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统计第三章自检自测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44.00 KB
- 文档页数:3
统计学第三章课后作业参考答案1、统计整理在统计研究中的地位如何?答:统计整理在统计研究中的地位:统计整理实现了从个别单位标志值向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指标过度,是人们对社会经济现象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度阶段,为统计分析提供基础,因而,它在统计研究中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2、什么是统计分组?为会么说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分组标志的选择?答:1)统计分组是根据统计研究任务的要求和现象总体的内在特点,把统计总体按照某一标志划分为若干性质不同而又有联系的几个部分。
2)因为分组标志作为现象总体划分为各处不同性质的给的标准或根据,选择得正确与否,关系到能否正确地反映总体的性质特征、实现统计研究的目的的任务。
分组标志一经选取定,必然突出了现象总体在此标志下的性质差异,而掩盖了总体在其它标志下差异。
缺乏科学根据的分组不但无法显示现象的根本特征,甚至会把不同性质的事物混淆在一起,歪曲了社会经济的实际情况。
所以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分组的标志选取择。
3、统计分组可以进行哪些分类?答:统计分组可以进行以下分类1)按其任务和作用的不同分为:类型分组、结构分组、分析分组2)按分组标志的多少分为:简单分组、复合分组3)按分组标志性质分为:品质分组、变量分组5单项式分组和组距式分组分别在什么条件下运用?答:单项式分组运用条件:变量值变动范围小的离散变量可采取单项式分组组距式分组运用条件:变量值变动很大、变量值的项数又多的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可采取组距式分组8、什么是统计分布?它包括哪两个要素?答:1)在分组的基础上把总体的所有单位按组归并排列,形成总体中各个单位在各组分布,称为统计分布,是统计整理结果的重要表现形式。
2)统计分布的要素:一、是总体按某一标志分的组,二、是各组所占有的单位数——次数10、频数和频率在分配数列中的作用如何?答:频数和频率的大小表示相应的标志值对总体的作用程度,即频数或频率越大则该组标志值对全体标志水平所起作用越大,反之,频数或频率越小则该组标志值对全体标志水平所起作用越小11、社会经济现象次数分布有哪些主要类型?分布特征?答:1) 社会经济现象次数分布有以下四种主要类型:钟型、U 型 、J 型、洛伦茨分布 2)分布特征如下:钟型分布:正态分布,两头小,中间大U 型分布:两头大,中间小J 型分布:次数随变量值增大而增多;倒J 型分布:次数随变量值增大而减少 洛伦茨分布:各组标志比重随着各组单位数比重(频率)增加而增加;17、有27个工人看管机器台数如下:5 4 2 4 3 4 3 4 4 2 4 3 4 3 26 4 4 2 2 3 4 5 3 2 4 3 试编制分配数列18、某车间同工种40名工人完成个人生产定额百分数如下 :97 88 123 115 119 158 112 146 117 108 105 110 107 137 120 136 125 127 142 118 103 87115 114 117 124 129 138 100 103 92 95 113 126 107 108 105 119 127 104根据上述资料,试编制分配数列错例:下面解法几个地方错?19、1993年某出口创汇大户出口实绩(万美元)列举如下:1011 1052 865 721 2032 1218 1046 721 546 623 2495 1015 1113 1104 1084 707 878 678 2564 620 575 943 828 2035 2375 4342 751 505 798 728 1103 1285 2856 3200 518第九章时间序列分析一、单项选择题二、多项选择题三、判断题四、填空题1、时间序列 指标数值2、总量指标时间数列 相对指标时间数列 平均指标时间数列 总量指标时间数列3、简单 na a ∑=间断 连续 间隔相等 间隔不等4、逐期 累计 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 逐期 累计5、环比 定基基期水平报告期水平环比 定基 环比6、水平法 累计法 水平 nx x ∏=或nna a x 0= 累计 032a a x x x x n∑=++++7、26 26 8、79、)-(y y ˆ∑ = 0)-(y y ˆ∑2为最小 10、季节比率 1200% 400% 五、简答题(略) 六、计算题1、4月份平均库存 = 3053008370122505320⨯+⨯+⨯+⨯= 302(辆)2、第一季度平均人数917301024927217270302751026424258++++⨯+⨯+⨯+⨯+⨯=(人)3、第一季度平均库存额142434405408240012221-+++=-+++=n a a a a n = 410(万元) 同理,第二季度平均库存额1424184384262434-+++= 430(万元)上半年平均库存额1724184384264344054082400-++++++= 420(万元)或 2430410+= 420(万元)4、年平均增加的人数 =516291678172617931656++++= 1696.4(万人)5、某酿酒厂成品库1998年的平均库存量12111232121222---+++++++++=n n n n f f f f a a f a a f a a a=121124084122233533012330326+++⨯+++⨯++⨯+=124620= 385(箱)6、列计算表如下:该柴油机厂全年的平均计划完成程度指标为.346004.47747==∑∑b bc c = 138.0% 7、列计算表如下:该企业第一季度生产工人数占全部职工人数比重232003100320023000225602356249622250++++++==b a c = 77.2% 8、①填写表中空格:②第一季度平均职工人数 =3= 268. 33(人)③第一季度工业总产值 = + + = 83.475(万元) 第一季度平均每月工业总产值 =3475.83=27.825(万元) ④第一季度劳动生产率 =33.268834750=3110.91(元/人)第一季度平均月劳动生产率 =33.26891.3110=1036.97(元/人)或 =33.268278250=1036.97(元/人)9、煤产量动态指标计算表:第①、②与③的要求,计算结果直接在表中; ④平均增长量=552.2=(万吨) ⑤水平法计算的平均发展速度=554065.120.672.8== 107.06% 平均增长速度= 107.06%-100%=7.06% 10、以1991年为基期的总平均发展速度为 62306.105.103.1⨯⨯= 104.16% 11、每年应递增:535.2=118.64%以后3年中平均每年应递增:355.135.2=114.88% 12、计算并填入表中空缺数字如下:(阴影部分为原数据)平均增长量为:3266.39÷6 = 544.40(万台) 平均发展速度为:66556.3= 124.12% 平均增长速度为:124.12%-1=%13、设在80亿元的基础上,按8 %的速度递增,n 年后可达200亿元,即n80200= 108% → n 1 → n = 08.1log 5.2log按8 %的速度递增,约经过年该市的国民收入额可达到200亿元。
统计学第三章练习题(附答案).单项选择题B.平均差 D.离散系数2.如果峰度系数k >3,表明该组数据是(A )0A. 64.5 和 78.5 D.64.5 和 67.55.对于右偏分布,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之间的关系是( A)o7.在离散程度的测度中,最容易受极端值影响的是( A)08.在⽐较两组数据的离散程度时,不能直接⽐较它们的标准差,因为两组数据的 (D )oA.标准差不同C 数据个数不同1.⽐较两组数据的离散程度最合适的统计量是(D )。
A.极差 C 标准差A.尖峰分布B 扁平分布C 左偏分布 D.右偏分布3.某⼤学经济管理学院有 1200 名学⽣,法学院有 800 名学⽣,医学院有 320 名学⽣,理学院有 200 名学⽣0上⾯的描述中,众数是(B)0A.1200B.经济管理学院C.200D 理学院4. 某班共有 25 名学⽣ , 期末统计学课程的考试分数分别为:68,73,66,76,86,74,61,89,65,90,69,67,76,62,81,63,68,81,70,73,60,87,75,64,56考试分数下四分位数和上四分位数分别是( A)0B.67.5 和 71.5C.64.5和 71.5A.平均数>中位数>众数B. 中位数>平均数>众数 C 众数〉中位数〉平均数D.众数〉平均数〉中位数6.某班学⽣的统计学平均成绩是70分,最⾼分是 96分,最低分是 62分,根据这些信息,可以计算的测度离散程度的指标是(B)0A ⽅差B 极差C 标准差 D.变异系数A.极差B ⽅差C 标准差D.平均差B.⽅差不同 D.计量单位不同9.总量指标按其反应的内容不同,可分为( C)0A.总体指标和个体指标B.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c 总体单位总量指标和总体标识总量指标 D.总体单位总量指标和标识单位指标10.反映同⼀总体在不同时间上的数量对⽐关系的是(D.⽐例相对指标11.2003年全国男性⼈⼝数为 66556万⼈,2002年全国⾦融、保险业增加值为 5948.9亿元,200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 55566.61亿元,2003年全国城乡居民⼈民币储蓄存款余额103617.7亿元。
2022-2023年统计师之中级统计相关知识自我提分评估(附答案)单选题(共60题)1、经济处于一般均衡状态是指()。
A.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B.要素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C.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的均衡D.所有经济单位及各种产品和要素市场同时处于均衡的状态【答案】 D2、时间序列分析的指数平滑法中,要确定合适的平滑系数α,这个平滑系数的取值范围是()。
A.α>1B.α<1C.0<α<1D.-1<α<1【答案】 C3、如果一国国内失业率高于自然失业率,国际收支存在赤字,这时最适宜采用()的宏观调节政策。
A.增加政府的财政支出B.扩大货币供应量C.降低利率D.降低汇率【答案】 D4、总分类账户提供的是总括的核算指标,一般()。
A.只使用货币计量单位B.只使用实物计量单位C.同时使用货币计量单位和实物计量单位D.使用货币计量单位或实物计量单位【答案】 A5、负债类项目一般按偿还期限的长短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两类,以下项目中不属于非流动负债的是()。
A.长期借款B.应付债券C.应付利息D.长期应付款【答案】 C6、经济中存在着通货膨胀的压力,由于政府实施了严格的价格管制而使物价并没有上升,这种情况属于()。
A.不存在通货膨胀B.存在着温和的通货膨胀C.存在着恶性通货膨胀D.存在着隐蔽的通货膨胀【答案】 D7、某企业2014年发生的营业收入为1 000万元,营业成本为600万元,销售费用为20万元,管理费用为50万元,财务费用为10万元,投资收益为40万元,资产减值损失为70万元(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80万元(收益),营业外收入为25万元,营业外支出为15万元。
该企业2014年利润表中的营业利润为()万元。
A.370B.450C.390D.400【答案】 A8、企业财产清查按照清查的对象和范围不同,可以分为()。
A.全面清查和局部清查B.定期清查和不定期清查C.营业时间内清查和营业时间外清查D.定点清查和不定点清查【答案】 A9、下列经济业务,可能导致企业资产负债率变化的是()。
现代管理原理课程自检自测题(第1~3章)第一章自检自测题一、单项选择1.在管理的各项职能中,最具有规范性、技术性的职能是()。
A.计划B.组织C.领导D.控制2.“管理就是决策”是下列哪位经济学家的观点?()A.泰罗B.法约尔C.西蒙D.韦伯3.“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说的是()的重要性。
A.组织B.预测C.预防D.计划4.组织是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它是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
A.目标、原则和结构B.目标、部门和效率C.目标、部门和关系D.目标、部门和人员5.为了保证计划目标得以实现,就需要有控制职能,控制的实质就是使()。
A.实践活动符合于计划B.计划接近实际活动C.实践活动具有指标约束D.计划得以严格执行6. 当管理者接待来访者、参加剪彩仪式等社会活动时,他行使的是()的角色。
A.发言人B.组织联络者C.领导者D.精神领袖7.对于基层管理者来说,具备良好的()是最为重要的。
A.人际技能B.概念技能C.技术技能D.管理技能二、多项选择1.管理作为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具有其独特的性质,比如()。
A.管理具有二重性B.管理具有科学性C.管理具有艺术性D.管理具有时效性2.关于高层、中层和基层管理者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描述为:()。
A.他们所履行的管理职能是相同的B.高层管理者花在计划职能上的时间要比基层管理者多C.高层管理者花在控制职能上的时间要比基层管理者少D.基层管理者花在领导职能上的时间要比高层管理者多3.明茨伯格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管理者在组织中扮演十种角色,这些角色被分为()。
A.人际关系角色B.组织角色C.信息角色D.决策角色4.管理者在行使各种管理职能、扮演三类管理角色时,必须具备以下技能:如()。
A.信息技能B.技术技能C.人际技能D.概念技能5.对某一特定社会中的所有组织都发生影响的环境因素就是宏观环境,它主要包括()。
A.技术环境B.政治法律环境C.经济环境D.社会文化环境6.物质环境是指组织所拥有的各种资源,主要包括()等。
第3章数据的图表展示练习题3.1 为评价家电行业售后服务的质量,随机抽取了由100个家庭构成的一个样本。
服务质量的等级分别表示为:A.好;B.较好;C.一般;D.差;E.较差。
调查结果Book3.1。
(1)指出上面的数据属于什么类型?(2)用Excel制作一张频数分布表;(3)绘制一张条形图,反映评价等级的分布。
3.2 某行业管理局所属40个企业2002年的产品销售收入数据见Book3.2(单位:万元):(1)根据上面的数据进行适当的分组编制频数分布表,并计算出累积频数和累积频率;(2)如果规定:销售收入在125万元以上为先进企业,115~125万元为良好企业,105~115万元为一般企业,105万元以下为落后企业,按先进企业、良好企业、一般企业、落后企业进行分组。
3.3 某百货公司连续40天的商品销售额见Book3.3(单位:万元):根据上面的数据进行适当的分组,编制频数分布表,并绘制直方图。
3.4 利用Book3.4的数据构建茎叶图和箱线图。
3.5 为了确定灯泡的使用寿命(单位:h),在一批灯泡中随机抽取100只进行测试,所得结果见Book3.5。
(1)利用计算机对上面的数据进行排序;(2)以组距为10进行等距分组,整理成频数分布表,并绘制直方图。
(3)制作茎叶图,并与直方图作比较。
3.6 一种袋装食品用生产线自动装填,每袋重量大约为50g,但由于某些原因,每袋重量不会恰好是50g。
下面是随机抽取的100袋食品,测得的重量数据见Book3.6。
(1)构建这些数据的频数分布表。
(2)绘制频数分布的直方图。
(3)说明数据分布的特征。
3.7 一种金属零件重量的误差数据见Book3.7(单位:g):(1)以10为组距构建零件重量误差的频数分布表。
(2)绘制直方图,说明零件重量误差分布的特征。
3.8 北方某城市1~2月份各天气温的记录数据见Book3.8。
(1)指出上面的数据属于什么类型?(2)对上面的数据进行适当的分组;(3)绘制直方图,说明该城市气温分布的特点。
《统计学原理》自检自测题一、单项选择1. 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D )A.调查单位B.标志值C.品质标志D.总体单位2. 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A )A.它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两类B.品质标志具有标志值C.数量标志具有标志值D. 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都有标志值3. 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 B )。
A. 数量特征和客观规律B. 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C. 数量关系和认识客体D. 数量关系和研究方法二、多项选择1. 在工业普查中,(BCE )A.工业企业总数是统计总体B.每一个企业是总体单位C.固定资产总额是统计指标D.企业设备台数是连续变量E.企业职工人数是离散变量2. 在全国人口普查中(CE )A全国人口总数是统计总体B男性是品质标志表现C人的年龄是变量D每一户是总体单位E人口的平均年龄是统计指标3. 在对工业企业生产设备的调查中(BCE )A.全部的工业企业是调查对象B.工业企业的全部生产设备是调查对象C.每台生产设备是调查单位D.每台生产设备既是调查单位也是填报单位E.每个工业企业是填报单位三、判断题1. 我国人口普查的调查单位是“人”,填报单位是“户”。
(√)2. 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各个方面。
(×)3. 统计一词包含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三种涵义。
(√)4. 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一致。
(×)四、简答题1. 举例说明统计标志与标志表现有何不同1.标志是总体中各单位所共同具有的某特征或属性,即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属性和特征的名称。
标志表现是标志特征在各单位的具体表现,是标志的实际体现者。
例如:学生的“成绩”是标志,而成绩为“90”分,则是标志表现。
2. 举例说明如何理解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的关系?2.调查单位是构成调查对象的每一个单位,它是进行登记的标志的承担者;报告单位也叫填报单位,它是提交调查资料的单位,一般是基层企事业组织。
第3章数据的图表展示练习题3.1 为评价家电行业售后服务的质量,随机抽取了由100个家庭构成的一个样本。
服务质量的等级分别表示为:A.好;B.较好;C.一般;D.差;E.较差。
调查结果Book3.1。
(1)指出上面的数据属于什么类型?(2)用Excel制作一张频数分布表;(3)绘制一张条形图,反映评价等级的分布。
3.2 某行业管理局所属40个企业2002年的产品销售收入数据见Book3.2(单位:万元):(1)根据上面的数据进行适当的分组编制频数分布表,并计算出累积频数和累积频率;(2)如果规定:销售收入在125万元以上为先进企业,115~125万元为良好企业,105~115万元为一般企业,105万元以下为落后企业,按先进企业、良好企业、一般企业、落后企业进行分组。
3.3 某百货公司连续40天的商品销售额见Book3.3(单位:万元):根据上面的数据进行适当的分组,编制频数分布表,并绘制直方图。
3.4 利用Book3.4的数据构建茎叶图和箱线图。
3.5 为了确定灯泡的使用寿命(单位:h),在一批灯泡中随机抽取100只进行测试,所得结果见Book3.5。
(1)利用计算机对上面的数据进行排序;(2)以组距为10进行等距分组,整理成频数分布表,并绘制直方图。
(3)制作茎叶图,并与直方图作比较。
3.6 一种袋装食品用生产线自动装填,每袋重量大约为50g,但由于某些原因,每袋重量不会恰好是50g。
下面是随机抽取的100袋食品,测得的重量数据见Book3.6。
(1)构建这些数据的频数分布表。
(2)绘制频数分布的直方图。
(3)说明数据分布的特征。
3.7 一种金属零件重量的误差数据见Book3.7(单位:g):(1)以10为组距构建零件重量误差的频数分布表。
(2)绘制直方图,说明零件重量误差分布的特征。
3.8 北方某城市1~2月份各天气温的记录数据见Book3.8。
(1)指出上面的数据属于什么类型?(2)对上面的数据进行适当的分组;(3)绘制直方图,说明该城市气温分布的特点。
一、单项选择题试题1创业计划是创业者为了实现未来增长战略所编制的详细计划,包括企业事项的方方面面。
其中的精华部分是:()。
正确答案是:摘要试题2有关创业计划的保密须知或守密协议通常附在()中。
正确答案是:扉页试题3创业计划的使用者不包括()。
正确答案是:政府管理机构二、多项选择题试题4创业者通过对环境的分析来规避创业风险,提高创业成功率。
其中创业的宏观环境分析包括()。
正确答案是:法律与政策环境, 经济环境, 社会文化环境, 技术环境试题5行业中,潜在竞争者的威胁程度取决于进入壁垒主要包括:()等。
正确答案是:难以获得必要的原材料, 较难开拓分销渠道, 对专有技术的控制试题6以下哪些是对企业内部环境分析的方法?()。
正确答案是:SWOT分析法, 价值链法试题7创业设计的内容包括()。
正确答案是:人员选择, 资金来源, 地点选择, 项目选择试题8以下选项中,()是创业计划与项目可行性报告共同包括的。
正确答案是:经济效益分析, 技术分析三、判断正误题试题9核心能力是指居于核心地位并能产生竞争优势的要素作用力,也就是企业内部人、财、物的简单加总。
()正确答案是“错”。
试题10美国哈佛大学著名战略学家迈克尔•波特在《竞争优势》中指出,一个行业中的竞争,远不止限于在原有竞争对手之间进行,而是存在着五种基本的竞争力量,它们是:潜在的进入者、替代品、现在竞争者的竞争能力、供应商和其他投资者。
()正确答案是“错”。
试题11创业计划一定要由专业人士来编写,但是需要创业者提供资料。
()正确答案是“错”。
试题12创业计划中的摘要部分是在其他部分都完成之前编制的,它是整个计划的浓缩,是精华中的精华。
对于创业计划的阅读者来说,这也许是其唯一看的部分,因此它应当有强烈的吸引力和说服力,让读者继续阅读下去。
()正确答案是“错”。
四、思考题试题13选择创业项目的着眼点有哪些?答:投资少一创业是天下第一难事,没做过就从钱少的事做起;二初次创业是学习,学习必须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到繁,钱少项目小、简单、容易;三我们收入少余钱少,也拿不出太多的钱来;四钱少的项目简单、易于学习、掌控;五钱少的项目赚到钱了,再滚雪球做钱多的项目;六创业就会失败,失败了损失少,还能从头再来。
第三章 一、单项选择题1. 统计整理的中心工作是( )A. 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 C.统计汇总问题2. 统计汇总要求资料具有( )A. 及时性 C-全而性3. 某连续变量分为五组:第一组为40—50,70—80,第五组为80以上,依习惯上规定A. 50在第一组,70在第四组B. 编制统计表 D.汇总资料的再审核 B. 正确性 D.系统性第二组为50—60,第三组为60—70,第四组为)B. 60在第二组,80在第五组C. 70在第四组,80在第五组D. 80在第四组,50在第二组4・若数量标志的取值有限.且是为数不多的等差数值,宜编制( ) A.等距式分布数列 C.开口式数列 5・组距式分布数列多适用于( ) A.随机变量 C.连续型变量6.向上累计次数表示截止到某一组为止(A.上限以下的累计次数C.各组分布的次数B.单项式分布数列D.异距式数列 B.确立型变量 D ・离散型变量 ) B.下限以上的累计次数 D.各组分布的频率 7.次数分布有朝数量大的一边偏尾,曲线高峰偏向数量小的方向,该分布曲线属于( ) A.正态分布曲线 C.右偏分布曲线 B. J 型分布曲线 D.左偏分布曲线 &划分连续变量的组限时,相临组的组限一般要( ) A.交叉 C.重叠 二、多项选择题 1.统讣整理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 A.统计分组 B.不等 D.间断 B.逻借检查C.数据录入 E.制表打印 2. 影响组距数列分布的要素有( A.组类 C.组距 E.组数据 3. 常见的频率分布类型主要有( A.钟型分布 C. U 型分布 D ・统讣汇总 )B.组限 D.组中值)B. x 型分布 D. J 型分布E. F 型分布 4•根据分组标志不同,分组数列可以分为()C.单项数列D. 变量数列E. 开口数列5. 下列变量一般是钟型分布的有()A. 粮食平均产量的分布B. 零件公差的分布C. 大学生身髙的分布D. 商品市场价格的分布E. 学生成绩的分布6. 下列变量呈J型分布的有()A. 投资额按利润率的分布B. 60岁以上人口按年龄分组的分布C.经济学中的供给曲线D.不同年龄人口的死亡率分布E.经济学中的需求曲线三、填空题1.分布在各组的 ______ 叫次数(频数)。
统计学第三章习题答案统计学第三章习题答案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数据收集、分析和解释的学科,它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第三章是统计学中的重要章节,涵盖了概率论和概率分布的基本概念。
本文将为读者提供统计学第三章习题的答案,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章节的内容。
1. 问题:某公司的员工平均年龄为35岁,标准差为5岁。
假设年龄服从正态分布,求年龄在30岁到40岁之间的员工所占的比例。
答案:由于年龄服从正态分布,可以使用标准正态分布表来计算概率。
首先,将年龄转化为标准正态分布,即计算Z值。
Z = (X - μ) / σ,其中X为年龄,μ为平均年龄,σ为标准差。
对于年龄30岁,Z = (30 - 35) / 5 = -1,对应的标准正态分布概率为0.1587。
对于年龄40岁,Z = (40 - 35) / 5 = 1,对应的标准正态分布概率为0.8413。
年龄在30岁到40岁之间的员工所占的比例为0.8413 - 0.1587 = 0.6826,即68.26%。
2. 问题:某商品的销售量服从泊松分布,平均每天销售10件。
求一天销售量不超过5件的概率。
答案:泊松分布是一种描述稀有事件发生次数的概率分布。
对于泊松分布,概率函数为P(X=k) = (λ^k * e^(-λ)) / k!,其中λ为平均发生率。
对于该问题,λ = 10。
我们需要计算一天销售量不超过5件的概率,即P(X<=5)。
可以通过计算P(X=0) + P(X=1) + P(X=2) + P(X=3) + P(X=4) + P(X=5)来得到答案。
P(X=0) = (10^0 * e^(-10)) / 0! = 0.000045P(X=1) = (10^1 * e^(-10)) / 1! = 0.000453P(X=2) = (10^2 * e^(-10)) / 2! = 0.002266P(X=3) = (10^3 * e^(-10)) / 3! = 0.007553P(X=4) = (10^4 * e^(-10)) / 4! = 0.018883P(X=5) = (10^5 * e^(-10)) / 5! = 0.037767P(X<=5) = 0.000045 + 0.000453 + 0.002266 + 0.007553 + 0.018883 + 0.037767 = 0.067967,即6.80%。
《第三章企业经营要素统计》自检自测
一、单选题(共15道试题,每题2分):
1、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条件是()
A.经营环境B.经营成果C.经营要素D.经营过程
2、企业经营要素包括()。
A.劳动力、劳动对象和劳动成果B.劳动力、劳动资料和劳动成果
C.人力、财力和物力D.劳动力、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3、下列不属于劳动时间利用的指标是()
A.制度时间利用率B.劳动生产率
C.作业率D.出勤率
4、实际工资是指用货币工资能够实际购买到的消费品和服务数量为标准的工资额。
其计算方法为()
A.货币工资指数/生活费指数B.平均工资/物价指数
C.平均工资×物价指数D.货币工资指数×生活费指数
5、工资相对增长系数反映了平均工资增长与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关系,在正常的情况下,工资相对增长系数应()
A.小于1B.大于1C.大于或等于1D.等于1
6、原材料利用率指标的计算方法为()
A.原材料总消耗量/原材料投入量
B.合格品中包含的原材料数量/全部产品中包含的原材料数量
C.合格品中包含的原材料数量/原材料总消耗量
D.全部产品中包含的原材料数量/原材料总消耗量
7、能够反映企业实际拥有的、可供企业调配的全部设备指标称为()
A.完好设备B.已安装设备C.实有设备D.实际使用设备
8、根据国家现行统计制度规定,确定企业劳动力范围的原则是()。
A.按在编人数统计B.按出勤人数统计
C.按在岗人数统计D.谁发工资谁统计
9、某企业本月16日开工生产,月内(本月30天)每日职工人数为300人,该厂月平均人数为()。
A.300 B.140 C.160 D.150
10、若报告期与基期对比,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了5%,而工人在全部职工中的比重下降了5%,则工人劳动生产率指数为()。
A.99.75% B.99.84% C.100%D.110.53%
11、已知工人劳动生产率报告期比基期上升了6%,工人平均工作工时数报告期比基期减少了3%,则工人时劳动生产率的变动情况为()。
A.下降了8.49%B.上升了2.82%C.上升了9.28%D.下降了3.60%
12、某企业某日工人出勤率为98%,出勤时间利用率为97%,则制度时间利用率为()
A.95.06%B.96.55% C.98.10% D.100.55%
13、若报告期与基期对比,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了5%,工人劳动生产率提高了10%,则工人在全部职工中的比重()。
A.上升了4.5% B.下降了4.8% C.上升了15.6% D.下降了4.5%
14、工资相对增长系数大于1,说明平均工资增长与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关系为()
A.前者慢于后者B.前者等于后者C.前者快于后者D.都有可能
15、实际工资指数为101.85%,职工生活费指数为108%,则货币工资指数为()
A.110%B.98.18%C.2%D.118.8%
二、多选题(共10道试题,每题4分):
1、企业经营要素包括()
A.科学技术的投入B.劳动成果
C.劳动对象D.劳动力
E.劳动资料
2、按照谁发工资谁统计的原则,下面可以归为本企业的劳动者有()
A.临时参加企业生产的军工B.临时参加企业生产的学生
C.出国援外人员
D.送厂外培训和送到专门学校培养深造的人员
E.为外厂代培的学徒工、借入人员
3、下列属于企业工资总额的是()
A.加班加点工资B.奖金
C.工伤期间的工资D.计件工资
E.津贴和补贴
4、企业劳动时间利用指标有()
A.劳动生产率B.制度时间利用率
C.出勤时间利用率D.出勤率
E.设备利用率
5、决定工业产品生产能力的因素有()。
A.设备数量B.设备全年有效工作时间
C.设备完好率D.设备时间利用状况
E.单项设备生产能力
6、反映原材料供应过程的原材料总量指标包括()。
A.原材料消费量B.原材料收入量
C.原材料储备量D.原材料消耗量
E.原材料拨出量
7、反映原材料利用情况的统计指标包括()。
A.原材料利用率B.原材料消耗量
C.原材料单耗D.原材料消费量
E.原材料储备量
8、生产设备的数量利用率指标有()
A.实有设备利用率B.完好设备利用率
C.实有设备安装率D.完好设备安装率
E.已安装设备完好率
9、进行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分析,可以采用()指标.
A.百元固定资产产值率B.流动资产周转率
C.速动比率D.流动比率
E.存货周转率
10、企业劳动者实际工资的增长说明()。
A.货币工资的降低快于生活费的降低B.货币工资不变,生活费指数提高
C.货币工资不变,生活费指数降低D.货币工资的增长快于生活费的增长
E.货币工资的增长慢于生活费的增长
三、判断题(共10道试题,每题3分):
1、用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或完成的工作量表示的劳动生产率是劳动生产率指标的基本表现形式,也是唯一的一种形式。
(F)
2、制度工时是企业最大可能利用的时间。
(F)
3、工资相对增长系数反映了平均工资增长与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关系,也表明了工资费用率的变动程度。
(T)
4、在消费品和服务价格波动的情况下,应计算货币工资指数来表明企业劳动者实际生活水平。
(F)
5、实有设备利用率指标的高低,只受到企业未安装设备数量多少的影响。
(F)
6、原材料利用率和原材料单耗指标都是反映原材料使用水平的指标。
(T)
7、单位产品或单位工作量消耗的劳动时间越长,说明劳动生产率指标越好。
(F)
8、当职工的货币工资不变,生活费指数降低时,职工的实际工资也会降低。
(F)
9、单耗从消耗的角度表明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的数量。
(T)
10、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构成企业当期的制造成本。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