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讨论总结】气管食管瘘
- 格式:docx
- 大小:28.88 KB
- 文档页数:4
《中西医结合治疗继发性食管气管瘘1例》篇一一、引言继发性食管气管瘘(SEF)是一种临床较为严重的疾病,通常因食管与气管之间形成异常通道而导致,可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饮食及呼吸功能。
本案例报告旨在介绍中西医结合治疗一例继发性食管气管瘘的成功经验,以供参考。
二、病例介绍患者,男性,65岁,因进食后出现呛咳、呼吸困难等症状就诊。
经检查诊断为继发性食管气管瘘。
患者既往有食管疾病史,且长期服用多种药物。
三、治疗过程1. 西医治疗:(1)术前准备:患者接受全面的检查,包括食管镜、气管镜等,以明确瘘管的位置、大小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2)手术修复: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胸腔镜辅助下食管气管瘘修补术。
手术过程中,充分游离瘘管周围组织,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3)术后治疗:术后给予患者抗感染、营养支持等治疗,以促进患者康复。
2. 中医治疗:(1)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舌脉等,采用中医辨证施治的方法。
针对患者的气血虚弱、痰湿内蕴等证型,给予相应的中药方剂。
(2)针灸疗法: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采用针灸疗法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
(3)中药外治:运用中药制剂进行外治,如中药贴敷、中药熏洗等,以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及促进伤口愈合。
四、治疗效果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患者的继发性食管气管瘘得到有效修复,术后恢复良好。
西医手术修复为患者解除了瘘管带来的痛苦,而中医治疗则有助于患者术后康复,减轻了术后疼痛及并发症的发生。
患者出院时,已无呛咳、呼吸困难等症状,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五、讨论本例继发性食管气管瘘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西医手术修复为患者解除了瘘管带来的痛苦,而中医治疗则从整体上调节患者的气血、阴阳平衡,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及抗病能力。
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应进一步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继发性食管气管瘘的优化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的生活质量。
六、结论本例报告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继发性食管气管瘘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气管食管瘘气管食管瘘(Tracheo—esophage~fistula,TEF)为临床上比较少见的疾病,主要因气管与食管间交通引起,气道中的气体进入食道中,食道中的一系列分泌物及食物进入肺部,属于较严重的疾病,治疗往往较为棘手。
病因及发病机制:1.非特异性成人气管食管瘘:多发生于中老年男性,患者主要以呼吸道症状就诊,但肺部感染并不严重,可有轻度支气管扩张,这类患者除肺化脓症,如肺脓肿、支气管扩张等为其原因外,纵隔淋巴结炎症、肉牙肿破溃腐蚀支气管壁和食管壁也可能为其原因。
2.医源性气管食管瘘:长期气管插管呼吸支持患者严重并发症之一为气管食管瘘。
主要原因为气囊压力过大,气管黏膜、软骨长期受压发生压迫性坏死,开始为溃疡,以后软骨断裂、感染、穿过气管膜部和食管壁形成瘘。
此外,气管插管在气道内摩擦、使用激素、未定期放松气囊等也可促使瘘的形成;包括营养不良、低氧血症、低蛋白血症、贫血、肺部感染等亦可能导致瘘的形成。
3.癌性气管食管瘘:主要是由甲状腺、纵隔淋巴、肺及食管的恶性肿瘤引起;另外,食管术后狭窄、放射治疗后组织坏死、食管支架压力过大、胃食管反流造成吻合口溃疡、食管憩室炎等原因造成食管穿孔也是食管气管瘘形成的常见原因。
4.创伤性气管食管瘘:食管锐器伤,如刀、子弹、贯通伤可致气管食管瘘;胸部钝器伤,如车祸、挤压伤或打击伤容易发生气管食管瘘,由于气管、食管损伤多为复合伤,多伴有肋骨骨折、血气胸。
5.食管憩室引起的食管气管痿:食管憩室由于其壁薄弱,如发生食物、异物储留、感染、炎症易于形成食管穿孔甚至形成食管气管瘘。
临床表现:表现为饮水或进食时剧烈呛咳、咳嗽,可伴有咳痰多或发热,提示存在感染;可有胸骨后疼痛或肩部牵涉性疼痛;后期常因长期禁食、营养不良出现消瘦。
机械通气患者如果气管套囊位于瘘口上方,机械通气经瘘口、食管进入胃可导致胃严重扩张,严重者常因吸入性肺炎及呼吸窘迫而迅速死亡。
另外机械通气患者有一些特异性临床表现:气道、胃部异常声响,呼吸机提示有效通气量不足(潮气量下降)、持续漏气、血氧下降,经提高吸入氧浓度、增加吸气时间、增加呼气末正压等常规处理均无效,腹部膨隆、胀气,吸痰管置入受阻、气道吸出胃内容物等。
甲状腺旁入路气管食管瘘的临床治疗甲状腺旁入路(TPT)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并发症,它通常发生在甲状腺手术中。
TPT可导致气管食管瘘(TEF),这是一种危险并且需要紧急治疗的情况。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甲状腺旁入路气管食管瘘的临床治疗。
甲状腺手术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通常用于治疗甲状腺癌、甲状腺肿瘤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虽然这种手术通常是安全的,但TPT是一种可能的并发症。
TPT是指手术中因操作不当或解剖异常导致的甲状腺周围结构(如气管、喉返神经、食管)的损伤。
当TPT 发生时,术者通常会立即注意到手术场上的气管食管瘘的症状,包括气管和食管之间的气体和食物交换,通常可以通过放置引流管或手术修复来处理。
治疗甲状腺旁入路气管食管瘘的目标是防止进食物质直接进入呼吸道,避免气体或液体通过气管进入肺部。
治疗还要基于病人的具体情况,包括TPT的位置和严重程度等因素。
对于气管食管瘘的初步治疗通常包括营养支持和抗生素治疗。
这有助于保持患者的营养状态并防止感染。
大多数患者还需要接受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来维持呼吸道通畅。
一旦患者稳定下来,接下来就需要进行手术修复。
根据病情的不同,手术修复可以采用外科手术、内窥镜手术、支架植入术等方法来修复气管和食管之间的瘘孔。
对于TPT的外科治疗,常见的方法包括下列几种:1. 食管缝合术:通过外科手术将气管和食管之间的瘘孔进行缝合修复,通常需要开放性手术。
2. 食管-气管套管:在瘘孔附近放置一个套管来分隔气管和食管,防止食物和液体直接进入呼吸道。
这种方法适用于较小的瘘孔,可以通过支架植入术来实现。
3. 支架植入术:通过内窥镜或经外科手术植入支架来封闭瘘孔,促进组织愈合。
这种方法可以减少手术创伤和恢复时间。
除了外科手术,一些患者还可能需要接受放射治疗或内镜下黏膜贴合术来辅助修复气管食管瘘。
这些治疗方法通常需要在医院的重症监护室进行,并且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进展。
虽然甲状腺旁入路气管食管瘘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但通过及时诊断和科学合理的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第三节食管-气管瘘食管和气道之间的瘘管可为先天性或后天性,并可分为气管-食管瘘和支气管-食管瘘。
虽然先天性异常通常在新生儿即可发现,但是前一类型可直到青少年甚至成年才被明确诊断。
大部分病例有长期喂奶呛咳史或咳嗽史,常咳出食物颗粒,偶尔合并支气管扩张。
引起后天性气道和食道异常交通的最常见原因是食道癌,某些病例可在放疗后发生,发生率可达5.3%左右。
一旦出现这种并发症,预后极差,大多数病例在几周或几月内即死亡。
后天性气管-食管瘘也可由气管导管气囊压迫气管、外科手术创伤、钝性损伤和异物引起。
可依靠CT检查发现,纤维支气管镜和吞钡检查可明确诊断。
【病因】1. 先天性食管-气管瘘:食管和呼吸道在发生过程中均起源于胚胎原肠的前肠。
原始食管位于呼吸器官的后方。
原肠分前肠、中肠和后肠三个部分。
在早期,原肠的头侧和尾侧均闭锁。
胚胎发生的第3周末,原肠头侧的咽膜破裂,使前肠与口窝相通。
随着心脏向下方移位,食管的长度迅速增加。
胚胎发生第21~26日,前肠的两侧呈现喉气管沟,继而上皮生长形成食管气管隔,将食管与气管分隔开。
如食管与气管未完全分开,两者管腔相通则形成食管气管瘘。
2. 后天性食管-气管瘘:【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病变的解剖特点和严重程度。
大多数表现为进食后呛咳、呕吐,长期反复下呼吸道感染并发吸入性肺炎和呼吸窘迫综合征,偶见咯血。
【实验室检查】如感染者白细胞增高。
【其他辅助检查】1. 胸部X线片仅见吸入性肺炎的X线征象,表现为沿支气管分布的小片状炎症影,以中下肺野为常见。
慢性反复感染的病例可见密度增深小结节或条索状影2. 支气管造影(碘油)及食管造影(碘油、钡)可以帮助明确瘘管部位和形态。
3. 内镜检查,包括纤维支气管镜和食管镜用于帮助诊断和局部治疗。
【诊断】除根据临床表现以外,确诊依靠X线检查和/或内镜检查。
【治疗方法】先天性食管气管瘘可以通过外科手术修补治疗。
癌性并发的食管气管瘘可以用医用蛋白胶封堵,放置食管覆膜支架,放置气管国产Sigma分叉被膜支架等方式治疗。
气管食管瘘是怎么回事?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气管食管瘘的病理病因,气管食管瘘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气管食管瘘病因
*一、发病原因
气管食管瘘(tracheoesophageal fistula)系由于先天性胚胎发育异常形成气管与食管间由瘘道相连通所致病。
*二、发病机制
常见气管食管瘘伴食管闭锁,气管发育不全,并有瘘管与食管相通,食管或呈盲端状闭锁,扩大呈囊状,亦见气管-食管瘘不伴食管闭锁,少数病例由支气管与食管相通,形成支气管-食管瘘。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于气管食管瘘病因,气管食管瘘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相关内容叙述,更多有关气管食管瘘方面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气管食管瘘”找到更多扩展内容,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帮助到您!。
小儿先天性H 型气管食管瘘5 例分析发表时间:2015-06-29T11:39:06.713Z 来源:《医师在线》2015年5月第9期供稿作者:程蓓蕾[导读] 先天性H 型气管食管瘘(tracheoesophageal fistula ,TEF)是儿科罕见而严重的畸形。
程蓓蕾(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 310051)【摘要】目的总结5 例小儿先天性H 型气管食管瘘(H-TEF)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食管造影、支气管镜美蓝造影、多排螺旋CT 及气道重建对于其的诊断价值。
方法收集经手术证实的5 例小儿先天性H-TEF。
术前5 均在支气管镜检查的基础上,鼻胃管内注射美蓝,观察支气管内美蓝显影情况,4 例行消化道造影,仅3 例行多排螺旋CT 及气道重建。
分析比较三种检查技术对H-TEF 的检出率。
结果术前支气管镜下瘘口美蓝造影5 例均阳性。
CT 检查中3 例均阴性。
食管造影4 例,2 例可疑阳性,1 例阴性。
将阳性诊断及可疑阳性合并为阳性,支气管镜美蓝造影、食管造影及CT 阳性率分别为100%、50%、0%;可见前者阳性率明显高于后两者。
结论支气管镜下美蓝造影是对H-TEF 非常有价值的检出手段。
【关键词】气管食管瘘;先天性;支气管镜;美蓝【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9-0066-02 先天性H 型气管食管瘘(tracheoesophageal fistula ,TEF)是儿科罕见而严重的畸形,其症状并无特异性,加之症状的间歇性、程度多变,使得先天性TEF 的术前诊断常常被延误。
总结了我科2013-2015 年诊断的先天性TEF5 例资料,进一步探讨该病的有效检出手段。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男3 例,女2 例。
入院年龄26 天-20 月,平均6.9月;体重4.5-10kg,平均7.3kg。
除1 例为36 周早产儿外,余4 例均为足月儿。
先天性气管食管瘘患儿的围麻醉期管理【导读】气管食管瘘系由于先天性胚胎发育异常形成的气管与食管间相连通的瘘道。
大多数为散发性,仅少数有家族史。
气管食管瘘的新生儿可出现进食呛咳和反流,并呕出咽喉部分泌物。
常因吸入性肺炎和呼吸窘迫而迅速死亡。
手术治疗是治疗气管食管瘘的最佳选择。
近年来,胸腔镜气管食管瘘结扎已广泛开展,但其麻醉管理面临很多困难,是麻醉医生面临的挑战。
【病例简介】患儿,女性,4天,体重3.32kg。
因声音嘶哑3天,反复吃奶后皮肤青紫2天入院。
该患儿系G2P2,胎龄40周顺产娩出,无胎膜早破及生后窒息史。
生后母乳喂养,吸吮有力,无吐奶。
生后一天患儿无诱因出现声音嘶哑,不伴有呛咳,无皮肤青紫,无喘息。
患儿家长未予特殊处理。
生后第2天始出现吃奶后呛咳,伴皮肤青紫。
上消化道造影显示:食管中上段(约第2~3胸椎水平)前壁与气管相通,隐约见窦道,可见少量造影剂充盈近段支气管。
考虑先天性气管食管瘘。
心脏超声检查显示卵圆孔未闭,EF 62%。
胸部正位片:双肺纹理增多,模糊,沿肺纹理可见斑片状边缘模糊密度增高影。
立位腹部平片:腹部肠管积气征象。
血常规:WBC24.92×109/L,N 81.6%,RBC 6.54×1012/L,HBG 234g/L,PLT 327×109/L,HCT66.5%,CRP22mg/L。
术前诊断:先天性气管食管瘘;肺内感染。
患儿术前经积极抗炎、给氧、吸痰、纠正电解质紊乱等治疗措施后于出生后第18天行胸腔镜下气管食管瘘结扎、食管成形术。
患儿入室后开放外周静脉通路,连接PHlLlPS多功能监护仪行ECG、NlBP、SPO2,麻醉诱导前给予戊乙奎醚0.05mg、地塞米松1mg静注。
全麻诱导采用咪达唑仑0.5mg、丙泊酚5mg、6%七氟烷吸入(FiO2 100%,氧流量6L/min),保留自主呼吸,可视喉镜下插入lD 3.5mm带囊气管导管,气管内插管后,以听诊双肺呼吸音对称及胃部未及气过水声为标准,调整气管导管深度,尽可能使其尖端开口位于气管食管瘘与气管隆突之间。
1、病例摘要
患者,男性,63岁,因“食管癌术后8天”收入院。
患者半月前因“食管中段恶性肿瘤”行经左胸食管癌根治术,术后因胸腔引流管引流出浑浊液体,前胸壁及后胸壁切口有渗液,怀疑吻合口瘘,为进一步治疗转入我院
2、麻醉管理
2.1 术前评估
2.1.1实际麻醉术前评估
2.1.2术前评估分析
气管食管瘘(tracheooesophageal fistula,TEF)指食管气管之间存在瘘管,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获得性。
获得性气管食管瘘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并发症。
由于气管和食管之间存在异常通道,从而造成患者通气不足、反流误吸,上段食管、气管附近有大血管,对增加和外科手术和麻醉管理的难度。
以往感染是获得性气管食管瘘的主要病因,近年来医源性、肿瘤、创伤成为主要病因。
50%的获得性气管食管瘘继发于纵隔恶性肿瘤,绝大多数气管食管瘘位于颈胸交界。
表一列举了非恶性肿瘤引起的TEF的常见原因,
表一
1)钝性伤或穿通伤
2)肉芽肿性感染
3)既往有气管食管手术史
4)误食腐蚀性液体
5)气道烧伤
6)误食小电池
7)HIV感染
8)医源性因素
9)食管支架
10)气管镜或食管镜
11)经食管超声心动图。