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捆小棒》知识点梳理北师大版
- 格式:docx
- 大小:16.71 KB
- 文档页数:3
一年级上册数学《捆小棒》知识点梳理北师大版捆小棒(11~20各数的认识)知识点:1、计数器表示数的方法是摆小棒表示数的方法的简化和抽象:计数器上的数的“十位”与“捆”对应,“个位”与“根”对应。
这次抽象形成了极为重要的位值概念。
2、认识一个新的计数单位“十”,知道“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3、在摆一摆、数一数、捆一捆活动中,认学生认、读、写11~20各数。
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大小以及数的组合。
搭积木(十几加(减)几的加减法)知识点:1、用形象的积木,帮助学生认识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即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为加法,减少为减法。
) 2、学习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计算方法都是先在个位上加或减,然后再与十位上相加或相减。
3、在计算中找规律,理解加法中加号两边的数交换位置,相加结果不变。
减法中,被减数不变,减数越大,所得的差越小。
有几瓶牛奶(9加几的进位加法)知识点:1、通过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学会“9+?”的进位加法。
2、理解凑十法的简便性。
(把与9相加的另一加数分解成1和几,使9和1凑成10,再用10加上剩余的数,就是“9+?”的凑十法。
3、直接对进位加法的算式进行计算,以作为巩固练习。
有几棵树(8加几的进位加法)知识点:1、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9+?”的经验探索“8+?”的计算方法。
第一种方法:把8凑10,分解另一个加数。
第二种方法:把8分解,将另一个加数凑成10。
2、进一步理解“凑十法”。
3、正确熟练地口算8加几。
买铅笔(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一)知识点:1、学会“十几减九”的退位减法。
2、让学生探索并学会“十几减八”的退位减法及相关数学问题。
3、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第一种方法:个位上的数不够减9或8,从十位退一在个位加十再减。
第二种方法:将十几分解10和几,用10减9或8,再用结果加上分得的另一个数。
第三种方法:逆向思维,做减法想加法,9(8)加几等于十几,十几减9(8)就等于几。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7.1《捆小棒》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捆小棒》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7.1章节的一部分,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加减法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在这一节内容中,学生将通过捆小棒的实践活动,体验数量的增加和减少,从而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数学,对于加减法这样的抽象概念可能还比较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注重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数量的增加和减少,从而理解加减法的概念。
同时,我会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适当调整教学节奏,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地掌握这一部分内容。
三. 说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捆小棒的实践活动,理解加减法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来说,我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理解数量的增加和减少,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 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加减法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因此,我将会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数量的增加和减少,从而理解加减法的概念。
同时,我也会注重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授法和实践活动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首先,我会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捆小棒的背景和意义,然后,我会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通过捆小棒的实践活动,体验数量的增加和减少,理解加减法的概念。
同时,我也会采用分组讨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捆小棒的背景和意义,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实践活动:学生进行捆小棒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数量的增加和减少,理解加减法的概念。
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捆小棒》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你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捆小棒》捆小棒是新世纪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七单元的内容,主要是认识11~20的各数,这是帮助学生建立数位概念的重要知识点之一。
从本课时起,学生对数的认识不仅仅是单独的一个数,而是以十个为一群进行数数,这是建立十进制数位概念的重要阶段。
教材中所呈现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数一数,捆一捆。
这是运用学生原有的经验,建立十个一捆的观念,进而帮助学生建立11~20各数的表象。
二是摆一摆,想一想。
这部分内容的侧重点是把图像与计数器表示数结合起来,这也是学生过渡到抽象符号的重要环节。
同时,在本部分的内容中又呈现了数的组合,让学生知道十几的数分别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合成的。
三是数的认识的拓展。
为了让学生较全面地认识数,教材安排了在直尺上读数。
说学情:通过调查得知:一年级的学生对于10到20各数能数出来,但是对于他们的组成确一点也不了解。
还有就是10根捆成一捆的简便性更是一片空白,怎样能让学生感知10个10 个的数的简便性,引起来我的思考,还有就是本节课重点上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来理解和建立数位的概念,而一年级的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怎样实效的组织活动也是本节课所要考虑的重点。
所以在教学设计中可以考虑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展现现实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仔细观察、动手操作。
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参与数学知识、结论的形成过程,可以帮助理解和掌握相应的知识,更可以给学生带来探索的体验、创新的尝试,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基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 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活动过程,初步认识11~20的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大小。
2. 经历观察、思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参加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11~20的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7.1《捆小棒》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捆小棒》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7.1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让学生亲手操作小棒,来学习加减法的基本运算。
教材通过直观的图片和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发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数学,对于加减法还没有明确的概念,但是他们对实物有很强的兴趣,喜欢动手操作。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让他们通过动手操作,直观地感受加减法的运算过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加减法的运算过程,能够熟练地进行小棒的捆扎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思考、动手操作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加减法的运算过程,能够进行小棒的捆扎和计算。
2.难点: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运算规律,能够灵活地进行计算。
五. 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小棒的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加减法的运算过程。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小棒,发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3.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实践,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小棒作为教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小捆小棒。
2.准备PPT,内容包括小棒的图片和相关的运算题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小棒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小棒的数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提出问题:“如果我们把这些小棒捆在一起,会发生什么变化呢?”2.呈现(10分钟)教师演示如何将小棒进行捆扎,并解释捆扎的过程就是加减法的运算过程。
然后给出一些简单的运算题目,让学生进行尝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实践,尝试解决给出的运算题目。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一年级上册数学《捆小棒》知识点梳理北师
大版
捆小棒知识点:
计数器表示数的方法是摆小棒表示数的方法的简化和抽象:计数器上的数的“十位”与“捆”对应,“个位”与“根”对应。
这次抽象形成了极为重要的位值概念。
认识一个新的计数单位“十”,知道“从右边起,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
在摆一摆、数一数、捆一捆活动中,认学生认、读、写11~20各
数。
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大小以及数的组合。
搭积木几的加减法)知识点:
用形象的积木,帮助学生认识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2、学习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计算方法都是先在个位上加或减,然后再与十位上相加或相减。
在计算中找规律,理解加法中加号两边的数交换位置,相加结果不变。
减法中,被减数不变,减数越大,所得的差越小。
有几瓶牛奶知识点:
通过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学会“9+?”的进位加法。
理解凑十法的简便性。
知识点:
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9+?”的经验探索“8+?”的计算方法。
种方法:把
凑10,分解另一个加数。
第二种方法:把8分解,将另一个加数凑成10。
进一步理解“凑十法”。
正确熟练地口算8加几。
买铅笔知识点:
学会“十几减九”的退位减法。
让学生探索并学会“十几减八”的退位减法及相关数学问题。
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种方法:个位上的数不够减9或8,从十位退一在个位加十再减。
第二种方法:将十几分解10和几,用10减9或8,再用结果加上分得的另一个数。
第三种方法:逆向思维,做减法想加法,
加几等于十几,十几减9就等于几。
第四种方法:十几减9可以想成用个位数加1。
以上几种方法不是要求每一位学生全部掌握,但是要求学生明确退位减法的算理。
跳伞表演)知识点:
正确计算十几减7、减6等数的减法。
2、进一步感知解题策略的多样性。
美丽的田园知识点:
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巩固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使学生能根据一个加法算式写出两道减法算式。
多角度的认识一个数,建立数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