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50.50 KB
- 文档页数:6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改革实施方案一、专业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为适应经济发展以及中职教育对汽车维修人才培养的要求, 深化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改革, 探索多元化的中职人才培养模式, 提高专业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部制定的有关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文件精神, 以《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关于加强中职中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为依据来指导本专业的教学改革。
二、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1.树立新的教育观念, 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中职人才培养模式。
2.走“产学研”之路, 探索出校企合作的最佳方式, 使专业教学真正地面向市场。
3.从实施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制”需要出发, 构建中职特色鲜明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
将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鉴定与专业教学密切结合, 改革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及其关系, 加强实践教学, 形成中职特色鲜明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 为全面推行“双证制”奠定基础, 从而保证中职中专培养目标的实现。
4.按照中职中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 构建特色鲜明的中职教材体系教材建设必须按照中职中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 强调教育与人才市场的接口, 从职业岗位群的技术标准、能力需要出发, 编写实用性强的教材、资料、讲义。
5.探索出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考试考核评价方法。
根据行业、企业制订的职业岗位标准, 构建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 以此作为教育质量评价的主要依据。
将过去的以知识继承度作为评价教学质量的唯一依据转变到以评价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运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上来, 建立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质量评价体系。
6.形成结构合理的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7、积极与机电部门、劳动部门、企业合作,建立本专业的岗位培训体系。
《汽车运用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本课程是三年制高职汽车类各专业的基础平台课程,更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核心基础平台课程之一。
在课程设计上,结合学生的实际工作岗位,完成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内容的设计。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以实际任务为载体,通过对任务的计划、实施、检查、评价来设计教学过程,充分体现出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的一体化教学。
本课程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岗位技能的同时还着重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最终使学生具备完善的专业能力和方法能力。
二、课程建设目标明确课程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共同且又具专业特点的课程总体目标,包括知识教学目标、技能教学目标、素质教学目标等。
(一)总目标本课程主要学习汽车使用过程中的基本常识,包括:燃、润料的基本知识,轮胎的基本知识,各条件下的正确使用,汽车日常维护的基本内容以及汽车使用过程的系统管理等,为后续的整车维护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具体目标1.素质教学目标(1)具有事业心和责任感,爱岗敬业,乐于奉献。
(2)具有互助合作精神,能正确评价自我,豁达大度,积极乐观。
(3)具有理性的就业观念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4)具有安全、文明生产以及环境保护意识。
(5)具有一定的人际交流能力和服务客户意识。
(6)具有积极进取及创新精神。
(7)具有适应职业的身体素质。
2.知识教学目标(1)熟悉汽车分类的原则;(2)熟悉汽车VIN代码的编制规则;(3)熟悉汽车使用说明书的主要功能;(4)了解汽车使用性能的主要评价指标;(5)熟悉汽车在特定条件下的合理使用原则;(6)熟悉汽车燃料的合理使用原则;(7)熟悉汽车润滑材料的合理使用原则;(8)熟悉汽车轮胎的合理使用原则;(9)掌握汽车的日常清洁的基本操作方法;(10)掌握汽车工作介质的检查和补充方法;(11)掌握汽车运行安全部件的检查方法;(12)掌握汽车使用基础管理和过程管理的方法。
3.能力教学目标(1)会辨别汽车类型;(2)会识别汽车VIN代码;(3)会解读汽车使用说明书;(4)会评价汽车使用性能;(5)会在特定条件下的合理使用汽车;(6)会合理使用汽车燃料;(7)会合理使用汽车润滑材料;(8)会合理使用汽车轮胎;(9)会汽车的日常清洁的基本操作;(10)会汽车工作介质的检查和补充;(11)能对汽车运行安全部件的检查;(12)会汽车管理的基本操作。
中职汽修专业教学计划湖南Mr.Car汽车学院 xx年上学期教学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本学年,教务处将在学校的正确领导下,以“关注学生成长,打造高效课堂”为主题,进一步落实初中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积极探索教学教研工作的新思路,继续努力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1、认真落实各项工作制度,狠抓教学常规管理。
2、加强教师管理和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做好校级骨干教师及教学能手评选工作。
3、转变教学观念,重视课堂教学改革。
4、加强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特色学校的检查工作。
5、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手段,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三、主要措施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1)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课堂教学体现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及手段,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2)要求全体教师文明执教,坚持正面教育,以良好的师表形象和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创造和谐师生关系。
(3)加强教师自身修养,注重师德形象,关爱每一位学生。
杜绝擅自停学生的课,或让学生站在教室外,不准其在教室听课等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
(4)继续组织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相互学习、借鉴,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5)教师要按时上下课,杜绝迟到、拖堂、私自调课、空堂等现象。
不准在课堂上吸烟、接打电话及坐着授课。
(6)规范课堂教学管理制度,认真备好并上好每节课,杜绝教师无教案授课或课后补教案,努力提高教学效率。
(7)充分利用公共课,进行政治理论教育,各学科教学中也要充分渗透德育教育。
(8)大专班教学利用现有多媒体教学设施等教学手段,强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2、进一步加强对教学过程、教学活动和教学质量的督促检查工作。
(1)学校听课将实行推门听课制度。
随堂听课,不打招呼,听课后检查教案,交换意见,提出要求和建议。
(2)不定期地抽查教案、定期检查一次教案,每学期评选“优秀教案”。
《汽车使用与维护》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汽车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 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汽车使用和维护方法。
3. 培养学生安全驾驶和预防汽车故障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汽车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2. 汽车的日常使用与维护3. 汽车的安全驾驶技巧4. 汽车故障的预防与处理5. 汽车保养的基本项目和方法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汽车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使用与维护方法等理论知识。
2. 实践操作法:演示汽车的实际操作,如启动、熄火、换挡等,并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3. 案例分析法:分析汽车故障案例,让学生学会判断和处理汽车故障。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汽车使用与维护方面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室环境布置:将汽车零部件模型、图片等展示在教室内,便于学生直观地了解汽车结构。
2. 教学设备:计算机、投影仪、教学课件等。
3. 实践场地:安排汽车实践操作场地,准备相关工具和设备。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汽车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实践操作:评价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技能水平。
3.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分析问题和处理汽车故障的能力。
4.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协作中的表现和问题解决能力。
5. 期末考试:全面检测学生对汽车使用与维护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安排1. 第1-2课时:介绍汽车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 第3-4课时:讲解汽车的日常使用与维护。
3. 第5-6课时:教授汽车的安全驾驶技巧。
4. 第7-8课时:讲解汽车故障的预防与处理。
5. 第9-10课时:介绍汽车保养的基本项目和方法。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汽车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日常使用与维护、安全驾驶技巧、故障预防与处理、保养项目和方法。
2. 教学难点:汽车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汽车故障的诊断与处理。
八、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汽车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汽车使用与维护的兴趣。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案200 /200 学年第学期课程名称:汽车构造(一)授课教师:班级:第01 讲题目:第一章汽车总论第01讲汽车总论第周星期本讲教学目标:知识点:·汽车类型·汽车总体构造能力点:·具备识别汽车类型的能力·具备认识汽车总体构造的能力本讲主要内容:·汽车类型·汽车总体构造·国内外汽车工业发展·国产汽车产品型号编制规则本讲教学要求及适合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2课时)·汽车维修与营销专业(2课时)·汽车电子技术专业(2课时)·汽车制造与维修专业(2课时)·简介国内外汽车工业发展、国产汽车产品型号编制规则·重点讲解汽车类型、汽车总体构造教学重点:·汽车类型·汽车总体构造教学难点:·汽车总体构造教学方法及手段:导入、简要介绍、对比示例、重点介绍、归纳小结、多媒体作业或课外阅读资料:·同步学习《汽车构造课程建设》网页中的《汽车发动机网络教程》·具体书面作业从《汽车发动机网络教程》下载,由教师根据不同专业要求布置回主页下一讲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案200 /200 学年第学期课程名称:汽车构造(一)授课教师:班级:第02 讲题目:第二章发动机工作原理与总体构造第02讲发动机基本术语和类型第周星期本讲教学目标:知识点:·发动机的基本术语·发动机的总体构造·发动机的分类能力点:·熟练掌握发动机基本术语和总体构造·理解发动机分类本讲主要内容:·发动机基本术语·发动机分类·发动机总体构造本讲教学要求及适合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2课时)·汽车维修与营销专业(2课时)·汽车电子技术专业(2课时)·汽车制造与维修专业(2课时)·简介发动机分类·重点讲解发动机基本术语、发动机总体构造教学重点:·发动机的基本术语·发动机总体构造教学难点:·发动机的基本术语·发动机总体构造教学方法及手段:重点介绍、简要介绍、重点分析、归纳小结、多媒体作业或课外阅读资料:·同步学习《汽车构造课程建设》网页中的《汽车发动机网络教程》·具体书面作业从《汽车发动机网络教程》下载,由教师根据不同专业要求布置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案200 /200 学年第学期课程名称:汽车构造(一)授课教师:班级:第03 讲题目:第二章发动机工作原理与总体构造第03讲:发动机简单工作原理第周星期本讲教学目标:知识点:·四冲程发动机工作原理·二冲程发动机工作原理·发动机的示功图能力点:·熟练掌握发动机(四冲程和二冲程,汽油机和本讲主要内容:·四冲程发动机工作原理:·汽油机的工作原理·柴油机的工作原理·二冲程发动机工作原理·发动机的示功图柴油机)工作原理·熟练掌握各冲程的工作特点本讲教学要求及适合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2课时)·汽车维修与营销专业(2课时)·汽车电子技术专业(2课时)·汽车制造与维修专业(2课时)·重点讲解四冲程发动机工作原理、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工作原理及其示功图·简介二冲程发动机工作原理教学重点:·四冲程发动机工作原理·发动机的示功图教学难点:·柴油机的工作原理教学方法及手段:重点介绍、重点分析、简要介绍、归纳小结、多媒体作业或课外阅读资料:·同步学习《汽车构造课程建设》网页中的《汽车发动机网络教程》·具体书面作业从《汽车发动机网络教程》下载,由教师根据不同专业要求布置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案200 /200 学年第学期课程名称:汽车构造(一)授课教师:班级:第04 讲题目:第二章发动机工作原理与总体构造第04讲发动机性能指标第周星期本讲教学目标:知识点:·动力性指标和经济性指标·速度特性和负荷·内燃机产品名称本讲主要内容:·发动机速度特性和负荷·发动机动力性指标和经济性指标·内燃机产品名称和型号编制规定能力点:·熟练掌握发动机各性能指标·了解发动机速度特性和负荷·了解内燃机产品名称和型号编制规定本讲教学要求及适合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2课时)·汽车维修与营销专业(2课时)·汽车电子技术专业(2课时)·汽车制造与维修专业(2课时)·重点讲解动力性指标和经济性指标、速度特性和负荷·简介内燃机产品名称教学重点:·主要性能指标·速度特性和负荷教学难点:·速度特性和负荷教学方法及手段:重点介绍、简要介绍、归纳小结、多媒体作业或课外阅读资料:·同步学习《汽车构造课程建设》网页中的《汽车发动机网络教程》·具体书面作业从《汽车发动机网络教程》下载,由教师根据不同专业要求布置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案200 /200 学年第学期课程名称:汽车构造(一)授课教师:班级:第05 讲题目:第三章曲柄连杆机构第05讲曲柄连杆机构组成及功用第周星期本讲教学目标:知识点:·曲柄连杆机构的功用·曲柄连杆机构的组成·曲柄连杆机构的受力分析能力点:·熟悉曲柄连杆机构的各个组成部件·了解曲柄连杆机构的工作特点·能够分析各组成部件的受力状况本讲基本内容:·曲柄连杆机构的功用·曲柄连杆机构的组成·曲柄连杆机构的受力分析本讲教学要求及适合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2课时)·汽车维修与营销专业(2课时)·汽车电子技术专业(2课时)·汽车制造与维修专业(2课时)·重点讲解曲柄连杆机构的功用、曲柄连杆机构的组成·启发分析曲柄连杆机构的受力情况教学重点:·曲柄连杆机构的功用·曲柄连杆机构的组成教学难点:·曲柄连杆机构的受力分析教学方法及手段:导入、启发分析、重点介绍、归纳小结、多媒体作业或课外阅读资料:·同步学习《汽车构造课程建设》网页中的《汽车发动机网络教程》·具体书面作业从《汽车发动机网络教程》下载,由教师根据不同专业要求布置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案200 /200 学年第学期课程名称:汽车构造(一)授课教师:班级:第06 讲题目:第三章曲柄连杆机构第06讲机体组第周星期本讲教学目标:知识点:·气缸体的结构类型及特点·气缸套的结构类型及特点·气缸盖的结构类型与特点能力点:本讲基本内容:·气缸体·气缸盖·气缸盖罩与气缸衬垫·油底壳·了解机体组的组成·掌握气缸体的结构形式及特点·掌握气缸套的结构形式及特点·掌握气缸盖的结构形式及特点本讲教学要求及适合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2课时)·汽车维修与营销专业(2课时)·汽车电子技术专业(2课时)·汽车制造与维修专业(2课时)·重点讲解气缸体、气缸套、气缸盖的结构形式及特点·简要介绍机体组的组成与功用,气缸盖罩、气缸衬垫、油底壳教学重点:·气缸体、气缸套、气缸盖的结构类型及特点教学难点:·气缸体、气缸套、气缸盖的结构类型及特点教学方法及手段:导入、简介、重点介绍、对比介绍、重点分析、归纳小结、多媒体作业或课外阅读资料:·同步学习《汽车构造课程建设》网页中的《汽车发动机网络教程》·具体书面作业从《汽车发动机网络教程》下载,由教师根据不同专业要求布置汽车工程系教案200 /200 学年第学期课程名称:汽车构造(一)授课教师:班级:第07 讲题目:第三章 曲柄连杆机构第07讲 活塞连杆组第 周 星期本讲教学目标:知识点:·活塞的结构型式及特点 ·活塞环的结构型式及特点 ·活塞销的结构型式及特点 ·连杆组各零件的结构及特点 能力点:·掌握活塞连杆组的部件组成·熟悉活塞、活塞环、活塞销、连杆的功用、材料、结构及特点本讲主要内容:活塞组 连杆组本讲教学要求及适合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2课时) ·汽车维修与营销专业(2课时) ·汽车电子技术专业 (2课时) ·汽车制造与维修专业(2课时)·重点讲解活塞、活塞环、连杆的结构及特点·简要介绍活塞销、连杆螺栓的结构及特点教学重点: ·活塞、连杆的结构及特点 教学难点: ·活塞、连杆的结构及特点教学方法及手段:重点讲解、简介、重点介绍、对比分析、启发分析、归纳小结、多媒体 作业或课外阅读资料:·同步学习《汽车构造课程建设》网页中的《汽车发动机网络教程》·具体书面作业从《汽车发动机网络教程》下载,由教师根据不同专业要求布置)汽油机活塞顶部(如图3-13)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案200 /200 学年第学期课程名称:汽车构造(一) 授课教师:班级:第 08 讲 题目:第三章 曲柄连杆机构第08讲 曲轴飞轮组第 周 星期本讲教学目标:知识点:·曲轴的结构特点 ·飞轮的结构特点 ·曲轴轴承的结构特点 能力点:·掌握曲轴的结构及特点 ·掌握曲轴轴承的结构及特点 ·了解曲轴油封及曲轴扭转减震器 ·了解曲飞轮轴平衡机构本讲主要内容:·曲轴·曲轴前后端密封 ·曲轴扭转减震器 ·飞轮 ·曲轴轴承 ·平衡机构本讲教学要求及适合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2课时) ·汽车维修与营销专业(2课时) ·汽车电子技术专业 (2课时) ·汽车制造与维修专业(2课时)·重点讲解曲轴、曲轴轴承的结构及特点 ·简要介绍飞轮、曲轴油封、曲轴扭转减震器、平衡机构的结构及特点教学重点: ·掌握曲轴的结构及特点·掌握曲轴轴承的结构及特点教学难点: ·曲轴扭转减震器·平衡机构的结构教学方法及手段:导入、重点介绍、简要介绍、启发分析、归纳小结、多媒体 作业或课外阅读资料:·同步学习《汽车构造课程建设》网页中的《汽车发动机网络教程》·具体书面作业从《汽车发动机网络教程》下载,由教师根据不同专业要求布置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案200 /200 学年第学期课程名称:汽车构造(一)授课教师:班级:第09 讲题目:第四章配气机构第09讲配气机构的传动及配气相位第周星期本讲教学目标:知识点:·充气效率的概念·气门式配气机构的传动过程·气门间隙及配气相位能力点:·正确理解配气机构的传动过程·正确分析气门间隙及配气相位本讲主要内容:·配气机构的功用与组成·配气相位·气门间隙本讲教学要求及适合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2课时)·汽车维修与营销专业(2课时)·汽车电子技术专业(2课时)·汽车制造与维修专业(2课时)·重点讲解配气机构的组成与传动过程·启发分析充气效率的概念、气门间隙及配气相位教学重点:·气门式配气机构的布置及传动·气门间隙及配气相位教学难点:·充气效率和配气相位教学方法及手段:导入、简介、启发分析、重点介绍、归纳小结、多媒体作业或课外阅读资料:·同步学习《汽车构造课程建设》网页中的《汽车发动机网络教程》·具体书面作业从《汽车发动机网络教程》下载,由教师根据不同专业要求布置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案200 /200 学年第学期课程名称:汽车构造(一)授课教师:班级:第10 讲题目:第四章配气机构第10讲配气机构主要零部件第周星期本讲教学目标:知识点:·气门组主要零件的结构特点·气门传动组主要零件的结构特点本讲主要内容:·配气机构的零件和组件·可变配气正时及气门升程机构。
汽车维修专业汽车诊断与维修优秀教案范本汽车维修专业:汽车诊断与维修优秀教案范本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提供一份优秀的教学指导框架,帮助汽车维修专业的学生掌握汽车诊断与维修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通过课堂讲授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成为优秀的汽车维修技师。
二、教学目标1.了解汽车诊断与维修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掌握汽车诊断仪器的使用方法。
3.熟悉常见的汽车故障判断与排查方法。
4.掌握汽车维修的基本操作技巧。
5.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第一章:汽车诊断与维修概论1.概述汽车维修的基本流程和职责。
2.介绍汽车诊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讲解汽车维修所需的专业工具和设备。
第二章: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诊断与维修1.讲解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
2.介绍常见的汽车电子控制系统故障判断与排查方法。
3.实践操作:使用汽车诊断仪进行电子控制系统的故障诊断与修复。
第三章:汽车发动机的诊断与维修1.介绍汽车发动机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2.讲解常见的汽车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排查方法。
3.实践操作:进行汽车发动机的故障诊断与修复。
第四章:汽车底盘系统的诊断与维修1.概述汽车底盘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介绍常见的汽车底盘系统故障诊断与排查方法。
3.实践操作:进行汽车底盘系统的故障诊断与修复。
第五章:汽车车身电器的诊断与维修1.讲解汽车车身电器的基本原理和组成。
2.介绍常见的汽车车身电器故障诊断与排查方法。
3.实践操作:进行汽车车身电器的故障诊断与修复。
第六章:案例分析与综合实训1.分析实际汽车故障案例,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2.进行一次完整的汽车维修实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四、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评价: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参与讨论的情况。
2.实践操作评价:学生准确使用汽车诊断仪器和工具的能力。
3.理论知识评价:学生对汽车维修知识的掌握情况。
4.案例分析评价:学生对实际案例分析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十三师职业技术学校1+X证书制度试点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实施方案一、教学改革的需求汽车专业的教学不同于传统的教学,它的教学模式要与汽车专业的特点相适应。
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重视理论课的讲授,轻视实践课的教学。
其次工学一体教室还在建设中,没有充分发挥其性能,第三校企合作制度正在探索阶段,顶岗实习制度还完善。
针对上述情况,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教学改革的目标本次教学改革是分步骤稳步进行,改革所达到的目标分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
根据学校现有的教学设备,通过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改革,学生应具有的能力:(1)能熟练应用检测仪器及设备进行车辆的常规性检查和检测。
(2)具有对汽车常规故障进行检查和排除的能力。
(3)具备汽车初、中级维修工的技术水平和能力。
(4)取得相应的汽车初、中级维修工、钣金工等证书。
三、实施方案成立十三师职业技术学校1+X证书制度试点领导小组组长:曹明(校长)副组长:姜克钊(副校长)领导小组成员:王琳(培训科科长)谢桂林(教务科科长)李勇(学管科科长)贾凤阁(招就办主任)魏建国(实训科科长)下设十三师职业技术学校1+X证书制度试点办公室办公室主任:魏建国(实训科科长)教师成员:束炳昊、陈磊、艾力扎提、付亚威、吴聪磷根据我校设备资源及师生的素质状况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改革1.改变理论课与实践课的课时比例改变理论课与实践课的课时比例,正确处理好理论课与实践教学的关系。
中职教育培养的是面向生产第一线的中级技能型人才,加之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对学生实际操作技能要求很高的专业。
各中职学校为了提高毕业生的职业素质、拓宽就业渠道,又都在大力推行“双证制”教育。
因此,一定要确保实践教学的质量。
如在研究制定《电控发动机》教学计划时必须保证各项实习实训的时间足够。
根据我校现有的教学设备和现有学生的人数及素质状况,提高设备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改变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加大实践课在总课时中所占有的比例,使理论课占总学时的30%,实践课占70%,采用模块化教学方式。
《汽车使用与维护》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基本功能。
2. 掌握汽车日常使用与维护的基本知识。
3. 学会正确使用汽车工具,提高汽车驾驶安全性。
二、教学内容1. 汽车的基本组成部分:发动机、底盘、车身、电气设备。
2. 汽车日常使用:驾驶操作、加油、换胎、检查fluids。
3. 汽车定期维护:机油更换、轮胎充气、刹车片检查、火花塞更换。
4. 汽车故障判断与简单维修:常见故障现象、简易维修方法。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汽车的基本组成部分、日常使用与维护知识。
2. 实践操作法:演示汽车使用与维护的实际操作,学生跟随练习。
3. 问题解决法:引导学生判断汽车故障,探讨解决方案。
四、教学准备1. 教室环境布置:汽车零部件图片、实车零部件展示。
2. 教学工具:汽车模型、工具箱、教学视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汽车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2. 讲解与演示:讲解汽车日常使用与维护知识,演示实际操作。
3. 学生实践:学生跟随老师实际操作,掌握汽车使用与维护技能。
4. 故障判断与维修:讨论常见汽车故障现象,探讨解决方案。
5. 总结与反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学生反馈学习心得。
教案剩余部分(六、七、八、九、十)待您提供要求后,我将为您编写。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汽车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2. 学生能够演示正确的汽车日常使用与维护操作。
3. 学生能够判断常见的汽车故障并提出了合理的解决方案。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汽车维修店,了解汽车维修的实际操作。
2. 邀请汽车维修技师来校讲座,分享汽车维修经验。
3. 开展汽车模型制作比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确保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汽车使用与维护的知识。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九、教学计划本节课计划用2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主要讲解汽车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其功能,第二课时主要讲解汽车日常使用与维护知识,并进行实际操作演示。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项目教学实施方案一、教学改革的需求汽车专业的教学不同于传统的教学,它的教学模式要与汽车专业的特点相适应.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重视理论课的讲授,轻视实践课的教学。
其次工学一体教室还在建设中,没有充分发挥其性能,第三校企合作制度正在探索阶段,顶岗实习制度还完善。
针对上述情况,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教学改革的目标本次教学改革是分步骤稳步进行,改革所达到的目标分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根据学校现有的教学设备,通过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改革,学生应具有的能力:(1)能熟练应用检测仪器及设备进行车辆的常规性检查和检测.(2)具有对汽车常规故障进行检查和排除的能力.(3)具备汽车中级维修工的技术水平和能力.三、实施方案根据我校设备资源及师生的素质状况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改革1.改变理论课与实践课的课时比例改变理论课与实践课的课时比例,正确处理好理论课与实践教学的关系。
中职教育培养的是面向生产第一线的中级技能型人才,加之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对学生实际操作技能要求很高的专业.各中职学校为了提高毕业生的职业素质、拓宽就业渠道,又都在大力推行“双证制”教育.因此,一定要确保实践教学的质量.如在研究制定《电控发动机》教学计划时必须保证各项实习实训的时间足够。
根据我校现有的教学设备和现有学生的人数及素质状况,提高设备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改变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加大实践课在总课时中所占有的比例,使理论课占总学时的30%,实践课占70%,采用模块化教学方式。
2.处理好各专业课内容之间的衔接问题,避免重复学习由于汽修专业课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密切联系,加之教材编者考虑到专业课程知识的完整性,使本课程与其他专业课之间存在着很多交叉、重复、甚至互相矛盾的内容。
这就要求各专业课教师从整体专业教学出发,加强互相沟通与配合,根据各专业课教学需要,对互相重复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与调整,努力做到互不重复、互不矛盾、互相补充,从而达到精减优化专业课程知识结构。
项目一汽车修理基础能力训练教案【课题】活动1:维修仪具的使用【教材版本】高等教育出版社,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改革实验教材《汽车修理基本技能》. 左适够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3【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讲解、演示,能知道跨接线使用方法;知道测试灯的使用方法;会使用数字表式万用表。
2.能力目标:通过练习,使学生知道如何使用跨接线检测开路或断路;会使用测试灯检测电压和导通性;会使用数字表式万用表检测电压、电流;会进行二极管、导通性检测。
3.情感目标:在具体的实训作业中锻炼劳动态度,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使用跨接线检测开路或断路;会使用测试灯检测电压和导通性,数字表式万用表的使用。
教学难点:数字表式万用表的使用说明,实训中贯彻质量意识。
【教学媒体及教学方法】本活动通过使用讲解—示范—练习巩固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对典型的作业内容进行练习和巩固,使学生在工作中学习,在工作中掌握相关的技能、知识。
使用测试灯、数字表式万用表等实物和投影仪播放收集的多媒体演示素材(以下素材样例是可播放的图片,可帮助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跨接线测试灯 Fluke 87数字万用表教学内容可分为基本专业理论和典型工作任务训练两部分。
对相关零件的作用和方法介绍部分采用理论讲授和实物操作示范的方法。
技能训练部分通过分组活动,以企业的生产标准为依据,进行完整的生产作业活动,让学生在工作中学习,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
【课时安排】6课时(270分钟)【教学建议】采用现场式教学,做学一体。
用两节课的时间对跨接线使用方法、测试灯的使用方法、数字表式万用表的使用方法进行讲解和示范演示。
用四节课的时间对“使用跨接线检测开路或断路”、“使用测试灯检测电压和导通性”、“使用数字表式万用表检测电压、电流”、“使用数字表式万用表检测二极管、导通性”项目进行练习。
冷却系组成与冷却过程
班级:汽车运用与维修班
题目:第四章发动机冷却系
A :冷却系组成与冷却过程
第一周
本讲教学目标:
知识点
·冷却系的功用与分类
·水冷系的组成
·水冷系的冷却过程
能力点:
·正确理解冷却系的功用与分类·正确掌握水冷系的冷却过程本讲主要内容:
·冷却系的功用
·冷却系的类型
·水冷系的组成与水路循环·冷却液
本讲教学要求及适合专业:·启发分析冷却系的功用
·对比分析冷却系的类型
·重点讲解水冷系的组成与水路循环
教学重点:·水冷系的组成与水路循环
教学难点:·水冷系的组成与水路循环
教学方法及手段:导入、启发分析、简要分析、对比分析、重点介绍、归纳小结、多媒体
本讲教学内容:
由发动机总体
构造导入发动
机冷却系统
启发分析:
一、冷却系的功用与类型
简要分析:·要求学生理解发动机过热、过冷的危害及发动机冷却系的功用1.冷却系的功用
(1)发动机过热、过冷的危害
1)发动机过热的危害
·充气效率低,早燃和爆燃易发生,发动机功率下降
·运动机件易损坏
·润滑油粘度减小、润滑油膜易破裂加剧零件磨损
2)发动机过冷的危害
·燃烧困难,功率低及油耗高
·润滑油粘度增大,零件磨损
·燃油凝结而流入曲轴箱,增加油耗,且机油变稀,从而导致功率下降,磨损增加
(2)冷却系功用
·使发动机得到适度冷却,防止发动机过冷、过热
·以保证发动机在正常的温度范围内工作
对比分析:2.冷却系的分类
·要求学生理解风冷却系统组成、原理及特点
图1:风冷却系统(1)风冷却系统(图1)
·冷却介质是空气,利用气流使散热片的热量散到大气中
·组成:风扇、导流罩、散热片、气缸导流罩、分流板。
·工作情况:缸体、缸盖均布置了散热片,气缸、缸盖都是单独铸造,然后组装到一起,缸盖最热,采用铝合金铸造,且散热片比较长,为了加强冷却,保证冷却均匀,装有导流罩、分流板
·分类:采用一个风扇时,装在发动机前方中间位置;采用两个风扇时,分别装在左右两列汽缸前端。
·特点:结构简单、质量较小、升温较快、经济性好。
难以调节,消耗功率大、工作燥声大。
·要求学生理解掌握水冷却系统组成、原理及特点
图2:水冷却系统(2)水冷却系统(图2)
·冷却介质是“水”,通过冷却水的不断循环,从发动机水套中吸收多余的热量,并散发到大气中
·组成:水泵、水套、散热器、百叶窗、风扇、分水管、节温器、水温表等。
简单介绍:·要求学生了解冷却液二、冷却液
1.冷却水
·最好使用软水,如雨水、河水、自来水;尽量不用硬水,如泉水、井水,容易产生水垢;硬水可加纯碱、加烧碱、加红矾溶液进行软化。
2.防冻液
·甘醇、甘油、酒精等配制而成
重点介绍:三、水冷系的组成与水路循环启发分析:1.水冷系的组成(图3)
·要求学生理解
掌握水冷系的
组成
图3:水冷系的
组成
·桑塔纳轿车水冷系统
重点分析:·要求学生理解掌握水冷系的水路循环:大循环和小循环
图4:水冷系的大循环2.水冷系的水路循环
·水泵作用下,水经水套而吸热,沿水管流入散热器(同时风扇作用而散热),水的温度下降后又由水泵泵回水套内
(1)大循环(图4)
·水温高于70°,部分水流经散热器;水温高于83°时,水套中的热水全部流经散热器,进行大循环。
图5:水冷系的小循环(2)小循环(图5)
·水温低于70°,水套中的水经旁通水道进入水泵,又经水泵压入水套,不经散热器。
教学后记
本课程内容小知识点较多,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握概念以及原理的分析,并能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为后面的发动机综合检修的学习打牢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