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沥青用量计算表
- 格式:xls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1
新建路面结构设计指标与要求一、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指标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应满足结构整体刚度、沥青层或半刚性基层抗疲劳开裂和沥青层抗变形的要求。
应根据道路等级选择路表弯沉值、沥青层层底拉应变、半刚性材料基层层底拉应力和沥青层剪应力作为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指标,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快速路、主干路和次干路采用路表弯沉值、沥青层层底拉应变、半刚性材料基层层底拉应力、沥青层剪应力为设计指标。
2 支路可仅采用路表弯沉值为设计指标。
3 可靠度系数可根据当地相关研究成果选择;当无资料时可按下表取用可靠度系数二、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的各项设计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1 轮隙中心处路表计算的弯沉值应小于或等于道路表面的设计弯沉值,应满足下式要求:γa l s≤l d式中:γa——沥青路面可靠度系数;l s ——轮隙中心处路表计算的弯沉值(0.01mm);l d——路表的设计弯沉值(0.01mm);2 柔性基层沥青层层底计算的最大拉应变应小于或等于材料的容许拉应变,应满足下式要求:γaεt≤[εR ]式中:εt——沥青层层底计算的最大拉应变;[εR ] ——沥青层材料的容许拉应变。
3 半刚性材料基层层底计算的最大拉应力应小于或等于材料的容许抗拉强度,应满足下式要求:γa σm ≤[σR ]式中: σm ——半刚性材料基层层底计算的最大拉应力(MPa );[σR ]——路面结构层半刚性材料的容许抗拉强度(MPa )。
4 沥青面层计算的最大剪应力应小于或等于材料的容许抗剪强度,应满足下式要求:γa τm ≤[τR ]式中: τm ——沥青面层计算的最大剪应力(MPa );[τR ]——沥青面层的容许抗剪强度(MPa )。
三、 沥青路面表面设计弯沉值应根据道路等级、设计基准期内累计当量轴次、面层和基层类型按下式计算确定:l d =600 N e -0.2A c A s A b式中 : A c ——道路等级系数,快速路、主干路为1.0,次干路为1.1,支路为1.2;A s ——面层类型系数,沥青混合料为1.0,热拌和温拌或冷拌沥青碎石、沥青表面处治为1.1;A b ——基层类型系数,无机结合料类(半刚性)基层1.0,沥青类基层和粒料基层1.6。
新建路面结构设计指标与要求一、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指标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应满足结构整体刚度、沥青层或半刚性基层抗疲劳开裂和沥青层抗变形的要求。
应根据道路等级选择路表弯沉值、沥青层层底拉应变、半刚性材料基层层底拉应力和沥青层剪应力作为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指标,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快速路、主干路和次干路采用路表弯沉值、沥青层层底拉应变、半刚性材料基层层底拉应力、沥青层剪应力为设计指标。
2 支路可仅采用路表弯沉值为设计指标。
3 可靠度系数可根据当地相关研究成果选择;当无资料时可按下表取用可靠度系数二、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的各项设计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1 轮隙中心处路表计算的弯沉值应小于或等于道路表面的设计弯沉值,应满足下式要求:γa l s≤l d式中:γa——沥青路面可靠度系数;l s ——轮隙中心处路表计算的弯沉值(0.01mm);l d——路表的设计弯沉值(0.01mm);2 柔性基层沥青层层底计算的最大拉应变应小于或等于材料的容许拉应变,应满足下式要求:γaεt≤[εR ]式中:εt——沥青层层底计算的最大拉应变;[εR ] ——沥青层材料的容许拉应变。
3 半刚性材料基层层底计算的最大拉应力应小于或等于材料的容许抗拉强度,应满足下式要求:γaσm≤[σR]式中:σm——半刚性材料基层层底计算的最大拉应力(MPa);[σR]——路面结构层半刚性材料的容许抗拉强度(MPa)。
4 沥青面层计算的最大剪应力应小于或等于材料的容许抗剪强度,应满足下式要求:γaτm≤[τR]式中:τm——沥青面层计算的最大剪应力(MPa);[τR]——沥青面层的容许抗剪强度(MPa)。
三、沥青路面表面设计弯沉值应根据道路等级、设计基准期内累计当量轴次、面层和基层类型按下式计算确定:l d=600 N e-0.2A c A s A b式中:A c ——道路等级系数,快速路、主干路为1.0,次干路为1.1,支路为1.2;A s ——面层类型系数,沥青混合料为1.0,热拌和温拌或冷拌沥青碎石、沥青表面处治为1.1;A b ——基层类型系数,无机结合料类(半刚性)基层1.0,沥青类基层和粒料基层1.6。
沥青路面工程量计算规则一、引言沥青路面工程量计算是指根据道路设计要求,计算沥青路面工程所需的原材料、人工和机械设备的数量,以及施工时间和费用等。
正确的工程量计算是保证沥青路面工程质量和进度的重要前提,因此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沥青路面工程量计算的一般规则和方法。
二、工程量计算的主要内容1. 沥青混合料的计算沥青混合料是沥青路面工程的主要材料之一,计算其用量是工程量计算的重要内容。
计算时需要考虑路面的长度、宽度和厚度等参数,以及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例和容重等参数。
根据这些参数,可以计算出所需的沥青混合料的总重量。
2. 骨料的计算骨料是沥青混合料的组成部分之一,计算其用量也是工程量计算的重要内容。
计算时需要考虑骨料的种类、粒径和容重等参数,以及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例和容重等参数。
根据这些参数,可以计算出所需的骨料的总重量。
3. 沥青的计算沥青是沥青路面工程的另一个主要材料,计算其用量同样是工程量计算的重要内容。
计算时需要考虑沥青的种类、质量和容重等参数,以及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例和容重等参数。
根据这些参数,可以计算出所需的沥青的总重量。
4. 其他材料的计算除了沥青混合料、骨料和沥青外,沥青路面工程还需要其他材料,如水泥、沙子和石子等。
这些材料的计算同样是工程量计算的重要内容。
计算时需要考虑这些材料的种类、质量和容重等参数,以及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例和容重等参数。
根据这些参数,可以计算出所需的其他材料的总重量。
5. 人工和机械设备的计算沥青路面工程还需要一定数量的人工和机械设备,计算其数量和工时同样是工程量计算的重要内容。
计算时需要考虑沥青路面工程的施工难度和施工时间等因素。
根据这些因素,可以计算出所需的人工和机械设备的数量和工时。
6. 施工时间和费用的计算根据沥青路面工程的工程量和施工难度等因素,可以计算出施工时间和费用。
施工时间的计算需要考虑施工的连续性和效率等因素,施工费用的计算需要考虑材料和人工等成本。
浅谈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的沥青用量摘要: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涉及的面很广,影响因素很多。
其施工的关键之一是沥青用量的问题。
本文主要研究了沥青路面的沥青用量分析。
关键词:沥青混凝土路面沥青用量1.热拌沥青混合料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最佳沥青用量应按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确定,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采用马歇尔试验设计方法确定矿料级配及沥青用量。
以沥青用量为横坐标各项测定标准为纵坐标,绘制关系曲线图。
由相应于最大密度的沥青用量a1,相应于稳定度最大值的沥青用量a2及相应于规定空隙率范围的中值(或要求的目标空隙率)的沥青用量a3,计算三者的平均值作为最佳沥青用量的初始值OAC1,以各项指标均能符合沥青混合料技术标准的沥青用量范围的中值作为OAC2。
OAC1=(a1+a2+a3)/3OAC2=(OACmin+OACmax)/2检查O OAC1值是否界于OACmin与OACmax两值之间.否则调整配比。
由OAC1与OAC2综合决定最佳沥青用量OAC时,必须根据实践经验和公路等级、气候条件按下列步骤进行:一般可取OAC1与OAC2,的平均值作为最佳沥青用量OAC。
对于热区公路以及车辆渠化交通的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可在OAC2与下限OACmin范围内决定,但不宜小于OAC2的0.5%。
对寒区公路及其他等级公路,最佳沥青用量可以在OAC2与上限值OACmax 范围内决定.但不宜大于OAC2的O.3%。
2.改进沥青含量试验的方法沥青含量试验目前一般采用《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的T0722-1993即离心分离法,该方法是将沥青混合料浸泡在三氯乙烯中,通过离心抽提仪分离出沥青和矿料。
该方法操作简便易行唯一不足的是混入溶液中的少量矿粉数量难以精确测定从而影响沥青含量测定的准确性。
规范建议可用压力过滤器回收矿粉.当无压力过滤器时可采用燃烧法测定,甚至可以通过经验估计漏出的矿粉数量这些方法都有其缺陷,首先燃烧法取样数量太少,仅1Oml,而抽提液一般至少3000ml,一方面,由于矿粉在抽提液中的沉淀速度很快.尽管进行了充分搅拌,仍然难以保证10ml有充分的代表性,另一方面这1 Oml中所含矿粉教量测定结果稍有出入(如0.005g) ,就会导致整个抽提液矿粉数量出入1.5g.最终使沥青含量(以混合料1500g为例)偏差O.1%。
新建路面结构设计指标与要求一、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指标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应满足结构整体刚度、沥青层或半刚性基层抗疲劳开裂和沥青层抗变形的要求。
应根据道路等级选择路表弯沉值、沥青层层底拉应变、半刚性材料基层层底拉应力和沥青层剪应力作为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指标,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快速路、主干路和次干路采用路表弯沉值、沥青层层底拉应变、半刚性材料基层层底拉应力、沥青层剪应力为设计指标。
2 支路可仅采用路表弯沉值为设计指标。
3 可靠度系数可根据当地相关研究成果选择;当无资料时可按下表取用可靠度系数二、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的各项设计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1 轮隙中心处路表计算的弯沉值应小于或等于道路表面的设计弯沉值,应满足下式要求:γa l s≤l d式中:γa——沥青路面可靠度系数;l s ——轮隙中心处路表计算的弯沉值(0.01mm);l d——路表的设计弯沉值(0.01mm);2 柔性基层沥青层层底计算的最大拉应变应小于或等于材料的容许拉应变,应满足下式要求:γaεt≤[εR ]式中:εt——沥青层层底计算的最大拉应变;[εR ] ——沥青层材料的容许拉应变。
3 半刚性材料基层层底计算的最大拉应力应小于或等于材料的容许抗拉强度,应满足下式要求:γa σm ≤[σR ]式中: σm ——半刚性材料基层层底计算的最大拉应力(MPa );[σR ]——路面结构层半刚性材料的容许抗拉强度(MPa )。
4 沥青面层计算的最大剪应力应小于或等于材料的容许抗剪强度,应满足下式要求:γa τm ≤[τR ]式中: τm ——沥青面层计算的最大剪应力(MPa );[τR ]——沥青面层的容许抗剪强度(MPa )。
三、 沥青路面表面设计弯沉值应根据道路等级、设计基准期内累计当量轴次、面层和基层类型按下式计算确定:l d =600 N e -0.2A c A s A b式中 : A c ——道路等级系数,快速路、主干路为1.0,次干路为1.1,支路为1.2;A s ——面层类型系数,沥青混合料为1.0,热拌和温拌或冷拌沥青碎石、沥青表面处治为1.1;A b ——基层类型系数,无机结合料类(半刚性)基层1.0,沥青类基层和粒料基层1.6。
新建路面结构设计指标与要求一、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指标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应满足结构整体刚度、沥青层或半刚性基层抗疲劳开裂和沥青层抗变形的要求。
应根据道路等级选择路表弯沉值、沥青层层底拉应变、半刚性材料基层层底拉应力和沥青层剪应力作为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指标,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快速路、主干路和次干路采用路表弯沉值、沥青层层底拉应变、半刚性材料基层层底拉应力、沥青层剪应力为设计指标。
2 支路可仅采用路表弯沉值为设计指标。
3 可靠度系数可根据当地相关研究成果选择;当无资料时可按下表取用可靠度系数二、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的各项设计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1 轮隙中心处路表计算的弯沉值应小于或等于道路表面的设计弯沉值,应满足下式要求:γa l s≤l d式中:γa——沥青路面可靠度系数;l s ——轮隙中心处路表计算的弯沉值(0.01mm);l d——路表的设计弯沉值(0.01mm);2 柔性基层沥青层层底计算的最大拉应变应小于或等于材料的容许拉应变,应满足下式要求:γaεt≤[εR ]式中:εt——沥青层层底计算的最大拉应变;[εR ] ——沥青层材料的容许拉应变。
3 半刚性材料基层层底计算的最大拉应力应小于或等于材料的容许抗拉强度,应满足下式要求:γa σm ≤[σR ]式中: σm ——半刚性材料基层层底计算的最大拉应力(MPa );[σR ]——路面结构层半刚性材料的容许抗拉强度(MPa )。
4 沥青面层计算的最大剪应力应小于或等于材料的容许抗剪强度,应满足下式要求:γa τm ≤[τR ]式中: τm ——沥青面层计算的最大剪应力(MPa );[τR ]——沥青面层的容许抗剪强度(MPa )。
三、 沥青路面表面设计弯沉值应根据道路等级、设计基准期内累计当量轴次、面层和基层类型按下式计算确定:l d =600 N e -0.2A c A s A b式中 : A c ——道路等级系数,快速路、主干路为1.0,次干路为1.1,支路为1.2;A s ——面层类型系数,沥青混合料为1.0,热拌和温拌或冷拌沥青碎石、沥青表面处治为1.1;A b ——基层类型系数,无机结合料类(半刚性)基层1.0,沥青类基层和粒料基层1.6。
新版规范(2017)沥青混凝⼟路⾯设计(详细应⽤)公路⾃然区划IV交通年增长率设计区域的路基⼟为低液限黏⼟(CL)地下⽔位沥青路⾯设计1.设计资料交通组成和代表车型的技术参数如下/⽇)注:本表为⼿算计算书⽂档对应的计算表,包含公式、计算过程在内,可供⽼师教学,可供学⽣学习。
下载本表后请在作者个⼈中⼼中下载对应的WORD计算过程⽂档。
(若还需要相关cad图纸或者有相关意见及建议,请私信作者!)团队成果,侵权必究!⼆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交通荷载等级极重特重重TTC5车型⼆类三类四类车辆类型分布系数确定根据下表确定本次设计公路的TTC 分类由上表可知TTC 分类为TTC5,再由下表确定确定车辆类型分布系数设计基准期内设计车道累⼤型客车、货车交通量Ne (106)≥5050--1919--8由15年设计车道累⼤型客车、货车交通量8283336可知本次设计交通荷载等级为TTC59.942.314.8EALFml ⾮满载换算系数EALF mh 满载换算系数PER ml ⾮满载⽐例PER mh 满载⽐例⼆类三类沥青混合料0.800.40⽆机结合料0.50 1.30路基顶⾯0.600.40沥青混合料2.80 4.10⽆机结合料35.50314.20路基顶⾯ 2.90 5.600.850.900.150.10沥青混合料0.290.15⽆机结合料2.2636.76路基顶⾯0.220.20车辆当量设计轴载换算车型PER mlPER mhEALF ml EALF mhEALF m 计算好不同的设计指标下各类车辆的当量设计轴载换算系数之后,根据沥青规范中式 A.4.1)计算初始年设计车道⽇平均当量轴次:当量设计轴载累作⽤次数2600(辆 /d )计算结果如下表:换算⽅法沥青混合料层层底拉应变、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机结合料稳定层层底拉应⼒N 11000.671040121.82N e 14235670.00614575600.00填⼊软件计算值14235670.00614575600.00⼟组取值范围(MPa)代表值(MPa )砾(G)110~135123含细粒⼟砾(GF)100~130115粉⼟质砾(GM)100~125113黏⼟质砾(GC)95~120108砂(S)95~125110含细粒⼟砂(SF)80~11598粉⼟质砂(SM)65~9580黏⼟质砂(SC)60~9075低液限粉⼟(ML)50~9070低液限黏⼟(CL)50~8568⾼液限粉⼟(MH)30~7050⾼液限黏⼟(CH)20~5035再根据初始年设计车道⽇平均当量轴次N 1、设计使⽤年限等,按下式计算设计车道上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20357220路基顶⾯竖向2652.9⼟基回弹模量的确定其中2轴6轮及以上车辆的双向年平均⽇交通量AADTT=20357220根据公路⾃然区划为IV 区,确定路基湿度状态为潮湿。
方向系数DDF0.550.501615辆/日交通增长率 6.5%设计年限(年)12.00车辆类型2类3类4类5类6类7类8类9类10类11类CHECK TTC428.843.95.59.424.63.42.30.1100车辆类型2类3类4类5类6类7类8类9类10类11类非满载车比例85906575557045505565满载车比例15103525453055504535CHECK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非满载车满载车非满载车满载车非满载车满载车非满载车满载车PER 20.8 2.80.535.50.8 2.80.6 2.9PER 30.4 4.1 1.3314.20.4 4.10.4 5.6PER 40.7 4.20.3137.60.7 4.20.98.8PER 50.6 6.30.672.90.6 6.30.712.4PER 6 1.37.910.21505.7 1.37.9 1.617.1PER 7 1.467.8553 1.46 1.911.7PER 8 1.4 6.716.4713.5 1.4 6.7 1.812.5PER 9 1.5 5.10.7204.3 1.5 5.1 2.812.5PER 10 2.4737.8426.8 2.47 3.713.3PER 111.512.12.5985.41.512.11.620.82类E ALF 21.15.751.10.9455)车辆当量设计轴载换算系数EALFm设计指标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无机结合料稳定层疲劳开裂(层底应力)沥青混合料层层底拉应变路基顶面竖向压应变(一)工程概况1、标准轴载累计作用次数 设计为城市次干道,起点桩号为K0+000,终点桩号为K1+786,设计使用年限为15.0年,取值断面大型客车和货车交通量为3855辆/日, 交通量年增长率为5.0%, 方向系数DDF取55.0%, 车道系数LDF取60.0%。
沥青混合料最佳沥青用量计算新论随着交通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和“公路工程沥青混合料试验规范”新规范的颁布,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的设计逐步走向规范化,但在具体设计过程中,发现沥青用量的范围普遍偏窄,并且偏低,影响了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
在这里,结合沪宁高速公路无锡段沥青面层的最佳沥青用量的计算和各位同行、专家作一个探讨。
1 规范的规定确定最佳沥青用量(OAC)的实际密度(ρs)、空隙率(VV)、饱和度(VFA)、稳定度(MS)、流值(FL)五个指标中,对OAC影响最大的是VV和VFA两个指标。
按新规范的规定:(1)试件的理论密度采用矿料的表观相对密度计算,只有当粗集料的吸水率>1.5%时,才采用表观相对密度与表干相对密度的平均值;(2)试件的密度测定,当吸水率>2%时,采用蜡封法;吸水率<2%,采用水中法和表干法;(3)沥青的体积百分率(VA)采用下式计算:式中:ρa——油石比,%;ρs——试件的视密度,g/cm3;γb——沥青的相对密度,25/25℃;ρw——常温水的密度。
(4)试件的矿料间隙率(VMA)由沥青体积百分率(VA)和空隙率(VV)相加而成。
2 发现的问题在沪宁高速公路无锡段沥青面层试验段施工中,发现按此法得出的沥青用量范围(OACmin~OACmax)的很窄,很难正确地设定最佳沥青用量,勉强确定的最佳沥青用量路用性能也不够理想。
为此,我们进行了反复地研究和试验论证,发现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因素在于:试件的实际密度的测试方法;理论密度的计算;空隙率的计算。
3 解决的步骤为了精确地计算最佳沥青用量OAC,我们采取以下做法:(1)马歇尔试件密度的测试以浸水有无气泡为准,一旦出现气泡,就采用蜡封法,不以吸水率2%为界。
(2)矿料的间隙率(VMA)采用下式计算:式中:G——矿料的单位重,g/cm3;料ρs——试件实测密度,g/cm3;Ps——油石比,%;V料——矿料的单位体积,即单位重时的体积;P1……Pn——各矿料占总矿料重的百分比,%(矿料总和为 );γ’1……γ’n——各矿料表干相对密度,g/cm3。
沥青路面各类型结构设计与材料用量分析(宗仁君)原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2-94)于1994年6月7日发布,1994年12月1日实施,它在保证沥青路面的质量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我国公路建设的速度很快,1994年规范发布时,我国高速公路刚刚起步,1993年建成通车1130Km。
到2003年底,高速公路的通车里程已经接近3万公里,其中绝大多数是沥青路面。
在交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国内外交通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国际上随着美国SHRP研究成果superpave Tm 及欧洲CEN沥青及沥青混合料研究成果的发表,世界各国对沥青路面的研究都更深入,得出了许多十分重要的新成果,不少国家对相关规范进行了适当的修改;并且新的施工机械,新的施工工艺都不同程度的影响到我国;而在国内,通过一系列科学研究及长期的施工实践,对沥青路面的各方面都有了新的认识,做了不少调整和修改,出现了一些新的结构类型。
这里对现行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中各结构类型在高速公路等级标准前提下常规配合比设计中各项原材料一般用量进行统计分析。
现行规范根据矿料级配和空隙率将各种HMA划分成了六种结构类型,分别是:密集配沥青混合料(AC);沥青马蹄脂碎石混合料(SMA);开级配排水式磨耗层(OGFC);密集配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ATB);半开级配沥青碎石混合料(AM);开级配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A TPB)。
他们各有适用层次和使用条件,采用何种结构类型及级配如何选择,应根据具体设计意图和当地气候区划进行选择。
在这里分别对各结构类型选择1-3种级配进行原材料在混合料中设计用量与实际用量进行分析比较,在今后成本分析过程中可作参考。
根据我国对原材料加工加工习惯和规范对关键筛孔的要求,将各种结构中使用集料分级划分成⑴0-2.36,⑵2.36-4.75,⑶4.75-9.5,⑷9.5-13.2,⑸13.2-19,⑹19-26.5,⑺26.5-53,⑻13.2-26.5,⑼19-37.5,⑽9.5-19,⑾13.2-16,11种常用规格。
沥青路报价明细表
以下是一份沥青路的报价明细表:
一、材料费用:
沥青材料:根据沥青的种类、规格和用量,价格会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每平方米沥青路面需要约10-20公斤的沥青,价格在每吨3000-5000元之间。
碎石材料:碎石是沥青路面的骨架,每平方米需要约100-150公斤的碎石,价格在每吨50-100元之间。
沙子:沙子用于填充碎石之间的空隙,每平方米需要约5-10公斤的沙子,价格在每吨5-10元之间。
二、施工费用:
人工费:根据施工队伍的规模和经验,人工费会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每平方米沥青路面的施工费用在20-30元左右。
机械费:包括摊铺机、压路机等机械设备的租赁和操作费用,每平方米的费用在10-20元左右。
其他费用:包括施工现场的临时设施、安全措施等费用,每平方米的费用在5-10元左右。
三、其他费用:
设计费:根据设计复杂程度和经验,设计费用会有所不同,一般在总造价的5%-10%左右。
监理费:根据监理内容和要求,监理费用会有所不同,一般在总造价的2%-5%左右。
税金:根据当地税法规定,税金费用会有所不同,一般在总造价的3.5%-5%左右。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报价明细表仅供参考,实际报价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同时,还需要注意材料的质量和施工的质量,以保证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J92 — 86编制说明本规范是根据原国家建委(81)建发设字第546号通知,由交通部及城乡建设部的有关单位共同编制的。
本规范总结了建国以来修筑沥青路面的经验,并对一些主要技术问题,如沥青混凝土技术标准、路面平整度指标、沥青质量要求、石料压碎值指标、粗粒式混凝土试验方法等进行了科研及调查工作,收集及吸取了国外修筑沥青路面的先进经验,并广泛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经反复讨论修改,最后由有关部门共同审查定稿.本规范共分十一章和七个附录.内容有:沥青混凝土、沥青碎石、沥青上拌下贯式、沥青贯入式、沥青表面处治等路面;还有透层、粘层、封层和附属工程(人行道、自行车道、广场、停车场、桥面),以及施工质量控制和验收.本规范在执行过程中,如发现有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交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交通部1985年12月第一章总则第1。
0.1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和改建的公路、城市道路及厂矿道路的沥青路面工程。
第1。
0。
2条本规范规定了表面处治、贯入式、热拌热铺的沥青碎石和沥青混凝土、上拌下贯式等沥青路面面层的施工方法。
对沥青类基层、联结层、整平层也可按本规范相应的规定使用。
第1。
0.3条沥青路面施工应符合现行的关于防止沥青中毒有关安全防火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1。
0。
4条对高寒地带沥青路面工程的施工除遵守本规范外,尚应按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执行。
第二章基层第2.0。
1条沥青路面的基层应符合如下要求:一、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二、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三、表面平整、密实,拱度与面层一致;四、与面层结合良好。
第2.0.2条沥青路面的基层可按下列规定选用:一、整体型:石灰稳定土、水泥稳定土、石灰稳定工业废渣(土);二、嵌锁型:泥灰结碎石、沥青贯入式;三、级配型:级配碎(砾)石、沥青碎石、沥青混凝土。
各种基层的材料要求,施工工艺应符合现行的设计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第2.0.3条沥青面层施工前应对基层或旧路面(作基层时)的质量进行检查,检查的项目、方法和标准,可按现行有关基层规范的规定执行。
沥青混凝土路面计算书一、轴载分析路面设计以双轮组单轴载100kN 为标准轴载。
1.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及验算沥青层层底拉应力中的累计当量轴次 3)轴载换算:轴载换算的计算公式:N= 4.35121()ki i i PC C n P =∑2)累计当量轴次:根据设计规范,二级公路沥青路面的设计年限取15年,双车道的车道系数取0.6 累计当量轴次:()'111365t e N N γηγ⎡⎤+-⨯⎣⎦=()151 5.4%1365×885.380.65.4%⎡⎤+-⨯⎣⎦=⨯ =4312242(次) 3)验算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中的累计当量轴次注:轴载小于50kN 的轴载作用不计验算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的轴载换算公式:N=8121()ki i i PC C n P =∑(2)累计当量轴次:()'111365t e N N γηγ⎡⎤+-⨯⎣⎦==()151 5.4%1365×505.650.65.4%⎡⎤+-⨯⎣⎦⨯=2462767.6(次) 二、结构组合与材料选取根据规范推荐结构,并考虑到公路沿途筑路材料较丰富,路面结构采用沥青混凝土(15cm ),基层采用二灰碎石(20cm ),基底层采用石灰土(厚度待定)。
二级公路面层采用三层式沥青面层,表面层采用细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 (厚度3cm ), 中间层采用中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 (厚度5cm ), 下层采用粗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 (厚度7cm )。
三、各层材料的抗压模量与劈裂强度抗压模量取20℃的模量,各值均取规范给定范围的中值,因此得到20℃的抗压模量: 细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为 1400MPa , 中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为 1200MPa , 粗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为 1000MPa , 二灰碎石为 1500MPa , 石灰土为 550MPa 。
各层材料的劈裂强度:细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为 1.4MPa , 中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为 1.0MPa , 粗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为 0.8MPa , 二灰碎石为 0.5MPa , 石灰土为 0.225MPa 。
沥青路面结构设计计算说明书(一)设计资料济南地区新建一级公路,设计速度为80km/h,双向四车道。
沿线土质为粘土,地下水位为1m,路基填土高度为1.2m。
公路沿线有可开采碎石、砂砾,并有粉煤灰、石灰供应。
根据工程可行性报告得知,近期交通组成与交通量、不同车型的交通参数见表1,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为6%。
【表1.1 近期交通组成与交通量、车辆交通参数】注:基本要求为车道系数、车辆类型分布系数、当量设计轴载换算系数等均按照新建沥青路面,可采用水平三选取计算。
(二)设计任务该公路拟采用沥青路面结构,沥青面层要求采用沥青混凝土,基层采用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基层,试设计沥青路面结构和厚度。
(三)设计步骤1.交通荷载参数分析依表1.1,初始年大型客车和货车双向年平均日交通量为1946辆/日,交通量年增率γ=6%.(1)设计使用年限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3.0.2,沥青路面一级公路的设计使用年限t=15(年)。
(2)方向系数及车道系数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A.2.4,方向系数DDF取0.55。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A.2.5,车道系数LDF取0.6。
(3)各类车比例、满载比例、设计轴载换算系数整体式货车即表1.1中3类、4类、5类车,占比为62.95%;半挂式货车即表1.1中7类车,占比为16.19%。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A.2.6,新建路面按水平三考虑,故公路TTC分类为TTC4,由此车辆类型分布系数VCDF(%)分别为如下:【表3.1.1 车辆类型分布系数】各类车型的满载车占比PERmh如下取值:【表3.1.2 各类车型满载车占比】2-11类车辆当量设计轴载换算系数EALFml (非满)和EALFmh(满)依不同计算作用,如下:【表3.1.3 2-11类车辆当量设计轴载换算系数】(4)交通荷载等级、设计使用年限内设计车道的年平均日当量轴次初始年设计车道的年平均日货车交通量Q1=AADTT×DDF×LDF=642(辆/日),设计使用年限内设计车道累计大型客车和货车交通量(辆)Qt = Q1×365×[(1+γ)t-1]/γ=5454258(辆/日),属于中等交通荷载等级;初始年设计车道的年平均当量轴次N1=Q1×Σ(VCDFm×EALFm)=1043.4(次),设计使用年限内设计车道的年平均日当量轴次Nt依表3.1.3有:①当验算沥青混合料层疲劳开裂时:设计使用年限内设计车道上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Ne1=8864560(次);②当验算无机结合料稳定层疲劳开裂时:设计使用年限内设计车道上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Ne2=6.146937×108(次);③当验算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量时:通车至首次针对车辙维修期限内设计车道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Ne3=8864560(次);④当验算路基顶面竖向压应变时:设计使用年限内设计车道上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Ne4=1.393465×10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