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维护与保养
- 格式:ppt
- 大小:1.06 MB
- 文档页数:22
《汽车维护与保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基本概念;(2)掌握汽车各部件的检查与维护方法;(3)熟悉汽车保养周期及注意事项。
2. 技能目标:(1)能够独立完成汽车的基本检查与维护工作;(2)能够根据汽车故障现象进行分析与判断;(3)具备一定的汽车保养方案制定能力。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兴趣;(2)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3)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基本概念;2. 汽车各部件的检查与维护方法;3. 汽车保养周期及注意事项;4. 常见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5. 汽车保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 演示法:展示汽车各部件的检查与维护操作过程;3. 实践法:学生分组进行汽车维护与保养实践操作;4. 讨论法:针对汽车故障现象进行案例分析与讨论。
四、教学资源1. 教室环境:多媒体教学设备;2. 教学车辆:实体汽车;3. 工具与设备:汽车维护与保养所需的工具和设备;4. 教学软件:汽车维护与保养相关软件。
五、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技能水平;2. 结果性评价:检查学生完成的汽车维护与保养任务,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3. 综合性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实践操作和理论知识,进行全面评价。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2. 教学计划:课时1-2: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基本概念;课时3-4:汽车各部件的检查与维护方法;课时5-6:汽车保养周期及注意事项;课时7-8:常见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课时9-10:汽车保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课时11-12:实践操作与技能训练;课时13-14:案例分析与讨论;课时15-16:复习与考试。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2. 讲解基本概念:介绍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定义、目的和意义;3. 演示操作过程:展示汽车各部件的检查与维护方法;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汽车维护与保养实践操作;5. 案例分析:针对汽车故障现象进行案例分析与讨论;八、教学反思1. 教师方面:是否全面讲解了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是否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是否及时解答了学生的疑问,提供了有效的指导。
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分类及作业内容汽车维护与保养是指对汽车进行定期检查、维修和保养的一系列工作,以确保汽车的正常运行和延长汽车寿命。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汽车维护与保养可以分为多个方面,每个方面都有其特定的作业内容。
一、按照时间分类1. 日常保养:主要包括检查机油、刹车油、冷却液等液体的液位及质量,检查轮胎气压,清洁车身等常规操作。
2. 定期保养:一般每隔一段时间(如5000公里)或达到一定行驶里程(如1万公里)时进行。
主要包括更换机油、机滤、空滤、油滤,检查火花塞、刹车片、刹车盘等零部件的磨损情况,以及进行各项液体更换和清洗。
二、按照内容分类1. 发动机保养:包括更换机油、机滤,清洗进气道和燃油系统,检查火花塞、点火线圈等零部件的工作状态,以及检查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和润滑系统。
2. 底盘保养:包括检查和更换刹车片、刹车盘,检查和调整转向系统、悬挂系统和减震系统,检查和清洗底盘零部件,并做必要的润滑和防锈处理。
3. 电气保养:包括检查和更换电瓶、发电机、起动机等电气设备,检查和修复车灯、喇叭、电路等问题,以及进行电瓶的充电和维护。
4. 冷却系统保养:包括检查和更换冷却液、水泵、散热器等零部件,清洗冷却系统,检查和调整风扇、温控系统等。
5. 油路保养:包括检查和更换刹车油、变速箱油、助力转向油等液体,清洗油路系统,检查和修复漏油问题。
6. 空调系统保养:包括清洗空调系统,更换空调滤清器,检查和修复制冷剂泄漏问题,以及调整和清洗空调风扇和温控系统。
三、按照维护方式分类1. 自主维护:指车主自己进行的维护和保养工作,如检查液位、清洁车身、更换雨刮器等。
2. 专业维护:指将汽车送到汽修店或4S店进行的维护和保养工作,由专业技师进行操作,如更换零部件、进行系统检测等。
维护与保养的作业内容根据具体分类而有所不同,但总体目标都是确保汽车的正常运行和延长汽车的使用寿命。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定期检查:按照汽车制造商的要求和保养手册的建议,制定合理的维护计划,并定期对汽车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分类及作业内容
汽车维护与保养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分类:
1. 日常保养:包括定期更换机油、机滤、空滤、燃油滤清器、火花塞等,检查并调整刹车片和刹车油、冷却液等的液位,检查轮胎的胎压和磨损情况等。
2. 总成保养:包括对发动机、变速器、传动系统等进行检查和维护,如清洗喷油嘴、更换传动油等。
3. 底盘保养:包括对悬挂系统、制动系统、转向系统等进行检查和维护,如更换刹车盘、刹车片、半轴等。
4. 电器保养:包括对车辆电气系统进行检查和维护,如更换电瓶、大灯、雨刮器等。
作业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检查和更换液体:包括发动机机油、机滤、空滤、燃油滤清器、刹车油、冷却液、传动油等的检查和更换。
2. 检查和调整设备:包括刹车片和刹车油的检查和调整、轮胎的胎压和磨损情况的检查和调整、传动系统的检查和调整等。
3. 检查和清洁部件:包括对发动机、悬挂系统、制动系统、转向系统等的检查和清洁。
4. 更换零部件:包括对损坏或磨损严重的零部件进行更换,如发动机零件、悬挂系统零件、制动系统零件等。
5. 电子设备检查和维修:包括对车辆电气系统进行检查和维修,如更换电瓶、修复电路等。
总体而言,汽车维护与保养的作业内容包括对车辆各个系统和部件的检查、清洁、调整和更换。
不同车辆的具体维护和保养需求可能有所不同,可以根据车辆的使用情况和制造商的建议进行相应的维护和保养。
《汽车维护与保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汽车的各个系统及其基本工作原理;(2)掌握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基本流程和方法;(3)熟悉汽车常用零部件的检查和更换时机。
2. 能力目标:(1)能够独立完成汽车的基本维护与保养工作;(2)能够判断汽车故障并进行简单的排查和修复;3. 情感目标:(1)培养对汽车行业的兴趣和热情;(2)树立正确的汽车维护与保养观念;(3)提高环保意识,倡导绿色驾驶。
二、教学内容1. 汽车概述:介绍汽车的定义、发展历程、分类和结构。
2. 汽车发动机:讲解发动机的组成部分、工作原理和维护保养方法。
3. 汽车传动系统:介绍传动系统的组成部分、工作原理和维护保养要点。
4. 汽车制动系统:阐述制动系统的组成部分、工作原理和维护保养方法。
5. 汽车电气系统:讲解电气系统的组成部分、工作原理和维护保养要点。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汽车各系统的原理和维护保养方法;2. 采用演示法,展示汽车维护保养的实际操作过程;3.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汽车故障案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汽车维护与保养》教材;2. 教具:汽车模型、发动机模型、制动系统模型等;3. 课件:制作相关教学内容的PPT;4. 视频资料:汽车维护保养的操作视频。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评的30%;2.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占总评的30%;3.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汽车维护与保养知识的掌握,占总评的40%。
六、教学内容6. 汽车悬挂系统:介绍悬挂系统的组成部分、工作原理和维护保养要点。
7. 汽车轮胎与轮毂:讲解轮胎和轮毂的构造、规格、更换和维护方法。
8. 汽车冷却系统:阐述冷却系统的功能、组成部分和维护保养要点。
9. 汽车润滑系统:介绍润滑系统的组成部分、作用和维护保养方法。
《汽车维护与保养》教案第一章:汽车维护与保养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基本概念。
让学生掌握汽车维护与保养的重要性。
让学生了解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基本流程。
1.2 教学内容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定义。
汽车维护与保养的重要性。
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基本流程。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演示法:展示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基本流程。
1.4 教学评价学生能准确回答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定义和重要性。
学生能正确描述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基本流程。
第二章:发动机维护与保养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发动机维护与保养的基本知识。
让学生掌握发动机维护与保养的注意事项。
让学生学会发动机维护与保养的实践操作。
2.2 教学内容发动机维护与保养的基本知识。
发动机维护与保养的注意事项。
发动机维护与保养的实践操作。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发动机维护与保养的基本知识和注意事项。
实践操作法:指导学生进行发动机维护与保养的实践操作。
2.4 教学评价学生能准确回答发动机维护与保养的基本知识。
学生能正确描述发动机维护与保养的注意事项。
学生能独立完成发动机维护与保养的实践操作。
第三章:轮胎维护与保养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轮胎维护与保养的基本知识。
让学生掌握轮胎维护与保养的注意事项。
让学生学会轮胎维护与保养的实践操作。
3.2 教学内容轮胎维护与保养的基本知识。
轮胎维护与保养的注意事项。
轮胎维护与保养的实践操作。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轮胎维护与保养的基本知识和注意事项。
实践操作法:指导学生进行轮胎维护与保养的实践操作。
3.4 教学评价学生能准确回答轮胎维护与保养的基本知识。
学生能正确描述轮胎维护与保养的注意事项。
学生能独立完成轮胎维护与保养的实践操作。
第四章:刹车系统维护与保养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刹车系统维护与保养的基本知识。
让学生掌握刹车系统维护与保养的注意事项。
让学生学会刹车系统维护与保养的实践操作。
汽车维护与保养原则
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原则有以下几点:
1.定期保养:按照汽车制造商的建议,定期进行保养和检查,
确保汽车的各项部件正常工作。
一般情况下,建议每隔几千公里(具体里程数根据汽车品牌和型号而定)或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保养。
2.及时维修:发现汽车有故障或异常情况时,应及时进行维修,以防问题进一步恶化。
忽略小故障可能导致大问题,增加维修成本。
3.使用原厂配件:维修和更换汽车部件时,应使用原厂配件,
确保质量和可靠性。
假冒或劣质配件可能导致安全隐患,影响汽车性能。
4.保持清洁:定期清洗车身和内饰,保持汽车干净整洁。
清洁
可以预防腐蚀和损坏,并保持汽车的外观亮丽。
5.合理驾驶:遵守交通规则,不超速、急刹车或急转弯,合理
驾驶可以减少对汽车的损耗,并延长汽车寿命。
此外,规范驾驶还可以降低事故风险,保障车辆和乘客的安全。
6.注意保温:在寒冷的冬季,注意对发动机、电瓶和润滑系统
进行适当的保温,以确保车辆正常启动和运行。
7.及时更换润滑油和滤清器:定期更换润滑油和滤清器,保持
发动机和其他部件的润滑良好,防止因摩擦和磨损产生的损坏。
8.注意轮胎保养:保持轮胎气压适当,定期进行轮胎旋转和平衡,及时更换磨损严重的轮胎,确保行驶安全和驾驶舒适。
总之,汽车维护与保养原则的核心是定期检查和维修,合理使用和保养汽车,以确保汽车的安全、性能和寿命。
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内容1.引言1.1 概述汽车维护与保养是保证汽车性能和寿命的重要措施。
随着汽车使用时间的增长,各种部件会出现磨损和老化现象,如果不及时进行维护和保养,可能会导致汽车出现故障甚至危险。
因此,定期维护和保养汽车对于保障行车安全、提高驾驶舒适度以及延长汽车使用寿命至关重要。
汽车维护和保养包括多个方面:在维护方面,定期保养是最基本的要求,包括更换机油、机滤、空滤、燃油滤清器等,以确保汽车引擎正常运转;润滑和更换液体也是维护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如刹车液、变速器油、冷却液等,在规定的里程数或时间内进行更换,以保持汽车各系统的正常运行。
另一方面,汽车保养主要涉及轮胎保养和发动机保养。
轮胎是汽车最关键的组成部分之一,对驾驶安全和操控性能影响巨大。
定期检查轮胎气压、磨损度以及轮胎旋向,保持轮胎的正常使用状态可以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和驾驶舒适度。
发动机则是汽车的心脏,通过定期更换火花塞、空滤等维护部件,以及进行定期清洗,可以保持发动机的正常工作状态,延长发动机寿命并提升油耗效率。
总结而言,有效的汽车维护和保养是确保汽车正常运行并延长使用寿命的关键。
通过定期保养和维护,包括对机油、液体和滤清器进行更换与清洗,以及注意轮胎和发动机的保养,我们可以保证汽车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因此,我们应该养成定期维护和保养汽车的习惯,以确保我们的行车安全和驾驶舒适度。
同时,也要遵循汽车制造商的建议和要求,以获得更好的维护效果。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信息:文章的结构是为了更好地组织和呈现文章的主题和内容。
对于本篇文章《汽车维护与保养》,文章结构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论。
1. 引言部分是文章的开头,用来介绍文章的主题和目的。
在本文中,引言部分将包括以下内容:- 概述:简要介绍汽车维护与保养的重要性和意义。
- 文章结构:概述本文的整体结构和内容安排,为读者提供对文章整体框架的了解。
- 目的:明确本文的写作目的,例如提供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基本知识、分享一些实用的技巧或建议等。
《汽车维护与保养》教案第一章:汽车维护与保养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基本概念。
让学生理解汽车维护与保养的重要性。
让学生掌握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基本知识。
1.2 教学内容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定义汽车维护与保养的重要性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基本知识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定义和重要性。
案例分析法:分析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实例。
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基本概念的理解。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汽车维护与保养重要性的理解。
第二章:汽车保养的基本知识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汽车保养的基本知识。
让学生掌握汽车保养的注意事项。
让学生学会汽车保养的基本操作。
2.2 教学内容汽车保养的基本知识汽车保养的注意事项汽车保养的基本操作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汽车保养的基本知识和注意事项。
实践操作法:演示汽车保养的基本操作。
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汽车保养的基本知识的掌握。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对汽车保养的基本操作的掌握。
第三章:汽车保养的项目与周期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汽车保养的项目。
让学生掌握汽车保养的周期。
让学生学会根据汽车保养周期制定保养计划。
3.2 教学内容汽车保养的项目汽车保养的周期制定汽车保养计划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汽车保养的项目和周期。
案例分析法:分析制定汽车保养计划的实例。
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汽车保养项目和周期的理解。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制定汽车保养计划的掌握。
第四章:汽车维护的基本知识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汽车维护的基本知识。
让学生掌握汽车维护的注意事项。
让学生学会汽车维护的基本操作。
4.2 教学内容汽车维护的基本知识汽车维护的注意事项汽车维护的基本操作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汽车维护的基本知识和注意事项。
实践操作法:演示汽车维护的基本操作。
4.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汽车维护的基本知识的掌握。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对汽车维护的基本操作的掌握。
汽车维护与保养常识注意事项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汽车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
为了保障汽车的正常运行和延长其寿命,正确的汽车维护与保养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为您介绍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常识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
1. 检查发动机油发动机油是汽车发动机正常运转的重要因素,在行驶过程中时刻需要保持合适的油位。
每隔一段时间,如5000-8000公里,建议更换新的机油,并定期检查机油滤清器。
同时,确保使用适合您车辆型号的发动机油,以免对发动机造成损害。
2. 定期更换空气滤清器空气滤清器可以有效地阻止灰尘、泥沙等杂质进入发动机内部,保护发动机不受污染。
建议每隔一段时间(约1万-1.5万公里)更换空气滤清器,以保持空气的流通和纯净。
3. 注意轮胎维护轮胎是汽车行驶中与地面直接接触的部分,需要经常检查胎压并保持适当的充气量。
胎压过高或过低都会对操控性和燃油经济性产生不良影响。
此外,还应定期检查轮胎磨损情况,合理选择轮胎的更替时机,以确保行驶的安全和舒适性。
4. 定期检查刹车系统刹车是汽车行驶中最重要的安全装置之一。
定期检查刹车盘、刹车片和制动液的磨损情况,并及时更换磨损的零件,以确保刹车系统的正常运转。
5. 维护电瓶及电气系统电瓶是汽车电气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确保其正常工作。
定期检查电瓶的电解液水平,并注意清洁电瓶终端上的氧化物。
同时,还需定期检查车辆的电气系统,如灯光、音响等,确保其正常使用。
6. 注意冷却系统汽车冷却系统的正常运行对于发动机性能和寿命具有重要影响。
定期检查冷却液的冷却液位,并确保冷却系统中没有漏液的情况发生。
如发现漏液,应及时修理以避免发生严重故障。
7. 保养传动系统传动系统的正常工作对于汽车的顺畅行驶至关重要。
定期更换变速器油,并按照制造商的建议进行传动系统的保养。
综上所述,汽车维护与保养是确保汽车正常运行和寿命延长的关键措施。
定期检查和保养发动机油、空气滤清器、轮胎、刹车系统、电瓶及电气系统、冷却系统和传动系统等部件将为您的汽车提供更好的性能和可靠性。
汽车维护与保养1,汽车行驶一定里程和时间后,根据汽车维护技术标准,按规定的工艺流程、作业范围、作业项目和技术要求所进行的预防性作业即为汽车维护。
其目的就是保持车辆技术状况良好,确保行车安全,充分发挥汽车的使用效能并降低运行消耗、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2,根据交通部《汽车运输业车辆技术管理规定》,汽车维护应贯彻“预防为主、定期检测、强制维护"的原则,即汽车维护必须遵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规定的行驶里程或时间间隔,按期强制执行,不得拖延,并在维护作业中遵循汽车维护分级和作业范围的有关规定,以保证维护质。
3,汽车维护是预防性的,保持车容整洁、车况良好,及时消除发现的故障和隐患,防止汽车早期损坏是汽车维护的基本要求4,定期检测是指汽车在二级维护前必须用检测仪器或设备对汽车的主要性能和技术状况进行检测诊断,以了解和掌握汽车的技术状况和磨损程度,并作出技术评定,根据检测结果确定该车的附加作业或小修项目,从而结合二级维护一并进行附加作业或小修。
5,强制维护是在计划预防维护的前提下所进行的维护制度,是指汽车维护工作必须遵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或汽车使用说明书规定的行驶里程或时间间隔,按期进行,不得任意拖延,以体现强制性的维护原则.6,根据《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有关规定,汽车维护可分为定期维护和非定期维护两大类.7,定期维护分为是日常维护、一级维护和二级维护三类,非定期维护分为季节性维护和走合期维护两类。
8维护作业以清洁、检查、紧固、润滑、调整和补给等六大作业为主,维护范围随着行驶里程和时间增加逐步扩大,内容逐步加深。
9,清洁作业是提高汽车维护质量,防止机件腐蚀,减轻零部件磨损和降低燃油消耗的基础,并为检查、补给、润滑、坚固和调整作业做好准。
10,补给作业是指在汽车维护中,对汽车的燃润料及特殊工作液进行加注补充,对蓄电池进行补充充电,对轮胎进行补气等作业。
11,润滑作业是为了减少各磨擦副的磨擦力,减轻机件的磨损所进行的作业。
《汽车维护与保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掌握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基本技能。
3. 引导学生了解汽车维护与保养的重要性,提高安全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汽车维护与保养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基本流程。
3. 汽车各部件的维护与保养方法。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基本知识。
2. 采用演示法,展示汽车维护与保养的操作过程。
3.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操作技能。
四、教学准备1. 准备汽车维护与保养的相关教材、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准备汽车模型或实物,供学生实践操作。
3. 准备安全防护用品,确保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安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汽车维护与保养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讲解:详细讲解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基本流程和各部件的维护与保养方法。
3. 演示:展示汽车维护与保养的操作过程,让学生了解具体的操作步骤。
4. 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学生掌握操作技能。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汽车维护与保养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汽车维护与保养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技能掌握程度,包括操作规范性和安全性。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情况,以及对汽车维护与保养实际应用的理解。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汽车维修店或工厂,实地了解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实际情况。
2. 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讲座,分享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实用经验和行业动态。
3. 开展汽车模型制作或汽车知识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对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兴趣。
八、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进度的意见和建议。
2. 教师反思:总结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3. 家长沟通:与家长保持沟通,了解学生在家中的学习情况,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汽车维护与保养》课程标准1.前言1.1课程定位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
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其主要功能是使学生熟悉汽车维护与保养基本工作流程,具备汽车发动机、汽车底盘、汽车电器系统的维护与保养等基本技能,能胜任汽车维护与保养岗位。
本课程建立于《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等课程基础上,是对汽车进行基础性维护及保养的一门综合性专业课。
1.2设计思路本课程根据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以汽车维护保养工作过程为导向、各级维护项目为载体,构建以职业能力为目标的模块化课程,采用项目教学法、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和现场教学法,根据汽车维护与保养项目中出现的频率,由简单到复杂的主线,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汽车维护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充分体现了教学以学生为主题,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学理念。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按维护合同或维护工单,对不同车系规定的维护保养时间(里程)进行规范的维护作业;并能与维修接待员、车间管理人员和质检员进行业务沟通;能从经济、安全、环保及满足顾客需求角度来确定维护作业计划,独立进行发动机、底盘、汽车电气设备维护,熟练使用汽车维护与保养中所用到的通用和专用工量具、仪器设备;并能完成汽车工作液的检查更换、各种间隙和自由行程的检查调整工作,保持车辆正常行驶性能;自觉遵循安全作业规范及7S(整理、整顿、清洁、清扫、安全、节约和素养)的工作要求。
教学过程中突出能力训练,力求在实际工作环境中获得真正地职业能力,结合四级职业资格标准对知识、能力、态度的要求,充分运用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思想进行项目设计,按照提出任务、制定方案、解决任务、总结与反馈、教学评价等步骤组织项目教学,每个项目在教学中根据企业工作实际情况,要求学生不仅能排除故障,还要能编制故障排除流程图、会填写维修过程记录表,通过理实一体的方式,实现理论与技能的同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