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运动心理学中的“Choking”现象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3
心理科学进展 2009, V ol. 17, No. 4, 691–698 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691有关工作记忆的压力下“Choking ”陈亚林 刘 昌(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暨认知神经科学实验室,南京 210097)摘 要 压力下“Choking ”(Choking under pressure )是指在压力下,一种习惯的作业过程发生衰变的现象。
最近研究发现,工作记忆高的个体更容易出现压力下“Choking ”,原因可能是由于工作记忆高的个体在解决问题时更依赖于工作记忆系统,支持了干扰说。
这方面的研究存在着实验材料过于单一、大多采用行为实验而很少采用现代神经科学技术进行研究等问题,这可能也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压力下“Choking”;工作记忆;干扰 分类号 B8421 引言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对自身来说非常重要的情境。
在这些情境中,个体往往希望自己能够表现得很好,然而这种希望却会给个体带来一定的压力(Baumeister ,1984;Hardy ,Mullen ,& Jones ,1996),在压力下,个体的表现反而没有平时好。
比如说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一些运动员在重大比赛中或在比赛的关键时刻没能发挥出应有的水平,一些考生在重大考试中发挥的还没有平时好等,Baumeister (1984)用压力下“Choking ”(Choking under pressure )来描述这种现象,Baumeister 指出,压力下“Choking ”是一种比喻性的说法,用来描述当个体自身期望有良好表现且外在情境也要求这样时反而出现了较差的结果(Baumeister ,1984)。
自从Baumeister 用实验的方法研究了这个现象之后,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这个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对压力下“Choking ”的发生机制以及与其他变量的一些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Lewis & Linder ,1997;Beilock & Carr ,2001;Beilock & Carr ,2005;Beilock ,Kulp ,Holt ,& Carr ,2004),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
①作者简介:刘兰涛(1988—),男,汉族,辽宁本溪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管理。
林劲杨(1977—),男,汉族,湖南邵阳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管理。
通信作者:胡剑宏(1967—),男,汉族,湖南娄底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管理,E-mail:csu_llt @。
DOI:10.16655/ki.2095-2813.2003-9857-7791浅析排球运动中的“choking”现象①刘兰涛 胡剑宏* 林劲杨(中南大学体育教研部 湖南长沙 410083)摘 要:“choking”原意是指生理上的“窒息”,后偶然被用来形容运动员在比赛中技术突然发生衰变的现象,后被定义为压力条件下习惯的运动执行过程发生衰变的现象。
学界先后有干扰理论模式、自动执行理论模式和综合过程理论模式3种理论对“choking”现象进行阐释。
“choking”现象的产生主要有竞赛过程中的高“压力”和运动任务的高技术含量2个条件。
而排球运动在具有高技术含量属性的基础之上还在项目载体、任务类型和对抗类型方面具有集体项目、开放性技术任务为主和隔网对抗这3个项目属性。
因此,在排球比赛中极易发生“choking”现象,但同样因为排球的项目特点,排球比赛中的“choking”现象却不易被察觉。
关键词:排球 运动 “choking” 现象中图分类号:G804.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09(c)-0227-05On the Phenomenon of "Choking" in VolleyballLIU Lantao HU Jianhong * LIN Jingyang(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research,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Province,410083 China)Abstract: The original meaning of "choking" refers to physiological "suffocation". It is used to describe the phenomenon that athletes' technology suddenly decays in the competition. It is defined as the phenomenon that the habitual exercise execution process decays under pressure. There are three theories to explain the phenomenon of "choking" in the academic circle: interference theory, automatic execution theory and comprehensive process theory. "Choking" phenomenon is mainly caused by two conditions: high "pressure" in the process of competition and high technical content of sports task. On the basis of the high-tech attribute, volleyball also has three attributes, which are collective item, open technical task and net separated confrontation, in terms of item carrier, task type and confrontation type. Therefore, the phenomenon of "choking" is very easy to occur in volleyball matches, but also becaus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olleyball events, the phenomenon of "choking" in volleyball matches is not easy to be detected.Key Words: Volleyball; Sports; "Choking"; Phenomenon1 何谓“choking”“choking”原指生理上的“窒息”现象,后偶然被一名美国的研究生用来形容运动员在比赛中技术突然发生衰变的现象,迅速引起学界的关注。
choking 俚语
“Choking”在俚语中的使用,主要源自其在常规语境中的含义——窒息或者被阻塞,但在体育和竞技环境中,这个词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它描述的是运动员在比赛的关键时刻,由于压力、紧张或其他心理因素,导致表现失常,未能发挥出应有的水平。
这种现象也被称为“choke under pressure”或“choking under pressure”。
这个俚语的起源并不明确,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已经成为了描述在关键时刻失误的常用语。
尤其在体育比赛中,当运动员在决定性的时刻未能把握住机会,人们常常会用这个词来形容他们的表现。
例如,“他在决赛中choked了,错失了那个决定性的罚球。
”
在日常生活中,“choking”的用法也不仅仅局限于体育比赛。
任何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和技能的情境,如公开演讲、考试、面试等,如果因为紧张或压力而表现不佳,都可以用“choking”来形容。
例如,“他在面试中choked了,忘记了他准备好的所有答案。
”
此外,“choking”在俚语中还带有一种失望和惋惜的情感色彩。
因为通常在使用这个词的时候,人们对那个“choking”的人是有所期待的,认为他们本应该能够做得更好。
所以,“choking”不仅仅是对一次失误的描述,也是对失败原因的一种解释和批评。
“choking”在俚语中的使用广泛且灵活,它生动地描绘了人们在关键时刻因压力而失误的现象,并带有一种对未能达到预期表现的失望和批评。
简述choking现象在各种体育竞技和日常生活中,我们都可能遇到突然喘不过气来或甚至呼吸暂停的情况,这是由于气管或喉部受到挤压或堵塞所引起的窒息反应,这种反应被称为“choking”现象。
“Choking”一般被描述为一种生理和心理上的协同作用,其中心理失调是瞬间脱离比赛或练习的情况下,样本的执行完美的要素。
这种反应导致了运动员不良的表现、失误,有时它可以决定谁赢谁输。
从生理角度来看,“choking”是由于一系列内在和外在因素导致的呼吸道扩张不足,导致呼吸困难的现象。
通常来说,这些因素可以是情感上的压力、体力疲劳、脱水等等。
情感上的压力是“choking”现象中最常见的因素之一。
当运动员身处强烈的竞争环境中,特别是在比赛的关键时刻,高压下往往会导致运动员的心理紧张,并造成肌肉收缩和呼吸失调。
由于情感上的压力不同,如果竞争环境开始被认为是令人不安的,那么运动员也可能会出现焦虑和恐慌。
在运动员体力疲劳的情况下,“choking”现象也经常发生。
一个疲惫的身体缺乏氧气,并且在呼吸系统中会感到肌肉疲劳,导致呼吸困难,进而破坏身体的协调性和掌握能力。
此外,环境的温度或湿度可以影响身体的水分摄取,从而影响呼吸系统的工作。
脱水状态导致口干舌燥,脱水会导致呼吸系统受到损害,长时间使用呼吸性质的肌肉会出现收缩。
当发生“choking”现象时,最好的方法是放松身体和思维,确保正常的呼吸。
深呼吸和放松练习可以缓解情感上的压力,并帮助运动员恢复平静的状态。
足够的水分、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饮食也可以减少“choking”现象的出现。
总之,无论在哪个领域,学会控制情感、降低压力、保持良好的状态和呼吸习惯都是避免“choking”现象发生的关键。
射击运动员竞赛“Choking”现象的归因与预防刘 刚“Choking”现象是运动心理学的一个概念,通常指的是在一定的压力情境下,运动员在习惯的运动执行过程中出现衰变的现象。
通俗而言就是在压力情境下,发挥失常的情况。
这种情况在射击竞赛中并不罕见,某些射击运动员明明在前几轮比赛中处于领先地位,但是却往往在最后关键时刻出现失误,最终“反胜为败”,美国射击运动员马修•埃蒙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的表现就是最为典型的“Choking”案例。
那么,引发射击运动员竞赛“Choking”现象的原因有哪些?又应如何预防?为了厘清上述问题,本文就针对射击运动员竞赛“Choking”现象进行了归因分析,并结合笔者的射击运动训练经验探讨了有助于预防“Choking”现象的具体策略。
1 射击运动员竞赛“Choking”现象的归因在竞技比赛中,运动员“Choking”现象屡见不鲜。
特别是对于青少年射击运动员而言,由于青少年射击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竞技经验有限,所以在参加射击比赛,尤其是在参加重大比赛时,往往更容易出现“Choking”现象。
而笔者通过资料研究和对自己所带射击运动员在竞技比赛中的观察认为,造成射击运动员竞赛“Choking”现象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纳总结为内源性因素和外源性因素两个大的类别。
以下就从这两个类别入手,针对造成射击运动员竞赛“Choking”现象的原因进行具体分析:1.1 内源性因素容易引发射击运动员竞赛“Choking”现象的内源性因素,主要与运动员个体相关,具体来说,其主要包括:(1)运动员的特质焦虑水平。
运动员的特质焦虑指的是运动员个体在感知压力的情境下,所产生的一种以特殊情绪反应方式和反应程度来面对压力情境的倾向,是一种相对比较稳定的人格特质。
通过研究和观察发现,特质焦虑水平高的射击运动员,对竞赛压力的感知往往更敏感,对自身感知到的竞赛压力所作出的反应也往往更激烈,更容易在比赛过程中出现状态焦虑的问题。
工作记忆与压力下“Choking”现象的关系摘要:压力下“Choking”是指在压力条件下,一种习惯的运动执行过程发生衰变的现象,大型运动竞赛中常出现此类现象。
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者们将其运用到各类实验当中,并与工作记忆相联系。
本实验采用模运算和图形推理测验探讨工作记忆和压力下“Choking”的关系。
结果显示:高工作记忆组在高压力情境下模运算正确率显著低于低压力情境下的模运算正确率;高工作记忆组在高压力情境下的推理测验的正确率低于在低压力情境下的正确率,甚至落入低工作记忆组的水平之下。
关键词:工作记忆;“Choking”现象;模运算;推理测验一、引言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的概念最初由Baddeley和Hitch于1974年在分析短时记忆的基础上提出,是一种对信息进行暂时加工和贮存的容量有限的记忆系统[1]。
Baddeley 等人最先提出了工作记忆的三成分模型,即将工作记忆分为三部分:视空图像处理器、语音环和中央执行系统[2]。
视空图像处理器用于操纵视觉图像和空间信息;语音环负责储存和控制语音信息,对接收母语和第二语言词汇起到重要作用;中央执行系统类似于注意的控制系统,作为工作记忆模型的核心,用于协调和分离子系统,对于如下棋等技能和阿尔茨海默氏病的影响尤为显著。
随着研究的深入,原有工作记忆的模型中又加入了情景缓冲器这一新的子系统,为视空图像处理器、语音环与长时记忆间的交流提供平台[3]。
工作记忆的能力通常是由工作记忆容量来反映。
工作记忆容量也叫工作记忆广度,指要求被试同时进行作业时,能回忆的最大项目数[4]。
研究多采用双任务范式来开展实验,一些研究表明视觉工作记忆的容量大概是3~4个项目,并且已证明工作记忆的容量存在个体差异。
研究还显示语言理解、问题解决、数学运算、推理等多种高级认知活动都受到工作记忆的影响,工作记忆是这些活动不可或缺的基本认知能力[5]。
体育赛场上常出现“反胜为败”的现象,在关键时刻没能发挥出应有的水平,与奖牌擦肩而过;在重大考试中一些名列前茅的考生却发挥失常……心理学上称之为压力下“Choking”,即在压力条件下,一种习惯的运动执行过程发生衰变的现象。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运动员在重要比赛中,意外地输掉了比赛,发生了看似不可能发生的低级“失误”,这种现象似乎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国高级运动员中。
其主要原因在于,比赛中心理因素对运动员的影响远大于技能和体能的因素。
例如2004年雅典奥运会男子双人3m板跳水冠军争夺战中,中国选手王克楠在最后一跳中,出现了走板“失误”,获得零分的成绩,最后,把到手的金牌拱手相送;在男子50m3×40气步枪冠军决赛中,美国射手马修·埃蒙斯意外地打出了脱靶,把到手的金牌让给了中国运动员贾占波;2008年在北京举行的第29届奥运会中,马修·埃蒙斯又“奇迹”般地打出了4环的成绩,把到手的金牌拱手让出。
体育竞赛中的这种“反胜为败”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压力下的“Choking”。
一、“Choking”的定义和相关理论运动心理学界将运动员在重大比赛中技术发挥失常的现象称为Choking现象,并将其定义为在压力条件下一种习惯的运动过程发生衰变的现象。
这一定义不仅仅是描述运动成绩下降的结果,而且着重反映了运动的过程,强调是由于比赛压力造成了习惯的运动方式破坏,从而引起成绩下降,并且在衰变的运动中运动员是投入了努力,而不是放弃努力。
目前,关于Choking现象的理论解释主要有干扰理论模式(Distraction Model)、自动执行理论模式(Automatic Ex-ecution Model)和过程综合理论模式(Choking Process Mod-el)。
干扰理论模式认为,Choking现象的发生是因为注意受到干扰,运动员不能将注意力集中到比赛任务上引起的。
注意受干扰的途径有两种:一是由于运动员对比赛重要性的认知,使得与任务无关的信息量输入增多,运动员在有限的比赛时间里不能处理过多的信息或捕捉不到与任务有关的信息;二是在总信息量不变的情况下,运动员将注意朝向了与任务无关的线索,忽视了与任务有关的关键性线索,从而“绝对精英意志”和“纯粹普通意见组合”两个极端。
解读运动心理学中的“Choking”现象
作者:曹秀珍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第08期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检索的方式,对运动心理学中的“Choking”现象的定义、相关理论及产生的因素进行梳理,从而提出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Choking”;理论;运动
中图分类号:G712?摇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8-0166-02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运动员在重要比赛中,意外地输掉了比赛,发生了看似不可能发生的低级“失误”,这种现象似乎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国高级运动员中。
其主要原因在于,比赛中心理因素对运动员的影响远大于技能和体能的因素。
例如2004年雅典奥运会男子双人3m板跳水冠军争夺战中,中国选手王克楠在最后一跳中,出现了走板“失误”,获得零分的成绩,最后,把到手的金牌拱手相送;在男子50m3×40气步枪冠军决赛中,美国射手马修·埃蒙斯意外地打出了脱靶,把到手的金牌让给了中国运动员贾占波;2008年在北京举行的第29届奥运会中,马修·埃蒙斯又“奇迹”般地打出了4环的成绩,把到手的金牌拱手让出。
体育竞赛中的这种“反胜为败”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压力下的“Choking”。
一、“Choking”的定义和相关理论
运动心理学界将运动员在重大比赛中技术发挥失常的现象称为Choking现象,并将其定义为在压力条件下一种习惯的运动过程发生衰变的现象。
这一定义不仅仅是描述运动成绩下降的结果,而且着重反映了运动的过程,强调是由于比赛压力造成了习惯的运动方式破坏,从而引起成绩下降,并且在衰变的运动中运动员是投入了努力,而不是放弃努力。
目前,关于Choking现象的理论解释主要有干扰理论模式(Distraction Model)、自动执行理论模式(Automatic Execution Model)和过程综合理论模式(Choking Process Model)。
干扰理论模式认为,Choking现象的发生是因为注意受到干扰,运动员不能将注意力集中到比赛任务上引起的。
注意受干扰的途径有两种:一是由于运动员对比赛重要性的认知,使得与任务无关的信息量输入增多,运动员在有限的比赛时间里不能处理过多的信息或捕捉不到与任务有关的信息;二是在总信息量不变的情况下,运动员将注意朝向了与任务无关的线索,忽视了与任务有关的关键性线索,从而导致运动过程失败。
自动执行理论模式认为,运动技能的完成是自动化的过程,当运动员意识到比赛的重要性时,试图作出更大的努力来确保运动执行过程的正确性,这种有意识控制运动过程的努力破坏了原有技能执行的流畅性,阻碍了技能的自动化执行过程,反而使运动成绩下降。
该理论得到了许多实验报告的支持:Baumeister R F首次以实验的形式证实了Choking现象的存在,并提出了用努力的“悖理效应”来解释其机制;王进博士通过实验研究揭示了有意识地控制运动过程和增加压力以引起运动员更多的自我关注,这些增加的努力
会破坏已有技术的自动执行,导致习惯的运动过程发生衰变。
王进博士提出了过程综合理论模式,解释Choking应该与运动员对压力的认知、压力的应付策略、比赛任务的特征和技能水平等有关。
认知型的任务(如篮球或排球的接发球、防守等)通常是在环境变动的情况下进行的,运动执行要求随环境线索的变化而变化,对于这类任务,获得足够的与任务有关的信息是成功操作的基础,因此,Choking的机制解释倾向于干扰理论模式。
技术型的任务(如射击、射箭)通常是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下进行的,运动自动化是成功操作的基础,因此,Choking的机制解释倾向于自动执行理论模式。
不同水平的运动员发生Choking的机制也是不同的,初、中级运动员更多是因为运动焦虑而失去对注意的控制,引起操作成绩下降;而优秀运动员是因为增加的额外努力将注意控制在运动过程上,最终引起技能的自动化过程受阻。
二、产生“Choking”现象的因素
1.自我意识和Choking现象。
个人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倾向于关注自身那些不易为外人所知的、内在的、隐避的东西,公众自我意识是指个体趋于注意和关心自己的外表及在公共场合的行为。
有许多的研究已证明自我意识强的运动员在赛前更容易被唤醒和激活,在赛中会更努力地表现自我,这些额外的努力破坏了原有的自动化动作执行过程,导致技术水平发挥失常。
WangJ和Marchant D等研究认为,自我意识是预测运动员发生Choking现象的一个重要指标;Justine D、Neil B和RobinT在自然运动情境中的研究发现,篮球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的投篮成绩之差(Choking指数,差值为正数即Choking发生)和自我意识呈正相关,尤其是在男性篮球运动员中呈显著正相关。
2.不合理的目标设置和Choking现象。
对比赛重要性的认知,以及运动员强烈的自我意识,促使运动员设置了过高的自我定向目标。
过高自我定向的运动员,他们比赛的重心放在显示自己的超常能力,他们的成功源于竞争中打败或超越对手,他们不允许自己在比赛中有一点点的失误,努力在比赛中做到尽善尽美。
Marchant D.B.等的调查研究表明,成绩期望越高,Choking的几率就越高。
他们分析认为,这是由于高成绩期望通常会放大比赛的重要性,增加额外的努力,引起运动过程的有意识控制,从而破坏自动化的执行过程。
3.比赛效能感和Choking现象。
比赛效能感是为了突出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对自己发挥竞技水平的不同能力信念。
在竞技运动领域,训练和比赛是不一样的,运动员在训练场和比赛场的自我效能感也是不一致的,运动员对自己不同场合正常发挥技术水平的不同能力信念也说明了这一点。
运动员的自我效能感有训练效能感和比赛效能感之分。
训练效能感指运动员对自己在训练场上展示竞技水平的能力信念,而比赛效能感则指运动员对自己在赛场上展示竞技水平的能力信念。
三、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的方向
在我国,对于竞技运动比赛中“Choking”现象的研究,至今还仍有待发展,要使运动员和教练员在比赛的关键时刻,面对金牌的压力,知道该如何处理此类问题。
王进博士等专家认
为,今后研究的方向,应着重发展3个方面:第一,竞赛中的“Choking”是一个复杂、多因素影响的现象,应加强引起竞技运动员“Choking”因素的分析,探索更多的原因,并对原因进行进一步的测试。
第二,研究发现,运动员“Choking”现象与人格因素有关。
压力下,自我意识强的个体的表现更容易“Choking”。
今后的研究应考虑运动员人格因素的测试,为预测区分训练型运动员和比赛型运动员的选材提供依据。
第三,实践预防“Choking”的研究是一个重要的领域。
应加强对预防“Choking”的操作方法研究,进一步探索预防运动员“Choking”的方法和策略,以及克服“Choking”的训练措施。
参考文献:
[1]王进.为什么到手的金牌会“飞走”:竞赛中的“Choking”现象[J].心理学报,2003,35(2):274-281.
[2]王进.解读“反胜为败”的现象:一个“Choking”过程理论[J].心理学报,2004,36(5):621-629.
作者简介:曹秀珍(1976-),女,讲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休闲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