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音乐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与整合

音乐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与整合

音乐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与整合
音乐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与整合

音乐是一门艺术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在课堂教学中,音乐常常与其他学科,如语文、美术、舞蹈、历史、地理等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这些学科所表达的大都具有视觉的可感性或文字的语义性,恰好与音乐情感表达的概括性和艺术表现的非具体性相互补充

。现在结合本人的教学谈一下是怎样把其他学科融入音乐欣赏教学与综合起来的。

一、音乐教学渗透文学知识在原始社音乐与诗歌相结合起来了,音乐与文学是姊妹艺术。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我国的歌曲艺术经历了诗经、楚辞、乐府、绝律诗、词、曲等不同的发展阶段。在欣赏民族管弦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课前我搜集了一些与乐曲描写的意境相符的图片,并在意境优美的幻灯片上配上唐朝诗人张若虚写的同名诗歌《春江花月夜》的开头四句诗“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声,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欣赏乐曲前,我先声情并茂地朗诵张若虚写的《春江花月夜》开头四句诗来导入新课,接着我再绘声绘色地描述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的优美意境:春天静静的夜晚,月亮在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两岸轻轻地摇曳。在欣赏过程中,随着典雅、优美的曲调的呈现,逐一出现配有诗句的优美图片,学生做到了眼、耳并用。

二、美术与音乐联系紧密通过音乐与美术教学和相关活动,培养学生对自然、社会生活和艺术的审美能力及创造美的能力。在欣赏课中加入一些美术作品,对帮助学生理解音乐,感受音乐美,更好地表现音乐美是有很大帮助的。欣赏组曲《图画展览会》中的《两个犹太人》,我先给学生展示哈特曼的旅行写生画。画面上的两个犹太人,形象对比鲜明:一个肥胖、骄横;一个瘦弱、怯懦。而两个具有明显反差的音乐主题就是根据这两个对比鲜明的人物形象来表现:肥胖的“富人”,音乐主题含有大跳和短小的停顿,由弦乐和木管乐八度齐奏,显得粗壮、自负;瘦弱的“穷人”,音乐主题采用同音反复,初次出现时用加弱音器的小号演奏,刻画出战战兢兢、瑟瑟缩缩的形象。学生通过听和看的结合,能更深刻地理解音乐,感受音乐形象。

三、音乐与舞蹈是姊妹艺术新课标提出:“音乐与舞蹈是亲密无间的姊妹艺术”。音乐与舞蹈有着天然的共生性,舞蹈中动作的节奏常常以音乐的节奏为基础,而音乐的节奏,又需要通过优美的舞蹈动作来形象地展现。通过舞蹈技能的训练,能提高学生的节奏感,提高学生表现音乐的能力。

四、音乐展现历史在教学中,我注意把历史知识及音乐作品创作的历史背景融入音乐欣赏教学中,不同时期的音乐,风格各异,这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有着很大的关系。让学生既掌握了音乐知识又复习了历史知识,而且能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如欣赏《义勇军进行曲》,我向学生介绍了歌曲的诞生以及被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历史。

五、音乐表现地域音乐离不开人民和以人为主体的社会生活。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音乐作品,往往具有不同的风格。如欣赏民歌《茉莉花》,《茉莉花》是流行在全国各地的民间小调。各地《茉莉花》,歌词基本相同,曲调有相同、有近似、也有不同的。如江苏民歌《茉莉花》,曲调委婉、细腻,体现了柔美的风格;河北民歌《茉莉花》曲调明快刚直,体现了爽朗的风格。两首《茉莉花》,因地理环境、生活习俗、语言特点等因素的不同,从而体现了迥然不同的音乐风格。其中一个方面我是结合地理特点来讲的:南方地区气候温和,土地肥沃,自然景观秀丽,音乐风格委婉秀丽;西北地区气候寒冷,石山峥嵘,蓝天下一望无垠的黄土地,所以民歌的音调高亢、嘹亮,质朴中带着严峻和深沉。这样,能帮助学生了解民歌风格形成的原因,从而准确地把握民歌的风格。

总之,不管音乐和哪一门学科综合,教师都必须以音乐教学为主,其他学科的讲解要适可而止,不能喧宾夺主。当然,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科综合”,对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转变观念,不断探索,不断学习,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科综合的优势,为音乐教学服务,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摘要:职高音乐课,在传统意义上是学生的娱乐放松课,但从职高学情出发,在音乐教学中渗透了其他学科的元素,并发挥音乐德育教育的作用,学生的精神面貌大为改观,且受益匪浅。

关键词:音乐;学科整合;德育在目前深化课改的新形势下,音乐课的地位被逐渐提升。而职业高中学生为学一技之长,从高一开始就分了专业,比如计算机、机电、护理、会计等。我所带的音乐课虽然是副科,但备受学生欢迎。一方面由于职高学生性格活泼,喜欢音乐,另一方面我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我在教给学生乐理知识、训练他们简单乐器技能的同时,还将音乐与其他学科相整合,并不忘发挥音乐的德育教育作用,学生

在音乐课上获得的知识和能力是多元和综合的。

一、音乐与英语学科的整合发挥音乐学科的优势,将英语歌曲引入课堂,比如long long way to go(《很长很长的路要走》),这是我从“天下足球”节目中听到的。教学时,播放足球节目的视频,学生看着画面,听着歌曲,很是伤感了一把。学生在学唱这首歌时,不认识单词,理解不了歌词大意。我就先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查英语字典,然后抽学生翻译,最后再播放课件,订正歌词的中文翻译。这样的英语学习,虽然占用了音乐课堂的几分钟,但学生对音乐和英语的兴趣倍增。带着新鲜与热情,学生很快就学会了这首歌。有时,还将流行歌曲的英文原版,或者中文歌曲的英文版搬出来,有的学生会唱中文版,但对照英文版的歌词,就不一定能够一一对应上了。所以,教唱这类歌曲,学生的收获是双倍的。

二、音乐与化学学科的整合偶尔一次,我与化学老师谈到班里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到有很多同学不喜欢化学课,记不住化学元素的性质与反应特点。而我恰好知道有一首包含很多化学元素的歌曲,是改编了周杰伦的《青花瓷》,歌词的内容就包含了化学中诸多元素及与其他物质反应时的特征。于是,我将这首歌词在课件上展示出来,让学生跟着《青花瓷》的曲调演唱。其中有几句是这样的:“白色絮状的沉淀,跃然试管底,铜离子遇氢氧根,再也不分离,当溶液呈金黄色因为铁三价,浅绿色二假亚铁把人迷。”还有“稀释那浓硫酸,浓酸入水滴,沿器壁慢慢倒,搅拌手不离,浓酸沾皮肤立即大量水冲洗,涂抹上碳酸氢钠救急,甘油滋润皮肤,光滑又细腻,熟石灰入土地,酸碱度适宜,看酸红碱紫的试纸多美丽,你眼带笑意。”新鲜有趣,一节课的时间,全班同学都唱会了这首歌。

三、音乐与文史学科的整合音乐作品中的很多歌词与语文学科的古典诗词、与历史学科的历史人物相关。研究歌词,可以增长文史知识,这一点毋庸置疑。比如屠洪刚演唱的《霸王别姬》。取材于千古英雄项羽的故事。引导学生鉴赏歌词的过程中,学生除了为项羽和虞姬生死不惧的爱情故事而感动,还能够在品味歌词中提升诗歌鉴赏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在教唱这首歌后,我抽同学谈自己对歌词的体会,同学们争相发表个人观点。有同学说:项羽是个有情有义的人。从“人世间有百媚千抹,我独爱爱你那一种”这句歌词中,我看到了表现了项羽对虞姬的“情”,从“归去斜阳正浓”这一句看出了,项羽因无颜再见江东父老,决定自刎而死,体现了对江东父老的“义”。有同学说:“恨不能荡尽绵绵心痛”和“我的泪向天冲”抒发了项羽英雄末路的痛心,而有同学反驳:“问天下谁是英雄“和“来世也当称雄”表现了项羽的英雄豪气。还有同学从虞姬的角度做品评:“我心中你最忠,悲欢共生死同”这句体现了虞姬对项羽的“忠”,“你用柔情刻骨,换我豪情天纵”表明了虞姬对项羽的刻骨柔情。”听着同学们的发言,我感到很欣慰,在他们学习文言文《鸿门宴》《项羽之死》的文章时,一定能够带着音乐课上的感悟和心得,怀着几分崇敬,与英雄进行心灵的沟通与对话。

四、音乐与德育学科的整合音乐在职高生的德育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进行德育教育的途径当然很多,就音乐学科来讲,以唱歌的方式让学生接受教育,是学生最喜闻乐见的形式。我从诸多流行歌曲中筛选50多首励志歌曲,如:《步步高》《高飞》《追梦赤子心》《不要认为自己没有用》《从头再来》《everyone is No.1》(每个人都是第一名)等,编辑成册印发给各班学生。比如成龙的《不要认为自己没有用》给自卑的同学带来自信;刘欢的《从头再来》让遭遇挫折的同学重燃起学习的希望之火;景冈山的《步步高》适合某些付出了努力,但没能马上得到回报的学生。为配合学校政教处和团委的工作,我每学期都要推出以下一些活动: 1.每周常会一首励志歌曲。当铿锵有力的歌声唱起来,学生热情高涨,精神焕发,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改变了精神状态和气质面貌。

2.选择励志歌曲作为班歌。班班有班歌,班班有歌声。励志性班歌,真的让我校学风班风焕然一新。

3.定期举办校园歌手大赛,并推出“每月一星”活动。活动激发了学生的活力,改善了学生

的厌学情绪,弘扬了正气,传达了正能量,学生真的受益匪浅。

实践证明:在我的音乐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思想逐渐发生了变化,由消极涣散的状态变得积极向上,学生不但非常喜欢音乐课,而且其他学科的学习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小学音乐在其他学科中的渗透作者:伍学琴摘要小学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学中适当渗透音乐元素可以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本文从具体实例阐述了小学音乐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方法与效果。关键词小学音乐学科渗透中图分类号:G623.7 文献标识

码:A 公安县油江中学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在去年学校组织的“课内比教学课后访万家”的教学活动中,音乐已经融入了各个学科的课堂中,为自己的教学渲染气氛、提高效率,并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音乐可以营造语文课欢快、活泼的气氛

二、在这次教学活动中,笔者有幸观摩了赵老师的一节小学二年级语文课《四个太阳》,

这节课得到了广大教师的一致好评。课堂上气氛活跃,老师有效改变以往教学中过于强调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状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在这堂课的开始,赵老师就播放了《种太阳》这首歌。这是一首采用四四拍,大调式,歌曲为单二部曲式结构的儿童歌曲。曲调欢快活泼,旋律舒展优美,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歌曲。音乐一起,同学们兴奋的拍手、歌唱。赵老师趁热打铁问道,这首歌要种几个太阳,同学们争先恐后的抢着说“:四个”。赵老师又问“:哪四个呢?”同学们回答道,一个送给南极、一个送给北冰洋、一个送给冬天、一个送给晚上。赵老师紧接着说“:今天我们也来学习另个版本的四个太阳,大家一起打开课本,读一读,说说课文中的四个太阳吧”。由此赵老师轻松、自然的展开了本节课的学习。另外,有些语文老师还将音乐融入作文课当中,针对同学们对音乐的喜爱,挑选一些熟悉、喜爱的音乐,利用音乐中丰富的感情因素,让艺术和音乐很好的融合,留给学生一个想象的空间,这样就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力,更加发展了他们欣赏美、创造美、感知美的能力,让他们有一个积极、健康的心理。

三、二、音乐可以改变英语课枯燥乏味的状态音乐没有国界,不会英文不要紧,

只要音乐好听,一定会流行。改革开放以来,很多优秀的外国音乐作品来到我国,人们从听不懂到模仿的似模似样的唱出来,已经是很大的进步。英文歌曲在英语课堂中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其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掌握英语词汇、语法、语音,培养其英语语感和文化习得,对提高他们的整体英语水平有很大帮助,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尤其是,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简单的英文歌曲能使学生放松并且活跃气氛,他们的注意力会更加集中并乐于学习。本校李老师在上PEP小学英语三年级(下)《Unit

6 Happy Birthday》这一单元的Part C Let's sing课时,首先把数字1―10的英语单词教授

几遍,学生的学习很机械,课堂效果不佳,后来李老师立刻转换了课堂教学方式,教大家学唱英文数字歌《Ten Little Candles Dance 》,将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过来,结果学生很轻松地掌握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由此看来,借助适当的音乐,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可以减轻学生由于沉重的学习负担所造成的精神疲劳感。

四、三、音乐可以培养科学课探究体验的兴趣科学课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的启蒙教育课程,更是一门使人变聪明的学科。但很多学生觉得科学课很难学,因此,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从生活中发现科学并主动探究,就成了科学老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我校科学程老师在上《声音的产生》这一课时,就先让学生听一段很多声音的音乐,分析音乐中出现了哪些声音,这些声音是怎么造成的,并模仿这些声音。面对如此有趣的问题,同学们热情高涨,一下子就进入了学习状态,教师得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帮助他们高度集中地进入探求新知识的情境中来,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学生更是解决这些科学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了成功和愉快。

四、音乐可以帮助美术课创设完美的情境美术也是艺术的一部分。如果在美术课

堂中穿插美妙音乐,可以极大的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让他们更深刻的感受到艺术的美,让他们陶醉在音乐的氛围中,伴随着活跃的想象力和强烈的审美情感,使他们将感知过程和体验过程紧密结合,加深对美的认识和理解。有了这样的认识和理解,学生的视野得到了拓展,精神得到了充实,感情得到了升华。如我校余老师的一节美术课上,这一点就得到了充分的证实。她上《热带鱼》一课时,以儿童歌曲《三条小鱼》为切入点,

将美术中的手工课和音乐中的小鱼的游姿融入到美术课教学中,并通过可爱的动画、美妙的歌曲和动听的故事一起创设了一个漂亮的海底世界情境,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老师灵活而精心的教学设计和引导启发,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学生成功的剪出各种热带鱼、海底生物的形态,组成一幅幅生动活泼的画面。学生学得主动、学得开心,真正的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得。

五、五、音乐可以实现体育课鉴赏、锻炼的结合现在的体育课已不再只是单纯的

跑跑步、做做操,而是成为一门德育和美育、运动与健美相结合的学科。让学生在上体育课时积极主动、活泼愉快,是现代中小学体育课发展的趋势。就拿目前正在广泛推广的校园集体舞来说,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很丰富,不论是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着眼,还是从提倡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通过接触舞曲音乐和舞步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都是值得期待的。尤其是在学生被沉重的学习压力压得近乎喘不过气来,身体素质每况愈下的大背景下,让他们有机会随着轻快的音乐,舒缓一下紧张的学习氛围,放松一下紧绷的神经,是一个很好的举措。体育课上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对象的特点、目标的要求、教学策略的安排,以音乐为媒介,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调节下积极参与锻炼,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动作的协调性、节奏感,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学生对的美的体验,从而实现体育教学内容的最大优化。

由以上课例可以看出,将音乐作为其他学科教学的辅助手段,如果运用得当,可以大大提高有关课程的教学效率,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音乐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音乐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师宗县竹基中学张琳 【关键词】音乐、语文教学、重要作用 【内容摘要】 单纯的语文教学,虽然会让学生学到知识但却觉得无趣;单纯的音乐,虽然会让学生感到快乐但却很少能学到知识。有没有一种方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呢?那就是把语文与音乐结合起来,让二者相互补充,相互强化。用音乐为语文课画龙点睛,用音乐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下获得丰富的语文知识。 音乐和语文有什么关系吗?我想有些人会不以为然,把音乐和语文拉到一起,能把语文学好吗?我认为,适当的音乐,对语文教学是很有帮助的。 在我刚走上语文讲台不久,发生了一件事,让我更加对这种看法确定,我们使用的教材,是由语文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写人的记叙文,正好里面的文章都涉及到“爱”这个主题,我就想到了设计一次以“母爱”为主题的配乐朗诵的活动。因为这是一所乡镇中学,学生都来自农村,又刚进入初中不久,他们以前几乎没有搞过什么朗诵比赛,更何况配乐朗诵,难度是可想而知的,我先是指导学生写文章,然后再根据他们的文章帮他们找合适的音乐,我们整整准备了三个星期,配乐朗诵才真正开

始了! 台上的同学在优美的音乐中朗诵着自己的文章,情到深处,不禁落下了热泪,台下的同学也被深深感染,也不禁潸然泪下,整个教室都沉浸在对母爱感恩的情绪中。我作为一名老师,我也不禁为着这样一群可爱的孩子所感染。他们的感情,是如此的纯真;他们的内心,是如此的丰富。活动过后的很长时间,他们都还会对我说:“老师,那次活动真好,让我们知道了要多孝顺父母,我们什么时候再搞一次啊?”我想如果只是一次普通的朗诵,也许收不到这样良好的效果。为什么配乐朗诵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呢?我想是因为我把音乐与文字相结合,让语文走近音乐,让语文走近音乐,让他们相互补充,相互强化的作用。用音乐渲染教学情景,用音乐为课文画龙点睛,用音乐激起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下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学到丰富的知识。 《毛诗序》中曾说过:“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在原始社会,人类还没有文字,没有丰富的文学种类及表现手法,唱歌和舞蹈便是初民天然的表现和抒情方式。音乐就是通过有组织的、在时间上流动的音响所形成的艺术形象或意境,表达人们的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它最善于细腻地表达人们不同的情感,溶解各种思想。贝多芬说:“音乐能使人的灵魂爆发出火花”。 文字产生后,文学渐渐也成了人们表达感情的重要方式,《文心雕龙》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文章实则

浅谈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的整合

桐梓县羊磴中学:梁秀英 在新课程的改革进程中,进一步突出了素质教育中语文学科的基础性问题,它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要落实这基础性问题,当务之急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优化语文学科改革,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全面能力,就必须将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与其它学科相整合,只有这样,“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这朵红花在“其它学科”这片绿叶的衬托下才会开得更加艳丽。 一、语文教学与其它学科整合的必要性 《语文课程标准》开篇就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些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教学的这一地位是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的,是素质教育和课改趋势对语文教学的新要求,也是我在语文课改教学中的实践启示。语文学科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必须走整合教育的路子。语文学科进行整合教学可以使学生在不同学科的相互交叉、渗透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学科强调“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曹洪顺曾说:“语文学科不仅仅限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

能力,以便他们学习其他学科和知识做好准备,它还有向学生进行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的德育价值;具有向学生进行文化知识教育、发展学生智力的智育价值;具有向学生进行文化艺术教育和审美教育的美育价值等等”。要实现语文学科人文性的德育、智育和美育等三个方面的价值,也只有在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的实践中才得以完成。 中国基础教育课程的安排趋向于综合化。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把“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摆到了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同等重要的位置,其目的是“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可见语文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交叉整合显然是有理有据,有规律可循的。语文教学是可以也是有必要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的,否则怎能完成奠定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目标呢? 二、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整合的着力点 (一) 整合其他学科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整合其他学科的知识,解决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比较教学点滴》一文中说:“语文课本中内容不仅与历史、政治、地理等社会科学内容相通,也与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的内容相融,只不过教学目的和教材表现形式不同罢了。” 比如我们教学《统筹方法》,自然联想到数学知识。教学《毛

音乐与各门学科的联系

音乐与各门学科的联系 陈鹏安 中学的音乐课该如何使学生认识音乐与各门学科的联系呢?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的有效途径。我认为目前的中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经验,有一定的知识面(包括文学、历史、地理等),对于事物也有自己的认识和观点。在教学时,应在音乐欣赏的内容和含意上作更宽泛一些的探索,站在音乐文化的高度上欣赏作品,融入人文色彩,使音乐欣赏更贴近学生已有的历史、地理、文学知识,更容易被广大的学生接受,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进而培养他们主动参与对作品的感受、体验、分析和理解。而要采用“人文式”教学,相关文化之间的学科综合是至关重要的。一、音乐与相关学科之间的联系 音乐与相关文化,结合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音乐与相关文化相结合,它不仅是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而且从根本上将音乐课从学科教育的轨道上转向全面育人的轨道。这种转移意味着音乐课要以音乐为载体,以音乐中丰富的艺术内容、绚丽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相结合,它直接增进学生的文化素养,扩大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提高学生鉴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能力。重视音乐与相关文化的结合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也是改变以学科为中心,强调学科本位现状的需要;最终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为此我们必须进行深入的实践,充分发挥文化在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音乐与文学的关系非常密切,根据文学作品创作的音乐数不胜数。虽然音乐不是对文学作品的再现,却能使作品中所蕴合的情感与精神得到升华。学者赵鑫珊说“莫扎特的音乐是旋律化、和声化和节奏化了的唐诗。”他认为:莫扎特的慢板乐章是他音乐的精华和灵魂,他那幽深的意境同唐诗的钟声是如此的相似,如张悦的《山夜闻钟》中的“夜卧闻夜钟、夜静山更响。”或是“相思晚望山林寺,惟有钟声出白云。”莫扎特的《第一长笛协奏曲》宁静略带忧伤的情绪把人带进松风竹雨、山泉水波恬静、澄明的景色,好像是在吹奏杜牧的诗句“旋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远梦归清晓,家书到隔年”。由此可见,音乐与诗的关系是多么密切。 音乐与绘画是姐妹艺术,它们有许多共同点,从画面的色彩、线条和构图中可以感受音乐旋律、节奏及曲式的流动,从音乐的音响中也能联想和想象到多姿多彩的一幅画面。所以有人说:“声音是听得见的色彩,色彩是看得见的声音.”音乐与美术的意+境竟是那样的相近。赵鑫珊在谈到莫扎特的《E大调钢琴三重奏》时,他认为乐曲所带来的浓郁的田园气息可以使人联想起英国水彩画画家温特的作品《歇息在旋店外的旅客》和《山雨欲来的收割场面》,同时感受到古诗“孤村树色昏残雨,远寺钟声带夕阳”的境界. 音乐与历史不仅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还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在历史发展的每一个重要时刻都留下了音乐的声音。《十面埋伏》和《霸王别姬》虽然是两道不同的琵琶曲,但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我国古代的楚汉战争;丁善德的《长征交响曲》和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再现了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历史;贝多芬的《第九合唱交响曲》气势恢宏地表现了世界人民向往着“和平、自由、平等、博爱”的崇高精神,同时也体现了世界人民当时反法西斯战争的强烈呼声。通过对这些音乐的欣赏可以丰富学生的历史文化知识。音乐与建筑似乎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但它们之间确实有着很密切的联系。通过欣赏学习,可以极大地丰富学生的历史文化知识。 音乐与建筑似乎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但它们之间确实有着很密切的联系。“听莫扎特的音乐,脑子里常浮现出唐诗,以及十七、十八世纪欧洲的古典建筑。”德国哲学家树林曾比喻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后来音乐家霍夫曼又补充了一句:“音乐是流动的建筑。”这两句

探讨音乐与舞蹈之间的关系

探讨音乐与舞蹈之间的关系 发表时间:2011-09-29T11:47:30.517Z 来源:《时代报告》2011年7月下期供稿作者:张小刚 [导读] 音乐与舞蹈,从古至今,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张小刚 (河南歌舞演艺集团河南郑州 450003) 中图分类号:J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41-1413(2011)07-0000-02 摘要:音乐与舞蹈,从古至今,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究竟密在何处?本文将从各个方面对音乐与舞蹈之间的关系进行阐述! 关键词:音乐舞蹈互相依存差异 一、舞蹈与音乐 舞蹈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是一门以人体为媒介的表演艺术。通过人自身来展现,以无声的表达即动作为表现手段来表现内心的情感。舞蹈是伴随着人类最早的动作行为出现的艺术形式,它是律动变化多端的活动的塑像艺术。影响舞蹈表演的因素有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舞蹈本体的范畴,包括舞蹈演员的肢体、必要的舞蹈技术和艺术表现力。演员的肢体指舞蹈演员的自然条件,诸如形象、身材、比例、气质等;舞蹈技术是指扎实的基本功、单人、双人的技术技巧等;而艺术表现力是指对角色的理解、情感的展现等等,这些都涉及到舞蹈演员的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两个方面。影响舞蹈表演的另一类因素是非舞蹈本体的范畴,作为外界的刺激同样会影响到舞蹈本体。舞蹈演员的肢体表现,包含了音乐、文学背景、服饰道具、舞台美术(灯光、布景等)、剧场环境等诸多因素,在这其中,对舞蹈演员产生最大影响的莫过于音乐因素。 音乐是用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在人类还没有产生语言时,就已经知道利用声音的高低、强弱等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感情。随着人类劳动的发展,逐渐产生了统一劳动节奏和相互间传递信息的呼喊,这便是最原始的音乐雏形;当人们庆贺收获和分享劳动成果时,往往敲打石器、木器以表达喜悦、欢乐之情,这便是原始乐器的雏形。音乐是有目的的,是有内涵的,其中隐含了作者的生活体验,思想情怀。音乐的最基本要素是节奏和旋律。音乐的节奏是指音乐运动中音的长短和强弱。音乐的节奏常被比喻为音乐的骨架。旋律也称为曲调,高低起伏的乐音按一定的节奏有秩序地横向组织起来,就形成曲调。曲调是完整的音乐形式中最重要的表现手段之一。 二、音乐与舞蹈的相同点 (一)节奏性 音乐的时间单位是音调和节奏,而舞蹈则是姿势和动作,舞蹈动作律动性的实质就是节奏,而对节奏的感受力称之为节奏感。 人的有节奏的动作自然要求音乐来配合,同舞蹈相结合的不是任何音乐,而是节奏比较鲜明的音乐。最容易与音乐结合在一起的是舞蹈,原因在于它们之间有着共同的节奏,戏剧、电影、诗歌等艺术形式相比舞蹈而言和音乐的紧凑性还是较弱的。 在多人舞蹈中,想要创作出或表演出一个协调而具有观赏性的舞蹈作品,只有有了一个共同的节奏源,才能创作出一个协调有美感的动作。如果没有音乐节奏的规范,舞蹈创作者将无法按照自我心中的节奏来进行编排每个人的动作,而每个人的心理节奏却又是不尽相同的,那么这个舞蹈创作将是失败的,只有舞蹈与音乐具有相同的节奏时,呈现出的节目才是吸引人、成功的。 (二)内容表达性 音乐和舞蹈是人类实践的产物,是人们审美的一种方式,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志趣,并表现着他们的传统习俗,道德观念以及理想和愿望。它们都来自于生活,并都用自身的表现规律去揭示生活并表达作者内心的情感。每一首音乐,都是作者根据现实或自己的内心世界情感用节奏和符号来创作的,并不是空洞无内容的,舞蹈也是一样的,都是有实质内容的,是舞蹈创作者用动作来表达一定的情感和思想的。从这点可见,音乐和舞蹈都是有内涵的,都是在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和故事。 三、音乐与舞蹈的差异 音乐是听觉艺术,是可以不依附其他的艺术形式而存在的,而舞蹈是视觉艺术,是有动作而无声的艺术形式。人类感情最直接的表示就是语言,音乐善于表达人的内心情感,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和抽象性,并且可以靠听着来联想,能发挥出它的优势,而舞蹈是通过具体的动作来表达要表达的对象的,是要依赖音乐而存在的,当语言已经不能满足于表达情感的时候,就要加上身体的动作来共同表达内心的感受。只有当舞蹈和音乐这两者的结合,有声又有动作时就可以产生更鲜明、更准确的形象和更深刻、更细致的感情。 四、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是音乐的回声 舞蹈和音乐相互依存、又相辅相成,音乐就像是舞蹈创作环境的氧气一样,无时无刻不体现着它的存在。 舞蹈对音乐有本能的需要,因为音乐能在舞蹈整个过程中表达情绪、体现个性、烘托气氛、塑造形象等。舞蹈需要音乐的激发与强化。离开音乐,舞蹈是难以充分表达感情的。音乐本来就有直接渗入人心的特点,欣赏中常常把音乐中表现的感情当做自己内心的感情来体验。 舞蹈属于视觉范畴,有形而无声,在舞蹈表演艺术中,优美的音乐配合,不仅为编导提供了节奏的基础,而且提供了情感、思想、性格、形象和结构,为创作者提供取之不尽的灵感,根据音乐的旋律创造出“舞蹈的旋律”;音乐的色彩变化是对舞蹈多样化的启发,音乐的曲式结构应体现在舞蹈结构中,独特的音乐节奏会产生独特性格化的舞蹈动作,舞蹈伴随音乐的对比、展开而达到了跌宕起伏的效果。舞蹈中的音乐是完成舞蹈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和揭示其主题思想的组成部分。舞蹈表现的情绪变化,是通过音乐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来体现的。舞蹈正是在形体动作与音乐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的有机结合中塑造鲜明的艺术形象的。如果舞者不能很好地理解音乐、感受音乐,那么自己的表演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例如有些舞蹈表演,进入意境后,在旋律中体味,去寻觅动作的源头。一旦捕捉住情感的最佳宣泄点时,舞蹈剧情就不用靠死记硬背动作,只要对音乐有准确感觉,待音乐唤起灵感冲动后,便可在“凝固”的音乐气氛中如痴如狂的舞动起来。舞蹈家对于自己表演的作品的组成部分的音乐要有更深的感觉和理解,这种感觉和理解进一步激发起内心的感情,通过外在的形体动作表现出来。 音乐在舞蹈和舞剧中也具有交代和展现剧情的作用。例如舞剧《好大的风》,在第一段“回忆”中,创作者利用以电声模拟乱风的效果,由小变大,由远至近,把观众带入了故事氛围中。到了舞蹈的第三段“象征”时,把舞蹈推向高潮的是唢呐的呼喊、强烈的鼓声、钹声与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整合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整合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松鼠与松果》 一、课例导语 随着当代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应用,我们已经进入了高科技信息技术期间,信息技术与其她学科的整合就是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主要途径。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关照》中指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促进中小学教学根本性变革的首要途径。”这就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进步到了一个十分主要的地位。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与运用的领域,注意跨学科的学习与当代科技手段的运用……” 。充分使用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服务,获得语文学科知识,培养语文能力,进步语文素养,就是一个极新而又布满朝气的领域。 二、教材特点 《松鼠与松果》就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10课。课文就是一篇童话,叙述了两只具有环保意识的小松鼠植树的故事。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要让学生了解到人类在向自然索取时,一定不要忘记回报自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永远拥有一个美好的家园。 由于以往的教学把识字与朗读放在重点,所以本班学生对朗读与识字掌握得比较好。学生能够利用以前学过的字识记新生字,在朗读中也能够进行知识的迁移。 低年级的学生对新奇的事物有很大的好奇心,也很喜欢小动物,所以本课的内容很适合学生。 三、教学手段及目标: 一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拼音已较掌握,课文基本读通,生字已能通过拼音自己认读;但对课文只就是很浅的理解,真正读懂课文还需靠老师讲,所以教学方法应就是基础的让学生自学,较难的由老师带学。同时考虑到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视觉上的冲突才能引起她们的注意与兴趣,所以加入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使教与学的过程更形象化、感性化,效果良好。我想通过以上的教学手段来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认识“聪、活”等11个生字。

音乐媒体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

音乐媒体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 多媒体作为现代化教学手段,已经被广大教师和学生所接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选择与教材相匹配的音乐,可以活跃课堂气氛。通过听觉和视觉带给学生感官刺激,在音乐渲染下,学生更容易进入语文教学的环境中,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效率,还能提升学生的语文感悟,陶冶学生的文学情操。 一、合理选择音乐营造氛围 音乐媒体与小学语文融合的关键就是要注意音乐的选择,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对教材中的人文内涵和情感价值进行挖掘,捕捉、提炼情感触发点,并选择与之相匹配的音乐,借此将学生带入到语文文本的情境当中。例如,在学习《找春天》一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在课前给学生播放《春天在哪里》这首欢快的音乐,学生受到音乐的感染,课堂气氛十分愉悦,接着教师引入今天所要学习的课文,带领学生一起寻找春天,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的激发出来,让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二、利用音乐进行情感升华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限制,他们缺乏生活阅历,在面对情感较为丰

富的作品时,无法很好地理解,这就需要利用音乐将文章中深刻情感传递到学生的心里,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可以选择与文章匹配的背景音乐来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情感,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更好的品味作者的思想情感,与其产生情感共鸣。例如,在学习《伯牙绝弦》一课时,教师就可以选择《高山流水》一曲作为背景音乐,在绝妙的音乐声中让学生明白知音难觅、知己难求,这样学生就能很好地理解子期死后,伯牙摔琴绝弦时内心的感受了。 总之,将音乐媒体与小学语文进行融合,能够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研究出有效的应用策略,在进行融合时要选择适当的音乐媒体,利用音乐把学生带入教材的情境当中,让学生能与文章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进而获得情感体验和升华。 作者:孙小娟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英吉沙县第二小学

音乐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与整合

音乐是一门艺术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在课堂教学中,音乐常常与其他学科,如语文、美术、舞蹈、历史、地理等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这些学科所表达的大都具有视觉的可感性或文字的语义性,恰好与音乐情感表达的概括性和艺术表现的非具体性相互补充 。现在结合本人的教学谈一下是怎样把其他学科融入音乐欣赏教学与综合起来的。 一、音乐教学渗透文学知识在原始社音乐与诗歌相结合起来了,音乐与文学是姊妹艺术。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我国的歌曲艺术经历了诗经、楚辞、乐府、绝律诗、词、曲等不同的发展阶段。在欣赏民族管弦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课前我搜集了一些与乐曲描写的意境相符的图片,并在意境优美的幻灯片上配上唐朝诗人张若虚写的同名诗歌《春江花月夜》的开头四句诗“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声,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欣赏乐曲前,我先声情并茂地朗诵张若虚写的《春江花月夜》开头四句诗来导入新课,接着我再绘声绘色地描述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的优美意境:春天静静的夜晚,月亮在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两岸轻轻地摇曳。在欣赏过程中,随着典雅、优美的曲调的呈现,逐一出现配有诗句的优美图片,学生做到了眼、耳并用。 二、美术与音乐联系紧密通过音乐与美术教学和相关活动,培养学生对自然、社会生活和艺术的审美能力及创造美的能力。在欣赏课中加入一些美术作品,对帮助学生理解音乐,感受音乐美,更好地表现音乐美是有很大帮助的。欣赏组曲《图画展览会》中的《两个犹太人》,我先给学生展示哈特曼的旅行写生画。画面上的两个犹太人,形象对比鲜明:一个肥胖、骄横;一个瘦弱、怯懦。而两个具有明显反差的音乐主题就是根据这两个对比鲜明的人物形象来表现:肥胖的“富人”,音乐主题含有大跳和短小的停顿,由弦乐和木管乐八度齐奏,显得粗壮、自负;瘦弱的“穷人”,音乐主题采用同音反复,初次出现时用加弱音器的小号演奏,刻画出战战兢兢、瑟瑟缩缩的形象。学生通过听和看的结合,能更深刻地理解音乐,感受音乐形象。 三、音乐与舞蹈是姊妹艺术新课标提出:“音乐与舞蹈是亲密无间的姊妹艺术”。音乐与舞蹈有着天然的共生性,舞蹈中动作的节奏常常以音乐的节奏为基础,而音乐的节奏,又需要通过优美的舞蹈动作来形象地展现。通过舞蹈技能的训练,能提高学生的节奏感,提高学生表现音乐的能力。 四、音乐展现历史在教学中,我注意把历史知识及音乐作品创作的历史背景融入音乐欣赏教学中,不同时期的音乐,风格各异,这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有着很大的关系。让学生既掌握了音乐知识又复习了历史知识,而且能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如欣赏《义勇军进行曲》,我向学生介绍了歌曲的诞生以及被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历史。 五、音乐表现地域音乐离不开人民和以人为主体的社会生活。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音乐作品,往往具有不同的风格。如欣赏民歌《茉莉花》,《茉莉花》是流行在全国各地的民间小调。各地《茉莉花》,歌词基本相同,曲调有相同、有近似、也有不同的。如江苏民歌《茉莉花》,曲调委婉、细腻,体现了柔美的风格;河北民歌《茉莉花》曲调明快刚直,体现了爽朗的风格。两首《茉莉花》,因地理环境、生活习俗、语言特点等因素的不同,从而体现了迥然不同的音乐风格。其中一个方面我是结合地理特点来讲的:南方地区气候温和,土地肥沃,自然景观秀丽,音乐风格委婉秀丽;西北地区气候寒冷,石山峥嵘,蓝天下一望无垠的黄土地,所以民歌的音调高亢、嘹亮,质朴中带着严峻和深沉。这样,能帮助学生了解民歌风格形成的原因,从而准确地把握民歌的风格。 总之,不管音乐和哪一门学科综合,教师都必须以音乐教学为主,其他学科的讲解要适可而止,不能喧宾夺主。当然,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科综合”,对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转变观念,不断探索,不断学习,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科综合的优势,为音乐教学服务,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摘要:职高音乐课,在传统意义上是学生的娱乐放松课,但从职高学情出发,在音乐教学中渗透了其他学科的元素,并发挥音乐德育教育的作用,学生的精神面貌大为改观,且受益匪浅。

浅谈音乐与舞蹈的关系论文

浅谈音乐与舞蹈的关系论文 摘要:音乐与舞蹈,从古至今,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究竟密在何处?本文将从各 个方面对音乐与舞蹈之间的关系进行阐述! 关键词:音乐舞蹈互相依存差异 一、舞蹈与音乐 舞蹈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是一门以人体为媒介的表演艺术。通过人自身来展现,以无声的表达即动作为表现手段来表现内心的情感。舞蹈是伴随着人类最早的动作行为出 现的艺术形式,它是律动变化多端的活动的塑像艺术。 影响舞蹈表演的因素有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舞蹈本体的范畴,包括舞蹈 演员的肢体、必要的舞蹈技术和艺术表现力。演员的肢体指舞蹈演员的自然条件,诸如形象、身材、比例、气质等;舞蹈技术是指扎实的基本功、单人、双人的技术技巧等;而艺术 表现力是指对角色的理解、情感的展现等等,这些都涉及到舞蹈演员的生理因素和心理因 素两个方面。 影响舞蹈表演的另一类因素是非舞蹈本体的范畴,作为外界的刺激同样会影响到舞蹈 本体。舞蹈演员的肢体表现,包含了音乐、文学背景、服饰道具、舞台美术灯光、布景等、剧场环境等诸多因素,在这其中,对舞蹈演员产生最大影响的莫过于音乐因素。 音乐是用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在人类还没 有产生语言时,就已经知道利用声音的高低、强弱等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感情。随着人类 劳动的发展,逐渐产生了统一劳动节奏和相互间传递信息的呼喊,这便是最原始的音乐雏形;当人们庆贺收获和分享劳动成果时,往往敲打石器、木器以表达喜悦、欢乐之情,这 便是原始乐器的雏形。 音乐是有目的的,是有内涵的,其中隐含了作者的生活体验,思想情怀。音乐的最基 本要素是节奏和旋律。音乐的节奏是指音乐运动中音的长短和强弱。音乐的节奏常被比喻 为音乐的骨架。旋律也称为曲调,高低起伏的乐音按一定的节奏有秩序地横向组织起来, 就形成曲调。曲调是完整的音乐形式中最重要的表现手段之一。 二、音乐与舞蹈的相同点 一节奏性 音乐的时间单位是音调和节奏,而舞蹈则是姿势和动作,舞蹈动作律动性的实质就是 节奏,而对节奏的感受力称之为节奏感。

刍议音乐与舞蹈的融合渗透论文

刍议音乐与舞蹈的融合渗透论文 刍议音乐与舞蹈的融合渗透全文如下: 【摘 要】舞蹈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在进行舞蹈表演的过程中,既包含了音乐艺术,又是对美术、戏曲和文学等艺术的展现。一个好的舞者能够将这多种艺术进行完美的结合,在舞台上运用舞蹈将其进行完美的诠释,展现给观众的过程中,能够给观众带来最美的享受。然而,在诸多艺术当中,对于舞蹈影响最为深刻的就是音乐,因为它在舞台上伴随舞 蹈而存在,它与舞蹈密不可分,然而要想将舞蹈的真实意义进行充分的表达,又不能够完 全受到音乐的影响,因此掌握好音乐与舞蹈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音乐舞蹈融合渗透 在表达人类内心情感的过程中,音乐与舞蹈能够以两种形式不同的艺术方法对其进行 展现。然而,两者之间又是相辅相成的。通过舞蹈能够更好的帮助观众理解音乐的魅力和 思想,而通过音乐观众能够充分认识到舞蹈的内涵。在审美层面上,人们的审美情感要靠 不同的音乐节奏和旋律来实现;而舞蹈则以一种艺术创作的形式给人们带来审美感觉。二 者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 1 音乐与舞蹈相辅相成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音乐与舞蹈是分属于两个不同的艺术领域的,然而我们却无法 将二者进行彻底的分割。人类自发明舞蹈之日起,音乐就始终伴随着舞蹈而出现。可以说,舞蹈的灵魂是通过音乐来展现的。在古代的舞蹈表演过程中,主要是伴随着敲击节拍而进 行的,这种舞蹈的伴奏方法从根本上说明舞蹈与音乐共同存在的特点,同时也奠定了音乐 对于舞蹈深远的影响,舞蹈从古至今的形式、结构和特点都受到了重大的影响。 从舞蹈的艺术形象上来看,只有伴随着音乐而产生的舞蹈才更能够充分表达其中的内 涵和思想。在舞蹈的发展历史中,曾经有舞蹈家为了表达舞蹈能够充分展现艺术内涵和思想,尝试着将舞蹈从音乐当中脱离出来,然而这样失去了伴奏而进行的舞蹈,却还是可以 从每一个步伐和动作当中体现出节拍和节奏。例如,踢踏舞的学习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舞 者通过肢体,如手、脚等运动产生一定有规律的声响,这些声响能够使舞者的动作和舞蹈 更加具有节奏感等。因此,我们可以说音乐与舞蹈是无法进行分割的[1]。 2 有效结合音乐与舞蹈 结合舞蹈与音乐,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首先,舞曲的存在。舞曲可以作 为音乐的另外一种表达方法。舞曲在进行演奏的过程中,是需要将舞蹈的节奏和动作融入 其中的。例如,圆舞曲和小步舞曲等都是有效结合舞蹈与音乐的代表;其次,舞剧的存在。舞剧在进行表演的过程中需要通过舞蹈来进行内容和思想的表达。将文化和历史知识融入 到舞蹈当中,再配合动听的音乐和美术画感,能够将整个故事内容进行清晰深入的表达,

让传统文化走进语文课堂

让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之中 汪清县第一实验小学 摘要: 我国传统文化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宝贵财富,它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我在让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中做了许多尝试:在古诗文教学中走进传统文化;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与作文教学中凸显传统文化;在课堂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将我们的传统文化寓于语文教学中,让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绽放美丽。 关键词:传承民族传统文化语文教学 传统文化(雅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性格与精神形成和发展的土壤。世界各国各民族风俗习惯不同,思维方式不同,究其根源就是文化背景不同。可见,传统文化和一方水土一样是民族的根。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她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培养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著名学者刘国正认为:“中国语文教育与传统文化如胶似漆,密不可分。”在语文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教学分量,将其蕴涵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扎根在学生心灵深处并以次为基础构造自己的精神家园,让他们从早在心底书写出一个堂堂正正顶天立地的“大”写的人,自觉抵制形形色色的精神污染,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道德和民族精神。这无疑具有前所未有的重大意义。 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利用传统文化知识充实语文课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怎样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盛开传统文化之花呢? 一、在语文课程中渗透传统文化 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就是课程教学。就学科而言,语文课是最有可能融合传统文化的学科,可以通过其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改革,实施传统文化教育。语文课可以设置“传统文化经典研读”之类的活动,既可以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又能培养他们的语文研究性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传统文化教育与语文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抑或是传统文化教育可以与语文课具体的教学内容相结合,比如结合古代文学作品的教学内容进

劳动技术教育与语文学科整合教学设计

《五月的田野》教学设计 庞各庄乡任田小学阚晓颖 五月的田野上,有黄黄的麦子,有青青的豆荚,有成群的鸭子,和小羊,还有快乐的我们。闭上眼睛,我仿佛又看见了儿时的我。对,那就是我们,赤着脚在五月的田野上,边玩边劳动。这种劳动的快乐、这种劳动的幸福,离现在的孩子很远,但只要用心去读、去品,就一定能感受到。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体验劳动生活实践,使如今在溺爱中长大的农村孩子体会到长辈们的辛苦,从小塑造他们拥有一颗感恩的心,让环保、节约从娃娃抓起,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热爱生活,坚持锻炼的良好习惯,从而有效的实现教育教学目标。 2.通过这种具有鲜明主题的乡村田园劳动生活情境氛围的创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劳动兴趣,为学生从小培养热爱劳动的良好品质。 3.坚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理念,创设美好情境,陶冶情操,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从而获得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设计理念】 … 1、情境教学最主要的特色之一就是创设特色情境。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根据情境教学的特点,对传统教学框架进行一定的突破、创新,并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融综合性知识与地区特色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创造出紧扣主题的情景教学内容,赋予语文教材内容更深、更新的教育寓意和练习情趣。 2、语文源于生活,生活源于自然。美丽的大自然给于了我们丰富多彩的可利用资源,空气、阳光、水、季节、气候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长江、大河、水库、山林、荒地、沟渠、田野等。让学生走进自然,在这里进行的各种各样的劳动活动,即培养了学生的语文感悟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劳动能力。 3、学校劳动技术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基础,学生的劳动兴趣和习惯也是在学校劳动技术教育中养成的。“教学末见乐处,必不我学”。在少年阶段,正是学生身、心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因此,在掌握劳动技能,增强体质的同时,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也是非常重要的,为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也是教师和学生都乐于接受的

浅谈心理学与音乐教育的关系

浅谈心理学与音乐教育的关系 摘要:教育是有系统的影响下一代的社会实践活动,心理学是揭示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20世纪教育的发展需要许多学科的支持,心理学与教育的关系尤为密切。 关键词心理学音乐教育关系 对学生进行教育,首先需要掌握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并针对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采取适合一定学科结构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从而使教学实践达到预期的目的。音乐教育,尤其是高校音乐教育,同样需要遵循心理学原理,根据高校学生心理发展过程,结合音乐结构的心理学特征,将音乐教学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 下面来阐述一下心理学与音乐教育两者的关系: 一、提高教学质量需要懂得音乐心理学知识 学生在音乐课堂中,首先涉及的是听觉和动觉,接着便是发展丰富的想象力并对音乐做出反应。学生由感知客观音响到对音乐对出主观的心理反应,都是心理活动的结果。因此,了解音乐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并且将其应用于实践,才会使得音乐教学更加符合人对音乐的认知和感情过程,才会获得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二、提高教学质量需要懂得音乐学习的心理学原理 音乐教学和其他学科的教学一样,需要一定的教学理论来指导实践,其中有关学习心理学的原理更为重要。懂得音乐学习的规律,掌握音乐学习的理论,是成功进行音乐学习的必要条件。一些心理学家认为学习是行为的改变,面对这种改变,心理学家提出了许多理论,如发现学习法、强化学习理论,等等。因此,懂得当代有关学习的理论,并将之与音乐教学实际相联系,对于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三、提高教学质量需要运用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懂得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根据学生认知发展的阶段,采取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这样教学的效果才会更为有效。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了解每个学生的音乐水平,根据他们不同的程度分别教学,因材施教,以使每个学生的音乐水平有所提高,进而充分发挥。 音乐心理学是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汲取生理学、物理学、遗传学、人类学、美学等有关理论,采用实验心理学的方法,研究和解释人由原始(初生)到高级的音乐经验和音乐行为的心理学分支。 音乐心理学的研究内容非常广泛,如声音的物理特征在人听觉上的反映,音乐记忆、音乐想象、音乐才能,以及音乐技能的训练和音乐表演的心理状态等。由于它采用实验心理学的方法,各种理论重视科学实验的根据,从而逐渐修正了音乐上的纯理论推测和凭主观印象产生的理论,并且与音乐美学的理论联系起来,构成音乐学中的一个部分。 二十世纪初,西肖尔与他的学生发展了许多测验视、听和运动知觉的仪器,可以把演唱和演奏中的音高、音色以及颤音等的波谱印录下来,对其中的任何特定因素抽出来进行单独分析。他特别注重颤音的分析,提出了音高辨认中存在的“正常错觉”现象。苏联心理学家捷普洛夫对音乐心理学的研究也颇有贡献,他认为在音乐才能中,调性感、节奏感、音乐听觉的观念等是音乐才能的核心。 根据不同的理论基础和研究目的,心理学研究方法又可以分为定性研究和定

音乐与舞蹈之间的关系

音乐与舞蹈之间的关系 舞蹈从产生便和音乐产生了密不可分的联系,音乐为舞蹈增添了许多的活性的元素,使舞蹈变得更加具有感染力,而舞蹈让音乐的价值更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舞蹈离不开音乐,音乐在舞蹈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在舞蹈艺术的总概念中,音乐成为其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舞蹈与音乐的密切关系从根本上说是舞蹈离不开音乐。舞蹈总是在音乐的伴奏下展现出来,不存在没有音乐伴随的舞蹈。原始的舞蹈也有敲击出的节拍或歌唱相伴。要谈舞蹈与音乐之间的关系就必须想清楚音乐和舞蹈的概念。 舞蹈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是一门以人体为媒介的表演艺术。通过人自身来展现,以无声的表达即动作为表现手段来表现内心的情感。舞蹈是伴随着人类最早的动作行为出现的艺术形式,它是律动变化多端的活动的塑像艺术。影响舞蹈表演的因素有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舞蹈本体的范畴,包括舞蹈演员的肢体、必要的舞蹈技术和艺术表现力。演员的肢体指舞蹈演员的自然条件,诸如形象、身材、比例、气质等;舞蹈技术是指扎实的基本功、单人、双人的技术技巧等;而艺术表现力是指对角色的理解、情感的展现等等,这些都涉及到舞蹈演员的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两个方面。影响舞蹈表演的另一类因素是非舞蹈本体的范畴,作为外界的刺激同样会影响到舞蹈本体。舞蹈演员的肢体表现,包含了音乐、文学背景、服饰道具、舞台美术(灯光、布景等)、剧场环境等诸多因素,在这其中,对舞蹈演员产生最大影响的莫过于音乐因素。 音乐是用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在人类还没有产生语言时,就已经知道利用声音的高低、强弱等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感情。随着人类劳动的发展,逐渐产生了统一劳动节奏和相互间传递信息的呼喊,这便是最原始的音乐雏形;当人们庆贺收获和分享劳动成果时,往往敲打石器、木器以表达喜悦、欢乐之情,这便是原始乐器的雏形。音乐是有目的的,是有内涵的,其中隐含了作者的生活体验,思想情怀。音乐的最基本要素是节奏和旋律。音乐的节奏是指音乐运动中音的长短和强弱。音乐的节奏常被比喻为音乐的骨架。旋律也称为曲调,高低起伏的乐音按一定的节奏有秩序地横向组织起来,就形成曲调。曲调是完整的音乐形式中最重要的表现手段之一。 从它们的意义和日常中了解和感悟中,我们可以知道音乐和舞蹈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们之间是相互依存,又相承一脉的统一体。同时音乐与舞蹈之间存在着有共同点。其中在节奏方面,音乐的时间单位是音调和节奏,而舞蹈则是姿势和动作,舞蹈动作律动性的实质就是节奏,而对节奏的感受力称之为节奏感。人的有节奏的动作自然要求音乐来配合,同舞蹈相结合的不是任何音乐,而是节奏比较鲜明的音乐。最容易与音乐结合在一起的是舞蹈,原因在于它们之间有着共同的节奏,戏剧、电影、诗歌等艺术形式相比舞蹈而言和音乐的紧凑性还是较弱的。在多人舞蹈中,想要创作出或表演出一个协调而具有观赏性的舞蹈作品,只有有了一个共同的节奏源,才能创作出一个协调有美感的动作。如果没有音乐节奏的规范,舞蹈创作者将无法按照自我心中的节奏来进行编排每个人的动作,而每个人的心理节奏却又是不尽相同的,那么这个舞蹈创作将是失败的,只有舞蹈与音乐具有相同的节奏时,呈现出的节目才是吸引人、成功的。

浅谈音乐与语文教学的整合

浅谈音乐与语文教学的整合 摘要音乐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就是把音乐巧妙地整合到语文教学的课堂中,使课堂显得自然而又艺术。它的提出弥补了语文教学过去对情感因素关注较少的不足。优秀的音乐作品,可以鼓舞斗志,振奋精神,培养人们的高尚情操,而且不同类型的音乐能调动人不同的情感。高中语文新课标提倡“以情优教”,这表明了新课标对音乐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得到重视,而且得到了它的认同。 音乐语文运用 一、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就是语文教学和音乐教学结合的实践者 《诗》是我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它收录了我国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这些诗歌当时都是配乐演唱的歌词,是文学和音乐结合的最完美的形式。《诗》成书的时代正是孔子生活的时代,孔子一生又酷爱音乐。他在齐国与乐师们论乐,听到《韶》乐,他说:“学之,三月不知肉味。”孔子把《诗》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势必关注《诗》中的音乐因素,孔子的课堂上一定是书声朗朗、歌声悠扬的。孔子是大教育家,他们的课堂就在河边,最好的教学方法是唱歌。歌词是文学的,曲子是音乐的。由此可知,音乐和文学是孔子教学的重要内容,并常常使两者融为一体。在孔子的课堂上音乐与文学相融,分离是不可思议的。 二、音乐应用于语言教学具有科学理论依据 新课标指出,高中语文课程要“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沟通,更新内容,以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新课标的这个要求告诉我们,可以用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和手段辅助语文教学,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新课标还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新课标把审美教育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而音乐对审美意识的构建起重要作用,它不仅能提高人的美的鉴赏力和美的创造力,而且能启迪人的智慧,陶冶人的情操。 据此,我们应在教学实践中将音乐引进语文课堂,用别开生面的课堂教学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语文教材中作品与音乐关系密切 现行的高中语文教材版本很多,新的、旧的、普高的、职高的,基本上都少不了《诗经》《汉乐府》中的优秀作品,以及《琵琶行》《蜀道难》等经典的篇章。《诗经》中的音乐因素和文学因素是不可分割的;《汉乐府》实际上是带有音乐性质的“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诗体;《明湖居听书》听的就是音乐效果;《琵琶

论舞蹈的音乐与形体的融合(一)

论舞蹈的音乐与形体的融合(一) 多年来,在舞蹈形体训练和对音乐的把握实践中,深知许多经典之作,出自舞者的身心与间乐完美融合的结果。真乃令人赞叹不已。 众所周知:“音乐是舞蹈的灵魂,旋律是音乐的灵魂”。 音乐被称作是“声音的美妙组合”,也是我们能够容易理解的表述,然而在舞蹈中能够“驾驭音乐而不成为音乐的奴隶”,这是多么的令人向往啊。那么如何来理解音乐就成为打开我们“音乐瓶颈”的唯一方法,因为只有舞蹈动作与音乐的完美结合,才能彰显摩登舞之魅力,否则只能是鹦鹉学舌般的滑稽之舞了。 谈起音乐,首先不能不讨论什么是“音”?音既是声音的总称,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使周围的空气产生振动,并向四周传播,形成了一系列的波,这些波引起我们耳膜的震动,使我们才能感受到声音的存在。 自然界中能为我们人的听觉所感受的声音是非常多的,但并不是所有的声音都可以作为音乐的材料。在音乐中所使用的音,是一系列有固定频率或固定音高的音,这一系列的音称为音列,是在长期的音乐实践中发展中形成的。这些音被组成为一个固定的体系,用来表现音乐思想和塑造音乐形象。 音有高低、强弱、长短、音色四种性质。音的高低是由物体在一定时间内的振动次数(频率)决定的。振动次数多音就高,振动次数少音就低。一般人耳能够听到的音频范围约为30-17000赫兹。音的长短是由于振动的延续时间决定的,振动延续时间长音就长,振动延续时间短音就短。音的强弱是由于“振幅”即物体振动范围的幅度大小决定的。振幅大音就强,振幅小音就弱。“音色”是由发音物体所产生的“谐波”决定的,发音物体的性质、形状不同,所产生的“谐波”也不同,因而音色也不同。 旋律是什么?简单地说,不同的音高和不同时值的“单音”的连续进行就构成“旋律”,严格地说,“旋律”是用“调式关系”和“节奏、节拍关系”组合起来的,具有独立性的许多音的单声部进行。旋律将所有的音乐基本要素(这里指的是调式、音高、节奏节拍、强弱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成为完整的不要分的统一体。 旋律是连续不断地引导听者,自始至终听完一首乐曲的一根线索,作为舞者在听音乐时必须紧紧捉住这根线索,特别是舞曲音乐的前奏部分,更是我们要加以关注的。然而大多数舞蹈音乐的旋律,或多或少都包含了一些精心设计的次要素材用以烘托意境,不要让音乐的旋律被伴随它的次要素材所淹没,要在头脑中把旋律从环绕的一切素材中分出来,必须能够听到旋律。 什么是形体训练?在实际的训练中形体舞蹈是形体修塑和舞蹈的结合,所谓形体修塑就是伴随音乐(一般以舒缓优美,但有时也用一些节奏感强、起伏较大的音乐)做一些针对上肢、头部、颈部、胸部、肩部、臀部、大腿、小腿、足等的修塑动作,使肌肉有弹性,线条更美,动作要求舒展.幅度适当,同时也锻炼动作的协调性,肢体的动作美感,培养外在和内在的气质,使学生具备现代人的健美外形和优雅的举止风范。这一点最重要,也是我们形体训练的培养目标。 1.大学生一般不具有专业的舞蹈意识和基本能力(如软开度、力度、垂直感、弹跳能力),因此应首先通过基训使学生身体自然素质与舞蹈专业素质间的距离尽快、最大限制的缩小,使身体或身体某部分的力量、柔韧性和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控制能力几方面得到开发和提高,同时,掌握舞蹈所需要的基本动态、体态、方位以及基本训练的一些知识。 2.基本功训练和艺术表现相结合,音乐与舞蹈结合、姿势相关、动静结合、神富于形、以形表情、神形并重。循序渐进、先易后难、技术训练与舞蹈成品学习相结合、提高列编能力。舞蹈组合练习是形体训练的更高形式,是学生在得到美的形体的同时,运用身体语言,配合音乐表达内心情绪情感的一种方式,通过各种形式的舞蹈组合训练,可培养起较强的音乐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