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19年中考数学命题趋势及教学建议(共29张PPT)
- 格式:ppt
- 大小:964.50 KB
- 文档页数:29
撷英篇山西省2019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数学试题突出考查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和学习能力,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引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
试题突出了基础性,强调了应用性,增强了实践性,更注重了开放性。
具体来说,试题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关注“四基”“四能”,体现课标要求2019年山西中考数学试题的命制,遵循《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的要求,立足基础,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活动经验、基本数学思想,有层次性地考查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重考查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基础知识,并且考查方式简单直接,大多题目以教材中常见题、基础题为素材,考查学生初中三年数学学习过程中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体现了试题的基础性。
如解答题第16题实数运算和解二元一次方程组,17题全等三角形的证明,都是教材中的常见基础题,考查学生的基本活动经验,引导教师日常教学要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
二、关注真实任务,体现数学应用数学来源于社会生活实际,又应用于指导实践活动。
2019年我省中考试卷加大真实任务情境的问题的考查,即要求学生在真实的任务情境下进行数学的表述、数学解释、数学应用,包括数学推理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如第7题的背景来源于现实生活,数据真实,图文并茂,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山西旅游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
本题以我省著名景区五台山旅游为背景,需要学生通过阅读素材获取“五一”小长假期间五台山游客人数和每人次的票价,进而计算出门票总收入,门票总收入数字比较大,让学生体会学习科学记数法的必要性,感受数学的简洁美。
第9题通过省城太原北中环桥的结构特征,建立抛物线模型,利用题中数据计算得出函数表达式,情境现实性很强,具有很强的地域特征。
两道试题均以真实材料入手,具有典型时代特征,厚植家国情怀,落实立德树人。
第18题紧紧结合社会热点2019年8月在我省举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青年运动会,以数据素养为知识背景,考查学生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判断的能力,学生需要在已有的统计图中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判断,并解决实际问题;第20题创设了“测量学校旗杆高度”的综合实践活动,并设置了三个解决问题的真实任务,考查三角函数相关知识,尤其是第(3)问讨论“利用物体在阳光下的影子测量旗杆的高度”的方案未被采纳的原因,则体现了批判质疑的理性精神。
新课程理念下中考数学命题趋势及教学理念从近几年中考数学试卷上看,试题内容更侧重于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了解,注重考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考查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实践能力。
强调“知识的形成、应用过程与问题方法的解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在教学过程中的渗透,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
努力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为此,数学教学和复习应遵循的基本理念:一、立足于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核心内容的巩固和提高。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中考命题将以新课标理念为依据,兼顾教学大纲的要求,因此教学要立足于课本,从教科书中寻找中考题的“影子”。
尽管近年来中考数学有许多新题型,但所占分值比例较大的仍然是传统的基本问题。
多数试题取材于教科书,试题的构成是在教科书中的例题、练习题、习题的基础上通过类比、加工改造、加强条件或减弱条件、延伸或扩展而成的。
例1:有一道题“先化简再求值:,其中的值。
”小玲做题时把“”错抄成“”,但她的计算结果也是正确的。
请你解释这是怎么回事?评析:代数中的化简求值问题是《数学课程标准》所规定的一个基本内容,它涉及对运算的理解以及运算技能的掌握两个方面。
以往我们大多以直接考查运算技能的掌握情况作为基本命题思路,但本题却以考查对运算原理的理解作为命题的重心,一改“化简求值”类型的命题方式,以学生日常学习中抄错数而计算结果正确的现象为背景来引出问题,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不仅没有削弱对运算技能的考查,还隐藏了问题的解决思路,较好地考查了学生对运算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答案:经过化简后可得:原式,∵,∴错抄后结果不变。
二、关注于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生活实际,考查学生学用结合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数学背景的现实性和“数学化”。
以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为问题的背景,让学生从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归纳出变化规律,并能用数学符号表示,最终解决实际问题。
2019年中考数学的命题趋势和方向大猜想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数与代数部分:数与式综观近年来中考“数与式”部分的试题,关于“数与式”考查还会主要为基础性题目集中在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方面。
但伴随着近年来试题不断推陈出新,以“数与式”内容为依托,加强数学理解能力的考查也越发凸显。
浙江省台州卷16题是以新定义概念为载体的开放题,着重考查数学理解能力,这种能力在近年来的中考题中并不少见,内蒙古呼伦贝尔卷第5题等,另外,依托于“数与式”的有关知识,考查探索规律的能力,即合情推理、归纳概括能力,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如2009年安徽卷第17题。
此外,以几何图形为载体,结合“数与式”的基础知识、考查图形观察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这种试题的呈现形式是把“数与式”部分内容与图形结合,增大了思考量,具有一定的难度。
这种形式值得大家进一步关注。
如2010年广州卷第10题、2011辽宁卷第9题及2012年浙江丽水卷第10题。
方程与不等式首先,关注解方程与不等式的基本技能。
综观历年中考题,都是针对解方程与不等式这一基本技能编制的试题,其解法的是课程标准中要求掌握的。
因此,有理由确信,在2013年的中考中,对解方程与不等式的试题依然出现。
其次,近年来围绕学生的创新意识,中考试题在开放性增强的同时注重考查了学生思维的严谨性与灵活性,因此,要注重学生对数学事实的真正理解。
最后,关注数学模型思想,考查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因此,以当地热点话题为背景,体现“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解释与应用”这一过程的试题在2013年的中考试题中依然会出现,应该引起关注。
函数首先,关注函数概念及表达方式,此类问题仍在2013年考试中有所体现。
其次,关注函数与方程、不等式之间的关系。
利用函数思想及函数模型解决相关问题也会是考查重点。
近些年试题开放性、灵活性、综合性是一种命题趋势。
在2013年考试中数形结合的思想仍会是重点考查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