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法第二章CISG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341.00 KB
- 文档页数:77
国际经济法概论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国际经济法概论: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与贸易术语解释通则概念和背景:国际经济法是研究国际经济关系的法律规则和原则的学科。
其涵盖范围广泛,包括国际贸易法、国际投资法、国际金融法等。
其中,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和贸易术语解释通则是国际经济法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一、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即《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CISG),也被称为维也纳公约。
该公约于1980年通过,旨在为跨境货物买卖提供统一的法律规则。
目前已有约90个国家签署加入。
1.1 背景和意义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的通过对于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贸易活动日益频繁,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涉及的法律规则也变得复杂多样。
CISG的制定旨在为跨境贸易提供一个统一的法律框架,以减少交易中的法律风险和纠纷。
1.2 内容和特点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主要规定了国际买卖合同的基本原则和义务,例如合同的成立、履行、违约等事项。
该公约强调契约自由原则,即各国当事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适用该公约。
然而,公约也规定了一些例外情况和排除条款,以确保公约的适用范围和灵活性。
1.3 适用范围和争议解决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适用于参与公约国家之间的商业买卖合同。
根据公约的规定,如果各方合同未选择适用其他法律,则该公约自动适用。
公约还规定了争议解决的机制,包括仲裁和司法管辖等方式。
二、贸易术语解释通则贸易术语解释通则是指《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INCOTERMS),这是一个由国际商会制定的国际贸易惯例,旨在统一国际贸易中各种术语的解释和理解。
2.1 背景和意义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的制定旨在消除不同解释带来的歧义,保障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
国际贸易涉及的术语繁多,例如FOB、CIF等,不同的解释会导致不同的义务和责任。
通过统一术语的解释,可以减少误解和纠纷,并提高贸易的效率。
2.2 内容和特点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共有11个条款,每个条款针对不同的贸易条件和责任作出了解释。
国际经济法讲义第一章国际经济法导论第一节国际经济法的概念国际经济法是伴随着国际经济交往的产生和发展而逐步形成的一门新兴的独立的法律部门。
国际经济法是所有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统称,是指调整国际经济法主体之间在国际经济交往中所形成的各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国际经济法具有主体多元性、调整对象的特殊性和法律规范的综合性等特征。
一、国际经济法主体的多元性国际经济法主体具体包括国家、法人、自然人以及其他组织。
国家在国际经济主体中其特殊性,一方面国家可以制定和签署立法,组织实施立法,管制本国涉外经济活动,作为立法和行政主体。
另一方面国家可以直接参与国际经济投资贸易活动,作为民事主体。
在后种情况下所产生的法律责任将涉及国家及其财产豁免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在当代国际经济领域,国与国之间的场合并不一定是指真正意义上的国家与国家之间。
作为国际经济法主体的国家,广义上还包括不具有主权性质的特别行政区域,在世界贸易组织体制下称之为单独关税区,即指一国范围内具有行政边界,享有行政、立法和独立的司法等权力,并能在一定范围内从事对外社会经济活动和签署条约,享有特别权利并承担义务的行政区域。
二、国际经济法调整对象特殊性国际经济法调整对象是国际经济关系,包括横向的国际经济关系和纵向的国际经济关系。
(一)横向国际经济关系横向的国际经济关系强调的是经济活动中主体的自愿、权利和平等性。
包括二类关系:一是国际经济法主体相互之间从事国际经济交易活动所产生的关系;二是国家间、国际经济组织及其相互之间促进国际经济发展进行合作与协调所产生的关系。
(二)纵向国际经济关系纵向的国际经济关系强调是经济活动中主体的责任、义务和不平等性。
包括二类关系:一是国家对国际经济活动进行管制所产生的经济关系;二是国际经济组织依据国际条约对一国的涉外经济管制活动进行干预所产生的经济关系。
三、国际经济法的多样性国际经济法的多样性是指国际经济法渊源或者说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国际经济法讲义第一讲国际经济法的基本理论一、国际经济法的概念:P28二、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则P9 (重点)国家经济主权原则平等互利原则国际合作与发展原则三、国际经济法渊源:P12国际经济条约国际商业惯例联国国大会的规范性决议国内立法四、国际经济法的特征:P29五、国际经济法与国际公法、国际私法的关系:P30六、国际经济法的主体:P38跨国公司、国际经济组织、国家、其他(自然人、法人)第二讲国际货物买卖法一、《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内容P73 (重点)营业地位于不同国家的当事人之间订立的合同适用的合同通过国际私法规范的扩大适用(可以保留)1供私人或家庭用2拍卖方式进行的销售3依令状进行的销售不适用的合同4公债、股票、证券等5船舶、气垫船、飞机等6电力适用范围第3条排除提供货物与补偿贸易提供服务结合的合同技贸结合公约未涉及的问题:1合同的效力2货物所有权转移3货物引起的人身伤亡责任公约适用的任意性:1可以排除对公约的适用2可以对公约的内容进行修改中国加入公约时的保留:1合同形式的保留2扩大适用的保留(国际私法扩大适用)公约的适用具有任意性,这意味着:(1)当事人可以通过选择其他法律而排除公约的适用,即既使当事人都位于公约的缔约国,他们也可以选择其他法律,从而排除公约的适用。
如果当事人没有选择法律,则公约自动适用于他们之间的买卖合同。
(2)当事人可以在合同中部分的适用公约。
设下列各公司所属国均为1980年《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缔约国,依公约的规定,下列哪几种情况适用公约?A.营业地位于中国的两个不同国家的公司订立的关于电视机的买卖合同B.营业地位于不同国家的两公司订立的关于船舶的买卖合同C.营业地位于不同国家的两公司订立的补偿贸易合同,其中劳务构成了供货方的绝大部分义务D.营业地位于不同国家的两公司关于食品的贸易合同就买卖合同而言,下列各项中不能由1980年《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解决的问题是哪些?A.合同对所售货物所有权的影响B.如货物对第三人造成了损害,卖方的产品责任问题C.合同买卖双方的权利、义务D.对合同效力的认定下列哪些货物的买卖不适用《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A.10架空中客车飞机 B.100辆法拉利跑车C.20艘游艇 D.黄金二、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成立(重点)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成立,就要研究要约和承诺的问题,这是国际经济法的一个重点内容,也是掌握其他内容的一个基础。
国际贸易合同法律纠纷的防范条约简介国际贸易合同是进行跨国贸易的基础,但在跨国贸易中,法律纠纷是不可避免的。
为了有效防范国际贸易合同法律纠纷的发生,各国制定了一系列的国际公约和条约。
这些条约旨在确保合同各方的权益,并提供一种有效的纠纷解决机制。
本文将介绍几个常见的国际贸易合同法律纠纷的防范条约。
1.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 (CISG)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简称CISG,是国际贸易领域最重要的公约之一。
该公约适用于涉及跨国货物买卖的合同,特别是适用于未指定适用法的合同。
CISG规定了合同的成立、履行和违约等方面的规则,并提供了纠纷解决的程序。
加入CISG的国家可以通过该公约统一适用法律,减少合同纠纷的发生。
2. 联合国国际商会国际仲裁院的仲裁规则 (ICC Rules)联合国国际商会国际仲裁院是国际商事仲裁的重要机构之一,其仲裁规则被广泛应用于国际贸易合同纠纷的解决中。
根据ICC规则,当合同纠纷发生时,合同各方可以选择通过仲裁解决争议,而不是通过诉讼。
仲裁相对于诉讼具有许多优势,如快速、保密和灵活性等。
ICC规则为仲裁程序提供了详细的指导,确保公正和有效的纠纷解决。
3. 联合国国际仲裁公约 (New York Convention)联合国国际仲裁公约,简称New York Convention,是国际仲裁领域的核心公约。
该公约旨在促进仲裁裁决的承认和执行,为当事人提供一种有效的国际仲裁纠纷解决机制。
根据该公约,签署国可以互相承认和执行来自其他签约国的仲裁裁决。
这为国际贸易合同纠纷的解决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保障。
4. 联合国国际经济法委员会的经济法规则 (UNCITRAL Rules)联合国国际经济法委员会经济法规则,简称UNCITRAL Rules,是为国际商事仲裁制定的一套全面的规则。
这些规则包括仲裁程序的具体指导,如仲裁庭的组成、程序安排和证据等。
UNCITRAL Rules确保了仲裁过程的公正和有效,为国际贸易合同的纠纷解决提供了一个可靠的框架。
国际经济法知识点国际经济法知识点第一章国际经济法概述一、国际经济法的特征1、主体的普遍性国际经济法的主体,不仅包括国家和国际经济组织,还包括自然人和法人及其他经济实体。
2、调整对象的特殊性国际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广义上的国际经济关系,包括三个层次:(1) 平等当事人之间的国际经济交往关系(2) 国家对国际经济交往关系的当事人及其有关活动实施管理或管制的关系(3) 国家或国际经济组织之间通过双边或多边国际公约或协定确立的国际经济关系3、规范的多样性国际经济法的规范,是表现为一国调整涉外经济关系的立法,以及国际公约和国际惯例中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称。
分三个层次:⑴调整平等当事人之间的国际经济交易活动的“私法”规范⑵国家对当事人所从事的国际经济交易活动实施管理和管制的“公法”规范,这类规范一般属于“强制性”规范⑶调整国家或国际经济组织之间的国际法规范二、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则(一) 国家经济主权原则国家经济主权原则是指国家在经济上享有独立自主的权利,并对其全部财富、自然资源以及在其境内从事的经济活动享有永久主权,包括自由地行使拥有权、使用权和处置权。
该原则是国家主权原则在国际经济领域中的具体体现,是国际经济新秩序建立的基础。
经济主权原则的主要内容:(1)各国对境内一切自然资源享有永久主权 ;(2)各国对境内的外国投资以及跨国公司的活动享有管理监督权 ;(3)各国对境内的外国资产有权收归国有或征用;(4)各国对本国内部以及本国涉外的一切经济事务,享有完全、充分的独立自主权利,不受任何外来干涉;(5)各国对世界性经济事务享有平等的参与权和决策权。
经济主权原则的意义:(1)它是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用以维护自身的国际经济权利、反抗外来干涉的法律武器;(2)它是各国间进行正常的友好交往,发展相互间经济贸易关系的法律基础;(3)它是建立一个符合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的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法律基石。
(二) 公平互利原则公平互利原则是主权平等原则和平等互利原则的重大发展。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案例分析1、德国建筑商A于2003年8月底与美国生产商B联系,要求B 向其报4万吨钢缆的价格,并明确告诉B,此次报价是为了计算向某项工程的投标,(询价前提)投标将于同年10月1日开始进行,10月10日便可得知投标结果。
同年9月10日,B向A发出正式要约(发出要约要覆盖询价前提,因此在10月10日之前受要约人A有理由信赖不能随便撤销),要约中条件完整,但要约中既没有规定承诺期限,也没有注明要约是不可撤销的。
同年9月中旬起,国际市场钢缆的价格猛涨,B于10月2日向A发出撤销其9月10日要约的传真。
10月10日,当A得知自己已中标的消息后,立即向B发去传真,对9月10日的要约表示承诺。
B认为其已于10月2日撤销了要约,因此合同不能成立。
双方就合同是否有效成立发生了纠纷。
问:A与B 之间买卖钢缆的合同是否有效成立? 成立《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16条规定,在未订立合同之前,如果撤销通知于受要约人发出承诺通知之前送达受要约人,要约得予撤销。
但是,如果要约写明承诺的期限或以其他方式表示要约是不可撤销的,或者如果受要约人有理由信赖该项要约是不可撤销的,而且受要约人已本着对该要约的信赖行事,则要约不可撤销。
2、东艺有限责任公司2001年7月20日向金苹果国际有限公司发盘“橡胶500公吨,每吨545美元CFR中国口岸,8月上旬装运,即期信用证支付,限20日复到有效。
”(要约)金苹果国际有限公司当即回电“价格减10%,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其他条件接受。
”(合同实质性变更,新要约)东艺有限责任公司没有答复(合同未成立)。
2001年8月20日东艺公司因与另一公司的交易谈判未取得成功,将原本出售该公司的橡胶500公吨装船发送金苹果公司,并通知金苹果公司已装船通知,请金苹果公司尽快做好接货准备。
金苹果公司遂又提出降价20%,否则不予接受。
(合同没有成立,强行装船,有权提出降价)问:金苹果公司是否有权提出降价20%的要求?如果双方未达成一致,则该纠纷如何处理?3、中国甲公司与荷兰乙公司于2005年9月20日签订045号合同及其附件。
《国际经济法》课程笔记第一章国际经济法概论一、国际经济法的概念1. 定义:国际经济法是指调整不同国家之间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它包括国际法和国内法中涉及国际经济活动的规则。
2. 调整对象:国际经济法主要调整以下几方面的经济关系:- 国际贸易关系:涉及货物、服务、技术等的跨境交易。
- 国际投资关系:包括直接投资(如外国直接投资FDI)、间接投资(如证券投资)。
- 国际金融关系:涵盖国际货币体系、国际银行、国际资本市场等。
- 国际税收关系:涉及跨国公司的税收问题、国际税收协定等。
- 国际经济组织关系:如世界贸易组织(WTO)、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
二、国际经济法的特征1. 国际性:- 调整对象具有国际性,涉及不同国家的法律制度。
- 法律渊源包括国际条约、国际惯例等国际法规范。
2. 综合性:- 涉及多种法律部门,如合同法、公司法、税法、金融法等。
- 调整手段多样,包括立法、司法、行政等多种方式。
3. 动态性:-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国际经济法不断适应新的经济现象。
- 法律规范需要不断更新以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4. 平衡性:- 旨在平衡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利益,尤其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利益。
- 通过法律手段减少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5. 多样性:- 由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法律制度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国际经济法呈现出多样性。
- 各国在国际经济法实践中可能采取不同的立法和政策。
三、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则1. 国家主权原则:- 国家在经济领域享有独立自主的权利,包括经济政策制定、资源开发、市场准入等。
- 国家有权决定是否加入国际经济条约或组织。
2. 平等互利原则:- 国际经济交往应建立在平等、自愿、互利的基础上。
- 反对经济霸权主义,提倡公平竞争。
3. 市场经济原则:- 国际经济法应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促进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
- 支持市场开放,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4. 可持续发展原则:- 国际经济法应关注环境保护,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国际经济法名词解释1、国际经济法:调整营业地不在同一国境内的国家、国际组织、法人、自然人之间的财产流转关系以及国家对这种跨国财产流转的管理关系的国际法规范和国内法规范的总称。
2、国际经济法的主体:能够从事国际经济活动并形成经济关系的主体都是国际经济法的主体。
包括国家、国际组织、公司、一般组织、自然人或个人3、国际经济法的渊源:制定有普遍约束力的各类国际经济法规范的程序和方法,国际经济法规范存在的具体形式和解决国际经济纠纷所依据的各类有约束力的规范的总和。
分为两种:形式渊源,即制定有普遍约束力的规则的法定程序和方法;实质渊源,即提供具有普遍约束力规则存在的证据。
4、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公约(CISG):于1980年由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起草,在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会议上通过,并与1988年生效。
是目前为止影响力最大的规范国际货物买卖的公约,但不是国际上最早的规范国际货物买卖的公约。
5、风险:对于货物买卖合同而言,风险可划分为广义和狭义。
广义是指那些与履行货物买卖合同相关或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发生的能够影响买卖双方权利或异物的所有风险,包括自然灾害、意外事故、人为损害、商业风险、政治风险和法律风险。
而狭义的风险是指这些风险中应当由买卖双方按照风险分配或转移原则承担的风险。
国际经济交往中以狭义为准。
6、实际全损:指保险标的发生保险事故后灭失或者受到严重损坏完全失去原有形状、效用,或者不能再归被保险人实际拥有。
7、共同海损:指在同一海上航程中,船舶、货物和其他财产遭遇共同危险,为了共同安全,有意和合理地采取措施所直接造成的特殊牺牲和支付的特殊费用。
要件:(1)船舶、货物和其他财产必须遭遇共同危险;(2)采取的措施必须是有意而合理的;(3)共同海损的牺牲和费用必须是特殊的;(4)措施必须有效果。
8、推定全损:货物发生保险事故后,认为实际全损已经不可避免,或者为避免发生实际全损所需要支付的费用与继续将货物运抵目的地的费用之和超过保险价值的损失状态。
第二章国际货物买卖法一、《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CISG1、公约构成:适用范围;合同的成立;货物买卖;最后条款。
2、适用范围(1)国际性:(案例1-6)A、双方都是缔约国时;B、至少有一方不是缔约国时。
* 国籍不予考虑。
(2)标的物是货物(技术、服务、劳务贸易不适用);(3)只适用于合同的订立和因合同产生的权利和义务;(4)公约适用的任意性;(5)我国对公约的保留。
公约的适用范围积极条件:适用公约的合同(1)营业地标准:当事人营业地位于不同的国家。
即使当事人国籍相同,但营业地位于不同缔约国,也属于国际货物销售合同。
(2)依据国际私法规则扩大适用:如果依据国际私法规则导致适用某一缔约国法律,则即使双方或一方营业地不在缔约国,仍适用公约。
中国对此提出了保留。
消极条件:不适用公约的合同(1)购买供私人、家人或家庭使用的货物的销售;(2)经由拍卖的销售;(3)根据法律执行令状或其他令状的销售;(4)公债、股票、投资证券、流通票据或货币的销售;(5)船舶、船只、气垫船或飞机的销售;(6)电力的销售。
(1)由买方提供制造货物的大部分原材料的合同,如来件装配合同、来料加工合同等。
(2)供货一方的绝大部分义务在于提供劳务或其他服务的合同,如咨询服务合同等。
公约未涉及的法律问题(1)有关销售合同的效力或任何惯例的效力;(2)合同对所售货物所有权可能产生的影响;(3)卖方对货物所引起的人身伤亡责任。
二、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卖由方小责到任大E组交货F组出口手续C组出口手续、运输合同保险合同(?)D组出口手续、运输合同、保险合同进口手续(?)二、《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2010》1、 EXW [EX WORKS XX] 工厂交货(1)卖方的责任:工厂(或仓库)交货,无需装货;承担交货前的风险和费用(风险转移:交货时)(2)买方的责任:自备运输工具;自行装货;自行运输;承担交货后的风险和费用;办理出口和进口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