)、方法:称取干燥试件的空中质量(m a),置于网篮称取试件的水中质量(m w),取出试件擦去表面水称取试件的表干质量(m f)。
(2)、计算公式:表观相对密度γf=m a/(m a-m w)表观密度ρf=γf×ρwρw棗常温水的密度,g/cm3理论最大相对密度γt=100/(P'1/γ1+P'2/γ2+……+P'n/γn++Pb/γa)P'1……P'n棗各种矿料占沥青混合料总质量的百分率,%γ1……γn棗各种矿料对水的相对密度。
Pb棗沥青含量,%空隙率VV=(1-γf/γt)*100理论最大密度ρt=γt×ρw体积百分率VA=Pb×γf/γ a矿料间隙率VMA=VA+VV沥青饱和度VFA=VA×100/(VA+VV)2、把恒温后的试件放在加载设备上。
3、当采用自动马歇尔试验仪时,把仪器的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与计算机正确连接,调整好程序;当采用压力环和流值计时,将流值计安装好,调整压力环。
4、启动加载设备。
当试验荷载达到最大值时,取下流值计,读取相应数据。
5、从恒温槽中取出试件至测出最大荷载值的时间,不得超过30s。
三、计算1、当采用自动马歇尔试验仪时,画出荷载变形曲线,最大荷载即为稳定度MS(kN),荷载最大值至修正原点的变形作为流值FL(mm)。
2、当采用压力环和流值计时,根据压力环标定曲线,将压力环百分表的度数换算成荷载值,即为试样稳定度MS(kN),由流值计及位移传感器测定装置读取的试件垂直变形即为流值FL(mm)。
沥青混合料参数计算(所有公式来源于道路工程材料第五版)第一步是矿质混合料的计算
1.沥青混合料主要组成:沥青,矿质混合料,空隙
2.矿质混合料的合成密度:合成毛体积相对密度(r sb),合成表观相
对密度(r sa),由各档集料所组成,分别由3-1式、3-2式计算。
3.由上面两个参数代入3-5可得到矿质混合料的合成吸水率(w x)
4.进而由3-4得到合成矿质混合料的沥青吸收系数C
5.由3-3得到集料有效相对密度r se
下一步工作是对沥青混合料的处理
1.已知沥青混合料试件的空气中质量(中),水中质量(小),吸水
饱和(表干)质量(大),要求相对密度*水密度=密度
毛体积相对密度=空气/(表干-水),r f
表观相对密度=空气/(空气-水), r a
表观相对密度大于毛体积相对密度
表干相对密度=表干质量/毛体积=表干/(表干-水),r表干
2.最大理论相对密度r t,3-7计算
用到沥青相对密度,油石比(沥青质量/矿料)或沥青含量(r b)
3.试件空隙率VV 3-8式
4.矿料间隙率VMA 3-9式注意p s=1-沥青含量百分比
5.沥青饱和度VFA 3-10式
其中分子表示沥青体积百分率VA
6.吸收沥青百分率P ba=(r se-rsb)/ (r se*rsb)*r b*100
7.有效沥青用量P be=Pb-P ba/100*Ps。
一、粘层油设计一般要求0.8kg/m2粘层油设计一般要求0.8kg/m2,我们不妨简单的计算一下:粘层油按乳化沥青考虑,&127;沥青与乳化剂及水的比例取50:50,按0.8kg/m2用量。
沥青含量则为0.4kg/m2。
乳化沥青包含水,沥青,乳化剂水的密度一般是1沥青的密度也一般是1左右,不同的沥青密度有差异乳化剂的比例很小,可以忽略不计乳化沥青的最高含油量一般就是50%所以一吨乳化沥青=1立方米二、乳化沥青的密度是多少? 0.97--1.01之间三、1立方米=1 000升1升=0.001立方米四、粗粒式沥青混凝土50mm,用量为0.1192吨粗粒式沥青混凝土70mm,用量为0.1668吨中粒式沥青混凝土5cm,用量为0.1187吨中粒式沥青混凝土7cm,用量为0.1661吨细粒式沥青混凝土5cm,用量为0.1165吨细粒式沥青混凝土7cm,用量为0.1633吨以上是不同粒径的沥青砼每平方不同厚度的用量五、透层是在基层上喷洒液体石油沥青,乳化沥青,煤油沥青而形成的透入基层表面一定深度的薄层。
一般是基层验收合格在铺沥青混凝土以前浇的也有这样的情况,基层验收合格后需要暂时通车的,会浇透层油,上撒薄层细集料六、透层施工技术(一)作用与适用条件1.透层的作用:为使沥青面层与非沥青材料基层结合良好,在基层上浇洒乳化沥青、煤沥青或液体沥青而形成的透入基层表面的薄层。
2.符合下列情况,应浇洒透层沥青:(1)沥青路面的级配砂砾、级配碎石基层;(2)水泥、石灰、粉煤灰等无机结合料稳定土;(3)粒料的半刚性基层上必须浇洒透层沥青。
新建路面结构设计指标与要求一、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指标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应满足结构整体刚度、沥青层或半刚性基层抗疲劳开裂和沥青层抗变形的要求。
应根据道路等级选择路表弯沉值、沥青层层底拉应变、半刚性材料基层层底拉应力和沥青层剪应力作为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指标,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快速路、主干路和次干路采用路表弯沉值、沥青层层底拉应变、半刚性材料基层层底拉应力、沥青层剪应力为设计指标。
2 支路可仅采用路表弯沉值为设计指标。
3 可靠度系数可根据当地相关研究成果选择;当无资料时可按下表取用可靠度系数二、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的各项设计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1 轮隙中心处路表计算的弯沉值应小于或等于道路表面的设计弯沉值,应满足下式要求:γa l s≤l d式中:γa——沥青路面可靠度系数;l s ——轮隙中心处路表计算的弯沉值(0.01mm);l d——路表的设计弯沉值(0.01mm);2 柔性基层沥青层层底计算的最大拉应变应小于或等于材料的容许拉应变,应满足下式要求:γaεt≤[εR ]式中:εt——沥青层层底计算的最大拉应变;[εR ] ——沥青层材料的容许拉应变。
3 半刚性材料基层层底计算的最大拉应力应小于或等于材料的容许抗拉强度,应满足下式要求:γa σm ≤[σR ]式中: σm ——半刚性材料基层层底计算的最大拉应力(MPa );[σR ]——路面结构层半刚性材料的容许抗拉强度(MPa )。
4 沥青面层计算的最大剪应力应小于或等于材料的容许抗剪强度,应满足下式要求:γa τm ≤[τR ]式中: τm ——沥青面层计算的最大剪应力(MPa );[τR ]——沥青面层的容许抗剪强度(MPa )。
三、 沥青路面表面设计弯沉值应根据道路等级、设计基准期内累计当量轴次、面层和基层类型按下式计算确定:l d =600 N e -0.2A c A s A b式中 : A c ——道路等级系数,快速路、主干路为1.0,次干路为1.1,支路为1.2;A s ——面层类型系数,沥青混合料为1.0,热拌和温拌或冷拌沥青碎石、沥青表面处治为1.1;A b ——基层类型系数,无机结合料类(半刚性)基层1.0,沥青类基层和粒料基层1.6。
燃烧法沥青含量测试1.前言美国国家沥青技术中心(NCAT)在九十年代初开始研究用燃烧法测量沥青混合料的沥青含量,并研制了燃烧法沥青含量测试仪。
美英两国均有厂家生产燃烧法沥青含量测试仪。
我国从九十年代后期开始引进这种设备用于公路检测和科研教学。
我国也有厂家生产出了燃烧法沥青含量测试仪。
因为这种测试方法在国外普及时间不长,在我国刚刚引进,不少人对这种测试方法有种种疑问也完全是正常的。
如有的认为简单方便,有的认为根本不行,并发现有些石料经燃烧后有崩解破碎等情况。
现根据我们对国外有关资料的研究和研制燃烧法沥青含量测试仪的体会对燃烧法测量沥青含量的试验方法和测试设备作一介绍。
其实这种试验方法在国外推广初期,我们上述疑问同样是存在的。
为此美国国家沥青技术中心于1996年完成了燃烧法测量沥青含量的Round-Robin研究。
美国国家沥青技术中心选择遍布美国12个独立试验室,每个试验室由美国国家沥青技术中心提供一套燃烧法沥青含量测试仪和试验样品。
每个试验室按照美国国家沥青技术中心编制的试验大纲进行四种类型热拌沥青混合料各四个试样的试验。
各个试验室将测量的沥青含量、通过4.75mm筛网百分比和通过75micron筛网百分比各16组数据返回美国国家沥青技术中心。
由美国国家沥青技术中心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此种试验方法测量沥青含量、通过4.75mm筛网百分比和通过75micron筛网百分的精确度和精密度。
为统一试验方法ASTM和AASHTO分别于1998年和1999年发布了燃烧法测量沥青含量的试验方法标准ASTM D6307-98和AASHTO T308-99。
2.试验原理燃烧法测量热拌沥青混合料中沥青结合料含量的方法是将热拌沥青混合料放入538℃的燃烧炉中,沥青结合料被燃烧。
根据混合料燃烧前和燃烧后的质量差可以计算混合料中的沥青含量。
燃烧后剩余的集料可用于级配分析。
因为沥青含量表示为除湿后混合料质量的百分比,如果混合料发硬或受潮应将混合料放入110±5 ℃(ASTM D6307-98要求)或125±5 ℃(AASHTO T308-99要求)烘箱中加热,以去除混合料中水分。
沥青混合料最佳沥青用量确定方法研究曹先扬 1 胡钊芳 1 邵腊庚2(1 江西省公路管理局南昌 330006)(2 长沙理工大学公路工程学院长沙 410076)摘要:对25种沥青混合料,采用5种方法确定最佳沥青用量,试验数据统计表明:我国现行OAC方法和美国Superpave方法确定的沥青用量对应的体积指标均满足工程要求。
两种方法确定的沥青用量差值平均仅为0.0368%,说明我国现行规范规定的沥青混合料最佳沥青用量确定方法是适合的。
关键词:道路工程;沥青混合料;沥青用量;方法0 前言沥青混合料中沥青的用量对沥青混合料的使用性能有重要的影响。
沥青用量太大易导致泛油和车辙,沥青用量太小易出现耐久性问题,如水破坏、沥青老化等。
因此,寻找一种合理的沥青用量确定方法,使得所确定的沥青用量适中就显得尤为关键。
为了寻找一种合理的最佳沥青用量确定方法,结合交通部《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修订工作,参照目前国内外有代表性的五种最佳沥青用量确定方法进行比较。
五种最佳沥青用量确定方法如下:①我国现行规范的方法:采用OAC1与OAC2的平均值,称为OAC;②日本的方法(我国以前规范的方法):采用各项马歇尔试验指标都符合规范要求的沥青用量范围的中值(相当于现在的OAC2)作为OAC(统一暂称为OAC2);③美国MS-2原来的方法:求取密度及稳定度最大值及空隙率中值(相当于4%)相对应的3个沥青用量的平均值(相当于我国规范的OAC1)作为OAC(统一暂称为OAC1);④MS-2 1995年版的方法:按空隙率4%确定沥青用量,由此沥青用量检验各项指标是否符合要求,如不符合要求,则采用各项马歇尔试验指标都符合规范要求的沥青用量范围的中值(相当于现在的OAC2)作为OAC(统一暂称为OAC4);⑤美国Superpave方法:由空隙率4%确定最佳沥青用量(统一暂称为OAC sup)[1];本文主要是引用大量数据对这五种方案进行比较论证,以确定哪种方案较为合理,为了比较的方便,第④种方法不单独比较。
沥青混合料最佳油石比4则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沥青混合料最佳油石比的资料4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沥青混合料设计中最佳油石比的确定范文一》沥青混合料设计中最佳油石比的确定摘要:分析沥青混合料的体积构成,确定计算混合料最佳油石比的公式,并通过实际工程对其加以检验。
对混合料最佳油石比进行了预估,并分析了矿料关键词:沥青混合料设计:体积分析法:最佳油石比:矿料间隙率。
[正文]1、前言沥青混合料设计主要是混合料的集料级配和最佳油石比的确定。
在集料级配相对固定的情况下,油石比是影响空隙率、沥青饱和度等马歇尔技术指标的唯一因素。
因此,在混合料设计中能否准确定出最佳油石比将对混合料的性能产生很大影响。
2、确定最佳油石比的经验公式沥青混合料设计国内外普遍采用体积设计法或体积分析法,本文将采用体积分析法确定混合料的最佳油石比,并对与油石比有关的几个问题提出粗浅的看法。
经过多年的试验研究,笔者认为,沥青混合料(本文所指沥青混合料包括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和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的最佳油石比可采用公式Pa=(VMA V a)*Ra*100%计算。
Rsb*(100 V MA)式中:VMA——沥青混合料的矿料间隙率,%.由于沥青混合料的矿料间隙率不得小于规范规定最小矿料间隙率,在初算时可采用规范规定最小矿料间隙率代替,在明确沥青混合料的实际矿料间隙率后再用此公式算出。
Va——沥青混合料设计空隙率,%.规范规定为3~5%,在实际工程中可取为4%或其它定值。
Ra——沥青结合料相对密度,(25℃/25℃)1Rsb——集料平均毛体积相对密度,无量纲。
Rsb=100P1P2Pn ~R1R2Rn,式中P1,P2,P3~Pn为各种集料的配比,其和为100,相应的毛体积相对密度为R1,R2~Rn(石屑和矿粉采用表观相对密度)。
分析沥青混合料的体积构成,可以认为,1体积混合料中有(100-VMA)%体积的集料构成骨架;有预先希望的Va%体积空隙(即设计空隙率);所剩(VMA -Va)%体积均为沥青填充,此即最佳油石比的确定方法。
矿料矿粉0-33-55-1010-16比例533152225毛体积相对密度 2.720 2.576 2.669 2.689 2.693表观相对密度 2.720 2.681 2.729 2.730 2.736r sb 2.650r2.714沥青用量p b: 5.0最大理论密度r t 2.501沥青密度r b 1.032r se2.704纤维比例p x纤维密度r x0.0031.01被矿料吸收的沥青质量占矿料质量的百分率p ba 0.8有效沥青含量p be (%)4.3有效沥青体积百分率v be (%)9.9沥青用量p b : 5.0最大理论密度r t 2.547沥青密度r b 1.028w x 0.8941C0.6977835r se2.6696被矿料吸收的沥青质量占矿料质量的百分率p ba 0.3有效沥青含量p be (%)4.7有效沥青体积百分率v be (%)11.0(无木质纤维)最大理论密度r t (有木质纤维)最大理论密度r t 2.47222.4721(无木质纤维)最大理论密度r t(有木质纤维)最大理论密度r t2.5012.500916-2010-2010-30检验000100111111油石比p a 5.263157895r f2.394p0.075 4.8FB 1.124282173比表面积SA4.03303有效沥青膜厚度 DA10.79769754油石比p a 5.263157895纤维比例p x0.003纤维密度r x 1.01r fp0.075FB 1.014437028比表面积SA4.03303有效沥青膜厚度 DA12.013456272.394 4.8。
燃烧法沥青含量测试1.前言美国国家沥青技术中心(NCAT)在九十年代初开始研究用燃烧法测量沥青混合料的沥青含量,并研制了燃烧法沥青含量测试仪。
美英两国均有厂家生产燃烧法沥青含量测试仪。
我国从九十年代后期开始引进这种设备用于公路检测和科研教学。
我国也有厂家生产出了燃烧法沥青含量测试仪。
因为这种测试方法在国外普及时间不长,在我国刚刚引进,不少人对这种测试方法有种种疑问也完全是正常的。
如有的认为简单方便,有的认为根本不行,并发现有些石料经燃烧后有崩解破碎等情况。
现根据我们对国外有关资料的研究和研制燃烧法沥青含量测试仪的体会对燃烧法测量沥青含量的试验方法和测试设备作一介绍。
其实这种试验方法在国外推广初期,我们上述疑问同样是存在的。
为此美国国家沥青技术中心于1996年完成了燃烧法测量沥青含量的Round-Robin研究。
美国国家沥青技术中心选择遍布美国12个独立试验室,每个试验室由美国国家沥青技术中心提供一套燃烧法沥青含量测试仪和试验样品。
每个试验室按照美国国家沥青技术中心编制的试验大纲进行四种类型热拌沥青混合料各四个试样的试验。
各个试验室将测量的沥青含量、通过4.75mm筛网百分比和通过75micron筛网百分比各16组数据返回美国国家沥青技术中心。
由美国国家沥青技术中心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此种试验方法测量沥青含量、通过4.75mm筛网百分比和通过75micron筛网百分的精确度和精密度。
为统一试验方法ASTM和AASHTO分别于1998年和1999年发布了燃烧法测量沥青含量的试验方法标准ASTM D6307-98和AASHTO T308-99。
2.试验原理燃烧法测量热拌沥青混合料中沥青结合料含量的方法是将热拌沥青混合料放入538℃的燃烧炉中,沥青结合料被燃烧。
根据混合料燃烧前和燃烧后的质量差可以计算混合料中的沥青含量。
燃烧后剩余的集料可用于级配分析。
因为沥青含量表示为除湿后混合料质量的百分比,如果混合料发硬或受潮应将混合料放入110±5 ℃(ASTM D6307-98要求)或125±5 ℃(AASHTO T308-99要求)烘箱中加热,以去除混合料中水分。
沥青用量=油石比/(1+油石比)。
就是已知最佳油石比,换算最佳沥青含量
最佳沥青含量=最佳油石比÷(1+最佳油石比)
比如油石比为4%,其他材料1#:2#:3#:4#=20:30:20:30,那么1吨混合料中沥青占38KG,192.4KG:288.6KG:192.4KG:288.6KG,也就是要把沥青换算为沥青含量的,为3。
8%。
最佳油石比
在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在保证其路面的质量上尤为重要,而沥青混合料设计主要是混合料的集料级配和最佳油石比的确定。
在集料级配相对固定的情况下,油石比是影响空隙率、沥青饱和度等马歇尔技术指标的唯一因素,因此,为对比各种级配的性能,首先必须确定各种混合料的最佳油石比。
沥青混合料设计主要是混合料的集料级配和最佳油石比的确定。
在集料级配相对固定的情况下,油石比是影响空隙率、沥青饱和度等马歇尔技术指标的唯一因素。
因此,在混合料设计中能否准确定出最佳油石比将对混合料的性能产生很大影响。
概述沥青是沥青混合料中的粘结剂,是沥青路面强度的主要来源。
沥青用量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沥青路面的质量品质。
因此,它始终是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的重点和难点。
最近兴起的燃烧法测定沥青混合料中的沥青含量则不失为一种既方便快捷又相对准确的检测方法。
沥青混合料主要由2类物质所构成:一类为无机物,由粗细、集料和填料(如矿粉等)组成,统称为集料;另一类为有机物,即沥青。
沥青主要由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所构成,可燃,且灰份质量很小(在试验过程中可以忽略不计)。
集料则不可燃烧。
将沥青混合料放入设定为一定温度的燃烧炉充分燃烧,可燃的沥青被烧掉,只留下不可燃烧的无机矿物质,从而达到油石分离的目的。
一、燃烧法特点燃烧法的主要优点有以下几点。
(1)自动化程度高。
只要将一定质量的沥青混合料放入燃烧炉,开启控制系统后,从整个试验过程的监控到报告打印均可自动完成。
(2)快捷。
在炉温升至设定温度后,完成一次试验一般不超过1h,可以及时和有效地指导施工,不但适合各级质检机构做仲裁检验,同样也适合沥青拌和厂快速检验之用。
(3)精密度高,试验结果离散性小。
由于试验设备自动化程度高,试验环节少,人为因素少,因此试验结果精密度高,离散性小。
(4)准确度高。
由于试验的精密度高,且试验环节少,影响试验结果的因素主要是集料的烧失量,为已定系统误差,因此,对于同一材质集料的混合料,其烧失量在相同温度条件下当可看作常数,作为修正系数使用。
(5)方便后续检验。
沥青混合料中集料的级配检验一般都是结合油石比检验同时进行的。
通过离心抽提法、回流抽提法和燃烧法等方法将沥青混合料中的沥青清除后,留下集料进行级配检验。
在常用的方法中只有燃烧法完全不损失矿粉,集料配比保存完整,为准确检验沥青混合料中集料级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燃烧法的缺点主要有:设备较为昂贵,检验成本较高,耗电量大,需要有相应的配电能力。
燃烧炉耗电功率一般需要5kW左右。
二、误差来源分析试验过程为:将各种集料加热至160℃,按照设计比例用累加法分别称量各种集料质量m1。
燃烧法沥青含量测试1.前言美国国家沥青技术中心(NCAT)在九十年代初开始研究用燃烧法测量沥青混合料的沥青含量,并研制了燃烧法沥青含量测试仪。
美英两国均有厂家生产燃烧法沥青含量测试仪。
我国从九十年代后期开始引进这种设备用于公路检测和科研教学。
我国也有厂家生产出了燃烧法沥青含量测试仪。
因为这种测试方法在国外普及时间不长,在我国刚刚引进,不少人对这种测试方法有种种疑问也完全是正常的。
如有的认为简单方便,有的认为根本不行,并发现有些石料经燃烧后有崩解破碎等情况。
现根据我们对国外有关资料的研究和研制燃烧法沥青含量测试仪的体会对燃烧法测量沥青含量的试验方法和测试设备作一介绍。
其实这种试验方法在国外推广初期,我们上述疑问同样是存在的。
为此美国国家沥青技术中心于1996年完成了燃烧法测量沥青含量的Round-Robin研究。
美国国家沥青技术中心选择遍布美国12个独立试验室,每个试验室由美国国家沥青技术中心提供一套燃烧法沥青含量测试仪和试验样品。
每个试验室按照美国国家沥青技术中心编制的试验大纲进行四种类型热拌沥青混合料各四个试样的试验。
各个试验室将测量的沥青含量、通过4.75mm筛网百分比和通过75micron筛网百分比各16组数据返回美国国家沥青技术中心。
由美国国家沥青技术中心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此种试验方法测量沥青含量、通过4.75mm筛网百分比和通过75micron筛网百分的精确度和精密度。
为统一试验方法ASTM和AASHTO分别于1998年和1999年发布了燃烧法测量沥青含量的试验方法标准ASTM D6307-98和AASHTO T308-99。
2.试验原理燃烧法测量热拌沥青混合料中沥青结合料含量的方法是将热拌沥青混合料放入538℃的燃烧炉中,沥青结合料被燃烧。
根据混合料燃烧前和燃烧后的质量差可以计算混合料中的沥青含量。
燃烧后剩余的集料可用于级配分析。
因为沥青含量表示为除湿后混合料质量的百分比,如果混合料发硬或受潮应将混合料放入110±5 ℃(ASTM D6307-98要求)或125±5 ℃(AASHTO T308-99要求)烘箱中加热,以去除混合料中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