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节能设计原则及设计措施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7
建筑节能设计的主要原则与设计要点探析1. 考虑建筑的整体能耗:在建筑节能设计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建筑的热量传导、对流和辐射损失。
通过合理的建筑形状、材料选择和结构设计,减少能源损失,提高能耗效率。
2. 优化建筑立面设计:建筑立面是能源损失的主要场所之一,在设计中要注意控制建筑的太阳辐射和热传递。
采用适当的窗户类型、遮阳设施和隔热材料,减少夏季的热量输入和冬季的热量损失。
3. 合理利用自然光和自然通风:在建筑节能设计中,尽量利用自然光照明,减少照明能耗。
要考虑建筑的通风问题,通过合理的排风和通风系统设计,优化空气流通,减少空调设备的使用。
4. 采用高效节能设备:在建筑节能设计中,选择高效节能设备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关键。
包括空调系统、照明系统和给排水系统等方面的设备,应选择具有低能耗和高效率的产品。
5. 有效利用可再生能源:在建筑节能设计中,应积极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用于供热、供电和照明等方面。
通过有效利用可再生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能源消耗。
6. 加强建筑保温隔热:在建筑节能设计中,要加强建筑物的保温隔热措施,减少热量传输。
采用合适的保温材料、增加外墙保温层和屋顶隔热层,通过优化建筑的保温性能,减少能源损失。
7. 合理控制室内温湿度:在建筑节能设计中,要合理控制室内的温湿度,提高室内舒适度。
通过控制空调系统的运行,合理利用新风和排风系统,实现室内温湿度的调节和控制。
8. 注重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性:建筑节能设计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在设计中,要考虑建筑物的整体生命周期成本和环境影响,在节能的降低对环境资源的消耗,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建筑节能设计的主要原则与设计要点包括考虑建筑的整体能耗、优化建筑立面设计、合理利用自然光和自然通风、采用高效节能设备、有效利用可再生能源、加强建筑保温隔热、合理控制室内温湿度,以及注重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性。
通过综合运用这些原则和要点,可以实现建筑节能设计的目标,降低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建筑节能设计的主要原则与设计要点探析建筑节能设计是指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为了减少能源消耗和减少环境污染所采取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建筑节能设计是以降低建筑能耗、提高建筑使用效率为目标的一种设计理念。
建筑节能设计在建筑设计阶段从选址、形状、构造、建材、设备等多个方面进行合理的设计和配置,以使建筑的能耗降到最低,提高建筑的舒适性和可持续性。
那么建筑节能设计的主要原则和设计要点有哪些呢?接下来将进行探析。
建筑节能设计的主要原则:1. 总体规划原则在建筑规划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建筑的朝向、布局、围护结构等因素,采取合理的设计方案来最大程度地降低建筑的能耗。
在北方地区,应该尽量减少建筑的朝南面积,以减少夏季的日照照射,降低室内温度。
在规划设计中应适当设置绿化带和水体,提高建筑周边的环境良好性,形成冬暖夏凉的适宜环境。
2. 材料节能原则建筑节能设计应选用具有较好的保温隔热性能、较轻的材料以及易于回收再利用的材料来降低建筑的能耗。
在建筑墙体保温隔热方面,可以采用具有较好保温性能的材料如聚苯板、岩棉板等,并且在墙体结构中应有隔热层,以减少能量的传导。
建筑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各种供暖、通风、空调、照明等系统,采用高效的设备及控制系统,通过科学配置、优化设计等手段,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
在供暖系统中,可以采用地源热泵、太阳能等新型供暖设备,减少使用煤、油等传统能源。
应采用一些先进的节能技术,如太阳能利用技术、绿色建筑技术、地源热泵技术等,通过这些先进的技术手段,来降低建筑的能耗。
在建筑的采光设计上,可以采用智能化的采光系统,根据室内光照强度自动调节窗帘的开合程度,以降低冷暖负荷。
1. 选址与朝向建筑节能设计中,选择合适的选址和合理的建筑朝向是至关重要的。
选址要尽量避开环境恶劣、自然资源短缺的地区,朝向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合理排布建筑朝向,减少夏季的热辐射,增加冬季日照面积。
2. 外墙隔热3. 设备节能4. 天然采光在建筑设计中,应充分利用自然光,通过合理的设计来增加室内的采光量,减少对照明的依赖,从而减少能源的浪费,提高建筑的舒适性。
论建筑设计中的节能理念及具体措施随着全球能源危机的加剧和能源环境的恶化,节能已经成为建筑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减少能源消耗减轻了对能源的依赖和环境污染,同时也是经济效益的提高。
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应该充分融入节能理念,以降低能源消耗并为环境做出贡献。
一、建筑节能理念1.1设计高效的建筑结构建筑设计时,应该优先考虑建筑结构的高效性。
例如,采用高度结构化设计能够有效减少能源的消耗,同时能够减少建筑占地面积,节约建筑材料和建筑成本。
此外,选用一些更加稳定和耐久性较好的材料也能使得建筑结构更加高效和经济。
1.2使用可再生能源在建筑设计中,采用可再生能源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节能措施。
例如,太阳能发电系统、地热系统和风力发电系统等,这些系统能够大大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能够有效降低建筑物的能源使用成本。
1.3提高建筑节能运行能力要提高建筑节能运行能力,就要优先考虑建筑应用高效节能技术,如高效节能空调系统、高效节能采暖等系统。
还可以采用生态绿化植物墙、屋顶绿化等措施,降低室内温度、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二、具体节能措施2.1外墙、隔热材料在设计过程中,不能忽略外墙的保温隔热设计。
我们可以采用保温隔热材料来有效的实现保温效果。
相比较传统墙面,采用保温隔热材料的风险更低,同时也可以有效地节约能源,减少室内热量浪费,降低建筑使用成本。
2.2 引入自然采光及通风系统自然采光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电照明的使用,即在日间充分利用自然光线,减少人工照明所需要的电能。
自然通风则可大大降低能源的浪费,还可以运用夹层通风或风旋屋顶等方法,使自然通风达到更好的效果,降低室内耗能。
2.3安装节能但效率高的空调系统新一代节能空调方案有利于节约能源并且不会浪费室内或室外空气,为使用者提供更加舒适的环境。
除此之外,还可以使用高效节能的新型制冷剂以完全取代对环境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2.4使用太阳能电池板发电系统太阳能发电是目前全球发展最快的新型能源和环保领域之一。
建筑节能设计近年来,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和能源资源的紧缺,建筑节能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建筑节能设计是指在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通过采取科学的设计理念和有效的技术手段,使建筑物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消耗,降低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的方法和措施。
一、建筑节能设计的意义建筑节能设计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节约能源资源建筑行业是能源消耗的重要领域,建筑节能设计可以减少建筑物的能源消耗,从而减少对能源资源的需求,促进能源的合理利用。
2.减少环境污染建筑物使用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导致环境污染。
而建筑节能设计以降低能源消耗为目标,可以减少排放污染物,减轻对环境的压力。
3.改善室内环境建筑节能设计要求采用科学的通风、采光和空气净化等手段,能够改善室内环境质量,提高建筑居住者的舒适度和健康状况。
二、建筑节能设计的原则和措施为了实现建筑节能设计的目标,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和采取相应的措施:1. 综合利用设计综合利用设计是指在设计建筑物时,综合考虑建筑的结构形式、布局、朝向、用途等各个因素,合理规划建筑的功能布局,以减少能源的消耗和浪费。
2. 加强保温隔热措施建筑物的保温隔热是节能设计的重要环节。
通过采用合适的隔热材料、提高建筑物的保温性能,可以减少建筑物内部与外部的热交换,降低能源消耗。
3. 优化采光设计采光是建筑设计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合理安排建筑的朝向、窗户的位置和窗户的设计等因素,可以有效利用自然光,减少人工照明的使用,节约能源。
4. 推广使用先进技术设备建筑节能设计需要借助先进的技术设备,如太阳能供热系统、地源热泵系统等,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供暖和供冷的能源消耗。
5. 合理规划建筑的风道系统建筑节能设计还需要合理规划建筑的风道系统,提高建筑物的通风效果,达到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减少空调系统的使用,降低能源消耗。
6. 科学使用建筑材料建筑节能设计需要选择适合的建筑材料,提高建筑物的隔热性能和保温性能,减少材料的能源消耗和资源浪费。
绿色建筑设计原则以及方法
1.能源有效利用:绿色建筑设计的原则之一是通过有效利用能源来减少能源浪费。
采用更高效的绝缘材料、高效的能源系统以及节能灯具等,可以降低建筑的能源消耗。
2.使用可再生能源:采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来满足建筑的能源需求,可以减少对非可再生能源的依赖,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3.水资源管理:在绿色建筑设计中,要注重水资源的管理和节约。
例如安装雨水收集设施、采用低流量水龙头和厕所、设计雨水花园等,可以减少建筑对自来水的需求以及排放的废水。
4.缩减建筑废弃物:在绿色建筑设计中,要尽量减少建筑过程中的废弃物,并优先选择可回收和可再利用的材料。
采用可降解材料和可循环利用的材料,可以降低环境污染。
5.健康与环境保护:绿色建筑设计要考虑居民的健康和环境保护。
采用环保材料、有机材料和低有毒性材料,可以减少室内空气污染。
设计绿色景观和室内植物,可以改善居住环境的舒适性和空气质量。
6.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设计要考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设计建筑时要考虑到建筑的生命周期成本、使用寿命和维护保养等因素。
同时,要注重建筑的可拆卸性和适应性,以便进行再利用和改造。
7.绿色基础设施:在绿色建筑设计中,要注重建筑周边的绿色基础设施。
例如设计绿色屋顶、垂直绿化墙、雨水花园等,可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降低城市的热岛效应和雨水径流。
在实施绿色建筑设计原则和方法时,需要考虑建筑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使用功能等因素。
同时,还需要进行全面的经济性和可行性分析,确保绿色建筑设计的实施是可行的并能够产生积极的环境效益。
建筑节能技术的措施随着人类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当今世界面临碳排放压力加大,建筑节能技术已经成为一个备受追捧的领域。
建筑节能旨在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的消耗,降低能源成本,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建筑节能技术在建筑设计、建筑节能系统、建筑节能材料等方面的措施。
一、建筑设计中的建筑节能技术措施1. 建筑定位和设计建筑的定位和设计应该有充分考虑建筑法线与日照角度的关系,利用日光进行自然采光和加热。
2. 建筑外墙保温建筑外墙保温是提高建筑节能的重要措施。
应选择良好的建筑保温材料,如聚苯板、聚氨酯板等。
同时,墙面颜色应该避免选择深色,因为深色墙面吸收的太阳热量更多,对建筑的影响更大。
3. 空调节能在空调的设计方面,应该使用低噪音的空调系统,并且实现采用太阳能和地热能等清洁能源实现空调节能的目标。
4. 照明节能采用智能化和自动化控制的照明系统可以大大节约能源、人力和财力。
二、建筑节能系统中的建筑节能技术措施1. 地源热泵系统地源热泵系统可以利用地下温度稳定的特点,地下温度稳定在12℃左右,使用地热能源可以降低供暖、制冷成本,实现整个建筑的热量交换。
2. 智能化节能系统智能化节能系统采用高效率、主动式节能方法,把建筑的节能技术和自动化控制全面整合起来,进一步提高建筑节能效率和环保效益。
三、建筑节能材料中的建筑节能技术措施1. 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的使用不仅能够减少环境污染,同时降低能源成本。
2. 低碳材料选择低碳材料可以降低建筑材料的碳排放,对于建筑节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促进了环保。
3. 高强度、轻质型建筑材料高强度、轻质型建筑材料可降低建筑自重,减小地基压力,可以减少地基施工投入并提高建筑的地震抗震性。
同时也可以设定合理的建筑设计,符合国家相关要求和标准,建成更加安全、节能、环保和舒适的建筑。
结语建筑节能技术应成为建筑行业的主要发展方向。
通过合理的建筑设计、科学的节能系统以及突破性的建筑节能材料,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
节能建筑设计原则及应用措施摘要:当前我国面临着资源紧张的社会问题,其中建筑运行产生的能源消耗,在总消耗中的占比较大,所以通过对建筑的节能设计,降低建筑运行能耗,能够有效缓解我国能源紧张问题。
节能设计是一项专业性工作,对于节能技术水平要求较高,需要按照建筑的布局、结构以及能耗基本情况,对节能技术的应用进行优化,确保技术实效性能够发挥,降低建筑能耗水平。
为此,需要将当前先进的节能技术全面应用在建筑设计中,以此方式降低建筑能耗,推动我国建筑行业创新发展。
关键词:节能建筑;设计原则;应用措施1节能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基本原则在建筑设计中,节能设计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够提升节能设计效果,确保节能技术的优势充分发挥,按照建筑所处环境等基本情况,确保达到节能设计的要求,需要遵循的原则包括如下几项:(1)与环境相适应的基本原则。
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环境因素是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环境因素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能源消耗、使用寿命、建筑施工成本和使用过程中的舒适性等方面,所以节能设计需要尽可能与周围环境相适应。
首先,建筑物的朝向需要根据当地气候和地形条件进行选择,对于寒冷气候而言,建筑一般需要朝向南方以增加日照;对于炎热气候而言,建筑需要选择朝向北方以尽可能避免太阳直射。
其次,需要选择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色彩和风格,确保达到与环境的完美融合。
最后,建筑物的形状和尺寸需要考虑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收集和利用。
(2)保证建筑物的密闭性和隔热性。
建筑物的隔热性和密闭性是保证建筑物内部室温和空气质量的关键,在传统的建筑节能设计中,建筑物通常不具有良好的隔热性和密闭性,因此室内外温差过大,通风也不够充分,导致室内温度不稳定,需要大量消耗能源来进行空调、加热、通风等相关操作,所以保证建筑物的密闭性和隔热性是建筑设计中的重要原则。
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注重选材、施工工艺和施工质量的控制,从而增强建筑物的隔热性和密闭性,在保证室内外温差不大的同时,还能够减少室内外空气的流通,从而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率。
探析建筑工程设计中的节能建筑设计摘要:建筑工程节能设计工作的开展是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针对当前节能建筑设计的不足,还要加强节能建筑设计下技术创新与优化。
下面文章对绿色建筑节能设计进行分析,探讨节能设计的原则与节能建筑设计措施。
关键字:建筑工程;工程设计;节能设计;建筑设计引言随着现阶段城市化进程在不断地快速发展,我们国家的建筑工程不论是在质量上还是在数量上都有着非常明显的提升。
在对建筑工程设计时,建筑工程设计人员都是比较关注建筑工程的外观设计,并没有关注建筑物与周围的环境等是否协调。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建筑物本身的通风情况、房屋的采光等问题并没有进行考虑。
将节能建筑设计应用在建筑工程设计中,不光能够将现阶段的问题进行缓解,同时还能够将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进行大幅度的提升,将人们所居住的环境进行优化。
1绿色建筑节能设计的意义绿色建筑主要是为人类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工作,居住活动的空间,在此基础上,延伸出的绿色建筑设计。
所以在进行设计时要将绿色建筑的一些环保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节能理念融入到设计当中,既能够确保建筑物实现实用性、功效性和环保性的统一,还要实现设计和施工的协调发展,在全面提高建筑施工的质量同时,还能够有效确保在进行建筑施工时做到低污染,低耗能,通过利用先进的环保施工技术和环保施工材料来达到相关环保需要求的建筑施工标准,并为建筑施工提供一定的指导和依据。
其次,实施绿色建筑节能设计也是实现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从全球的经济发展趋势分析来看,在未来几年内全世界范围内必将崛起大规模的环保型产业。
尤其是在全球气候不断变暖、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时代背景下,全面加强环境保护、资源保护、促进生态建设已经是全球的必然发展趋势。
环境问题和能源可持续利用也成为了当今世界各国所必须重点关注和重点解决的一大问题,在我国建筑行业可以说是国家经济支柱产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因此建筑行业要想在如此严峻的社会背景和市场背景中长足稳定的发展下去就必须全面实施绿色建筑、实施绿色建筑节能设计,确保建筑行业资源消耗率能够逐年递减,为我国的节能环保事业作出一定贡献。
绿色建筑设计的原则与目标绿色建筑设计是一种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考虑环境可持续性的理念,旨在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创造更健康、更节能的建筑。
下面是绿色建筑设计的原则与目标。
1. 节能减排:绿色建筑设计的首要目标是减少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
这可以通过采用高效能源系统、优化建筑外围结构、选择高效的设备等方式实现。
2. 资源循环利用:绿色建筑设计还强调资源的循环利用,包括水资源和建筑材料。
通过采集雨水、建造污水处理系统和使用可再生的材料,可以减少资源的消耗和浪费。
3. 健康与舒适:绿色建筑设计追求创造健康且舒适的室内环境。
这包括提供良好的室内空气质量、优化自然采光和通风、控制温度和湿度等措施。
4. 生态系统保护:绿色建筑设计还考虑到建筑与周围生态系统的关系。
通过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例如建造屋顶花园、植被墙和采用生态建筑技术,可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5. 环境教育:绿色建筑设计的另一个目标是普及环境教育,提高人们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
通过在建筑中安装展示可持续性技术和实践的设施,可以改变人们的意识和行为。
6. 社区参与:绿色建筑设计强调社区参与,通过与当地社区合作,共同制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策略。
这有助于确保建筑设计符合当地需求和环境。
7. 经济效益:绿色建筑设计还追求经济效益,通过节能和资源循环利用可以减少能源和水资源的开支,并提高建筑的市场价值。
8. 持续创新:绿色建筑设计注重持续创新,不断寻找新的技术和方法,以提高建筑的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性。
绿色建筑设计的原则与目标是减少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资源循环利用、创造健康与舒适的室内环境、保护生态系统、普及环境教育、社区参与、经济效益和持续创新。
通过遵循这些原则和目标,可以创建更可持续和环保的建筑,为人们的生活和环境做出贡献。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15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15是一部关于公共建筑节能设计的国家标准,旨在推动公共建筑节能设计的发展,提高公共建筑的节能水平。
该标准规定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的基本原则、节能设计的内容、节能设计的方法、节能设计的评价、节能设计的实施等内容。
其中,公共建筑节能设计的基本原则是:以节能为导向,以节约能源为目标,以节能技术为手段,以节能管理为保障,以节能文化为支撑。
节能设计的内容包括:建筑外部结构节能设计、建筑内部结构节能设计、建筑系统节能设计、建筑设备节能设计、建筑综合节能设计等。
节能设计的方法包括:节能设计的计算方法、节能设计的模拟方法、节能设计的实验方法、节能设计的分析方法等。
节能设计的评价包括:节能设计的经济性评价、节能设计的可行性评价、节能设计的可操作性评价、节能设计的可控性评价等。
节能设计的实施包括:节能设计的实施组织、节能设计的实施方案、节能设计的实施措施、节能设计的实施管理等。
总之,《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15旨在推动公共建筑节能设计的发展,提高公共建筑的节能水平,为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规范。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引言随着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日益增加,节能已成为公共建筑设计中的重要考量因素。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制定旨在规范公共建筑的节能设计,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基本原则、设计指南和实施方法,旨在为设计师和相关从业人员提供指导。
1. 基本原则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1 最大限度利用自然能源公共建筑应尽可能利用自然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等,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建筑的朝向、采光设计和通风系统都应考虑如何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消耗。
1.2 优化建筑外围结构优化建筑外围结构是节能设计的关键。
采用高效保温材料和隔热材料,减少热量传输和能量损失。
合理选择建筑外墙的构造、窗户和门的材料,以确保建筑内部温度的稳定性。
1.3 采用节能设备和技术公共建筑应尽可能采用高效节能设备和技术,如节能灯具、智能控制系统和高效供暖、供冷系统等。
通过使用这些设备和技术,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和运营成本。
1.4 建立有效的管理和监控系统建立有效的管理和监控系统是保证节能设计标准得以有效实施的关键。
通过监控能源消耗和室内环境质量等指标,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2. 设计指南2.1 公共建筑整体布局设计在公共建筑的整体布局设计中,应合理选择建筑朝向、布局和形状,以最大限度利用自然光和自然通风。
尽可能避免日照不良和通风不畅的问题。
2.2 外墙隔热设计外墙隔热设计是节能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选择高效保温材料和隔热材料,确保外墙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
同时,应设计合理的通风系统,以保证室内空气的流动和质量。
2.3 窗户和门的设计在窗户和门的设计中,应选择高效节能材料,如双层或三层中空玻璃,以减少热传导。
合理设计窗户的朝向和大小,以获得充足的自然光和良好的通风效果。
2.4 照明设计照明是公共建筑中重要的能源消耗部分。
应采用节能灯具,如LED灯和紧凑型荧光灯,以降低能源消耗。
建筑工程节能减排有效措施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建筑工程节能减排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建筑工程在运行和利用过程中的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如何有效的进行节能减排,已经成为建筑工程领域亟需解决的难题。
通过对建筑工程节能减排的有效措施进行分析,可以为相关行业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建筑工程节能减排工作的深入开展。
1. 建筑节能设计建筑节能设计是实现建筑工程节能减排的首要措施。
在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建筑的方位、采光、通风等设计因素,合理规划建筑的布局和结构,优化建筑材料的选择,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建筑对外界能源的依赖。
在南北通风的区域,建筑师可以设计出具有通风自然对流效果的建筑,减少了对人工通风和空调的需求,降低了能耗。
2. 高效节能建材的使用在建筑工程中,选择高效节能的建筑材料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采用保温材料、隔热材料等能够有效减小建筑物能耗的材料,能够有效地帮助建筑节能减排的工作。
选择具有保温隔热性能良好的建筑材料还能够有效降低建筑的制冷和供暖负荷,从而减少了能源的使用。
3. 采用新能源设备采用新能源设备是推动建筑工程节能减排的另一项重要措施。
目前,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设备已经逐渐在建筑工程中得到应用,通过将这些新能源设备集成到建筑中,可以有效地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建筑的能源消耗。
通过利用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光伏发电等设备,可以为建筑提供清洁能源,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4. 智能化控制系统智能化控制系统是实现建筑节能减排的关键。
通过建筑智能化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建筑物内部灯光、空调、采暖等设备的智能自动化控制,有效地调节建筑物内部的环境条件。
在没有人员的情况下,自动将室内灯光关闭、空调调低温度,减少能源的浪费。
由此可见,智能化控制系统的应用,不仅优化了建筑的能源利用,还提高了建筑的舒适性和智能性。
建筑节能管理是建筑工程节能减排的长效措施。
通过建立健全的节能管理制度和机制,加强对建筑节能工作的组织和管理,提升建筑能源利用的效率。
2016年国家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一、节能设计要求为提高建筑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建筑能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标准。
建筑节能设计应遵循因地制宜、经济合理、安全可靠、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原则。
二、节能设计标准1. 建筑热工设计分区:根据我国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划分为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和温和地区五个热工设计分区。
2. 建筑热工设计指标:规定了各热工设计分区的保温、隔热、遮阳、通风等方面的设计指标。
3. 建筑节能标准:规定了各热工设计分区的新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节能标准。
三、节能设计规范1.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规范:规定了居住建筑的体形系数、窗墙面积比、传热系数、气密性等指标,以及遮阳、通风、设备能效等方面的要求。
2.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规范:规定了公共建筑的体形系数、窗墙面积比、传热系数、气密性等指标,以及空调系统、照明系统、设备能效等方面的要求。
四、节能设计技术规程1. 保温隔热技术规程:规定了保温隔热材料的性能要求、保温隔热系统的设计要求、施工工艺等方面的内容。
2. 遮阳技术规程:规定了遮阳设施的选择、设计、安装等方面的要求。
3. 通风技术规程:规定了通风系统的设计要求、设备能效等方面的内容。
五、节能设计计算方法1. 建筑能耗分析计算:规定了建筑能耗的计算方法,包括采暖、空调、照明、热水等方面的能耗计算。
2. 设备能效计算:规定了设备能效的计算方法,包括空调系统、照明系统、热水系统等方面的能效计算。
六、节能设计评估方法1. 建筑节能评估方法:规定了建筑节能评估的方法和程序,包括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流程等方面的内容。
2. 设备能效评估方法:规定了设备能效评估的方法和程序,包括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流程等方面的内容。
七、节能设计管理规定1. 设计单位管理规定:规定了设计单位在建筑节能设计方面的职责和义务,以及对设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2. 施工图审查管理规定:规定了施工图审查机构在建筑节能设计审查方面的职责和义务,以及对审查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建筑节能设计规范一、前言建筑节能是当前建筑设计中的重要问题,也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为了实现建筑节能的目标,建筑节能设计规范应运而生。
本文将详细介绍建筑节能设计规范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二、总则1.建筑节能设计规范的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的改造设计,包括住宅、公共建筑、商业建筑、教育建筑、医疗建筑等建筑类型。
2.建筑节能设计的原则建筑节能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综合施策,采用节能技术和装备,提高建筑能效;(2)合理布局,优化建筑形态,提高建筑自然通风、采光能力;(3)选用节能材料,减少能源消耗;(4)科学规划,合理配置建筑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5)加强管理,控制建筑能源消耗,提高建筑节能效果。
三、建筑节能设计的技术要求1.建筑热工设计(1)建筑外墙和屋顶应采用隔热材料,保证室内温度稳定,减少空调能耗。
(2)采用双层玻璃窗或中空玻璃窗,减少热量传递。
(3)建筑外墙和屋面的保温材料应符合国家标准,保证隔热性能。
(4)建筑外墙和屋面应尽量避免阳光直射,采用适当的遮阳措施,降低建筑内部温度。
2.建筑采光设计(1)采用自然采光,减少人工照明能耗。
(2)合理布局建筑窗户,保证室内光线充足。
(3)采用智能照明系统,根据室内光线自动调节照明强度。
3.建筑通风设计(1)采用自然通风,减少人工通风能耗。
(2)合理布局建筑通风口,保证室内空气流通。
(3)采用新风系统,为室内提供新鲜空气。
4.建筑供暖设计(1)采用地源热泵、太阳能等新能源供暖方式,减少化石能源消耗。
(2)建筑内部应设置温度控制系统,根据室内温度自动调节供暖强度。
(3)建筑内部应设置节能型暖气片或地暖系统,提高供暖效率。
5.建筑空调设计(1)采用新风空调系统,为室内提供新鲜空气。
(2)建筑内部应设置空调温度控制系统,根据室内温度自动调节空调强度。
(3)建筑内部应设置节能型空调设备,降低空调能耗。
四、建筑节能管理1.建筑节能管理的目标建筑节能管理的目标是提高建筑能效,降低建筑能耗,实现可持续发展。
建筑节能设计原则及设计措施研究摘要: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我国的建筑能耗逐年大幅度上升, 庞大的建筑能耗,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巨大负担。
因此建筑行
业全面节能势在必行,其中建筑设计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本文通
过几个大的方面来论证建筑节能设计对于整个建筑节能的重要性。
关键词:节能;设计;能耗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ity construction, china’s 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year after year, huge 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 the national economy has become a huge burden. therefore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a comprehensive energy-saving is imperative,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is a very important link. this article through several major aspects to prove the building energy saving design to the importance of building energy saving.
key words: energy conservation; design; energy consumption
中图分类号:tu201.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6-0020-02
引言: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住
房条件不断地改善,居民住宅纷纷进行装修改造,居民装修不仅要考虑美观舒适,还要在考虑到设计的个性的同时,兼顾以人为本环
保与节能的室内设施的设计和运用。
节能与环保已经成为建筑设计未来发展的大趋势。
一、建筑节能设计原则
1、确保人的健康
节能建筑设计的重要任务是确保使用者的健康,要保证室内空气质量、热环境、噪音和电磁场辐射等因素对人的影响。
设计中尽可能地采用低毒或无毒材料,如墙和吊顶使用无毒或低毒性涂料,建材无甲醛或voc含量最少,采用陶瓷、硬木等硬装修地面等;选择材料、建筑系统和机械系统时尽量减少木制品、地毯、涂料、密封膏、织物等潜在的对健康不利的污染物,合理组织自然通风,设置进风口和必需的出风口,引风入室。
改善室内热环境,包括温度、湿度、辐射温度和气流等,提高人体舒适性。
提高水质量,有条件的可以选用直饮水。
合理进行自然采光,即满足人类健康的需要,又满足视觉美学的需要,同时达到节能的效果。
通过改进细部设计和建造方法,以及采用吸声材料来提高建筑的隔音效果。
2、最大限度降低能耗
2.1减少建筑材料生产运输过程中的能耗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不仅要注重使用过程中的节能,还应考虑蕴含在建筑材料本身中的能源消耗量。
在满足建筑的使用功能和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地选用生产能耗低的建筑材料,以及钢材、铝材这些回收利用率较高的建筑材料,实现建筑的可持续。
为减少运输过程中的能耗和污染,应尽可能的选用地方性的材料。
2.2减少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能耗
在建筑建成后使用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能耗,所以应重点从建筑本身来做好节能设计,可通过建筑体形设计达到节能效果,如平面布局、平面形状、进深、体形系数、表面面积系数、长宽比和朝向等因素,都与建筑的节能效果有很大关系。
合理设计建筑的墙体、门窗、屋顶、热缓冲区及有效遮阳,提高外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也对建筑节能有着重大意义。
二、节能环保建筑设计的几个技术措施
1、综合考虑建筑节能和隔声的围护结构
节能方面,不论从冬季保温还是夏季隔热方面,建筑能耗构成主要是通过围护结构(墙、楼板、屋顶、门和窗)的传热和空气渗透。
围护结构的传热效果与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k[w/m2k])紧密相关。
要解决空气渗透主要是增强建筑的密闭性,如建筑物的门和窗,门窗要有很好的气密性。
噪声控制方面,主要考虑建筑围护结构的隔声。
为了使设计的建筑达到允许的噪声标准,必须使围护结构具有足够的隔声性能,以防止外界噪声的干扰。
同时建筑的密闭性对建筑隔声也有明显影响,墙体等围护结构上的孔洞(例如:门窗缝隙等)会使其隔声性能有明显下降。
2、合理的规划和体型设计
合理的建筑规划和体型设计能有效地适应恶劣的微气候环境。
它包括对建筑整体体量、建筑体型及建筑形体组合、建筑日照及朝向等方面的确定。
日照及朝向选择的原则是冬季能获得足够的日照并避开主导风向,夏季能利用自然通风并防止太阳辐射。
然而建筑的朝向、方位以及建筑总平面的设计应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建筑受到社会历史文化、地形、城市规划、道路、环境等条件的制约,要想使建筑物的朝向均满足夏季防热和冬季保温是困难的,因此,只能权衡各个因素之间的得失,找到一个平衡点,选择出这一地区建筑的最佳朝向和较好朝向,尽量避免东西向日晒。
3、建筑门窗的节能设计
据统计资料,在我国既有的高耗能建筑有40%的耗能是通过门窗散失的。
因此,解决好门窗节能的问题相当重要。
门窗的节能设计应主要考虑:①控制建筑不同朝向的窗墙面积比;②设置遮阳措施,我国节能标准中规定,夏热冬暖地区、夏热冬冷地区以及寒冷地区中制冷负荷大的建筑的外窗(包括透明幕墙)宜设置外部遮阳;③根据需要合理地组织门窗的通风换气,尽量采用自然通风;④严寒、寒冷地区建筑的外门宜设门斗或采取其它减少冷风渗透的措施,其它地区建筑外门也应采取保温隔热节能措施;⑤选择高性能的建筑门窗和幕墙技术,建筑门窗和建筑幕墙要改变消极保温隔热的单一节能观念,把节能和合理利用太阳能、地下热(水)能、风能结合起来积极选择节能和用能(利用太阳能、冷能、风能、地热能)相结合的门窗及幕墙产品。
4、住宅屋面的节能设计
在建筑物受太阳辐射的各个外表面中,屋面是接受太阳直射时
间最长的部位,因此受辐射得热也是最多的,相当于东西向墙体的2~3倍,所以它的保温隔热也显得尤为重要。
保温隔热的材料宜选用密度大、导热系数小、憎水或吸水率较小的材料(如膨胀型泡沫聚苯板)。
采用倒置式屋面将憎水性保温材料设于防水层上,可有效防止传统屋面构造中防水层容易老化从而影响保温隔热效果的问题。
此种方法施工简易,可广泛采用。
另外,利用屋顶种植花卉、灌木(如彩叶草、三色堇、麦冬草等)形成生态型屋面,既可阻挡热源,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达到保温隔热,又可美化环境,改善城市气候,做到一举两得。
种植的土壤在吸水饱和后会自然形成一层憎水膜,可起到滞阻水的作用,有利于屋面的防水,而且土壤导热系数小,有很好的热惰性,不随大气气温骤然升高或下降而大幅波动,有利于屋面的保温隔热。
同时,在屋面蓄水,形成蓄水型屋面,也是节能屋面的有效措施。
利用水蒸发可带走大量的热,从而有效减弱屋面的传热量和降低屋面温度。
据测试,蓄水、种植屋面土壤表面温度与一般屋面表面温度比较,温度可低27℃。
此外,采用平坡屋顶结合的构造形式,在屋面保温隔热层上做架空层,通过空气流通来散热也是个不错的办法。
5、室内装修节能改造设计
在我国城市住宅设计中,卧室是住宅中唯一的主要空间,要将所有的卧室置于日照通风条件最佳的住置,置于南向,为住户提供最好的享用自然能源的环境。
在室内功能区域和空间划分处理上多考虑环保和节能性因素。
设计上选用透光性隔板方式解决通风、照
明及可调节、可移动式的家具等,在室内培植适宜的绿植,达到净化空气调节空气的作用。
在采暖设计方面,结合供热需求,应选用传导和容量适宜的供暖材料,暖气片作为采暖主要方式,在装修暖气片时,应少包装,最大程度发挥其散热性。
对于住宅小区的供暖系统设计,如果规划和设计合理,不仅能够实现较好的系统控制和计量功能,同时可以降低能源的浪费。
提倡运用可回收性节能和节水技术;选用适宜的照明设备控制
节能,减少不必要的电能耗费:然而要兼顾节能和装饰,还要做到量体裁衣。
在很小居室内使用大型灯具,即便采用节能光源,同样会造成能源的浪费。
卫生间、厨房等应该选择有防潮、防水功能的灯具。
结合装饰考虑室内环境的自然通风性能,以利于空气对流交换,在装饰上设遮阳窗帘,采用室内电热水器与太阳能热水器相结合,减少室内热水耗能,从多方面达到节能目的。
三、总结
总之,建筑节能是一项系统工程。
在策划、实施及取得实效的长时间过程中涉及规划、设计、施工、调试、运行、维修等诸多环节。
作为设计行业的人员,在对建筑进行节能设计的同时我们应根据当地资源条件。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合理利用。
更应重视综合设计过程这个新观念,在方案之初即组织相关专业工种介入,统筹考虑相互影响,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