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点计算及测卡操作步骤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2
首先一个制卡机有三个灯红黄绿
1.电脑先安装制卡机驱动,根据制卡机型号选择驱动。
2.将制卡机电源线与数据线跟电脑连接好(正常情况下插上电源制卡机三个灯同时闪一下
并响一声)。
3.在电脑设备管理器里将制卡机端口设置为COM1口
4.打开磁卡读写机应用程序先测试驱动端口是否都安装设置好了即(将端口设置好之后打
开程序会提示与COM1连接成功)点击读卡按钮制卡机绿灯亮开始刷卡,程序上会出现一串卡的磁条号,表示测试读卡成功。
5.开始制卡先点击读磁卡按钮,弹出一个窗口根据提示输入卡信息(卡号,制卡数量,充
刷卡完毕提示刷卡成功,再退出应用程序。
6.打开后台系统(这里的后台系统指的是制卡软件所配置的数据库系统)在顾客卡管理里
面查询卡档案信息如果有输入的卡信息说明制卡成功。
7.储值卡补磁操作同第五步操作一样输入卡号信息之后点击补磁操作黄灯亮开始刷卡,刷
卡完毕提示刷卡成功,退出应用程序。
8.积分卡补磁是在读写应用程序里点击写磁卡按钮根据提示操作。
9.储值卡红灯亮表示报错(比如刷卡或者读写卡失败红灯)。
卡点经验计算公式:L=K×λ×103 / P其中L--卡点深度,m;P--多次上提平均拉力,kN;λ--钻具多次上提拉力作用下的平均伸长量,m;K--计算系数(不同的管柱采用不同的系数。
如:2-7/8"油管K值取245,3-1/2"油管K值取375)。
井下被卡管柱的卡点公式计算法优化探讨摘要油田在处理卡钻问题时,第一步要做的工作就是分析卡钻原因,确定卡点的位置,这是制定事故处理方案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依据。
而运用目前常用的卡点计算公式单独计算得到的深度值往往与实际的卡点深度值相差很远,这无疑将影响到处理事故的进度和成功的几率。
为此,文章将对如何优化卡点计算方法的问题做一探讨,以期能得到更好的卡点计算方法,使计算出的卡点值更接近真实值。
关键词卡钻卡点公式方法探讨(一)前言在油田的钻、完井及修井作业中,经常会碰到井下管柱不能被提起来的现象,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管柱遇卡。
但对于卡钻,严格地讲应该是用与井下钻具相同的力不能把钻具提起来的现象。
所以说管柱遇卡后,如果现场发现及时,处理得当,那么问题很快就会解决,从而也不会形成卡钻。
但如果现场没有及时发现,或者发现后没有采取果断的、合适的措施进行处理,甚至事发时现场人员就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那么其结果势必将形成真正的卡钻。
卡钻的原因可以说是多方面的,作业时人为和井下原因是造成卡钻事故的常见原因。
但当前在油田上被应用的一些新技术的不成熟和不完善性也使得卡钻事故的发生几率大大提高,同时事故的复杂性和处理事故的风险性也随之大大增强。
就海洋油田渤海地区的自营油田来讲,经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有30多口井存在卡钻问题和“准卡钻”问题。
表1所列为部分事故井。
从表中可以看出,在这些事故井中,SZ36-1油田就占了三分之二。
目前SZ36-1油田有250口左右的油气水生产井,也就是说在该地区,平均10口井就有1口井存在井下管柱提不动或“准”提不动的问题。
而根据当前油田的生产状况以及随着油田逐步进入中后期生产,这种事故井的数量还会不断增加。
卡点的测定及计算计算法测卡点计算法测卡点是现场使用原管柱提拉法推算测卡,其理论依据是虎克定律,即 (1)理论计算法: L =PEF λ ○1式中L--------卡点深度,cm ;λ-----管柱伸长量(两次不同负荷上提时的长度差),cm ;P--------拉力,kN ;E-------钢材弹性模数,值为2.1×104,kN/ cm 2; F-------管柱环形截面数,cm 2。
(2)经验公式计算法: L =PKλ○2 式中K-------常数,Φ73mm 油管K 取2450,Φ73mm 钻杆K 取3800;λ-----管柱伸长量,cm ; P-------拉力,kN ; L--------卡点深度, m 。
(3)测卡操作:1)检查井架、绷绳、地锚、游动系统、提升系统等部位是否完好,指重表是否灵活好用。
2)将吊卡扣在最后一根下井管柱上。
挂上吊环。
3)上提管柱,当上提负荷比井内管柱悬重稍大时,停止上提。
记录第一次上提拉力,记为P 1。
4)在与防喷器法兰上平面平齐位置的油管上做第一个标记,作为A 点。
5)继续上提管柱,当上提负荷超过第一次上提拉力50 kN 时,停止上提。
记录第二次上提拉力,记为P 2。
6)在与防喷器法兰上平面平齐位置的油管上做第二个标记,作为B 点。
7)用钢板尺测量标记A 与B 之间的距离,记为λ1。
8)继续上提管柱,当上提负荷超过第二次上提拉力50 kN 时,停止上提。
记录第三次上提拉力,记为P 3。
9)在与防喷器法兰上平面平齐位置的油管上做第三个标记,作为C 点。
10)用钢板尺测量标记A 与C 之间的距离,记为λ2。
11)继续上提管柱,当上提负荷超过第三次上提拉力50 kN 时,停止上提。
记录第四次上提拉力,记为P 4。
12)在与防喷器法兰上平面平齐位置的油管上做第四个标记,作为D 点。
13)用钢板尺测量标记A 与D 之间的距离,记为λ3。
14)下放管柱,卸掉提升系统负荷。
卡点计算及测卡操作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卡点计算及测卡步骤卡点计算公式: L = K ΔL/ΔP K = 21·FL 卡点深度 (米)K 计算系数 (可以从表格中读取) ΔL 平均身长量 (厘米) ΔP 拉力 (吨)F 管体截面积 (平方厘米)钻杆计算系数K 值表:(3)测卡操作:1)检查井架、绷绳、地锚、游动系统、提升系统等部位是否完好,指重表是否灵活好用。
2)将吊卡扣在最后一根下井管柱上。
挂上吊环。
3)上提管柱,当上提负荷比井内管柱悬重稍大时,停止上提。
记录第一次上提拉力,记为P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与防喷器法兰上平面平齐位置的油管上做第一个标记,作为A 点。
5)继续上提管柱,当上提负荷超过第一次上提拉力50kN 时,停止上提。
记录第二次上提拉力,记为P2。
6)在与防喷器法兰上平面平齐位置的油管上做第二个标记,作为B 点。
7)用钢板尺测量标记A 与B 之间的距离,记为λ1。
8)继续上提管柱,当上提负荷超过第二次上提拉力50kN 时,停止上提。
记录第三次上提拉力,记为P3。
9)在与防喷器法兰上平面平齐位置的油管上做第三个标记,作为C 点。
10)用钢板尺测量标记A 与C 之间的距离,记为λ2。
11)继续上提管柱,当上提负荷超过第三次上提拉力50kN 时,停止上提。
记录第四次上提拉力,记为P4。
12)在与防喷器法兰上平面平齐位置的油管上做第四个标记,作为D 点。
13)用钢板尺测量标记A 与D 之间的距离,记为λ3。
14)下放管柱,卸掉提升系统负荷。
15)计算三次上提拉伸力及三次平均上提拉伸力,单位符号为kN 。
第一次上提拉伸力Pa= P2—P1; 第二次上提拉伸力Pb= P3—P1;第三次上提拉伸力Pc= P4—P1; 平均拉伸拉力P =(Pa+Pb+ Pc )/316)计算三次上提拉伸的平均油管伸长量,单位符号为cm。
《百分制课程考试试卷分析工具》科研部分(2)使用说明《百分制课程考试试卷分析工具》第九版隆重推出,首先针对用户普遍使用高版本MS OFFICE的现状,本版本跟随其演进不再支持MS OFFICE2007以前的版本。
更重要的升级是本工具将由纯教学实用型工具升级为教学科研型工具,推出系列考试研究方面的功能。
通过该系列功能的应用,教师将加深对教育测量学认识,逐步掌握考试技巧和艺术,提升教学品味。
标准分应用是准确综合评价学生学习能力的技术手段,新版实用部分已经加入了该功能,但此不在科研部分介绍范畴。
本篇介绍其它涉及考试教学科研的工具使用方法,供大家参考。
1第二部分操作界面进入本部分功能的操作界面方法是在初始界面底部点击“研究”按钮,先进入成绩分布研究界面(见图1,图2):图1初始界面底部图2成绩分布研究界面(科研工具第一部分内容)再点击底部的“其它功能”按钮,则进入本文涉及的功能操作界面,其界面见图3.图3科研工具第二部分操作界面该部分包括5个工具:1)历次试卷分析核心数据库浏览工具2)分半考试信度的测试工具3)重测考试信度的测试工具4)效标考试效度的测试工具5)两份考试的成绩分布卡方检验工具2档案库浏览用户在使用本软件做试卷分析时,系统自动将测试的核心数据存入档案库中,历次试卷测试后您将积累一批考试的核心数据资料。
这是您在组织考试、考试运行效果等方面十分珍贵的数据资料,通过历史数据信息的合理挖掘、对比分析,或许在试卷组题方面、题型结构方面、知识点的数量控制方面获得新的认知,掌握新的规律,甚至提高到一定高度产生新的理论,这就是回顾性研究。
回顾性分析是教学科研重要的方法,与调查研究、文献研究不同,回顾性研究是一种实践研究,尤其是建立在数据分析基础上的回顾性研究更有价值,它为揭示事物的特点、研究事物的规律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数据挖掘与分析技术请检索相关技术资料,本工具仅介绍档案库数据收集的范围与历史数据的浏览。
⽯油钻井卡点确定与爆炸松扣操作规程卡点确定与爆炸松扣操作规程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卡点深度确定及爆炸松扣的⽅法。
本标准适⽤于AES测卡、爆炸松扣仪器处理钻井、修井卡钻事故。
2计算卡点深度L=263.8We/(p2-p1) (1)式中:L-初步确定的卡点深度,单位为⽶(m);W―每⽶带接头(接箍)管柱的质量,单位为公⽄/平⽅⽶(KG/m2);e―钻具连续提升时的拉长,单位为厘⽶(cm);p2-p1-钻具连续提升时的平均拉⼒差,单位为千⽜(KN)。
3 ⽤测卡仪器确定卡点深度3.1 测卡前的准备⼯作3.1.1 调整井⼝钻具⾼度:⼀般要求钻具露出转盘⾯的⾼度在0.5m-3m。
3.1.2 钻具分段紧扣钻具分段紧扣按表1执⾏表1 钻具分段紧扣数据3.1.3 关⼤钓销⼦,以防电缆和游动系统缠绕。
3.1.4 安装天、地滑车3.1.4.1 测卡过程中不需要提拉钻具时,天滑轮可安装在⼤钓上。
3.1.4.2 测卡过程中需要提拉钻具时,天滑轮安装在⼆层平台以上的井架上。
3.1.4.3 地滑轮安装在钻台⾯上井⼝前与井⼝和测卡绞车三点成⼀线,并安装牢固,滑轮下⾯的固定点能承受20KN以上的拉⼒。
3.1.5下井测卡仪器的组合电缆头+磁定位器+加重杆+伸缩杆+上弹簧⽭+传感器+下弹簧⽭+引鞋3.1.6 长、短弹簧⽭的选⽤a)长弹簧⽭适⽤的管柱内径范围为38mm-340mm;b)短弹簧⽭适⽤的管柱内径范围为38mm-125mm。
3.1.7 地⾯校验测卡仪器3.1.7.1 仪器的地⾯⾯板如图1所⽰。
3.1.7.2 根据所测量管柱内径,调节上、下弹簧的挠度,使上、下弹簧⽭⽚与管柱内径的摩擦⼒分别为180N、190N。
3.1.7.3 接通电源和信号线,并打开仪器总电源8开关。
3.1.7.4 将功能转换旋钮17扳到C.C.L位置,检查磁定位器。
3.1.7.5 ⽤⼀铁质物体在磁定位器上往复运动,以检查磁定位器的性能。
3.1.7.6 将功能转换旋钮17扳到F.P位置,检查测卡仪器。
卡点的测定及计算计算法测卡点计算法测卡点是现场使用原管柱提拉法推算测卡,其理论依据是虎克定律,即 (1)理论计算法: L =PEF λ○1 式中L--------卡点深度,cm ;λ-----管柱伸长量(两次不同负荷上提时的长度差),cm ; P--------拉力,kN ;E-------钢材弹性模数,值为2.1×104,kN/ cm 2; F-------管柱环形截面数,cm 2。
(2)经验公式计算法: L =PKλ○2 式中K-------常数,Φ73mm 油管K 取2450,Φ73mm 钻杆K 取3800;λ-----管柱伸长量,cm ; P-------拉力,kN ; L--------卡点深度, m 。
(3)测卡操作:1)检查井架、绷绳、地锚、游动系统、提升系统等部位是否完好,指重表是否灵活好用。
2)将吊卡扣在最后一根下井管柱上。
挂上吊环。
3)上提管柱,当上提负荷比井内管柱悬重稍大时,停止上提。
记录第一次上提拉力,记为P 1。
4)在与防喷器法兰上平面平齐位置的油管上做第一个标记,作为A 点。
5)继续上提管柱,当上提负荷超过第一次上提拉力50 kN 时,停止上提。
记录第二次上提拉力,记为P 2。
6)在与防喷器法兰上平面平齐位置的油管上做第二个标记,作为B 点。
7)用钢板尺测量标记A 与B 之间的距离,记为λ1。
8)继续上提管柱,当上提负荷超过第二次上提拉力50 kN 时,停止上提。
记录第三次上提拉力,记为P 3。
9)在与防喷器法兰上平面平齐位置的油管上做第三个标记,作为C 点。
10)用钢板尺测量标记A 与C 之间的距离,记为λ2。
11)继续上提管柱,当上提负荷超过第三次上提拉力50 kN 时,停止上提。
记录第四次上提拉力,记为P 4。
12)在与防喷器法兰上平面平齐位置的油管上做第四个标记,作为D 点。
13)用钢板尺测量标记A 与D 之间的距离,记为λ3。
14)下放管柱,卸掉提升系统负荷。
粘吸卡钻的预防与泡解卡剂解卡的处理摘要: 介绍了泡解卡剂法处理粘卡事故的原理,卡点位置的计算,解卡剂用量的计算及泡解卡剂的准备,施工方法及技术要求,同时也提出了预防这类事故发生的措施关键词:炮解卡剂粘卡事故处理预防措施江苏油田自1975年组建,来自四川、大庆、胜利、长庆油田,多达十几个钻井队。
,初入江苏油田的井队,由于受传统泥浆观念的影响。
泥浆造型不当。
井队基本上都发生过卡钻事故。
粘卡事故占全部事故的85%以上。
造成卡钻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它与滤饼摩擦系数:钻井液密度及钻具与井壁的接触面积和接触时间,钻具的活动时间、距离有关。
而井型也影响粘卡发生,定向从式井,水平井超深井,大位移井,发生粘卡的几率比直井大,粘卡发生时,钻具上提下放困难不能转动,开泵循环正常且泵压稳定,一般没有井塌和岩屑沉淀现象,没有大量沉砂返出,卡钻后钻具活动距离(钻具的伸长)随着粘卡时间的增加而越来越短(卡点上移)。
处理粘卡事故时,首先要保证正常循环钻井液,调整钻井液性能,加强净化工作,充分洗井,这是处理粘卡的前提条件。
在卡钻前期,即尚未彻底卡死的情况下,可用下砸的办法解卡。
具体做法是:放空悬重,在方钻杆上做一个记号(转盘面处),然后上提钻具使拉力等于或稍大于原悬重,随即快速放松刹把下砸,利用自由段钻具的重量下击。
注意方钻杆的记号,不得砸的太多而使游车、大钩倒挂。
这样反复下砸几次,解卡的可能性很大。
在不超过钻杆允许拉力负荷的前提下,可适当猛提,猛放,强行转动钻盘,若仍无效,则采用泡油解卡法进行处理。
1解卡机理泡解卡剂是处理泥饼粘附卡钻(压差卡钻)的简单有效的方法。
它是把解卡剂泵入井内,使其返到卡点部位浸泡,减小滤饼摩阻系数,边泡解卡剂边活动钻具而解卡的一种方法。
解卡油一般是混合油组成。
它能够降低钻井液的表面张力,减小钻具与滤饼的摩擦力;它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和腐蚀性,当它渗入钻具与泥饼之间时,破坏粘附钻具的泥饼,使钻具与井壁之间的压差减小,从而减小钻具两侧的压差而产生的摩擦力,达到解卡的目的。
网吧的点卡使用流程简介网吧是供人们上网、打游戏、社交等的场所,而点卡则是网吧提供的一种上网方式。
点卡使用流程是指用户在网吧使用点卡来进行上网、下载等操作的流程。
本文将介绍网吧的点卡使用流程,帮助用户更好地了解和使用点卡服务。
步骤一:选择点卡1.用户进入网吧后,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点卡进行购买。
2.网吧通常会在前台或专门的兑换区域设置点卡展示柜台,用户可以从中选择自己需要的点卡。
3.点卡通常根据不同的上网时长进行分类,并且具有不同的价格。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点卡。
步骤二:购买点卡1.用户选择好需要的点卡后,需要向网吧前台提交购买申请。
2.网吧工作人员会根据用户选择的点卡类型计算价格,并告知用户需要支付的金额。
3.用户支付完成后,网吧工作人员会将点卡交给用户。
步骤三:充值点卡1.用户在拿到点卡后,需要进入网吧内的上网区域。
2.在电脑上打开网吧提供的上网软件或系统界面。
3.在软件或界面上找到“充值”或“续费”的选项,点击进入点卡充值界面。
4.用户将点卡上的充值密码输入到充值界面中,并确认提交。
5.系统会自动对点卡进行充值,用户可以在充值成功后继续使用点卡进行上网。
步骤四:使用点卡上网1.在点卡充值成功后,用户可以开始使用点卡进行上网。
2.用户在电脑上打开网吧提供的上网软件或系统界面。
3.在软件或界面上找到“登录”或“使用点卡”等选项,点击进入登录界面。
4.用户需要输入点卡上的账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5.登录成功后,用户可以享受购买的上网时长,在规定时间内自由上网、下载等。
步骤五:续费或退卡1.当用户使用完已充值的点卡时,可以选择续费或退卡。
2.用户在电脑上打开上网软件或系统界面,找到“续费”或“退卡”选项。
3.用户选择续费时,可以按照之前的流程进行点卡充值操作。
4.用户选择退卡时,需将点卡交给网吧的工作人员。
工作人员会核实点卡有效性,并对用户进行退款。
注意事项•点卡在购买后,请妥善保管,避免丢失或被盗用。
中海达RTK简要操作步骤制作:中海达集团沈阳分公司技术员一GPS-RTK的简单原理:实时差分定位就是在一个已知点上安置一台GPS接收机〔基准站〕,利用已知坐标和卫星星历计算出观测值的校正值,并通过无线电通讯设备〔称之为数据链〕将校正值发送给移动中的GPS接收机〔移动台〕,移动台利用校正值对自己的GPS观测值进行矫正,以消除卫星钟差,接收机钟差,大气层电离层和对流层的折射误差,提高观测精度。
GPS-rtk应用此原理,工作需要做的三大部分:第一,把其中一个主机设为基准站,另外的设为移动台;第二,需要设置无线电传输方式〔即数据链传输方式〕,中海达F61是高端设备,提供了三种不同的传输方式:卡模式〔GSM〕,内置电台模式〔UHF〕,外挂数据链模式,其中卡模式又可选配GPRS,3G等不同的卡;第三,调整好基准站和移动台对应的数据链和差分电文格式让其能收发正常,求得参数,进行工作。
二中海达RTK基本操作步骤:就以F61〔1+1〕为例:注意:1 基站不变的情况(变的情况补充说明),还有就是俩主机在正常锁定卫星的情况下〔这个会在下面的讲述中专门说硬件的设置〕2 记住这个步骤1-项目;2 GPS;5 测量;3-参数;5-测量;即12535的步骤,下面的操作按照这个步骤来的〔打钩的〕:如图:3 演示用的是卡模式的数据链,其他的在补充中说明(一)在到现场测量之前,我们可以完成的作业:搞清楚当地的中央子午线,东向加常数,当地椭球〔北街54还是国家80还是地方坐标系〕,投影方式〔三度带还是六度带或自定义〕————这些一般业主会提供。
(二)现场测量〔以第一次用rtk为例说明每一步的操作,当我们把参数求完,熟练之后大部分的步骤可省略〕1,先是1在手簿中打开Hi-rtk road软件:单机项目,新建一个项目:输入项目名称,再点击左上角项目信息,选坐标系统进去之后在点击椭球,在当地椭球中选中我们需要的坐标系统;图1-3所示:图一图二图三再点击投影,在投影方法中选当地的投影方式,一般三度带,在下面的中央子午线中输入当地的中央子午线,还有东向加常数,其他的千万不要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